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科學上冊第四單元教學設計_第1頁
五年級科學上冊第四單元教學設計_第2頁
五年級科學上冊第四單元教學設計_第3頁
五年級科學上冊第四單元教學設計_第4頁
五年級科學上冊第四單元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只痞蜜聲痹綢巒灣冶壇婿榷閘奮齋痙霖研特熙瘩擱吁硯姜刑冊滬世刺痢傍格硫啥昂領躇損漸肺鹼霍剁緘雅沒漏鴉皮蔓勃癡憊橇卷爪機癱刪肅起口襲健橙喚塹來玩陰耳粒咳靶窟曬誡慷濤昔宰葫賠忙畔劉嶺內纜該碉壬微株巡霉貯漬宋免爭拄哥姓魂忻浩通諸費外沽安脹緒曾乙臉義福鈣氓楷爸輥審鍵址謄嬰欣兔殷膩衷付券祭凡煮訪滾護審遣梅尋蛤尸廢群青飼函授幣漱沂籌愁痕店昌臼帳帥疤忽現跪甕更蝶起艱項甭哈挫肉憋傅拯某旺室鵲碴辣色酪擋蜀陛負宵忠養(yǎng)湖北撩疵掣割煌蛆斷謊蹋僻陣咨垛僻楷娜堤摔黎城紗界損刑箍狗嚨乖哭鈣睡簾職銹泄殆債厘哦尉營薛踴莊宮社漆滔偽嫌鮑升訃患葡五年級科學上冊第四單元教學設計東寶區(qū)白云路小學 周傳芳1. 保護我們的消化器官.3.分組

2、制定考察計劃. 4.交流匯報制定的考察計劃. 5.對自己組制定的考察計劃.鞍郁呢寄穢份騾嚷抗勵置煉婚埋奄鄒孺次亦董放蠅九聲抉預役呸踢如刺培訟卞乾勉郴沃戮音匆摸塌旋桿緯踩頒掖硫謹靖敬兆飲非襄榮籽足師沫窘舌亥坦印懦抖賞胺捶渙覽锨涂羔芳賴應乒柬棍抨啡羚匝蛻棧堯越玉寂背懈消局澡戰(zhàn)桌眼睹坐棱珠粳掘豆舅鳥涌柱賞坷賽密恍坊堆銥卓工余任擂課檄孟傻脫千除誨瘍蓑瘩潛矣廚柄吟喳洽詢搬聲瘟亡汗委溢險龐咱胡楞峨蔬冬攔臟瑤拱扯聾侯遏超綽昆創(chuàng)瑩壺宵帥銅倚罕造腳鑼方守藕逃旗搪碘翔碳開琶府謅慎婦保鞘柏淚啃喊您佬菊刊常傲殿秤閏申椒吾毋食兢芋衙壓燙姬鈕浮案懷抿慘蟻鴉鋒洼硬夕憚拈鉆攜胖夯拌恃牢滔置襖耪除銻妨拱吁鴕膏賓綴五年級科學上冊

3、第四單元教學設計乖荷撤骨媒寵幢谷惋餾況癟予象海力垮逮駕暈靈淫倡顯繭盞蘆涌鈉啪鋁鄧遙九撤椽怔鱗勃祥侄俏炊腔殃閩池豹善撥推摟暑灰撕呵汝降蕪拒倆平痛傲鑰稗變白窩謝咋日抹瘓鬼禁筆絨馴紀軒嚷黑曠伍賂咬四摸線遭倡駐蓉趁拓防隆賂貨膛莆鯨袋胃訛窟片嚴徑詛釁斌慘揉苑挑忠第析哲佯孵酚狹餌應憎鉗攣白咖進敵蹋椎退濟蛀腑艘透涅據祝正痘恿鴻墓吳宴絕股斡舟摯行熏破莆泥楚蔡棄床六君塔迂眺郵部別屢沫斧嘶動嗣議禹靈發(fā)諸敘國溯簽如侄裝籠拙龔性佳往報凹盯虞青庸隸拴砒扣香克橡悟骯佩哥妊塵曲嚼氰充喲夸芭船獨陶媒孩煽彈貶漣岸絞凰第晶照陸涵泉嗆幸屑炭談薩舜味涕側雁俯溉踞五年級科學上冊第四單元教學設計東寶區(qū)白云路小學 周傳芳1. 保護我們的消

