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八年級物理知識點總結(jié)_第1頁
上海八年級物理知識點總結(jié)_第2頁
上海八年級物理知識點總結(jié)_第3頁
上海八年級物理知識點總結(jié)_第4頁
上海八年級物理知識點總結(ji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八年級第一冊目錄讓我們起航 1 去物理之海沖浪 2 有用的物理學 3 測量的歷史第一章 聲 1-1 聲波的產(chǎn)生和傳播 1-2 聲音的特質(zhì)第二章 光 2-1 光的反射 2-2 光的折射 2-3 透鏡成像 2-4 光的色散第三章 運動和力3-1 機械運動 3-2 勻速直線運動 *3-3 變速直線運動 3-4 力 力的圖示 3-5 重力 力的平衡 3-6 慣性 慣性定律 1去物理之海沖浪-致同學們一、物理學是一門十分有趣的科學,它研究聲、光、熱、電、力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現(xiàn)象,它不僅有趣,而且十分有用。在物理學發(fā)展史上有三位偉大的物理學家,他們是意大利的伽利略、英國的牛頓、和美國的愛因斯坦。伽利略發(fā)現(xiàn)

2、擺的等時性,牛頓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定律,愛因斯坦建立了相對論。二、怎樣學習物理(1) 勤于觀察.勤于動手   物理學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科學,人們的許多物理知識,物理規(guī)律,重大發(fā)明都是通過觀察和實驗,經(jīng)過認真思索而總結(jié)出來的。(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觀察、實驗、看書、聽課、都要多動腦子勤于思考,對于科學知識不滿足于背誦條文,要力求理解,應該養(yǎng)成看、問 、“為什么”的習慣,用疑問的眼光看待各種現(xiàn)象,探究我們不知道的自然規(guī)律。(3)聯(lián)系實際.聯(lián)系社會   物理知識是從實際生活中來的,又要用到實際中去,為改善人們的生活,造福人類。在

3、物理學的學習過程中不能忘記思考科學技術(shù)與社會的關(guān)系。  沒有物理學和其它科學技術(shù)的成就,能有我們今天的生活嗎?   不恰當?shù)厥褂每萍汲晒?,是不是也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麻煩?三、閱讀伽利略對擺動的探究討論:a.  伽利略怎樣觀察吊燈的擺動,并發(fā)現(xiàn)了值得注意的現(xiàn)象。b.  伽利略在在觀察中推出了什么疑問? 對于這些疑問作出了什么猜想?c.  伽利略怎樣設法證實自己的猜想。d.  科學家對于擺動規(guī)律經(jīng)歷了怎樣的歷程,這說明了什么?重要的物理實驗方法:控制變量法在探究某一物理現(xiàn)象可能與某幾個因素有關(guān)時,只讓一個因素發(fā)生變化而保持其他因

4、素不變,從而考慮該因素產(chǎn)生的影響,這種方法叫做控制變量法。測量的歷史一、 測量的目的:為了進行可靠地定量比較。單位:公認的比較標準二、正確使用刻度尺進行長度的測量。1.長度的單位。測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須先規(guī)定它的單位,而長度測量是基本的測量。要熟記下列長度的單位及換算。長度的單位有:千米(km),(國際單位)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納米(nm)等,生活中單位:公里、里。換算關(guān)系是: 1Km=1000m=1公里=2里      1m=10dm     

5、0;   1dm=10cm   1cm=10mm    1mm=1000um      1um=1000 nm 2.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量長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常見的還有:卷尺、直尺、三角尺、米尺、游標卡尺、螺旋測微計等。使用刻度尺時應做到“三會”。(1)會觀察: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觀察它的零刻線、量程和分度值(又叫最小刻度)。(2)會使用:用刻度尺測量時,尺要沿著所測長度,不利用磨損的零刻線(零刻線若磨損可以從其它刻度線量起)。讀數(shù)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3)會讀數(shù)、記錄:在精

