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電工程規(guī)劃設計及施工規(guī)范_第1頁
廣電工程規(guī)劃設計及施工規(guī)范_第2頁
廣電工程規(guī)劃設計及施工規(guī)范_第3頁
廣電工程規(guī)劃設計及施工規(guī)范_第4頁
廣電工程規(guī)劃設計及施工規(guī)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有線電視網(wǎng)絡工程規(guī)劃設計及施工規(guī)范第一章 總則1.0.1 為了使有線電視系統(tǒng)的工程設計與施工做到技術先進、經(jīng)濟合理、安全適用、確保質量,制定本規(guī)范。1.0.2 本規(guī)范使用于范圍內的新建、擴建、改建的有線電視光纜、電纜混合網(wǎng)絡(HFC )、光纜和電纜傳輸線工程和電纜分配網(wǎng)工程的設計及施工。1.0.3 網(wǎng)絡建設的總體目標是:以合理的投資建成一個以HFC 接入為主導的可運營可管理的有線電視綜合信息平臺,滿足未來高速上網(wǎng)、門戶網(wǎng)站業(yè)務、局域網(wǎng)互連、視頻點播、交互式游戲、遠程教育、醫(yī)療、社區(qū)服務等多種業(yè)務需求,開展多功能增值數(shù)據(jù)業(yè)務,成為公眾必不可少的信息化基礎設施,推動政治、經(jīng)濟、科教、衛(wèi)生、文化等各

2、項事業(yè)快速發(fā)展。1.0.4 系統(tǒng)的工程設計應符合城鄉(xiāng)建設規(guī)劃和廣播電視事業(yè)、有線電視網(wǎng)的發(fā)展規(guī)劃的要求。1.0.5 有線廣播電視網(wǎng)絡工程設計必須經(jīng)專業(yè)設計單位或依法取得相應資格證書的設計單位承擔,并報請省、市網(wǎng)絡公司審批,批準方可進入工程實施。1.0.6 有線廣播電視網(wǎng)絡工程施工必須經(jīng)依法取得相應資格證書的施工單位承擔。1.0.7 系統(tǒng)的工程設計、施工除按本規(guī)范執(zhí)行,本規(guī)范未規(guī)定的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有關標準。第二章 系統(tǒng)工程的規(guī)劃設計2.1 城區(qū)有線電視網(wǎng)絡規(guī)劃要求2.1.1 規(guī)劃依據(jù):GY/T106-1999 有線電視廣播系統(tǒng)技術規(guī)范GY/T180-2001 HFC 網(wǎng)絡上行傳輸物理通道技術規(guī)范

3、GJ50200-94 民用建筑電纜電視系統(tǒng)工程技術規(guī)范。GB/T6510-199X 30MHZ-1GHZ 聲音和電視信號的電纜分配系統(tǒng)BG50200-1994 有線電視系統(tǒng)工程技術規(guī)范GY/121-1995 有線電視系統(tǒng)測量方法GY/T131-1997 有線電視網(wǎng)中光鏈路系統(tǒng)技術要求合測量方法GY5065-1998 市、縣級有線廣播電視系統(tǒng)測量方法2.1.2 系統(tǒng)的傳輸模式為1310nm雙向傳輸HFC (光纖同軸 混合)模式。2.1.3 系統(tǒng)的拓撲結構整體為環(huán)型+星型+樹型結構。2.1.3.1 系統(tǒng)設一個總前端和若干個分前端,總前端和分前端之間為物理環(huán)行(邏輯星型),為一級光網(wǎng)絡,具有網(wǎng)絡自愈

4、保護功能。注:先設立地理位置較合理的分前端,等將來業(yè)務發(fā)展成熟后分前端形成環(huán)網(wǎng)??偳岸伺c分前端光纜芯數(shù)不低于16芯。2.1.3.2 系統(tǒng)的總前端、分前端到各個光節(jié)點為二級光網(wǎng)絡,網(wǎng)絡結構為星型。2.1.3.3 系統(tǒng)中光節(jié)點大小,為了滿足今后雙向數(shù)據(jù)傳輸?shù)男枨螅?節(jié)點逐步縮小到500 戶以下。 對于新建小區(qū)、樓宇的光節(jié)點必須一步設計、建設到位:350 戶2.1.3.4 光節(jié)點的選取,應按照光纖到路邊(小區(qū))、街道、單位團體的原則實施,光節(jié)點光纖數(shù)量,既考慮將來多功能開發(fā),又本著節(jié)約成本原則,建議在各光節(jié)點處預留至少4 根光纖, 其中一根傳送下行信號,一根回傳,一根預留多功能開發(fā),一根備用。2.1