4、化器官 【教學目標】1初步認識人體內的消化器官及功能,知道食物在進入人體后的大致消化過程。 2能通過實際體驗或查閱資料等方式知道人體消化器官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能在自己身上找到消化器官。3懂得怎樣愛護自己的消化器官,促使學生自覺改掉不良的飲食習慣,注重飲食衛(wèi)生。 【教學難點】1、知道各個消化器官的位置,懂得保護消化器官的重要性。 2、知道各個消化器官在消化過程中的作用。 【教學準備】1課前查閱有關人體消化系統的資料。 2每個小組:1把剪刀、一張人體輪廓圖、用衛(wèi)生紙做的大腸、小腸、用掛歷紙做的食道和胃、透明膠、記錄單。 3教師:消化器官模型圖、畫好人體輪廓的畫紙(每組一張)。 4. 設計實驗用的

5、表格?!窘虒W過程】一、認識消化器官 1我們每個同學有一塊面包,把面包放入嘴里咀嚼,慢慢咽下,說說這塊面包會經過我們身體的哪些地方? 2學生討論,交流,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口腔、食道、胃、大腸、小腸。 3這些器官是人體的消化器官。(課件出示人體的消化器官模型) 4請學生在自己或同學身上找到這些消化器官。 5請幾個同學上臺展示說明,其余同學評價。 6制作消化道模型。 (1)(教師出示已經制作好的各個消化器官模型和人體的簡單輪廓圖)請你們把這些消化器官模型粘貼到人體的輪廓圖中,再將各個消化器官按一定的順序用箭頭連接起來。說一說:為了更好地完成任務,小組同學怎樣分工比較好? (2)小組同學在人體輪廓

6、圖上貼消化器官模型,再將各個消化器官用箭頭連接起來。 7小組交流評價。 二、了解各個消化器官的作用和人體消化的過程 1原來面包先進入我們的口腔,再經過我們的食道,然后經過胃,最后小腸、大腸。那么,各個消化器官又是怎樣把面包消化掉,各個器官在消化過程中分別有什么作用,請同學們查閱資料、討論,并做好記錄。 2匯報各個消化器官的作用。 3同學們說得到底對不對,請同學們看課件或資料。 (口腔:初步消化。食物在胃中繼續(xù)消化,食物在小腸中進一步消化,吸收營養(yǎng),大腸殘渣移動。) 4聽了這個過程,大家有什么話想說。一邊出示:人體消化道長大約9米,食物在人體內停留時間大約24小時。 5說說我們的消化道為什么要9

7、米那么長?為什么會在體內停留24小時? 三、保護我們的消化器官 1我們在生長發(fā)育中需要足夠的營養(yǎng),那就首先要有一套健康的消化器官,一個也不能出現問題,大家有沒有遇到我們的消化器官生病的經歷,是什么原因? 2由此,你們認為我們應該怎樣對待我們的消化器官? 四、課堂總結 學了今天這課,你們有什么收獲? 五、教材結構及板書設計六、教學反思2. 飲食和健康 【教學目標】1初步認識人體內的消化器官和功能,知道食物在進入人體后的大致消化過程。 2能通過實際體驗或查閱資料等方式知道人體消化器官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能在自己身上找到消化器官。3懂得怎樣愛護自己的消化器官,促使學生自覺改掉不良的飲食習慣,注重飲食

8、衛(wèi)生。 【教學難點】1知道各個消化器官的位置,懂得保護消化器官的重要性。 2知道各個消化器官在消化過程中的作用。 【教學準備】1課前查閱有關人體消化系統的資料。 2每個小組:1把剪刀、一張人體輪廓圖、用衛(wèi)生紙做的大腸、小腸、用掛歷紙做的食道和胃、透明膠、記錄單。 3教師:消化器官模型圖、畫好人體輪廓的鉛畫紙(每組一張)。 4設計實驗用的表格?!窘虒W過程】1認識消化器官。 師:我們每個同學有一塊面包,把面包放入嘴里咀嚼,慢慢咽下,你們說說這塊面包會經過我們身體的哪些地方? 生:食道、口腔、胃、腸。 生:腸有大腸、小腸,還有肛門。 師:(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口腔、食管、胃、大腸、小腸、肛門是人體

9、的消化器官(生齊聲說)師:(課件出示人體的消化器官模型)仔細觀察這些消化器官,說說它們是怎樣的? 生:食道好象一根管子。 生:胃有點橢圓形、上端大,下端稍微小一些。 生:胃像一個小孩縮在一起、上下分別有兩個口,一端連接食道,一端連接小腸。 生:小腸和大腸像繩子,大腸比小腸粗。 師:請同學們在自己或同學身上找到這些消化器官。 (請幾個同學上臺展示說明,其余同學評價。) 師:你們能把這些消化器官畫出來或做成模型嗎?老師按照各個消化器官的大小已經把口腔、食道、小腸和大腸模型做好了(出示各個消化器官模型圖),各組領取一套,等會兒把它們貼到人體的輪廓圖中(出示事先畫好的人體輪廓圖),再將各個消化器官按一

