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西安工程大學學報Journal o fX i an Po l y technic University第23卷第1期(總95期2009年2月V o.l23,No.1(Sum.No.95 文章編號:1671 850X(200901 0079 05熱管式間接蒸發(fā)冷卻空調機組的性能分析吳 生,黃 翔,武俊梅(西安工程大學,環(huán)境與化學工程學院,陜西西安710048摘要:針對板式、管式間接蒸發(fā)冷卻器存在的問題,提出將熱管熱回收技術與蒸發(fā)冷卻技術有機結合,研發(fā)熱回收型熱管式間接蒸發(fā)冷卻空調機組.分析了影響機組性能的主要因素,并對該機組進行實驗測試,得出該機組的最優(yōu)運行參數.為指導研發(fā)系列化空調機組提供了可
2、靠的參考依據.關鍵詞:熱回收;熱管;間接蒸發(fā)冷卻;熱管換熱器中圖分類號:TU8315 文獻標識碼:A0 引 言熱回收系統(tǒng)既是回收建筑物內的余熱(冷或廢熱(冷并把回收的熱(冷量作為供熱(冷,也是其他加熱設備的熱源而加以利用的系統(tǒng).一般情況,空調系統(tǒng)中新風負荷占總負荷的20%30%,新風耗能占建筑總能耗的10%15%1.可見,空調處理一次空氣所消耗的能量是主要部分之一,而空調房間二次空氣(排風中所含的能量相當可觀,若加以回收利用可以取得很好的節(jié)能效益和環(huán)境效益.夏季,如果在新風、排風之間設置熱回收裝置,對室外新風進行預冷,新風的耗能由排風所含的能量提供.熱回收裝置的熱回收效率按60%計算,則節(jié)約的
3、能量可以達到建筑總能耗的6%9%2.而冬季,由于室內外溫差大,新風所需加熱量較大,同時排風中帶有大量可利用的熱量.如果設置熱回收裝置,對新風預熱,則可以節(jié)省送風總加熱量能耗的30%2.由此可見,通過熱回收系統(tǒng),使新風與排風進行熱(冷量的交換,把排風所帶的熱(冷量盡可能地傳遞給新風,減少新風的加熱(預冷量,是余熱(冷利用、節(jié)約能源的有效措施.蒸發(fā)冷卻空調系統(tǒng)是一種直流式空調系統(tǒng)3 6.它能夠很好地解決空氣品質,并且具有良好的節(jié)能性.目前,間接蒸發(fā)冷卻器的主要形式有板式和管式兩種.板式間接蒸發(fā)冷卻器雖然結構緊湊,換熱效率高,但由于流道狹窄容易堵塞,導致流動阻力增大,能耗增加,換熱效率降低.管式間接
4、蒸發(fā)冷卻器具有布水均勻,容易形成穩(wěn)定水膜,有利于蒸發(fā)冷卻的進行;流道較寬不會產生堵塞,因而流動阻力小,但體積較龐大.因此,在多年研究和應用蒸發(fā)冷卻技術的基礎上,將熱管熱回收技術與蒸發(fā)冷卻技術有機結合7 10,研發(fā)了熱回收型熱管式間接蒸發(fā)冷卻空調機組,將熱管熱回收的特性應用在蒸發(fā)冷卻空調系統(tǒng)中回收排風中冷(熱量,提高了蒸發(fā)冷卻空調系統(tǒng)的EER值.而且熱管換熱器冬季不僅是高效的熱回收裝置,而且夏季又可作為間接蒸發(fā)冷卻器,不論從技術方面還是從經濟性方面考慮都是可行的.熱管換熱器具有較高的換熱效率以及其他換熱器所不具備的優(yōu)點,決定了熱回收型熱管式間接蒸發(fā)冷卻空調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收稿日期:2008
