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選修粵教版 論述文選讀《熵:一種新的世界觀》隨堂練習_第1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15/d80c2bd3-20a0-44bf-90b7-7b3dbf6c0aab/d80c2bd3-20a0-44bf-90b7-7b3dbf6c0aab1.gif)
![語文選修粵教版 論述文選讀《熵:一種新的世界觀》隨堂練習_第2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15/d80c2bd3-20a0-44bf-90b7-7b3dbf6c0aab/d80c2bd3-20a0-44bf-90b7-7b3dbf6c0aab2.gif)
![語文選修粵教版 論述文選讀《熵:一種新的世界觀》隨堂練習_第3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15/d80c2bd3-20a0-44bf-90b7-7b3dbf6c0aab/d80c2bd3-20a0-44bf-90b7-7b3dbf6c0aab3.gif)
![語文選修粵教版 論述文選讀《熵:一種新的世界觀》隨堂練習_第4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15/d80c2bd3-20a0-44bf-90b7-7b3dbf6c0aab/d80c2bd3-20a0-44bf-90b7-7b3dbf6c0aab4.gif)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一、單選( 第1小題為12分; 此題共計12分。) 1、 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題。 借助新型高靈敏度的熱輻射測量裝置,美日聯(lián)合研究小組的天文學家和英國同行一起,在距地球至少110億光年的宇宙深處發(fā)現(xiàn),眾多的新星正在早期星系內(nèi)快速生成。若進一步的研究能夠核實那些星系的實際年齡的話,則這一新研究成果將意味著星系誕生的高峰期遠較以前人們確認的年代為早,星系生成的速度也大大高于從前的估算,宇宙早期的演化史可能需要科學家們?nèi)ブ匦抡J識。
2、;確定大量星系生成的年代對于加深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科學家們也一直在宇宙深處不斷搜尋億萬恒星的孕育之處。然而由于形成恒星的區(qū)域常常籠罩有濃重的星際塵埃,掩蔽了新星發(fā)射的可見光及紅外輻射,而距離更遠的恒星和星系所發(fā)出的輻射傳到地面時已屬于信號極其微弱的亞毫米波段,探測難度相當巨大。 在今天出版的自然雜志上,英國的科學家們報告說,利用極其靈敏的scuba熱輻射測量儀器和設(shè)在夏威夷口徑達15米的天文望遠鏡,他們探測到了與哈勃太空望遠鏡照片上5個古老昏暗的星系相對應(yīng)的亞毫米波輻射源,并根據(jù)輻射波的強弱特點判斷,這些早期的星系可能正在以
3、高于銀河系100倍的速度締造新的恒星。與此同時,美日聯(lián)合研究小組的觀測結(jié)果也為這一新的發(fā)現(xiàn)提供了佐證。目前,天文學界普遍認為,宇宙的年齡介于130億年和150億年之間,星系大部分形成于宇宙誕生后的80100億年間,但新的發(fā)現(xiàn)卻清楚地顯示,星系可能早在宇宙處于( )的早期階段就已經(jīng)大量涌現(xiàn)了。1根據(jù)文意,對文中畫線的“新星”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它們正大量地在無法核實其實際年齡的早期星系中快速生成。b它們不停地發(fā)出亞毫米波輻射并可以將這種輻射波送至地球。c它們屬于被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到的5個古老昏暗的星系。
4、d它們是在高于銀河系運動速度100倍的早期星系中締造的。2文中括號里應(yīng)補入的時間最合理的一項是 a 20億年 b 80億年 c 100億年 d 110億年 3下列說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scuba是一種可以對熱輻射進行有效測量的新型的高靈敏度的裝置。b借助深入到距地球110億光年宇宙深處的測量裝置,科學家發(fā)現(xiàn)了新星的生成。c美日聯(lián)合研究小組和英國科學家共同觀測聯(lián)手合作研究新星的快速生成
5、。d核實那些早期星系的實際年齡意味著可以大大提早星系誕生的高峰期。4對文中提供的信息理解不準確的一項是 a為了加深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科學家們一直在搜尋恒星的孕育處。b新星快速生成的發(fā)現(xiàn)并未改變宇宙年齡介于130億年和150億年之間的目前普遍看法。c快速生成的新星遲到最近才發(fā)現(xiàn)是因為星際塵埃和距離遙遠造成探測困難。d發(fā)現(xiàn)快速生成新星可能會導致科學家對宇宙早期演化史的重要關(guān)注。二、填空( 第1小題為3分; 此題共計3分。) 1、 對從文中可以獲取的信息概括得不正確的項有