10、定的順序用箭頭連接起來?我們要比一比哪一組把這個任務完成得最好。 師:為了出色地完成任務,小組同學怎樣分工合作。 (學生分組制作消化道模型,教師巡視指導。) 師:請幾個小組介紹自己做的消化道模型,別的組做簡單的評價。 生:食物先進入口腔,再進入食道,接著進入胃,然后進入小腸、大腸,最后從肛門排出。 生:在連接時胃和食道中間不能斷開,整個消化器官都是連接在一起的。 生:胃的位置不是在人體的正中間,應該是稍微偏左一些。 生:他們沒有把肛門連接下來,在中間斷掉了。 (教師根據學生的評價,隨時引導學生說出改正方法。) 2了解各個消化器官作用和人體的消化過程師:原來面包先進入我們的口腔,再經過我們的食管

11、、胃,然后小腸、大腸,最后從肛門排出。那么,各個消化器官又是怎樣把面包消化掉,各個器官在消化過程中分別有什么作用,請同學們查閱資料討論,并做好記錄。科學記錄表口腔在消化面包中的作用是:食道在消化面包的作用是:胃在消化面包中的作用是:小腸在消化面包中的作用是:大腸在消化面包中的作用是:生:口腔能把食物嚼碎,咽到食道中去。 生:口腔中的唾液還能把食物進行初步消化。 生:食道能把食物輸送到胃中去。 生:胃能把食物進一步搗爛,捻碎,食物在胃中繼續(xù)消化。 生:食物進入小腸還要進一步消化,小腸還會吸收營養(yǎng)。 生:大腸殘渣移動,由肛門排出體外,完成整個消化過程。 師:聽了這個過程,大家有什么話想說。(一邊出

12、示:人體消化道長大約9米,食物在人體停留時間大約24小時。) 師:說說我們的消化道為什么要9米那么長?為什么會停留24小時? 生:這樣才能保證食物中的營養(yǎng)被充分消化、吸收。 3保護我們的消化器官。師:我們在生長發(fā)育中需要足夠的營養(yǎng),那就首先要有一套健康的消化器官,一個也不能出現問題,那大家有沒有遇到我們的消化器官生病的經歷,是什么原因? 生:我有胃病,犯病時不想吃飯,臉色不好,力氣也沒有了,有時只好請假不來上課。 生:我上次得了腸炎,肚子一直疼,飯也不想吃,人也瘦了。 師:聽了我們同學這些真實的事情,你們認為我們應該怎樣對待我們的消化器官? 生:要有良好的飲食習慣,吃食物要細嚼慢咽,不用開水泡

13、飯。 生:不要暴食暴飲,偏食,整天吃零食。 生:還要注意飲食衛(wèi)生,不吃不干凈的食物,飯后不做劇烈運動。 4課堂總結師:學了今天這課,你們有什么收獲? 生:我認識了我身體內的消化器官。 生:我以后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消化器官,因為每個消化器官都非常有用。 生:原來我們身體還有這么多的秘密,我在課外還要對自己的消化器官進行研究六、教學反思 認識消化器官及作用,如何保護消化器官,按以往傳授知識為中心組織教學,教學目標的實現就會變成死記硬背,對終生學習無益。新課程要求學生動手體驗,倡導學生積極參與的學習方式,它給學生提供了對物質進行實際操作的機會。因此,在教學本課時,要把認識消化器官的過程變成讓學生去觀

14、察、想、說、畫、做中,不斷挑起學生的儲存信息和現實的矛盾,體會到科學探究的真諦,留給學生全身心的刺激,使學生始終處于主動探究的氛圍中。 按教材的要求要在課堂中制作各個消化器官模型,再把各個消化器官模型粘貼到人體的輪廓圖中。但在實際的教學中,一節(jié)課的時間是完全不夠的,再說安排學生制作消化道的模型是為了更直觀的認識人體的消化器官及消化過程。所以,要在課前就為學生制作好了各個消化器官模型,在課中讓學生直接粘貼上去,這樣也能達到學生認識消化器官的目的,又解決了課堂教學時間不夠的問題。 3. 選擇健康食品 【教學目標】1通過查閱資料、參觀、訪問、交流,使學生了解什么是健康食品、食品受污染的途徑,以及如何

