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一地理考點_第1頁
高中必修一地理考點_第2頁
高中必修一地理考點_第3頁
高中必修一地理考點_第4頁
高中必修一地理考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地理復習考點考點一:地球的普通性地球的普通性:太陽系有八大行星,根據(jù)距日遠近、質量、體積差異可將它們分為三大類即類地行星、巨行星及遠日行星;八大行星繞日公轉具有同向性(公轉方向相同)、近圓性(公轉軌道接近圓)及共面性(幾乎在同一個平面)三大特征。1、同向性:從北極上空看,各行星都按逆時針繞日旋轉2、近圓性:運行的軌道都近似圓形3、共面性:各行星的軌道大體在同一平面上天體及天體系統(tǒng)天體:宇宙間的物質存在形式,如恒星、星云、行星等統(tǒng)稱為天體。天體系統(tǒng):宇宙間的各種天體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繞轉,而形成各種天體系統(tǒng)。天體類型:(1)自然天體:恒星、星云、行星、衛(wèi)星、流星、彗星及星際空間的氣體和塵埃等。最基

2、本的天體是恒星和星云。太陽是距離地球最近的一顆恒星。恒星:由熾熱氣體組成,能自己發(fā)光的球狀天體,有很大的質量。星云:由氣體和塵埃組成的呈云霧狀外表的天體,主要成分是氫。行星:圍繞恒星運行的天體,太陽系共有八大行星,體積、質量木星最大。流星體:行星際空間的塵粒和固體小塊。流星體進入地球大氣層與空氣摩擦形成流星現(xiàn)象。沿同一軌道繞太陽運行的大群流星體,稱為流星群。流星群與地球相遇時,人們會看到某一區(qū)域某一時間流星數(shù)目顯著增加,有時甚至像下雨一樣,這種現(xiàn)象稱為流星雨。大多數(shù)是以輻射點所在星座或附近的恒星命名,如獅子座流星雨。彗星:在扁長軌道上繞太陽運行的一種質量較小的天體,呈云霧狀的獨特外貌。著名的哈

3、雷彗星的公轉周期是76年。(2)人造天體:航天飛機、人造衛(wèi)星、飛船、太空垃圾等。天體的判斷方法:一看其是否位于地球大氣層之外。例如,宇宙飛船在太空中運行時是天體,返回到地面就不是天體了。二看其能否克服地球的引力,在太空中按自己的軌道運行。三看其是不是某一天體的一部分,天體的一部分不能稱為天體。例如,月球表面的巖石塊是月球的一部分,不是天體。 例如:判斷流星體、流星現(xiàn)象與隕星是否屬于天體。天體系統(tǒng)有不同的級別:     歌訣法記憶太陽系八大行星及小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木土天海王,由近及遠繞日忙?;鹉鞠嗤廊紵?,中間隔道防火墻(小行星帶)。歌訣法

4、記憶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條件、原因:八大行星繞日行,唯有地球有生命。日地距離正恰當,溫度條件有保障。自轉周期不太長,白天增溫夜晚降。體積質量很適中,吸引大氣在表層。地球大氣是棉被,晝削陽光夜保溫。地內物質運動強,逸出水汽成海洋。生物出現(xiàn)是必然,分清原因和條件??键c二: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太陽輻射:太陽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間放射的能量。太陽輻射的能量來源:太陽中心的核聚變反應(4個氫原子核聚變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太陽輻射的特點:太陽輻射是短波輻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長較短的可見光部分。太陽輻射的意義:維持地表溫度,地球上大氣運動、水循環(huán)和生命活動等運動的主要動力,人類產(chǎn)和生活的主要能源。(1

5、)來自太陽輻射的能源:煤、石油、天然氣、水能等和風能、太陽能等常規(guī)能源。水能:是勢位較高的水釋放其勢能轉化成的動能。水分子向高處蒸發(fā)上升,來源于太陽給予的能量。風能:是地表大氣受熱不均產(chǎn)生的運動,其能量直接來于太陽輻射。煤、石油:是地質歷史時期,地球生物體內固定的太陽能。太陽能:核聚變反應。 (2)太陽常數(shù):日地平均距離條件下,在地球大氣上界,垂直于太陽光線的1平方厘米面積上,1分鐘內接受到太陽輻射能量。春分、秋分時測太陽常數(shù)最佳。 (3)我國年太陽能的地區(qū)分布及影響因素太陽能最豐富地區(qū):青藏高原。原因:海拔高,空氣稀薄,空氣中水氣少,塵埃少,透明度好,太陽輻射強,日照時間

6、長。太陽能貧乏地區(qū):四川盆地、云貴高原等。原因:陰雨天多,云霧大,較多地削弱了太陽輻射。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太陽直接為地球提供了光、熱資源,地球上生物的的生長發(fā)育離不開太陽。太陽輻射能維持著地表溫度,是促進地球J-水、大氣運動和生物活動的主要動力。作為工業(yè)主要能源的煤、石油等礦物燃料,是地質歷史時期生物固定、積累下來的太陽能。太陽輻射能是我們日常生活和生產(chǎn)所用的能源,是太陽灶、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電站的能量來源。太陽年輻射總量的影響因素及空間分布: 1.影響太陽輻射分布的因素:影響因素緯度地勢天氣日照時數(shù)極圈以內地區(qū)有極晝極夜現(xiàn)象,極圈以外地區(qū)夏季日照時數(shù)多于冬季一般地勢高的高原日

7、照時數(shù)多于地勢低的盆地多陰雨天氣的地區(qū),日照時數(shù)少,多晴朗天氣的地區(qū),日照時數(shù)多年太陽輻射總量緯度低,正午太陽高度角大,獲得太陽輻射多地勢高,大氣稀薄,透明度高,固體雜質、水汽少晴天多,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多2.太陽輻射的緯度分布全球年太陽輻射量大體從低緯向高緯遞減,因為緯度越低,正午太陽高度角越大,獲得的太陽輻射越多,反之越少。3我國年太陽輻射總量的空間分布我國年太陽輻射總量的分布,從總體上看,是從東部沿海向西部內陸逐漸增強。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具體分布如下圖所示: 太陽常數(shù): 全球年太陽輻射的分布:全球年太陽輻射量大體從低緯度地區(qū)向高緯度地區(qū)遞減,南、

