地形測繪實習教案_第1頁
地形測繪實習教案_第2頁
地形測繪實習教案_第3頁
地形測繪實習教案_第4頁
地形測繪實習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地形測繪實習第一部分 學校平面圖測測制一、平面控制測量 1、 利用已有的四個已知點作為基本控制點點名XYH煤研所7944926618854080487食堂8082671615292481340辦公樓8145034614665282315運動場西81630446023067833552、圖根導線導線是從已知點出發(fā)單向推進成折線形的圖形,適合在通視條件不良的地區(qū)布設。有閉合導線、附合導線、支導線。根據(jù)實際情況,辦公樓和教學樓可布設閉合導線,其他點布設支導線。3、圖根點的密度圖根點的密度,主要取決于測圖比例尺和地形的復雜程度,并以能保證測站之間的銜接為原則,通常用每平方千米多少點表示。在城市測量中,

2、平坦地區(qū),1:500比例尺測圖為150點/k;1:1000比例尺測圖為50點/k;1:2000比例尺測圖為15點/k。4、 圖根測量的外業(yè)工作 導線測量的工作分外業(yè)和內(nèi)業(yè)。外業(yè)工作一般包括選點、測角和量邊;內(nèi)業(yè)工作是根據(jù)外業(yè)的觀測成果經(jīng)過計算,最后求得各導線點的平面直角坐標。(一)、踏勘與設計收集有關資料,主要是測區(qū)內(nèi)和測區(qū)附近已建立的各級控制點成果資料以及已有的地形圖。然后到實地查看已有控制點的保存表況、地形條件、交通及物資供應情況等。根據(jù)測圖要求和踏勘結(jié)果,應擬訂出圖根加密方案,計劃以何種形式加密,并在圖上設計出大致的圖形。(二)、選 點 導線點位置的選擇,除了滿足導線的等級、用途及工程的

3、特殊要求外,選點前應進行實地踏勘,根據(jù)地形情況和已有控制點的分布等確定布點方案,并在實地選定位置。在實地選點時應注意下列幾點: (1)導線點應選在地勢較高、視野開闊的地點,便于施測周圍地形; (2)相鄰兩導線點間要互相通視,便于測量水平角: (3)導線應沿著平坦、土質(zhì)堅實的地面設置,以便于丈量距離; (4)導線邊長要選得大致相等,相鄰邊長不應懸殊過大;(5)導線點位置須能安置儀器,便于保存。(7)導線點應盡量靠近路線位置。導線點位置選好后要在地面上標定下來,一般方法是打一木樁并在樁頂中心釘一小鐵釘。對于需要長期保存的導線點,則應埋入石樁或混凝土樁,樁頂刻鑿十字或澆入鋸有十字的鋼筋作標志。(三)

4、、 角度測量 導線的水平角即轉(zhuǎn)折角,是全站儀按測回法進行觀測的。在導線點上可以測量導線前進方向的左角或右角。一般在附合導線中,測量導線的左角,在閉合導線中均測內(nèi)角。當導線與高級點連接時,需測出各連接角。(四)、邊長測量 圖根控制中的邊長丈量工作,主要是測定導線邊長或在小地區(qū)需布設獨立網(wǎng)時測定起始邊長。邊長測量方法除用鋼尺直接丈量外,還用電磁波測距手段。當用鋼卷尺丈量獨立圖根網(wǎng)的起始邊長時,應采用精密量邊方法。而若丈量起始邊長,則用普通方法往、返丈量即可。起始邊長的丈量精度,一般為l/l000l/3000。當精度要求為l/3000時,若所用鋼尺的尺長改正數(shù)大于l/l0000,則應加尺長改正。量距

5、中的平均溫度與檢定溫度相差大于±10時,應加溫度改正。尺面傾斜大于1.5時,也應加傾斜改正。5、 坐標計算的基本公式 導線測量的最終目的是要獲得各導線點的平面直角坐標,因此外業(yè)工作結(jié)束后就要進行內(nèi)業(yè)計算,以求得導線點的坐標。(一)、支導線計算(1)由A、B兩點的坐標,反算出坐標方位角(2)由起始,按b1、b2角推算A1、12(3)由各邊的坐標方位角及邊長,按坐標增量公式正算兩相鄰導線點的坐標增量DXA1、DYA1、DX12、DY12(4)按坐標正算公式依次推算1、2各導線點的坐標1、1、2、2(二)、閉合導線的坐標計算 ()、角度閉合差的計算與配賦 閉合導線從幾何上看,是一多邊形,見

