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x年乙肝、丙肝、梅毒診斷標準培訓_第1頁
201x年乙肝、丙肝、梅毒診斷標準培訓_第2頁
201x年乙肝、丙肝、梅毒診斷標準培訓_第3頁
201x年乙肝、丙肝、梅毒診斷標準培訓_第4頁
201x年乙肝、丙肝、梅毒診斷標準培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整理課件整理課件2017年乙肝、丙肝、梅毒診斷標準及報告管理要求舞鋼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二一七年八月整理課件培訓重點:n診斷標準掌握不牢n報告標準部分存在疑問n卡片填寫不準確n報告機制不規(guī)范整理課件主要內容n乙肝n丙肝n梅毒整理課件一、乙肝n流行概況n報告現(xiàn)狀、存在問題n診斷標準n報告技術要求n意見和建議整理課件全球乙肝病毒流行狀況 HBsAg 流行率流行率8% - 高高 2-7% - 中中 6個月 6個月內由陰性轉為陽性 既往未檢測或結果不詳 n首次出現(xiàn)乙肝癥狀和體征時間: 年 月 不詳 n本次: ALT U/L n抗-HBc IgM 1:1000檢測結果: 陽性 陰性 未測 n肝穿檢測結果:

2、 急性病變 慢性病變 未測 n恢復期血清HBsAg陰轉,抗HBs陽轉: 是 否 未測 整理課件乙肝肝硬化n血清HbsAg陽性,或有明確的慢性乙肝病史n血清白蛋白降低或血清ALT或AST升高,或血清膽紅素升高,伴有脾功能亢進(血小板和或白細胞減少),或明確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或肝性腦病或腹水(參見附錄B)。n腹部B型超聲、CT或MRT等影像學檢查有肝硬化的典型表現(xiàn)(參見附錄B)。n肝組織學表現(xiàn)為彌漫性纖維化及假小葉形成。n符合下列任何一項可診斷:符合和符合和符合和整理課件乙肝病毒相關的原發(fā)性肝細胞癌n血清HbsAg陽性,或有慢性乙肝病史(見附錄A)n一種影像學技術(B超、CT、MRI或血管造影)

3、發(fā)現(xiàn)2cm的動脈性多血管性結節(jié)病灶,同時AFP400Ug/l,并能排除妊娠、生死系胚胎源性腫瘤及轉移性肝癌(見附錄B)n兩種影像學技術(B超、CT、MRI或血管造影)均發(fā)現(xiàn)2cm的動脈性多血管性結節(jié)病灶。n肝臟占位性病變的組織學檢查證實為肝細胞癌。符合下列任何一項可診斷: 符合和 符合和 符合和整理課件6、鑒別診斷(下面病例不需報告)n慢性HBV攜帶者血清HbsAg陽性史6個月以上。1年內連續(xù)隨訪3次或以上,血清ALT和AST均在正常范圍,且無慢性肝炎的體征如肝掌、蜘蛛痣、脾大等。HbsAg陽性,血清HBVDNA可檢出。6.1.4 肝組織學檢查無明顯炎癥、壞死和纖維化。n疑似病例:符合、和n確

4、診病例:疑似病例同時符合整理課件非活動性HbsAg攜帶者n血清HbsAg陽性6個月以上。n一年內連續(xù)隨訪3次以上,血清ALT和AST均在正常范圍。n血清HbsAg陰性,抗-Hbe陽性或陰性,血清HBVDNA檢測不到。n6.2. 4肝臟組織學檢查無明顯炎癥和炎癥輕微。n疑似病例:符合、和n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同時符合。整理課件n其他肝炎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非嗜肝病毒引起的肝炎、藥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以及其他病因所致肝炎。n乙肝和上述其他肝炎也可合并發(fā)生。整理課件報告技術要求n報告管理原則乙肝診斷分型包括疑似病例和實驗室確診病例,其臨床類型包括急性乙肝,慢性乙肝,乙肝肝硬化,乙肝