5、11 12基金項目:陜西省科技攻關資助項目(07J C02通訊作者:黃翔(1962 ,男,北京市人,西安工程大學教授.E m a i:l huangx1 測試系統(tǒng)測試的對象是一臺熱回收型熱管式間接蒸發(fā)冷卻組合式空調機組的兩個功能段 熱管式間接蒸發(fā)冷卻段和填料式直接蒸發(fā)冷卻段(如圖1.熱管式間接蒸發(fā)冷卻段的熱端與冷端的斷面尺寸各為650mm !1000mm !400mm ,該斷面上以叉排的方式排列144根熱管.熱管外輥軋有親水鋁箔翅片,增強水與換熱器的接觸面積和接觸時間,并在熱管橫斷面加裝了二次網格布水方式,使熱管二維布水能夠均勻分布,從而提高蒸發(fā)冷卻器的換熱效率 .圖1 熱回收型熱管式間接蒸發(fā)
6、冷卻空調機組示意圖1 新風段;2 過濾斷;3 熱管式間接段;4 中間段;5 直接段;6 送風段熱管式間接蒸發(fā)冷卻器一般分為蒸發(fā)段(冷端和冷凝段(熱端2種,中間被隔板分開,在蒸發(fā)段一次空氣(新風從熱管表面橫掠管束流過,與熱管內的工質氨進行熱交換,為等濕冷卻過程;在冷凝段與頂部噴淋循環(huán)水,熱管表面形成一層水膜,水膜的蒸發(fā)通過吸收熱量來完成,使水膜溫度維持在接近二次空氣(排風的濕球溫度,水膜與熱管內的氨蒸汽進行顯熱交換,還有一部分潛熱交換,氨發(fā)生相變,水膜將吸熱蒸發(fā),二次空氣把與水膜蒸發(fā)的潛熱和顯熱帶出室外.一次空氣、二次空氣流程11如圖2.一次空氣通過熱管內工質氨、水膜,把熱量傳送給二次空氣,從而
7、達到對新風預冷降溫的目的 .圖2 一次空氣、二次空氣流程示意圖2 設計與測試測試共布置5組測點,即機組入口(取室外空氣參數、熱管式間接蒸發(fā)冷卻器冷端出口、機組送風出口、熱管換熱器熱端入口(取室內空氣參數以及熱管式間接蒸發(fā)冷卻器熱端出口,分別來測試一次空氣、二次空氣的空氣狀態(tài)參數.根據熱管間接蒸發(fā)冷卻器熱濕交換效率和直接蒸發(fā)冷卻熱濕交換效率定義公式計算各冷卻效率.E I EC =(t g1-t g2/(t g1-t s1!100%.(1式中t g1為熱管換熱器冷端進風干球溫度(#;t g2為熱管換熱器冷端出風干球溫度(#;t s1為熱管換熱器熱端進風濕球溫度(#.E DEC =(t g1-t g
8、 2/(t g1-t s1!100%.(2其中 t g1為進風干球溫度#;t g2為出風干球溫度,#;t s1為進風濕球溫度,#.該機組安裝自控系統(tǒng)可以方便調節(jié)一次空氣風量和二次空氣風量,可以精確地控制實驗,得到更精確的數據.一次風機采用離心通風機,額定風量為6000m 3/h ,電機功率為2 2k W;二次風機采用軸流風機,額定風量為6000m 3/h ,電機功率為0 25k W;水泵采用單相潛水電泵,功率0 37k W,揚程8m,流量3m 3/h;3 結果與分析3.1 二次空氣、一次空氣最佳風量對比實驗結果分析為了得出最佳二次/一次風量比,分別以一次空氣風量分別在3000m 3/h ,40
9、00m 3/h ,5000m 3/h 3種工況下,對風量比為0 55,0 6,0 65,0 7,0 75,0 8,0 85,0 9,0 95,1 0情況下進行實驗測試.得出相應的溫降及效率變化規(guī)律,如圖3所示.由圖3可看出,風量比在0 551 0之間變化時,改變新風風量時熱管換熱器一次空氣出口的干球溫80 西安工程大學學報 第23卷 圖3 熱管換熱器一次空氣出口干球溫度與風量比的關系 G 1=3000; % G 2=4000; & G 3=5000度保持著一個大致相同的差值.由此說明,間接蒸發(fā)冷卻降溫過程相對比較穩(wěn)定.隨著風量比的不斷提高,熱管換熱器一次空氣出口干球溫度隨著二次空氣、一
