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初中文言虛詞解釋、習題(中考復習版)而、之、以、于、為、其、則、乎(一)、 【而】一、意義或用法:1、表順承可譯為“然后”“就” 聚室而謀曰為壇而盟,收而攻蘄。奪而殺尉。登軾而望之2、表轉(zhuǎn)折可譯為“然而”、 “卻” “可是”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人不知而不慍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3、表并列可譯為“又”“并且 ”,或不譯蔚然而深秀者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4、表修飾,表示偏正關系,連接狀語和中心詞,可譯為“著”、 “地 ”,或不譯傭者笑而應曰河曲智叟笑而止之面山而居呼爾而與之朝而往5.表遞進,
2、相當于“而且”、 “并且”或不譯。 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敏而好學,不恥下問。6、表假設,連接主語和謂語,相當于“如果”、 “假使”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7.1. “爾” , 你,你的。而翁歸。若欲死而父。而母立于茲。8.復合結構的用法:(1) “而已”:罷了。例: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2) “而后”:才,方才。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三月而后成。(3) “既而” “俄而” “已而” :不久,一會兒。 例:既而風定天清(4) “而或”:有時。例:而或長煙一空9表示因果關系,“因而”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二、判斷“而”的用法(寫選項
3、即可)A、表順承“然后 ”“ 就 ” B、表轉(zhuǎn)折 “然而” 、 “卻 ”“ 可是”C、表并列“又” “并且” D、表修飾,表偏正關系,連接狀語和中心詞,可譯為“著”、 “地 ”,或不譯E、表遞進, “而且”或不譯。F、表示因果關系,“因而”1、藉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2、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3、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4 、與臣而將四矣()5、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6、長跪而謝之()7 則名微而眾寡()8 挾天子而令諸侯()9 國險而民附()10 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11、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12、可計日而待也()13、此臣所以報先帝
4、而忠陛下之職分也()14、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15 荊國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16 義不殺少而殺眾()17 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 ()18、委而去之()19、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20、舍魚而取熊掌者也()21、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22、蹴爾而與之() ,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23、仰而視之()24、再而衰,三而竭()25、窺鏡而自視,暮寢而思之()26、時時而間進()27、而山不加增()28、鳴之而不能通其意()29、執(zhí)策而臨之()30、或置酒而招之()31、既醉而退()32、足膚皸裂而不知()33、久而乃和()34、潭西南而望()35 后天下之樂而樂()36 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
5、之間者()37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38、日出而林霏開()野芳發(fā)而幽香()39 、 水落而石出者()暮而歸()40、往來而不絕者()41、啟窗而觀()42、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 ()43、雜然而前陳者,起坐而喧嘩者() ()44 、太守歸而賓客從()游人去而禽鳥樂()45、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46、而計其長曾不盈寸()47、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48、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49泉而茗者()50、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51 余強飲三大白而別()52、隨波而逝()53、結友而別()54婦拍而嗚之()55道渴而死()56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57、后狼止而
6、前狼又至()58、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qū)如故()59、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60、拔山倒樹而來()61、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62、相委而去()63、暮而果大亡其財()64、馬無故亡而入胡()65、墮而折其髀()引弦而戰(zhàn)()66 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67 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68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69 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70 其不善者而改之()任重而道遠()死而后已三、鏈接中考:1、 “而” 的意義和用法與“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黑質(zhì)而白章”中的“而”相同的一項是( ) ( 2 分)A. 任重而道遠B. 濯清漣而不妖C. 吾恂恂而起D. 乃斫大樹白而書之曰