5、相關的原發(fā)性肝細胞癌。其中診斷為乙肝肝硬化,乙肝相關的原發(fā)性肝細胞癌不進行傳染病報告。整理課件2、報告技術要求n乙肝屬于法定乙類監(jiān)測報告?zhèn)魅静?,為國家重大控制疾病,已納入國家免疫規(guī)劃,并制定了專門的防治規(guī)劃。n各級各類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都有責任通過網(wǎng)絡直報系統(tǒng)在24小時內規(guī)范報告發(fā)現(xiàn)的乙肝病例n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需對報告的乙肝病例信息及時進行審核、查重和分析利用。n無網(wǎng)絡直報的機構應及時同轄區(qū)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疾控中心聯(lián)系。整理課件網(wǎng)絡直報數(shù)據(jù)報告方式疾病診斷疾病診斷手工填卡手工填卡網(wǎng)絡直報網(wǎng)絡直報防保復核防保復核醫(yī)療機構醫(yī)療機構中國中國CDCCDC數(shù)據(jù)中心數(shù)據(jù)中心整理課件3、報告管理要求n(一)流行病學史

6、和既往病史乙肝流行病學史較為復雜,多數(shù)醫(y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中沒有進行詳細詢問,或者詢問時病人不愿意、不能進行確切回答,醫(yī)務人員接診中應仔細詢問,特別是近六個月的流行病學史和既往乙肝診療史。n(二)嚴格依據(jù)診斷標準所有被診斷報告的乙肝(急性、慢性)病例的基本條件是HBsAg檢測陽性,同時具備顯性臨床表現(xiàn)(癥狀、體征)或肝功能檢測(陽性)生化異常條件之一。如需進一步判斷為疑似或確診,需結合調查和詳細的實驗室或病例檢測。實驗室確診:實驗室確診病例必須有乙肝病毒標記物、乙肝病毒DNA檢測或肝組織病理學檢查。整理課件n(三)報告診斷分級僅HBsAg陽性,無癥狀、體征和生化等輔助檢查陰性,只能被作乙肝病毒攜

7、帶者,不進行網(wǎng)絡報告。但體檢有聚集性要報告(8%)。各級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要掌握本地/本院是否具備開展HBsAg檢測、抗HBcIgM、HBVDNA、肝組織病理學、肝功能生化(血清ALT、AST和膽紅素)的檢測能力,依據(jù)標準,不具備檢測能力的,不能報告相應診斷分類病例疾控機構和防保醫(yī)生在審核時發(fā)現(xiàn)不符問題,應及時核查、訂正。整理課件(四)急性和慢性分型“急性”和“慢性”診斷用于區(qū)分新發(fā)和既往病例。其中“急性”肝炎是指半年內有過感染史或首次發(fā)病的新發(fā)病例;其它所有病程超過半年尚未痊愈者(包括慢性肝炎的急性發(fā)作)均作為“慢性”肝炎報告。兩者主要區(qū)別為HBsAg陽性和肝功異常持續(xù)時間長短,以及臨床表現(xiàn)差異。

8、新發(fā)病例:以往從未患過乙肝、首次發(fā)現(xiàn)的病例;急性肝炎指半年內有過新感染史的病例;病程超出半年未痊愈的(包括慢性急性發(fā)作)均作為慢性肝炎報告。整理課件n“未分類”診斷:乙肝診斷分類中沒有“未分類”診斷。(病毒性肝炎報告分為五類:甲、乙、丙、戊、未分類)當前存在較多未分類主要原因是醫(yī)務人員未填寫,網(wǎng)報人員未核實,導致系統(tǒng)默認所致。各級醫(yī)療機構、疾控機構應對報告中乙肝“未分類”病例認真核查,及時訂正,明確最終診斷。整理課件n(五)“疑似”和“確診”診斷分類:乙肝僅有疑似和確診病例兩個臨床診斷分類,且為必填項。網(wǎng)絡直報上不允許出現(xiàn)臨床診斷、陽性檢測結果和病原攜帶者診斷報告。醫(yī)療機構診斷為乙肝病原攜帶者

9、時不進行網(wǎng)絡直報,需在門診日志上注明(攜帶者)。報告疑似病例時,應及時進行排除和確診。整理課件報告疑似病例時,應及時進行排除和確診。n如何排除和確診,需進一步診斷:有診斷實驗條件的醫(yī)療機構培訓醫(yī)生一定確診和排除急性乙肝病例:抗-HBc IgM 陽性1:1000 以上 或 肝組織學符合急性病毒性肝炎改變。慢性乙肝病例:血清HbeAg陽性或或可檢出HBVDNA,并排除其他導致ALT升高的原因。整理課件n(六)病原攜帶者:不進行網(wǎng)絡直報,但需在門診日志上注明。采供血機構非診療活動;醫(yī)療機構健康體檢、采血檢測等非診療活動;醫(yī)院門診或住院術前等常規(guī)檢測HBsAg陽性,如果沒有進一步臨床檢查或肝功等實驗室