8、北半球緯度值相同的地區(qū)太陽輻射量隨月份變化的規(guī)律相反,但不同季節(jié)表現(xiàn)出的結果并不相同。如圖所示。 我國太陽輻射的分布:我國太陽輻射分布的高值和低值中心均位于北緯 22。35。之間;在北緯30。40。地區(qū),隨緯度增高太陽輻射增加。具體分布如圖所示??键c三:地球運動的一般特點地球自轉的特點:(1)地球自轉的方向:自西向東。地軸北端始終指向北極星。 (2)周期:地球自轉一周(360°)所需的時間。1恒星日為23時56分4秒。1太陽日為24小時。 如下圖是恒星日和太陽日比較。地球在軌道上有三個不同位置:第一個位置上E1,太陽和某恒在P地同時中天,這是一個恒星日和

9、一個太陽日的共同起點。在第二個位置上E2,地球完成自轉一周,恒星再度在P地中天,一個恒星日終了,但正午尚未到來。到第三個位置上E3時,太陽第二次在P地中天(SPE3在同一直線上),從而完成一個太陽日;那時恒星早已越過中天。讀這個圖必須注意,在太陽系范圍內,太陽是中心天體,它的光線是輻散的;恒星無比遙遠,它的光線可看作平行的,圖中所示三顆星,指的是同一顆恒星。太陽日是日常生活的周期,古人云:日出而作日沒而息。(3)速度: 線速度:單位時間轉過的弧長。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線速度最大(約為1670km/h),向高緯遞減,兩極為零。緯度為°的某地其線速度約為1670km/h

10、5;cos° 角速度:單位時間轉過的角度。地球各地角速度(兩極為零)相等,為15°/小時。地球公轉的方向、軌道、周期:(1)方向:自西向東。從北極上空看,地球沿逆時針方向繞太陽運轉。從南極上空看順時針方向繞太陽運轉。 (2)軌道:橢圓,太陽位于橢圓的一個焦點上。 (3)周期:一個回歸年=365天5小時48分46秒,每年的365天是回歸年的近似值,一年扔掉近6小時,故4年一潤,閏年為366天。(太陽周年運動為參照) 1恒星年=365日6時9分10秒(以恒星為參照物) (4)地球公轉速度 公轉角速度:繞日公轉一周360

11、°,需時一年,大致每日向東推進1°。 公轉線速度:平均每秒約為30千米。 1月初過近日點,7月初過遠日點。 地球在軌道上的位置有近日點、遠日點之分。大約每年1月初過近日點,7月初過遠日點。日地距離的遠近對地球四季的變化并不重要,因為一年中日地距離最遠是1.52億千米,最近是1.47億千米,這個變化引起一年中全球得到太陽熱能的極小值與極大值之間僅相差7%。而由于太陽直射點的變化,南北半球各自所得太陽的熱能,最大可相差到57%。可見,太陽直射點的位置是決定地球四季變化的重要原因。當?shù)厍蜻^近日點時,太陽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所獲得的太陽熱能超過北半球,因

12、此,南半球正值夏季,北半球自然是處于冬季了。同樣道理,地球過遠日點時,太陽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所獲得的太陽熱量超過南半球,所以北半球為夏季,南半球處于冬季。此外,地球公轉速度也有影響作用,地球過近日點時公轉速度很快,過遠日點時公轉速度慢??键c四: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1、引起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1)太陽光線對于地平面的交角,叫做太陽高度角,簡稱太陽高度(用H表示)。同一時刻正午太陽高度由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因此,太陽直射點的位置決定著一個地方的正午太陽高度的大小。在太陽直射點上,太陽高度為90°,在晨昏線上,太陽高度是0°。 (2)正午太陽高度變

13、化的原因:由于黃赤交角的存在,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引起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3)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guī)律:正午太陽高度就是一日內最大的太陽高度,它的大小隨緯度不同和季節(jié)變化而有規(guī)律地變化。 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guī)律按節(jié)氣:節(jié)氣太陽直射點正午太陽高度的緯度變化春分赤道赤道正午太陽高度為90°,由赤道向南北兩極遞減夏至北回歸線北回歸線正午太陽高度為90°,由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秋分赤道赤道正午太陽高度為90°,由赤道向南北兩極遞減冬至南回歸線南回歸線正午太陽高度為90°,由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歸納太陽直射點所在緯度正午太陽高度為90&

14、#176;,距離太陽直射點所在緯線越近,正午太陽高度角越大,越遠則正午太陽高度角越小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guī)律按緯度:緯度地帶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地區(qū)北半球冬至日后逐漸增大,北半球夏至日達到一年中最大值,然后又逐漸縮小,到北半球冬至日達到一年中最小值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地區(qū)一年中有兩次太陽直射,直射時正午太陽高度最大南北回歸線上一年中有一次太陽直射,直射時正午太陽高度最大南回歸線及其以南地區(qū)北半球冬至日達到一年中最大值,然后又逐漸縮小,到北半球夏至日達到一年中最小值一年中同一緯度地區(qū)的正午太陽告訴隨時間變化圖:(北半球)2、晝夜長短隨緯度和季節(jié)變化:地球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線叫晨昏線(圈

