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醫(yī)綜合 -347( 總分: 100.00 ,做題時間: 90 分鐘 )一、A型題(總題數(shù):21,分數(shù):21.00)1. 言語輕遲低微,欲言不能復言,為(分數(shù): 1.00 )A. 錯語B. 譫語C. 獨語D. 奪氣 VE. 鄭聲解析: 解析 奪氣為言語輕遲低微,欲言不能復言,是中氣大虛的表現(xiàn)。譫語為神志不清,語無倫次,聲 高有力,多屬熱擾神明的實證。鄭聲為神志不清,語言重復,時斷時續(xù),聲音低弱,多屬心氣大傷、精神 散亂的虛證。錯語為語言錯亂,語后自知,不能自主,分虛實證,虛證屬心脾兩虛,心神失養(yǎng);實證為痰 濁、瘀血、氣郁等阻遏心神。獨語為自言自語,喃喃不休,見人則止,首尾不續(xù),屬心氣不足,神失
2、所養(yǎng) 或氣郁生痰、蒙蔽心竅所導致。2. 語無倫次,笑罵狂言,登高而歌,棄衣而走,可診斷為(分數(shù): 1.00 )A. 癲證B. 狂證 VC. 癇證D. 瘀血證E. 陽明腑實證解析: 解析 痰火擾心,心神不安,則語無倫次,笑罵狂言,登高而歌,棄衣而走的狂證表現(xiàn)。3. 太息多因(分數(shù): 1.00 )A. 肺失宣降B. 肺氣不足C. 脾氣虛弱D. 肝氣郁結 VE. 腎不納氣解析: 解析 太息因情志不遂,肝氣郁結所導致。4. 咳聲重濁,痰稀色白為(分數(shù): 1.00 )A. 風寒 VB. 痰濕C. 燥熱D. 脾虛E. 肺氣虛解析: 解析 咳聲重濁,痰稀色白為風寒。5. 白喉咳嗽的特點是(分數(shù): 1.00
3、)A. 干咳B. 頓咳C. 咳聲清脆D. 咳聲重濁E. 咳如犬吠 V解析: 解析 白喉咳嗽咳聲如犬吠,伴聲音嘶啞,吸氣困難,為肺腎陰虛、火毒攻喉所導致。6. 咳聲清脆者,多屬(分數(shù): 1.00 )A. 寒濕B. 燥熱 VC. 肺氣不宣D. 。腎水不足E. 肺實解析: 解析 咳聲清脆者,多屬燥熱。7. 寒濕咳嗽的特點是 (分數(shù): 1.00 )A. 咳聲重濁B. 咳聲清脆C. 咳聲如犬吠D. 咳聲低微E. 咳聲緊悶 V白喉,解析:解析 外感風寒,肺氣失宣,則咳聲重濁,兼有痰清色白, 鼻塞不通。燥熱傷肺則咳聲清脆。 肺腎陰虛,火毒攻喉則咳聲如犬吠,伴聲音嘶啞,吸氣困難。肺虛則咳聲低微。寒濕壅肺,肺氣
4、不利則咳 聲緊悶。8. 頓咳的表現(xiàn)特點是(分數(shù): 1.00 )A. 咳聲重濁B. 咳聲低微C. 咳聲如犬吠D. 咳聲緊悶E. 咳終止時作“鸕鶿叫聲” V解析: 解析 頓咳又稱百日咳,為咳聲陣發(fā),發(fā)則連聲不絕咳終止時作“鸕鶿叫聲”或雞鳴聲。9. 自言自語,喃喃不休,見人則止,首尾不續(xù),多由 (分數(shù): 1.00 )A. 氣郁化痰,痰火擾心B. 心氣大傷,精神散亂C. 心氣不足,神失所養(yǎng) VD. 痰氣郁結,阻蔽神明E. 瘀熱互結,上擾神明解析: 解析 獨語表現(xiàn):心氣不足,神失所養(yǎng)則自言自語,喃喃不休,見人則止,首尾不續(xù)。10. 以下哪項不屬病態(tài)呼吸的臨床表現(xiàn)(分數(shù): 1.00 )A. 上氣B. 哮喘