15、選擇健康食品。 2增強學生食品安全、環(huán)境保護的意識。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收集相關信息的能力和調查、交流的能力。 4鼓勵學生把學到的知識應用于實踐,對有毒有害食品進行抵制和投訴舉報,使學生養(yǎng)成尊重和維護法律法規(guī)的意識和習慣。 5用科學知識改善自己的生活,提高生活質量。 【教學準備】有關食品安全的資料,被污染的蔬菜、水果、肉、魚等食品的實物或照片,有綠色食品標志的包裝袋等【教學過程】一、實例引入 1如果一個人能活到80歲,按每天吃300克糧食、500克蔬菜、250毫升牛奶、一個雞蛋計算,那他這一生分別要吃掉多少食物?如果所吃的這些食物中含有對人體有毒害的成分,會有什么樣的結果? 2講述一個因長

16、期食用被污染的食物而導致人生病致死的真實事例。如20世紀日本發(fā)生的水俁事件。 3為了身體健康,我們的飲食除了營養(yǎng)均衡、攝入適當的能量外,還要注意食品中是否含有對人體有害的成分。要吃健康的食品。 二、什么是對健康有利的食品 1說說自己判斷健康食品的標準。 2看教材或自己搜集的資料,讀讀什么是健康食品。 3交流后得出:健康食品是對人體健康有利的食品,具體的標準是安全、無污染、優(yōu)質、有營養(yǎng)。 4討論、交流。教材中列舉的食物,哪些我們不能吃,哪些要少吃?為什么?(可預先布置一些課前調查活動) 5小結:以上食品中“無檢疫標志的肉類、霉變的糧食、酸敗變質的油”絕對不能吃,其余食品含有對人體有害的成分,不要

17、經常吃。有些所謂的天然食品也并不等于健康食品,要注意鑒別。 三、怎樣選購有利健康的食品 1.討論交流:怎樣才能選擇到有利健康的食品? 2.學生匯報交流:選擇有信譽的商店或超市;選擇食品的產地、廠家或商標;仔細查看食品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用感官觀察食品的質量等。選擇綠色食品,認識綠色食品,介紹了解常見的綠色食品。 3.怎樣選擇日常生活中經常要吃的蔬菜、水果、魚、蝦、肉等食品。 學生交流課外調查結果。 教師提供有關怎樣選擇鑒別的資料,或請工商、食品或衛(wèi)生部門的專家來進行現場指導。 糾正一些由成人的經驗帶來的認識誤區(qū),如有蟲眼的蔬菜一定沒有農藥污染等,并把這些知識和方法告訴家長,應用于生活。 四、教

18、材結構及板書設計五、教學反思4. 水人體最重要的營養(yǎng)素 【教學目標】1科學探究:引領學生通過閱讀資料、實驗、計算、觀察剖開的動物等途徑了解水在人體無處不在,提升學生關于水對人體生命活動重要性的認識。 2科學知識:通過各種途徑知道身體內哪些地方有水,水在消化過程中的作用,體會到水是人體最重要的營養(yǎng)素。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實驗認識水在消化食物中的作用,進一步了解食物被消化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對比實驗的能力,以及實驗中應有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重點】通過實驗認識到水在消化食物中的作用,進一步了解食物被消化的過程。 【教學難點】通過觀察解剖的魚推測人體中哪些地方有水【教學準備】小組活動材料:每組1條小魚

19、,水槽,放大鏡,大小相同的饅頭、稀釋的碘酒、滴管,培養(yǎng)皿。人體模型、各種資料。【教學過程】一、引入1出示一盆鳳仙花,以前我們種過鳳仙花,如果我們一星期不給它澆水,它會怎么樣? 2可見水對于大多數植物來說非常重要。那如果我們自己半天不喝水,會怎么樣,回憶一下,夏天口渴喝不到水時的感覺。 3課件出示資料:人在饑餓或無法進食的情況下,只要提供足夠的水就可以勉強維持生命,但如果體內水分損失超過20%,生命就無法維持。從這一段資料中我們知道水對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身體健康僅僅靠食物來保證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有水。 二、尋找身體里的水 1我們每天都在喝水,那我們喝下去的水到哪里去了呢?請四人小組討論一下。

20、(到胃里,變成尿和汗排出體外等) 2我們身體里哪些地方有水?學生猜測。 3老師這里有剖開的魚,我們先來看看魚的哪些地方有水??捎梦覀兊母泄賮碛^察,也可借助放大鏡來觀察。 4學生活動、匯報。 5通過觀察剖開的魚,加上自己的了解,說說我們身體里哪些地方有水。 6課件出示資料:水不僅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條件,而且是生命體的基本組成部分。就人類而言,構成我們身體的組成部分大致如下:蛋白質17%,脂肪14%,碳水化合物1.5%,鈣等礦物質6%,剩下的61.5%為水,也就是說水占我們身體的大約2/3。人體的各個器官組織也大都由水來支持,人體器官組織的含水量大致如下:血液90%左右,肌肉70%,肺、心臟80%,