15、)。晨昏線把所經(jīng)過的緯線分割成晝弧和夜弧。由于黃赤交角的存在,除二分日時晨昏線通過兩極并平分所有緯線圈外,其它時間,每一緯線圈都被分割成不等長的晝弧和夜弧兩部分(赤道除外)。地球自轉一周,如果所經(jīng)歷的晝弧長,則白天長;夜弧長,則白晝短。晝夜長短隨緯度和季節(jié)變化的規(guī)律見下表:3、四季更替:(1)從天文四季:夏季就是一年中白晝最長、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季節(jié)。以24節(jié)氣中的立春(2月4日或5日)、立夏(5月5日或6日)、立秋(8月7日或8日)、立冬(11月7日或8日)為起點。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運行會產(chǎn)生天氣和季節(jié)的有規(guī)律變化,傳統(tǒng)農(nóng)業(yè)中農(nóng)民依此進行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有如:“谷雨前后種瓜點豆”的諺語。 

16、;黃赤交角是影響天文四季的直接原因。這是因為:正午太陽高度隨緯度分布是:低緯大而高緯小,春秋二分,從赤道向兩極遞減;夏至日,從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冬至日,從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隨季節(jié)變化是:北回歸線以北,夏至日前后正午太陽高度達最大值,冬至日前后達最小值。南回歸線以南則相反。南北回歸線之間地帶,太陽每年直射兩次。(2)氣候四季包含的月份。春(3、4、5月)、夏(6、7、8月)、秋(9、10、11月)、冬(12、1、2月)。 (3)西方四季: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為起點。比我國天文四季晚一個半月。 4、五帶劃分:以地表獲得太陽熱量的多少來劃分熱帶、溫帶、寒帶。

17、0;熱帶:南北回歸線之間有太陽直射機會,接受太陽輻射最多。 溫帶:回歸線與極圈之間,受熱適中,四季明顯。 寒帶:極圈與極點之間,太陽高度角低,有極晝、極夜現(xiàn)象。 地球公轉與直射點移動、正午太陽高度、晝夜長短的季節(jié)變化關系。重點詳解(一)正午太陽高度的應用:1、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某地正午太陽高度的大小,可以用下面的公式來計算:H90°|。其中H為正午太陽高度數(shù),為當?shù)氐乩砭暥龋肋h取正值,為直射點的緯度,當?shù)叵陌肽耆≌?,冬半年取負值?#160;在實際的解題中,許多時候并不需要運用此公式。由于在某地點正午太陽高度與直射點太陽高度差值等于它們的緯度差,所

18、以利用下面公式計算更為方便;某地正午太陽高度角H90°,其中為某地與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差。 2、正午太陽高度變化規(guī)律的應用:(1)確定地方時 當某地太陽高度達一天中最大值時,就是一天的正午時刻,此時當?shù)氐牡胤綍r是12時。 (2)判斷所在地區(qū)的緯度 當太陽直射點位置一定時,如果我們能夠知道當?shù)氐恼缣柛叨?,就可以根?jù)“某地與太陽直射點相差多少緯度,正午太陽高度就相差多少度”的規(guī)律,求出當?shù)氐牡乩砭暥取?#160;(3)確定房屋的朝向 為了獲得最充足的太陽光照,各地房屋的朝向與正午太陽所在的位置有關。 北回歸線以北的地區(qū),正午太

19、陽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南回歸線以南的地區(qū),正午太陽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4)判斷日影長短及方向 太陽直射點上,物體的影子縮短為0;正午太陽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日影越長。正午是一天中日影最短的時刻。 日影永遠朝向背離太陽的方向,北回歸線以北的地區(qū),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北(北極點除外),冬至日日影最長,夏至日最短;南回歸線以南的地區(qū),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南(南極點除外),夏至日日影最長,冬至日最短;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地區(qū),正午日影夏至日朝向正南,冬至日朝向正北;直射時日影最短(等于0) (5)計算樓間距、樓高 為了更好地保持各樓層都有良好的采

20、光,樓與樓之間應當保持適當距離。 緯度較低的地區(qū),樓距較小,緯度較高的地區(qū)樓距較大。以我國為例,見下圖,南樓高度為h,該地冬至日正午太陽高度為H,則最小樓間距Lh·cotH。(6)計算熱水器的安裝角度 太陽能熱水器集熱面與太陽光線垂直;太陽能熱水器集熱面與地面的夾角同正午太陽高度互余。 為了更好地利用太陽能,應不斷調整太陽能熱水器與樓頂平面之間的傾角,使太陽光與受熱板之間成直角。其傾角和正午太陽高度角的關系為h90°(如圖所示)。注: 正午太陽高度與太陽直射點的關系 正午太陽高度一定是指當?shù)卣?2點整的太陽高度,但是太陽不

21、一定直射當?shù)厮诘木暥取?#160;太陽直射點必須是在緯度23.5°之間來回移動,緯度大于23.5°的地方太陽不能直射,但有正午太陽高度,只是其正午太陽高度一定小于90°。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及其應用都與當?shù)鼐暥群吞栔鄙潼c的緯度有關,二者缺一不可。太陽直射點以一個回歸年為周期在南北回歸線及其之間來回移動,故直射點大約每個月移動緯度為8°,每移動1°大約需要4天。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guī)律與太陽直射點密切相關,距離太陽直射點越近,正午太陽高度越大;距離太陽直射點越遠,正午太陽高度越小。重點詳解(二)正午太陽高度的應用:在太陽光的照射下,物體總會有自己

22、的影子(除太陽直射的情況),影子的朝向與太陽方位相關。同一時間在不同緯度地區(qū),太陽方位是不同的;同一緯度地區(qū)在不同時間,太陽方位也是不一樣的。因而影子的朝向存在日變化和季節(jié)變化。(1)同一地區(qū)在不同節(jié)氣日影的朝向(以北半球為例)赤道地區(qū)“二分二至”日日影的朝向在赤道地區(qū),一年四季太陽都是垂直升起而又垂直落下,且太陽升落方位的緯度就是太陽直射的緯度。 赤道日出方位日影朝向正午太陽方位日影朝向日落方位日影朝向夏至東北西南正北66°34正南西北東南春秋分正東正西天頂90°無正西正東冬至東南西北正南66°34正北西南東北北回歸線上“二分二至”日日影的朝向在赤道至出現(xiàn)極晝極

