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濫竽充數(shù)》教學設計15篇_第1頁
《濫竽充數(shù)》教學設計15篇_第2頁
《濫竽充數(shù)》教學設計15篇_第3頁
《濫竽充數(shù)》教學設計15篇_第4頁
《濫竽充數(shù)》教學設計15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濫竽充數(shù)教學設計15篇濫竽充數(shù)教學設計1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2、了解故事內容,懂得故事所包含的深刻道理。3、發(fā)揮想象,給故事續(xù)寫結尾。教學重點:了解故事內容,懂得故事所包含的深刻道理。難點:懂得故事所包含的深刻道理。教學過程:一、激趣導入新課1、今天,我就要考考大家??磮D猜成語,不用舉手,直接喊出來就行!看看哪位同學積累最多,反應最快!準備好了嗎?(ppt出示圖畫)2、大家發(fā)現(xiàn)這些成語有什么共同點嗎?對了,這些成語都是寓言,誰來說說什么是寓言?3、寓言,就是通過一個簡短的故事,來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我國春秋戰(zhàn)國時代寓言已經相當盛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則寓言濫竽充數(shù),來,跟老

2、師一起書寫課題。4、齊讀課題,說說你都知道了些什么?(竽:古時一種簧管樂器。可看圖理解,順勢點撥“竽”濫竽:吹不成調的竽。充數(shù):湊數(shù)。說整個詞的意思。)5、你是怎么知道的?(遇到不理解的字詞,查字典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二、初讀課文1、昨天請大家回去預習了課文,今天我們先來齊讀課文,看看有沒有濫竽充數(shù)的南郭先生在內。2、指名齊讀中讀得不認真的來讀課文,指出不足。3、誰來說說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三、品讀故事1、聆聽課文朗讀,思考:文章中出現(xiàn)了哪幾個人物?主要人物是誰?學生回答,師相機板書:齊宣王南郭先生齊湣王2、在文中哪一個字,可以概括南郭先生濫竽充數(shù)的行為?生思考回答師板書:(混)那么接下來,

3、我們就圍繞這個“混”字來深入理解課文。(1)現(xiàn)在請同學們自讀課文,把你認為是描寫南郭先生混的句子用橫線劃出來。(每逢吹竽,南郭先生總是鼓著腮幫,捂著竽眼兒,裝腔作勢,混在隊里充數(shù)。)(2)同學們,你認為這個句子中,最能體現(xiàn)南郭先生混的詞語是哪一個?(裝腔作勢)(3)接下來請同學們再找一找描寫南郭先生裝腔作勢樣子的句子。(鼓著腮幫,捂著竽眼兒)(4)同學們,我們能不能來模仿一下南郭先生裝腔作勢的樣子呢?同桌間互相做一做。(5)誰愿意上來扮演南郭先生,向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演員天賦?大家給他配上朗讀。(6)謝謝你的表演,大家評價一下,這位南郭先生像不像?能蒙混過關嗎?(7)祝賀這位南郭先生順利過關,

4、我來采訪一下,此時你心情怎樣?2、教師出示問題:南郭先生在吹竽隊里是怎么混的?3、南郭先生能夠混進吹竽隊,因為誰?(齊宣王)請同學找到課文中描寫齊宣王的句子,讀一讀,體會一下,齊宣王是個怎么樣的人?(講排場)4、接下來,就請同學們找一找,你認為文中的哪句話,最能體現(xiàn)齊宣王講排場?(他常常叫這三百人一齊吹竽給他聽)同學們,正是因為齊宣王喜歡聽吹竽,他吹竽的樂隊就有三百人,而且他常常叫這三百人一齊吹竽給他聽,所以南郭先生才能鉆空子混進吹竽隊里。邊說邊板書:三百人一起吹5、同學們再想一想,南郭先生為什么要混進齊宣王的吹竽隊里?(為了錢)同學們從課文中的哪句話看出來的呢?齊宣王把他編在吹竽隊里,給他很

5、高的待遇。同學們“待遇”還可以換成哪個詞語呢?6、混得像模像樣的南郭先生,和別人拿一樣多俸祿的南郭先生當時肯定很,你能用這種語氣讀好這一部分嗎?7、可世事難料,齊宣王死了齊湣王繼承了王位,南郭先生還能“混”嗎?請讀讀下文,用一個字來說說?(生讀、交流后板書“逃”)(1)南郭先生為什么混不去了?他到底是聽到一個什么消息呢?(齊湣王一個一個吹)板書(2)那么南郭先生去吹就行了嘛!干嘛要逃跑呢?(南郭先生根本就不會吹竽)(3)南郭先生根本就不會吹竽,所以當他聽說齊湣王要一個一個吹的時候,他只有選擇逃跑!師相機板書:逃(4)請同學們再讀課文,完成表格。四、明寓意1、“混”得像模像樣的南郭先生最后不得不

6、逃之夭夭,從他身上你明白些什么?小組合作討論。2、濫竽充數(shù)的故事告訴我們:做人要有真才實學,作假充數(shù)的人他們經不住時間的考驗,終究會露出馬腳的。3、只要同學們留心觀察,你不難發(fā)現(xiàn)在我們身邊有許多“濫竽充數(shù)”之類的事情,也有像南郭先生一樣的人。我們一起來“尋找我們身邊的南郭先生”。如:上課時,老師問:“會背誦的請舉手。”結果大家都齊刷刷地舉起手來。背誦時,有的同學只是跟著動動嘴巴,卻沒有發(fā)出聲音,在那里濫竽充數(shù)而已。4、你愿意做南郭先生這樣的人嗎?那么我們應怎樣做?五、拓展延伸同學們,南郭先生逃跑以后,會發(fā)生什么樣的故事呢?接下來就請同學們展開你們想象的翅膀,跟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南郭先生逃跑以后