5、.3.5 同軸分配網(wǎng)絡為集中分配、對稱性星樹型結構,有利于上行/下行電平必然一致。放大器級聯(lián)數(shù)不超過2 級 (不含光接收機放大部分)。2.1.3.6 樓棟分配系統(tǒng)結構星型結構,采用有源(或無源)集線器( HUB )進行信號分配,HUB 一般設置在樓棟的中間層。2.1.3.7 在網(wǎng)絡設計時,避免使用分支損耗大于12db 的分支器, 盡量采用分配器作分路器材,以保證各支路上行路由的總損耗之和(電纜及分路器材傳輸損耗之和)近似相等。2.1.4 光發(fā)射機選擇要統(tǒng)一,發(fā)射功率要基本一致,有利于互為備份,且每個光發(fā)射機所帶的分光器路數(shù)個數(shù)要保持在5左右。2.1.5 光接收機(光站)接收功率應在-2-0db

6、m ,為四端口高 電平輸出,電平為 108dbuv。2.1.6 光接收機(光站)輸出不宜插入大于12db分支損耗的 分支器。2.1.7 系統(tǒng)帶寬及頻率規(guī)劃2.1.6.1 系統(tǒng)帶寬為:860MHz。2.1.6.2 頻率規(guī)劃(見下圖)數(shù)字廣播專播.2.1.6.3 有線電視頻率具體安排(見下表)名稱頻率范圍傳輸信號上數(shù)據(jù)回傳行IP語音回傳5MHz-65MHz頻地址碼回傳段狀態(tài)檢測回傳保護頻段65MHz-87MHz87MHz-108MHz調頻廣播下110MHz-550MHz55個PAL制電視頻道行數(shù)據(jù)卜行頻550MHz-860MHzIP語音下行段數(shù)字電視2.1.7下行傳輸系統(tǒng)主要技術參數(shù)(見下表)序號

7、項目電視廣播調頻廣播1系統(tǒng)輸出口電平(dB)66應考慮TV、DTV和DATA等業(yè)務4770 (單聲道或需求,設計值為72 士立體聲)4,我市設計為692系統(tǒng)輸出口頻道間載波電平差任意頻道間(dB)<0<8(任意60MHz內)<8(VHF)相鄰頻道間(dB)<3<6(任意 600kHz)伴音對圖象(dB)-17冷3頻道內幅度/頻率特性(dB)任意頻道幅度變化范 圍為i2(以載頻加1.5MHz 為基準),在任何 0.5MHz頻率范圍內, 幅度艾化不大于0.5。任何頻道幅度受化 不大于2,在載頻 的75kHz頻率范圍 內變化斜率每10kHz不大于0.2。4載噪比(dB)

8、N3 (B=5.75MHz )N1(單聲道)否1(立體聲)5載波互調比(dB)力7(對電視頻道的單壬0(頻道內單頻干頻干擾)力4(電視頻道內單頻互調干擾)擾)6載波復合三次差拍比(dB)否47交擾調制比(dB)N6+10lg(N-1)(式中N為電視頻道數(shù))8載波交流聲比()<39載波復合一次差拍比(dB)否410色/亮度時延差(ns)<0011回波值(%)<712微分增益(%)<013微分相位(度)<014頻率穩(wěn)定度頻道頻率(kHz)i25與0(24小時內)受0(長時間內)圖象"半音頻率間隔(kHz)i515系統(tǒng)輸出口相互隔離度(dB)3O(VHF)冷2