5、C. 少氣D. 打鼾 VE. 短氣解析: 解析 病態(tài)呼吸包括哮喘、少氣、短氣、上氣等病癥,表現(xiàn)為呼吸的異常,多與肺氣的功能受損有 關。打鼾指熟睡或昏迷時鼻內(nèi)發(fā)出的鼻息聲,多因息道不利所導致。11. 尿液散發(fā)爛蘋果味多見于 (分數(shù): 1.00 )A. 消渴病危重期 VB. 失血C. 臟腑敗壞D. 瘟疫E. 水腫病晚期解析: 解析 某些疾病可使患者的身體或排泄物散發(fā)出一些特殊的氣味,甚至充滿所在居室。消渴病危重 期的患者,其尿液可散發(fā)爛蘋果氣味;失血患者的病室可充有血腥氣;臟腑敗壞的患者病室中可有尸臭氣 味;瘟疫患者的病室可臭氣觸人;水腫病晚期患者的居室可有明顯的尿臊氣味等。12. 神志不清,語言
6、重復,時斷時續(xù),聲音低弱,屬于(分數(shù): 1.00 )A. 譫語B. 鄭聲 VC. 錯語D. 獨語E. 奪氣解析: 解析 神志不清,語言重復,時斷時續(xù),聲音低弱,屬于鄭聲。13. 唐以前文獻中“噦”是指(分數(shù): 1.00 )A. 干嘔B. 噫氣C. 呃逆 VD. 嘔吐解析: 解析 呃逆,唐以前稱噦,是胃氣上逆,從咽喉部發(fā)出的一種不由自主的沖擊聲,聲短而頻,呃呃 作響,后世稱呃逆,俗稱打呃。14. 脾胃濕熱可導致的口味異常是(分數(shù): 1.00 )A. 口淡B. 口酸C. 口咸D. 口甜 V解析: 解析 口淡乏味,多因脾胃氣虛而致。口甜,多見于脾胃濕熱證??陴つ?,多屬濕困脾胃??谥蟹?酸,可見于肝膽
7、蘊熱證。若口中酸腐,多見于傷食證??诳?,屬熱證的表現(xiàn),可見于火邪為病和肝膽郁熱 之證??谙?,多屬腎病及寒證。15. 語無倫次,聲高有力,伴高熱、神志不清,統(tǒng)稱為(分數(shù): 1.00 )A. 鄭聲B. 狂言C. 獨語D. 譫語 V解析: 解析 譫語指神識不清,語無倫次,聲高有力的癥狀。多屬邪熱內(nèi)擾神明所致,屬實證。見于外感 熱病,溫邪內(nèi)入心包或陽明實熱證、痰熱擾亂心神等。16. 下列各項中,不屬于呃逆常見原因的是(分數(shù): 1.00 )A. 進食倉促B. 熱邪客胃C. 胃氣衰敗D. 食積腸腑 V解析: 解析 新病呃逆,其聲有力,多屬寒邪或熱邪客于胃;久病、重病呃逆不止,聲低氣怯無力者,屬 胃氣衰敗之
8、危候。故形色外診簡摩說:“新病聞呃,非火即寒;久病聞呃,胃氣欲絕也?!蓖话l(fā)呃逆, 呃聲不高不低,無其他病史及兼癥者,多屬飲食刺激,或偶感風寒,一時胃氣上逆動膈所致,一般為時短 暫,不治自愈。噯氣常由于食積腸腑所致。17. 下列各項中,不屬于噯氣常見原因的是(分數(shù): 1.00 )A. 食滯胃腸B. 胃氣衰敗 VC. 肝氣犯胃D. 寒邪客胃解析: 解析 噯氣:俗稱“打飽嗝”,是氣從胃中上逆出咽喉時發(fā)出的聲音。飽食之后,偶有噯氣不屬病 態(tài)。噯氣亦當分虛實。虛證噯氣,其聲多低弱無力。多因脾胃虛弱所致。實證噯氣,其聲多高亢有力,噯 后腹?jié)M得減。多為食滯胃脘,肝氣犯胃、寒邪客胃而致。久病、重病呃逆不止,聲