7、2、 “而”的意義和用法與“摘而藏之”中的“而”相同的一項是( ) ( 2 分 )A.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B. 溪深而魚肥C. 乃記之而去D. 呼爾而與之3、 “而”的意義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是() ( 2 分)A. 云歸而巖穴暝B. 佳木秀而繁陰,C.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D. 扁鵲望桓侯而還走。4、 “而”的意義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是() ( 2 分)C.一絲而累,以至A. 默而識之B. 劉備天下梟雄,與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惡其能而不能用他。于寸。 D.長跪而謝之(二)、 【之】一、意義或用法:1、 . 作代詞( 1 )指代人、事、物,譯作“他(們) “”她” “它(們) “”
8、這件事”等。愿陛下親之信之 屬予作文以記之人皆吊之。以刀劈狼首,又數(shù)刀斃之。(2)我。例:君將哀而生之乎?(3)復制代詞:這,此。例: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2、 動詞“往” , “到 去” 例: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輟耕之壟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孟浩然之廣陵3、 結構助詞,用在定語和中心語(名詞)之間,可譯為"的",也可不譯。近塞之人,死者十九。小大之獄渤海之尾公輸盤之攻械盡4、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實意。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甚矣,汝之不惠。5、 助詞,湊足音
9、節(jié),無實義。悵恨久之鳴之而不能通其意。久之,目似瞑,意暇甚。6、 作賓語前置的標志,無義。何陋之有?宋何罪之有?蓮之愛,同予者何人7、 作定語后置的標志。例:居廟堂之高,處江湖之遠8、 表方位或時間的限定,相當于“以”一室之內(nèi)郊田之外四海之內(nèi)二、判斷“之”的用法(寫選項即可)A、指代人、事、物,譯作“他(們) “”她” “它(們) ”“這件事” B、復制代詞“這”C 動詞“往” , “到了” “到 去” D結構助詞 "的",E 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實意。F 湊足音節(jié),無實義。G 賓語前置的標志,無義。H 定語后置的標志。I 、表方位或時間的限定,相當于“以”1、燕雀
10、安知鴻鵠之志哉()然足下卜之鬼乎()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復立楚國之社稷()2、天子之怒()庸夫之怒()士之怒()夫?qū)VT之刺王僚也()布衣之士()3、時人莫之許也()4、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5、請說之()吾既已言之王矣()鄰有短褐而欲竊之()荊之地方五千里()此猶文軒之與敝輿也() 犀兕麋鹿?jié)M之() 攻城之機變() 子墨子九距之()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公輸子之意()6、 七里之郭 () 環(huán)而攻之 () 兵革之利 () 寡助之至 () 親戚畔之 () 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7、畎畝之中()人之所欲()得之則生()呼爾而與之()妻妾之奉()此
11、之謂失其本心()8、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我知之濠上也()9、肉食者謀之()小大之獄()公將鼓之()忠之屬也()公將馳之()故逐之()10、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孰視之()吾妻之美我者()四境之內(nèi)()由此觀之()燕、趙、韓、魏聞之()數(shù)月之后()11、操蛇之神聞之() ( )河陽之北()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汝心之固()雖我之死()12、馬之千里者()雖有千里之能() 策之不以其道()無懷氏之民歟?()13、弗之?。ǎ┦ベt之道()鄉(xiāng)之先達()當余之從師也()無鮮肥滋味之享()戴朱纓寶飾之帽()口體之奉()蓋余之勤且艱若此()14、心樂之()乃記之而去()15、古仁人之心()覽物之情()先天
12、下之憂而憂()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名之者誰?( )醉翁之意不在酒()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宴酣之樂()太守之樂其樂也()16、若脫籠之鵠()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凡曝沙之鳥()城居者未之知()余之游將自此始()17、水陸草木之花()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花之隱逸者()菊之愛() 18、山川之美()欲界之仙都()19、春冬之時() ,天下之偉觀也()五陣之勢()20、忘路之遠近()漁人甚異之() ;具答之() ,處處志之() 。21、忽啼求之() 。借旁近與之() ,邑人奇之() ,余聞之也久()不能稱前時之聞()受之天也() 。22、大兄
13、何見事之晚乎! ( )于廳事之東北角()復投之()禽獸之變詐幾何哉?()23、藐小之物()物外之趣()心之所向()昂首觀之()項為之強()24、為之怡然稱快()誨女知之乎!( )知之為知之()松柏之后凋() 。三、鏈接中考:1、 “之”的意義和用法與其它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 兩狼之并驅(qū)如故B. 夫晉,何厭之有?C. 布衣之怒D. 王之蔽甚矣2、 “之”的意義和用法與“摘而藏之”中的“之”相同的一項是( )A.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B. 四時之景不同C. 多助之至D. 呼爾而與之3、 “之”的意義和用法與“悍吏之來吾鄉(xiāng)”中的“之”相同的一項是( )A. 吾妻之美我者B. 公將鼓之C.