7、的故事。(學生交流指名匯報)南郭先生逃跑以后的命運,就掌握在你的手中!(留作業(yè))六、總結全文同學們,從一個簡單的故事中,我們可以學到一些深刻的道理,這就是寓言的魅力之所在!同時,寓言,又像一個警鐘,讓我們在認識別人的同時,也能夠不斷地反省我們自己。我們不要做南郭先生,讓我們腳踏實地勤奮學習,練就一身真本領!七、板書設計濫竽充數(shù)齊宣王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先生混逃齊湣王一個一個吹濫竽充數(shù)教學設計2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學會生字、生詞,理解詞語意思。正確地理解濫竽充數(shù)這則寓言故事的內容,能夠復述故事內容。二、過程和方法抓住重點詞語,討論南郭先生混在吹竽隊里成功以及失敗的原因。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明

8、白沒有真才實學,蒙混湊數(shù)是不行的,掌握寓言的寓意,懂得道理,學會做人。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課前預習,查資料。板書設計:濫竽充數(shù)濫竽充數(shù)成功的原因:?齊宣王喜歡講排場,叫三百人一齊吹竽。?南郭先生很會弄虛作假,鉆人家的空子。濫竽充數(shù)失敗的原因:?齊湣王喜歡一個一個地聽吹竽。?南郭先生本來就不會吹竽。說明了什么:沒有真才實學而弄虛作假的人,最終總要敗露的。教學過程設計:導入新課同學們,成語故事大家都知道一些,有誰說說你所知道的成語故事。問題的設置,引出所學內容。運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圖片和視頻,以此創(chuàng)設情境,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自然地引入教學主題。新課教學:一、揭題解題1、揭題:濫竽充數(shù)2、教師簡介“

9、竽”,課文出處,寓言簡介。二、初讀課文1、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正確,做到不錯字,不丟字,不添字,不讀破句。畫出不認識的生字、詞。2、學生反饋:指名讀,齊讀。解釋字詞。三、問繞問題,自學課文1、教師朗讀,讓學生回答問題。南郭先生是怎樣混在吹竽隊里,而又不被發(fā)現(xiàn)的?2、討論問題,理解課文(1)討論交流:?每當演奏時,他就鼓著腮幫,捂著竽眼兒,裝出很會吹的樣子,居然得到很高的待遇。?齊宣王喜歡聽吹竽,他總是叫三百人一齊吹竽給他聽。(2)小結:南郭先生濫竽充數(shù)成功的原因?齊宣王喜歡講排場,叫三百人一齊吹竽。?南郭先生很會弄虛作假,鉆人家的空子。過渡:南郭先生這樣濫竽充數(shù)能夠長遠

10、的呆在吹竽隊里嗎?(3)下面請看后面兩段。在文中找找,后來南郭先生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齊湣王喜歡聽人一個一個地吹。)(4)請你想象一下當時他的動作、神態(tài)和心理活動。四人一小組進行交流。南郭先生見此景,他想:XXXXX于是他XXXXX(5)小結:南郭先生濫竽充數(shù)失敗的原因?齊湣王喜歡一個一個地聽吹竽。?南郭先生本來就不會吹竽。四、理解寓意同學們都知道每一則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蘊藏著深刻的道理。濫竽充數(shù)這則寓言也不例外,讀完這個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了?沒有真才實學,蒙混湊數(shù)是不行的。五、課后延伸作業(yè)續(xù)寫故事南郭先生逃走以后濫竽充數(shù)教學設計3一動畫引入,揭示課題1、師:課前,老師先請大家一起來欣賞一

11、段動畫片,看完后請你有簡單的話來說說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播放動畫片濫竽充數(shù))2、學生反饋師:這個故事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寓言濫竽充數(shù)。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個成語。(課件:濫竽充數(shù))3、師:結合剛才我們看的動畫片,說說你理解了這個成語中的哪幾個字?哪些字在理解上有難點?(課件:點擊后顯示)竽:簧管樂器。充數(shù):湊數(shù)。師:“濫”字有難點,請同學們快速查字典,并據(jù)詞定義。(點擊顯示濫:與真實不符,引申為蒙混。)師:你能連起來說說整個詞語的意思嗎?二、初讀課文,初知大意1、師:接下來,就讓我們回到課本中,請同學們快速朗讀課文,找到文中能解釋這個成語的句子。2、學生反饋師:你同意他的意見嗎?讓我們一起來讀讀

12、這個句子。(不同意:說說你的意見,再請同學們讀讀課題,再讀讀這兩個句子,比較一下,到底哪一個句子更能解釋這個詞語。)課件出示句子:每次吹竽,他也鼓著腮幫捂著竽眼兒,裝腔作勢,混在隊里充數(shù)。3、師:我們來一起讀讀這個句子,什么叫“裝腔作勢”?從句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在裝腔作勢?學生反饋師:這就叫裝腔作勢。(點擊:裝腔作勢)請同桌之間學著南郭先生的樣子互相做做這個動作,然后再讀給同桌聽一聽。師:誰愿意上來扮演南郭先生,做做裝腔作勢的樣子,大家給他們配上朗讀。(45名學生上臺表演,其他同學讀這個句子)師:這會老師要當一回齊湣王,聽聽個別朗讀,誰來試試?(23名學生)師:請你再讀讀這個句子,你還有什么

13、特別的體會?生反饋:“也”說明南郭先生是學著其他吹竽人的樣子在裝腔作勢的是啊!(點擊:也)(請你讀讀,我們一起來試試。)“混”說明他裝腔作勢非常象,才能蒙混過關的。南郭先生就是這裝腔作勢,濫竽充數(shù),蒙混過關的。(點擊:混)(請你讀讀,我們一起來試試。)師:讓我們一起讀讀這個句子,注意帶點的詞。三、閱讀填表,理解寓意1、師:同學們都知道每一則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都蘊藏著深刻的道理,濫竽充數(shù)這則寓言也不例外。今天,老師邀請在座的同學當一回小研究員,自己來尋找寓言背后隱藏的深刻的道理。你們能成為一名出色的小研究員嗎?師:看來,小研究員們信心十足啊!這一次的研究活動我們是以四人小組為單位的,每個小組一張