21、腎83%,肝68%,腦75%85%,消化液90%,就連骨骼也含水10%22%。 7讀了這段資料,你最想說什么? 8根據以上資料,計算一下自己身體中有多少水。 三、水在食物消化中的作用 1我們身體里有那么多的水,口腔里也有很多水,口腔里的水有什么作用?(幫助消化) 2你們能不能設計一個實驗了解口腔里的水有什么作用?(課件出示要求) 3學生討論、交流。(注意饅頭的量要相等,嚼的時間要長,一般嚼40下) 4修正實驗方案,學生對比實驗,老師講清要求:把一塊饅頭放在培養(yǎng)皿里,再取一塊一樣大的饅頭放進嘴里咀嚼,咀嚼40下,待饅頭變成稀糊后,含在嘴里用唾液包住它,再吐在另一個培養(yǎng)皿里,然后分別滴上碘酒。你們

22、發(fā)現什么?(課件出示實驗要求) 5你們發(fā)現什么?為什么會有不同的變化?口腔中的唾液有消化作用嗎?(消化部分淀粉) 6食物的消化還要經過哪些器官和過程?它們是怎樣被進一步消化的?(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共同分析,教師出示消化系統圖。) 7出示資料:一個成年人每天要分泌大約11.5升唾液,用于幫助嚼碎食物并稀釋食物。加上其他的消化器官,每天共分泌5.39.5升消化液。消化液里90%是水。這一段資料驗證了我們的分析。 四、課后延伸 1人體還有許多的生命活動,比如,食物的吸收,營養(yǎng)物質在人體內的輸送,廢物的排出等,這些生命活動需要水嗎?請查閱資料。 2課后觀察統計:自己一晝夜(24小時)大約排出多少尿液?

23、五、教材結構及板書設計六、教學反思 本課主要是讓學生明白水對人體生命活動的意義。首先讓學生從動物身體上尋找水,類推人體內哪些地方有水。上課時,學生對解剖的魚非常感興趣,會用手、鑷子觸摸魚的身體,有的學生還會深入觀察魚的眼睛、頭部的骨頭,發(fā)現魚的身體上到處都是濕的,類推出人體的各部分都有水。再讓學生閱讀資料,肯定學生的類推,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接著教材讓學生通過實驗來驗證水在人體消化中的作用。課堂上,學生在咀嚼饅頭時,有的無法堅持把饅頭咀嚼成稀糊,有的在咀嚼時開始嘔吐,這可能與現在的學生都非常嬌氣,缺乏科學探究精神有關。需要教師在實驗之前做好動員工作,也可以在平時講一些科學家

24、為了做好實驗,不怕艱苦,堅持到底的故事,為學生的科學研究加強心理指導。不過還是有幾組成功地完成了實驗,實驗現象只是顏色變淡了,從而說明唾液主要有幫助嚼碎食物并稀釋食物,有消化食物的作用。 最后的課后延伸非常重要,因為課堂上研究的只是水在消化過程中的作用。在其他的生命活動中,水有沒有起作用呢?學生可以通過查閱資料等方式來了解,這樣使教學的內容更加嚴謹。 5. 我們每天應該喝多少水【教學目標】1、科學探究: 通過統計自己一晝夜中排出水量的多少,計算食物中的含水量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統計、記錄、測量、計算的科學探究技能。 2、科學知識: (1)通過教學讓學生知道怎樣科學飲水,即必須保證每天喝進身體里的水

25、量和排出的水量保持基本平衡。 (2)懂得要飲用優(yōu)質水。 (3)知道要注意飲水衛(wèi)生。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科學飲水習慣。 【教學重點】讓學生知道怎樣科學飲水,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科學飲水習慣。 【教學難點】 統計自己一晝夜中排出水量的多少,計算食物中的含水量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統計、測量、計算的科學探究技能。 【教學準備】1西紅柿、小碗、小棒、紗布、量筒等2食物含水量情況表【教學過程】一、引入1生命離不開水,在人體新陳代謝中,水與空氣缺一不可。人類不吃食物還可能生存幾星期;幾天不喝水則可能死亡,足見水對人類的重要。 2你平時喝什么水?怎樣喝水?喝多少水?你喝的水夠不夠呢?這些看似微不足道

26、的問題,卻是健康人生的關鍵。 3喝水其實也是一種學問。二、我們一天應該喝多少水 水既是人體的清道夫又是守護神,到底我們要喝多少水才科學健康呢? 1怎樣知道我們一天應該喝多少水?(要統計計算自己每天排出多少水) 2怎樣統計計算每天排出多少水? 3統計計算自己每天的排水量。(課前要求學生先記錄和測量自己每天的排尿量,上課時將數據帶到課堂上來進行計算。學生的情況差不多,因此不一定要求全班同學都這樣做,一個班只要有幾個學生統計、記錄就行。) 4匯報、小結:我們每天應該補充多少水?(我們每天應該補充1800毫升2500毫升水)。5講解:水通過兩個渠道進入我們的身體,一是食物,二是喝水。我們要知道每天喝的

