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諸部位的)和一、填空:1 人類的牙列為() ,包括()和()。(2 根據(jù)牙的形態(tài)和功能不同,乳牙分為 ()、()和(三類;恒牙分為()、()、(個, ( )共有 32 個。)共有 20)和口腔解剖生理學課堂跟蹤練習題第一章 緒論一、填空:1 口腔解剖生理學是一門以研究( ) 、 () 、 () 、 (正常形態(tài)、功能活動規(guī)律及臨床應用為主要內(nèi)容的學科。2 學習口腔解剖生理學的基本觀點是() 、 ()。第二章 牙體解剖生理學64) ,左側下頜第二乳)和( )。)。)。)。)。)和( )三個階段。C遠中切角為鈍角( )四類。) ,左側下頜第一磨牙的部位記錄法是3 右側上頜尖牙的部位記錄法是() ,
2、右側上頜第一乳磨牙的部位記錄法是(磨牙的部位記錄法是( ) 。4 中線為通過() 、 (的接觸區(qū),平分顱面為左右兩等分的一條假想線。5上頜中切牙唇面與近中面相交所成的角為(6上頜中切牙舌面與遠中面相交所成的角為(7下頜第一磨牙頰面與牙合面相交所成的角為(8下頜第一磨牙頰面與遠中面、牙合面相交所成的角為(9下頜第一磨牙舌面與近中面、牙合面相交所成的角為(10乳牙的發(fā)育過程分為( ) 、 (二、選擇題:1作為判斷下頜中切牙左右的依據(jù)的結構是:A、近中切角近直角B近中接觸區(qū)離切角較近H遠中接觸區(qū)離切角較遠 E、牙根遠中面的長形凹陷較近中者略深2關于牙釉質正確的說法是:A、為牙體組織中高度鈣化的最堅硬
3、的組織 B、色澤較黃C、覆蓋牙體表面D覆蓋牙根表面E、以上說法都不對3關于牙本質不正確的說法是:A、不如牙釉質堅硬B、位于牙釉質與牙骨質的內(nèi)層 C、白色透明H圍成牙髓腔E、是牙體的主質4全口牙中體積最小的牙是:A、上頜中切牙 以下頜中切牙C、上頜側切牙H下頜側切牙E、以上都不是 5口內(nèi)最先萌出,不替換任何乳牙的恒牙是:A、中切牙B、側切牙 C尖牙D第一前磨牙E、第一磨牙6中切牙冠與根的比例多數(shù)約為:A、1 : 2 B、1 : 1 C、2 : 1D> 3 : 1E、1 : 37牙體組織中附著在牙根表面的硬組織是:A牙骨質B、牙本質 C牙釉質D牙髓E、以上都不是8被稱為前牙的牙齒是:A尖牙B
4、、上頜前磨牙C下頜前磨牙D上頜磨牙E、下頜磨牙9牙冠的突起部分包:A畸形舌側窩 以斜面C發(fā)育溝 H崎E、裂10關于下頜第二前磨牙的描述正確的是:A、 頰尖高大,舌尖特小B、 舌面與頰面相差較大C、 頰面寬于舌面D 發(fā)育溝有“H、Y、 W形三種形態(tài)E、若為二舌尖者,其舌面寬于頰面11可使用旋轉力拔除的牙齒是:A上頜中切牙 B、下頜中切牙C上頜側切牙D、下頜側切牙E、前磨牙12 關于下頜第一前磨牙的描述不正確的是:A、 為體積最小的前磨牙B 、頰舌尖高度差別最大C 、牙合面有橫嵴D頰尖偏遠中E 、有新月形的頰頸崎13在頰側可看到兩個半牙尖的牙齒是:A上頜第一磨牙以下頜第一磨牙C、上頜第二磨牙H下頜
5、第二磨牙E、第三磨牙14尋找腮腺導管口時常以()牙冠為標志:A上頜第一磨牙 以下頜第一磨牙C、上頜第二磨牙H下頜第二磨牙E、上頜第三磨牙15關于上頜第一磨牙的描述不正確的是:A、近中舌尖最小B近中舌尖最大C、有時可有第五牙尖H牙合面上可看到斜崎E、有三個牙根16發(fā)育溝呈“十”形分布的牙齒是:A上頜第一磨牙B、下頜第一磨牙 G上頜第二磨牙H下頜第二磨牙E、下頜第二前磨牙17關于上頜尖牙不正確的說法是:A唇面有唇軸崎B、舌面有舌軸崎C、牙尖偏遠中D牙尖偏近中E、牙根斷面為圓三角形18尋找頦孔時常以( )為標志:A、 下頜中切牙B 、下頜側切牙C 、下頜尖牙H下頜前磨牙E、下頜磨牙19.牙根為接近牙
6、冠長的2倍,根頸橫切面的形態(tài)為卵圓三角形的牙齒是:A、上頜中切牙 B、下頜中切牙 C、上頜尖牙H下頜尖牙E、上頜第一前磨牙20可以使用旋轉力拔除的牙齒是:A上頜側切牙B、上頜尖牙C、下頜中切牙D下頜尖牙 E 、前磨牙21關于下頜尖牙不正確的說法是:A牙根扁圓而細長B、根的近遠中面有淺的長形凹陷C、牙尖的遠中斜緣長約為近中斜緣的2倍D、近遠中斜緣交角大于9。度E、可旋轉拔除22六歲左右萌出、不替換任何乳牙的恒牙是:A、中切牙 B、側切牙 C尖牙 D前磨牙E、第一磨牙23關于上頜第一前磨牙正確的說法是:A、為前磨牙中體積最小者B、牙根多數(shù)在根中或根尖1/3處分為頰舌二根C、牙合面可有三個牙尖D、頰
7、尖偏遠中E、以上都不對24關于生長葉的說法正確的是:A、為牙發(fā)育的鈣化中心B、所有的牙都是由同一生長葉發(fā)育而成C、所有的牙都是由二個生長葉發(fā)育而成D、兩生長葉之間的淺溝稱之為副溝E、上說法都不正確25牙冠靠近舌的一面稱為() :A頰面B、舌面C、近中面D遠中面E、牙合面26牙齒行使咀嚼功能時,發(fā)生咬合接觸的部位是:A頰面B、舌面C、近中面D遠中面E、牙合面27牙齒受到食物的直接撞擊而引起牙齦萎縮是由于:A 牙冠形態(tài)不規(guī)則B 、牙冠凸度正常 G牙冠凸度過小D牙冠凸度過大E、以上都不對28牙齦因失去食物的按摩而軟弱無力引起牙齦萎縮是由于:A牙冠無凸度B、牙冠凸度過大 C、牙冠凸度過小D牙冠凸度正常