23、夜的緯度地區(qū),緯度越高,太陽升落的方位偏移正東的角度越大。北回歸線日出方位日影朝向正午太陽方位日影朝向日落方位日影朝向夏至東北西南天頂90°無西北東南春秋分正東正西正南66°34正北正西正東冬至東南西北正南43°08正北西南東北北極圈上“二分二至”日日影的朝向在開始出現(xiàn)極晝的地區(qū),太陽升落方位為正北,即東偏北90°。 北極圈日出方位日影朝向正午太陽方位日影朝向日落方位日影朝向夏至正北正南正南46°52正北正北正南春秋分正東正西正南23°26正北正西正東冬至極夜無日出日落北極點“二分二至”日日影的朝向在極晝期間,北極點上,由于太陽周日視

24、平圈始終平行于地平圈,在一天中太陽高度沒有變化,始終等于該日直射點的緯度,太陽只有方位變化而無升落,因而不存在升落方位問題。在春分秋分日,極點晝夜平分,此時太陽高度為0°,剛好沒入地平圈。北極點日出方位日影朝向正午太陽方位日影朝向日落方位日影朝向夏至無正南正南23°26正南無正南春秋分正南正南正南0°正南正南正南冬至極夜無日出日落(2)同一節(jié)氣不同地區(qū)的日影的朝向(以南半球為例)“二分日”南半球不同地區(qū)日影的朝向春分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全球晝夜平分,不同地區(qū)日出、日落的方位都是正東升、正西落(除南極點),并且隨緯度的升高太陽視平圈與地平圈所成二面角由90°

25、;變?yōu)?°。即太陽高度由90°減為0°  春分秋分日出方位日影朝向正午太陽方位日影朝向日落方位日影朝向赤道正東正西天頂90°無正西正東南回歸線正東正西正北66°34正南正西正東南極圈正東正西正北23°26正南正西正東南極點正北正北正北0°正北正北正北夏至日南半球不同地區(qū)日影的朝向北半球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南極圈及其以內出現(xiàn)極夜,赤道地區(qū)太陽從正東偏北23°26垂直升起,從正西偏北23°26垂直落下。緯度越高,偏移正東向北的角度越大,極夜時剛好日出日落方位收縮為一點,位于正北方。夏至日日出方位

26、日影朝向正午太陽方位日影朝向日落方位日影朝向赤道東北西南正北66°34正南西北東南南回歸線東北西南正北43°08正南西北東南南極圈極夜無日出日落極夜無日出日落極夜無日出日落極夜無日出日落極夜無日出日落極夜無日出日落南極點極夜無日出日落極夜無日出日落極夜無日出日落極夜無日出日落極夜無日出日落極夜無日出日落冬至日南半球不同地區(qū)日影的朝向北半球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南極圈及其以內出現(xiàn)極晝,赤道地區(qū)太陽從正東偏南23°26垂直升起,從正西偏南23°26垂直落下。緯度越高,日出偏移正東向南的角度和日落偏移正西向南的角度越大,到極圈時剛好日出日落位于正南方。冬至日

27、日出方位日影朝向正午太陽方位日影朝向日落方位日影朝向赤道東南西北正南66°34正北西南東北南回歸線東南西北天頂90°無西南東北南極圈正南正北正北46°52正南正南正北南極點無日出日落,太陽都位于正北23°26,日影都朝向正北晝夜長短的變化:以北半球為例:  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1)緯度變化:由太陽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2)季節(jié)變化 考點五: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1、晝夜更替:此處需要注意,容易理解為自轉產(chǎn)生了晝夜現(xiàn)象,但地球不自轉仍有晝夜現(xiàn)象,在一年中地球公轉也會使某一地有一次晝夜變化,只有地球不停地自轉,才會產(chǎn)生

28、晝夜更替現(xiàn)象。 (1)在晨昏線上各地,太陽高度為0°; (2)太陽直射光線與晨昏線成90°; (3)直射點A與晨昏線和極晝(夜)最小緯線圈切點B的緯度之和等于90°; 如當太陽直射在北回歸線(23°26N)時,切點B的緯度為66°34N。 當太陽直射在20°S時,切點B的緯度為70°N。2、地方時與區(qū)時: (1)地方時 概念:因經(jīng)度不同而出現(xiàn)不同的時刻,稱為地方時。因此,不同經(jīng)線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時。隨地球自轉,一天中太陽東升西落,太陽經(jīng)過某地天空的最高點時

29、為此地的地方時12點。正午太陽高度是正午時太陽光線與地面的夾角,是一日內最大的太陽高度。經(jīng)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時相同;經(jīng)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時不同。南、北極點不計地方時;東早西遲;經(jīng)度每隔15°,地方時相差1小時; 經(jīng)度每隔1°,地方時相差4分鐘; 地方時的計算: 求經(jīng)度差 把經(jīng)度差轉換為時間差 東加西減: 若所求地在已知地的東面,加上時間差; 若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面,減去時間差。 (2)時區(qū)和區(qū)時 時區(qū)的劃分 1)以15°劃分為一個時區(qū).全球劃分為24個時區(qū).