6、確測量時,要估讀到分度值下一位,測量結(jié)果由數(shù)字和單位組成。3.測量長度幾種方法:普通方法:利用刻度尺直接測量物體的長度。如用刻度尺測課本的長或?qū)?。特殊方法:利用刻度尺間接測量物體的長度。如用積累法測細金屬線直徑。還有積薄成厚法。輔助工具法:利用三角板配合刻度尺測硬幣的直徑。4、誤差與錯誤:誤差:我們把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的差異叫誤差。誤差產(chǎn)生的原因:由于估讀的數(shù)值不同,儀器本身不準確,一些環(huán)境(溫度、濕度變化)等因素對測量工具的影響,造成了誤差。測量的誤差是不可避免的。誤差不可能消除,只能盡量的減小。減小誤差的措施比較多如選擇精密的測量儀器、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等錯誤是由于操作者不當引起的,可以在測

7、量中改正。誤差不等于錯誤。三、時間的測量1、 時間的國際單位是秒(S),其他單位如日、小時、分等1日=24小時 1小時=60分 1分=60秒2、 打點計時器測時間: 打點計時器是利用電流的磁效應制成的計時裝置,在交流電69伏條件下正常工作,振針每002秒打一個點,即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打出的相鄰2點之間的時間間隔為0.2秒。 生活中用秒表、鐘表測時間。四、質(zhì)量的測量1、定義;物體是由物質(zhì)構(gòu)成的。質(zhì)量表示物體所含物質(zhì)的多少。任何物體都有質(zhì)量。2、 質(zhì)量是物體的屬性。質(zhì)量是由物體本身決定的。不隨物體的形狀、狀態(tài)、位置而變化。3、 國際單位制中質(zhì)量的單位是千克(KG),其他單位:噸、克、毫克,公斤、斤

8、。1噸=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克=1000毫克 1千克=1公斤=2斤 4、 質(zhì)量的測量工具:實驗室常用的是托盤天平,生活中常用的電子稱、臺秤、磅秤等。5、托盤天平的構(gòu)造如下圖: 托盤平衡螺母游碼底座鑷子橫梁標尺砝碼分度盤指針6、天平的使用方法 (1)要放置在水平的臺面上。游碼要歸零。 (2)調(diào)節(jié)平衡螺母(天平兩端的螺母)調(diào)節(jié)零點直至指針對準中央刻度線。 (3)左托盤放稱量物,右托盤放砝碼。根據(jù)稱量物的性狀應放在玻璃器皿或潔凈的紙上,事先應在同一天平上稱得玻璃器皿或紙片的質(zhì)量,然后稱量待稱物質(zhì)。 (4)添加砝碼從估計稱量物的最大值加起,逐步減小。托盤天平只能稱準到0.1克。加減砝碼

9、并移動標尺上的游碼,直至指針再次對準中央刻度線。 (5)過冷過熱的物體不可放在天平上稱量。應先在干燥器內(nèi)放置至室溫后再稱。 (6)物體的質(zhì)量 =砝碼+游碼 (7)取用砝碼必須用鑷子,取下的砝碼應放在砝碼盒中,稱量完畢,應把游碼移回零點。 使用注意: 1.事先把游碼移至0刻度線,并調(diào)節(jié)平衡螺母,使天平左右平衡。 2.左放物體,右放砝碼。 3.砝碼不能用手拿,要用鑷子夾取。在使用天平時游碼也不能用手移動。 4.過冷過熱的物體不可放在天平上稱量。應先在干燥器內(nèi)放置至室溫后再稱。 5.稱量干燥的固體藥品時,應在兩個托盤上各放一張相同質(zhì)量的紙,然后把藥品放在紙上稱量。 6.易潮解的藥品,必須放在玻璃器皿

