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孔子音樂倫理思想_第1頁
探析孔子音樂倫理思想_第2頁
探析孔子音樂倫理思想_第3頁
探析孔子音樂倫理思想_第4頁
探析孔子音樂倫理思想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探析孔子音樂倫理思想摘要 : 孔子音樂倫理思想在其孺家思想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是孔子儒家思想的支律和體現(xiàn)。究其產(chǎn)生的源頭,音樂本身具備修身養(yǎng)性的“君子之氣”,有著揚善棄惡的倫理功效, 古代音樂在特殊的經(jīng)濟政治背景下又與政教禮制相通,具備了集中而有效率的倫理功用, 而孔子的政治理想又需要傳播載體和實戲途徑,由此為孔子音樂倫理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土壤。關鍵詞 : 孔子 ; 音樂倫理 ; 政治理想 ; 禮教孔子一生樂于學習,多才多藝。在音樂方面,不僅會擊馨、鼓瑟,還會彈琴、唱歌和作曲,對音樂的學習和感悟一生都處在癡迷當中。 史記·孔子世家說 : “孔子適齊, 與齊太師語樂,聞韶音,學之,三

2、月不知肉味?!痹趯W習音樂技藝的同時, 孔子更多地追求音樂的內(nèi)在“美”與“善”, 把對音樂的體悟和尊祟融人儒家思想, 融人一生的教育事業(yè),融人對“仁”的修煉、 傳播,對“禮”與“和”的堅守、弘揚,形成了以“善”修身、輔助禮制規(guī)范、協(xié)調(diào)社會倫理關系乃至幫助治理國家的音樂倫理思想。 這種音樂倫理思想之所以能夠形成浸潤了中國獨特的傳統(tǒng)文化, 有著諸多必然性,是多方面原因共同發(fā)力的結果。一、音樂的“君子之氣”使然對于什么是音樂,儒家經(jīng)典禮記中樂記有載,“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 ; 比音而樂之,及干戚羽旎,謂之樂?!边@大概是最早對音

3、樂進行的客觀解釋, 意思是說, 音樂是人的情感對客觀事物觸發(fā)后的表現(xiàn),是人內(nèi)心活動的體現(xiàn)。把音樂分為聲、音、樂三個層次,認為: “樂者,通倫理者也。是故知聲而不知音者, 禽獸是也。知音而不知樂者, 眾庶是也。惟君子為能知樂。 ”孺家認為只有君子才是能夠真正欣賞音樂的人。換言之,正是因為君子具備了與音樂相通的特質(zhì), 具備了“君子之氣”, 才能夠領悟到“通倫理”的“樂”的內(nèi)涵。這與孔子的音樂倫理思想是極其吻合的??鬃右簧慕逃闹?, 要生要修身養(yǎng)性,修仁修善,培養(yǎng)君子風度,在這一過程中又常以音樂為教育內(nèi)容,認為音樂是士君子的必備修養(yǎng)。 孔子通過自身對音樂技巧的學習, 對音樂內(nèi)涵的把握,以及對音樂

4、之所以產(chǎn)生的思考發(fā)現(xiàn), 音樂之所以具備倫理價值, 其首要原因在于音樂自身具備了“通倫理”的君子之氣。從孔子研習音樂的過程可以看出, 音樂的君子之氣對孔子音樂倫理思想的形成具有極大的啟蒙意義。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載: “孔子學鼓琴師襄子,十日不進。師襄子日 :可以益矣??鬃釉?:丘已習其曲矣, 未得其數(shù)也。有間,曰 : 已習其數(shù),可以益矣。 孔子曰 : 丘未得其志也。有間,曰 : 已習其志,可以益矣。 孔子日 : 丘未得其為人也。 有間,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遠志焉。日: 丘得其為人,黯然而黑,幾然而長,眼如望羊,如王四國,非文王其誰能為此也 ! 師襄子辟席再拜, 日:師蓋云文