10、檢測結果支持,也不需進行報告,但應注明為“術前檢查”。所有診斷陽性病例,應指引到相關醫(yī)療機構、診室進一步診斷。n原因是沒有臨床證據(jù)支持。整理課件(七)重復就診病例報告n依據(jù)全國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要求,對乙肝病例只在首次確診時登記報告一次。 在同一家醫(yī)院復診且已填報傳染病報告卡的病人,由門診醫(yī)生或防??拼蠓虼_認后,在門診日志上注明“復診”后,不再重復報告。醫(yī)生診療和網(wǎng)絡直報過程中發(fā)現(xiàn)病例曾被明確診斷報告的乙肝病例,可不再進行報告,但需在門診日志或傳染病登記薄中分別注明“復診”、“具體診斷時間”或“XX醫(yī)院XXXX年X月X日已報告”。整理課件n(八)檢驗室檢測結果陽性:醫(yī)療機構要建立檢驗室、B超室

11、和門診、住院部交流反饋機制,及時傳遞乙肝血清學、肝功生化、影像學和肝組織病例檢查結果,使診治大夫能及時獲得乙肝診斷實驗室證據(jù),進行綜合判斷分析。醫(yī)療機構應保存好實驗室檢測、B超等結果,以備開展病例診斷準確性核查。整理課件(四)意見建議n一、衛(wèi)生計生部門要高度重視乙肝疫情報告管理工作,進一步規(guī)范報告程序,完善各項管理制度,明確全市各級各類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的職責,認真組織開展業(yè)務培訓,加強疫情報告工作的督導檢查,防止漏報、重報,著力提高報告質量。整理課件n二、全市醫(yī)療機構要進一步健全疫情報告管理組織,健全院內門診、檢驗室和住院部傳染病報告流程和交流機制,安排專業(yè)人員承擔傳染病網(wǎng)絡直報、知識培訓和自查獎

12、懲,認真落實乙肝疫情報告管理要求。醫(yī)療機構內所有醫(yī)務人員和疫情報告管理人員應不斷加強自身學習,準確掌握乙肝診斷報告標準和院內疫情報告流程,認真組織開展自查,完整規(guī)范填報和審核卡片,減少漏報和邏輯錯誤卡片。整理課件n三、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安排專業(yè)人員負責網(wǎng)絡直報系統(tǒng)的監(jiān)測、審核、記錄和反饋。發(fā)現(xiàn)乙肝網(wǎng)絡直報疫情卡片中存在填寫不完整、診斷不規(guī)范、邏輯錯誤、診斷不準確、重卡和誤報等問題時,應及時反饋報卡醫(yī)療機構訂正,并做好記錄和技術指導。整理課件n四、全市各級醫(yī)療機構要安排人員認真學習乙肝診斷標準內容,每年至少開展一次系統(tǒng)培訓;縣(區(qū))級疾控機構培訓應覆蓋轄區(qū)所有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醫(yī)療機構內部培訓應覆蓋所

13、有醫(yī)務人員。培訓內容包括乙肝診斷標準、報告管理要求、流行病學調查和實驗室檢測等。n五、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加強對本轄區(qū)醫(yī)療機構乙肝病例診斷報告規(guī)范性進行技術指導和督導檢查工作,及時發(fā)現(xiàn)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規(guī)范乙肝診斷報告工作。整理課件二、丙肝 疫情概況疫情概況整理課件河南省2006-2016年丙肝報告病例數(shù)及報告發(fā)病率趨勢整理課件2005-2016年舞鋼市前10位法定傳染病200520052006200620072007200820082009200920102010201120112012201220132013201420142015201520162016位次病種病種病種病種病種病種病種病種病

14、種病種病種病種1乙肝乙肝乙肝乙肝乙肝手足口乙肝乙肝乙肝手足口乙肝手足口2肺結核肺結核肺結核肺結核肺結核乙肝肺結核肺結核肺結核乙肝手足口肺結核3痢 疾其它感痢 疾手足口手足口流行性手足口手足口手足口肺結核肺結核乙肝4流行性痢 疾梅 毒痢 疾痢 疾肺結核丙肝其它感其它感梅 毒其它感其它感5淋 病梅 毒其它感流行性流行性急性出痢 疾梅 毒梅 毒其它感丙肝丙肝6麻 疹淋 病淋 病梅 毒梅 毒痢 疾其它感丙肝丙肝丙肝梅 毒流行性7傷寒肝炎(丙肝丙肝甲型H1梅 毒梅 毒痢 疾痢 疾痢 疾流行性流行性8梅 毒丙肝肝炎(其它感流行性丙肝流行性流行性流行性流行性布 病痢 疾9丙肝傷寒+流行性淋 病丙肝其它感流行

