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證員考試中20個經典案例分析匯總_第1頁
單證員考試中20個經典案例分析匯總_第2頁
單證員考試中20個經典案例分析匯總_第3頁
單證員考試中20個經典案例分析匯總_第4頁
單證員考試中20個經典案例分析匯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單證員考試中 20 個經典案例分析匯總案例分析題一案例中東某商人從西歐購買一項商品買賣雙方約定采用信用證方式付款, 并明確分兩批交貨和分兩批開立信用證。第一張信用證開出后, 已經順利結匯。 第二張信用證開出后,買方因第一批貨物質量有問題, 向賣方索賠的事項尚未了結, 便通知銀行停止使用其開出的第二張信用證,但銀行仍憑賣方第二批正確的票據(jù)付了款。當銀行通知買方對第二批貨物付款贖單時,遭到買方拒絕,銀行向法院起訴,結果銀行勝訴。請分析原因。分析本案合同規(guī)定按信用證付款方式成交,而信用證是獨立于合同之外的一種自足的文件,在信用證付款條件下, 銀行處于第一付款人的地位, 他對受益人承擔獨立的責任。 由

2、于銀行 開出的是不可撤消信用證,而且按一般慣例規(guī)定, 銀行只管單證, 不管貨物,當銀行通知買方付款贖單時, 只要單證一致, 作為開證申請人的買方就必須付款贖單。 本案合同項下的買方,以上一批交貨質量有爭議為由而拒絕向銀行付款贖單,是毫無道理的。 因此, 法院判決 正確。案例分析題二案例 1994年4月11日,國內某公司(以下稱為JS公司)與香港GT公司達成一份出口合同: 合同號 No 94JS GT102, 4950dz of 45x45/110x70 T/C yarn dyed shirt with long sleeve (滌 棉長袖襯衫) , 5% more or less are al

3、lowed , 單價 USD28 20/dz CFR Hongkong, 總金額 USD139, 590 00, 1994 年 8 月底之前裝運, 付款方式為by 100% irrevocable L/C to be availableby 30 days after date of B/L (不可撤消的提單日后 30 天遠期信用證付款) 。JS公司催促,JS公司于5月底收到由意大利商業(yè)銀行那不勒斯分行( Banca Commercial Italy, Naples Branch)開來的編號為 6753/80210的遠期信用證,信用證的開證申請人為意 大利的CIBM SRL并將目的港改為意大利

4、的那不勒斯港,最遲裝運期為1994年8月30日,同時指定承運人為 Marvelous International Container Lines (以下簡稱MICL 公司) ,信用證有效期為 9 月 15 日,在中國議付有效。JS公司收到信用證后,沒有對信用證提出異議,并立即組織生產。由于生產襯衫的色織 面料約定由香港GT公司指定的北京GH色織廠提供,而此后北京GH色織廠未能按照JS公司的要求及時供應生產所需面料,并且數(shù)量也短缺,導致JS 公司沒有趕上信用證規(guī)定的 8月30日的最遲裝運期限。為此香港GT公司出具了一份保函給JS公司,保證買方在收到單據(jù)后會及時付款贖單。JS公司憑此保函于 9月1

5、2日通過信用證指定的MICL公司裝運了 4700打襯衫(總貨款為USD132, 540 00) ,并取得了編號為GM/NAP 11773 的海運提單,提單日期為 1994 年 9 月 12 日。9月14日,JS公司備齊信用證所要求的全套單據(jù)遞交議付行。不久便收到意大利商業(yè)銀行那不勒斯分行的拒付通知,理由是單證不符: 1 、數(shù)量短缺;2、提單日超過了信用證的最遲裝運期。此后 JS公司多次與香港 GT公司和意大利的 CIBM SRL聯(lián)系,但二者都毫無音 訊。10月19日,開證行來函要求撤消信用證,JS公司立即表示不同意撤證。1月1日,JS公司收到CIBM SRL的傳真,聲稱貨物質量有問題,要求降價