9、低氣怯無力者,屬胃氣 衰敗之危候。故形色外診簡摩說:“新病聞呃,非火即寒;久病聞呃,胃氣欲絕也?!?8. 中焦?jié)駸崽N結可導致(分數(shù): 1.00 )A. 頭汗 VB. 陰汗C. 半身無汗D. 心胸汗多解析: 解析 頭汗又稱但頭汗出。指汗出僅見于頭部,或頭頸部汗出量多的癥狀。可因上焦熱盛,迫津外 泄;中焦?jié)駸崽N結,濕郁熱蒸,迫津上越;元氣將脫,虛陽上越,津隨陽泄;進食辛辣、熱湯、飲酒,使 陽氣旺盛,熱蒸于頭等導致。19. 下列各項中,不屬于絞痛常見原因的是(分數(shù): 1.00 )A. 血脈痹阻B. 濕邪內(nèi)阻 VC. 結石阻滯D. 陰寒凝結解析: 解析 絞痛指痛勢劇烈,如刀絞割的癥狀。多因有形實邪阻閉
10、氣機,或寒邪凝滯氣機所致。如心脈 痹阻所引起的“真心痛”,結石阻滯膽管所引起的上腹痛,寒邪犯胃所引起的胃脘痛等,皆具有絞痛的特 點。20. 寒戰(zhàn)與高熱交替,每二日發(fā)作一次者多見于的病證是(分數(shù): 1.00 )A. 少陽證B. 營分證C. 濕溫病D. 瘧疾 V解析:解析寒熱往來無定時:指病人自覺時冷時熱,一日多次發(fā)作而無時間規(guī)律的癥狀。多見于少陽 病,為半表半里證。因外感病邪至半表半里階段時,正邪相爭,正勝則發(fā)熱,邪勝則惡寒,故惡寒與發(fā)熱 交替發(fā)作,發(fā)無定時。寒熱往來有定時:指病人惡寒戰(zhàn)栗與高熱交替發(fā)作,每日或二三日發(fā)作一次,發(fā) 有定時的癥狀。兼有劇烈頭痛、口渴、多汗等癥。常見于瘧疾。因瘧邪侵入
11、人體,潛伏于半表半里的膜原 部位,入與陰爭則寒,出與陽爭則熱,故惡寒戰(zhàn)栗與高熱交替出現(xiàn),休作有時。21. 脾腎氣虛可導致的病癥是(分數(shù): 1.00 )A. 月經(jīng)后期B. 月經(jīng)色紅質(zhì)稠C. 月經(jīng)過多 VD. 經(jīng)期腹部冷痛解析: 解析 月經(jīng)周期錯后八九天以上,稱月經(jīng)后期。多因血寒、血虛、血瘀而致。經(jīng)色深紅質(zhì)稠,乃血 熱內(nèi)熾。小腹冷痛,遇暖則減者,多屬寒凝或陽虛。月經(jīng)過多指月經(jīng)血量較常量明顯增多的癥狀。多因血 熱內(nèi)擾,迫血妄行;或因氣虛,沖任不固,經(jīng)血失約;或因瘀血阻滯沖任,血不歸經(jīng)所致。二、X型題(總題數(shù):26,分數(shù):79.00)22. 可導致錯語的原因有(分數(shù): 3.00 )A. 痰濁VB. 瘀
12、血VC. 氣郁VD. 寒凝解析: 解析 錯語指病人神識清楚而語言時有錯亂,語后自知言錯的癥狀。證有虛實之分,虛證多因心氣 虛弱,神氣不足所致,多見于久病體虛或老年臟氣衰微之人;實證多為痰濕、瘀血、氣滯阻礙心竅所致。23. 腸鳴轆轆的病因病機是(分數(shù): 3.00 )A. 飲停胃腸VB. 胃腸虛寒VC. 胃腸氣滯不通D. 寒濕客于胃腸 V解析: 解析 腸鳴增多:當患者動搖身體,或推撫脘部時,脘腹部鳴響如囊裹漿,轆轆有聲者,稱為振水 聲,若是飲水過后出現(xiàn)多屬正常, 若非飲水而常見此聲者, 多為水飲留聚于胃。 鳴響在脘腹, 如饑腸轆轆, 得溫得食則減,饑寒則重者,為中氣不足,胃腸虛寒。腸鳴高亢而頻急,
