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秦論》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二)_第1頁
《過秦論》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二)_第2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過秦論教案 (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理解賈誼對秦王朝速亡原因的分析和他提倡的仁政 思想。 2、 學習文言字詞句,掌握通假字,歸納多義詞,了解 句式的特點。 3、 背誦課文 3 3、4 4、5 5 段。 過程與方法: 以朗讀帶動文意疏通,以背誦帶動對作品的鑒賞,指導 學生反復讀,品評鑒賞本文廣用排比、對偶,極力渲染夸張 的特點。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 1 、了解作者反對暴政、提倡仁政的政治主張在當時條 件下的進步意義。 2 2 、學習作者把對歷史的研究與對現實的思考相結合的 可貴精神,從而明白“以史為鑒”“古為今用”的意義。 【教學重點】 反復誦讀,在讀中體會

2、文章氣勢之磅礴,說理之透徹。 背誦課文,理解并積累文言實詞、虛詞、句式。 【教學難點】 結合課文詞句的特點,歸納文言詞法、句法知識,逐步 掌握文言字詞句運用的規(guī)律。 【教學方法】誦讀法、比較法、交流式 【教學用具】課件、 mp3mp3 【教學安排】三課時 2020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了解賈誼及秦統一前后的歷史背 景。放錄音范讀,以求學生準確認讀。熟讀課文,理解文意。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由毛澤東的詩賈誼導入新課。 賈誼 毛澤東 賈生才調世無倫,哭泣情懷吊屈文。 梁王墜馬尋常事,何需哀傷付一生。 提示:賈誼懷才不遇,空有抱負,曾深情吟詠出吊屈 原賦。梁王落馬而死本是尋常之事,

3、賈誼又何必為此自悲 自責呢,抑郁而終呢?那么,賈誼“才調”到底如何呢?讓 我們從被魯迅稱為“西漢鴻文”的過秦論中尋找答案。 二、作者簡介: 賈誼(前 200200- -前 168168),西漢洛陽人。西漢著名政論家、 文學家,最早的漢賦作家之一。年少即以文才超眾著稱。 多歲時漢文帝召為博士,不久提升為太中大夫。后因在政治 方面多次提出改革建議,觸犯權貴,被謫為長沙王太傅。四 年后被召回,為文帝寵子梁懷王太傅。死時僅 33 33 歲。他的 政論散文過秦論陳政事疏(也稱治安策)論 積貯疏等,體現了新興地主階級政治家的遠見卓識、積極 進取的精神和改革現實的堅決態(tài)度。他的文章峻拔鋒利,針 砭時弊,淋漓

4、酣暢,對后世散文創(chuàng)作很有影響。其文章,明 人輯有賈長沙集,另傳有新書十卷。他的為人,很 為司馬遷推崇,司馬遷把他和不同時代的屈原相提并論,撰 寫了屈原賈生列傳。 三、背景簡介: 春秋以來,戰(zhàn)亂頻仍,加之秦統一后的暴政、秦末農民 起義和楚漢之爭,社會經濟遭受了五百年來的特大破壞。農 民大量流亡異鄉(xiāng),不得耕作;還有些為生計所迫,賣妻鬻子 或自賣為奴。戰(zhàn)亂使人口銳減,商業(yè)蕭條。奸商囤積居奇, 物價昂貴,米一石值萬錢,馬一匹達百金。新建立的西漢政 權,府庫空虛,財政困難。史載當時:“自天子不能具鈞駟, 而將相或乘牛車,齊民無藏蓋?!比嗣窈苄枰蒺B(yǎng)生息。針 對這種現實,為鞏固西漢政權,賈誼借“過秦”以“