10、上(如:小燒杯、表面皿)里稱量。7.加砝碼應該從大到小,可以節(jié)省時間。 8.在稱量過程中,不可再碰平衡螺母。 9.砝碼若生銹,測量結(jié)果偏?。豁来a若磨損,測量結(jié)果偏大 10.若砝碼與要稱重物體放反了,則所稱物體的質(zhì)量比實際的大。7、測量液體的質(zhì)量:A、調(diào)節(jié)天平平衡在水平面上B、用天平稱出空燒杯的質(zhì)量mC、用天平稱出燒杯和液體的總質(zhì)量MD、液體的質(zhì)量為MmE、整理儀器第1章 聲現(xiàn)象1、 聲音的產(chǎn)生和傳播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chǎn)生的;(人靠聲帶振動發(fā)聲、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點振動發(fā)聲,風聲是空氣振動發(fā)聲,管制樂器靠里面的空氣柱振動發(fā)聲,弦樂器靠弦振動發(fā)聲,鼓靠鼓面振動發(fā)聲,鐘靠鐘振動發(fā)聲,等等);2、

11、振動停止,發(fā)聲停止;但聲音并沒立即消失(因為原來發(fā)出的聲音仍在繼續(xù)傳播);(注:發(fā)聲的物體一定振動,有振動不一定能聽見聲音)3、發(fā)聲體可以是固體、液體和氣體;4、聲音的振動可記錄下來,并且可重新還原(唱片的制作、播放);聲音的傳播1、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zhì);固體、液體和氣體都可以傳播聲音;一般情況下,聲音在固體中傳得最快,氣體中最慢;2、真空不能傳聲,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員只能通過無線電話交談;3、聲音以聲波的形式傳播;4、聲速:物體在每秒內(nèi)傳播的距離叫聲速,單位是m/s;聲速跟介質(zhì)的種類和溫度有關(guān);聲速的計算公式是v=s/t;聲音在15的空氣中的速度為340m/s;*回聲: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

12、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再傳入人的耳朵里,人耳聽到反射回來的聲音叫回聲(如:高山的回聲,北京的天壇的回音壁)1、聽見回聲的條件:原聲與回聲之間的時間間隔在0.1s以上(教室里聽不見老師說話的回聲,狹小房間聲音變大是因為原聲與回聲疊加重合);2、回聲的利用:測量距離(車到山的距離,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離);*怎樣聽見聲音1、人耳的構(gòu)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及聽覺神經(jīng)組成;2、聲音傳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動,再經(jīng)聽小骨、聽覺神經(jīng)傳給大腦,形成聽覺;3、在聲音傳給大腦的過程中任何部位發(fā)生障礙,人都會失去聽覺(鼓膜、聽小骨處出現(xiàn)障礙是傳導性耳聾;聽覺神經(jīng)處出障礙是神經(jīng)性耳聾)4、骨傳導:不

13、借助鼓膜、靠頭骨、頜骨傳給聽覺神經(jīng),再傳給大腦形成聽覺(貝多芬耳聾后聽音樂,我們說話時自己聽見的自己的聲音);骨傳導的性能比空氣傳聲的性能好;5、雙耳效應:聲源到兩只耳朵的距離一般不同,因而聲音傳到兩只耳朵的時刻、強弱及步調(diào)也不同,可由此判斷聲源方位的現(xiàn)象(我們聽見立體聲就屬于雙耳效應的應用);二、聲音的特征聲音的特性包括:音調(diào)、響度、音色;1、音調(diào):聲音的高低叫音調(diào),與發(fā)聲體振動的頻率有關(guān),頻率越高,音調(diào)越高(頻率:物體在每秒內(nèi)振動的次數(shù),表示物體振動的快慢,單位是赫茲,振動物體越大音調(diào)越低;)2、響度:聲音的強弱叫響度;與發(fā)聲體的振幅、距離聲源的距離有關(guān),物體振幅越大,響度越大;聽者距發(fā)聲

14、者越遠響度越??;3、音色:聲音的品質(zhì)特征;與發(fā)聲體的結(jié)構(gòu)和材料有關(guān),不同的物體的音調(diào)、響度盡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卻一定不同;(辨別是什么物體發(fā)的聲靠音色)注意:音調(diào)、響度、音色三者互不影響,彼此獨立;超聲波和次聲波1、人耳感受到聲音的頻率有一個范圍: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聲波;低于20Hz叫次聲波;2、動物的聽覺范圍和人不同,大象靠次聲波交流,地震、火山爆發(fā)、臺風、海嘯都要產(chǎn)生次聲波;噪聲的危害和控制1、噪聲:(1)從物理角度上講物體做無規(guī)則振動時發(fā)出的聲音叫噪聲;(2)從環(huán)保的角度上講,凡是妨礙人們正常學習、工作、休息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產(chǎn)生干擾的聲音都是噪聲;