13、脘腹痞滿,大便泄瀉者,多為感 受風寒濕邪以致胃腸氣機紊亂所致。 腸鳴陣作, 伴有腹痛欲瀉, 瀉后痛減, 胸脅滿悶不舒者, 為肝脾不調(diào)。24. 心氣不足時可見(分數(shù): 3.00 )A. 獨語 VB. 譫語C. 語言錯亂 VD. 語言謇澀解析: 解析 語言錯亂:語言表述常出錯,錯后自知的表現(xiàn),虛證屬心脾兩虛,心神失養(yǎng);實證為痰濁、 瘀血、氣郁等阻遏心神。25. 小兒夜啼,應考慮的原因是 (分數(shù): 3.00 )A. 驚恐為病B. 心經(jīng)有熱C. 脾經(jīng)有熱D. 脾寒腹痛 解析: 解析 26. 錯語是指VVVV小兒心脾積熱,或驚恐,心神被擾而夜啼,脾寒腹痛,夜臥不安也可致夜啼。分數(shù): 3.00 )A. 語
14、言錯亂B. 說后自知C. 笑罵無常D. 喃喃不休 解析: 解析 VV錯語分虛實證,虛證屬心脾兩虛,心神失養(yǎng);實證為痰濁、瘀血、氣郁等阻遏心神所導致。27. 心氣虧虛者聞診的特點是 (分數(shù): 3.00 )A. 鄭聲 VB. 上氣C. 獨語 VD. 語言謇澀解析: 解析 心氣虧虛, 神失所養(yǎng)可見鄭聲、 獨語或錯語等表現(xiàn)。 獨語為自言自語, 喃喃不休, 見人則止, 首尾不續(xù)。鄭聲指神志不清,語言重復,時斷時續(xù),聲音低弱。28. 下列選項中,屬于頓咳表現(xiàn)的有 (分數(shù): 3.00 )A. 咳聲陣發(fā),發(fā)則連聲不絕 VB. 聲音嘶啞,吸氣困難C. 咳聲終止時作“鸕鶿叫聲”VD. 咳聲如犬吠解析: 解析 頓咳
15、:咳聲短促,呈陣發(fā)性,痙攣性,連聲不斷,咳后有雞啼樣回聲,并反復發(fā)作。29. 引起噯氣的原因有分數(shù): 3.00 )A. 宿食內(nèi)停VB. 胃氣虛弱VC. 寒邪客胃VD. 肝氣犯胃V解析: 解析 噯氣指胃中氣體上出咽喉,所發(fā)出的一種聲長而緩的癥狀。古稱“噫”。是胃氣上逆的一種 表現(xiàn)。飽食之后, 或飲汽水后, 偶有噯氣, 無其他兼癥者, 是飲食入胃排擠胃中氣體上出所致, 不屬病態(tài)。 臨床根據(jù)噯聲和氣味的不同,可判斷虛實寒熱。噯氣酸腐,兼脘腹脹滿者,多因宿食內(nèi)停,屬于實證。噯 氣頻作而響亮,噯氣后脘腹脹減,噯氣發(fā)作因情志變化而增減者,多為肝氣犯胃,屬于實證。噯氣頻作, 兼脘腹冷痛, 得溫癥減者, 多為
16、寒邪犯胃, 或為胃陽虧虛。 噯聲低沉斷續(xù), 無酸腐氣味, 兼見納呆食少者, 為胃虛氣逆,屬虛證。多見于老年人或體虛之人。30. 瘀血內(nèi)阻導致的月經(jīng)異??杀憩F(xiàn)為(分數(shù): 3.00 )A. 經(jīng)期延后 VB. 經(jīng)色深紅C. 月經(jīng)挾有血塊 VD. 月經(jīng)量少 V解析:解析經(jīng)期異常:a.月經(jīng)先期:多因脾氣虧虛、腎氣不足,沖任不固,或因陽盛血熱、肝郁化 熱、陰虛火旺,熱擾沖任,血海不寧所致。b.月經(jīng)后期:多因營血虧損、腎精不足,或因陽氣虛衰,無以化血,使血海不能按時蓄溢所致;亦可因氣滯血瘀、寒凝血瘀、痰濕阻滯、沖任不暢所致。c.月經(jīng)先后無定期:多因肝氣郁滯,氣機逆亂,或脾腎虛損,沖任失調(diào),血海蓄溢失常所致。