6、20%。JS公司據(jù)此推斷CIBM SRL已經提貨,接著便從MICL海運公司處得到證實。而且據(jù)MICL稱CIBMSRL是憑正本提單提取的貨物。因此JS公司立即通過議付行要求意大利商業(yè)銀行那不勒斯分 行退單。此后還多次去電催促退單事宜。11 月 15 日, 意大利商業(yè)銀行那不勒斯分行聲稱其早已將信用證號6753/80210 項下的全套正本和副本單據(jù)寄給了JS公司的議付行,但議付行僅收到了一套副本單據(jù)。S 公司了解到意大利商業(yè)銀行在上海開設了辦事處,并立即與該辦事處的負責人交涉,嚴正指出作為在國際銀行界有一定地位的意大利商業(yè)銀行, 擅自放單給買方是一種嚴重違反UCP500及國際慣例的行為,希望意大利

7、商業(yè)銀行盡快妥善處理這一事件,否則JS公司將會采取進一步的法律行動,以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2月2日,意大利 CIBM SRL公司的總經理 L. Calabrese主動要求來華與 JS公司協(xié)商 解決這一貿易糾紛。12月5日,JS公司組成3人談判小組赴上海與 L. Calabrese談判。在 確認了 CIBM SRL是從銀行取得正本提單提貨的事實后,談判過程顯得比較簡單。談判中對 方以短量和貨物質量有問題為由要求降價,JS公司未予理睬。12月10日,JS公司收到CIBM SRL公司匯來的全部貨款。分析縱觀以上案例,JS公司在此筆業(yè)務中利用信用證的游戲規(guī)則成功地追回了全部貨款,這一經驗值得借鑒。S

8、公司在遭拒付后與有關方面聯(lián)系以協(xié)商解決此事時,有關當事人都避而不理。 正當JS公司一籌莫展之時,收貨人 CIBM SRL公司一封提出貨物質量有問題并要求降價20%的傳真使之露出了馬腳,因JS公司由此推斷收貨人很可能已經提取了貨物。接著JS公司便與承運人核實貨物下落,證實了JS公司的推斷,而且是從開證行取得的正本提單。因為在這一環(huán)節(jié)還有可能是承運人無單放貨。根據(jù)UCP500 的相關規(guī)定,開證行如果決定拒收單據(jù),則應在自收到單據(jù)次日起的七個銀行工作日內通知議付行, 該通知還必須敘明銀行憑以拒收單據(jù)的所有不符點, 并還必須說 明銀行是否留存單據(jù)聽候處理。 言下之意,開證行無權自行處理單據(jù)。 照此規(guī)定

9、, 本案中的 意大利商業(yè)銀行那不勒斯分行(以下稱開證行)通知 JS 公司拒付的事由后就應妥善保存好全套單據(jù),聽從受益人的指示。既然JS公司已確定了是開證行擅自將單據(jù)放給收貨人,就立即通過議付行要求開證行退單。 事實上開證行根本就無單可退, 也就迫使開證行將收貨人推出來解決這一糾紛。 銀行的生命在于信譽, 此時的開證行再也不會冒風險與收貨人串通一氣。 正是抓住了開證行這一擅自放單的把柄,使得本來在履約過程中也有一定失誤的JS公司寸步不讓,將貨款如數(shù)追回。JS 在前期履約過程中主要有兩點失誤:一是在信用證改變了目的港后未能及時提出異議, 因為目的港從香港改成了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港, 至少買方的運費成

10、本增加了許多; 二是 當面料供應不及時時,沒有要求客戶修改信用證,而是輕信了對方的擔保函。案例分析題三案例日本某銀行應當?shù)乜蛻舻囊箝_立了一份不可撤銷的自由議付L/C,出口地為上海,證中規(guī)定單證相符后,議付行可向日本銀行的紐約分行索償。上海一家銀行議付了該筆單據(jù),并在 L/C 有效期內將單據(jù)交開證行,同時向其紐約分行索匯,順利收回款項。第二天開證行提出單據(jù)有不符點,要求退款。議付行經落實,確定不符點成立,但此時從受益人處得知,開證申請人已通過其他途徑(未用提單)將貨提走。議付行可否以此為理由拒絕退款分析不能拒絕退款。理由: ( 1) L/C 業(yè)務是純單據(jù)業(yè)務,單證不符不能付款,銀行僅處理單據(jù),