5、規(guī)漢”, 主張施行仁政,“與民休息”。 四、放錄音,使學生準確認讀 單音:腴(y y u)軫(zh zh e n n)B (血)笞(ch ch 1)恬(ti ti a n n) 藩(f f a 門門)甕(w we ngng)( y y o u u) 多音字:(判斷在具體語境中的讀音) 孝公既沒(m mb)召滑(sh sh a o o)俯首頸系(x x i)踐華為城 (huhua )勁弩(j j i ngng) 中人(zh zh o ng)ng)墨翟(d 行伍(h ha ng)ng)將數百之眾(ji ji a ngng) 度長絜大(duduo) (xi xi e)比權量力(li li a ng)

6、ng)萬乘之勢(sh sh e ngng) 朝同列(ch ch a o o) 夫作難(n n a n n) 五、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借助注釋及熟知的文言知識理 解文意。 六、 同桌之間對自己難以理解的詞句交流看法,逐段翻 譯課文。 七、 思考:過秦論全文內容結構是怎樣的?請先畫 出全文五個自然段的最大結構層次,再概括每段段意。 學生交流、思考。教師總結。 過秦論內容結構 一、 敘述秦王朝的興亡過程。 (1(1- -4) 4) 興崛起 (1)(1) 發(fā)展(2)(2) 極盛(3)(3) 亡(4)(4) 二、 闡述秦王朝滅亡的原因。 (5)(5) 八、指導學生再讀課文,注意文中廣用排比、對偶,極 力渲

7、染夸張的特點。 九:布置作業(yè) 反復誦讀課文,熟悉文意。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研習課文 1 1、2 2、3 3、4 4 自然段。 指導學生總結重點實詞、虛詞、詞類活用現象、重點文 言句式。 【教學過程】 一、檢查誦讀課文的情況,抽查多音字、通假字的掌握 情況。 二、分析理解課文。 1 1 、指名學生朗讀課文第一段。 2 2 、解釋重點字詞,引導學生疏通課文: 固、席、包、囊、內、斗。河 教師強調: 固:堅固的地勢,形容詞活用作名詞。 席:像席子一樣地,名詞作狀語,包、囊:用法同上。 衡:通 橫 (通假字) 提問,引導學生了解課文: 思考:作者在第一段“崛起”段是如何分層次論述的。 地理:據固

8、;擁地;君臣固守 崛起雄心:席卷;包舉;囊括;并吞 政策:內 ;外 成功:拱手而取 4 4 、提問: 從注釋中我們知道,“席卷”“包舉”“囊括”都有 “吞并”的意思,“宇內”“四海”“八荒”都有“天下” 的意思。那么,我們把課文中“有 . 之意, . 之心”句 換成“有吞并天下之心”似乎也通,但作者為什么要舍簡就 繁呢? 明確:意在突出秦孝公吞并六國、獨占天下的勃勃雄心 以及秦對諸侯各國虎視耽耽的情態(tài)、咄咄逼人的氣勢。同時 也為后文寫孝公之 后的歷代秦君的赫赫功業(yè)張本,為后文寫 秦一統天下之后的頃刻覆亡形成對比并作了鋪墊。總之,根 據表達的需要,這里的繁筆增加了氣勢;同義短語的疊用, 又使敘述

9、生動形象。 5 5 、指名學生朗讀課文第二段。 6 6 、解釋重點字詞,引導學生疏通課文: 南、弱、從、亡、北、漂、櫓、利 教師強調以下詞句: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愛,吝惜 以致天下之士:致,招納。 追亡逐北:亡,逃跑的軍隊;北,潰敗的軍隊。 因遺策:因,沿襲。 因利乘便:因,趁著。 開關延敵:延,引。 延及孝文王、莊襄王:延,延續(xù)。 提問,引導學生了解課文: 九國諸侯的強大都是哪些地方表現出來的?這些內容 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首先寫出了諸侯們買通天下之士, 采用了合縱策略締結 了盟約;其次寫出文臣武將,人才濟濟,各有所長;最后寫 九國之師軍隊強大,而最后的結果是 從散約敗,爭割地而 賂秦