9、(其他)16特性阻抗(Q)757517相鄰頻道間隔8MHzN00kHz18輻射與干擾寄生輻射待定電視中頻干擾(dB)<-10 °(相對于最低電視信號)抗干擾度(dB)待定其它干擾按相應國家標準注:在任何系統(tǒng)輸出口,電視接收機中頻范圍內的任何信號電平應比最低的VHF電視信號電平低10 dB以上,不高于最低的UHF電視信號電平2.1.8系統(tǒng)指標分配(見下表)、乙'Hr 刖師一級光網(wǎng)絡二級光網(wǎng)絡同軸分配網(wǎng)比例設計值dB比例設計值dB比例設計值dB比例設計值dBC/N8%5525%50.532%4935%48.6CTB25%6735%6440%62CSO25%6435%6240

10、%602.2 縣、區(qū)以下干線及分配網(wǎng)規(guī)劃要求2.2.1 規(guī)劃依據(jù):(同上,略)2.2.2 系統(tǒng)的傳輸模式為城-鄉(xiāng)1550nm雙向傳輸HFC (光 纖同軸混合)模式;鄉(xiāng)-村采用1310nm雙向傳輸HFC模式。2.2.3 系統(tǒng)的拓撲結構整體為星型結構。2.2.4 光節(jié)點覆蓋干線電纜半徑在 1KM以內,放大器級聯(lián)數(shù) 不超過3級。2.2.5 光節(jié)點大小,為了滿足今后雙向數(shù)據(jù)傳輸?shù)男枨?,每個光節(jié)點所帶用戶數(shù)逐步縮小到500戶左右。2.2.6 光節(jié)點的選取,應按照光纖到村、用戶集中分配的原則實施,光節(jié)點光纖數(shù)量,既考慮將來多功能開發(fā),又本著節(jié)約成本原則,建議在各光節(jié)點處預留至少4 根光纖, 其中一根傳送下

11、行信號,一根回傳,一根預留多功能開發(fā),一根備用。2.2.7 在網(wǎng)絡設計時,避免使用分支損耗大于12db 的分支器, 盡量采用分配器作分路器材,以保證各支路上行路由的總損耗之和(電纜及分路器材傳輸損耗之和)近似相等。2.2.8 光接收機 (光站) 接收功率應在-2-0dbm , 且為四端口高電平輸出,電平為108dbuv 。2.2.9 光接收機 (光站) 輸出不宜插入大于12db 分支損耗的分支器。2.3 同軸電纜分配網(wǎng)絡2.3.1 電纜分配網(wǎng)采用星形對稱分配方式。2.3.2 為提高系統(tǒng)的抗干擾性能,采用四屏蔽電纜和壓接電纜接頭。2.3.3 考慮到用戶TV、 DTV 和 DATA 等業(yè)務需求,用

12、戶端的設計電平以72±4dbuv 為宜 (我市設計為69), 同時為保證回傳通道的載噪比,用戶端CM 的輸出電平設計值為108-112dbuv為宜。2.3.4 光站或雙向放大器的回傳輸入電平根據(jù)設備技術條件確定。一般根據(jù)業(yè)務所需帶寬按“功率 /HZ ”計算,過高或過低均會使回傳信號產(chǎn)生嚴重誤碼,影響正常通信。2.3.5 設計時,反向頻點以50MHZ 、正向以100MHZ 、860MHZ 計算為宜,光站或雙向放大器輸出正向均衡預置6-9DB 。2.3.6 反向鏈路損耗應在嚴格控制在30db 以內 ( 30db 準則) ,反向鏈路損耗差不大于6db ( 6db 準則)。2.3.7 用戶盒

13、的下行電視輸出端口必須加一個高通濾波器。此高通濾波器在65MHz 以下衰減應達40dB 以上2.3.8 由于每個光節(jié)點的大小均在500 戶以下,因此兩級放大器可采用860MHz 雙向分配放大器進行信號的分配和放大。2.3.9 分給同軸分配網(wǎng)絡部分交擾調制比(CM)、載波復合三次差拍比(C/CTB )、載波復合二次差拍比(C/CSO )應在兩級放大器上均等分配。2.3.10 放大器正向最小輸入電平的設計值應按下式計算:S 入 min= ( C/N ) 分 +NF+10lgn+2.6式中S入min;放大器正向最小輸入電平設計值(dB W);(C/N)分;分配給同軸分配網(wǎng)絡的載噪比指標(dB W);