11、不問貨物真實情況。 ( 2 )盡管開證申請人將貨物提走,但開證行并未將單據(jù)交給開證人。所以,議付行應向受益人追索所墊付的貨款,退款給開證行。案例分析題四案例1 .某公司進口一批貨物以FOB條件成交。結果在目的港卸貨時,發(fā)現(xiàn)貨物有兩件外包裝破裂, 里面的貨物有被水浸泡的痕跡。 經查證, 外包裝是貨物在裝船時因吊鉤不牢掉到船甲板上摔破的,因包裝破裂導致里面的貨物被水浸泡。請問:在這種情況下,進口方能否以賣方沒有完成自己的交貨義務為由向賣方索賠分析進口方不能以賣方沒有完成自己的交貨義務為由而向賣方索賠。因為,F(xiàn)OB術語的風險 劃分界線是裝運港船舷, 貨物越過船舷后的風險由買方承擔, 本案中外包裝破裂

12、是貨物在裝船時因吊鉤不牢掉到船甲板上摔破的, 因而導致里面的貨物被水浸泡。 從中可以看出, 貨物受損是在越過船舷以后, 因而是買方風險。 此外, 吊鉤不牢有可能是船方或港口方面的責任,所以,進口方應該向船方或港口方面索賠。案例分析題五案例在第二次海灣戰(zhàn)爭爆發(fā)前南京某公司向新加坡某公司出售價值 218 萬美圓的 2000 噸聚乙烯塑料, 雙方約定,憑不可撤消的即期信用證付款合同簽定后,賣方收到買方開來的信用證隨即按合同規(guī)定發(fā)運了貨物 出人意料之外的是海灣戰(zhàn)爭并沒有使石油產品漲價, 反而使價格大幅下降買方收貨后稱:產品質量有問題,并要求每噸降價200 美圓 ,否則,即拒付貨款賣方發(fā)貨后向銀行交單時

13、, 并不存在 “不符點” ,銀行在收單11 天后才表示拒受單據(jù)和拒付貨款。根據(jù)上述情況,賣方選擇向法院起訴銀行, 結果,新加坡高等法院判決賣方勝訴。分析 本案合同規(guī)定憑不可撤消的即期信用證付款, 根據(jù)跟單信用證統(tǒng)一慣例規(guī)定, 在信用證業(yè)務中,銀行處理的只是單據(jù),而不是與單據(jù)有關的貨物,因此,只要單證相符,銀行就應憑單付款。 本案合同項下的賣方向銀行交單時, 并不存在不符點, 故銀行沒有理由拒絕支付貨款。根據(jù)一般慣例, 凡在單證不符的情況下, 銀行應盡早通知客戶。按新加坡判例,銀行拒收單據(jù)應在3 天4 天內通知客戶。本案合同項下的單據(jù),銀行收到 11 天后才表示拒受單據(jù)和拒付貨款,顯然不符和一般

14、慣例和當?shù)嘏欣1景感枰赋龅氖?,買方當時以貨物品質為由要求降價,并表示如不降價便拒付貨款。在此情況下,賣方并未表示同買方打官司,而是選擇起訴銀行。由于原告理由充分,結果勝訴??梢?,這一決策是明智的,其做法也是行之有效的。案例分析題六案例我某外貿公司與外商于某年7月10日以CIF方式簽訂了一份向對方出口價值 150000美元商品的銷售合同,不可撤銷信用證付款。合同中規(guī)定我方應在8 月份運出貨物。 7 月 28日中國銀行通知我外貿公司, 收到外商通過國外銀行開來的信用證。 經審核信用證條款與合同條款相符。但在我方裝船前又收到外商通過銀行轉遞的信用證修改通知,要求我方在8月 15 日之前裝運貨物。

15、由于我外貿公司已預訂了 8 月 25 日開航的班輪,若臨時變更手續(xù)較為繁瑣, 因此對該修改通知未予理睬, 之后按原信用證的規(guī)定發(fā)貨并交單議付, 議付行隨后又將全套單據(jù)遞交開證行。但是開證行卻以裝運單與信用證修改通知書不符為由拒付貨款。請分析開證行是否有理由拒付貨款。分析開證行沒有理由。 本案例為不可撤銷信用證, 對于不可撤銷信用證未經有關當事人同意,開證行不得單方面修改或者撤銷。 由于修改通知是在我方預訂了班輪以后到達, 達到不及時,我方也未同意對信用證的修改,因此開證行沒有理由拒付貨款。案例分析題七案例某年 6 月 27 日,中國甲公司應荷蘭乙商號的請求,報出 C514 某產品 200 噸,

