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地理著作_第1頁
清代地理著作_第2頁
清代地理著作_第3頁
清代地理著作_第4頁
清代地理著作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四章清代考據學派的地名學成就第一節(jié) 總 論清代的考據學肇源于清初,因反對明末“束書不觀、游談無根”的空疏學風而逐漸形成,至乾?。?736年1795年)、嘉慶(1796年1820年)年間達到鼎盛并占據了學術思想的主導地位,故有“乾嘉學派”之稱。考據學派并非僅指乾、嘉時期從事漢學研究的學者群,而是從該學派的奠基、形成、鼎盛以至衰落的全過程來衡量,包括了自清初始、一直延續(xù)到清末乃至民國初年的考據學家??紦W派對我國兩千多年以來的文獻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總結性整理,使豐富的文化遺產賴以保存,并為后人閱讀、重新整理提供了方便;他們的治學態(tài)度踏實,治學方法嚴謹,強調無征不信,引證務求廣博,主張“無一字無出處、

2、無一事無來歷”,開近代實證學風之先河。清儒研治地名,主要為解經、讀史服務,故有關地名研究的著作主要集中在經、史二部,而子、集二部中少見。今據清史稿·藝文志及其補編統(tǒng)計,僅經部有關地名的著作即有27種112卷,史部有關地名的專門著作更是多達68種872卷以上,詳見下表:表41:清儒地名研究著作目錄類別 著作書名卷數撰著者經部書類禹貢錐指尚書地理今釋禹貢三江考禹貢川澤考禹貢地理古注考禹貢水道考異禹貢集注201121101胡 渭蔣廷錫程瑤田杜文燦孫馮冀方 堃劉崇慶詩類毛詩地理釋詩地理征詩地理考實詩地理續(xù)考47不分卷1焦 循朱右曾胡秉元潘繼李春秋類春秋地名考略春秋地理考實春秋左傳分

3、國土地名春秋左傳地名補注左傳釋地1442123高士奇江 永沈 淑沈欽韓范士齡四書類四書釋地四書釋地續(xù)四書釋地又續(xù)四書釋地三續(xù)四書釋地辨證四書地理考1122211閻若璩閻若璩閻若璩閻若璩宋翔鳳王 鎏四書類四書釋地補四書釋地續(xù)補四書釋地又續(xù)補四書釋地三續(xù)補四書地記11116樊廷枚樊廷枚樊廷枚樊廷枚汪在中史部正史類漢書地理志稽疑漢書地理志補注新斠注漢書地理志漢書地理志校注漢書地理志校本漢志水道疏證漢書地理志水道圖說漢書地理志水道圖說補正漢志釋地略漢志志疑漢書地理志集釋漢書地理志詳釋漢書地理志補校補三國疆域志三國疆域志補注三國疆域志疑三國疆域表三國郡縣表補正晉書地理志新補正新校晉書地理志東晉疆域志宋書

4、州郡志??庇浹a梁疆域志魏書地形志校錄隋書地理志考證五代史地理考宋史地理志??庇涍|史地理志考610316224721114423191285141439115全祖望吳卓信錢 坫王紹蘭汪遠孫洪頤煊陳 澧吳承志汪士鐸汪士鐸徐 松呂吳調陽楊守敬洪亮吉謝鐘英謝鐘英謝鐘英楊守敬畢 沅方 愷洪亮吉成蓉鏡洪齮孫溫曰鑒楊守敬練 恕成蓉鏡李慎儒編年類通鑒胡注舉正通鑒注辨正通鑒注商通鑒地理今釋通鑒綱目釋地糾謬通鑒綱目釋地補注通鑒綱目地理續(xù)考12181666不分卷陳景云錢大昕趙紹祖吳熙載張 庚張 庚張昭潛 別史類帝王世紀地名衍元秘史地理考證元秘史山川地名考41512迮鶴壽丁 謙施世杰 雜史類國語釋