8、E、牙冠形態(tài)不規(guī)則29牙冠的凹陷部分不包括:A、副溝 B、崎C、裂 D、點隙 E、發(fā)育溝30關于上頜中切牙形態(tài)不正確的說法是:A、近中切角近直角B 、遠中切角為銳角C切1/3有兩條發(fā)育溝 D、可見切緣結節(jié)E、舌面近頸部有舌面隆突31被稱為六齡齒的牙齒是:A、 切牙 B 、尖牙 C 、前磨牙 D 、第一磨牙E 、以上都不是32牙萌出的生理特點描述不正確的是:A、按一定先后順序B、在一定時間內(nèi)C、左右成對稱同時萌出H下頜牙略早于同名上頜牙E、上下同名牙同時萌出33下頜中切牙的解剖特點不正確的是:A、切緣平直 B、近遠中切角約相等C、唇面發(fā)育溝明顯D切崎靠近牙體長軸E、單根形扁,遠中面的長形凹陷較近
9、中面者略深34常出現(xiàn)畸形中央尖的牙齒是:A、上頜第一前磨牙B、上頜第二前磨牙 C、下頜第一前磨牙H下頜第二前磨牙E、第一磨牙35從牙體縱剖面看,不包括:A 牙本質 B、牙釉質C、牙骨質 D、牙髓E、牙槽骨36縱剖牙冠,可見到的牙體組織不包是:A牙釉質 B、牙本質C、牙骨質D、牙髓E、以上都不是 37縱剖牙根,可見到的牙體組織是:A、牙釉質 B 、牙本質 C 、牙骨質 D 、牙髓 E 、以上都不是38屬于齲病好發(fā)部位的是:A、發(fā)育溝B、裂C、副溝D、窩E、以上都不是39從外部觀察,牙體組成部分不包括:A、 牙冠 B 、牙根 C 、牙頸 D 、根尖孔 E 、以上都不是40在牙冠表面鈣化不全的結構是
10、:A、 發(fā)育溝 B 、副溝 C 、裂 D 、窩 E 、以上都不是41牙合面可有五個牙尖的牙齒是:A上頜第一磨牙 B、上頜第二磨牙C、上頜第三磨牙H下頜第一磨牙 E 、以上都不是42尋找腭大孔的標志是:A、上頜第一磨牙B 、上頜第二磨牙C 、上頜第三磨牙D、下頜第一磨牙E 、下頜第二磨牙43乳牙的特點不正確的是:A、 牙冠短而寬 B 、體積小 C 、乳白色H牙合面縮窄,頸崎突出E 、乳前牙寬冠寬根44牙尖偏向遠中的是:A上頜尖牙 B 、下頜尖牙C 、上頜乳尖牙H下頜乳尖牙E、以上都不是45三個頰尖等大的是:A上頜第一乳磨牙B 、上頜第二乳磨牙C、下頜第一乳磨牙H下頜第二乳磨牙E 、以上都不是46
11、根管系統(tǒng)不包括:A、根管 B 、管間吻合 C、根管側支H根尖分歧 E、髓腔47不屬純單管型的牙根有:A、上頜中切牙 B、上頜側切牙C、上頜尖牙H上頜第一磨牙的舌根 E、上頜第二磨牙的舌根和遠頰根 48關于根管側支不正確的說法是:A、發(fā)自根管的細小分支B、常與根管呈接近垂直角度C、貫穿牙本質和牙骨質 D、通向牙周膜 E、根中1/3較多 49根尖分歧多見于:A、上切牙 B、尖牙 C、下切牙 口磨牙 E、以上都不是 50副根管多見于:A、 切牙 B 、尖牙 C 、前磨牙 D 、磨牙 E 、多生牙51以副孔與牙周組織相通的是:A、根管B、副根管C、根管側支D、管間吻合 E、根尖分歧 52以側孔與牙周組
12、織相通的不包括:A 根管B、管間吻合C、根管側支D、根尖分歧E、以上都不是 53以根尖孔與牙周組織相通的有:A、根管B、管間吻合C、根管側支D、根尖分歧E、副根管 54根管分型不包括:A、 單管型 B 、雙管型 C 、單雙管型D 、三管型E 、四管型55上下頜磨牙的主要區(qū)別不正確的是:A上頜磨牙牙冠牙合面呈斜方形;下頜磨牙牙冠牙合面呈長方形B、上頜磨牙牙冠近遠中徑大于頰舌徑;下頜磨牙牙冠頰舌徑大于近遠中徑C、上頜磨牙牙冠較直;下頜磨牙牙冠傾向舌側H上頜磨牙的頰尖銳而舌尖鈍;下頜磨牙的舌尖銳而頰尖鈍E、上頜磨牙多為三根;下頜磨牙多為雙根56上頜乳中切牙為單根,其根與冠的比例約為:A、1 : 1
13、B 、 1: 2 C 、 1: 3 D 、 2: 1 E 、 3: 157關于上頜第一磨牙的髓腔形態(tài)的描述不正確的是:A、 髓室頰舌中徑大于近遠中徑大于髓室高度B、 髓室頂形凹,最凹處約接近牙冠中1/3C、 近頰髓角和近舌髓角均接近牙冠中1/3D、 遠頰髓角和遠舌髓角均接近牙冠頸1/3E、 近頰根管為雙管型或單雙管型者共占 63%58關于下頜第一磨牙的髓腔形態(tài)的描述不正確的是:A、 髓室近遠中徑大于頰舌徑大于髓室高度B、 髓室頂形凹,最凹處約與頸緣平齊C、 舌側髓角高度約近牙冠中 1/3D、 頰側和遠中髓角較低,位于牙冠頸1/3 或頸緣附近E、 近中根管為雙管型者占 13%59 .根管橫斷面可
14、呈C字形的牙齒為:A 上頜第一磨牙 B、上頜第二磨牙 C、上頜第三磨牙 D、下頜第一磨牙F、下頜第二磨牙三、名詞解釋:1 .外形高點2.牙體長軸3.線角4.點角5.崎6.頸崎7.三角崎8.軸崎9.生 長口t 10.發(fā)育溝11.臨床牙冠12.臨床牙根13.楔狀隙14.出齦15.萌出四、簡答題:(一)上下頜磨牙有何區(qū)別?(二)牙冠唇、頰、舌面突度有何生理意義?(三)簡述髓腔的增齡變化和病理變化。(四)簡述下頜第二磨牙牙冠牙合面的解剖特點。(五)簡述乳牙髓腔的應用解剖。五、論述題(一)論述乳牙的應用解剖?(二)試述切牙髓腔的應用解剖?(三)上、下頜第二乳磨牙與上、下頜第一磨牙有何區(qū)別?(四)論述下頜