17、經(jīng)量異常:a.月經(jīng)過多: 多因血熱內(nèi)擾,迫血妄行;或因氣虛,沖任不固,經(jīng)血失約;或因瘀血阻滯沖任,血不歸經(jīng)所致。b.月經(jīng)過少:多因營血不足,或腎氣虧虛,精血不足,血海不盈;或因寒凝、血瘀、痰濕阻滯,血行不暢所致。c.崩 漏:若來勢迅猛,出血量多者,謂之崩 ( 中) ;勢緩而量少,淋漓不斷者,謂之漏 (下) ,合稱崩漏。崩與漏 雖然在病勢上有緩急之分,但發(fā)病機制基本相同,且在疾病演變過程中,?;ハ噢D化,交替出現(xiàn)。崩漏形 成的原因主要是熱傷沖任, 迫血妄行; 瘀血阻滯,血不循經(jīng);脾氣虧虛, 血失統(tǒng)攝; 腎陽虛衰,沖任不固; 腎陰不足,陰虛火旺,虛火迫血妄行所致。d.閉經(jīng):多因肝腎不足,氣血虧虛,陰
18、虛血燥,血??仗?;或因癆蟲侵及胞宮,或氣滯血瘀、陽虛寒凝、痰濕阻滯胞脈,沖任不通所致。經(jīng)色、經(jīng)質(zhì)異常:經(jīng)色淡紅 質(zhì)稀,為血少不榮;經(jīng)色深紅質(zhì)稠,乃血熱內(nèi)熾;經(jīng)色紫暗,夾有血塊,兼小腹冷痛,屬寒凝血瘀。31. 腰痛的病因病機是分數(shù): 3.00 )A. 腎精虧虛失養(yǎng)VB. 寒濕侵襲阻絡VC. 瘀血阻滯經(jīng)絡VD. 濕熱蘊結下焦V解析: 解析 “腰為腎之府”,帶脈橫行環(huán)繞腰腹,總束陰陽諸經(jīng)。腰部經(jīng)常酸軟而痛,多因腎虛所致; 腰部冷痛沉重,陰雨天加重,多因寒濕所致;腰部刺痛,或痛連下肢者,多因瘀血阻絡或腰椎病變所致; 腰部突然劇痛,向少腹部放射,尿血者,多因結石阻滯所致:腰痛連腹,繞如帶狀,多因帶脈損傷
19、所致。 另外,骨癆、外傷、濕熱蘊結下焦亦可導致腰痛。32. 帶下量多、色白、清稀、無臭,其病機是(分數(shù): 3.00 )A. 腸胃有寒B. 脾虛不運 VC. 膀胱濕熱D. 寒濕下注V解析: 解析 癥狀為寒證有濕的表現(xiàn),是因脾虛不能溫化水濕,寒濕下注33. 閉經(jīng)的原因是(分數(shù): 3.00 )A. 肝郁VB. 血瘀VC. 虛勞VD. 妊娠V解析: 解析 肝血虛也是虛勞的一種,該證有閉經(jīng)的,臨床表現(xiàn)。妊娠時也可閉經(jīng),屬生理現(xiàn)象。虛勞為 多種原因所導致,是臟腑虧損,氣血陰陽不足為主要病機的多種慢性虛弱證候的總稱。34. 濕熱痢疾的特點是分數(shù): 3.00 )A. 里急后重VB. 肛門灼熱VC. 下利膿血V
20、D. 滑瀉失禁解析:解析 氣機阻滯,腑氣不通,則里急后重,濕熱下注,則肛門灼熱。濕熱壅滯腸道, 腸道傳導失司, 脈絡受損,氣血凝滯,腐敗化為膿血則下利膿血。35. 大便溏泄可見于(分數(shù): 3.00 )A. 脾氣虛 VB. 胃陰虛C. 脾氣下陷VD. 脾胃濕熱V解析: 解析 脾氣虛或脾氣下陷可致脾失健運,不化水濕,下流大腸則出現(xiàn)便溏;脾胃濕熱因濕熱阻惡中 焦,下迫大腸亦可出現(xiàn)便溏。36. 多食易饑,可見于(分數(shù): 3.00 )A. 脾胃濕熱B. 胃火亢盛VC. 胃強脾弱VD. 胃陰不足解析: 解析 胃火亢盛或胃強脾弱使胃的腐熟功能過旺,而出現(xiàn)多食易饑的表現(xiàn)。37. 小便次數(shù)和尿量均明顯減少的原因