14、仲永之通悟D. 久之,蛇竟死呼爾而與之(三)、 【以】一、意義或用法:1、表行為動作的原因。譯為“因為”“由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扶蘇以數(shù)諫故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2、表動作行為所使用的工具,譯為“拿 ”“用 ”以刀劈狼首祭以尉首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3、動作行為所憑借的條件可譯為 “憑借 ” “依靠”何以戰(zhàn)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4、 行為動作的對象可譯為 “把 ” 例:屠懼,投以骨5、行為動作發(fā)生的根據(jù)可譯為“按照”例: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6、表目的,可譯為“來 ”“ 用來 ”例: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河曲智叟無以
15、應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屬予作文以記之7、表結果可譯為 “以致 ” “以至于 ”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以傷先帝之明8、動詞,“以為,認為”。 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臣以王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皆以美于徐公。9、通“已”, 已經(jīng)。例:固以怪之矣。10 、表示時間、方位和范圍的限定受命以來,夙夜憂嘆。自董卓已來自自康樂以來(以:表時間)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徇蘄以東。(以:方位)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以:表范圍)11、表連接可譯為 “而 ”,或不譯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卷石底以出。12 、復音虛詞“以是”“是以” , 相當“因此”,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以是人多以書假余13 、復音虛詞“以為”( 1)把 當作或作
16、為。全石以為底以君為長者因以為號焉。其詩以養(yǎng)父母、收族為意以叢草為林,以蟲蚊為獸仁以為己任( 2)認為。愚以為宮中之事以為妙絕?;蛞詾樗?,或以為亡。自以為不如;14 、復音虛詞“所以”( 1) “用來 ”或“用· · ·方法來”此殆天所以資將軍所以動心忍性吾知所以距子矣,(2)“·· · ·的原因”例:此先漢所以興隆也;此后漢所以傾頹也。二、判斷下列句中“以”的用法,并解釋(寫選項即可)A、 “因為” “由于” B“拿” “用” C“憑借” “依靠” D “把” E “按照”F “來” “用來” G “以致” “以至于”H
17、“以為,認為”。1、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以激怒其眾()殺之以應陳涉()2、以大易?。ǎ?以頭搶地爾() 徒以有先生也() 以弱為強者() 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3、悉以咨之()先帝不以臣卑鄙()遂許先帝以驅(qū)馳()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4 、將以攻宋()固國不以山溪之險()以天下之所順()能以徑寸之木()5、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必以分人()必以信()可以一戰(zhàn)()6、不以千里稱也()策之不以其道() 、俯身傾耳以請()不敢出一言以復()以衾擁覆()以中有足樂者()7、醒能述以文者()夫不能以游墮事()8 、雖乘奔
18、御風不以疾也()以此夸能()9、或以錢幣乞之()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蓋以誘敵()蒙辭以軍中多務()10、以日始出時去人近()此獨以跛之故()以億萬計()11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12、咨臣以當世之事()13 、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三、鏈接中考:1、 “以”的意義和用法與其它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B. 以告先帝之靈C. 以光先帝遺德D. 以咨諏善道2、 “以”的意義和用法與“以錢覆其口”中的“以”相同的一項是( )A. 必以情 B. 以殘年余力C. 徐噴以煙D. 以彰其咎(四)、 【于】一、意義或用法:1、對,對于。例:貧者語于富者曰萬鐘于我
19、何加焉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2、介詞:在 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其一犬坐于前戰(zhàn)于長勺今有人于此3、 連詞:與,跟,同。 例: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曹操比于袁紹。4、從,自。子墨子聞之,起于魯。夫鹓芻鳥發(fā)于南海受地于先王4、 到。指通豫南,達于漢陰。至于北海5、在 方面。荊國有余地而不足于民。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悔。6、比。例:孔子曰: “苛政猛于虎也。 ”所欲有甚于生者7、被。 例: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受制于人。9、表原因:因為、由于 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10、 、向。告之于帝。胡不見我于王?11、 給。 例:故天將降大