10、, 伏尸百萬,流血漂櫓 。這樣就反襯出秦國的強大。 思考:作者在“發(fā)展”段是如何分層次論述的,運用 什么論證方法? 秦:南取、西舉、東割、北收 - 、宰割、分裂 諸侯:才多、地廣、師眾、慘敗 - 、請服,請朝 8 8 、指名學生朗讀課文第三段。 9 9 、解釋重點字詞,引導學生疏通課文: 履、亡、卻、廢、愚、弱、帝王 教師指出重點字詞 奮六世之余烈:烈,功業(yè)。 卻匈奴七百余里:卻,使退卻。 以愚黔首:愚,使 愚昧。 以弱天下之民:弱,使衰弱。 聚之咸陽:省略介詞 于 ,應為 聚之于咸陽 。信臣精 卒:信,誠信、可靠。 以為固:省略句,省略賓語應為 以之為固 。 句式: : 省略句、判斷句、 1

11、010 、提問,引導學生了解課文: 思考: (1 1)作者先用哪些話揭露秦始皇政策的實質? 強調: 執(zhí)敲撲而鞭笞天下。 (2 2)哪幾句寫他的對外政策? 強調: 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 和 乃使蒙恬 北筑長城守藩籬,卻匈奴七百余里 。 (3 3)哪幾句是寫他的對內政策? 強調: 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 殺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 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億丈之城,臨 不測之淵,以為固。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 而誰何。 思考:作者在“極盛”段是如何分三層論述的? 前期:奮余烈,履至尊,取百越,卻匈奴 后期:焚百家,

12、殺豪杰,弱人民,嚴控制 設想:據高城;臨深淵;守要害;傳萬世 提問:第 3 3 自然段講了秦始皇“攻”天下的業(yè)績和 “守”天下的措施。試指出文中哪些文字是寫其“攻”的, 哪些是寫其“守”的? 明確:“士不敢彎弓以報怨”句之后為“守”,“報怨” 句和其前為“攻”?!澳先“僭健北薄皡s匈奴”仍屬其“井 吞八荒”之舉。 提問:第 3 3 自然段在寫秦由“攻”轉為“守”時從哪 些方面寫了其“守”的措施,為什么要寫這些? 提示:從政治、軍事、文化、刑法、地理等方面寫其以 暴政來作為“守”的措施,寫這些是為中心論點服務的。 1111 、指名學生朗讀課文第四段。 1212 、解釋重點字詞,引導學生疏通課文:

13、甕、繩、云、響、贏、景、亡山東 教師指出重點字詞 1 1 甕牖繩樞: 甕 、 繩 ,名詞活用作動詞, 甕 用 破甕做, 繩 用繩子系。 躡足行伍之間,倔起阡陌之中,兩句中 足 和 起 后均省略介詞 于 ,為省略句。 天下云集響應; 云 、 響 均為名詞作狀語,分別譯為 像云一樣 , 像回聲一樣 。 句式: : 被動句、判斷句、狀語后置 13 13 、思考: 讓我們比較探求 - 我們看到陳涉起義時雖然“始皇既沒”,但“”,說 明秦當時國勢未衰。從比較中可以看到,秦滅亡的原因不是 因為陳涉,也不是因為秦國的不強大。 答:余威震于殊俗,力量依然強大 _ _- 從本段的“非有仲尼、墨翟之賢”可以看出陳

14、涉起 義的原因,不是上段中的秦“”;從本段對陳涉的地位、出 身等敘述看,陳涉反秦的原因也不是上段所說的因為秦“” 和“”,而是因為秦“”。 答: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振長策而御宇內; 隳名城,殺豪杰; 執(zhí)敲撲而鞭笞天下。 - 從第 2 2 自然段中,知山東諸侯“會盟而謀弱秦”時, 招致人才的辦法是“”;從本段“天下云集響應,贏穆而景 從”來看,“山東豪俊并起而亡秦族”的原因,并非是陳涉 有“”之賢、“”之富,其原因是三段中的“”“”“”等, 總之一句話,如下段所說的,是因為秦“”。 答: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土;仲尼、墨 翟;陶朱、猗頓; 振長策而御宇內;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15、隳名城、 殺豪杰; 提問: : (l l )、陳涉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出身如何?才能如何? 兵力如何?武器如何? 明確: 出身: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 才能:不及中人; 兵力:率疲弊之卒,將數百之眾。 武器:斬木為兵 (2 2)、作者寫陳涉起義突出了什么特點? 明確: 出身:缺乏號召力 才能:缺乏指揮作戰(zhàn)的能力 兵力:弱少 武器:低劣不堪一擊 (3 3)、作者寫陳涉,突出了陳涉的出身卑微、才能平庸, 兵力弱少,武器低劣,如此之人,如此之眾竟然一呼百應, 仿佛不費吹灰之力就 亡秦族矣 目的是為了什么? 明確: 強大的九國之師聯合攻秦,結果是一敗涂地;弱小的陳 涉之師卻能 亡秦族 。