10、次空氣風量比的提高而降低.當二次空氣與一次空氣風量比從0 55提高到0 8時,換熱器一次空氣出口的干球溫度有明顯的下降趨勢,說明隨著風量比增大,二次空氣(排風風量相應地增大,故二次空氣在熱管換熱器冷凝段蒸發(fā)吸熱帶走熱量增多,提高了熱管間接蒸發(fā)冷卻技術的蒸發(fā)吸熱效果.當風量比提高到0 8后,一次空氣出口干球溫度降低的曲線趨于平緩,風量比從0 8提高到1 0時,熱管換熱器的一次空氣出口干球溫度從21 8#降到21 68#,僅降低0 12#.表明此時風量比對一次空氣出口干球溫度的影響越來越小.因此,在一次空氣量固定不變的情況下,不能無限增加二次空氣風量,只能是增加了排風機能耗,對降低一次空氣出口干球
11、溫度只起到了微乎其微的作用,其結果是不經濟的.通過實驗綜合分析得出最佳排風、新風風量比為0 8.另外,從圖3還可以看出,一次空氣風量為5000m 3/h 時熱管換熱器出口溫度比3000m 3/h ,4000m 3/h 要低,由此可見,提高一次空氣風速能夠降低換熱器出口一次空氣干球溫度.也就是說在同等的條件下適當地增大風量至設計風量時,可提高換熱效率.但一次空氣風速不能超出設計風速的范圍,如果風速過大會影響風機的能耗.考慮到經濟性問題,一般斷面風速取值不應大于3 0m /s .因此,本文實驗均在一次空氣斷面風速為3 0m /s ,二次空氣、一次空氣風量比為0 8的情況下進行.3 2 熱管式間接蒸
12、發(fā)冷卻器的最佳淋水量實驗結果分析熱管式間接蒸發(fā)冷卻器的冷凝段親水鋁箔肋片的表面潤濕率達到最大,熱管式換熱器兩端的換熱效果達最好.因此,有必要對熱管式間接蒸發(fā)冷卻器的淋水密度進行研究 . 圖4 噴淋水量對換熱器新風進出口溫差的影響 圖5 噴淋水量在不同風量比的情況下對熱管換熱器效率的影響 1; & 2; % 3從圖4可以看出,當二次/一次空氣風量比為0 8時,隨著淋水量增大,熱管間接蒸發(fā)冷卻器的溫降也逐步提高,但是當噴淋水量達到0 322m 3/h 以后,再增大淋水量,冷卻器溫降的效果沒有太大變化.實驗結果表明,回收型熱管換熱器間接蒸發(fā)冷卻段的最佳噴淋水量為0 3220 418m 3/h
13、 .為了更好地驗證最佳水淋密度,還對當一次空氣風量不變時,調節(jié)二次空氣/一次空氣風量比,分別為 1=0 7, 2=0 8, 3=0 9的情況下,分析不同二次空氣(排風風量即不同的排風風速 下水淋密度對一次空氣進出口溫降、換熱器效率的影響,圖5顯示,3條曲線的斜率隨著水量的增加不斷減小,說明當噴淋水量較小時,對熱管式間接蒸發(fā)冷卻器的換熱效率的影響比較明顯.當淋水密度約為0.322m 2/h 時,冷卻效率達到了70 4%;當再繼續(xù)增大噴淋水量時,對冷卻效率的影響卻越來越小,而且二次風量/一次風量分別為0 7,0 8,0 981第1期 熱管式間接蒸發(fā)冷卻空調機組的性能分析82 西安工程大學學報 第2
14、3卷時,3條換熱器效率曲線幾乎不分上下,都是在噴淋水量為0 4180 625m3/h之間,冷卻效率達到最大.這是由于二次空氣與水是垂直交叉流動且進行熱質交換.二次空氣水平流動時,水霧從上往下噴落在二次網格上,然后均勻地沿著換熱器親水鋁箔片肋片流下,與二次空氣進行摩擦,主要是依靠親水鋁箔肋片上的水膜蒸發(fā)吸熱.另外,由于一次空氣風量不變時,調節(jié)二次空氣/一次空氣風量比,也就是改變了排風系統(tǒng)的風速,從圖6還可以看出,熱管式間接蒸發(fā)冷卻器的最佳淋水密度與二次空氣的排風速度是無關的.對于金屬鋁箔交錯的熱管式間接蒸發(fā)冷卻器,其最佳淋水密度在0 322m3/h左右.3 3 熱管式間接+直接蒸發(fā)冷卻空調機組實