15、性流行性流行性布 病痢 疾梅 毒10肝炎(麻 疹麻 疹肝炎(淋 病淋 病艾滋病艾滋病艾滋病流行性麻 疹布 病整理課件2016年我市丙肝報告情況介紹n2016年共報告丙肝病例153例,其中臨床診斷128例(均為我市報告),確診病例25例(我市報告2例)。整理課件報告單位臨床診斷病例數(shù)確診病例合計人民醫(yī)院48250職工醫(yī)院68068保險醫(yī)院101鐵山衛(wèi)生院101武功衛(wèi)生院606楊莊衛(wèi)生院101棗林衛(wèi)生院303外報本02323舞鋼市12825153整理課件2017年至8月27日丙肝報告情況報告單位臨床診斷病例數(shù)確診病例合計急性病例慢性人民醫(yī)院1910100職工醫(yī)院911001保險醫(yī)院10100鐵山衛(wèi)

16、生院10110武功衛(wèi)生院30300楊莊衛(wèi)生院20200棗林衛(wèi)生院10100外報本41115013舞鋼市2221431114整理課件丙型病毒性肝炎診斷標準20012001年首次發(fā)布年首次發(fā)布20082008年第一次修訂年第一次修訂目前正在第二次修訂中目前正在第二次修訂中整理課件診斷依據(jù)診斷依據(jù)3.1 3.1 流行病學史流行病學史3.1.1 曾接種過血液、血液制品或其他人體組織、細胞成分治療,或器官移植。3.1.2 有血液透析史、不潔注射史,或其他消毒不嚴格的有創(chuàng)檢查、治療史,有靜脈注射毒品史。3.1.3 職業(yè)供血者,特別是接受過成分血單采回輸者。3.1.4 與HCV感染者有性接觸史,或HCV感染

17、者(母親)所生的嬰兒。整理課件3.2 3.2 臨床表現(xiàn)臨床表現(xiàn)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3.2.1.1 病程在6個月以內,全身乏力、食欲減退、惡心和右季肋部疼痛或不適等。3.2.1.2 可有輕度肝腫大、部分患者可出現(xiàn)脾腫大;少數(shù)患者可伴有低熱或出現(xiàn)黃疸。3.2.1.3 部分患者可有關節(jié)疼痛等肝外表現(xiàn)。3.2.1.4 部分患者可無明顯癥狀和體征。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3.2.2.1 病程超過6個月,全身乏力、食欲減退、惡心和右季肋部疼痛或不適等。3.2.2.2 部分患者可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及輕度肝、脾腫大。3.2.2.3 部分患者可無明顯癥狀和體征。丙型病毒性肝炎肝

18、硬化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3.2.3.1 可有全身乏力、食欲減退、惡心和右季肋部疼痛或不適等。3.2.3.2 可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及腹壁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及脾臟腫大和脾功能亢進。3.2.3.3 失代償期患者可有腹水、肝性腦病及消化道出血史。整理課件實驗室檢查實驗室檢查3.3.1 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有血清ALT、AST升高,部分病例可有血清膽紅素升高。部分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亦可有ALT、AST升高。3.3.2 血清抗-HCV陽性。3.3.3 血清HCV-RNA陽性。整理課件3.4.1 3.4.1 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可有小葉內及匯管區(qū)炎癥等多種病變

19、,其組織學特征包括:單核細胞增多癥樣病變,即單個核細胞浸潤于肝竇中,形成串珠狀;肝細胞大泡性脂肪變性;膽管損傷伴匯管區(qū)大量淋巴細胞浸潤,甚至有淋巴濾泡形成;常見界面性炎癥。3.4.2 3.4.2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肝組織中??捎^察到不同程度的界面炎、匯管區(qū)淋巴浸潤甚至淋巴濾泡形成、膽管損傷及不同程度的纖維化,小葉內肝細胞脂肪變性、庫弗細胞或淋巴細胞聚集。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在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病理改變的基礎上出現(xiàn)肝纖維化及小葉結構的改變,即假小葉形成。組織病理學檢查組織病理學檢查整理課件3.5.1 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B超、CT或MRI可顯示肝