14、研究表,大家要通過研究討論共同完成這張表。好,我們先來看看發(fā)下來的表格,誰來說說這張表的要求?學生反饋。師:是啊,我們在填表時,就是要多讀課文,多思考,綜合大家的意見,劃找到文中的有關句子用自己的話概括出來填入表中。下面就請同學們以四人為單位自學課文展開討論。2、學生討論填表3、學生反饋(1)師:我先請一個小組先來匯報一下你們的研究成果,請你先用自己的話說說南郭先生之所以能夠濫竽充數(shù)的原因,再讀讀文中有關的句子說明理由。A、齊宣王愛講排場。板書:愛講排場句子:戰(zhàn)國時候,齊宣王喜歡聽吹竽,又喜歡講排場,他手下吹竽的樂隊就有300人。他常常叫這300人一起吹竽給他聽。師:讀讀這兩個句子,用句中的話

15、說說什么叫講排場。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個句子。師:其他組還有補充嗎?B、南郭先生善于裝腔作勢。板書:裝腔作勢(課件)出示句子:每次吹竽,他也鼓著腮幫捂著竽眼兒,裝腔作勢混在隊里充數(shù)。他混過了一次又一次,沒有出過毛病。師:請你讀讀這個句子,說說這兩個句子之間是什么關系?你能用恰當?shù)年P聯(lián)詞將它聯(lián)起來嗎?(“因為?所以?”、“之所以?是因為?”)師:再讀這個句子,你認為在讀的時候哪些地方還要加強語氣?學生反饋(點擊:一次又一次)師:讓我們將這兩個表示原因的句子連起來讀一讀。2、師:誰來匯報一下南郭先生濫竽充數(shù)的結果。(板書:結果只好逃走)(句子:南郭先生聽到這個消息,只好偷偷地逃走了)。師:讀讀這個句子

16、,這個消息指什么消息?(點擊顯示句子)誰再來讀讀這個句子,說說你在讀的時候有什么體會?(一個接一個)請你再來試一試。(個別集體)師:還有哪個詞讀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只好”沒有辦法,無奈的師: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個句子。(個別集體)3、師: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讀課文。讀完之后請你說說這則寓言給你的啟示。(讀課文,反饋)師:我們還能從齊宣王身上得到什么啟示?師:誰能象老師那樣用一個四字的成語將啟示概括出來。板書:真才實學嚴格把關師:這就是同學們通過自己對這則寓言的學習所揭示出來的道理,這是所有研究員踏踏實實學習研究的成果。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讀課文。四、知明寓意。學完了這則寓言,你想對南郭先生說些什么呢?(南

17、郭先生最后是落荒而逃,不走的話還會被判個欺君之罪,看來沒有真本領,不懂裝懂、以假亂真是不行的,即使混得了一時,也混不了一世。)五、課后延伸。1、師:這會我可為南郭先生擔心起來了,你想啊,他再也不能濫竽充數(shù)拉,用我們現(xiàn)在的話來說是失業(yè)了,下崗了,下崗后南郭先生該干些什么呢,同學們就讓我們大家一起幫他出出主意吧。題目:南郭先生下崗后2、請將這則寓言復述給你的家人聽。3、你還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告訴大家。板書:濫竽充數(shù)一齊吹一個一個吹|裝腔作勢偷偷逃走|做人要有真才實學才行濫竽充數(shù)教學設計4一、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第七課,寓言兩則中的第一篇濫竽充數(shù)。(請學生注意“濫”和“竽”字的寫法。)1、板書課題。

18、2、什么叫寓言?(指名說)3、師小結:寓言這種文學作品形式我們以前已經接觸過,它往往是通過一個短小精悍的故事來說明一個深刻雋永的道理,常帶有諷刺或勸戒的性質。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昨天請大家回去預習了課文,現(xiàn)在請大家自讀課文,注意把字音讀準,句子讀通順。(1)認讀生字寓言濫竽充數(shù)南郭先生腮幫講排場捂著裝腔作勢混(2)文中需要注意的字音:齊湣王竽眼兒脾氣2、齊讀讀文,邊讀邊想課文講述了一個什么故事?(1)指名讀文。(2)指名說故事。(戰(zhàn)國時候,不會吹竽的南郭先生假裝會吹竽,混在齊宣王的樂隊里騙報酬,齊湣王繼位后他怕敗露,只好偷偷逃走。)3、帶著對故事的理解,在昨天預習的基礎上,我們一起來看

19、看題目的表面含義。(1)指名說說。(2)歸納字的含義:濫:與真實不符,引申為蒙混。竽:古時一種簧管樂器充數(shù):湊數(shù)。(3)連起來說一說。4、快速瀏覽課文,你覺得哪個字最能表現(xiàn)南郭先生在樂隊里吹著不成調的竽湊數(shù)。(混)三、理解課文。1、看到這個“混”字,你能結合上下問提出哪些問題呢?1(為什么能混?怎樣混?最后結果如何?)2、解決問題。(1)為什么能混?讀讀第一段吧。A講排場你能說說講排場是什么意思嗎?B出示句子并比較:他常常讓這三百人一齊吹竽給他聽。他有時讓三百人吹竽給他聽。(“常常”能否換成“時?!被颉坝袝r”?)C小結:從“三百人”這個詞可以看出什么?對,人很多?!俺3!庇衷趺蠢斫饽?常常是經

20、常這樣,很少改變。齊宣王常常叫三百人一齊吹竽給他聽,你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對他是一個愛講排場的人,所以我們在讀這一段時就要把齊宣王講排場的氣勢讀出來。誰能試著讀一下。是啊,正是齊宣王的愛面子,喜歡講排場給了南郭先生機會。但他根本不會吹竽,他又是怎樣蒙混過去的呢?(2)我們來看第二自然段,誰能讀一下第二自然段。南郭先生看到這個機會就請求參加吹竽隊,這個機會指的是什么?指的是齊宣王喜歡聽許多人吹竽,吹不吹聽不出來。南郭先生濫竽充數(shù)的目的是什么呢?因為齊宣王給他很高的待遇。誰知道待遇是什么?指錢或金銀珠寶。南郭先生是怎么混的呢?找出相關句子勾畫下來。同學們把這句話齊讀一下??纯催@句話里有哪些動