6、圖7-9所示。其內(nèi)角和在理論上應滿足下列關系:b理=180°·(n-2)圖7-9閉合導線示意圖 但由于測角時不可避免地有誤差存在,使實測得內(nèi)角之和不等于理論值,這樣就產(chǎn)生了角度閉合差,以fb來表示,則:fb=b測-b理或 fb=b測-(n-2)·180° (1-1) 式中:n 閉合導線的轉(zhuǎn)折角數(shù); b測觀測角的總和。 算出角度閉合差之后,如果fb值不超過允許誤差的限度,(一般為±40,n角度個數(shù)),說明角度觀測符合要求,即可進行角度閉合差調(diào)整,使調(diào)整后的角值滿足理論上的要求。 在調(diào)整角度閉合差時,可將閉合差按相反的符號平均分配于每個觀測內(nèi)角中。

7、設以Vi表示各觀測角的改正數(shù),b測i表示觀測角,表示改正后的角則: 當上式不能整除時;則可將余數(shù)湊整到導線中短邊相鄰的角上,這是因為在短邊測角時由于儀器對中、照準所引起的誤差較大。 各內(nèi)角的改正數(shù)之和應等于角度閉合差,但符號相反,即Vb=-fb。改正后的各內(nèi)角值之和應等于理論值,即bi=(n-2)·180°。 ( 2)、坐標方位角推算 根據(jù)起始邊的坐標方位角及改正后(調(diào)整后)的內(nèi)角值bi,按(7-11)式依次推算各邊的坐標方位角。 (3)、坐標增量的計算 如圖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A、B兩點坐標分別為A(XA、YA)和B(XB、YB),它們相應的坐標差稱為坐標增量,分別

8、以DX和DY表示,從圖中可以看出:XB-XA=DXABYB-YA=DYAB或 XB=XA+DXABYB=YA+DYAB (1-2) 導線邊AB的距離為DAB,其方位角為,則: (1-3) DXAB、DYAB的正負號從圖7-11中可以看出,當導線邊AB位于不同的象限,其縱、橫坐標增量的符號也不同。也就是當在0°90°(即第一象限)時,DX、DY的符號均為正,在90°180°(第二象限)時,DX為負,DY為正;當在180°270°(第三象限)時,它們的符號均為負;當在270°370°(第四象限)時,DX為正,DY為負。

9、 (4)、坐標增量閉合差的計算與調(diào)整 1)坐標增量閉合差的計算如圖7-12所示,導線邊的坐標增量可以看成是在坐標軸上的投影線段。從理論上講,閉合多邊形各邊在X軸上的投影,其+X的總和與-DX的總和應相等,即各邊縱坐標增量的代數(shù)和應等于零。同樣在Y軸上的投影,其+DY的總和與-DY的總和也應相等,即各邊橫坐標量的代數(shù)和也應等于零。也就是說閉合導線的縱、橫坐標增量之和在理論上應滿足下述關系: (1-4) 但因測角和量距都不可避免地有誤差存在,因此根據(jù)觀測結(jié)果計算的DX算、DY算都不等于零,而等于某一個數(shù)值fx和fy。 (1-5) 式中:fx稱為縱坐標增量閉合差; fy稱為橫坐標增量閉合差。 (5)

10、坐標推算 用改正后的坐標增量,就可以從導線起點的已知坐標依次推算其它導線點的坐標,即: (1-6) 6、展繪控制點 圖1-1 展繪控制點 如圖1-1,展繪控制點時,首先應根據(jù)控制點的坐標,確定該點所在的方格位置。圖中A點為一圖根控制點,其坐標為XA=5642.12m,YA=8647.15m,該點應落于mnkl這一方格內(nèi),從m、n兩點按比例分別向上量取x42.12m,定出a、b兩點;再從m、k兩點按比例分別向右量取y47.15m,定出c、d兩點,連接a、b和c、d,所得交點即為圖根點A的位置。用相同的方法展繪出其他的圖根控制點。待全部控制點展繪好后,檢查圖紙上展繪控制點之間的距離與實際距離是否相