5、王操也 ! ” 從得其曲到得其數(shù), 從得其數(shù)到得其志, 從得其志最后到得其為人, 孔子把音樂的內(nèi)涵進行了擬人的描述,認識到音樂蘊涵了“數(shù)”、“志”、“為人”,這與孔子倡導的儒家思想中“君子”的核心形象十分接近。 “數(shù)”我們可以理解為音樂本身的技巧, “志”則是音樂所蘊涵的客觀情感和道德傾向, 而“為人”則是受音樂的熏陶, 感受音樂內(nèi)涵后對修身處世的體會, 對自身約束和鞭策的行為規(guī)范,這正是孔子在教育學生過程中所遵循的。 孔子在教育學生時運用了樂的“君子”之氣。如: “子路間成人。 子日 :若減武仲之知, 公綽之不欲,下莊子之勇,冉求之藝,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為成人矣。”認為樂有涵養(yǎng)德性,塑造完美

6、人格的作用??鬃舆€說 : “移風易俗,莫善于樂。安上治民,莫善于禮。”強調(diào)樂有善民心、厚民風、淳民德的作用,能夠幫助安定邦國。在孔子看來,君子是具有感召力的,真正的君子應該是能夠一呼百應的, 這在音樂身上也得到了印證。 孔子恰恰又有身臨其境的經(jīng)歷, 對音樂的“君子之氣”體會更為深刻。 當年他遭厄于陳、蔡之間時, “孔子弦歌”, 子路“援戚而舞, 三終而出。明日,免于厄”。他過匡地時,匡人簡子以甲士圍之?!白勇窂椙俣?,孔子和之,曲之終,匡人解甲而罷?!币魳返摹熬印敝畾庾尶鬃由钚挪灰傻牧硪粋€原因體現(xiàn)在孔子對“鄭衛(wèi)之音”的厭惡。 “鄭衛(wèi)之音”是我國周代鄭國和衛(wèi)國一帶的民間歌舞音樂, 其內(nèi)容多為表

7、現(xiàn)男女青年互贈香草表示愛情, 被貶為“亂世之音”。 孔子曾在不同場合多次提出“惡鄭聲之亂雅樂也”, “鄭聲淫”、 “放鄭聲”等觀點。 在孔子看來,正是“鄭衛(wèi)之音”放棄了音樂該有的“君子”之氣, 才使得這一時期社會動蕩不安、民風混亂,甚至導致了一個朝代的滅亡。盡管這一觀點并非妥當,但卻堅定了孔子對音樂“君子”之氣的推崇。二、古代音樂與政教、禮制呼應的催發(fā)樂記說 :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動于中,故形于聲。聲成文,謂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其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聲音之道,與政通矣。”正因為音樂是發(fā)乎情、動乎心,所以其情感的歡快、 怨恨、惱怒和憂思能夠更多的反映

8、一個國家的政治大環(huán)境。 在太平社會,音樂是安詳而歡樂的,其政治便是和諧的 ; 混亂社會的音樂怨恨而惱怒,其政治是紊亂的 ; 亡國的音樂哀傷而優(yōu)思, 其人民的生活也是困苦的。 嚴格地說,在春秋戰(zhàn)國這樣一個時代, 社會是以宗法制度和等級制度為核心內(nèi)容的, 強調(diào)的是君臣有義,父子有親,夫妻有別,長幼有序。政治與禮制是相通的,而音樂又是與政治、禮制相通,并服務于政治和禮制。究其根本,從古代音樂形成的歷史背景及所承擔的使命上可窺一斑。音樂是屬于精神生活的, 而人們對精神生活的渴求大多建立在對物質(zhì)生活的滿足上。古代音樂與統(tǒng)治階級進行歌功頌德的需要密不可分, 最早使用在宗教或祭祀活動上的音樂逐漸成為統(tǒng)治階級

9、治理國家的工具。 在文武周公時代, 統(tǒng)治者們發(fā)現(xiàn)要鞏固政權, 必須要有強大的精神支柱, 而音樂在社會精神消費品比較單一的情況下,具有極為高尚的地位,也便于流傳、普及和接受,于是開始制定統(tǒng)一的典章禮制, 把音樂納人禮制的范疇, 從國家大典到民間喪嫁都配上與這些禮儀活動相適應的音樂舞曲。 把音樂的等級與“禮”的等級相掛鉤,而“禮”的等級所反映的正是充滿階級性的政治制度: 用等級分明的音樂來昭示“禮”的神圣,以對等級森嚴的“禮”的遵循來構建一種社會秩序,從而實現(xiàn)統(tǒng)治階級的政治目的。事實上,古代音樂在這種背景下的使命遠不止音樂本身的“君子”之魅,更多的是對人們是否亦步亦趨地遵循禮制規(guī)范的考察,是統(tǒng)治階