15、第一磨牙牙合面的形態(tài)特點。第三章牙列、|昭與頜位一、填空:1 .牙列按構成牙的類別分為(2 .按照牙列的形態(tài)特征分為(3 .下頜的三個基本頜位是( )。4 .側頜包括()、()和()、()和()、()和()。5 . Wilson曲線又稱(6 .在()近中和(),S pee曲線又稱()。)遠中存在明顯間隙,稱之為靈長間隙。7 .四歲以前,上下頜第二乳磨牙的遠中面彼此相齊,成一垂直平面,稱為()。8 .從下頜后退接觸位,下頜向前上移動約()左右到達牙尖交錯位,從牙尖交錯位下頜下降約()到達下頜姿勢位。9 .中性頜時,上頜第一磨牙的()正對著下頜第一磨牙的(),下頜第一磨牙的()對著()與()之間的
16、牙合楔狀隙。10 .下頜姿勢位時,上下頜之間可存在()的間隙,稱之為息止頜間隙。11 .鼻翼耳屏線是指從一側()到同側()的假想連線。12 .鼻翼耳屏線與()平行,與()的交角約1 5度。13 .正常人面部大致可分為三部分:由()到()為上部,由()至11 ()為中部,由()至11 ()為下部。二、判斷題(正確者劃 0,錯者劃X并改正):1 .中性頜時,上頜第一磨牙的近中舌尖正對者下頜第一磨牙的頰面溝。2 .橫,舊曲線是凸向下的。3 .遠中牙合關系是指上頜第一磨牙的近頰尖對應著下頜第一磨牙頰面溝的遠中,下牙列 對于上牙列偏遠中。4 .下頜姿勢位時,升頜肌的肌電圖無電位活動。5 .在4歲之前,乳
17、牙頜有明顯的頜曲線。6 .在4歲之前,乳牙在頜骨上的位置較正,沒有明顯的近遠中或唇(頰)舌向傾斜。7 .上頜中切牙的唇面形態(tài)與牙弓形及面形是協(xié)調(diào)一致的。三、選擇題:1 .乳牙脂時期為:A 26歲B、2.56歲C、2.59歲DX 36歲E、39歲2 .替牙席時期為:A、26歲 B 、2.56歲 C、612歲DX 912歲 E、615歲3 . 46歲期間,上下頜第二乳磨牙的遠中面的關系是:A、下頜第二乳磨牙的遠中面移至上頜第二乳磨牙的近中日 下頜第二乳磨牙的遠中面移至上頜第二乳磨牙的遠中C上下頜第二乳磨牙的遠中面彼此相齊,成一垂直平面D兩者關系不定E 、以上都不對4 .牙列異常不包括:A、牙列擁擠
18、B 、牙列稀疏C 、高位牙D、低位牙 E、弓外牙5 .關于解剖學牙合平面正確的說法是:A、是連接下頜中切牙的近中鄰接點到雙側第一磨牙遠中頰尖頂所構成的假想平面B、是連接上頜中切牙的近中鄰接點到雙側第一個磨牙遠中頰尖頂所構成的假想平面C、是連接下頜中切牙的近中鄰接點到雙側最后一個磨牙遠中頰尖頂所構成的假想平面D、是連接上頜中切牙的近中鄰接點到雙側最后一個磨牙遠中頰尖頂所構成的假想平 面E、以上都不是6 .關于Spee曲線,正確的說法是:A、為上頜的縱頜曲線 B、為下頜的縱頜曲線C、為上頜的橫頜曲線D、為下頜的橫頜曲線E、以上都不對7 .關于橫 滁曲線正確的說法是:A、位于上頜B 、位于下頜 C、
19、上下頜均有D、是連接雙側尖牙牙尖形成的一條突向下的曲線E、以上都不對8 .關于牙尖交錯 裝M正常標志描述不對的是:A、每個牙都與對頜的兩牙相對應接觸B、尖牙關系正常C、第一磨牙為中性關系D、前后牙的覆牙合、覆蓋關系正常E 、上下牙列中線對正,正對著上唇系帶9 .關于近中牙合關系,正確的說法是:A上頜第一磨牙的近中頰尖位于下頜第一磨牙的頰面溝的遠中B、上頜第一磨牙的近中頰尖正對下頜第一磨牙的頰面溝C、上頜第一磨牙的近中頰尖位于下頜第一磨牙的頰面溝的近中H呈現(xiàn)下頜后縮面型E 、呈現(xiàn)下頜正常面型10 .狹義咀嚼肌中下頜向下的肌是:A、顆肌 B 、咬肌 C、翼內(nèi)肌 D、翼外肌 E、下頜舌骨肌11 .使
20、下頜向后的動力主要為:A、口輪匝肌 B、頰肌 C、顆肌 D、咬肌 E、翼內(nèi)肌12 . 612歲之間為替牙,口期,常出現(xiàn)暫時性錯 弟的表現(xiàn),其中不包括:A、上唇系帶位置過低 B、上中切牙間隙 C、上切牙牙冠偏遠中Dk暫時性遠中牙合E 、暫時性反蜉13 .關于牙尖交錯位,不正確的說法是:A、是以牙尖交錯牙合為前提 B、是牙尖交錯牙合時,下頜骨對上頜骨的位置C、隨牙尖交錯牙合變化而變化D、它又稱為肌位E、用英文縮寫為ICP14 .關于后退接觸位不正確的說法是:A、從牙尖交錯位開始,下頜向后下移動約1mm B、所有人共有C、后牙牙尖斜面部分接觸D 、牌突位于其下頜窩的最后位置E、為下頜的生理性最后位1
21、5 .關于下頜姿勢位不正確的說法是:A、是下頜的休息位B 、穩(wěn)定而可重復C、當人端坐或直立,兩眼平視前方,不咀嚼,不吞咽,不說話,上下頜牙不接觸時, 下頜所處的位置D、上下切牙之間可有 13mm勺間隙 E 、此時升頜肌無電位活動16 . 4歲以前,乳牙牙合的特征不包括:A、牙齒排列緊密 B 、無間隙 C、牙冠較直D、牙合曲線不明顯 E、暫時性反鑒17 . 46歲期間,乳牙牙合的特征是:A、出現(xiàn)靈長間隙 B 、牙的切緣及牙合面產(chǎn)生磨耗C、上下頜第二乳磨牙遠中面不在一個平面,下頜第二乳磨牙移至上頜第二乳磨牙的近 中D、隨著下頜支的發(fā)育,暫時性深覆牙合可有所減小E 、以上都對18 .面部各部分之間比
22、例協(xié)調(diào)時表現(xiàn)為:A、當下頜姿勢位時,上頜切牙切緣在下唇下緣下約1mm 下頜前牙切緣與下唇上緣平齊B、露出切牙1/2C、口角對著上頜尖牙的遠中部分或第一磨牙的近中部分D、口角對著上頜尖牙的近中E 、以上都對四、名詞解釋:1. 覆牙合 (over bite)2. 覆蓋 (over jet)3. 牙尖交錯牙合(intercuspal occlusion.ICO)4. 牙尖交錯位(intercuspal position.ICP)5. 后退接觸位(retruded contact position.RCP)6. 下頜姿勢位(mandibular postural position.MPP)7. 息止牙