14、Nf;單個放大器噪聲系數(shù)(dB收);n; 放大器級連數(shù);2.3.11 放大器正向最大輸出電平的設計值應按下式計算:S 出=S 出 max 751g (N-1) -10lgn- (CM 分-48) /2式中S出;放大器正向最大輸出電平設計值(dB收);S出max;放大器正向標稱最大輸出電平值(dB收);CM分;分配給同軸分配網(wǎng)絡的交擾調制比指標(dB W);N; 頻道個數(shù);n;放大器級連數(shù);2.3.12 放大器正向最大輸入電平值按下式計算:S 入 max =S 出 -G式中G;放大器正向增益(dB收);2.3.13 載波復合三次差拍比(C/CTB )、載波復合二次差拍比 ( C/CSO ) 兩個

15、指標與放大器的輸出電平有密切的關系:當放大器的輸出電平降低1dB ,載波復合三次差拍比(C/CTB )將提高 2dB ,載波復合二次差拍比(C/CSO )將提高1.5 dB ;反之亦然。因此,在設計放大器的正向最大輸出電平時,必須要滿足上述兩個指標。2.3.14 放大器正向級間距離按下式計算:D=G/ a-25式中 D; 放大器正向級間距離(m);G;放大器正向標稱增益(dB陽);第支干線電纜衰減損耗(dB N/m);2.3.15 反向通道設計中,一般每兩級正向放大器處加一級反向放大,同時要考慮匯聚噪聲和均衡問題,計算方法從略。2.3.16 上述設計均是在常溫下進行計算的,溫度變化必然要對線形

16、和非線形指標產(chǎn)生影響,所以在設計時必須要根據(jù)長年溫度的變化的實際情況對指標加以修正。2.3.17 樓棟分配網(wǎng)絡的電平設計采用倒推的方法進行,由于采用了集線器(有源或無源)分配方式,電平設計就簡化了(應 按廠家提供參數(shù)進行計算)。2.3.18 光節(jié)點以下的電纜網(wǎng)絡,100 米以上的電纜主支干線延伸采用sywv-75-9 四屏蔽電纜,50-100 米的分配網(wǎng)絡延伸,且不再接分配放大器,盡量采用sywv-75-7 電纜, sywv-75-5 電纜戶外使用長度不得超過30 米。2.3.19 所有電纜放大器的輸入電平設計不得低于75db,干線延長放大器輸出電平設計值為 96-98dbuv ,斜率為6db

17、 ,用戶 分配放大器輸出電平設計值為102 dbuv ,斜率為6db。2.3.20 干線延長放大器級間信號分支分配點不得超過2 個,用戶分配放大器級間信號分支分配點不得超過3 個。2.3.21 所有電纜干線放大器采用集中供電方式;用戶分配放大器盡量采用集中供電方式,集中供電器必須裝漏電保護開關、 避雷器,放大器必須加裝防雨罩。2.3.22 所有 -9 電纜接頭采用防水接頭;-7 和 -5 電纜接頭采用防水擠壓接頭。2.4 系統(tǒng)器材性能要求所有設備器材性能要均符合國家廣電總局甲級性能指標(入網(wǎng)許可證和檢測報告)。2.4. 1 光發(fā)射機性能指標項目單位技術參數(shù)輸出光功率mw468101214161

18、82022光鏈路損耗dB791011121314151516光波長nm1310 ±20激光器類型DFB激光器光調制方式直接光強度調制光連接類型FC/APC 或 SC/APC頻率范圍MHz47 860射頻輸入電平dBV75 85帶內平坦度dB±0.75射頻輸入阻抗dB75輸入反射損耗dB(6 (47 550) MHz; *4 550 750862) MHz載波組合三階差拍比(C/CTB)dB載波組合二階差拍比(C/CSO)dB漪1載噪比(C/N)dB毋AGC控制范圍dB±8MGC控制范圍dB±8電源電壓VAC 160V 250V(50 Hz)整機功耗W30