10、級手中的一桿稱??鬃由钪O音樂在與政教、 禮制呼應下, 具有了輔助禮制規(guī)范、 協(xié)調(diào)社會倫理關系的作用,因而堅定地踐行著古代音樂的特殊使命。因此,“在孔學里,樂與禮幾乎居有同樣的位置”。論語·八情載,“孔子謂季氏, 八倩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孔子之所以發(fā)出如此憤慨的聲音, 是因為古代音樂所具有的政治使命和禮制規(guī)范使然。依周禮,八人一行為一借,“八份”這種音樂,是由八行組成,共六十四人,是專門給天子欣賞而作的最高級別的歌舞, 諸侯享用六情即六行共四十八人的舞曲,大夫則只可以欣賞四情的歌舞。季氏只是魯國當權的卿大夫,他以卿大夫的身份去享受天子才能享受的音樂, 對于孔子來說是無法容忍的

11、。 對“三家者以雍徹。子曰 : 相維辟公,天子穆穆 ,奚取于三家之堂 ?”孔子同樣表示了不滿,孔子認為雍應該而且只能是天子祭祀祖先時才唱的,如此違反禮制也是大大的不敬和無道。 顯然,音樂與政教、禮制相呼應所產(chǎn)生的作用,對催發(fā)孔子音樂倫理思想有著莫大的關系。三、孔子政治理想的訴求孔子對周禮十分推崇。 他說 : “周監(jiān)于二代, 郁郁乎文哉 ! 吾從周”。認為周朝的典章制度汲取了夏商兩代的精華,并在其基礎上有所發(fā)展,更為完善。然而,孔子生活在春秋諸侯爭霸“禮崩樂壞”的亂世之中, 各諸侯國紛紛以征伐手段發(fā)動戰(zhàn)爭,導致社會動蕩不安,使周朝那種井然有序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局面崩潰瓦解,更是出現(xiàn)了如季平子、

12、季氏等本該更為嚴格遵守禮制的權貴濫用禮儀的現(xiàn)象,這都讓孔子痛心不已。正因為對周禮的推崇和向往, 孔子一方面想恢復西周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積極投身于教書育人的具體活動中; 一方面極力主張恢復西周時的禮樂等級名分制度,以圖盡快建立起和諧有序的新秩序。要實現(xiàn)這種政治理想, 對于孔子來說,參與政事、輔佐國君應該是一種比較好的途徑。但是孔子一生的仕途卻是不得志的,五十歲進人魯國政府,卻因一場政治陰謀逼迫他下臺,離鄉(xiāng)背井,在此后的十三年里他周游列國, 始終尋找著施展抱負的機會卻始終無果。在這樣的境況下,孔子最終放棄從仕途上實現(xiàn)自己理想的策略,安心開辦教育, 傳授儒家思想。在傳授儒家思想觀念的過程中,孔子謹守禮制,尊崇仁德,把“樂”放在了尤其重要的位置,這從論語中便可略知一二??鬃釉谡卫硐雭砩细镜氖且獙崿F(xiàn)等級分明的禮制, 通過禮制的規(guī)范來實現(xiàn)統(tǒng)治的秩序和安定,而樂便成了孔子心中的重要途徑。他認識到音樂的“君子之氣”及與政教、 禮制相通的社會特征, 便把政治理想寄予音樂倫理思想的傳播和普及。一方面,孔子努力以音樂來教育自己的弟子、感化民眾,希望民眾能夠按照樂的內(nèi)涵來修身立志 ; 另一方面,孔子將“樂”作為國君“仁”與否的一個考量。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 ,“盡美矣,未盡善也。看似是對音樂本身的一個比較,實質(zhì)上則是認為韶高于武 ,是對禪讓德治的頌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