20、任于是人也我以天下之利盡歸于己。12、 句末語氣詞,表示疑問語氣??勺g為“嗎”等。例:昭王曰:然則先生圣于?13、 于是 在這時。例: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于是鴟得腐鼠 二、判斷下列句中“于”的意義(寫選項即可)A、對,對于。B 在。 C 連詞:與,跟,同。D 從,自。E 到 F 比 G 向。 H 給1、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困于心()衡于慮()2、所惡有甚于死者()3、游于濠梁()搜于國中三日三夜()4、欲有求于我也()皆以美于徐公()能謗譏于市朝()皆朝于齊()5、達于漢陰()箕畚運于渤海之尾()6、祗辱于奴隸人之手()每假借于藏書之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多會于此()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
21、()太守與客來飲于此()至于負者歌于途()7、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于時冰皮始解()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8、相與步于中庭()并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于水面者()出沒于鯨波萬仞中()9、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賢于材人遠矣()于廳事之東北角()飲于河、渭()10、私擬作群鶴舞于空中()余常于土墻凹凸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請廣于君()休祲降于天()倉鷹擊于殿上()12、欲信大義于天下()信義著于四海()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13、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nèi)()欲報之于陛下也()試用于昔日()茍全性命于亂世()14、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奉命于危難之間()還
22、于舊都()行三日三夜而至于郢()三、鏈接中考:1、 “于”的意義和用法與其它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 ( 2 分)A. 不求聞達于諸侯B.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C. 燕王欲結于君。D. 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2、 “于”的意義和用法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中的“于”相同的一項是( )A. 青,取之于藍B. 冰,水為之,而寒于水C. 受任于敗軍之際D. 又留蚊于素帳中(五)、 【為】一、意義或用法:1、動詞:成為,變成。此何遽不為福乎?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2、動詞:做、擔任、當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項燕為楚將。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3、作為,當作。其詩以養(yǎng)父母,收族
23、為意,傳一鄉(xiāng)秀才觀之。子墨子解帶為城。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4、是。 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必為有竊疾矣。此為何若人?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城。5、 以為,認為。 例:孰為汝多知乎!6、動詞,譯為:制造、修筑、接受等動詞,翻譯比較靈活。公輸盤為我為云梯之械。(第二個“為”,譯為:制造)為壇而盟(修筑)今為宮室之美為之。(第二個“為”,譯為:接受)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唱)7、介詞:有時跟"所 "結合,構成"為所"或 "為所",譯為“被” 。僅有“敵船”為火所焚,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士卒多為用者。8、 指心理活動。 例:予嘗求古仁人
24、之心,或異二者之為.?9、為了。愿為市鞍馬為宮室之美今為宮室之美為之(第一個“為”)10 給,替。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公輸盤為我為云梯。(第一個“為”) 尚思為國戍輪臺11、對,向。例:不足為外人道也。為天下唱,宜多應者。12 、 連詞,表因果關系 “因為 ”例: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13 、句末語氣詞,表示疑問或反詰?!澳亍?例:夫子何命焉為二、判斷下列句中“為”的用法及意義(寫選項即可)A、成為。 B 做、擔任、當。C 作為,當作。D 是 E 以為,認為。F 被 G 為了。 H 給,替 I、對,向。1、陳勝自立為將軍()若為傭耕()、功宜為王()謂為信然()、為宮室、器皿、人物(解釋