30、0;2)以0°經(jīng)線為中央經(jīng)線,向東、西方向各取7.5°,合計為15°,該時區(qū)稱為中時區(qū)(或零時區(qū))。 3)以中時區(qū)為起點,向東、西方向各劃分12個時區(qū)。180°經(jīng)線是東、西十二時區(qū)共同的中央經(jīng)線。 注意:中時區(qū)、東西十二區(qū)的特殊性 區(qū)時 定義:每個時區(qū)都以其中央經(jīng)線的地方時作為該區(qū)的區(qū)時。 中央經(jīng)線=時區(qū)數(shù)×15° 例如:東八區(qū)的中央經(jīng)線是120°E;西五區(qū)的中央經(jīng)線是75°W 區(qū)時計算: 求所在地的時區(qū) 求時區(qū)差 

31、東加西減:若所求時區(qū)在已知時區(qū)的東面,加上時區(qū)差;若所求時區(qū)在已知時區(qū)的西面,減去時區(qū)差。(3)日期變更: 抓住兩個要點: 確定180°經(jīng)線 確定0點或者24點所在的經(jīng)線 3、物體水平運動的方向產(chǎn)生偏向:地球上水平運動的物體,無論朝哪個方向運動,都會發(fā)生偏向,在北半球偏右,在南北半球偏左。赤道上經(jīng)線是互相平行的,無偏向。4、自轉對地球形狀的影響:地球在自轉過程中,球上各質點都在繞著地軸作圓周運動。因此,就會產(chǎn)生慣性離心力。這種離心力隨著物體距離地軸半徑的增大而增大,也就是說,從赤道向兩極,慣性離心力逐漸減小。使得地球由兩極向赤道逐漸膨脹,長期作

32、用使地球變成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橢球體形狀。1、晝夜更替:此處需要注意,學生容易理解為自轉產(chǎn)生了晝夜現(xiàn)象,但地球不自轉仍有晝夜現(xiàn)象,在一年中地球公轉也會使某一地有一次晝夜變化,只有地球不停地自轉,才會產(chǎn)生晝夜更替現(xiàn)象。(1)在晨昏線上各地,太陽高度為0°;(2)太陽直射光線與晨昏線成90°;(3)直射點A與晨昏線和極晝(夜)最小緯線圈切點B的緯度之和等于90°;如當太陽直射在北回歸線(23°26N)時,切點B的緯度為66°34N。當太陽直射在20°S時,切點B的緯度為70°N。2、地方時與區(qū)時:(1)地方時概念:因經(jīng)度不同而

33、出現(xiàn)不同的時刻,稱為地方時。因此,不同經(jīng)線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時。隨地球自轉,一天中太陽東升西落,太陽經(jīng)過某地天空的最高點時為此地的地方時12點。正午太陽高度是正午時太陽光線與地面的夾角,是一日內最大的太陽高度。經(jīng)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時相同;經(jīng)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時不同。南、北極點不計地方時;東早西遲;經(jīng)度每隔15°,地方時相差1小時;經(jīng)度每隔1°,地方時相差4分鐘。3、地方時的計算:求經(jīng)度差把經(jīng)度差轉換為時間差東加西減:若所求地在已知地的東面,加上時間差;若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面,減去時間差。(2)時區(qū)和區(qū)時時區(qū)的劃分 1)以15°劃分為一個時區(qū).全球劃分為24

34、個時區(qū). 2)以0°經(jīng)線為中央經(jīng)線,向東、西方向各取7.5°,合計為15°,該時區(qū)稱為中時區(qū)(或零時區(qū))。3)以中時區(qū)為起點,向東、西方向各劃分12個時區(qū)。180°經(jīng)線是東、西十二時區(qū)共同的中央經(jīng)線。注意:中時區(qū)、東西十二區(qū)的特殊性。區(qū)時定義:每個時區(qū)都以其中央經(jīng)線的地方時作為該區(qū)的區(qū)時。中央經(jīng)線=時區(qū)數(shù)×15° 例如:東八區(qū)的中央經(jīng)線是120°E;西五區(qū)的中央經(jīng)線是75°W 區(qū)時計算:求所在地的時區(qū)求時區(qū)差東加西減:若所求時區(qū)在已知時區(qū)的東面,加上時區(qū)差;若所求時區(qū)在已知時區(qū)的西面,減去時區(qū)差

35、。(3)日期變更:抓住兩個要點:確定180°經(jīng)線確定0點或者24點所在的經(jīng)線 3、物體水平運動的方向產(chǎn)生偏向:地球上水平運動的物體,無論朝哪個方向運動,都會發(fā)生偏向,在北半球偏右,在南北半球偏左。赤道上經(jīng)線是互相平行的,無偏向。 4、自轉對地球形狀的影響:地球在自轉過程中,球上各質點都在繞著地軸作圓周運動。因此,就會產(chǎn)生慣性離心力。這種離心力隨著物體距離地軸半徑的增大而增大,也就是說,從赤道向兩極,慣性離心力逐漸減小。使得地球由兩極向赤道逐漸膨脹,長期作用使地球變成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橢球體形狀。晝夜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1)晝夜現(xiàn)象產(chǎn)生是由于“地球不透明、不發(fā)光、太陽只

36、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造成的。晝夜交替是地球的自轉造成的。(2)若地球不自轉,也不公轉,有晝夜現(xiàn)象,但無晝夜交替現(xiàn)象;若地球只公轉不自轉,既有晝夜現(xiàn)象,也有晝夜交替現(xiàn)象,只不過晝夜交替的周期為一年。 地轉偏向力需要注意的問題:地轉偏向力只改變物體運動的方向,并 不改變物體運動速度的大小。地轉偏向力的方向與物體水平運動的方向相垂直。地方時計算技巧:已知某一點時刻,求另一點時刻時,可用數(shù)軸法。具體方法如下:把某一條緯線變形為一個數(shù)軸,0°為原點,東經(jīng)度為正值,西經(jīng)度為負值。把A(已知時間、地點)、B(未知時間、地點)落實在數(shù)軸上。無論A、B實際方向關系如何,在數(shù)軸上,若B在A東

37、,由A求B就要加;若B在A西,由A求B就要減。  晨昏線的特點及應用:晨昏線又叫做晨昏圈,其中半個圓圈代表晨線,半個圓圈代表昏線。1晨昏線(圈)的特點 (1)晨昏圈是一個大圓,將地球平分成晝半球和夜半球兩部分。(2)晨昏線上各地,太陽高度為0°;晝半球太陽高度0°,夜半球太陽高度0°。(3)晨昏圈所在平面始終與太陽光線垂直。 (4)晨昏線和極晝圈(極夜圈)的切點的緯度與太陽直射點的緯度之和等于90°(如上圖中90°)。晨昏線和極晝圈的切點(如上圖中C)地方時為24時(0時);晨昏線和極夜圈的切點(如上圖中