19、工作溫度C045儲存溫度C-20 65相對濕度%最大95 %無冷凝外形尺寸mm483 (寬)X381 (深)X44 (高)2.4.2光接收機性能指標正向工作帶寬:47-870Mhz ; 光發(fā)射損耗:45db ;輸入光功率范圍:-4-2dbm ;射頻帶內平坦度:i0.5;光工作波長:12001600nm ;射頻反射損耗:/6;鏈路C/N:與1db鏈路C/CSO:擊0db;鏈路C/CTB: 65db;射頻輸出信號電 平:102-110db2.4.3雙向干線放大器正向(主)通道性能參數(shù)序號項目單位性能參數(shù)測量方法1頻率范圍MHz47(87)55047(87)860一2標稱增益dB3030GB/T11

20、318.86.2.13工作增益dB2828(有 AGC)4帶內平坦度注dBi0.5±0.75 (含雙向濾波器)GB/T11318.86.2.2.2.1.2.45標稱輸入電平dBV7272GB/T11318.86.2.16標稱輸出電平dB V1021027最大輸出電平dBV120120GB/T11318.8422228增益調整范圍dB020020GB/T11318.86.2.19斜率調整范圍dB027(固定9)030(固定12)10輸入輸出反射損耗dB*4*6 (mA類)*4GB/T11318.84.2.22511噪聲系數(shù)dB<0<2GB/T11318.84.2.2.2.4

21、12載波組合三階差拍比dB6767SJ/T111756.2.113載波組合二dB6161階差拍比14載波組合交擾調制比dB6666GB/T11318.86.2.315彳聲號交流聲比dB衣衣GB/T11318.84.2.2.2.1116群時延ns< 10(57.75MHz/62.18 MHz, 47 860 MHz ) < 10(112.25MHz/116.68 MHz, 87 860 MHz )SJ/T111756.2.217耐沖擊電壓(10/700s)KV55GB/T11318.86.2.218標稱供電電壓(50Hz )VA:60B:220一注:帶內平坦度的測試頻率范圍為49 M

22、Hz550 (860)MHz ,或 88 MHz 550 (860)MHz雙向干線放大器反向(輔助)通道性能參數(shù)序號項目單位性能參數(shù)測量方法1頻率范圍MHz530 (65)一2標稱增益dB81420GB/T11318.86.2.13帶內平坦度dB±0.75GB/T11318.862221.2.44標稱輸出電平dB N899197GB/T11318.86.2.15最大輸出電平dB N*10GB/T11318.84.2.2.2.26輸入輸出反射損耗dB*6GB/T11318.14.2.2.2.17噪聲系數(shù)dB<12GB/T11318.14.2.2.2.48載波組合二階差拍比注dB濟

23、2GB/T11318.14.2.2.2.39信號交流聲比dB冷6GB/T11318.14.2.2.2.1110群時延nsG0 (26 MHz/28MHz,5 30 MHz )SJ/T111756.2.2V0 (57 MHz/59MHz,5 65 MHz )注:在 5 MHz30 MHz 頻率范圍,f1=15.25 MHz , f2=23.25MHz,在f2f1=8MHz處測量載波組合二階差拍比。在 5 MHz65 MHz 頻率范圍,f1=31.25 MHz , f2=48.25 MHz ,在f2f1=17MHz處測量載波組合二階差拍比。測量時反向放大器輸出電平為 110 dB雙向干線放大器反向

24、(輔助)通道性能參數(shù)序號項目單位性能參數(shù)測量方法1頻率范圍MHz530 (65)一2標稱增益dB81420GB/T11318.86.2.13帶內平坦度dB±0.75GB/T11318.862221.2.44標稱輸出電平dB V899197GB/T11318.86.2.15最大輸出電平dB V*10GB/T11318.84.2.2.2.26輸入輸出反射損耗dB*6GB/T11318.14.2.2.2.17噪聲系數(shù)dB<12GB/T11318.1422.2.48載波組合 二階差拍比 注dB濟2GB/T11318.1422.2.39信號交流聲比dB冷6GB/T11318.14.2.2

25、.2.1110群時延nsG0 (26 MHz/28MHz,5 30 MHz )V0 (57 MHz/59MHz,5 65 MHz )SJ/T111756.2.2注:在 5 MHz30 MHz 頻率范圍,f1=15.25 MHz , f2=23.25MHz,在f2f1=8MHz處測量載波組合二階差拍比。在 5 MHz65 MHz 頻率范圍,f1=31.25 MHz , f2=48.25MHz,在f2f1=17MHz處測量載波組合二階差拍比。測量時反向放大器輸出電平為 110 dB此2.4.4 分支分配器性能指標(1)野外分支分配器要求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設計;有金屬隔離網(wǎng)裝置,防止射頻干擾, 屏蔽良