16、每噸 CIF鹿特丹人民幣 1950 元,即期裝運的實盤,但對方接到中方報盤,未作還盤,而是一再請求中國增加數(shù)量,降低價格,并延長還盤有效期。中方曾將數(shù)量增至300 噸,價格每噸 CCF鹿特丹減至人民幣 1900 元,有效期經兩次延長,最后期限為 7 月 25 日,荷蘭乙商號于7月 22 日來電,接受該盤,并提出“不可撤銷,即期信用證付款,即期裝船,按裝船量計算。除提供通常裝船單據(jù)外, 需供衛(wèi)生檢疫證書、 產地證、磅碼單、及良好合適海洋運輸?shù)拇b 。但中方接到該電報時已發(fā)現(xiàn)該產品的國際市場價格猛漲,于是中方甲公司拒絕成交,并復電稱: “由于世界市場的變化, 貨物在收到電報前已售出 。可是荷蘭乙商

17、號不同意中方的說法, 認為他是在發(fā)盤有效期內接受發(fā)盤, 堅持要按發(fā)盤的條件執(zhí)行合同, 否則要中方賠償差價損失人民幣 23 萬元,接受仲裁裁決。 問題:1中方甲公司 6 月 27 日的發(fā)盤是實盤是虛盤2中方在荷蘭未作還盤但一再請求增加數(shù)量和降低價格,延長有效期的情況下,復電稱:將C514增加至300噸,每噸CIF鹿特丹價格人民幣1900元,有效期延至 7月25日的 報盤是實盤還是虛盤3荷方于7 月 22 日來電內容,是否可以作為承諾的意思來表示認可為什么4中方在接到荷方7 月 22 日來電后,于7 月 24 日發(fā)出拒絕成交的復電,是否符合國際貿易規(guī)則和慣例為什么5本案應如何解決分析1中方甲公司,

18、 6 月 27 日的發(fā)盤是實盤,因為發(fā)盤的內容明確,主要條款齊備,并有期限。2 .中方甲公司7月17日復電:同意將 C514增至300噸,價格條件為CIF鹿特丹1900元人民幣, 有效期延至7 月 25 日的重新報盤也是實盤, 內容明確, 主要條款齊備, 有期限。3荷方于7 月 22 日來電內容,是對中方復電的完全接受,故屬于承諾。4中方在接到荷蘭 7 月 22 日作出的承諾復電后,于7 月 24 日給荷方發(fā)出拒絕成交的復電,是違反國際貿易中的“約定信守原則 的。因為按照國際貿易慣例,無論采用“發(fā)信主義”或是采用“收信主義 原則,荷蘭的承諾是在發(fā)盤有效期內作出的,中方已經收到,荷方的承諾已經生

19、效,表明合同已成立。中方應按合同的約定履行自己報價中規(guī)定的義務。然而, 中方在荷方已作出承諾的情況下, 復電拒絕成交, 這是違約行為,應負違約行為所產生的法律責任。5本案荷方在接到中方拒絕成交的電報后同意中方的說法,并提出“要么執(zhí)行合同,要么賠償差價人民幣 23 萬元,否則仲裁裁決 的要求是正當?shù)?。為了合理有效地解決糾紛,最好是由中方撤銷拒絕成交的表示,雙方執(zhí)行已經成立的合同。案例分析題八案例 某年我某外貿公司出售一批核桃給數(shù)家英國客戶,采用 CIF術語,憑不可撤消即期信用證付款。由于銷售核桃的季節(jié)性很強,到貨的遲早,會直接影響貨物的價格,因此,在合同中對到貨時間作了以下規(guī)定:“ 10月份自中

20、國裝運港裝運,賣方保證載貨輪船于12 月 2 日抵達英國目的港。如載貨輪船遲于12 月 2 日抵達目的港,在買方要求下,賣方必須同意取消合同, 如貨款已經收妥,則須退還買方。 ”合同訂立后,我外貿公司于10 月中旬將貨物裝船出口,憑信用證規(guī)定的裝運單據(jù)(發(fā)票、提單、保險單)向銀行收妥貨款。不料,輪船在航運途中, 主要機件損壞,無法繼續(xù)航行。為保證如期抵達目的港,我外貿公司以重金租用大馬力拖輪拖帶該輪繼續(xù)前進。 但因途中又遇大風浪, 致使該輪抵達目的港的時間, 較合同的限定的最后日期晚了數(shù)小時。 適遇核桃市價下跌除個別客戶提供外, 多數(shù)客戶要求取消合 同。我外貿公司最終因這筆交易遭受重大經濟損失