38、D)地方時為12時。 (5)晨昏線(圈)在春秋分時與經(jīng)線圈重合,二至時與極圈相切。(6)晨昏線以15°/小時的速度自東向西移動。 2晨昏線的應用 (1)確定地球的自轉方向若右圖中AB為昏線,則地球呈逆時針方向自轉;若BC為昏線,則地球呈順時針方向自轉。  (2)確定地方時過晨線與赤道交點的經(jīng)線地方時是600,過昏線與赤道交點的經(jīng)線地方時是1800,如右上圖中BN地方時是600, AN地方時是1800。 (3)確定日期和季節(jié)晨昏線經(jīng)過南、北極點(與經(jīng)線重合)可判定這一天為3月21日或9月23日,節(jié)氣是春分日或秋分日。晨昏線與極圈相切:北

39、極圈及其以北出現(xiàn)極晝(南極圈及其以南出現(xiàn)極夜),日期是6月22日前后,節(jié)氣是夏至日;北極圈及其以北出現(xiàn)極夜(南極圈及其以南出現(xiàn)極晝),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節(jié)氣是冬至日。 (4)確定太陽直射點的位置確定緯度:與晨昏線相切的緯線度數(shù)與太陽直射點的度數(shù)互余,晨昏線與地軸夾角的度數(shù)等于太陽直射點的緯度。確定經(jīng)線:與晨線(昏線)和赤道交點相差90°且大部分或全部在晝半球一側的經(jīng)線是太陽直射的經(jīng)線;過晨昏線與緯線切點,且大部分在晝半球的經(jīng)線是太陽直射的經(jīng)線。 (5)確定晝夜長短晨昏線將地球上的緯線分成晝弧和夜弧兩部分,晝長等于該緯線晝弧所跨經(jīng)度除以15°的商,夜

40、長是夜弧所跨經(jīng)度除以15°的商。(6)確定日出、日落時間某地的日出時間就是該地所在緯線與晨線交點的地方時;日落時間就是該地所在緯線與昏線交點的地方時。 (7)確定極晝、極夜的范圍晨昏線與哪個緯線圈相切,該緯線圈與極點之間的緯度范圍內就會出現(xiàn)極晝或極夜現(xiàn)象,南、北半球的極晝、極夜現(xiàn)象正好相反考點六:地球自轉運動和公轉運動的關系概念: 地球自轉:地球繞其自轉軸的旋轉運動,就叫做自轉。 地球公轉:地球繞太陽做周期性的旋轉運動,就叫做公轉。黃赤交角及其影響:(1)地球在公轉過程中,有兩個重要的特點:地球是斜著身子繞日公轉的。因此,地球公轉軌道平面(即黃道平面)同

41、赤道平面不重合,它們之間的交角就是黃赤交角。目前,黃赤交角是23°26。地軸在宇宙空間的方向不因季節(jié)而變化。而太陽與地球的相對位置隨時在變,這就引起了太陽直射點緯度位置的周年變化。(2)黃道與地球的交點:太陽直射點。此交點位于最北是夏至,最南為冬至,位于赤道為春秋分。(3)黃赤交角的影響:由于黃赤交角的存在,并且地軸在宇宙空間的方向不因季節(jié)而變化,因而,太陽直射點相應地在南北回歸線之間往返移動。(4)黃赤交角變化的影響:如果黃赤交角變大,太陽直射點的范圍將增大,晝夜長短變化的周期將延長,四季的差異將更明顯。從溫度帶上來說,直射的范圍加大了,也就是熱帶的范圍加大了,同時,晨昏線轉過的角

42、度也將隨之增大,極晝極夜的范圍也將增大,即寒帶的面積也將增大,這樣,溫帶的面積將減小。同理,如果黃赤交角變小,熱帶和寒帶的范圍減小,溫帶的范圍會擴大。溫度帶的變化必然會對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重大影響,一些生物生存所適宜的氣候、溫度發(fā)生了根本變化,它們可能會進行大規(guī)模的遷徙,甚至因此而滅絕。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比較:旋轉中心地軸太陽方向自西向東北逆南順自西向東周期太陽日、恒星日恒星年、回歸年角速度15o/h除南北兩極點外,各地自轉角速度相等遠日點:57/d 近日點:61/d線速度因緯度而異V=wr遠日點:29.3km/s 近日點:30.4km/s地理意義晝夜更替、時差、水平物體偏移四季形

43、成、五帶劃分光照圖的判讀:(1)判斷南北極,通常用于俯視圖,判斷依據(jù)為:從地球北極點看地球的自轉為逆時針,從南極看為順時針;或看經(jīng)度,東經(jīng)度遞增的方向即為地球自轉的方向。(2)判斷節(jié)氣,日期及太陽直射點的緯度晨昏圈過極點(或與一條經(jīng)線重合),太陽直射點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線與極圈相切,若北極圈有極晝現(xiàn)象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陽直射點為北緯23o26,若北極圈有極夜現(xiàn)象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陽直射點為南緯23o26。(3)確定地方時在光照圖中,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經(jīng)線為正午12點,晨昏線所包圍的白晝部分的中間經(jīng)線為12點,晨線與赤道交點經(jīng)線的地方時為6點,昏線與赤道交點經(jīng)線為18點,依據(jù)每隔15o,