21、詞,有“鼓”、“捂”。那鼓著腮幫是什么樣的,同學們自己試著做一下。很好,誰知道“竽眼兒”是什么?竽上面的小孔。他為什么這樣做動作?C這樣的行為,在文中用一個詞來概括就叫:裝腔作勢。那么裝腔作勢的意思是?就是故意做樣子給別人看。誰能到前邊來表演一下南郭先生吹竽時的樣子?其他同學給他配上朗讀。下面男生齊讀一遍,女生齊讀一遍,全體齊讀一遍,再一次體會一下南郭先生吹竽時的樣子。南郭先生這樣裝腔作勢的行為用一個字來概括,那就是“混”。、你能換一個詞來表示嗎?(裝模作樣)E南郭先生這樣的裝腔作勢,在當時結果如何?(高待遇)用換詞理解待遇。F他混過了一次有一次,結果不僅沒被人發(fā)現(xiàn)還得到了很高的待遇,他當時肯

22、定很()?你能用這樣語氣讀好這一部分嗎?(3)可世事難料,齊宣王死了。南郭先生還能混嗎?讀3、4段,3、學習課文34自然段,看結果。2(1)讀這部分,你能用一個字來說說南郭先生結果如何嗎?(板書:逃)(2)對于“逃”字,讀了文章,你有什么問題呢?A逃的原因:一個一個吹。(不適合混了)B逃之前他會有什么表現(xiàn)呢?會想什么?(從動作心理去指導。)C其他人為何沒有逃呢?(3)混得像模像樣的南郭先生最后卻逃之夭夭,你從中明白了什么呢?生活中有這樣的人或事嗎?面對這樣的人或事,我們該怎樣做呢?四、小結:沒有真正才干而不會裝會、弄虛作假、混在行家里充數(shù)的人是經不起考驗的,他的真面目終究會暴露的。齊讀課文過渡

23、:濫竽充數(shù)這則成語故事使我們受到了啟發(fā)教育,南郭先生這個人物形象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一齊來讀好這則故事,我想這一回再也不會有濫竽充數(shù)的人了。板書設計:7、寓言兩則濫竽充數(shù)混-逃沒有真才實學1.在我們周圍有沒有類似濫竽充數(shù)這樣的事呢?指名說生活中:假冒違劣商品害人還影響聲譽校園里:聽課不專心,作業(yè)不認真,害人又害已師說明:一個學生不好影響的是他自己和一個班級,一個班級不好影響的是一個學校,一個學校不好影響的是整個教育和社會的聲譽,社會不好影響的是整個國家。2.你愿意做南郭先生這樣的人嗎?那么我們應怎樣做?拓展閱讀1.在成語中還有這個成語的意思相近,那你知道“濫竽充數(shù)”的近義詞嗎?2.閱讀

24、魚目混珠從前,有個叫滿愿的人買到一顆珍珠,把它珍藏起來。他有個鄰居叫壽量,非常羨慕滿愿有顆名貴的珍珠。一次,他在路上撿到一顆魚眼珠以為是珍珠,也把這個珍珠收藏起來。一天,有個人生病了,醫(yī)生看后說需要用珍珠和在藥里才能醫(yī)治。于是,滿愿拿出珍藏的珍珠,壽量拿出珍藏的魚目,魚目和珍珠很相似,結果把它當成珍珠和在了藥里。這個成語故事出自玉清經,用來比喻以次充好,以假亂真。濫竽充數(shù)教學設計5【教學目的】1、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準“竽眼兒”“齊閔王”等詞的字音。2、了解課文內容,體會故事所蘊涵的道理。3、能讀通古文,能對照課文初步理解對應的古文。4、能讀懂含有“濫竽充數(shù)”的句子,并能用濫竽充數(shù)造句

25、?!窘虒W重點】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準“竽眼兒”“齊閔王”等詞的字音。能理解課文內容,并能讀懂含有“濫竽充數(shù)”的句子,能用濫竽充數(shù)造句。【教學難點】理解寓意,懂得做人要有真才實學?!窘虒W課時】第一課時【教學設想】通過教師的講解和引導,使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通過教師的指導朗讀,使學生感受人物的心理活動;通過練習題的拓展延伸,使學生掌握濫竽充數(shù)的幾種意思,從而把課文學透?!窘虒W過程】一、談話導入,引出課題1、師: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寓言二則中的第一篇掩耳盜鈴,誰說說掩耳盜鈴是什么意思?。2、師:什么叫寓言?3、師:列舉你們所知道的寓言故事?4、師: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寓言二則中的第二篇濫竽充

26、數(shù)(師板書課題:濫竽充數(shù))二、初讀課文,檢查詞語1、請同學們打開書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注意讀的.要求)2、檢查字詞掌握的情況。3、理解詞語“竽眼兒”。4、再次讀詞語。三、細讀課文,理解內容(一)學習第一自然段1、老師讀,學生思考課文中都講了誰,他們有什么喜好?2、指名讀第一自然段。思考這一段講了什么?(理解詞語“排場”)(二)學習第二自然段1、男生齊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思考:南郭先生是怎樣吹竽的?2、看圖,圖中哪位先生是南郭先生,你們覺得他的樣子可笑在哪?(不會吹、裝腔作勢、照樣子學、作假)3、隨機問:南郭先生是怎樣的一個人?4、南郭先生不會吹竽,為什么還要裝腔作勢的混在隊里充數(shù)?(女生讀課