15、驗測試結果分析在得出最佳風量比為0 8和淋水量0 322m3/h的基礎上,對熱管式間接+直接蒸發(fā)冷卻空調機組進行實驗測試.3 3 1 測試條件 大氣壓95600Pa;干球溫度34 5635 5#;濕球溫度23 0#;相對濕度37 6%.3 3 2 測試結果 室外空氣狀態(tài)參數:干球溫度34 56#;濕球溫度23 0#;相對濕度37 6%;(室內空氣狀態(tài)參數:干球溫度27 81#;濕球溫度21 7#;相對濕度59 2%;熱管式間接蒸發(fā)冷卻段一次空氣入口狀態(tài)參數:干球溫度34 56#;相對濕度37 6%;熱管式間接蒸發(fā)冷卻段一次空氣出口狀態(tài)參數:干球溫度25 55#;相對濕度58 2%;+直接蒸發(fā)冷
16、卻段入口空氣狀態(tài)參數:干球溫度25 55#;相對濕度58 2%;,機組送風出口空氣狀態(tài)參數:干球溫度22 26#;相對濕度80 7%;熱管式間接蒸發(fā)冷卻段二次空氣入口狀態(tài)參數:干球溫度27 81#;濕球溫度21 7#;相對濕度59 2%.3.3.3 實驗測試結果計算分析 a.熱管式間接蒸發(fā)冷卻器一次空氣口進出溫差及其效率.熱管式間接蒸發(fā)冷卻段進出口溫差t1=34 56-25 55=9 01#.( 根據式(1可得:E I EC=(34 56-25 55/(34 56-21 7!100%=70 39%.b.直接蒸發(fā)冷卻段效率.根據式(2可得:E DEC=(25 55-22 26/(25 55-19
17、 67!100%=55 95%.c.熱管式間接+直接蒸發(fā)冷卻空調機組進出口溫差t2.t2=34 56-22 26=12 3#.夏季在中濕度地區(qū)(如西安,采用這種熱管式間接+直接蒸發(fā)冷卻兩級空調機組可以將室外一次空氣處理到干球溫度22 26#,相對濕度80 7%.在不使用機械制冷的情況下,經熱管式間接+直接蒸發(fā)冷卻兩級溫降為12 3#,間接蒸發(fā)冷卻器的冷卻效率可達70 39%,直接蒸發(fā)冷卻段效率達到55 95%,可以滿足一般工業(yè)車間的環(huán)境要求.綜合來說,熱管式兩級蒸發(fā)冷卻空調系統(tǒng)對一次空氣的處理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4 結 論(1 通過對研發(fā)的熱回收型熱管式間接蒸發(fā)冷卻空調系統(tǒng)進行實驗測試得到,隨
18、著二次/一次風量比的變化,得到熱管式間接蒸發(fā)冷卻器的效率和溫降的變化關系.當一次空氣風量為5000m3/h時,最佳二次/一次風量比為0 8.(2 當一次風量為5000m3/h,二次/一次風量比為0 8時,對最佳淋水量進行實驗測試,得出在一次空氣流量、二次空氣流量都一定的情況下,淋水量越大,冷卻器的效率和溫降越高,但是當水流量達到0 322m3/h時,冷卻器的效率和溫降沒有太大的變化.通過分析認為0 322m3/h為該結構配置下的最佳淋水量.為了進一步驗證最佳水淋密度,還對當一次空氣風量不變時,調節(jié)二次空氣/一次空氣風量比,分別為 1=0 7, 2=0 8, 3=0 9的情況下做了測試,并得出了
19、相同的結論.說明熱管式間接蒸發(fā)冷卻器的最佳淋水密度與二次空氣的排風速度無關.(3 在得出最佳風量比為0 8和淋水量0 418m3/h的基礎上,對熱管式間接+直接蒸發(fā)冷卻空調機組進行實驗測試.當室外干球溫度為34 56#,室內排風干球溫度為27 81#時,采用這種熱管式間接+直接蒸發(fā)冷卻兩級空調機組可以將室外一次空氣處理到干球溫度22 26#,一次空氣的溫降可達12 3#,間接蒸發(fā)冷卻器的冷卻效率可達70 39%.熱管式間接蒸發(fā)冷卻兩級空調系統(tǒng)在中濕度地區(qū)夏季運行時,在最不利工況下,仍然需要少量的機械制冷的配合.如果采用二級間接蒸發(fā)再加上直接蒸發(fā)組成三級蒸發(fā)冷卻空調系統(tǒng),那么在中濕度地區(qū)可以不使