44、時間相差1小時,每1o相差4分鐘,先計算兩地的經(jīng)度差(同側相減,異側相加),再轉換成時間,依據(jù)東加西減的原則,計算出地方時。(4)判斷晝夜長短求某地的晝(夜)長,也就是求該地在緯線圈上晝(夜)弧的長度,這個長度也可由晝(夜)弧所跨的經(jīng)度數(shù)來推算。(5)判斷正午太陽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區(qū)與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陽直射點在同一半球,取兩地緯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陽直射點不在同一半球,取兩地緯度之和,再用90o-兩地緯度差即為所求地的正午太陽高度。晨昏線與經(jīng)線和緯線:(1)根據(jù)晨昏線與緯線相交判斷問題晨昏線通過南北極可判斷這一天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晨昏線與南北極相切,北極圈內為晝,可判

45、斷這一天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為夏至日,北半球為夏季,南半球為冬季。晨昏線與南北極相切,北極圈內為夜,可判斷這一天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為冬至日,北半球為冬季,南半球為夏季。(2)根據(jù)晨昏線與經(jīng)線相交關系判斷晝長和夜長推算某地晝長或者夜長,求晝長時,在晝半球范圍內算出該地所在地的緯線圈從晨線與緯線圈交點到昏線與緯線圈交點,所跨的經(jīng)度除以15即該地晝長,如果圖上只畫了晝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圖中白晝所跨經(jīng)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該地的晝長。黃赤交角:(1)赤道平面和黃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o26。(2)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的移動 考點七:經(jīng)緯網(wǎng)的判讀和應用:1利用經(jīng)緯網(wǎng)定“

46、位置” 常見的經(jīng)緯網(wǎng)地圖有方格狀經(jīng)緯網(wǎng)圖和極地經(jīng)緯網(wǎng)圖,利用經(jīng)緯網(wǎng)圖確定位置,包括確定經(jīng)度和緯度。 (1)方格狀經(jīng)緯網(wǎng)度數(shù)的判定:在同一幅經(jīng)緯網(wǎng)圖中相鄰兩條緯線之間的緯度間隔、相鄰兩條經(jīng)線之間的經(jīng)度間隔一般都是相等的。圖中A點為(80°N、0°);B點為(70°N、40°E);C點為(0°、180°);D點為 (20°S、160°W)。 (2)極地經(jīng)緯網(wǎng) 南北緯的判定:在極地經(jīng)緯網(wǎng)圖上,各點所屬的南、北緯度應由圖中極點來確定。若極點為北極點,則以該極點為中心的半球范圍內,各點

47、緯度均為北緯度;相反,則為南緯度。如圖丙中E點為30°N,圖丁中F點為30°S。 圖丙中E點的地理坐標為(30°N,45°E),圖丁中F點的地理坐標為(30°S,45°W)。2利用經(jīng)緯網(wǎng)定“方向”(1)定南北:在南北半球的兩點,北半球在北,南半球在南;同在北半球,緯度值大者在北;同在南半球,緯度值大者在南。(2)定東西:同是東經(jīng)度,經(jīng)度值大者在東;同是西經(jīng)度,經(jīng)度值大者在西;若兩地分別位于東西經(jīng)度,則要看兩點的經(jīng)度和,若經(jīng)度和小于180°,則東經(jīng)的在東,西經(jīng)的在西;若經(jīng)度和大于180°,則東經(jīng)的在西,西經(jīng)

48、的在東。(3)在以北極點為中心的極地俯視圖上,靠近北極點的在北,劣弧范圍內,在逆時針方向上的點在東;南極點則相反。 3利用經(jīng)緯網(wǎng)定“最短航線”地球上兩點間最短航線為球面最短距離,即經(jīng)過兩點的大圓劣弧長度。(注:所謂大圓指過地心的平面與球面的交線)  (1)同一經(jīng)線上的兩點,其最短距離的劣弧線就在經(jīng)線上(如圖中弧AB)。(2)同一緯線上的兩點,其最短距離的劣弧線向較高緯度凸起(如圖中同一條緯線上MK之間的最短航線是弧MPK,而不是弧MQK,赤道上除外)。(3)晨昏線上的兩點,由于晨昏線本身就是一個大圓,故兩點最短航線就是兩點之間的較短晨昏線(即劣弧線)。 4利用經(jīng)緯

49、網(wǎng)定“距離”(1)任一經(jīng)線上:緯度1°的間隔長度都相等,約是111千米。(2)任一緯線上:經(jīng)度1°的間隔長度的計算公式為:111千米?cos (為該緯線的緯度數(shù))。(3)不同經(jīng)線和緯線上:計算兩點間距離時可進行估算。一是可以先假設兩點的經(jīng)度相同或緯度相同,然后再根據(jù)實際情況擴大或縮??;二是可以先算出比例尺,進而算出兩點間的距離。 5利用經(jīng)緯網(wǎng)定“范圍”(1)相同緯度且跨經(jīng)度數(shù)相同的兩幅圖,其所示地區(qū)的面積相等。(2)跨經(jīng)緯度數(shù)相同的地圖,緯度越高,表示的實際范圍越小。(3)圖幅相同的兩幅地圖,中心點緯度數(shù)相同,則跨經(jīng)緯度越廣,所表示的實際范圍越大,比例尺越小。經(jīng)線

50、和緯線的特點:考點八:地球的內部圈層地球內部圈層的劃分依據(jù):是地震波的傳播方式和傳播速度。地震波內部與地球內部構造圖:圈層范圍特點地殼莫霍面以上固態(tài):平均厚度17千米(大陸部分平均厚度約33千米,海洋部分平均厚度約為6千米)。地勢越高,地殼越厚。莫霍面(在地面以下33km,縱波和橫波的波速都明顯增加)地幔莫霍與古登堡面間具有固態(tài)特征,主要由含鐵、鎂的硅酸鹽類礦物組成,鐵、鎂含量由上至下逐漸增加。古登堡面(距離地表2900千米深處,縱波減速,橫波消失)地核古登堡面以下組成物質可能是極高溫度和高壓狀態(tài)下的鐵和鎳。可分為內核和外核;外核物質呈液態(tài)或熔融狀態(tài),內核呈固態(tài)。地震波概念:當?shù)卣鸢l(fā)生時,地下