20、脾輕度腫大。3.5.2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B超、CT或MRI顯示肝實質不均勻,可見肝臟或脾臟輕度增大。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B超、CT或MRI可顯示肝臟邊緣不光滑甚至呈鋸齒狀、肝實質不均勻甚至呈結節(jié)狀,門靜脈增寬,脾臟增大。影像學檢查影像學檢查整理課件診斷原則診斷原則 依據(jù)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xiàn),實驗室、組織病理學及影像學檢測結果等進行綜合判斷 確診確診丙型病毒性肝炎須依據(jù)HCV-RNAHCV-RNA檢測檢測整理課件診斷n疑似丙肝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項可診斷:n符合和。 n符合和。n臨床診斷丙肝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項可診斷:n符合(血清抗-HCV陽性)和(流行病學史)。n符合和(臨床表現(xiàn))。n

21、符合和(肝功)。n確診丙肝病例:疑似病例或臨床診斷病例和3.3.3(血清HCV RNA陽性)。n急性丙肝診斷:符合下列任何一項可診斷:符合和3.2.1 (急性臨床表現(xiàn))。 符合和(病理)。n 慢性丙肝診斷:符合下列任何一項可診斷:符合和3.2.2 (慢性臨床表現(xiàn))。 符合和(病理)。符合和(影像)。整理課件臨床診斷丙肝:符合下列任何一項可診斷:1、血清抗-HCV陽性和流行病學史和流行病學史2、血清抗-HCV陽性和臨床表現(xiàn)臨床表現(xiàn)3、血清抗-HCV陽性和實驗室檢測: 血清ALT、AST升高,部分病例可有血清膽紅素升高。整理課件確診丙肝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項可診斷1、疑似病例和血清HCV RNA陽

22、性;2、臨床診斷病例和血清HCV RNA陽性。整理課件急性丙肝診斷:符合下列1、3項或2、3項可診斷:n1、病程在6個月以內,全身乏力、食欲減退、惡心和右季肋部疼痛或不適等??捎休p度肝腫大、部分患者可出現(xiàn)脾腫大;少數(shù)患者可伴有低熱或出現(xiàn)黃疸。部分患者可有關節(jié)疼痛等肝外表現(xiàn)。部分患者可無明顯癥狀和體征。 2、血清HCV RNA陽性。3、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可有小葉內及匯管區(qū)炎癥等多種病變,其組織學特征包括:單核細胞增多癥樣病變,即單個核細胞浸潤于肝竇中,形成串珠狀;肝細胞大泡性脂肪變性;膽管損傷伴匯管區(qū)大量淋巴細胞浸潤,甚至有淋巴濾泡形成;常見界面性炎癥。整理課件慢性丙肝診斷:符合下列任何一項可診

23、斷:1、血清HCV RNA陽性和 病程超過6個月,全身乏力、食欲減退、惡心和右季肋部疼痛或不適等。部分患者可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及輕度肝、脾腫大。部分患者可無明顯癥狀和體征。n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n可有全身乏力、食欲減退、惡心和右季肋部疼痛或不適等。n可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及腹壁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及脾臟腫大和脾功能亢進。n失代償期患者可有腹水、肝性腦病及消化道出血史。2、血清HCV RNA陽性和肝組織中常可觀察到不同程度的界面炎、匯管區(qū)淋巴浸潤甚至淋巴濾泡形成、膽管損傷及不同程度的纖維化,小葉內肝細胞脂肪變性、庫普弗細胞或淋巴細胞聚集。3、血清HCV RNA陽性和B超、CT或MRI顯

24、示肝實質不均勻,可見肝臟或脾臟輕度增大。整理課件鑒別診斷鑒別診斷n其他肝炎其他病毒性肝炎臨床表現(xiàn)和肝功能檢查結果可以和丙型病毒性肝炎相似,鑒別診斷主要依靠相應的血清學和(或)病毒學檢查陽性,而抗-HCV陰性、特別是HCV RNA陰性。n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已被清除HCV感染后自行恢復或經(jīng)治療后病毒已清除者,抗-HCV可以長時間陽性,但反復檢測HCV RNA均應為陰性。n自身免疫性疾病伴抗-HCV陽性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也可出現(xiàn)抗-HCV陽性,但通常有多種自身抗體陽性,而HCV RNA始終陰性,可以與丙型病毒性肝炎鑒別。n母嬰抗-HCV被動傳輸母體的IgG型抗-HCV可以通過胎盤進入到胎兒體內,