26、好;鋁合金壓鑄成型,耐候性能好,散熱性能好。(2)室內分支分配器鋅合金壓鑄外殼,表面鍍錫處理。采用全錫封方式,屏蔽度: 5-1000MHz /00dB。體積小,重量輕。微帶電路設計,性能指標優(yōu)。安裝簡單,兩邊孔位用來固定主體。表面噴漆處理,防氧化、不變色。2.4.5 四屏蔽同軸電纜物理發(fā)泡高頻同軸電纜,優(yōu)良的防水防潮性能。高頻性能好、衰減小、回波損耗高,適用于 CATV干線、分 支線、用戶線。 新型護套材料,抗紫外線,延長使用壽命。 鍍錫銅絲或鋁鎂合金絲編織網(wǎng)。 雙鏡面,四屏蔽。期也鋼芯 物理發(fā)泡PE絕蜂 缶芮綃織睥it/SOS四屏蔽同軸電纜性能參數(shù)表)型號5C-FB7C-FB9C-FBRG-

27、6RG-59RG-11內導體材料/直徑(mm)Cu/1.0Cu/1.6Cu/2.05CW/1.0CW/0.81CW/1.63絕緣材料/外徑(mm)發(fā)泡PE4.8發(fā)泡PE6.8發(fā)泡PE8.6發(fā)泡PE4.7發(fā)泡PE3.75發(fā)泡PE7.264編/A+ 48編/雙A120編/A+ 72編/雙A128編/A+84編/雙A64編/A+56編/雙A64編/A+ 4A編/雙A96編+72編/雙A外導體護套材料/外徑PVC7.6PVC10.2 PVC12.0PVC7.5PVC4.6PVC11.0回波損耗(dB)現(xiàn)-18或0-1830-18況0-18況0-1830-18特性阻抗(Q)75i2.575i2.575i

28、2.575i2.575i2.575i2.5屏蔽我減(1000MHz)>100dB*00dB*00dB300dB*00dB/00dB電容(pF/m)545454545454絕緣電阻(MQ.Km)500050005000500050005000絕緣試驗電壓(kV)1.61.61.61.61.61.6衰減50MHz4.43.22.45.26.83.3(dB/100m)200MHz9.06.45.010.012.76.4300MHz11.28.06.212.115.47.9450MHz14.09.87.914.919.19.7550MHz15.610.78.516.521.111.0750MHz

29、18.512.810.219.424.813.1800MHz20.013.310.420.125.713.61000MHz21.914.812.022.829.015.02.5 部件安裝和線路敷設2.5.1 系統(tǒng)中所用部件應具備防止電磁波輻射和電磁波侵 入的屏蔽性能。室外使用的部件應有良好的防潮、防雨、防霉和 抗腐蝕的能力和措施。2.5.2 部件安裝應符合下列要求:2.5.2.1 部件及其附件的安裝應牢固、安全弁便于測試、檢 修和更換。2.5.2.2 應避免將部件安裝在廚房、廁所、浴室、鍋爐房等 高溫、潮濕或易受損傷的場所。2.5.2.3 在室內安裝系統(tǒng)輸出口用戶面板,具下沿距離地(樓)面的高

30、度應為0.3m或1.5m2.5.3 電纜(光纜)線路路由設計,應使線路短直、安全、 穩(wěn)定、可靠,便于維修、檢測,弁使線路避開易受損場所,減少 與其它管線等障礙物的交叉跨越。2.5.4 室外線路敷設方式應符合下列要求:2.5.4.1 當用戶的位置和數(shù)量比較穩(wěn)定,要求電纜線路安全 隱蔽時,應采用直埋電纜敷設方式。2.5.4.2 當有可供利用的管道時,應采用管道電纜敷設方式, 但不得與電力電纜共管孔敷設。2.5.4.3 對下列情況應采用架空電纜敷設方式:1. 不宜采用直埋或管道電纜敷設方式;2. 用戶的位置和數(shù)量變動較大,弁需要擴充和調整;3. 有可供利用的架空通信、電力桿路。2.5.4.4 當有建