27、文)5、你們想象一下是什么樣的待遇?6、一個不會吹竽的人,卻能得到很高的待遇,而且還混過了一次又一次,都沒有被人發(fā)覺這是為什么?(會作假、在三百人的樂隊里、齊宣王選拔人才時制度不嚴格)7、這樣一個不學無術、沒有真才實學的人能永久的混下去嗎?(三)學習第三自然段1、男生讀課文。2、南郭先生為什么混不下去了?(四)學習第四自然段1、教師范讀。學生思考:南郭先生很會作假,又能獲得高待遇為什么還要偷偷地溜走?2、理解詞語“只好”。3、你能把“偷偷”換個詞嗎?4、教師小結:像南郭先生這樣一個不學無術、沒有真才實學的人,只能混得了一時,卻混不了一世。當真相暴露時,他只好夾著尾巴偷偷地溜走。5、指名讀最后一

28、自然段。6、全班齊讀最后一自然段。四、揭示課題,理解寓意1、理解“濫竽充數(shù)”2、用“濫竽充數(shù)”造句。3、全班齊讀。五、拓展練習,升華寓意1、我會說。2、我會提。3、我會選。六、了解出處,古今對照1、寓言學懂了,你們知道他出自哪嗎?(介紹韓非子)2、我們這節(jié)課學的課文就是根據(jù)這段古文編寫的。自己試著讀一讀。3、跟著教師讀,學生找相應的段落。4、教師讀,學生找相應的段落,然后指名讀。七、布置作業(yè),發(fā)揮想象南郭先生偷偷溜走后會怎樣?濫竽充數(shù)教學設計6一、教學目標:1.幫助學生正確地理解濫竽充數(shù)這則成語故事的內容,讓學生懂得:沒有真正的才干,混在行家里充數(shù)是*不住的。2.能結合生活實際理解寓意,并體會

29、成語的用法。3.能展開合理的想象,擴寫故事。二、教學時間:1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課題:1.成語,同學們已經掌握了一些,誰能隨口說出幾個?學生說后教師敘述(成語是人們長期以來習用的、簡潔精辟的定型詞組或短句,大多有4個字組成,一般都有出處。)2.讀題:成語故事三則就是什么?成語故事三個,成語故事三篇3.誰能來讀讀這三則成語故事的題目?4.這節(jié)課,我們重點學習其中的第二則:濫竽充數(shù)。這個成語是什么意思呢?我們先來讀課文。二、初讀課文:1.昨天請大家回去預習了課文,今天我們先來齊讀課文,看看有沒有濫竽充數(shù)的南郭先生在內。2.指名齊讀中讀得不認真的來讀課文,指出不足。3.誰來說說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30、?4.請同學們回到課本中,快速朗讀課文,看看文中哪句話說的是濫竽充數(shù)的意思。出示:有個南郭先生,從來不會吹竽,也混了進來。齊讀句子。你能結合這個句子來說說濫竽充數(shù)的意思嗎?竽:古時一種簧管樂器??煽磮D理解,順勢點撥“竽”濫竽:吹不成調的竽。(結合南郭先生不會吹竽說)充數(shù):湊數(shù)。說整個詞的意思。三、理解課文:師口述出示的句子,板書:混1.看到這個“混”,你能聯(lián)系上下文,談談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嗎?讓學生談:(1)混入之前有什么表現(xiàn)?打聽情況:總是叫許多人一齊吹給他聽。感到有機可乘(外部環(huán)境)跟隨別人一起蒙混進去可談談南郭先生的心里想法(本人心術不正)(2)混的情況:每當演奏時,他就鼓著腮幫,按著竽眼

31、兒,裝出會吹的樣子。學生做做樣子,用詞來形容:裝模作樣裝腔作勢還會有什么表現(xiàn)?(3)混的結果:得到了和別人一樣多的俸祿。理解:俸祿:封建時代官吏的薪水。(4)混的時間很長,2.混得像模像樣的南郭先生,和別人拿一樣多俸祿的南郭先生當時肯定很,你能用這種語氣讀好這一部分嗎?3.可世事難料,齊宣王死了。南郭先生還能“混”嗎?請讀讀下文,用一個字來說說?(生讀、交流后板書“逃”)或:南郭先生一直混得這樣幸福嗎?他最后怎樣?(板書“逃”)對于這個“逃”,讀了文章,你有話要說嗎?(1)逃的原因:一個一個地單獨吹(外部環(huán)境不適合“混”了)其他人為何沒“逃”呢?(2)想象逃之前會有些什么表現(xiàn)?會想些什么?4.

32、“混”得像模像樣的南郭先生最后不得不逃之夭夭,從他身上你明白些什么?四、指導行為:1.在我們周圍有沒有類似濫竽充數(shù)這樣的事呢?指名說生活中:假冒違劣商品害人還影響聲譽校園里:聽課不專心,作業(yè)不認真,害人又害已師說明:一個學生不好影響的是他自己和一個班級,一個班級不好影響的是一個學校,一個學校不好影響的是整個教育和社會的聲譽,社會不好影響的是整個國家。2.你愿意做南郭先生這樣的人嗎?那么我們應怎樣做?3.理解“濫竽充數(shù)”的另一種用法出示句子:李強擅長打乒乓球,當大家推選他參加區(qū)乒乓球隊時,他說:“我只不過是濫竽充數(shù)罷了?!?表示自謙)五、齊讀課文過渡:濫竽充數(shù)這則成語故事使我們受到了啟發(fā)教育,南

33、郭先生這個人物形象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一齊來讀好這則故事,我想這一回再也不會有濫竽充數(shù)的人了。六、拓展延伸:師:結合我們這堂課,你能讓濫竽充數(shù)這則故事的情節(jié)更生動,人物形象更豐滿嗎?擴寫故事:展開合理的想象,插入人物的動作、語言、心理活動等,讓故事更生動。濫竽充數(shù)教學設計7知識與能力目標:1、學習濫竽充數(shù),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感悟寓意。2、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感想。過程與方法目標:引導學生悟出寓言的寓意,讓學生感受寓言的魅力,接受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獲得語言的發(fā)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憑借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理解寓意的過程中受到啟發(fā),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