25、因此6個月以內的嬰兒抗-HCV陽性并不一定代表HCV感染,應以嬰兒HCV RNA陽性(出生2個月以后)作為其HCV感染的依據(jù)。整理課件整理課件慢性傳染病報告原則慢性傳染病報告原則n需要報告需要報告的情形的情形首次首次診斷該病時診斷該病時原原診斷診斷類型發(fā)生類型發(fā)生變更變更因該病死亡因該病死亡不需報告不需報告的情形:的情形:已知該病例曾經(jīng)被已知該病例曾經(jīng)被診斷診斷報告過報告過;再次就診再次就診,且,且診斷診斷類型類型未發(fā)生變更;未發(fā)生變更;健康體檢、術前檢查健康體檢、術前檢查、孕產(chǎn)婦產(chǎn)前檢查、孕產(chǎn)婦產(chǎn)前檢查及住院常規(guī)檢及住院常規(guī)檢查篩查出查篩查出的抗體的抗體陽性結果,未經(jīng)醫(yī)生診斷陽性結果,未經(jīng)醫(yī)

26、生診斷,或經(jīng)醫(yī)生或經(jīng)醫(yī)生明確診斷不符合診斷標準明確診斷不符合診斷標準(適用于(適用于艾滋病、乙肝、丙肝、肺結核、梅毒、血吸蟲病等慢性傳染病艾滋病、乙肝、丙肝、肺結核、梅毒、血吸蟲病等慢性傳染?。┤珖鴤魅静⌒畔蟾婀芾砉ぷ骷夹g指南全國傳染病信息報告管理工作技術指南(20162016)整理課件丙肝病例報告要求丙肝病例報告要求n抗抗-HCV-HCV陽性陽性、符合臨床診斷病例的診斷標準符合臨床診斷病例的診斷標準(有流行病史(有流行病史/ /癥狀癥狀/ /肝功肝功能異常),且能異常),且未開展未開展HCV RNAHCV RNA檢測檢測的病例,填報的病例,填報“臨床診斷病例臨床診斷病例”;nHCV RNA

27、HCV RNA陽性者陽性者,填報,填報“確診病例確診病例”, ,并并進一步進一步診斷和報告診斷和報告“急性急性”或或“慢性慢性”;nHCV RNAHCV RNA陰性陰性者者,無論無論抗抗-HCV-HCV檢測結果如何,均檢測結果如何,均不需要報告不需要報告,已經(jīng)報,已經(jīng)報告的,應訂正刪除告的,應訂正刪除;n1818個月嬰幼兒個月嬰幼兒,以,以HCV RNAHCV RNA陽性陽性作為作為診斷診斷HCVHCV感染感染及及報告的依據(jù)報告的依據(jù);6 6個月后復查個月后復查HCV RNAHCV RNA仍為陽性者,可診斷為慢性丙型肝炎仍為陽性者,可診斷為慢性丙型肝炎;n既往已治愈病例再次感染的需要報告既往已

28、治愈病例再次感染的需要報告全國傳染病信息報告管理工作技術指南全國傳染病信息報告管理工作技術指南(20162016)整理課件丙肝病例報告其他常見問題丙肝病例報告其他常見問題n臨床診斷病例臨床診斷病例無需無需區(qū)分區(qū)分急性、慢性急性、慢性nHCV RNAHCV RNA陽性陽性但但抗抗-HCV-HCV陰性陰性者者,提示為提示為急性確診丙肝病例急性確診丙肝病例nHCVHCV抗體檢測已非常普遍,無需報告抗體檢測已非常普遍,無需報告疑似病例疑似病例整理課件抗抗-HCV+有有 RNA檢測結果檢測結果無無RNA檢測結果檢測結果RNA陰性陰性RNA陽性陽性肝功肝功癥狀癥狀流病流病史史臨床診斷病例臨床診斷病例確診病