21、。問題: (1)我外貿公司與英國客戶所簽定的合同,是真正的 CIF合同嗎( 2)是或不是,請說明理由。分析 3 1) 分析該案例中, 合同條款規(guī)定賣方須保證貨物抵達目的港的時間, 這一規(guī)定與CIF術語的風險劃分相矛盾,所以不是真正的合同。( 2)合同中規(guī)定付款后買方在貨物不能及時抵達目的港的情況下,應買方要求,須退 款。這一要求與付款條款的規(guī)定 (憑不可撤消即期信用證付款) 相矛盾, 所以在履行合同時買方承擔很大風險。結論: 我外貿公司應吸取這次貿易的教訓, 在今后交易中盡力避免制定此類不切實際合 同。案例分析題九案例 某年 2 月 1 日巴西大豆出口商向我國某外貿公司報出大豆價格, 在發(fā)盤中

22、除列出各項必要條件外,還表示“編織袋包裝運輸” 。在發(fā)盤有效期內我方復電表示接受,并稱: “用最新編織袋包裝運輸” 。巴西方收到上述復電后即著手備貨,并準備在雙方約定的 7 月份裝船。之后 3 月份大豆價格從每噸 420 美元暴跌至350 美元左右。我方對對方去電稱: “我方對包裝條件作了變更,你方未確認,合同并未成立。 ”而巴西出口商則堅持認為合同已經成立,雙方為此發(fā)生了爭執(zhí)。分析此案應如何處理,簡述你的理由。分析 此為國際貿易磋商中的還盤問題。 由于包裝不屬于發(fā)盤或還盤實質性條件, 因此我方的回復不構成一項還盤, 巴方不必對此做出回答, 合同已經按照原發(fā)盤內容和接受中的某些修改為交易條件成

23、立。 所以我方以巴方對修改包裝條件未確認為理由否認合同的成立是不正確的。案例分析題十案例 中國 A 公司從德國 B 公司進口一套大型生產設備,分三批交貨。第一批交付的貨物符合合同的要求, 第二批交付的貨物為該設備的主要部件, 其型號、 性能與合同不符,無法安裝投產。 A 公司因此提出撤銷整個合同,而B 公司提出異議。請依照聯(lián)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的有關規(guī)定分析哪方有理為什么分析 結論:公司有理。理由:( 1)根據(jù)聯(lián)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的規(guī)定,在賣方分批交貨時。如果合同項下的各批貨物是互相依存、 不可分割的, 不能將其中的任何一批貨物單獨用于雙方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所設想的目的, 則買方可以

24、同時宣告合同對已經交付或今后將交付的各批貨物均為無效,即可以宣告撤銷整個合同。( 2)本案分批交貨的大型生產設備各部件之間是互相依存的,在德國B 公司所交第二批貨物不符合同規(guī)定時,中國 A 公司有權根據(jù)公約規(guī)定撤銷整個合同。更多資料 1c 復制上面地址到瀏覽器地址欄中打開即可下載案例分析題十一案例 2我某公司按照FCA 條件進口一批急需的生產原料,合同中規(guī)定由出口商代辦運輸事項。結果在裝運期滿時,國外賣方來函通知無法租到船,不能按期交貨。因此,我進口公司向國內用戶支付了 lO 萬元延期違約金。請問:對我公司的這 10 萬元損失,可否向國外出口商索賠分析我公司對這10萬元損失不能向國外出口商索賠

25、。因為根據(jù)(2000通則,F(xiàn)CA術語下,安排運輸應該是買方的責任。 當買方委托由出口商代辦運輸時, 應當由買方承擔運費, 但租洽不到適宜的運輸工具所產生的風險和后果仍然由買方承擔。 因此, 本案例中, 我方某公司委托由出口商代辦運輸事項, 結果出口方無法租到船。 不能按期交貨, 進一步導致我進口公司無法按期向國內用戶交貨,而支付 10 萬元延期違約金。這些損失應由進口商即本案中的我公司承擔。案例分析題十二案例1我出口企業(yè)對意大利某商發(fā)盤限10 日復到有效。 9 日,意商用電報通知我方接受該發(fā)盤,由于電報局傳遞延誤,我方于11 日上午才收到對方的接受通知。而我方在收到接受通知前已獲悉市場價格上漲