34、趣。重點、難點重點:有感情地朗讀寓言故事,在朗讀中了解寓言的寓意。難點:引導學生悟出寓言的寓意,并且能結合生活實際說說自己的感受。教學準備:自制多媒體課件教學流程一、看圖寫詞1、在祖國的語言寶庫中,成語是一顆閃亮的珍珠。通過幾年的學習,同學們一定掌握了為數(shù)不少的成語,下面我們就來“看圖寫成語”。請同學們準備好本子,等會兒出示的每幅畫面只停留10秒鐘,同學們得仔細看圖,認真思考,然后快速地寫下來。2、(課件逐幅出示相關畫面)學生看圖寫成語。3、交流。(出示答案:狐假虎威、畫蛇添足、守株待兔、掩耳盜鐘、濫竽充數(shù))齊讀成語。4、學生較對并訂正。(采訪全部正確的學生,說說是怎樣學會沒學過的成語的。)5

35、、剛才我們寫的這些成語都出自寓言故事,誰能說一說“什么是寓言?”(寓言是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是帶有勸諭或諷刺意味的故事。它不但具有勸諭、諷刺的功能,而且是一種有故事情節(jié)的文學作品。)生說對意思即可。(用一個小故事說明一個道理。)二、揭題解“濫、竽”1、揭題。會寫“濫竽充數(shù)”并不等于真正掌握了這個成語,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這個寓言濫竽充數(shù)(板書課題)學生書空,教師指出“濫竽”二字為本課要求會寫字,讓學生說說怎樣更好的記住它們。(學生可能會想到用舊字帶新字法或換偏旁:監(jiān)濫檻濫藍濫籃濫編字謎:看管(監(jiān))水源(三點水),防止泛濫。(濫)竹竿帶鉤(竽)2、理解“濫、竽”二字的意思?!绑摹敝傅氖鞘裁??濫:(

36、結合文后注釋理解)就是虛假不實的意思;竽:(出示“竽”圖,“竽”是古代的一種樂器,播放用竽吹奏出的鳳凰展翅片段)這就是竹做的樂器竽,我們聽到的就是用竽吹奏出來的名曲鳳凰展翅的片段。3、那么“濫竽充數(shù)”是什么意思呢?誰知道這個小故事,給同學們講一講。三、讀古文,對照注釋理解意思,明理。(一)、看注釋,了解出處。你知道這寓言的出處嗎?(提醒學生注意文下的注釋“選自韓非子”。)關于韓非子你有哪些了解?(教師簡介:韓非子是戰(zhàn)國時期的思想家,他的名字叫韓非,子是對他的尊稱。就像我們聽到過的孔子、孟子一樣。韓非子這本書是后來人收集他的言語、論著編寫而成的)小結:“注釋”部分的字很小,但它卻像是我們學習大道

37、上的指路牌,這么一指,就讓時光倒流到20xx多年前了。下面就讓我們追根溯源,來看看韓非子中的濫竽充數(shù)是怎樣寫的。)(二)、出示文言文: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shù)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1、教師范讀古文(要求學生注意讀音與文言文中的停頓)2、生練讀,同桌對讀,指名讀。3、逐句指導學生讀文言文。4、指導學生如何讀懂文言文。(1)自由讀譯文(2)對照文言文逐句理解(結合注釋,理解句中難懂的詞的意思,從而理解整句的意思)出示第一句: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先讓學生讀句子,在結合注釋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及句意)使:讓必:一定,總是。齊宣王:戰(zhàn)國時

38、候,齊國的國君。句意:戰(zhàn)國時候,齊國的國君讓人為他吹竽,一定要很多人一起吹。出示第二句: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shù)百人。(先讓學生讀句子,在結合注釋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及句意)南郭:復姓。處士:指沒做過官的讀書人。請:請求。說:讀yùe同“悅”,高興。廩食:就是供給糧食的意思。南郭處士請求為齊宣王吹竽,宣王很高興,發(fā)給他同其他幾百人一樣多的口糧。師:指導朗讀。師:南郭先生不僅順利地加入了吹竽的隊伍,還享受和其他人一樣的待遇。南郭處士真的就能一輩子安逸下去了嗎?請同學們利用剛才的方法,同桌學習第三句。出示第三句: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學生匯報:先讀句子,然后說帶

39、點的字的意思。好:喜歡,所以讀四聲。立:登位、即位。句意:齊宣王去世了,齊泯王即位,他喜歡聽一個一個地吹奏,南郭出示只好逃走了。5、看古文說故事。(學生自由練習,指名說。)指名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個故事。6、思考:齊宣王死后,南郭先生為什么要逃走?生:(他沒有真才實學,根本不會吹竽。)7、明寓意。拓展思維:如果你在路上碰到了落荒而逃的南郭處士,你會怎么勸他?請你對南郭先生說幾句。(南郭先生最后是落荒而逃,不走的話還會被判個欺君之罪,看來沒有真本領,不懂裝懂、以假亂真是不行的,即使混得了一時,也混不了一世。)師:同學們,“濫竽充數(shù)”指的就是像南郭先生那樣不會的充會的,不懂的裝懂的,以次的充好的。是

40、呀,南郭先生沒有真才實學,總有一天會被人們發(fā)現(xiàn)的。8、師生對讀。我們來讀一讀大意與它是怎么對應的。(教師逐句讀文言文中的句子。學生說說相對應的段落,并相機理解“說之”“廩食”“立”“好”的意思)9、教師播放古箏音樂,配樂讀課文。(學生齊讀古文。)小結:這個生動的故事在文言文中只用了44個字,可見寓言的語言相當精煉,這也是文言文的特點。)四、成語運用。這則寓言流傳了兩千多年,這個成語也被人們廣為運用。運用至今,意思也比當時有所發(fā)展。我們來看看現(xiàn)在是怎樣用的。1、讀句,你讀懂句子中“濫竽充數(shù)”的意思了嗎?1)同學們說佳作精選中的文章都很好,我讀后卻發(fā)現(xiàn)紅蘋果這篇文章是濫竽充數(shù)。2)學校舉行合唱比賽