11、符,其限差為0.3mm,對超限的控制點應重新展繪。經(jīng)校對無誤后,可按地形圖圖式的規(guī)定注記控制點點號及其高程。二、測繪平面圖1、極坐標法                           圖1-2      極坐標法測繪地物點  如圖8-13平板經(jīng)過對點、整平、定向后,將照準儀的

12、直尺靠于圖上的測站點a,瞄準細部點1,得a1方向線,卷尺量出地面A1實 際距離,按比例縮繪于圖上。同樣方法測繪出其它細部點,如房角點2,3等。2、方向交會法 當?shù)匚稂c離測站較遠、遇河流、水田等不便量距,可采用方向交繪法。                                

13、60;            圖8-14   方向交會法測繪地物點 如圖8-14:先將平板儀安置于A 點,在圖上用照準儀得A1,A2,A3目標方向線;同樣,再將平板儀安置于B點,又得B1,B2,B3方向線;相應交點即為1,2,3的位置。3、碎部點測量(1)各種比例尺地形圖上均應展繪或測出各等級三角點(包括各等級平面控制點)、圖根點、水準控制點等測量控制點,并按規(guī)定符號表示。 (2)各類建筑物、構筑物及其主要附屬設施均應進行測繪,房屋外廓可以墻角為準。1500、110

14、00、12000的測圖,居民區(qū)房屋應詳細測繪,房屋應加注層數(shù)及建筑材料。建筑物、構筑物輪廓凸凹在圖上小于0.5mm時,可用直線連接。獨立地物能按比例尺表示的應實測外廓,填繪符號;不能按比例尺表示的,應準確表示其定位點或定位線。 (3)各種比例尺地形圖的線狀地物,如管線、高低壓線等應實測其支架或電桿的位置。高壓線路應注明千伏安;同高壓線交叉時,應實測其懸垂線與地面的最小垂直距離。線路密集或居民區(qū)的低壓電線、通訊線可根據(jù)用途需要測繪,管線轉(zhuǎn)角均應實測。測區(qū)范圍內(nèi)有重要的通訊電纜等地下管線時,必須詳細測定其位置。 (4)公路及其附屬物應按實際形狀測繪。測繪已建公路應施測路肩邊緣,并標注路面類型;公路

15、里程碑應實測其點位,并注明里程數(shù);公路交叉口處應注明每條公路的走向;人行小道可視需要測繪。 鐵路應標注軌面高程,曲線段標注外軌面高程。 鐵路與公路圖應在圖上分別每約0.1m(山區(qū)公路0.05m)及地形起伏變換處、橋隧建筑物等處測注高程點。 第二部分 獅山公園地形測繪獅山公園實訓基地分為五個部分,每個小組測量一部分。一、平面控制測量 1、 利用已有的四個已知點作為基本控制點點名XYHA9397055485057488324B9326045480730588643C9100767481052697976D899890048512811027872、圖根導線導線是從已知點出發(fā)單向推進成折線形的圖形,

16、適合在通視條件不良的地區(qū)布設。有閉合導線、附合導線、支導線。根據(jù)實際情況,辦公樓和教學樓可布設閉合導線,其他點布設支導線。3、圖根點的密度圖根點的密度,主要取決于測圖比例尺和地形的復雜程度,并以能保證測站之間的銜接為原則,通常用每平方千米多少點表示。在城市測量中,平坦地區(qū),1:500比例尺測圖為150點/k;1:1000比例尺測圖為50點/k;1:2000比例尺測圖為15點/k。4、 圖根測量的外業(yè)工作 導線測量的工作分外業(yè)和內(nèi)業(yè)。外業(yè)工作一般包括選點、測角和量邊;內(nèi)業(yè)工作是根據(jù)外業(yè)的觀測成果經(jīng)過計算,最后求得各導線點的平面直角坐標。(一)、踏勘與設計收集有關資料,主要是測區(qū)內(nèi)和測區(qū)附近已建立

17、的各級控制點成果資料以及已有的地形圖。然后到實地查看已有控制點的保存表況、地形條件、交通及物資供應情況等。根據(jù)測圖要求和踏勘結(jié)果,應擬訂出圖根加密方案,計劃以何種形式加密,并在圖上設計出大致的圖形。(二)、選 點 導線點位置的選擇,除了滿足導線的等級、用途及工程的特殊要求外,選點前應進行實地踏勘,根據(jù)地形情況和已有控制點的分布等確定布點方案,并在實地選定位置。在實地選點時應注意下列幾點: (1)導線點應選在地勢較高、視野開闊的地點,便于施測周圍地形; (2)相鄰兩導線點間要互相通視,便于測量水平角: (3)導線應沿著平坦、土質(zhì)堅實的地面設置,以便于丈量距離; (4)導線邊長要選得大致相等,相鄰