23、合位(free way space)8. 齊平末端 (flush plane)9. 靈長間隙10. 反牙合(cross bite)11. 開牙合(open bite)12. 深覆牙合(deep over bite)13. 深覆蓋(deep over jet)14. 錯牙合(malocclusion )五、簡述題:(一)簡述牙尖交錯牙合時,上頜尖牙與下頜尖牙的關系,上頜第一磨牙與下頜第一磨牙的關系?(二)臨床上覆牙合與覆蓋如何分類?(三)為什么上下頜第一磨牙在建牙合初期形成的偏遠中關系在替牙期間能夠得到調(diào)整?簡述之。(四)替牙期間,上切牙牙冠會偏遠中?(五)簡述牙尖交錯位正常的標志。(六)簡述牙
24、尖交錯位正常的特點?(七)簡述牙尖交錯位正常的意義?六、論述題:(一)為什么第一磨牙的咬合關系被稱為牙合關鍵?(二)論述乳牙期間牙合的特征?(三)論述替牙期間為什么會出現(xiàn)唇系帶位置異常、間隙及牙冠偏斜等,能否恢復正常?(四)替牙期間出現(xiàn)的暫時性擁擠是否能被緩解?試述之。第四章 頜面部骨-、選擇題1眶下孔向什么方向通入眶下管()A后,下,外B 、后,上,外 C 、后,下,內(nèi)口后,上,內(nèi)E 、以上都不是2 眶下孔是什么神經(jīng)阻滯麻醉的進針部位()A 眶上神經(jīng) B 、眶下神經(jīng)C 、眶神經(jīng)D上牙槽后神經(jīng)E 、以上都不是3 尖牙窩位于哪個牙根尖的上方()A上頜切牙 B 、上頜尖牙C、上頜前磨牙DK上頜磨牙
25、 E、上頜前牙4 尖牙窩上附著的肌肉有()A、提口角肌 B、提上唇肌 C、提上唇鼻翼肌D、顫大肌5 上頜骨的一體四突不包括()A、顫突 B、顆突 C、額突 D、牙槽突 E、腭突6 眶下孔在眶下緣中點下方約多少厘米處()A、 1cm B 、 0.5 cm C 、 1.5 cm D 、 0.8 cmE、以上都不是7 上頜體的后面參與構成()A 眶上緣 B、鼻腔 C、眶下壁 D、口腔頂 E、翼腭窩8 上頜結節(jié)位于上頜骨的()A、前面B、后面 C、內(nèi)面 D、外面 E 、以上都不是9 上牙槽后神經(jīng)阻滯麻醉的重要標志是()A、上頜結節(jié) B、牙槽孔C、額牙槽崎D、尖牙窩E、須棘10上頜結節(jié)上附著的肌肉是(
26、)A、翼內(nèi)肌 B、翼外肌 C ,尖牙肌 D、三角肌 E、以上都不是11眶下溝向什么方向通眶下管( )A、前內(nèi)下B、前外下 C、前下D、后外上 E 、以上都不是12在眶下管中段和后段發(fā)出的神經(jīng)有上牙槽前神經(jīng)和()A、上頜神經(jīng) B、上牙槽中神經(jīng) C、上牙槽后神經(jīng)D、眶下神經(jīng)E、以上都不是13 .眶下管麻醉時,針尖刺入不可超過()cm,以免損傷眼球、A、 0.5 B 、 1.0 C 、 1.5 D 、 2.0 E 、以上都不是14翼腭管構成不包括()A、上頜骨 B、蝶骨 C、顆骨 D、腭骨 E、以上都不是15硬腭由上頜骨腭突和(A、上頜骨牙槽突 B)組成C 、上頜骨牙槽突Dk腭骨的垂直部 E、以上都
27、不是 16下列哪些牙的唇頰側骨板較舌側骨板厚( )A上頜第一前磨牙B、上頜第一磨牙 C、下頜第一磨牙H下頜第二前磨牙E、下頜尖牙17全身骨骼系統(tǒng)中變化最顯著的部分是()A. 上頜骨 B 、下頜骨 C 、牙槽突 D 、腭骨 E. 以上都不是18上頜竇的底壁由前向后蓋過上頜第二前磨牙至()的根尖A上頜第一前磨牙B.上頜尖牙C、上頜第一磨牙DK上頜第二磨牙 E 、上頜第三磨牙19頦孔多位于()的下方A、上頜尖牙B、下頜尖牙 C、上頜前磨牙H下頜前磨牙E 、以上都不是20不是指同一部位的結構為()A、固有牙槽骨B、篩狀板 C、硬板 D、牙周膜E.以上都不是21距上頜竇底壁最近的牙尖為( )A上頜第一磨
28、牙 B、上頜第二磨牙 C、上頜第三磨牙H上頜第二前磨牙E、上頜第二前磨牙至上頜第三磨牙22上頜骨的血供豐富,不包括()A、上牙槽動脈B下牙槽動脈G眶下動脈H腭降動脈 E 、蝶腭動脈23在外斜線上附著的肌肉有降下唇肌和()A、提上唇肌B、降口角肌 C、須肌 D、頸闊肌 E 、以上都不是24頦孔多朝向()A、前下內(nèi) B、后上外 C、后下內(nèi) D、前上外 E.以上都不是25起于下頦棘的肌肉是()A、須舌肌 B、須舌骨肌C 、下頜舌骨肌D、莖突舌骨肌E. 以上都不是26附著于內(nèi)斜線上的肌肉有()A、須舌骨肌B 、下頜舌骨肌 C 、須舌肌 D、咬肌E、以上都不是27在下頜骨內(nèi)斜線上方,頦棘兩側的凹陷是()
29、A、二腹肌窩B、舌下腺窩C、頜下腺窩D、關節(jié)翼肌窩E. 以上都不是28在下頜骨內(nèi)斜線下方,中線兩側近下頜體下緣處有不明顯的卵圓形凹陷是(A、舌下腺窩B、頜下腺窩C、 二腹肌窩 D 、關節(jié)翼肌窩E. 以上都不是29下頜骨骨質最致密處是()A、髁突 B 、 牙槽突 C 、頦孔 D 、下頜支 E. 下頜下緣30喙突上附著的肌肉為咬肌和()A、顆肌B、頰肌 C、翼內(nèi)肌 D、翼外肌 E、以上都不是31在關節(jié)翼肌窩上附著的肌肉有( )A、翼內(nèi)肌淺頭 B、翼內(nèi)肌深頭 C、翼外肌上頭D、翼外肌下頭E、以上都不是32在下頜小舌上附著的結構有( )A、翼外肌下頭 B、顆下頜韌帶 C、蝶下頜韌帶 D、莖突下頜韌帶E