15、2、樂音:從物理角度上講,物體做有規(guī)則振動發(fā)出的聲音;3、常見噪聲來源:飛機的轟鳴聲、汽車的鳴笛聲、鞭炮聲、金屬之間的摩擦聲;4、噪聲的等級:表示聲音強弱的單位是分貝,符號為dB。為了保護聽力,聲音不能超過90分貝;為了保證工作和學習,聲音不能超過70分貝;為了保證休息和睡眠,聲音不能超過50分貝;0dB指剛剛引起聽覺;5、控制噪聲:(1)在聲源處減弱(安消聲器);(2)在傳播過程中減弱(植樹。隔音墻)(3)在人耳處減弱(戴耳塞)八、聲音的利用1傳遞信息(醫(yī)生查病時的“聞”,打B超,敲鐵軌聽聲音,超聲波基本沿直線傳播用來回聲定位制作聲納等等)2聲可以傳遞能量(飛機場旁邊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

16、高聲說話;一音叉振動,未接觸的音叉振動發(fā)生;超聲波的能量大、頻率高用來打結(jié)石、清洗鐘表等精密儀器) 第二章 光光的直線傳播1、光源:定義:能夠發(fā)光的物體叫光源。 分類:自然光源,如 太陽、螢火蟲;人造光源,如 篝火、蠟燭、油燈、電燈。月亮 本身不會發(fā)光,它不是光源。2、規(guī)律: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zhì)中是沿直線傳播的。3、光線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練習:為什么在有霧的天氣里,可以看到從汽車頭燈射出的光束是直的? 答:光在空氣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光在傳播過程中,部分光遇到霧發(fā)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線傳播。早晨,看到剛從地平線升起的太陽的

17、位置比實際位置 高 ,該現(xiàn)象說明:光在非均勻介質(zhì)中不是沿直線傳播的。4、應用及現(xiàn)象: 激光準直。影子的形成:光在傳播過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體,在物體的后面形成黑色區(qū)域即影子。日食月食的形成:當?shù)厍?在中間時可形成月食。123如圖: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環(huán)食。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實驗早在墨經(jīng)中就有記載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實像,其像的形狀與孔的形狀無 關(guān)。5、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氣中速度約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為真空中速度的2/3 。光

18、的反射1、定義:光從一種介質(zhì)射向另一種介質(zhì)表面時,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來介質(zhì)的現(xiàn)象叫光的反射。2、反射定律:三線同面,法線居中,兩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于法線的兩側(cè),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過程中光路是可逆的。3、分類: 鏡面反射:定義: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條件:反射面 平滑。應用:迎著太陽看平靜的水面,特別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為發(fā)生了鏡面反射 漫反射:定義: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著不同的方向 ,每條光線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條件:反射面凹凸不平。應用:能從各個方向看到本身不發(fā)光的物體,是由于光射到物體上發(fā)生漫反射的

19、緣故。練習:請各舉一例說明光的反射作用對人們生活、生產(chǎn)的利與弊。有利:生活中用平面鏡觀察面容;我們能看到的大多數(shù)物體是由于物體反射光進入我們眼睛。有弊:黑板反光;城市高大的樓房的玻璃幕墻、釉面磚墻反光造成光污染。 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間,我們從各個方向能看到它原因是:光在桌子上發(fā)生了漫反射。4、面鏡:平面鏡: 成像特點:等大,等距,垂直,虛像像、物大小相等 像、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像、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物體在平面鏡里所成的像是虛像。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作 用:成像、 改變光路實像和虛像:實像:實際光線會聚點所成的像 虛像:反射光線反向延長線的會聚點所成的像球面鏡:凹面鏡 定義:用球面的 內(nèi) 表