51、巖石受到強烈沖擊,產(chǎn)生彈性震動,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傳播,這種彈性波即為地震波。分類特點傳播速度所經(jīng)物質狀態(tài)共同點縱波較快固體、液體、氣體都隨著所通過物體的性質而變化橫波較慢固體不連續(xù)面:波速突然發(fā)生變化的面巖石圈的范圍:包括地殼的全部和上地幔頂部(軟流層以上),由巖石組成。地球內部圈層的劃分及特征依據(jù):地震波在地球內部傳播速度的變化,地球固體表面以下可劃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個圈層。具體分析如下圖表所示: 地殼與巖石圈的關系:考點九: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布大氣的組成: 大氣組成主要作用干潔空氣N2生物體的基本成分O2維持生物活動的必要物質CO2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對地面保溫O

52、3吸收紫外線,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過量紫外線的傷害水汽成云致雨的必要條件;對地面保溫塵埃成云致雨的必要條件,起凝結核作用地球變暖的原因: 人類活動燃燒煤、石油等礦物燃料,排放大量的CO2,使大氣中的CO2增加; 植被的破壞,光合作用吸收的CO2減少。 垂直分層:(1)依據(jù):溫度、密度和大氣運動狀況在垂直方向上的差異。 (2)各層的特點及形成原因: 層次特點形成原因對流層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遞減,每上升100米降低0.6。 對流動動顯著(低緯1718、中緯1012、高緯89千米)。 天氣現(xiàn)象復雜多變。熱量絕大部分來自地面,上冷下熱,

53、差異大,對流強,水汽雜質多、對流運動顯著。平流層起初氣溫變化小,30千米以上氣溫迅速上升。 大氣以水平運動為主。 大氣平穩(wěn)天氣晴朗有利高空飛行。臭氧吸收紫外線。 上熱下冷。 水汽雜質少、水平運動。高層大氣存在若干電離層,能反射無線電波,對無線電通信有重要作用。自下而上分三層:中間層、暖層(電離層)、逃逸層太陽紫外線和宇宙射線作用大氣溫度隨高度變化曲線:考點十:大氣的水平運動大氣的水平運動風:形成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氣壓梯度力  三種力的不同特點:(1)水平氣壓梯度力:大氣運動的原動力,既影響風向,又影響風速。(2)地轉偏向力:與風向垂直,

54、只影響風向,不影響風速。在風速相同的情況下其隨緯度降低而減小。(3)摩擦力:與風向相反,既影響風速也影響風向。近地面最顯著,高度愈高,作用愈弱,高空忽略不計。 三種作用力的概念、影響與畫法:作用力概念對風速、風向的影響風向的畫法水平氣壓梯度力促使大氣由高氣壓區(qū)流向低氣壓區(qū)的力大氣產(chǎn)生水平運動的原動力,是形成風的直接原因;既影響風向(風向垂直于等壓線并指向低壓),又影響風速(水平氣壓梯度力越大,風速越大)垂直于等壓線地轉偏向力促使水平運動物體的方向發(fā)生偏離的力只影響風向(使風向逐漸偏離氣壓梯度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不影響風速(風力)高空風向與等壓線平行摩擦力地面與空氣

55、之間,以及運動狀況不同的空氣層之間相互作用而產(chǎn)生的阻力既影響風速(降低風速),又影響風向。摩擦力越大,風速越?。环粗?,風速越大。摩擦力越大,風向與等壓線之間的夾角越大;反之,夾角越小近地面風向與等壓線斜交 大氣水平運動三種作用力對比分:考點十一:熱力環(huán)流熱力環(huán)流的概念:由地面冷熱不均而形成的空氣環(huán)流,稱為熱力環(huán)流。 熱力環(huán)流形成的根本原因:太陽輻射能的緯度分布不均,造成地面的冷熱不均。氣壓分布大小的判斷:(1)同一水平面上,氣溫高的地方氣壓低,這主要取決于空氣的密度大小。氣溫高的地方空氣膨脹上升,該處空氣密度小、氣壓低;氣溫低的地方正好相反。(2)垂直方向上,隨著海拔升高,

56、氣壓降低。海陸風:白天陸地增溫比海洋快,造成近地面的陸地氣壓低于海洋,于是風就由海洋吹向大陸,形成海風;夜晚陸地降溫快于海洋,近地面形成高壓,風由大陸吹向海洋,形成陸風,如下圖所示:城市風: 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斷增多,工業(yè)發(fā)達,居民生活和工業(yè)生產(chǎn)、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燃料,釋放出大量的人為熱量,導致城市氣溫高于郊區(qū),形成城市熱島。由于熱島存在,引起空氣在城市上升,在郊區(qū)下沉,在城市和郊區(qū)之間形成了小型的熱力環(huán)流,叫城市風,如下圖所示:山谷風:白天山坡上空增溫比谷底上空快,形成低壓,風從谷底吹向山頂;夜晚,山坡上空降溫比谷底上空快,形成高壓,風從山頂吹向谷底。如下圖所示:特別提示:在熱力環(huán)流中,高空的氣壓高低與近地面相反。高壓、低壓是針對同一水平面而言的,在同一個垂直空氣柱上,越往高處氣壓值越低。熱力環(huán)流形成的根本原因:近地面冷熱不均空氣的垂直運動(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氣壓差異空氣的水平運動形成熱力環(huán)流。如下所示:熱力環(huán)流的形成:考點十二:全球的氣壓帶風帶及其季節(jié)性位移全球的氣壓帶風帶及其季節(jié)性位移:1、定義:具有全球性的有規(guī)律的大氣運動  。2、作用:調整全球的水熱分布,是各地天氣和氣候形成的重要因素;3、影響因素:高低緯受熱不均、地轉偏向力。4、在地球球面均一,地球自轉的條件下,大氣在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