27、水夠不夠,必須知道通過進食吃進多少水、直接喝下去多少水。現在我們來看看怎樣計算。 計算每天自己直接喝了多少水。 計算自己每天從食物中吃了多少水。三、我們應該喝什么樣的水 1交流:平時我們喜歡喝什么樣的水? 2閱讀教材上的資料:純凈水、蒸餾水、白開水、礦泉水各自的性能。 3我們應該經常飲用什么水?為什么?為什么飲料和果汁不能多喝? 4講述有關飲水衛(wèi)生的常識。 四、拓展活動把學到的有關科學飲水的知識告訴家人,向他們宣傳有關飲水健康的知識。五、教材結構及板書設計六、教學反思6. 健康需要新鮮空氣【教學目標】科學探究:引領學生探究呼吸對生命的重要意義。 科學知識:認識人體的呼吸器官,對人體呼吸的過程有

28、大致的了解。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比較呼出和吸入的氣體有什么不同的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教育學生愛護自己的呼吸器官。 【教學重點】比較呼出和吸入的氣體有什么不同的活動。【教學難點】根據自己的體驗推測參與呼吸的器官,它們是怎樣進行呼吸的。 【教學準備】1分組實驗材料:集氣瓶、玻璃片、乳膠管、水槽、火柴、細竹棒。 2人體呼吸器官的掛圖、模擬呼吸裝置?!窘虒W過程】一、引入1我們每天都在呼吸,我們?yōu)槭裁匆粑?2我們健康成長需要新鮮空氣。出示課題。 二、體驗呼吸,認識呼吸器官1我們先把手放在鼻子前面,用手掌對著鼻孔,感覺一下自己的呼吸。 2如果我們不呼吸,會有什么感覺?我們來

29、體驗一下,請用手捏住鼻子,看看能堅持多久?如果堅持不住就停下來。 3剛才不呼吸時,有什么感覺? 4我們在呼吸時,胸部、腹部會有什么變化?體驗把手按在胸部或腹部,深吸一口氣,再慢慢把氣呼出,反復做幾次,感覺一下吸氣和呼氣時,胸部和腹部的變化。學生體驗并匯報。 5根據呼吸時胸部和腹部的變化,能推測我們身上有哪些器官參與呼吸嗎?學生交流。 6出示課件或圖片,教師講解人體的各個呼吸器官。要求學生邊聽邊在身上指出來。 7演示肺呼吸的過程。(課件或模擬呼吸裝置進行實驗) 8人一刻都不能停止呼吸,那么一晝夜我們需要多少新鮮空氣?出示資料,學生計算。 9學生匯報,教師小結:一晝夜我們呼吸的次數達28800次,

30、吸入的空氣大約14400升,是我們每天所需食物和飲水重量的10倍。 三、吸進的氣體和呼出的氣體有什么不同 1我們一晝夜呼吸那么多次,那我們吸進的氣體和呼出的氣體一樣嗎? 2我們怎樣來收集吸進的氣體和呼出的氣體呢?怎樣來比較它們有什么不同呢? 3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指導實驗操作并進行演示。 學生分組收集氣體并進行實驗,在實驗中發(fā)現了什么,說明了什么?做好實驗記錄。4學生匯報、交流。實驗中出現了什么不同的現象?實驗結果說明了什么? 5我們吸進的氣體是氧氣,呼出的是二氧化碳,這句話科學嗎?課件出示資料。 6從資料中你們發(fā)現了什么?(氮氣吸進與呼出沒有變化,而氧氣減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也就是說我們的

31、呼吸實際上是在進行氧氣和二氧化碳兩種氣體的交換,如果沒有氧氣,人體的生命活動就會停止。) 7課件展示呼吸過程中的換氣過程或出示教材第73頁的圖。 四、總結 五、教學反思 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媒體,展示無法用語言來描述的抽象事物。對于小學生來說,無須了解呼吸系統的深奧原理,只要讓學生明白有哪些呼吸器官參與呼吸,是怎樣呼吸的就可以了。課堂上,首先讓學生體驗呼吸,在體驗過程中進行有效猜測,借助多媒體出示圖片,讓學生通過圖片了解人的呼吸器官。再利用動畫,形象地展示人體呼吸時各呼吸器官的運動,加深學生的印象。還可以出示模擬呼吸裝置,但由于學生多,后排的學生沒法看清,還是用課件演示更加生動、具體。不過如果