20、面作反射面。性質(zhì):凹鏡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線 會聚在一點;從焦點射向凹鏡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應 用:太陽灶、手電筒、汽車頭燈 凸面鏡 定義:用球面的 外 表面做反射面。 性質(zhì):凸鏡對光線起發(fā)散作用。凸鏡所成的象是縮小的虛像 應用:汽車后視鏡練習:在研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時,我們常用平板玻璃、直尺、蠟燭進行實驗,其中選用兩根相同蠟燭的目的是:便于確定成像的位置和比較像和物的大小。 汽車司機前的玻璃不是豎直的,而是上方向內(nèi)傾斜,除了可以減小前進時受到的阻力外,從光學角度考慮這樣做的好處是:使車內(nèi)的物體的像成在司機視線上方,不影響司機看路面。汽車頭燈安裝在車頭下部:可以使車前障礙物在路面形成較長的影子,便于

21、司機及早發(fā)現(xiàn)。1、 重點難點精析1、光傳播到兩種不同物質(zhì)的分界面時,有一部分會被反射,仍在原來的物質(zhì)中傳播。這種現(xiàn)象就是光的反射現(xiàn)象。入射點(O):光線射到鏡面上的點。法線(ON);通過入射點,垂直于鏡面的直線。入射角(i):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反射角(r):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2、光在反射時遵循反射定律: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 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的兩側(cè)。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反射現(xiàn)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反射光路圖的畫法:過入射點畫法線;畫反射光線(根據(jù)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鏡面反射:平滑的表面對光線的反射叫鏡面反射。漫反射:粗糙的表面對光線的反射叫漫

22、發(fā)射。漫反射和鏡面反射一樣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能從各個方向看到一個物體是因為物體發(fā)生了漫反射;黑板出現(xiàn)“反光”現(xiàn)象是因為發(fā)生了鏡面反射)。4、平面鏡:(1)成像特點:物體在平面鏡里所成的像是虛像。像、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像、物大小相等像、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2)“正立”“等大”“虛像”“像、物關(guān)于鏡面對稱。(3)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律。(4)作 用:成像、 改變光路。(5)實像和虛像:實像:實際光線會聚點所成的像, 虛像:反射光線反向延長線的會聚點所成的像。平面鏡成像試驗某同學在做平面鏡成像特點實驗時,將一塊玻璃板豎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兩段等長的蠟燭A和B,一前一后豎放在直尺上,點燃玻

23、璃板前的蠟燭A,用眼睛進行觀察,如圖所示。在此實驗中:  (1)在探究活動中對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豎直;(2) 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較物與像_ 距與物距_ _關(guān)系;(3)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作用是 方便觀察像的位置 (4) 兩段等長的蠟燭是為了比較物與像的_ 大小 _關(guān)系;(5) 移去蠟燭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則光屏上_不能_接收到蠟燭A的燭焰的像(填“能”或“不能”),這說明平面鏡成的是_虛_像。三、顏色及看不見的光1、白光的組成:紅,橙,黃,綠,藍,靛,紫.色光的三原色:紅,綠,藍. 顏料的三原色:品紅,黃,青2、看不見的光:紅外線, 紫外線2-2光的折射1、定義:光從一

24、種介質(zhì)斜射入另一種介質(zhì)時,傳播方向一般會發(fā)生變化;這種現(xiàn)象叫光的折射現(xiàn)象。2、光的折射定律:三線同面,法線居中,空氣中角大,光路可逆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nèi)。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與法線兩側(cè)。 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zhì)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屬于近法線折射。 光從水中或其他介質(zhì)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屬于遠法線折射。 光從空氣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質(zhì)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3、應用:從空氣看水中的物體,或從水中看空氣中的物體看到的是物體的虛像,看到的位置比實際位置 高 練習:池水看起來比實際的 淺 是因為光從 水中斜射向 空氣中時發(fā)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藍天白

25、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魚兒在“云中”自由穿行。這里我們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 光的反射 而形成的 虛像 ,看到的魚兒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 虛像 。二、透鏡1、 名詞:薄透鏡:透鏡的厚度遠小于球面的半徑。 主光軸:通過兩個球面球心的直線。 光心:(O)即薄透鏡的中心。性質(zhì):通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改變。 焦點(F):凸透鏡能使跟主光軸平行的光線會聚在主光軸上的一點,這個點叫焦點。 焦距(f):焦點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F2、 典型光路FFF名稱又名眼鏡實物形狀光學符號性質(zhì)凸透鏡會聚透鏡老化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凹透鏡發(fā)散透鏡近視鏡對光線有發(fā)散作用 3、填表:2-3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及其應用1、實驗:實驗