31、筑物可利用時,支干線和入戶線宜采用墻壁 電纜敷設方式。2.5.5 電纜與其它架空明線線路共桿架設時,其兩線間的最小距離應符合下表的規(guī)定種類間距(m)1kV10kV電力線2.51kV及以下電力線1.5廣播線1.0通信線0.62.5.6 電纜在室內及樓道內敷設,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2.5.6.1 在新建和有內裝修要求的已建建筑物內,必須采用 暗管敷設方式。2.5.6.2 在已建但沒有條件進行暗管敷設的建筑物內,樓道 線路必須采用明管敷設方式。2.5.6.3 不得將電纜與電力線同線槽、同出線盒、同連接箱 安裝。2.5.7 分配放大器、分支分配器可安裝在樓內的墻壁上。當 需要安裝在室外時,必須采用防雨型設

32、備,距地面不應小于2m; 連接電纜的輸入/輸出口處,電纜必須有滴水彎。2.6 防雷、接地、供電與安全防護2.6.1 系統(tǒng)的防雷設計應有防止直擊雷、感應雷和雷電侵入 波的措施。2.6.2 架空電纜吊線的兩端和架空電纜線路中的金屬管道 均應接地。安裝放大器的電桿應將電纜外層屏蔽接地。2.6.3 電纜進入建筑物時,在靠近電纜進入建筑物的地方, 應將電纜的外導電屏蔽層接地,弁應符合下列要求:2.6.3.1 架空電纜直接引入時,在入戶處應增設避雷器,弁 應將電纜外導體接到電氣設備的接地裝置上。2.6.3.2 進入建筑物的架空金屬管道,在入戶處應與接地裝 置相連。2.6.3.3 電纜直接埋地引入時,應在入

33、戶端將電纜金屬外皮與接地裝置相連。2.6.4 不得直接在兩建筑物屋頂之間敷設電纜,應將電纜沿墻降至防雷保護區(qū)以內,并不得防礙車輛的通行,其吊線應作接地處理。2.6.5 支干線放大器的供電應采用芯線饋電的方式,電源插入器應設置在光接收機的輸出口處。2.6.6 當給供電器的電力線路與電纜同桿架設時,供電線材應采用絕緣導線,并應架設在電纜的上方,與電纜的距離應大于0.6m 。第三章 系統(tǒng)的工程施工3.1 一般規(guī)定3.1.1 系統(tǒng)的工程施工應以設計圖紙為依據(jù),并應遵守本章的規(guī)定。3.1.2 系統(tǒng)的工程施工應具備下列條件:3.1.2.1 施工單位必須執(zhí)有系統(tǒng)的工程施工執(zhí)照。3.1.2.2 設計文件和施工

34、圖紙齊全,并已會審批準。施工人員應熟悉有關圖紙并了解工程特點、施工方案、工藝要求、施工質量標準等。3.1.2.3 施工所需的設備、器材、輔材、儀器、機械等應能滿足連續(xù)施工和階段施工的要求。1.1.1.4 新建建筑系統(tǒng)的工程施工,應與土建施工協(xié)調進行;預埋線管、支撐件,預留孔洞、溝、槽、基礎、樓地面等均應符合設計要求。1.1.1.5 施工區(qū)域內應能保證施工用電。3.1.3 系統(tǒng)的工程施工前,應對下列情況進行調查:3.1.3.1 施工區(qū)域內建筑物的現(xiàn)場情況。3.1.3.2 使用道路及占用道路(包括橫跨道路)的情況。3.1.3.3 允許同桿架設的桿路及自立桿桿路的情況。3.1.3.4 敷設管道電纜和