25、: )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解釋: )中軒敞者為艙()、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解釋:)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江漢之魚鱉黿鼉?yōu)樘煜赂唬ǎ┮噪簽樾担ǎ?、故不為茍得也(解釋?)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解釋: )其名為鹓芻鳥,()、為坻,為嶼()、山巒為晴雪所洗()天下為公()不必為己()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最盛()海涌銀為郭()、捕魚為業(yè)()并自為其名(解釋:) 2、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3、卒之為眾人()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化為鄧林()始悟為山市()三、鏈接中考:1、下列“為”的意義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是( )A、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B. 處遂改勵,終為忠臣。周處傳C. 則為深谷林
26、莽所蔽。D. 為嵁,為巖2、 “為”的意義和用法與“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 ”中的“為”相同的一項是( )A. 吳廣為都尉B. 為字共三十有四C. 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D. 是以眾議舉寵為督。3、 “為”的意義和用法與“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中的“為”相同的一項是( )A. 斬木為兵,揭竿為旗。B. 因而化怒為悲。C. 為報傾城隨太守D. 若為傭耕、 【其】一、意義或用法:1、用作第三人稱,相當于“他、她、它(們)的。例:其子曰: “不筑,必將有益。 ”(他的。 )恐前后受其敵。(其:它們的。)其夫囈語。(其:她的。 )2 .其中,其中的。 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其一犬坐于
27、前3 .活用作第一人稱。相當于“我(的) ”、 “自己(的) 。 ” 例:并自為其名。舍其文軒。蹲其身,使與臺齊4 . 用作第三人稱,相當于“他、她、它(們) 。 ”例:妻跪問其故。?念悲其遠也。(其:她)5 .在句中表示反問語氣,相當于“難道”、 “怎么” 。例: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其真無馬邪?6 .指示人、事、物,多表示遠指,相當于“那”等。 例:其喜洋洋者矣7 .指示人、事、物,有時表示近指,相當于“這”之類的詞。 例:其言茲若人之儔乎?欲窮其林8 .在句中表示祈使語氣,相當于“可”、 “還是” 。 例: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其:可要)9 .在
28、句中表示揣測語氣,相當于“恐怕”、 “或許” 、 “不概” 、 “可能” 。 例:其真不知馬也?(其實、恐怕)、表示假設關系,相當于“如果”。 例: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zhì)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助詞,起調(diào)節(jié)音節(jié)的作用,可不譯。 例: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二、判斷下列句中“其”的用法及意義(寫選項即可)A、表示領屬關系,“他、她、它(們)的?!盉其中,其中的。C “我(的) ”、 “自己(的) 。 ”D 第三人稱,相當于“他、她、它(們) 。 ” E 遠指,相當于“那”F 近指,相當于“這”、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卜者知其指意()、必先苦其心志()帝感其誠()、下視其轍(
29、)公問其故()、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亦不詳其姓字,以樂其志()、門人弟子填其室()俟其欣悅()、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以其境過清()、增其舊制()其必曰()、其西南諸峰()醉能同其樂()太守之樂其樂也()、人不獨親其親,人不獨子其子()、貨惡其棄于地也() ,未復有能與其奇者()其間千二百里()飛漱其間()、問其姓氏()方其遠出海門()、余人各復延至其家() ,得其船()太守即遣人隨其往()、稍稍賓客其父()父利其然也()其受之天也()棄其杖()、場主積薪其中()屠乃奔倚其下() 。一狼洞其中()屠自后斷其股()16 、 神游其中 () 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 暮
30、而果大亡其財() 其家甚智其子()()17 . 不可計其層次矣()擇其善者而從之()、其兩膝相比者()則題名其上() ,其色墨()其色丹()(7) 、 【則】一、意義或用法:1、卻,可是。例: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欲速則不達、表示假設關系。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設的情況,相當于“假使”“如果” ;例: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用在對比句或假設句的后半句中,相當于“那么”“就” 。 例: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為之,則難者亦易矣。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4、 就是。 例:此