30、、以上都不是33下頜骨的髁狀突又稱()A、喙突B、肌突C、關節(jié)突 D、 翼突E 、牙槽突34在下頜骨內(nèi)側面,位于二腹肌窩后上方的腺窩是( )A、二腹肌窩 B 、舌下腺窩C 、頜下腺窩D 、卵圓窩 E 、以上都不是35在下頜隆突處,由前向后越過的神經(jīng)不包括( )A、下牙槽神經(jīng) B、頰神經(jīng) C、舌神經(jīng) D、下頜舌骨肌神經(jīng)E、以上都不是36下牙槽神經(jīng)口內(nèi)法阻滯麻醉時,為使針尖避開下頜小舌的阻擋,接近下牙槽神經(jīng)注射,針尖應在( )A下頜孔平面 B、下頜孔上方約 0.5厘米C、下頜孔上方約1.0厘米H下頜孔上方約1.5厘米 E 、以上都不是37附著于下頜角的結構是( )A、翼下頜韌帶B、須舌肌 C翼內(nèi)月
31、JIH蝶下頜韌帶E、莖突下頜韌帶38離下頜管最近的是( )A、下頜第一磨牙的根尖B、下頜第二磨牙的根尖C、下頜第三磨牙的根尖H下頜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磨牙的根尖 E 、以上都不是39以下不是下頜骨血供來源的是( )A、 下牙槽動脈B 、舌深動脈 C 、翼內(nèi)肌動脈D 、咬肌動脈E、顆肌動脈40乳突是下列何骨的一部分( )A 、 顳骨 B 、顴骨 C 、蝶骨 D 、枕骨 E 、舌骨41圍成眶上裂的骨是蝶骨大翼和( )A 、蝶骨小翼B 、上頜骨 C 、篩骨 D 、蝶骨翼突E 、以上都不是42出切牙孔的血管神經(jīng)是()C 、腭前神經(jīng)及腭大血管A、腭降動脈及腭神經(jīng)B 、鼻腭神經(jīng)、血管H腭中、后神經(jīng)及血管43
32、出腭大孔的血管神經(jīng)是(A、腭前神經(jīng)及腭大血管D、腭中、后神經(jīng)及腭小血管44走行于翼腭管內(nèi)的血管神經(jīng)是(A、腭降動脈及腭神經(jīng)B、以上都不是)、鼻腭神經(jīng)及血管E 、以上都不是)腭前神經(jīng)及腭血管C 、腭降動脈及腭神經(jīng)C 、鼻腭神經(jīng)及血管D、腭中、后神經(jīng)及腭小血管E 、以上都不是45與上頜骨額突相連接的骨是額骨、鼻骨和( )A、額骨 B、顆骨 C、淚骨 D、梨骨 E、對側上頜骨額突二、填空1、上頜骨的四突() () () () 。2、上頜骨的三對支柱() () ()3、 ()和()合成蝶腭孔4、顴骨的三個突起() () ()5、 ()和()相接構成顴弓6、行下頜支手術以()為標志7、翼腭管由() ()
33、 ()共同組成8、下頜骨易骨折的薄弱部位() () () ()9、下頜神經(jīng)溝相當于下頜磨牙()上方約()三、簡答1、下頜骨的薄弱部位?2、上頜骨血液供應特點?四、論述1、上頜骨與咀嚼功能關系密切的三對支柱?第五章 顳下頜關節(jié)、單選1 兩側髁突的水平軸與下頜支表面( )A、平行 B 、相交成銳角 C 、相交成鈍角H相交成直角E、以上都不是2 兩側髁突的水平軸的延長線相交于枕骨大孔前約()A、100-110度B、 110-125度 C 、 145-160 度D、150-165度E、以上都不是3 髁突的()與關節(jié)結節(jié)后斜面構成一對功能面A 、前斜面B 、后斜面C 、內(nèi)斜面D 、外斜面E 、以上都是4
34、 顳下頜關節(jié)的組成不包括()A、下頜骨牌突B 、顆骨關節(jié)面C、關節(jié)盤D、關節(jié)囊和關節(jié)韌帶E、關節(jié)間隙5 髁突的負重區(qū)是()A牌突的前斜面 B 、牌突的后斜面C、牌突崎D、牌突頸E、以上都是6 以下不是顳下頜關節(jié)關節(jié)盤特點的是()A、在關節(jié)窩與牌突之間 B 、卵圓形 C、內(nèi)外徑大于前后徑D厚度不均 E、由彈性纖維構成7 顳下頜關節(jié)盤最薄的是()A 、前帶 B 、中間帶 C 、后帶 D 、雙板區(qū)E 、 以上都不是8 顳下頜關節(jié)盤無血管和神經(jīng)、并最薄的是( )A 、前帶 B 、中間帶 C 、后帶 D 、雙板區(qū) E 、以上都是9 顳下頜關節(jié)盤好發(fā)穿孔,破裂的部位包括中間帶和()A 、前帶 B 、前伸部
35、 C 、后帶 D 、雙板區(qū) E 、以上都不是10顳下頜關節(jié)盤最厚的部位是( )A 、前帶 B 、中間帶 C 、后帶 D 、雙板區(qū) E 、以上都不是11下頜隆突是由髁突和( )匯合成的骨嵴、A、內(nèi)斜線 B、外斜線 C、下頜角 D、喙突 E、以上都不是12 TMJ 韌帶不包括( )A、顆下頜韌帶B、蝶下頜韌帶C、莖突下頜韌帶 D、翼下頜韌帶E、外側韌帶13關節(jié)窩頂部與顱中窩間骨板最薄處厚度約為()A、 0.5mm B 、 1.2 mm C 、 1.8mm D、 2.0mmE、 5.0mm14 TMJ盤由膠原纖維和粗大的彈性纖維組成的結構是()A、顆前附著B 、下頜前附著C、顆后附著D、下頜后附著E