5、地戰(zhàn)國策釋地國策地名考3220譚 澐張 琦程恩澤 載記類十六國疆域志西夏國志1616洪亮吉洪亮吉 地理類歷史疆域表歷代地理沿革表東晉南北朝輿地表輿地沿革表周末列國所有郡縣考古國都今郡縣合考楚漢諸侯疆域志歷代郡國考略歷代地理志韻編今釋郡縣分韻考東三省輿地圖說方輿考證水經注釋水經注校水經注校正水經釋地水經注釋地水經注西南諸水考水經注疏西域釋地營平二州地名記畿輔地名考廣東新語瀛寰譯音異名記海國輿地釋名3472140113320101100403040840340113261210段長基陳芳績徐文范楊丕復閔麟嗣閔麟嗣劉文淇葉 澐李兆洛黃本驥曹廷杰許鴻磐趙一清戴 震全祖望孔繼涵孫匡學

6、陳 澧楊守敬祁韻士顧炎武王 灝屈大均杜宗預陳士芑集部別集類落颿樓文稿6沈 垚資料來源:章鈺、吳士鑒、朱師轍編清史稿·藝文志和武作成編清史稿藝文志補編。表中所列,尚未包括清史稿·藝文志及補編失收的徐善春秋地名考(14卷)、程廷祚春秋地名辨異(3卷)、丁壽征春秋異地同名考(1卷)、王士濂周末列國有今郡縣考補(1卷)、呂調陽郡經釋地(6卷)、古史釋地(3卷)、朱為弼漢書地理志考證(1卷)、毛昌杰續(xù)漢書郡國志釋略(1卷)、張穆延昌地形志(20卷)、胡孔福南北朝僑置州郡考(不分卷)、吳蘭修南漢地理志(1卷)等書在內,也未列入徐松西域水道記(5卷)、張穆蒙古游牧記(16卷)、何秋濤朔方

7、備乘(85卷)、徐繼畬瀛寰志略(10卷)、魏源海國圖志(100卷)等歷史地理名著,內含地名考證篇章的著作如顧炎武日知錄、閻若璩古文尚書疏證、錢大昕廿二史考異、顧棟高春秋大事表·列國地名考異、謝啟昆西魏書·地域考、汪士鐸南北史補志·地理志等也沒有包括在內。所以說,清儒研究地名的專門著作在一百部以上、卷數超過一千,那是毋庸置疑的。在這些有關地名研究的著作中,既有對傳世正史地理志的考訂,也有對正史所缺地理志的續(xù)補;既有校注、集注、補注,也有考釋、釋地、考實,又有志疑、考辨、疏證,還有補正、糾謬;其中“考訂校補歷代正史地理志是有清一代學者對于地理沿革學的最大貢獻” 。作者

8、隊伍中,既有考據學派的漢學大師顧炎武、全祖望、閻若璩、胡渭、戴震、錢大昕、洪亮吉、楊守敬,又有像江永、焦循、高士奇、沈欽韓、汪士鐸、李兆洛、劉文淇、徐松、陳澧這樣的經學家和史學家,還有學識過人而以前較少為人所注意的吳卓信、施世杰.等。至于考據學派在地名研究方面所做的單篇論文,數量到底有多少,目前尚難以有一個準確的估計。清人文集多至上千種,散藏全國各地,內含多少地名考證內容也無人作過普查。不過,1935年時,王重民先生等以428種清代學者的文集為基礎編成了清代文集篇目分類索引一書(國立北平圖書館出版),當時譚其驤先生曾協助王重民先生編排了地理類的篇目。書中的“學術文之部·史部地理類”一

9、目,曾以清代學者地理論文目錄為題發(fā)表于禹貢半月刊第三卷第8、9、12期和第四卷第3、5、11、12期上 。五十多年之后,譚其驤先生主編的一部近三百萬字學術資料集清人文集地理類匯編編集完成,并于19861990年間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分七冊陸續(xù)出版。該書收錄清人文集三百多部,地理類文章雖不能說已一網打盡,但主要的、重要的論文均已包括在內 ,因而是迄今為止收錄清人地理類論文最為全面的一種資料集。筆者根據這部學術資料集,統(tǒng)計出清朝學者關于地名考證的論文共有341篇 ,其中篇名稱“考”的有223篇、稱“辨”的有55篇、稱“釋”的有23篇、稱“說”的有19篇、稱“解”和“論”的各有9篇、稱“證”有的3篇。這