21、有(分數(shù): 3.00 )A. 熱邪亢盛VB. 吐瀉過度VC. 腎氣不固,排尿失攝D. 津液不化,水濕內(nèi)停 V解析: 解析 小便為津液所化,小便次數(shù)和尿量均明顯減少,屬于尿量減少的范疇,常見于各種熱病和水 腫病。多因熱邪亢盛,或汗、吐、下過度,使體內(nèi)津液受損,導致小便化源不足所致;或肺、脾、腎功能 失常,氣化不利,水濕內(nèi)停而致。而腎氣不固,排尿失攝,多導致小便頻數(shù)而量多色清、夜尿增多、尿后 余瀝不盡、小便失禁及遺尿等。38. 但頭汗出可見于分數(shù): 3.00 )A. 上焦邪熱VB. 中焦?jié)駸酼C. 外感風熱D. 虛陽上越V解析: 解析 頭汗是指僅在頭部或頭項部汗出較多者,又稱但頭汗出。多因上焦邪熱
22、或中焦?jié)駸嵫?jīng)上蒸 于頭面,迫津外泄所致。但在一些危重患者中,因精氣衰竭、陰陽離決、虛陽上越、津隨陽泄,突然出現(xiàn) 頭額部冷汗不止,并伴面色蒼白、四肢厥冷、脈微欲絕等亡陽之征者,亦屬頭汗的一種。而外感風熱之有 汗者,多為全身汗出,非僅頭汗出。39. 嗜睡的病機是 (分數(shù): 3.00 )A. 痰火擾神B. 痰濕困脾VC. 心腎陽虛VD. 心腎不交解析: 解析 嗜睡常因痰濕內(nèi)盛,或陽虛陰盛導致。如困倦嗜睡,伴頭目昏沉,胸悶脘痞,肢體困重者, 乃痰濕困脾,清陽不升所致;若患者精神極度疲憊,神志朦朧,困倦易睡,肢冷脈微者,系心腎陽衰,陰 寒內(nèi)盛之故。 而失眠多是陽不入陰, 神不守舍的表現(xiàn), 多因陰血虧虛
23、, 心神失養(yǎng), 或陰虛火旺, 內(nèi)擾心神, 或痰火內(nèi)擾,心神不寧所致。40. 食欲減退的臨床常見證候有(分數(shù): 3.00 )A. 胃強脾弱B. 脾胃氣虛VC. 濕邪困脾VD. 肝膽濕熱V解析: 解析 胃強脾弱,胃之受納腐熟功能過旺,則出現(xiàn)消谷善饑,同時因脾虛而有便溏癥狀。脾胃氣虛 則脾之運化與胃之受納功能減退,出現(xiàn)食少,腹脹便溏等癥狀;濕邪因脾,中陽受困,影響運化功能,出 現(xiàn)脘悶腹脹,食欲減退;肝膽濕熱,肝木橫逆侮脾土,運化失健則厭食腹脹。41. 出現(xiàn)失眠的常見原因有 (分數(shù): 3.00 )A. 心腎不交 VB. 痰濕困脾C. 心脾兩虛 VD. 脾氣虛弱解析: 解析 思慮勞倦,心脾兩傷;水火不濟
24、,心腎不交;陰虛火旺,肝陽上擾;心虛膽怯,心神不安; 痰火內(nèi)擾,膽腑不清 (膽郁痰擾 ) ;胃氣不和,夜臥不安都可影響心神而導致失眠。42. 但頭汗出的原因有 (分數(shù): 3.00 )A. 中焦?jié)駸酼B. 上焦邪熱VC. 外感風熱D. 虛陽上越 V解析:解析 因上焦邪熱或中焦?jié)駸嵫柦?jīng)上蒸頭面所導致,或重危病人精氣衰竭, 陰陽離絕, 虛陽上越,津隨陽泄所導致。43. 導致音啞或失音的原因有分數(shù): 3.00 )A. 外感風寒B. 外感風熱C. 肺腎陰虛D. 痰濁壅滯 解析: 解析 VVVV新病音啞或失音者,多屬實證,多因外感風寒或外感風熱,或痰濕壅肺;久病音啞或失音,多屬虛證,多因各種原因導致陰虛