36、、以上都不是15 TMJ 的外側韌帶是()A、顆下頜韌帶B、蝶下頜韌帶C、盤錘韌帶D、莖突下頜韌帶E、以上都是16 TMJ 的功能解剖特點不正確的是()A、既有轉動又有滑動的復合關節(jié)B 、具有多個運動軸心C、是左右聯(lián)動關節(jié)D、與牙合關系密切E、由滑動組成的簡單關節(jié)17 關節(jié)盤(TMJ四周與關節(jié)囊相連,把關節(jié)間隙分為上下腔,其特點()A、關節(jié)盤直接附著于牌突以上腔大而松,稱滑動關節(jié)C、上下腔相通D、上腔小而緊,稱錢鏈關節(jié)E、以上都不是18當大開頜運動時,下頜下降約為()以上A、 0.5cm B 、 1.0cm C 、 1.5cmD、 2.0cmE、 2、 5cm19當下頜向左側運動時( )A左側
37、牌突滑動,右側牌突轉動 B、左側牌突滑動,右側牌突滑動C左側牌突轉動,右側牌突轉動 D、左側牌突基本轉動,右側牌突滑動E、以上都不是二、填空1、關節(jié)盤的前伸部位于前帶前方,由() ()兩部構成2、關節(jié)盤的分區(qū)() () () () ()三、論述1、顳下頜關節(jié)的解剖生理特點?第六章 口腔顱面頸部肌一、單選1 面部表情肌的排列方式有環(huán)形和( )A平行排列 B、斜行排列 C、疊加排列 D 、放射狀排列E、以上都是2 起自上頜骨眶下緣的表情肌是()A、笑肌B、顫大肌 C顫小肌 H提上唇肌E、提口角肌3 狹義的咀嚼肌不包括()A、咬肌B、顆肌C、翼內(nèi)肌 D翼外肌E、舌骨上肌群4 翼內(nèi)肌止點不包括()A、
38、翼外板內(nèi)面以腭骨錐突C 、翼外板外面DK上頜結節(jié)E、翼肌粗隆5 舌骨上肌群中不參與下頜運動的是()A、二腹肌 B、莖突舌骨肌C須舌骨肌 D、下頜舌骨肌E、頸闊肌6 具有降下頜作用的狹義咀嚼肌是()A、翼內(nèi)肌B、翼外肌 C、顆肌D、咬肌E、二腹肌7 翼外肌的主要作用描述錯誤的是()A、張口作用B、使下頜前伸C、使下頜做側方運動H升下頜 E 、降下頜8 具有提下頜作用的肌是()A、二腹肌 B、下頜舌骨肌C須舌骨肌 D、頸闊肌 E、翼內(nèi)肌9 提下頜并前伸的?。ǎ〢、咬肌B、顆肌C、下頜舌骨肌D、翼外肌 E、須舌骨肌10 不具有側動下頜功能的?。?)A、咬肌B、顆肌 C翼內(nèi)肌 H翼外肌E、舌骨下肌群1
39、1 關于腭帆張肌,不正確的說法是( )A、為三角形薄肌 B、在翼內(nèi)肌和翼內(nèi)板之間垂直下行,呈直角繞過翼突鉤C、具有拉緊軟腭的作用 D起自翼內(nèi)板的基部和咽鼓管的軟骨附近的骨面E、止于硬腭12 具有升軟腭作用的是( )A、腭帆提肌B、腭帆張肌C、腭舌肌 口腭垂肌E、以上都不是二、填空13 口頜系統(tǒng)肌鏈包括() () ()14 狹義的咀嚼肌包括翼外肌、 () () ()三、論述1、口頜系統(tǒng)肌鏈特點?第七章 唾液腺一、單選1 下列屬于漿液性腺的大唾液腺是( )A、腮腺B、下頜下腺 C、舌下腺 H唇腺E、味腺2 腮腺導管的最狹窄處位于()A、出腮腺處 B、在咬肌前緣處 G穿過頰肌的部位H開口處E、以上都
40、不是3 舌下肉阜上有頜下腺導管和( )的開口A舌下腺大管的開口B、味腺的開口C、腮腺導管的開口H舌下腺小管的開口E、以上都不是4 腮腺的特點不正確的是()A、屬于漿液性腺 B、形狀很不規(guī)則C、外面包有腮腺鞘D導管開口于上頜第二前磨牙相對的頰粘膜上E、腮腺實質內(nèi)有淋巴5 腮腺的神經(jīng)支配不包括()A、耳大神經(jīng)B、耳顆神經(jīng)C,交感神經(jīng)D、副交感神經(jīng)E、鐐骨肌神經(jīng)二、簡答1、下頜下腺導管結石比腮腺導管結石常見原因?2、腮腺導管走行特點?第八章 面頸部血管一、單選1 不屬于頸外動脈分支的是( )A甲狀腺下動脈 B、舌動脈 C面動脈D上頜動脈E、枕動脈2 不屬于面動脈分支的是()A、下唇動脈B、上唇動脈
41、C內(nèi)眥動脈D、須動脈E、腭升動脈3 平舌骨大角尖的血管為()A、甲狀腺上動脈 B、舌動脈 C面動脈D頜內(nèi)動脈E、須下動脈4 上頜前牙的血供來自()A、腦膜中動脈以上唇動脈 C 、上牙槽中動脈H上牙槽前動脈E、以上都不是5 顱內(nèi)外靜脈的交通除外()A導血管B、板障靜脈C眼靜脈D、腦神經(jīng)和血管周圍的靜脈網(wǎng)E、面靜脈6腦膜中動脈入顱處為( )A、圓孔B、卵圓孔 C棘孔D、眶上裂 E、眶下裂7 頸外動脈的走行特點不正確的是()A、起自頸總動脈 以 在頸動脈三角內(nèi)先在頸內(nèi)動脈前內(nèi)側,再轉向上后C、經(jīng)二腹肌后腹,莖突舌骨肌淺面,進入下頜后窩D上行穿腮腺實質E、在下頜骨牌突頸部后內(nèi)方分為上頜動脈和顆淺動脈兩
42、終支。8 翼叢的特點不正確的是()A、 位于顳下窩內(nèi),相當于上頜結節(jié)的后上方處B、 分布于顳肌,翼內(nèi),外肌之間C、 主要收集與頜內(nèi)動脈分支伴行的靜脈血D、 該叢后部最后匯集成顳淺靜脈E、與顱內(nèi)外靜脈有廣泛交通9 翼叢的不正確流向為()A、經(jīng)卵圓孔至海綿竇B 、經(jīng)破裂孔導血管至海綿竇C、經(jīng)眼下靜脈至眼上靜脈D、經(jīng)頜內(nèi)靜脈至面靜脈E、經(jīng)面深靜脈至面靜脈二、填空1、頸總動脈分叉處有() ()三、簡答1、何謂面部危險三角區(qū)?第九章 面頸部淋巴結和淋巴管一、單選1 面淋巴結不包括( )A腮腺深淋巴結DK眶下淋巴結B 、頜上淋巴結E 、顴淋巴結2、頸部最大淋巴結群指( )A 頸淺淋巴結B 頸深淋巴結C 頸