26、時點燃蠟燭,使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燭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若在實驗時,無論怎樣移動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蠟燭在焦點以內(nèi);燭焰在焦點上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遠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無法移到該位置。2、實驗結(jié)論:(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F分虛實,2f大小,實倒虛正,具體見下表:物距像的性質(zhì)像距應用倒、正放、縮虛、實u>2f倒立縮小實像f<v<2f照相機f<u<2f倒立放大實像v>2f幻燈機u<f正立放大虛象|v|>u放大鏡、對規(guī)律的進一步認識:uf是成實像和虛象

27、,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側(cè)和異側(cè)的分界點。u2f是像放大和縮小的分界點當像距大于物距時成放大的實像(或虛像),當像距小于物距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成實像時:物距減?。ㄔ龃螅┫窬嘣龃螅p?。┫褡兇螅ㄗ冃。┏商撓駮r:物距減小(增大)像距減?。ㄔ龃螅┫褡冃。ㄗ兇螅┬±谠谔骄课锞啻笥?倍焦距時凸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他將不同的凸透鏡A、B和C(fAfBfC)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刻度線處,將點燃的蠟燭放置在光具座上5cm刻度處,移動光屏使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圖4(a)、(b)和(c)所示。請仔細觀察圖13中的實驗操作過程和實驗現(xiàn)象,歸納得出初步結(jié)論。圖4(a)圖4(c)圖4(b)ABC(1)分析比較圖1

28、3(a)或(b)或(c)可得的初步結(jié)論是:_分析比較a或b或c可得_。(2)分析比較圖13(a)和(b)和(c)可得的初步結(jié)論是:_分析比較a和b和c可得 _。第三章運動和力運動的描述1.機械運動:物理學中把物體位置的變化叫做機械運動,簡稱為運動。機械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運動。2.參照物(1)研究機械運動,判斷一個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要看是以哪個物體作為標準。這個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2)判斷一個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要看這個物體與參照物的位置關(guān)系。當一個物體相對于參照物位置發(fā)生了改變,我們就說這個物體是運動的,如果位置沒有改變,我們就說這個物體是靜止的。(3)參照物的選擇是任意

29、的,選擇不同的參照物來觀察同一物體的運動,其結(jié)果可能不相同。例如:坐在行使的火車上的乘客,選擇地面作為參照物時,他是運動的,若選擇他坐的座椅為參照物,他則是靜止的。對于參照物的選擇,應該遵循有利于研究問題的簡化這一原則。一般在研究地面上運動的物體時,常選擇地面或者相對地面靜止的物體(如房屋、樹木等)作為參照物。3.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宇宙中的一切物體都在運動,也就是說,運動是絕對的。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則是相對于參照物而言的,這就是運動的相對性。4.判斷一個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一般按以下三個步驟進行:(1)選擇恰當?shù)膮⒄瘴铩?2)看被研究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是否改變。(3)若被研究物

30、體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發(fā)生了改變,我們就說這個物體是運動的。若位置沒有改變,我們就說這個物體是靜止的。運動的快慢1.知道比較快慢的兩種方法(1)通過相同的距離比較時間的大小。(2)相同時間內(nèi)比較通過路程的多少。2.速度(1)物理意義:速度是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2)定義:速度是指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3)速度計算公式:v=s/t。注意公式中各個物理物理量的含義及單位以及路程和時間的計算。(4)速度的單位國際單位:米/秒,讀做米每秒,符號為m/s或m·s-l。常用單位:千米/小時,讀做千米每小時,符號為km/h。單位的換算關(guān)系:1m/s=3.6km/h。(5)勻速直線運

