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水墨畫中的筆、墨_第1頁
淺談水墨畫中的筆、墨_第2頁
淺談水墨畫中的筆、墨_第3頁
淺談水墨畫中的筆、墨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淺談水墨畫中的“筆、墨”    聶淑華【摘要】本文通過對中國水墨畫中“筆墨”的認識、文人畫對水墨畫的發(fā)展,簡述了水墨畫的繼承和發(fā)展概況,說明“筆墨”在中國水墨畫乃至中國繪畫史上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從而告訴我們在作畫時一定要加強“筆墨”這一藝術語言的修養(yǎng)和表現(xiàn)力,體現(xiàn)水墨畫表現(xiàn)大自然的獨特藝術魅力。【關鍵詞】運筆 運墨g623.75 a 2095-3089(2016)09-0193-01水墨畫是中國繪畫的一種,從廣義上講是通過水和墨相互作用呈現(xiàn)出來的繪畫形式,相傳始于唐代,成于五代,盛于宋元,發(fā)展于明清及現(xiàn)代。它主要以用筆用墨為主導,以發(fā)揮作者的思

2、想情感為目的,體現(xiàn)對客觀世界的感受和認識。在中國水墨畫中,筆墨可以說是中國繪畫中最簡單、最單純的物質材料,而這種物質材料特性正好適合于文人畫家以抒寫性靈懷抱,“弄筆自適”,“適當寄意”,“游戲筆墨”,以充分發(fā)揮其個性。而文入畫又在此基礎上把水墨畫求筆墨的精神內涵推向了一個頂峰。他們在創(chuàng)作上以筆墨為表現(xiàn)形式,以“寫意”為主觀意向,不拘泥于精確的形體表現(xiàn),而是追求“發(fā)之情思,契之綃楮”的抒情寫意之作。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水性即我性,水情即我情,“墨點無多淚點多”,這種“發(fā)之情”,“舒之心”的寫意精神正是水墨畫的精髓,它使筆墨這種語言形式更加富有思想性和表現(xiàn)性?!坝霉P”在水墨畫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

3、位,唐代張彥遠在他的著述歷代名畫記中就把用筆問題提到了很高的高度,五代荊浩在筆法記中強調用筆的優(yōu)劣直接關系到藝術表現(xiàn)的成敗,用筆表現(xiàn)的高妙與否直接關系到一幅畫藝術水平的高低。那么,我們將如何把運筆體現(xiàn)在水墨畫創(chuàng)作中呢?我覺得最重要還是要以書法用筆入畫,書法用筆的方法種種,就筆鋒的運用,有正鋒、偏鋒,藏鋒與露鋒,逆鋒與回鋒等,書法用筆要“勁、老、活、松、圓、厚潤和巧拙”,而忌“板、刻、結、枯、弱”等毛病。根據(jù)行筆的快慢、輕重、粗細,會產生不同的形態(tài),這些不同的形態(tài)能喚起人們不同的心理感受。水墨畫里的“用墨”,也是具有特殊作用的。荊浩在筆法記中就提出了“六要”,把墨列為其中之一,地位僅次于用筆,他

4、指出水墨畫中大多用墨來表現(xiàn)事物的色彩。所說的“墨分五彩”就是指色彩濱紛的對象可以用多層次的水墨變化來代替,即干、濕、濃、淡、黑,即濃墨、淡墨、破墨、焦墨、宿墨,各種墨有各種不同的妙用。雖然水墨畫有時也用一些色來表現(xiàn),但仍要滲和一點墨,甚至畫工筆重彩畫也往往先用“墨線”來勾勒,同時結合大量的墨色分染,再加以色彩,而且對對象的固有色彩和精神層面的追求也只有用墨色的濃淡變化來處理,才能達到最高雅的境界。“用筆”和“用墨”在水墨畫中相互聯(lián)系,缺一不可。“筆”和“墨”雖然是兩樣東西,但在運用時,兩者合二為一,幾乎是無法分開的。“用筆用墨相為表里”,一幅畫一定要有筆有墨,如有筆無墨或有墨無筆都是一種畫病,

5、“筆以立其形質,墨以分其陰陽,山水悉由筆墨而成,有筆有墨謂之畫”。所以,沒有筆墨就談不上水墨畫,畫之有筆墨,好比人之有骨肉。當然,水墨畫的形式是動態(tài)的形式,是豐富多彩,隨性變化的。畫家作畫時要依靠感覺、技巧、情緒、力量、速度等綜合運作而形成筆墨的表現(xiàn)力,沒有任何程序化的設計及公式化的規(guī)律去遵循。我們推崇好的畫家要自成體系,在延續(xù)古人筆法、墨法的同時也應創(chuàng)造出新的形式。繼承是為了發(fā)展,發(fā)展是為了創(chuàng)新。現(xiàn)代許多繪畫大師給我們樹立了榜樣,張大干不僅吸收唐代王洽的潑墨法與工藝上的染織法,參考現(xiàn)代西歐藝術光色原理,結合現(xiàn)實生活和藝術創(chuàng)作體驗與開華,于1948年發(fā)明了潑彩畫法,先用水墨連潑帶勾寫出山水大體

6、,再用石青,石綠,朱砂等重色彩潑蓋在上面,使墨彩交融輝映,自然天成。劉海粟是在繼承張大千潑彩法基礎上更進一步強調色彩的躍動,粗獷和熾熱,開闊畫面充溢,宏偉的力度,使作品更講究膽魄和感情渲染。當代水墨畫不僅擁有知識性的繪畫內容,還擁有更注重想象性的意境內容,其高度和品位是無法否認也無可替代的。他們所追求的新課題、新內容,由原來專門體現(xiàn)文人情感渲泄轉為關注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等現(xiàn)實情景的描繪。尺幅上,由原來的朋友把玩之尺牘轉為供展廳欣賞的宏幅巨篇;技法上,由淡雅剛健的水墨暈染轉向充分運用明暗對比:構圖上,也由原來傳統(tǒng)空靈轉向“滿、宏、大”的追求。無論從哪個角度去觀察,中國水墨畫的精髓筆墨”仍為主導地位,這也是對中國水墨畫繼承和發(fā)展的結果,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把握水墨畫的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