18、邊長不應懸殊過大;(5)導線點位置須能安置儀器,便于保存。(7)導線點應盡量靠近路線位置。導線點位置選好后要在地面上標定下來,一般方法是打一木樁并在樁頂中心釘一小鐵釘。對于需要長期保存的導線點,則應埋入石樁或混凝土樁,樁頂刻鑿十字或澆入鋸有十字的鋼筋作標志。(三)、 角度測量 導線的水平角即轉(zhuǎn)折角,是全站儀按測回法進行觀測的。在導線點上可以測量導線前進方向的左角或右角。一般在附合導線中,測量導線的左角,在閉合導線中均測內(nèi)角。當導線與高級點連接時,需測出各連接角。(四)、邊長測量 圖根控制中的邊長丈量工作,主要是測定導線邊長或在小地區(qū)需布設獨立網(wǎng)時測定起始邊長。邊長測量方法除用鋼尺直接丈量外,還

19、用電磁波測距手段。當用鋼卷尺丈量獨立圖根網(wǎng)的起始邊長時,應采用精密量邊方法。而若丈量起始邊長,則用普通方法往、返丈量即可。起始邊長的丈量精度,一般為l/l000l/3000。當精度要求為l/3000時,若所用鋼尺的尺長改正數(shù)大于l/l0000,則應加尺長改正。量距中的平均溫度與檢定溫度相差大于±10時,應加溫度改正。尺面傾斜大于1.5時,也應加傾斜改正。5、 坐標計算的基本公式 導線測量的最終目的是要獲得各導線點的平面直角坐標,因此外業(yè)工作結(jié)束后就要進行內(nèi)業(yè)計算,以求得導線點的坐標。閉合導線的坐標計算 ()、角度閉合差的計算與配賦 閉合導線從幾何上看,是一多邊形,見圖7-9所示。其內(nèi)

20、角和在理論上應滿足下列關系:b理=180°·(n-2)圖7-9閉合導線示意圖 但由于測角時不可避免地有誤差存在,使實測得內(nèi)角之和不等于理論值,這樣就產(chǎn)生了角度閉合差,以fb來表示,則:fb=b測-b理或 fb=b測-(n-2)·180° (1-1) 式中:n 閉合導線的轉(zhuǎn)折角數(shù); b測觀測角的總和。 算出角度閉合差之后,如果fb值不超過允許誤差的限度,(一般為±40,n角度個數(shù)),說明角度觀測符合要求,即可進行角度閉合差調(diào)整,使調(diào)整后的角值滿足理論上的要求。 在調(diào)整角度閉合差時,可將閉合差按相反的符號平均分配于每個觀測內(nèi)角中。設以Vi表示各觀測

21、角的改正數(shù),b測i表示觀測角,表示改正后的角則: 當上式不能整除時;則可將余數(shù)湊整到導線中短邊相鄰的角上,這是因為在短邊測角時由于儀器對中、照準所引起的誤差較大。 各內(nèi)角的改正數(shù)之和應等于角度閉合差,但符號相反,即Vb=-fb。改正后的各內(nèi)角值之和應等于理論值,即bi=(n-2)·180°。 ( 2)、坐標方位角推算 根據(jù)起始邊的坐標方位角及改正后(調(diào)整后)的內(nèi)角值bi,按(7-11)式依次推算各邊的坐標方位角。 (3)、坐標增量的計算 如圖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A、B兩點坐標分別為A(XA、YA)和B(XB、YB),它們相應的坐標差稱為坐標增量,分別以DX和DY表示,

22、從圖中可以看出:XB-XA=DXABYB-YA=DYAB或 XB=XA+DXABYB=YA+DYAB (1-2) 導線邊AB的距離為DAB,其方位角為,則: (1-3) DXAB、DYAB的正負號從圖7-11中可以看出,當導線邊AB位于不同的象限,其縱、橫坐標增量的符號也不同。也就是當在0°90°(即第一象限)時,DX、DY的符號均為正,在90°180°(第二象限)時,DX為負,DY為正;當在180°270°(第三象限)時,它們的符號均為負;當在270°370°(第四象限)時,DX為正,DY為負。 (4)、坐標增量