20、用機械制冷.而在南方濕度較大的地區(qū),可少用甚至不用機械制冷.因此,蒸發(fā)冷卻空調系統(tǒng)可以應用到更多領域或地區(qū),使蒸發(fā)冷卻技術在節(jié)能減排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參考文獻:1 鐘瑋.我國建筑中央空調能耗現(xiàn)狀及節(jié)能措施D .重慶:重慶大學,2004.2 盧鈞,連之偉.熱回收裝置在空調工程中的應用J.制冷空調與電力機械,2007,116(4:82 85.3 黃翔,屈元,狄育慧,等.多級蒸發(fā)冷卻空調系統(tǒng)在西北地區(qū)的應用J.暖通空調,2004,34(6:67 71.4 王玉剛,黃翔,武俊梅,等.包覆在橢圓管式間接蒸發(fā)冷卻器上功能性吸濕材料的理論與試驗研究J.流體機械,2005,33(3:46 49.5 賀進寶,黃
21、翔.橢圓管式間接蒸發(fā)冷卻器熱質交換過程初探J.西安工程科技學院學報,2003(專輯:6 8.6 周斌,黃翔,狄育慧.間接蒸發(fā)冷卻器中布水器對傳熱傳質的影響J.建筑熱能通風空調,2003,22(5:24 26.7 王曉杰,黃翔,武俊梅,等.一種新型熱管間接蒸發(fā)冷卻器的分析J.流體機械,2004,32(12:72 74.8 鄭久軍,黃翔,王曉杰,等.熱管式間接蒸發(fā)冷卻空調系統(tǒng)的探討J.制冷空調與電力機械,2006,27(5:14 17.9 鄭久軍,黃翔,武俊梅,等.炎熱干旱地區(qū)一種節(jié)能空調系統(tǒng)的初討J.中國勘察設計,2006(5:18 21.10 黃翔,鄭久軍,王曉杰,等.熱管式間接蒸發(fā)冷卻空調系統(tǒng)在建筑中的應用的節(jié)能分析C /第十屆全國熱管會議論文集,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貴陽,2006:251 257.11 P E M i ke Sco fi e l d .Indirect/d irect evapo ra ti ve cooli ngJ.HPAC Eng i neeri ng ,2005(7:38 45.Capability test and analysis of AHU w it h i ndirectevaporative cooli ng of heat pi pe typeWU Sheng,H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竹子主題課程設計模板
- 職業(yè)溝通-評價課程設計
- 《圍術期的容量治療》課件
- 瞬變電磁法課程設計
- 2024中級(四)汽車修理工理論學問試題
- 簡單電路課程設計
- 網絡流量監(jiān)測課程設計
- 舞蹈早上好課程設計
- 互聯(lián)網服務行業(yè)營業(yè)員工作總結
- 同心樹共筑和諧初一班主任第一學期工作總結
- 【MOOC】數字邏輯設計及應用-電子科技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ISBAR輔助工具在交班中應用
- GB 30254-2024高壓三相籠型異步電動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
- 喚醒孩子內驅力家校共育家庭教育PPT課件(帶內容)
- 合成氣精脫硫催化劑的研究報告
- 滾裝客船貨物的積載綁扎系固分解課件
- 中控樓裝飾裝修方案
- 三軸試驗報告(共12頁)
- 學校及周邊環(huán)境集中整治工作臺帳
- 江蘇省城市設計編制導則
- 糖尿病隨訪表(模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