26、對此,我方應如何處理分析公約規(guī)定:接受于表示同意發(fā)盤的通知送達發(fā)盤人時生效。 如果接受通知在發(fā)盤的有效期內或在合理的時間內,未曾送達發(fā)盤人,接受即為無效。但公約又規(guī)定:如果發(fā)盤人毫不遲延地用口頭或書面形式將該項接受仍然有效的意見通知受盤人, 逾期接受仍然有效。我國是加入公約的國家之一,所以我方可以告訴意大利客人,發(fā)盤已經失效,需按上漲后的新價格重新發(fā)盤。 但是如果這個報價已有利潤, 我方不想失去意大利客人, 可以按 照逾期接受來操作,但我方必須立即告知意大利客戶。案例分析題十三案例 某年 5 月 3 日我 A 公司向國外B 公司發(fā)盤,報谷物 300 公噸,每公噸 250 00 美元,發(fā)盤有效期

27、為 10 天。 5 月 6 日 B 公司復電,稱對該批谷物感興趣,但要進一步考慮。 5 月 8 日, B 公司來電,要求將谷物數(shù)量增加到 500 公噸,價格降低為 225 00 美元 /公噸。 5 月 9日, B 公司又來電,重復5 月 8 日的來電。 5 月 11 日,我方將貨物賣給了 C 商,并于 5 月13日復電B商,貨已售出。但B商堅持要我A公司交貨,否則以我方毀約為由,要求賠償。試問我方應否賠償為什么分析我方不應賠償。 本案中, B 商兩次來電, 要求將數(shù)量增加到 500 公噸, 價格降低到 225 00 美元 / 公噸,已經構成了還盤。還盤一經作出,原發(fā)盤即告失效,合同沒有成立。既

28、然合同 沒有成立,也就不涉及毀約的說法。所以,我方不應該賠償對方的損失。案例分析題十三案例 某年 2 月 1 日巴西大豆出口商向我國某外貿公司報出大豆價格, 在發(fā)盤中除列出各項必要條件外,還表示“編織袋包裝運輸” 。在發(fā)盤有效期內我方復電表示接受,并稱: “用最新編織袋包裝運輸” 。巴西方收到上述復電后即著手備貨,并準備在雙方約定的 7 月份裝船。之后 3 月份大豆價格從每噸 420 美元暴跌至350 美元左右。我方對對方去電稱: “我方對包裝條件作了變更,你方未確認,合同并未成立。 ”而巴西出口商則堅持認為合同已經成立,雙方為此發(fā)生了爭執(zhí)。分析此案應如何處理,簡述你的理由。分析此為國際貿易磋

29、商中的還盤問題。 由于包裝不屬于發(fā)盤或還盤實質性條件, 因此我方的回復不構成一項還盤, 巴方不必對此做出回答, 合同已經按照原發(fā)盤內容和接受中的某些修改為交易條件成立。 所以我方以巴方對修改包裝條件未確認為理由否認合同的成立是不正確的。案例分析題十四案例 中國 A 公司從德國 B 公司進口一套大型生產設備,分三批交貨。第一批交付的貨物符合合同的要求, 第二批交付的貨物為該設備的主要部件, 其型號、 性能與合同不符,無法安裝投產。 A 公司因此提出撤銷整個合同,而 B 公司提出異議。請依照聯(lián)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的有關規(guī)定分析哪方有理為什么分析 結論: A 、公司有理。理由:( 1)根據(jù)聯(lián)合國

30、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的規(guī)定,在賣方分批交貨時。如果合同項下的各批貨物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不能將其中的任何一批貨物單獨用于雙方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所設想的目的,則買方可以同時宣告合同對已經交付或今后將交付的各批貨物均為無效,即可以宣告撤銷整個合同。( 2)本案分批交貨的大型生產設備各部件之間是互相依存的,在德國B 公司所交第二批貨物不符合同規(guī)定時,中國 A 公司有權根據(jù)公約規(guī)定撤銷整個合同。案例分析題十五案例我某公司從美國購買一批異型鋼材,共計500公噸,按FOB Vessel條件成交,每公噸l 000美元。我方按合同如期開出了 50 萬美元的信用證,對方在收到信用證后來電稱,信用證金額不足,