43、淋巴干 D 右淋巴導管E 枕淋巴結二、填空角淋巴結是指( )第十章 口腔面頸部神經(jīng)一、單選)、由感覺根和運動根組成D自卵圓孔出顱)1 關于下頜神經(jīng)不正確的說法是(A為運動神經(jīng)BC、是三叉神經(jīng)最粗大的分支E、行于翼外肌與腭帆張肌之間2支配上頜第一磨牙腭根的神經(jīng)是(A、鼻腭神經(jīng)B、腭前神經(jīng)C、上牙槽后神經(jīng) D、上牙槽中神經(jīng)E、上牙槽前神經(jīng))C味覺纖維 D、交感纖維3面神經(jīng)為混合神經(jīng),不含有(A、運動纖維B、副交感纖維E、一般軀體感覺纖維4 面前靜脈的解剖特點是()A、 走行皮下,血流速度快B、 靜脈無瓣膜C、 面部化膿性感染易在面靜脈內(nèi)形成血栓D、可經(jīng)內(nèi)眥靜脈,下頜后靜脈而逆流至顱內(nèi)海綿竇E、以上
44、都不是5面神經(jīng)頰支位于咬肌筋膜表面,其與腮腺導管的關系不正確的是(A、行于導管上下方B、行于導管淺面C、行于導管深面D與導管平行E 、與導管無關系6 下頜神經(jīng)前干中屬于感覺神經(jīng)的()A、顆深神經(jīng)B、咬肌神經(jīng)C、翼外肌神經(jīng)H翼內(nèi)肌神經(jīng)E、頰神經(jīng)7.布于321,123及其牙周膜,牙槽骨,唇側牙齦的神經(jīng)是()A、上牙槽前神經(jīng)B、腭前神經(jīng) C、鼻腭神經(jīng)H上牙槽后神經(jīng)E 、腭后神經(jīng)8 在下頜神經(jīng)溝處,舌神經(jīng)位于下牙槽神經(jīng)之前內(nèi)方約為( )A、 0.5cmB、 1.0cmC、 1.5cmD、 2.0cmE、 2.5cm)D須神經(jīng)E、腭前神經(jīng))9布于下頜牙及其牙周膜,牙槽骨的神經(jīng)(A、頰神經(jīng)B、舌神經(jīng)C下牙
45、槽神經(jīng)10面神經(jīng)頰支多位于腮腺導管上下約為(A、 1.0cm 范圍內(nèi) B、 1.5cm 范圍內(nèi) C、 2.0cm 范圍內(nèi)D、 0.5cm 范圍內(nèi) E 、以上都不)C面神經(jīng)頰支)C面神經(jīng)頰支11導致口角下垂,流口水,可能損傷的(A、面神經(jīng)顆支以面神經(jīng)額支Dk面神經(jīng)下頜緣支E、面神經(jīng)頸支12導致眼瞼不能閉合,可能損傷的(A、面神經(jīng)顆支以面神經(jīng)額支D面神經(jīng)下頜緣支E、面神經(jīng)頸支13臨床行下頜下區(qū)手術時,切口應在()A、下頜骨下緣下 7mm B、下頜骨下緣下 10 mmC、下頜骨下緣下 12 mm D下頜下骨緣下 15 mmE、緊貼下頜骨下緣處14舌前 2/3 的味覺由( )神經(jīng)支配A、面神經(jīng)B、三叉
46、神經(jīng) C舌咽神經(jīng)D、舌下神經(jīng)E、以上都不是15受損可導致舌肌癱瘓的神經(jīng)為()A、迷走神經(jīng)B、舌神經(jīng) C舌咽神經(jīng)D、舌下神經(jīng)E、副神經(jīng)16霍納癥損傷()所致A、副神經(jīng)B、棘孔神經(jīng)C頸交感干D、喉返神經(jīng)E、喉上神經(jīng)17關于面神經(jīng)鼓索不正確的說法()A、在莖乳孔下方約6mmi自面神經(jīng)發(fā)出B、經(jīng)鼓室穿巖鼓裂至顆下窩加入舌神經(jīng)C含有味覺纖維及副交感纖維D、司舌前2/3的味覺E、司頜下腺及舌下腺的分泌18以下不屬于混合神經(jīng)的()A、三叉神經(jīng)B、面神經(jīng) C舌咽神經(jīng) D、迷走神經(jīng)E、舌下神經(jīng)19以下屬于運動神經(jīng)的是()A、舌神經(jīng) B、頰神經(jīng) C、下牙槽神經(jīng)DX耳顆神經(jīng)E、副神經(jīng)20鼻睫神經(jīng)是()的分支A、上頜
47、神經(jīng)B、下頜神經(jīng) C、眼神經(jīng) 口面神經(jīng)E、眶下神經(jīng)二、簡答1、簡述面神經(jīng)主干走行?2、在神經(jīng)無變異時,右上牙槽后、中神經(jīng)及腭前神經(jīng)的分布?三、論述1、上、下頜神經(jīng)在口腔分布的變異?2、面神經(jīng)主干在腮腺內(nèi)的分支的分布特點及損傷癥狀?第十一章 口腔局部解剖一、選擇題1 在活體的口腔內(nèi),緊鄰磨牙后區(qū)后方的結構是( )A、翼下頜韌帶B、頰咽肌縫C、翼突下頜縫H翼下頜芻裘E、頰系帶2 頰部皮下組織中自上而下橫行的結構是()A、面神經(jīng)額支,上頜支,腮腺導管,面神經(jīng)下頰支,下頜緣支B、面神經(jīng)顆支,額支,上頜支,腮腺導管,面神經(jīng)下頰支,下頜緣支C、面神經(jīng)上頰支,腮腺導管,下頜緣支H面神經(jīng)上頰支,腮腺導管,面神