41、,冬冬還沒學會這首歌,但他卻濫竽充數(shù)地排在了隊伍里。3)林老師的球踢得很好,他卻謙虛地說自己水平不高,不過是濫竽充數(shù)。(自我謙虛)2、寫句。在生活中,我們也不難發(fā)現(xiàn)以次充好、不會裝會的或者自謙一番的,請同學用“濫竽充數(shù)”寫幾句話,寫一寫不好的現(xiàn)象,也可以提醒別人在做事時不要這樣做。(交流中引導學生說具體。)小結:我們讀懂、會用這個成語,就可以算是在詞語庫中真正擁有這個成語了。老師還希望我們同學中不要有南郭先生,生活中少一些南郭先生。)五、拓展閱讀1、在成語中還有這個成語的意思相近,那你知道“濫竽充數(shù)”的近義詞嗎?2、閱讀魚目混珠從前,有個叫滿愿的人買到一顆珍珠,把它珍藏起來。他有個鄰居叫壽量,

42、非常羨慕滿愿有顆名貴的珍珠。一次,他在路上撿到一顆魚眼珠以為是珍珠,也把這個珍珠收藏起來。一天,有個人生病了,醫(yī)生看后說需要用珍珠和在藥里才能醫(yī)治。于是,滿愿拿出珍藏的珍珠,壽量拿出珍藏的魚目,魚目和珍珠很相似,結果把它當成珍珠和在了藥里。這個成語故事出自玉清經,用來比喻以次充好,以假亂真。3、簡單說說“魚目混珠”的意思。在文中再找出兩個近義詞。4、推薦“成語故事連環(huán)畫”網站。濫竽充數(shù)教學設計8教學背景本課是郭昶老師在20xx年7月全國“注音識字,提前讀寫”教學改革20周年教學競賽活動中獲得特等獎的一節(jié)課。由于課文簡短而寓意深刻,在本課教學中,教師以課文為中心,開展課內拓展閱讀等豐富而生動的語

43、言實踐活動,使學生在感受寓言魅力的同時,獲得語言的發(fā)展。教學目標1、讀通課文,讀準“竽眼兒”“齊湣王”等詞的字音。2、通過對課文前后描述的對比理解寓言的寓意。3、能對照課文初步理解相對應的古文,并能根據(jù)古文復述故事。4、能讀懂含有“濫竽充數(shù)”的句子,并能用濫竽充數(shù)造句。教學方法從寓言本身的文化特性出發(fā),鏈接古今文化,構建立體語文,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展示寓言學習的特質,讓學生感受寓言的魅力,接受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獲得語言的發(fā)展。教學流程一、看圖寫詞1、在祖國的語言寶庫中,成語是一顆閃亮的珍珠。通過幾年的學習,同學們一定掌握了為數(shù)不少的成語,下面我們就來“看圖寫成語”。請同學們準備好本子,等會兒出示的

44、每幅畫面只停留10秒鐘,同學們得仔細看圖,認真思考,然后快速地寫下來。2、(課件逐幅出示相關畫面)學生看圖寫成語。3、交流。(出示答案:驚弓之鳥狐假虎威畫蛇添足濫竽充數(shù))齊讀成語。4、學生較對并訂正。(采訪全部正確的學生,說說是怎樣學會沒學過的成語的。)二、揭題解“竽”1、揭題。會寫“濫竽充數(shù)”并不等于真正掌握了這個成語,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這個寓言濫竽充數(shù)(板書課題)2、理解“竽”?!绑摹敝傅氖鞘裁矗繉W生猜想,教師簡介。(出示“竽”圖,播放用竽吹奏出的鳳凰展翅片段)這就是竹做的樂器竽,我們聽到的就是用竽吹奏出來的名曲鳳凰展翅的片段。3、設疑。那么“濫竽充數(shù)”是什么意思呢,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課文

45、,注意把字音讀準確。讀完一遍后把手舉起來繼續(xù)讀。三、初讀課文學生自讀課文,檢查交流。1、指名分段讀課文。(隨機指導讀準“竽眼兒”“齊湣王”的讀音。理解“竽眼兒”。竽有眼兒,還有什么樂器有“眼兒”?“眼兒”就是小孔)2、再讀課文。課文雖然簡短,但要真正讀通也不容易。請同學們再讀一遍。并且思考提出不懂的問題。3、交流問題。(預測學生可能不懂的問題:課文寫誰濫竽充數(shù)?南郭先生怎樣濫竽充數(shù)?隨機理解復姓“南郭”。)四、學文明意1、找重點句。課文中哪句話寫南郭先生在“濫竽充數(shù)”?出示重點句:每次吹竽,他也鼓著腮幫捂著竽眼兒,裝腔作勢,混在隊里充數(shù)。(學生齊讀)2、理解重點詞。這句話中哪個詞語最能說明他濫

46、竽充數(shù)?(裝腔作勢)換詞理解。請給“裝腔作勢”換個詞。(裝模作樣)3、看錄像練說。1)看錄像。你能想象他是怎樣裝腔作勢、怎樣充數(shù)的嗎?我們來看一南郭先生第一次吹竽的情景。(播放錄像)2)說話練習。請你根據(jù)課文中的描寫,根據(jù)剛才看到的畫面來說說南郭先生是怎樣裝的?怎樣充的?3)指導朗讀。小結:同學們,“濫竽充數(shù)”指的就是像南郭先生那樣不會的充會的,不懂的裝懂的,以次的充好的。4、明寓意。這樣做會有什么結果呢?指名讀描寫結果的段落。請你對南郭先生說幾句。(南郭先生最后是落荒而逃,不走的話還會被判個欺君之罪,看來沒有真本領,不懂裝懂、以假亂真是不行的,即使混得了一時,也混不了一世。)五、古文鏈接1、