25、火旺,肺腎精氣內(nèi)傷所致。44. 可導致潮熱的原因有分數(shù): 3.00 )A. 陽明腑實VB. 邪入少陽C. 濕遏熱伏VD. 陰虛火旺V解析:解析潮熱有以下三種情況:陽明潮熱。其特點是熱勢較高,熱退不凈,多在日晡時熱勢加劇, 因此又稱日晡潮熱。是由邪熱蘊結胃腸,燥屎內(nèi)結而致,病在陽明胃與大腸。濕溫潮熱:此種潮熱多見于“溫病”中的濕溫病,故稱濕溫潮熱。其特點是患者雖自覺熱甚,但初按肌膚多不甚熱,捫之稍久才覺 灼手。臨床上又稱之為“身熱不揚”,多在午后熱勢加劇,退后熱不凈。是濕熱病特有的一種熱型,亦屬 潮熱的范疇。陰虛潮熱:此種潮熱多見于陰虛證候之中。其特點是午后或夜間發(fā)熱加重,熱勢較低,往 往僅能自我感覺,體溫并不高,多見胸中煩熱,手足心發(fā)熱,故又稱“五心煩熱”。嚴重者有熱自骨髓向 外透發(fā)的感覺,則稱為“骨蒸潮熱”。是由各種原因致陰液虧少,虛陽偏亢而生內(nèi)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人教版部編歷史七年級下冊《第8課 金與南宋的對峙》聽課評課記錄2
- 魯教版地理六年級下冊6.1《位置和范圍》聽課評課記錄1
- 青島版數(shù)學七年級下冊11.2《積的乘方與冪的乘方(1)》聽評課記錄
- 【人教版 七年級數(shù)學 上冊 第一章】1.3.2 第2課時《 有理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聽評課記錄2
- 部編版八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聽課評課記錄《2.2合理利用網(wǎng)絡》
- 華師大版數(shù)學七年級上冊《綜合與實踐 制作包裝盒》聽評課記錄
- 人民版道德與法治九年級下冊第七課《我們的文化自信》聽課評課記錄
- 六年級思想品德教學總結
- 醫(yī)院醫(yī)生聘用合同范本
- 城市個人財產(chǎn)房屋抵押貸款合同范本
- 七年級下學期數(shù)學開學第一課課件
- 臨床診療指南-口腔醫(yī)學分冊
- 浙教版八年級下冊科學第一章 電和磁整章思維導圖
- (正式版)SH∕T 3541-2024 石油化工泵組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
- 動物疫病傳染病防控培訓制度
- 美團代運營合同模板
- 初中英語七選五經(jīng)典5篇(附帶答案)
- 《電力工程電纜設計規(guī)范》高壓、超高壓電力電纜及 制造、使用和運行情況
- GB/T 43676-2024水冷預混低氮燃燒器通用技術要求
- 《預防脊柱側彎》課件
- 特種設備檢驗現(xiàn)場事故案例分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