48、經(jīng)下頰支,下頜緣支E、面神經(jīng)上頰支,腮腺導管,面神經(jīng)下頰支3 唇的層次不包括()A、皮膚B、淺筋膜 C肌層D、粘膜下層E、固有層4 唇的血供主要來自()A頜內(nèi)動脈B、頜外動脈C、舌動脈 口顆淺動脈E、以上都不是5 唇的靜脈回流經(jīng)()A顆淺靜脈 B、面前靜脈 C、頜內(nèi)靜脈 D、面后靜脈 E、以上都不是6 上唇的感覺神經(jīng)來自()A、上、下頜神經(jīng) B、眼神經(jīng)C、舌神經(jīng) D面神經(jīng)E、以上都不是7 以下不屬于頰的境界的是()A、下頜下緣B、額骨下緣C、唇面溝 口咬肌前緣E、須唇溝8頰部皮下組織中斜行的結構是()A、面神經(jīng)額支 B 、面神經(jīng)下頜緣支C、面動脈H面神經(jīng) E 、以上都不是9 翼下頜韌帶是由頰肌
49、筋膜與()增厚形成A、翼外肌筋膜B、咬肌筋膜 C、咽筋膜 D翼內(nèi)肌筋膜E、以上都不是10頰部的血供來源除外()A舌動脈 B、頜外動脈 C、眶下動脈 D、面橫動脈E 、面動脈11頰肌的運動神經(jīng)是( )A、頰神經(jīng)B、三叉神經(jīng) C、面神經(jīng)12鼻腭神經(jīng)局麻的表面標志為()A、切牙乳頭B、腭大孔 C腭小孔13腭乳頭的深面為( )A、腭大孔B、腭小孔 C切牙孔14蝶骨翼突鉤位于上頜第三磨牙后內(nèi)側面約(D 、舌咽神經(jīng)E 、副神經(jīng)口須孔E、以上都不是口翼突鉤E、以上都不是)A、05 1.0cmB、1.0 1.5cmC、1.5 2.0cmD、2.0 2.5cmE、以上都不是15腭凹位于()A、軟腭前方中線兩側的
50、粘膜上C、兩側8,8連線中點兩側的粘膜上R軟腭中部中線兩側的粘膜上口軟腭中部中線兩側的粘膜上16軟腭的層次不包括()A、皮膚B、粘膜C、粘膜下層17支配軟腭運動的神經(jīng)(A、舌咽神經(jīng)B、迷走神經(jīng)咽支D、腭腱膜E、腭肌)C 、面神經(jīng) D 、舌下神經(jīng)E 、以上都不是E、以上都不是18支配腭帆張肌運動的神經(jīng)(A、翼內(nèi)肌神經(jīng) B、舌神經(jīng)19腭部血供主要來自( )A、頜內(nèi)動脈2、頜外動脈20舌下腺內(nèi)側面與頦舌肌之間沒有(A、頜下腺導管 B、舌下腺導管)C、迷走神經(jīng)咽支 D、副神經(jīng) E、面神經(jīng)C、顆淺動脈D、舌動脈E、以上都不是)C 、舌神經(jīng) D 、舌下神經(jīng)E 、舌下動脈21舌神經(jīng)與下頜下腺導管交叉部位多在
51、( )A、下頜第二前磨牙的下方B 、下頜第一磨牙舌側的下方C、下頜第二磨牙舌側的下方D下頜第三磨牙舌側的下方E、以上都不是22不含味蕾的舌乳頭是( )A、絲狀乳頭B、菌狀乳頭C、輪廓乳頭D、葉狀乳頭E、以上都不對23圍成咽門的結構包括腭帆、舌根和()A、腭垂B、腭凹C、腭舌弓 口軟腭E、腭咽弓24舌內(nèi)肌不包括()A、舌上縱肌B、舌下縱肌C、舌骨舌肌D、舌橫肌E、舌垂直肌25舌的血供來自舌動脈和()A、咽升動脈B、枕動脈C、甲狀腺上動脈 D、面動脈E、以上都不是26舌后1/3 的感覺神經(jīng)為( )A、舌神經(jīng)B、舌咽神經(jīng) C、迷走神經(jīng) D、三叉神經(jīng)E、面神經(jīng)27腭舌肌由()支配A、迷走神經(jīng)咽支B、舌
52、神經(jīng) C、舌下神經(jīng)D副神經(jīng)E、以上都不是28舌下神經(jīng)是()的運動神經(jīng)A、唇B、頰C、舌D、咽 E、 牙齦29腭大孔位于硬腭后緣前約( )A、 0.5cm B 、 1.0cmC、 2.0cm D 、 2.5cm E 、 0.8cm30腭部的淋巴主要引流至( )A、頸深上淋巴結B、須下淋巴結 C、下頜下淋巴結H頸深上淋巴結E、腮腺淋巴結二、名詞解釋:1 口腔前庭溝2 磨牙后三角(retromolar triangle )3翼下頜皺襞4 口腔前庭( oral vestibule )5 腭皺襞( palatal rugae )6上頜硬區(qū)三、填空題:1 閉口時,牙弓將口腔分為(2翼下頜皺襞為延伸于(3 () 、 () 、 (4 .舌前2/3有四種乳頭(5 舌外肌包括( ) (6 軟腭由( ) ()和( ) 。)后內(nèi)方與( )后方之間的粘膜皺襞。)構成咽門。) ()()()。)()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電商合作協(xié)議合同范本
- 車床設備采購合同范本
- 委托貸款合同范本
- 中英文翻譯外債借款合同范本
- 入駐天貓合同范本
- 合同書范文模板電子版
- 污水處理 設計合同
- 戰(zhàn)略偏差對企業(yè)新質生產(chǎn)力的影響研究
- 幼兒園家長會總結與反思中班
- 超寬帶電磁脈沖的監(jiān)測與參數(shù)測定系統(tǒng)
- 浙教版勞動二年級上冊全冊教案
- 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指導用書
- 版本管理方案
- 智能衣服方案
- 李克勤紅日標準粵語注音歌詞
- 基于視覺的工業(yè)缺陷檢測技術
- 軍事英語詞匯整理
- DB31-T 1440-2023 臨床研究中心建設與管理規(guī)范
- 老客戶維護方案
- 高處作業(yè)安全教育培訓講義課件
- 萬科物業(yè)管理公司全套制度(2016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