31、則岳陽樓之大觀也。5、 誠則: “誠”用于前一分句謂語前, 強調(diào)設想的情況屬實, “則”用于后一分句句首, 帶出結果或推論??勺g為“如果真的那么”等 例: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矣。6、 表示僅限于某種范圍??勺g為“僅”“只” “才”等。 例:及日中,則如盤盂7、 指分項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條數(shù)。 例:論語十則。二、判斷下列句中“則”的用法及意義(寫選項即可)A、卻,可是。B 如果 C 就 D 那么 E F 就是、則名微而眾寡()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則漢室之?。ǎ﹦t攸之、允之任也()則責攸之、祎、允等之慢()、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弗得則死() 。
32、、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戰(zhàn)則請從()、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則又請焉()余則緼袍敝衣處其間()、然則北通巫峽()則有去國懷鄉(xiāng)()、作則飛沙走礫()然徒步則汗出浹背()、有仙則名()則素湍綠潭()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則是無信() ;則黯然縹緲()、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8) 、 【乎】 意義或用法:1、表示疑問語氣,相當于“嗎”、 “呢” 。例:天下事有難易乎?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然,胡不己乎?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 表示反問語氣,相當于“嗎”、 “呢” 。 -例:孰為汝多知乎!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同“于”。例: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33、頹然乎其間。吾嘗疑乎是。(乎:對。)今雖死乎此,比吾鄉(xiāng)鄰之死則已后矣。4、 表示感嘆語氣,相當于“啊”、 “呀”。例: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5、 表示商量語氣,相當于“嗎”, “吧”。例: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無以,則王乎?6、 用在句中,表示停頓語氣。例:于是乎書7、 詞尾,無義例牡丹之愛,宜乎眾矣。二、 B2、 B3、 B4、 A 5、A6、D7、 C 8、 D9、C10、 B11、B12、D 13、 C14、A 15、B16、B17、D B 18、A19、A20、 A 21、B22、D D23、D24、A25、D26、D 27、 B 28、 B 29、 D 30、 D 31、 A 32、 B 33、 D 34、 D 35、 A 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咸寧職業(yè)技術學院《傳播學概論A》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西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中醫(yī)學概論(Ⅱ)》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湖南有色金屬職業(yè)技術學院《組織行為學(工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理工職業(yè)學院《科學計算可視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河南城建學院《JavaEE企業(yè)級應用開發(fā)課程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阿拉善職業(yè)技術學院《nux系統(tǒng)管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周口理工職業(yè)學院《中國文化概要》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云南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學術寫作與溝通》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南京理工大學紫金學院《大數(shù)據(jù)與互聯(lián)網(wǎng)法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福建華南女子職業(yè)學院《光電轉(zhuǎn)換材料》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熱電材料與器件-深度研究
- 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檢測卷(含答案)
- GB/T 2812-2024頭部防護通用測試方法
- 呼吸機濕化的護理
- 總公司與分公司隸屬關系證明-企業(yè)管理
- GB/T 12690.20-2024稀土金屬及其氧化物中非稀土雜質(zhì)化學分析方法第20部分:稀土氧化物中微量氟、氯的測定離子色譜法
- 大學英語(閱讀與思政)(青島理工大學(臨沂))知到智慧樹章節(jié)答案
- (高清版)DB41∕T 2453-2023 煤礦帶式輸送機保護裝置安裝及試驗技術規(guī)范
- 應激性心肌病治療指南解讀
- 高中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講座
- 【MOOC】太極拳初級-浙江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