29、例確診病例上上報報不上報不上報慢性慢性急性急性未分類未分類備注或備注或刪除刪除訂正訂正報告報告整理課件三、梅毒n梅毒(梅毒(Syphilis)【W(wǎng)S 273-2007】(2007-04-17發(fā)布,2007-10-15實施)n診斷原則診斷原則應根據(jù)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xiàn)及實驗室檢查等進行綜合分析,作出判斷。n臨床分期:一期、二期、三期、隱性和胎傳n診斷分類疑似病例確診病例整理課件一期梅毒一期梅毒n4.1.1 流行病學史:有多性伴,不安全性行為;或性伴有梅毒感染史。n4.1.2 臨床表現(xiàn):n4.1.2.1 硬下疳:潛伏期一般為2周4周。一般為單發(fā),但也可多發(fā):直徑約1cm2cm,圓形或橢圓形淺在性潰

30、瘍,界限清楚、邊緣略隆起,瘡面清潔;觸診基底堅實、浸潤明顯,呈軟骨樣的硬度;無明顯疼痛或觸痛。多見于外生殖器部位。n4.1.2.2 腹股溝或患部近衛(wèi)淋巴結腫大:可為單側或雙側,無痛,相互孤立而不粘連,質硬,不化膿破潰,其表面皮膚無紅、腫、熱。n4.1.3 實驗室檢查:n4.1.3.1 暗視野顯微鏡檢查:皮膚黏膜損害或淋巴結穿刺液可查見梅毒螺旋體(見附錄A)。n4.1.3.2 非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學試驗:陽性。如非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學試驗:陽性。如感染不足感染不足2周周3周,該試驗可為陰性,應于感染周,該試驗可為陰性,應于感染4周后復查周后復查。n4.1.3.3 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學試驗:陽性n

31、一期梅毒一期梅毒n疑似病例:應同時符合,和項。n6.1.2 確診病例:應同時符合疑似病例的要求和、中的任一項。整理課件二期梅毒二期梅毒n4.2.1 流行病學史:有多性伴,不安全性行為;或性伴有梅毒感染史,或有輸血史。n4.2.2 臨床表現(xiàn):可有一期梅毒史,病期在2年以內。n4.2.2.1 皮損呈多形性,包括斑疹、斑丘疹、丘疹、鱗屑性皮損、毛囊疹及膿皰疹等,常泛發(fā)對稱。掌跖部易見暗紅斑及脫屑性斑丘疹。外陰及肛周皮損多為濕丘疹及扁平濕疣。皮損一般無自覺癥狀,可有瘙癢??谇豢砂l(fā)生黏膜斑??砂l(fā)生蟲蝕樣脫發(fā)。二期復發(fā)梅毒,皮損局限,數(shù)目較少,皮損形態(tài)奇異,常呈環(huán)狀或弓形。n4.2.2.2 全身淺表淋巴結

32、腫大。n4.2.2.3 可出現(xiàn)梅毒性骨關節(jié)損害、眼損害、內臟及神經(jīng)系統(tǒng)損害等。n4.2.3 實驗室檢查:n4.2.3.1 暗視野顯微鏡檢查:二期皮損尤其扁平濕疣、濕丘疹及黏膜斑,易查見梅毒螺旋體(見附錄A)。n4.2.3.2 非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學試驗:陽性非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學試驗:陽性4.2.3.3 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學試驗:陽性n二期梅毒二期梅毒:n6.2.1 疑似病例:應同時符合,和項。n6.2.2 確診病例:應同時符合疑似病例的要求和、中的任一項。整理課件三期梅毒(晚期梅毒)三期梅毒(晚期梅毒)n4.3.1 流行病學史:有多性伴,不安全性行為,或性伴有梅毒感染史。n4.3.2 臨床表

33、現(xiàn):可有一期或二期梅毒史。病期2年以上。n4.3.2.1 晚期良性梅毒:皮膚黏膜損害:頭面部及四肢伸側的結節(jié)性梅毒疹,大關節(jié)附近的近關節(jié)結節(jié),皮膚、口腔、舌咽的樹膠腫,上腭及鼻中隔黏膜樹膠腫可導致上腭及鼻中隔穿孔和鞍鼻。骨梅毒,眼梅毒,其他內臟梅毒,可累及呼吸道、消化道、肝脾、泌尿生殖系、內分泌腺及骨骼肌等。n4.3.2.2 神經(jīng)梅毒:可發(fā)生梅毒性腦膜炎、腦血管栓塞、麻痹性癡呆、脊髓癆等。n4.3.2.3 心血管梅毒:可發(fā)生單純性主動脈炎、主動脈瓣閉鎖不全、主動脈瘤等。n4.3.3 實驗室檢查:4.3.3.1 非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學試驗:陽性非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學試驗:陽性4.3.3.2 梅毒