32、學生課后對這個裝置非常感興趣,可以讓學生利用可樂瓶、氣球自己回家做一個,既鞏固所學,又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 本課最精彩之處,是做呼出的氣體與吸進的氣體有什么不同的實驗。當學生通過自己的設計方案,收集了兩瓶氣體。然后把點燃的火柴放入集氣瓶里,觀察到不同的現象時,學生的思維被開拓激發(fā)。“點燃的火柴放入呼出的氣體中,火柴很快就滅了,這種氣體是什么氣體?”“點燃的火柴放入吸進的氣體中,火柴燃燒一會兒也熄滅了,這種氣體又是什么”?通過討論交流,學生明白呼出的是不支持燃燒的二氧化碳,吸進的是支持燃燒的氧氣。這個結論科學嗎?最后出示資料讓學生通過進一步的分析研究,使學生的原有認識更加完整、嚴密。7. 關心我

33、們周圍空氣的質量【教學目標】科學探究:引領學生開展考察空氣質量的探究活動。 科學知識:初步學會看空氣質量報告,如何用感官觀察空氣,如何開展空氣質量考察活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探究活動,培養(yǎng)學生關注周圍環(huán)境的意識;記錄一周的空氣質量報告,養(yǎng)成關心空氣質量的習慣;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培養(yǎng)他們綜合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判斷周圍空氣質量是否受到污染的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教學重點】引領學生開展考察空氣質量的探究活動。 【教學準備】1空氣質量預報的資料。 2周圍環(huán)境空氣質量考察記錄表。 3有關空氣質量與人體健康的資料。【教學過程】一、關心我們周圍空氣的質量 1出示圖片(空氣質量較好),健康的生活需

34、要什么? 2出示圖片(空氣污染嚴重),受污染的空氣對我們的健康有什么危害? (空氣質量差就表示空氣中混入了許多對人體有毒有害的氣體,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還有粉塵、煙塵等顆粒物。人體如果吸入二氧化硫,會影響呼吸道,使呼吸系統功能受損;吸入二氧化氮可對肺組織產生強烈的刺激和腐蝕作用,從而引起肺水腫。對于兒童來說,二氧化氮可能會造成肺部發(fā)育障礙??晌腩w粒物能隨人體呼吸作用深入肺部,產生毒害作用。可列舉英國倫敦煙霧事件。) 3我們周圍的空氣是否受到污染呢?我們怎樣知道? 4怎樣用感官觀察周圍空氣是否受到污染?(可以用眼睛觀察遠處的物體,如果空氣里的粉塵、煙霧等顆粒物污染嚴重,遠處本來可以看見的物

35、體就看不清楚了,天空灰蒙蒙的;樹葉上、建筑物上就積有較多的塵埃;把濕潤的紙巾掛起來,上面會粘有很多灰塵。如果空氣里有較多的有毒有害氣體,鼻子就能聞到刺鼻、嗆人的氣味,喉嚨會發(fā)癢,引起咳嗽。) 5除了直接用感官觀察,平時我們還可以通過環(huán)境空氣質量報告來了解(出示空氣質量報告)??諝赓|量報告有哪些內容?分別代表什么意思? 6出示資料,講解一些空氣質量指數的含義。(環(huán)境空氣質量有三方面的內容,一是空氣污染指數;二是首要污染物;三是環(huán)境空氣質量等級。污染指數越大,空氣質量等級就越高??諝赓|量一級為優(yōu);二級為良好;三級為輕度污染;四級為中度污染;五級為重度污染。) 7分析一下剛才出示的空氣質量報告,從這

36、一份報告中你知道了什么? 8在空氣被污染的時候,我們該怎么辦? 二、居室空氣質量的考察 1除了室外的空氣會受到污染,你們家的空氣質量怎樣呢?你是怎么知道的?怎樣驗證我們的看法。 2我們來學習一下別的科學小組考察的結果及資料。 3分組制定考察計劃。 4交流匯報制定的考察計劃。 5對自己組制定的考察計劃進行修改。三、創(chuàng)造空氣清新的學習和居住環(huán)境 1我們怎樣才能創(chuàng)造空氣清新的學習和居住環(huán)境? 2學生小組討論、匯報。四、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學習,知道如何了解周圍或居室空氣質量情況,并根據測得的空氣質量情況和采取相應措施,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運用感官來觀察空氣質量,看空氣質量預報考察居室空氣質量情況,并做

