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管插管的醫(yī)護配合ppt課件_第1頁
氣管插管的醫(yī)護配合ppt課件_第2頁
氣管插管的醫(yī)護配合ppt課件_第3頁
氣管插管的醫(yī)護配合ppt課件_第4頁
氣管插管的醫(yī)護配合ppt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Tracheal intubation with the health care)1病例病例 120120急救出車急救出車, ,男性男性,40,40歲歲, ,呼之不應,呼之不應,口唇面色紫紺,呈提氣樣呼吸,心口唇面色紫紺,呈提氣樣呼吸,心率快率快(140-150(140-150次次/ /分分) )。 Page 2氣管插管前的氣道管理開放氣道開放氣道簡易呼吸器給氧簡易呼吸器給氧清理呼吸道清理呼吸道Page 3 開放氣道的標準:開放氣道的標準: 下頜角與耳垂的連線下頜角與耳垂的連線與地面垂直與地面垂直按額抬頸按額托頜開放氣道的方法托下頜法Page 4適用于多數(shù)患者按額托頜按額托頜Page 5簡易

2、呼吸器出氣閥出氣閥魚嘴活瓣魚嘴活瓣進氣閥進氣閥Page 6Page 7儲氣袋接口儲氣袋接口安全閥安全閥單向閥單向閥進氣閥進氣閥Page 8雙雙手手(CECE手法手法) )固定面罩固定面罩單單手手(CE手法手法)固定面罩固定面罩CEPage 9 氣管插管術中的配合(一)醫(yī)生:予以簡易呼吸 器高流量給氧護士:各項準備 Page 10氣管導管 型號: 成人: 7-8 # 兒童: 4 + 年齡/4 嬰兒: 2.5, 3, 3.5 #長度:6.5mm:29cm 7.0mm:31cm 7.5mm:32cm 8.0mm:33cm物品準備(物品準備(preparationpreparation)Page 11

3、檢查氣囊有無漏氣 (Why) 漏氣的導管為什么不可再用?管芯置入導管 注意哪些?將氣管導管彎曲成魚鉤狀潤滑導管前端備用 Page 12 喉鏡選擇大小合適的喉鏡片檢查鏡片的光源Page 13吸引器、簡易呼吸器、氧氣裝置、搶救車、呼吸機Page 14醫(yī)護配合(二) 護士用手分開病人的口唇,防止醫(yī)生放喉鏡的過程中,引起口唇損傷,并有利于充分暴露口腔。Page 15醫(yī)護配合(三)將氣管導管遞給醫(yī)生,必要時按壓環(huán)狀軟骨處,以便于更好的暴露聲門準備好吸痰裝置,隨時吸痰Page 16醫(yī)護配合(四) 當氣管導管插進聲門12cm左右時,護士拔出管芯,防止管芯對氣管的潛在傷害Page 17醫(yī)護配合(五)護士一手扶

4、住氣管導管和喉鏡 一手應用呼吸球醫(yī)生聽診肺部呼吸音雙側呼吸音對稱方可如雙側呼吸音不對稱調節(jié)氣管導管深度,再聽診直到雙側呼吸音對稱方可Page 18醫(yī)護配合(六)醫(yī)生手持喉鏡和氣管導管護士用注射器打氣囊 5 10ml左右 思考題:氣囊內打進多少空氣最適宜?Page 19醫(yī)護配合(七)醫(yī)生手持氣管導管和喉鏡 護士放入牙墊后,醫(yī)生撤出喉鏡安放牙墊時,牙墊缺口朝向導管Page 20醫(yī)護配合(八)醫(yī)生:簡易呼吸球輔助通氣護士:予以氣管導管固定(兩條膠帶)寸帶加強固定松緊適宜(伸進兩手指)Page 21醫(yī)護配合(九)護士再次檢查呼吸機的性能,遵醫(yī)囑執(zhí)行各種檢查和治療醫(yī)生調節(jié)呼吸機參數(shù)后,予以呼吸機應用雙方共同觀察呼吸的情況Page 22氣管插管Page 23小結: 熟知氣管插管過程 掌握氣管插管前的氣道管理 物品準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