34、螺旋體抗原血清學試驗:陽性。4.3.3.3 腦脊液檢查:白細胞計數(shù)10106/L,蛋白量500mg/L,且無其他引起這些異常的原因。腦脊液VDRL試驗或FTA-ABS試驗陽性(見附錄B)。4.3.3.4 組織病理檢查:有三期梅毒的組織病理變化(見附錄C)。n三期梅毒(晚期梅三期梅毒(晚期梅毒)毒)n6.3.1 疑似病例:應同時符合,中的任一項和項。n6.3.2 確診病例:應同時符合疑似病例的要求和、中的任一項。整理課件隱性梅毒(潛伏梅毒)隱性梅毒(潛伏梅毒)n4.4.1 流行病學史:有多性伴,不安全性行為;或性伴有梅毒感染史。n4.4.2 臨床表現(xiàn):無任何梅毒性的癥狀和體征,可分為早期隱性梅毒

35、和晚期隱性梅毒。n4.4.2.1 早期隱性梅毒:病期在2年內,根據(jù)下列標準來判斷:在過去2年內,有明確記載的非梅毒螺旋體抗原試驗由陰轉陽,或其滴度較原先升高達4倍或更高。在過去2年內,有符合一期或二期梅毒的臨床表現(xiàn)。在過去2年內,有與疑似或確診的一期或二期梅毒,或疑似早期隱性梅毒的性伴發(fā)生性接觸史。n4.4.2.2 晚期隱性梅毒:病期在2年以上。無證據(jù)表明在既往2年中獲得感染。無法判斷病期者亦視為晚期隱性梅毒處理。n4.4.3 實驗室檢查:n4.4.3.1 非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學試驗:對于無既往梅非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學試驗:對于無既往梅毒史者,非梅毒螺旋體抗原試驗陽性(滴度一般在毒史者,非梅毒

36、螺旋體抗原試驗陽性(滴度一般在1:8)以上。對于有既往梅毒治療史者,與前次非梅毒螺)以上。對于有既往梅毒治療史者,與前次非梅毒螺旋體抗原試驗結果相比,本次試驗結果陽轉或其滴度旋體抗原試驗結果相比,本次試驗結果陽轉或其滴度升高升高4倍或更高。倍或更高。n4.4.3.2 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學試驗:陽性。n4.4.3.3 腦脊液檢查:無異常發(fā)現(xiàn)。n隱性梅毒(潛隱性梅毒(潛伏梅毒)伏梅毒)n疑似病例:應同時符合,和項。n6.4.2 確診病例:應同時符合疑似病例的要求和、項。整理課件胎傳梅毒(先天梅毒)胎傳梅毒(先天梅毒)n4.5.1 流行病學史:生母為梅毒患者或感染者。n4.5.2 臨床表現(xiàn):n4.5

37、.2.1 早期胎傳梅毒:一般在2歲以內發(fā)病,類似于獲得性二期梅毒,發(fā)育不良,皮損常為水皰-大皰、紅斑、丘疹、扁平濕疣;梅毒性鼻炎及喉炎;骨髓炎、骨軟骨炎及骨膜炎;可有全身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貧血等。n4.5.2.2 晚期胎傳梅毒:一般在2歲以后發(fā)病,類似于獲得性三期梅毒。出現(xiàn)炎癥性損害(間質性角膜炎、神經(jīng)性耳聾、鼻或腭樹膠腫、克勒頓關節(jié)、脛骨骨膜炎等)或標記性損害(前額圓凸、馬鞍鼻、佩刀脛、胸鎖關節(jié)骨質肥厚、赫秦生齒、口腔周圍皮膚放射狀裂紋等)。n4.5.2.3 胎傳隱性梅毒:即胎傳梅毒未經(jīng)治療,無臨床癥狀,梅毒血清學試驗陽性,腦脊液檢查正常,年齡小于2歲者為早期胎傳隱性梅毒,大于2歲者為晚期胎傳隱性梅毒。n4.5.3 實驗室檢查:n4.5.3.1 暗視野顯微鏡檢查:在早期胎傳梅毒兒的皮膚黏膜損害或胎盤中可查到梅毒螺旋體。n4.5.3.2 非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學試驗:陽性(見附錄非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學試驗:陽性(見附錄B)。)。其抗體滴度等于或高于母親其抗體滴度等于或高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