10、341篇地名考證論文由119位作者撰寫,其中汪之昌 所作最多,達26篇;其次是張澍 ,作23篇;以下從多到少依次的是:吳承志 作21篇、王國維 作14篇、王舟瑤 作12篇、楊守敬 作11篇、沈垚 作9篇,全祖望 、程瑤田 、汪士鐸 三人各作7篇, 莫與儔 、莊有可 、陳漢章 、鄒漢勛 四人各作6篇,段玉裁 、洪頤煊 、王棻 三人各作5篇。以上17位作者共作176篇,占總數341篇的516。其余一百余位作者平均個人所作不到兩篇。作者隊伍中,少數以治輿地之學而聞名,而大多數都是經學家、史學家乃至小學家,他們在各自擅長的領域里所解決的地名問題,客觀上組成了清代地名學成績的一部分。如果將這341篇論文

11、以其研究的地名所在省份來劃分,則整體分布大致均勻,說明清代學者研究地名關注到了全國各地的狀況,如內地十八省中除福建、廣東、廣西、云南之外,涉及其余14省地名的均在10篇以上,而考證伊犁將軍轄區(qū)之內地名的也達到了12篇。由于作者隊伍中以江南學者居多,而相當一部分江南學者又曾在京師任過各種職位,因而研究浙江、江蘇、安徽、直隸四省地名的論文最多,分別達到了30篇、20篇、19篇和19篇。詳細情況參見下表:表42清人地名考證論文的分省統(tǒng)計 考辨釋解說論證總計直 隸1250011019江 蘇1430200120安 徽1420111019山 西540010010山 東1120000013河 南1

12、200110014陜 西614000011甘 肅811000010浙 西800020010湖 北1023010016湖 南421032012四 川753000116福 建11000002廣 東10000001廣 西31000004云 南41001006貴 州1200000012東北三將軍轄區(qū)20000002內外蒙古50200007伊犁將軍轄區(qū)822000012青藏地區(qū)31000004跨 省39106584173境 外1601000017總 計223542391993340清代學者有關地名考證論文的斷代分布則極為不均,有時代愈往后、地名考證論文愈少的趨勢。223篇“考

13、”中,考證先秦、秦、漢地名的有145篇,占65;78篇“辨”、“釋”中,研究先秦、秦漢地名的有54篇,占到69;其它40篇論文中,對先秦、秦、漢地名作出解、說、論、證的達33篇,更占到了825。漢代以下各朝地名的研究在考據學家心目中不占主導地位。詳見下表:表43 清儒地名考證論文的斷代分布 考辨釋解說論證總計先秦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唐五代宋遼金元明清通代7110646197742171621314423021059160200302060300000000121400000000500100000031011000000012515921223107931926總計223552391

14、993341由此可見,清代學者考證地名所涉及的論題非常廣泛,論地域則關注到了全國各地狀況,論時代則偏重于先秦、秦漢,舉凡郡縣通名的起源、秦郡郡目、西漢郡縣邑道、歷代山川澤藪、五岳變遷、燕云失地,大到全國政區(qū)地名的置廢分合,小到一州一縣、一堡一亭,均在他們考證的范圍之內。錢大昕的族子錢坫,曾對歷史地名研究的方法作過總結,他說:“論注之體,要在先核故實,并發(fā)新義,輪廣之術尤為最宜。約舉大綱,蓋有八焉。一曰考故城:杜預注春秋、酈元注水經,每詳遺跡,而注水經按引京相璠列國地名、闞骃十三州志,采擇尤精;又通典、括地志、史記正義、后漢書注、元和郡縣志、太平寰宇記等書所載故縣,當備錄也。二曰考水道:凡志云某水出某山、入某水,當以注水經條證之?;蛴谢ギ?、改流,必據辨也。三曰考山經:郡縣每多改易,水道歷有遷移,惟山則確乎不拔。然古者水無定形,山無定名。水無定形而有定名,山無定名而有定形,當以無定者證有定、有定者證無定。彼此各證,庶得其實。凡志云在某縣南、某縣北,必以本朝見在府廳州縣核表也。四曰遵時制:縣、道地址,亦以見在府廳州縣核表也。五曰正字音:凡服虔、應劭、韋昭、蘇林、如淳、孟康、晉灼、鄭德、包愷、伏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