47、看注釋,了解出處。讀懂了寓言,你知道這寓言的出處嗎?(提醒學生注意文下的注釋“選自韓非子”。)關于韓非子你有哪些了解?(教師簡介:韓非子是戰(zhàn)國時期的思想家,他的名字叫韓非,子是對他的尊稱。就像我們聽到過的孔子、孟子一樣。韓非子這本書是后來人收集他的言語、論著編寫而成的)小結:“注釋”部分的字很小,但它卻像是我們學習大道上的指路牌,這么一指,就讓時光倒流到20xx多年前了。下面就讓我們追根溯源,來看看韓非子中的濫竽充數(shù)是怎樣寫的。)2、讀古文,復述故事。出示文言文: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shù)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1)教師范讀古文。2)師生

48、對讀。我們的課文就是根據(jù)這段古文編寫的,我們來讀一讀課文與它是怎么對應的。(教師逐句讀文言文中的句子。學生說說相對應的段落,并相機理解“悅之”、“廩食”“好”的意思)3)學生齊讀。4)看古文說故事。(學生自由練習,指名說。)小結:這個生動的故事在文言文中只用了44個字,可見寓言的語言相當精煉,這也是文言文的特點。)六、成語運用。這則寓言流傳了兩千多年,這個成語也被人們廣為運用。運用至今,意思也比當時有所發(fā)展。我們來看看現(xiàn)在是怎樣用的。1、讀句,你讀懂句子中“濫竽充數(shù)”的意思了嗎?1)同學們說佳作精選中的文章都很好,我讀后卻發(fā)現(xiàn)紅蘋果這篇文章是濫竽充數(shù)。2)學校舉行合唱比賽,冬冬還沒學會這首歌,

49、但他卻濫竽充數(shù)地排在了隊伍里。3)林老師的球踢得很好,他卻謙虛地說自己水平不高,不過是濫竽充數(shù)。(自我謙虛)2、寫句。在生活中,我們也不難發(fā)現(xiàn)以次充好、不會裝會的或者自謙一番的,請同學用“濫竽充數(shù)”寫幾句話,寫一寫不好的現(xiàn)象,也可以提醒別人在做事時不要這樣做。(交流中引導學生說具體。)小結:我們讀懂、會用這個成語,就可以算是在詞語庫中真正擁有這個成語了。老師還希望我們同學中不要有南郭先生,生活中少一些南郭先生。)七、拓展閱讀1、在成語中還有這個成語的意思相近,那你知道“濫竽充數(shù)”的近義詞嗎?2、閱讀魚目混珠從前,有個叫滿愿的人買到一顆珍珠,把它珍藏起來。他有個鄰居叫壽量,非常羨慕滿愿有顆名貴的

50、珍珠。一次,他在路上撿到一顆魚眼珠以為是珍珠,也把這個珍珠收藏起來。一天,有個人生病了,醫(yī)生看后說需要用珍珠和在藥里才能醫(yī)治。于是,滿愿拿出珍藏的珍珠,壽量拿出珍藏的魚目,魚目和珍珠很相似,結果把它當成珍珠和在了藥里。這個成語故事出自玉清經,用來比喻以次充好,以假亂真。3、簡單說說“魚目混珠”的意思。在文中再找出兩個近義詞。4、推薦“成語故事連環(huán)畫”網站。教學反思本課設計著力構建“鏈接拓展”式語文教學,以學生原有知識經驗為基礎,簡化頭緒,削枝強干,以原來2/3的時間完成教材教學,建構以習得語言為主要目標的課堂教學模式。重視以點輻射,利用精簡的時間開展與課文有聯(lián)系的豐富的鏈接拓展性語文實踐活動,

51、以此形成新的知識增長點,情感深化點,技能遷移點,使閱讀教學從狹小的一隅走向廣闊的天地。1、鏈接已有知識,激發(fā)學習興趣。課始,讓學生看圖猜成語,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勾起學生的知識記憶,在“看想寫”的系列活動中有效檢測了學生平時的成語積累,并使學生快速進入寓言學習這一主題,有效地形成良好的學習心理。2、鏈接視頻材料,活化文本語言。教學中,學生對“裝腔作勢”的想象是理解寓意的關鍵。在文本閱讀理解的基礎上,通過播放相關視頻材料,讓學生對文中的“裝腔作勢”有一個直觀的感受,并內化為語言的傾吐,這一手段的有效運用,既豐富了學生的語言與想象,又為理解寓意作了很好的鋪墊。3、鏈接寓言原文,感受“文白”特點。以“注

52、釋”為引發(fā)點,鏈接文言文的閱讀是本課教學的亮點。在教學中以發(fā)展語言為目標,開展“對應理解復述”等學習活動,學生在接觸文言文的同時,更扎實地掌握了本文的語言,使“鏈接”形散神不散,目標明確集中。4、鏈接語言材料,切入實際運用。語言學習的最終目標在于運用。在教學中,閱讀理解帶有“濫竽充數(shù)”的句子,架起了學生理解寓意與運用成語之間的一道橋梁。這一“橋梁”拓寬了對“濫竽充數(shù)”的內涵,豐富古義,也為學生運用成語寫句子起了一個很好的示范,有效降低了運用的難度,從教學效果看,學生用“濫竽充數(shù)”所寫的句子用詞貼切,內容具體、豐富。5、鏈接成語故事,拓寬閱讀視野。從教學時間看,閱讀魚目混珠時間不超過五分鐘,從收

53、效看,學生只是又閱讀了一個故事,對故事大概有所感知。然而從課末學生顯示出的良好的學習情緒看,新的閱讀材料給了他們一個有效的刺激,而網站的推薦更使得課堂教學在關上一扇窗的時候打開了一扇通向知識殿堂的門,使課已盡而學未盡。多途徑的鏈接為學習打開了一扇扇窗,但從中也發(fā)現(xiàn),這些鏈接材料均來自教師的課前預設,雖然學生樂于接受,樂于參與,但學習中的主動性卻不強。如果能讓學生在課前展開預習,開展相關資料的搜集整理活動,在課內進行充分交流,這樣,學生在等量的學習時間內會學得更豐富,學得更主動,使“鏈接拓展”式教學風匯八面,力聚四江,在大容量的學習中有效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濫竽充數(shù)教學設計9教學目標:1使學生正確地理解濫竽充數(shù)這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