31、 要求我方加付 2 萬美元, 否則,出口時需要交納的稅費由我方另行電匯給他們。 我方認為按照( 2000 通則對 FOB 的解釋,我方的付款已足夠,出口稅費應由出口方承擔,但對方認為。按照( 1941 年美國對外貿易定義修訂本對 FOB 的解釋,其要求是完全合理的。由于我方急需這批鋼材,最終只好增加了信用證的金額, 從而遭受了很大的損失。 試分析我方主要失誤有哪些。分析我方的失誤主要在于沒有注意到 1941 年美國對外貿易定義修訂本與 2000 通則在FOB術語解釋上的差別。本案例中,雙方以 FOB Vessel條件成交,這實際上是使用了美國定義 FOB 六種情況中的一種,該術語與 2000

32、通則 FOB 術語的規(guī)定大體相同,但仍然存在一些差別。按照美國定義的規(guī)定,在使用該術語時,買方要支付賣方協(xié)助提供出口單證的費用、出口稅和因出口而產生的其他費用。而( 2000 通則對 FOB 的規(guī)定則沒有這樣的內容。因此,美方的要求應該是合理的。案例分析題十六案例 我國A公司以CIF術語進口一批汽車,共 50輛,出口商將該批貨物裝載于艙面上。當時在船上共裝載有110 輛汽車, 貨物運抵目的港后由承運人負責分撥。 但由于航行途中遇到惡劣氣候,有53 輛汽車被沖進海中。事故發(fā)生后,出口方告知我國 A 公司,稱賣給A 公司的 50 輛汽車已在運輸途中全部損失, 并且因為貨物已經越過船舷, 請 A 公

33、司履行付款義務。請問:在此種情況下,我國 A 公司是否要履行付款義務為什么分析我A公司有權不付款。因為盡管按照CIF條件,貨物在裝運港越過船舷時風險已經由賣方轉移到買方。但本案中,所涉及的問題不是風險劃分問題,而是賣方沒有將交給A 公司的 50 輛車特定化, 即無法確定110 輛卡車中哪50 輛卡車是出售給A 公司的, A 公司有理由相信屬于自己的 50 輛卡車未被沖人海里, 而是已經安全運抵目的港的 57 輛中的一部分。 由于出口商未將出售給A 公司的貨物特定化,貨物的風險并不因貨物在裝運港越過船舷而發(fā)生轉移。所以 A 公司有權不付款。案例分析題十七案例 我某公司以CFR條件出口一批瓷器。我

34、方按合同的規(guī)定按期在裝運港裝船后,及時將包括提單在內的全套單據(jù)通過銀行寄交買方并要求買方支付貨款。 此時, 因為貨物在運輸途中因海上風險而損毀,買方聞之,隨來函向我方提出索賠。問: ( 1 ) 如果我方已及時向買方發(fā)出裝船通知,我方能否拒絕買方的索賠能拒絕, 買方負責越過船舷的風險(2)如果業(yè)務人員由于業(yè)務上的疏忽,忘記向買方發(fā)出裝船通知,我方能否拒絕買方的索賠分析( 1)如果我方已及時向買方發(fā)出裝船通知,那么貨運途中的風險概由買方承擔。因為:按 2000 通則解釋,賣方負責在合同約定的裝運港裝運貨物,裝運后要及時向買方發(fā)出裝運通知以便買方及時辦理保險手續(xù), 買方承擔貨物越過船舷后的一切風險。

35、 因此, 對于貨運途中因遇風浪而遭致的貨物損毀, 應由買方承擔損失, 我方可以根據(jù)相關的國際慣例向買方索償貨款。( 2)如果業(yè)務人員由于業(yè)務上的疏忽,忘記向買方發(fā)出裝船通知,那么我方即賣方應承擔運輸途中遭致的貨物損失。 因為: 根據(jù)慣例規(guī)定, 如果貨物在運輸途中遭受損失或滅失,是由于賣方未及時發(fā)出通知而使買方漏保, 那么賣方就不能以風險在船舷轉移為由而免除責任。由此可見,在本案中,是否發(fā)出裝船通知對能否收回貨款至關重要案例分析題十八案例A 國的甲公司與B 國的乙公司簽訂了購銷麻紡織品的合同,約定由甲公司于12 月底之前交付 200 噸麻紡織品給乙公司,而當乙公司收到 100 噸貨物后,于5 月