35、直埋電纜的路由情況和預留管道的情況,以及各管道作出路由標志情況。3.1.3.5 在施工現(xiàn)場影響施工的各種障礙物的情況。3.1.4 施工前應對系統(tǒng)使用的材料、部件和設備進行下列檢查:3.1.4.1 按照施工材料表對材料進行清點、分類。3.1.4.2 各種部件、設備的規(guī)格、型號、數(shù)量應符合設計要求。3.1.4.3 產(chǎn)品外觀應無變形、破損和明顯脫漆現(xiàn)象。3.1.4.4 有源部件均應通電檢查。3.2 干線架設3.2.1 架設架空電纜時,應先將電纜吊線用夾板固定在電桿 上,再用電纜掛鉤把電纜卡掛在吊線上。掛鉤的間距宜為0.50.6m 。根據(jù)氣候條件,每一桿擋均應留出余兜。3.2.2 在新桿上布放和收緊吊

36、線時,要防止電桿傾斜和倒桿;在已架有電信、電力線的桿路上加掛吊線時,要防止吊線上彈。3.2.3 架設墻壁電纜應先在墻上裝好墻擔,把吊線放在墻擔上收緊,用夾板固定,再用電纜掛鉤將電纜卡掛在吊線上。墻壁電纜沿墻角轉彎,應在墻角處設轉角墻擔。3.2.4 電纜采用直埋方式,必須使用具有鎧裝的能直埋的電纜,其埋深不得小于0.8m ,應埋在凍土層以下。緊靠電纜處要用細土覆蓋10cm ,上壓一層磚石保護。3.2.5 電纜采用穿管敷設時,應先清掃管孔,并在管孔內預設一根鐵線,將電纜牽引網(wǎng)套綁扎在電纜頭上,用鐵線將電纜拉入到管道內。敷設較細的電纜可不用牽引網(wǎng)套,直接把鐵線綁扎在敷設的電纜上。3.2.6 當架空電

37、纜和墻壁電纜引入地下時,在距地面不小于2.5m 的部分應采用鋼管保護;鋼管應埋入地下0.30.5m 。3.2.7 布放電纜時,應按各盤電纜的長度根據(jù)設計圖紙各段的長度選配。電纜需要接續(xù)時應嚴格按電纜生產(chǎn)廠提出的步驟和要求進行,接續(xù)方法有:3.2.7.1 對同型號的電纜用電纜連接頭連接;3.2.7.2 對不同型號電纜用電纜專用轉接頭(如-12/-9 ,-12/-7 )連接;3.2.7.3 直接連接:把兩段電纜的端頭剝開,把屏蔽層和芯線分別焊接,在連接處用絕緣膠布隔開并作防水處理。3.2.8 光纜的施工應符合下列要求:3.2.8.1 光纜敷設前,應使用光時域反射儀和光纖衰耗測試儀檢查光纖有無斷點,

38、衰耗值應符合設計要求。3.2.8.2 核對光纜的長度,根據(jù)施工圖上給出的實際敷設長度來選配光纜。配盤時應使接頭避開河溝、交通要道及其它障礙物處;架空光纜的接頭與桿的距離不應大于1m。3.2.8.3 布放光纜時,光纜的牽引端頭應作技術處理,并應采用具有自動控制牽引力性能的牽引機;其牽引力應施加于加強芯上, 并不得超過150kg ; 牽引速度宜為10m/min , 一次牽引的直線長度不宜超過1km 。 布放光纜時,其彎曲半徑不得小于光纜外徑的 20 倍。3.2.8.4 光纜的接續(xù)應由受過專門訓練的人員來操作,接續(xù)時應采用光功率計或其它儀器進行監(jiān)視,使接續(xù)損耗達到最??;接續(xù)后應安裝光纜接頭護套。3.2.9 架空光纜敷設時端頭應采用塑料膠帶包扎,接頭的預留長度不宜小于8m,并將余纜盤成圈后掛在桿的高處。地下光纜引上電桿必須用鋼管穿管保護;引上桿后,架空的始端應留余兜。3.2.10 管道光纜敷設時,無接頭的光纜在直道上敷設應由人工逐個入孔牽引;預先作好接頭的光纜,其接頭部分不得在管道內穿行。3.2.11 在橋上敷設光纜時,宜采用牽引機和中間人工輔助牽引。光纜在電纜槽內布放不宜過緊,在橋身伸縮接口處應做35個S”彎;每處宜余留0.5m。當穿越鐵路橋面時,應外加金屬管保護。光纜經(jīng)過垂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