23、閉合差的計算與調(diào)整 1)坐標增量閉合差的計算如圖7-12所示,導線邊的坐標增量可以看成是在坐標軸上的投影線段。從理論上講,閉合多邊形各邊在X軸上的投影,其+X的總和與-DX的總和應相等,即各邊縱坐標增量的代數(shù)和應等于零。同樣在Y軸上的投影,其+DY的總和與-DY的總和也應相等,即各邊橫坐標量的代數(shù)和也應等于零。也就是說閉合導線的縱、橫坐標增量之和在理論上應滿足下述關系: (1-4) 但因測角和量距都不可避免地有誤差存在,因此根據(jù)觀測結(jié)果計算的DX算、DY算都不等于零,而等于某一個數(shù)值fx和fy。 (1-5) 式中:fx稱為縱坐標增量閉合差; fy稱為橫坐標增量閉合差。 (5)坐標推算 用改正后

24、的坐標增量,就可以從導線起點的已知坐標依次推算其它導線點的坐標,即: (1-6) 6、展繪控制點 圖1-1 展繪控制點 如圖1-1,展繪控制點時,首先應根據(jù)控制點的坐標,確定該點所在的方格位置。圖中A點為一圖根控制點,其坐標為XA=5642.12m,YA=8647.15m,該點應落于mnkl這一方格內(nèi),從m、n兩點按比例分別向上量取x42.12m,定出a、b兩點;再從m、k兩點按比例分別向右量取y47.15m,定出c、d兩點,連接a、b和c、d,所得交點即為圖根點A的位置。用相同的方法展繪出其他的圖根控制點。待全部控制點展繪好后,檢查圖紙上展繪控制點之間的距離與實際距離是否相符,其限差為0.3

25、mm,對超限的控制點應重新展繪。經(jīng)校對無誤后,可按地形圖圖式的規(guī)定注記控制點點號及其高程。二、數(shù)據(jù)采集數(shù)據(jù)采集采用全站儀采集,采用極坐標法全站儀坐標數(shù)據(jù)采集操作1、數(shù)據(jù)采集前的準備工作1)數(shù)據(jù)采集文件名的選擇按下NEMU鍵,顯示主菜單,按F1鍵,進入數(shù)據(jù)采集狀態(tài),輸入數(shù)據(jù)采集文件名。2)已知控制點的錄入3)儀器參數(shù)設置及內(nèi)存文件整理2、數(shù)據(jù)采集操作步驟1)安置儀器在測站上對中整平,量取儀器高。2)輸入數(shù)據(jù)采集文件名3)輸入測站數(shù)據(jù)(1)、按1,進入測站點設置,(20、按F4(測站)鍵(3)、按F1(輸入)鍵(4)、輸入點號,按F4鍵(確認)(5)、屏幕返回設置測站點界面,用鍵將移到編碼欄(6)

26、、按F1(輸入),輸入編碼(一般輸入CP),并按F4鍵(確認)(7)、移到儀器高一欄,輸入儀器高,并按F4鍵(確認)(8)、按F3(記錄)鍵,然后按Esc,再按F3(坐標)鍵,輸入測站點坐標(N0,E0,Z0)(也即X,Y,Z)(9)、按F4(是)鍵,完成測站點的設置,顯進屏返回數(shù)據(jù)采集的菜單。4)輸入后視點數(shù)據(jù)(1)、按2,進入后視點設置。(2)、按F4(后視)鍵(3)、按F1(輸入)鍵94)、輸入點名,按F4(確認)(5)、按F3 (坐標)鍵,輸入坐標,按F4確認后視點坐標(6)、屏幕返回設置后視點界面,按同樣方法,輸入點編者按碼、目標高。(70、瞄準后視點(8)、按F3(測量)鍵,選擇一種測量模式,如F3(坐標)進行測量,根據(jù)坐標數(shù)據(jù)進行測量,并將所測得的坐標與所輸入的后視點坐標進行比較,相差不大,則記錄保存,顯示屏返回數(shù)據(jù)采集菜單。5)碎部點測量(1)、由數(shù)據(jù)采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