16、作者通過這些內容表現出了秦始皇 由攻轉守變化的關鍵;仁義不施。失去了仁義,使民心喪盡, 失去仁義,就變得不堪一擊,為“仁義不施攻守之勢異也 提供了充足而又必要的準備。 思考:作者在“滅亡”段是如何分三層論述的,其中 運用什么論證方法? 始皇:余威震于殊俗 出身氓隸之人 陳涉:才能不及中人 兵力數百疲敝 武器斬木為兵 結果:天下響應,并起亡秦 提問:寫陳涉起義,天下響應,迅速滅秦。這和“過秦” 有什么關系?作者為什么要評寫陳涉出身之低下、起義的倉 猝、士卒的弱少、兵器的鈍劣以及“天下云集響應”的形勢? 三、布置作業(yè) 1 1 、背誦課文 3 3、4 4 段。 2 2 、課后練習 3.3. 第三課時

17、 【教學重點】 檢查背誦。 對課文進一步分析,品評文章的獨到之處,分類歸納文 言知識,提高文言文閱讀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檢查背誦 集體背誦或滾動式背誦。 二、分析理解課文。 1 1 、學生齊讀第五段。 教師指出重點字詞 崤函之固:固,形容詞活用作名詞,險固的地勢。 度長絜大,比權量力: 度 絜 ,對文,都是度量的意 思; 比 量 對文,都是比較的意思。兩句話譯為:度量一 下長短大小,比較一下權勢和力量。 序八州而朝同列: 序 名詞的使動用法,使有序; 朝 名詞的使動用法,使 . 朝拜。 百有余年矣: 有 通 又 。 致萬乘之勢: 致 達到。 2 2 、提問:作者進行比較的前提是什么(哪

18、句話)?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排除秦亡是由于國家變小變弱的原因,是對前文敘述事 實的高度概括和所作的判斷。 第1段中的事實語句: 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第 2 2 段中的事實語句:南取要害之郡;爭割地而賂 秦;宰割天下,分裂 . 入朝; 第 3 3 段中的事實語句:吞二周而報怨;踐華為 城誰何; 第 4 4 段中的事實語句:余威震于殊俗。 3 3 、陳涉與“九國”的比較,實質上仍是以秦之今與秦 之昔的比較,找找文中的對比,看作者怎樣層層推進,水到 渠成指出秦亡的過失。 作者用了四個方面的對比 (1 1)秦國本身先強后弱、先盛后衰的對比; 1 13 3 段與 4 4 段對比 (2 2)秦與六國的對比; 2 2 段內比 (3 3)秦與陳涉的對比; (4 4)陳涉與六國的對比。 5 5 段內比幾種對比交織在一起, 結構 自然宏偉,氣勢也自然磅礴,話也顯得更有分量了。 總結全文。 秦創(chuàng)業(yè) - 雄心勃勃 秦日盛 - 所向披靡 秦統一 - 勢如破竹 秦滅亡 - 一敗涂地 (敘事)(議論) 三、賈誼為什么寫這篇文章? 西漢初期,經歷了春秋戰(zhàn)亂到楚漢戰(zhàn)爭,社會經濟遭到 了極大的破壞,土地荒蕪,人民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