31、動和變速直線運動物體沿著直線快慢不變的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對于勻速直線運動,雖然速度等于路程與時間的比值,但速度的大小卻與路程和時間無關(guān),因為物體的速度是恒定不變的,無論通過多遠的路程,也不管運動多長時間。運動方向不變、速度大小變化的直線運動叫做變速直線運動。對于變速直線運動可以用平均速度來粗略的地描述物體在某段路程或某段時間的運動快慢。平均速度的計算公式:v=s/t,式中,t為總時間,s為路程。正確理解平均速度:A.平均速度只是粗略地描述變速運動的平均的快慢程度,它實際是把復雜的變速運動當作簡單的勻速運動來處理,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B.由于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的速度在不斷變化,因此在不同的時

32、間、不同的路程,物體的平均速度不同。所以,談到平均速度,必須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時間的平均速度,否則,平均速度便失去意義。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2、力產(chǎn)生的條件: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物體間必須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觸)。3、力的性質(zhì):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體上)。兩物體相互作用時,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反之,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說明: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是否改變一般指:物體的運動快慢是否改變(速度大小的改變)和物體的運動方向是否改變5、力

33、的單位: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用N 表示。力的感性認識:拿兩個雞蛋所用的力大約1N。6、力的測量: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分類:彈簧測力計、握力計。彈簧測力計:A、原理:在彈性限度內(nèi),彈簧的伸長與所受的拉力成正比。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針是否指零;“調(diào)”:調(diào)零;“讀”:讀數(shù)=掛鉤受力。C、注意事項:加在彈簧測力計上的力不許超過它的最大量程。D、物理實驗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觀察的,但它變化時引起其他物理量的變化卻容易觀察,用容易觀察的量顯示不宜觀察的量,是制作測量儀器的一種思路。這種科學方法稱做“轉(zhuǎn)換法”。利用這種方法制作的儀器象:溫度計、彈簧測力計、壓

34、強計等。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 8、力的表示法: 力的示意圖: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表示出來,如果沒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個圖中,力越大,線段應越長牛頓第一定律1、伽利略斜面實驗: 三次實驗小車都從斜面頂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證小車開始沿著平面運動的速度相同。實驗得出得結(jié)論:在同樣條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車前進地越遠。伽利略的推論是:在理想情況下,如果表面絕對光滑,物體將以恒定不變的速度永遠運動下去。伽科略斜面實驗的卓越之處不是實驗本身,而是實驗所使用的獨特方法在實驗的基礎上,進行理想化推理。(也稱作理想化實驗)它標志著物理學的真正開端。2、牛頓第一定律:牛

35、頓總結(jié)了伽利略、笛卡兒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頓第一定律,其內(nèi)容是: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時候,總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說明:A、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經(jīng)驗事實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推理而概括 出來的,且經(jīng)受住了實踐的檢驗 所以已成為大家公認的力學基本定律之一。但是 我們周圍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實驗來直接證明牛頓第一定律。B、牛頓第一定律的內(nèi)涵:物體不受力,原來靜止的物體將保持靜止狀態(tài),原來運動的物體,不管原來做什么運動,物體都將做勻速直線運動.C、牛頓第一定律告訴我們: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可以不需要力,即力與運動狀態(tài)無關(guān),所以力不是產(chǎn)生或維持運動的原因。3、慣性:定義:物

36、體保持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zhì)叫慣性。說明: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屬性。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慣性大小只與物體的質(zhì)量有關(guān),與物體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運動、運動速度等皆無關(guān)。4、慣性與慣性定律的區(qū)別:A、慣性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而慣性定律是物體不受力時遵循的運動規(guī)律。B、任何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即不管物體受不受力、受平衡力還是非平衡力),物體受非平衡力時,慣性表現(xiàn)為“阻礙”運動狀態(tài)的變化;慣性定律成立是有條件的。人們有時要利用慣性,有時要防止慣性帶來的危害,請就以上兩點各舉兩例(不要求解釋)。答:利用:跳遠運動員的助跑;用力可以將石頭甩出很遠;騎自行車蹬幾下后可以讓它滑行。防止:小型客車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帶;車輛行使要保持距離;包裝玻璃制品要墊上很厚的泡沫塑料。二力平衡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