36、明確通知甲公司由于麻紡織品銷路不暢, 不會接收甲公司的繼續(xù)供貨。 這時甲公司倉庫下存麻紡織品 10 噸。甲公司為了贏利,在收到乙公司通知后,繼續(xù)按雙方合同約定為乙公司收購了其余的 90 噸麻紡織品。后因乙公司拒絕接收后 100 噸麻紡織品,釀成糾紛。問:本案誰違約屬于哪種違約行為本案應如何處理分析 在本案中乙公司是屬于違約的一方當事人是毫無疑問的, 他的行為構成了不完全履行的違約責任。 依法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 應當承擔繼續(xù)履行、 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一方違約后, 另一方應當采取適當措施防止損失的擴大; 沒有采取適當措施致使損失擴大的, 不得

37、就擴大的損失要求賠償。 在本案中應該要求乙方承擔繼續(xù)履行的責任; 但是由于甲方在乙方明確告知即將違約的情況下仍然繼續(xù)采購了 90 噸的麻紡織品, 擴大了損失的范圍, 所以甲方在本案中也是要承擔相應的責任的。某年 12 月 28 日,中國某進出口公司向美國某開發(fā)公司訂購 9000 噸鋼材,后因美國某開發(fā)公司無力履行合同, 美方提出由瑞士某公司(下稱瑞士公司) 供貨。這期間瑞士公司曾經幾次來電謊稱“貨已在裝船港待運”,“裝船日期為次年3 月 31 日” , “所供鋼材可能由我們意大利生產廠或西班牙生產廠交貨”,誘使中方與其簽訂合同,雙方約定的購銷鋼材數(shù)量為 9180 噸,價款 229 5 萬美元。

38、中方即時向瑞士公司匯付了全部貨款,但是中方遲遲未 收到訂購的鋼材。 為此中方曾多次向瑞士公司方交涉, 但瑞士公司方面或者拒不答復, 或者 以種種借口托辭搪塞。 經中方一再催促之后瑞士公司才于次年9 月 5 日回電稱 “中國港口擁擠, 船舶將改變航線” , “最遲抵達日期預計為次年10 月 20 日” 。 但屆時中方仍未收到鋼材,再次去電交涉,瑞方竟然全盤推卸自己的責任。案例分析題十九案例中國某外貿公司(買方)與日本甲公司(賣方)簽訂了一份購買15 套 A 型設備和8臺K型儀器的合同,總價值40萬美元,價格條件CFR大連,裝運期為某年 9月底,付款條件是,買方在貨物裝運前二個月開立貨款全額的不可

39、撤銷議付信用證。當年9 月 30 日買方通過銀行開出了以賣方為受益人的信用證(未交押金) ,賣方于 10 月 9 日、 31 日分二 批發(fā)運了貨物,從議付銀行議付了貨款,議付行從開證行處獲得償付。 10 月 15 日,第一批 貨物15套A設備到港,11月8日,第二批貨物8臺K儀器到港,這兩批貨物買方都是在未 取得正本提單情況下,以副本提單從船公司代理處提取。經省商檢局檢驗認定, 15 套設備 具中有 4 套不合格,根本不能生產出標準部件,且無法修復。其余11 套設備及 8 臺儀器無質量問題。買方認為,所購 15 套設備系相互配套使用的, 4 套不合格,則其余 11 套失去使 用價值,遂于次年3 月 24 日向日方發(fā)出一份備忘錄,要求將15 套設備全部退回,日方既沒有簽字,也沒有答復。買方最終提起仲裁,請求仲裁庭裁決:( 1)將 15 套 A 設備作退貨處理,賣方返還已收的全部貨款并承擔全部退貨費用。4 2) 8 臺 K 儀器比合同規(guī)定的交貨期延遲五周到港,賣方應支付延遲到貨的罰金4 萬美元。( 3)買方購買的15 套 A 設備用于出租,由于A 設備不合格,買方已向承租用戶賠償損失 2 萬美元,這筆損失應由賣方負擔。( 1 )仲裁庭對上述請求應如何處理為什么2)現(xiàn)假設,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