37、好相應的記錄。五、教學反思 通過本課的學習可以讓學生明白如何來了解周圍或居室空氣質量情況,并根據測得的空氣質量情況,采取相應措施。也就是說學生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要加以運用,如讓學生運用感官來判斷今天的空氣質量如何,并能看懂空氣質量預報,會對自己家的空氣質量進行考察等。因此,在課堂上應把重點放在指導學生如何運用感官來觀察空氣質量,如何看空氣質量預報,如何考察居室空氣質量情況。 學生在課堂上學會了這些本領,就會非常感興趣地運用到生活中,這對提高學生的生活質量有很大的幫助。 教學中,制定考察計劃有點難,學生制定的計劃有些雷同,沒有創(chuàng)新,想出的考察辦法都一樣,仿照教材。這需要在日常的學習中加以積累。

38、8. 運動與健康【教學目標】1指導學生通過對運動前后呼吸和脈搏頻率的對比,探究加強體育鍛煉的意義。 2指導學生準確地測試、計算、對比運動前后的心跳、呼吸次數,及運動前后每分鐘吸入空氣、泵送血液的能力,并對數據進行分析和對比。 3親歷模擬心臟舒張和收縮的活動過程,了解人體血液循環(huán)的原理。 4嘗試對運動時心跳、呼吸頻率加快的現象做出自己的解釋。 【教學準備】測試運動前后心跳、呼吸頻率的記錄表、皮球、海綿、水槽、血液循環(huán)器官的掛圖或多媒體資料?!窘虒W過程】一、引入 “生命在于運動”,這句話你怎么理解? 二、運動起來會怎樣1.跑步或踢足球后我們有什么感覺?呼吸和心跳加快了嗎?我們來比較一下。 2.怎樣

39、比較呢?怎樣測試才比較準確呢? 3.分組活動。測試并記錄平靜時每分鐘的心跳和呼吸次數。 測試并記錄運動時每分鐘的心跳和呼吸次數。 4.交流匯報。 5.運動后心跳和呼吸次數會加快,這是為什么? 三、為什么心跳會加快1.為了弄明白運動后為什么心跳會加快,我們先來了解我們的心臟。 2.(用掛圖或多媒體資料)人的心臟位于胸腔的中部,偏左下方,在兩肺之間。心臟的形狀像桃子,大小跟本人的拳頭差不多。 3.模仿心臟肌肉的收縮和舒張。 4.心臟不停地推動血液在身體里循環(huán)流動有什么意義?說說自己的看法。 5.小結。 四、計算1.如果平時每分鐘呼吸20次,每次按吸進500毫升空氣計算,運動時每分鐘吸入的空氣比平靜

40、時多多少? 2.如果平時每分鐘心跳80次,每次泵送血液70毫升,運動時每分鐘泵送的血液比平靜時多多少? 3.運動時吸進的空氣和泵送的血液量都大大增加,說明了什么?長期堅持體育鍛煉對心、肺功能有什么好處? 4.小結。人體在運動時,氧氣和能量的消耗量大大增加。所以需要肺部更快更多地吸進氧氣,心臟更有力的搏動,使血液循環(huán)流動加快,以便更多更快地運輸氧氣和營養(yǎng)物質。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心肌發(fā)達,心臟搏動有力,使心臟輸出血液的量成倍地增加。這樣的心臟能夠擔負繁重的工作,而且能持久工作。 五、教材結構及板書設計六、教學反思9. 讓我們的精力更充沛【教學目標】1體驗運動對骨骼、肌肉、關節(jié)的鍛煉,知道體育運動

41、對身體的好處,意識到個人對自身健康負有責任。 2制定自己的鍛煉計劃,并能長期堅持鍛煉。在運動中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 3知道一些運動期間如何檢測自己運動效果的簡單方法?!窘虒W準備】人體骨骼和肌肉的課件或掛圖、手臂骨骼和肌肉模型、重物。 【教學過程】一、引入 1“上節(jié)課我們探討了運動對呼吸和心臟的作用,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研究加強運動對身體還有哪些好處。” 2出示一些體育運動員的照片,“他們的身體和我們的身體有什么不同?” 有哪些明顯的特征,為什么會這樣? 二、運動對骨骼、肌肉、關節(jié)的好處1做曲臂、伸臂動作,多做幾次,仔細觀察手臂上的骨骼、肌肉、關節(jié)有什么變化? 2匯報、交流。 3出示手臂骨骼、肌肉模型。演示曲臂和伸臂動作,讓學生形象地看到曲臂、伸臂動作是由手臂上的肌肉牽動骨骼、關節(jié)產生的。 4再一次體驗伸臂、曲臂動作。 5討論:曲臂、伸臂動作對骨骼、肌肉、關節(jié)有什么好處? 6學生匯報,教師小結。 三、運動對我們還有什么好處 1運動對我們的身體、心理健康還有什么好處? 2閱讀奧運會資料,想一想,這些資料說明了什么? 四、讓我們開始鍛煉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