6、160; a“你不可能不勞而獲”,“覆水難收”,“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這些民諺,都樸素地體現(xiàn)了熱力學兩定律。b能量可以從一種形式轉(zhuǎn)化為另一種形式,但不可能被創(chuàng)造出來。c能量從一種狀態(tài)轉(zhuǎn)化到另一種狀態(tài)時能夠做功,這種轉(zhuǎn)化過程可以永遠持續(xù)下去,只不過其形式不同。d“污染”是“熵”的同義詞。e地球上有兩個有效能量的來源:一個是地球本身所蘊藏的能量,另一個是太陽能。f只要我們發(fā)展適當?shù)募夹g(shù),那么我們所用過的一切東西都是可以被完全回收并再次使用的。g經(jīng)過很長的時間,太陽能夠?qū)Φ乇砥鹨欢ㄗ饔?,使消散了的金屬分子又重新回到聚集的狀態(tài)中去。所以在一些特定的地理區(qū)域里,能源和物
7、質(zhì)的熵可以同時增加。三、閱讀( 從第1小題到第2小題每題3分 小計6分; 此題共計6分。) 1、 用曲線標出文中論述的要點,并指出是用哪些事例進行解說的。 意識到在一個封閉系統(tǒng)里,能量水準的差異總是趨向于零。任何人只要把燒紅了的火鉗從火堆里取出來,他就會注意到這個使克勞修斯得出熵的定律的現(xiàn)象。當一把燒紅了的火鉗從中取出時,我們很快注意到火鉗開始冷卻,而周圍空氣的溫度卻開始上升。這是因為熱量總是從溫度較高的物體流向溫度較低的物體。經(jīng)過足夠長的時間后,我們碰一下鐵鉗,
8、然后用手感覺一下周圍空氣。啊!它們的溫度完全一樣了。專家們把這種沒有任何能量級別差異的狀態(tài)叫做能量平均狀態(tài)。水在平面時就處于這種狀態(tài)。在這兩種情況下,冷卻了的鐵鉗與平面上的水都不能再作有用的功了,它們的能量是封閉或無效的。但這并不是說人們就不能重新用水桶把水從壩底提到壩頂再讓水落下去,或者把火鉗再一次加熱。然而這兩個過程又將進一步消耗新的有效的自由能。說明:_ 2、 用曲線標出文中論述的要點,并指出是用哪些事例進行解說的。 每個孩子在學習生物學基本原理時都被告知自然界一切物質(zhì)是在不斷循環(huán)再生著的。這一點并
9、沒有錯,因為它說的只是物質(zhì)既不能被創(chuàng)造也不能被消滅,是熱力學第一定律的重復而已。然而不幸的是人們往往忽略了熱學第二定律。而這一定律告訴我們,物質(zhì)雖然可以循環(huán)再生,但必須以一定的衰變?yōu)榇鷥r。比如我們從地底下挖出一塊金屬礦石并將冶煉成一件餐具。在餐具的使用期內(nèi),由于磨損,金屬分子不斷地離開這件餐具。這些離開了餐具的金屬分子并沒有消滅,它們最終又回到了土壤中。但它們現(xiàn)在是零零星星地散失在土地里,而不是處于一種聚集狀態(tài),因而已不能再像原來那塊金屬礦石一樣被有效地使用了。也許我們可以找到一個方法來回收這些四處散失的金屬分子,但在同時我們又要付出熵的更大增加的代價。我們必須安裝一部機械裝置來收集這些分子,
10、還要動用新的能源來啟動這個裝置。機械裝置本身又來自地表里的金屬礦石,而它在回收其他零星金屬分子時又會磨損,又要損失自身的金屬分子。同時,回收裝置所耗費的能量又使熵有所增加。說明:_四、簡答( 從第1小題到第6小題每題3分 小計18分; 第7小題為4分; 從第8小題到第9小題每題5分 小計10分; 此題共計32分。) 1、 對“奇怪的是,雖然科學家們多少年來為這兩個定律的真正含義絞盡腦汁,地球上各民族文化的民諺卻早已悟出其中三味”這句
11、話中的“三味”一詞,課本上的注解確切嗎?翻查工具書后做出判斷。 答:_ 2、 下列說法各從哪個角度說明了熱力學定律?(1)你不可能不勞而獲答:_(2)覆水難收答:_(3)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答:_ 3、 根據(jù)下列論斷理解并解釋“熵”的含義。(1)每當能量從一種狀態(tài)轉(zhuǎn)化到另一種狀態(tài)時,我們會“得到一定的懲罰”。這個懲罰就是我們損失了能在將來用于作某種功的一定能量。這就是所謂的熵。(2)每一個能量從一個水平轉(zhuǎn)化到另一個水平,都意味著下一次能再作功的能量就減少了。這兩種
12、不同的能量狀態(tài)分別被稱為“有效的”或“自由的”能量,和“無效的”或“封閉的”能量。(3)熵的增加就意味著有效能量的減少。(4)熵是不能再被轉(zhuǎn)化作功的能量和總和的測定單位。(5)世界的熵(即無效能量的總和)總是趨向最大的值的。(6)能量平均狀態(tài)是熵值達到最大的狀態(tài),那時將不再有任何自由能量來進一步做功了。所謂熵就是:_ 4、 從文中找出對“污染”的科學解釋。 答:_ 5、 熵的定律一文開頭引用麥克斯·格拉克曼的話:“科學是一門學問,它能使這一代的傻瓜超越
13、上一代的天才?!?#160; 作用:_ 6、 仿照下面這句話,以“科學論文”為話題寫一句話(注意句中加粗詞語)。 熱力學概念乍聽起來有些深不可測,其實它是我們所知道的最簡單而又給人印象最深的科學概念。 仿句:_ 7、 理解下面兩句話的意思。(1)太陽底下沒有新鮮東西。意思是:_(2)雖然太陽能量的總和每秒鐘都在遞減,然而遠在它的熵達到最大值之前,地球上的能源就早已告罄了。意思是:_&
14、#160; 8、 作者舉出下列日常事例,想說明的道理是什么? 我們都聽說過這么一句話:太陽底下沒有新鮮東西。要證實這一點你只需呼吸一下。你剛才吸進了曾經(jīng)讓柏拉圖吸進過的5000萬個分子。 9、 作者在文章的第二段中說:“宇宙的能量總和是個常數(shù),總的熵是不斷增加的。”“熵的增加”同“物質(zhì)與能量”的關(guān)系如何呢?請用課文的原話回答。 <<熵>>練習 試卷標準答案(卷面總分:53分)
15、0;一、單選( 第1小題為12分; 此題共計12分。) 1、標準答案:C;A;A;D 二、填空( 第1小題為3分; 此題共計3分。) 1、標準答案:CFG 三、閱讀( 從第1小題到第2小題每題3分 小計6分; 此題共計6分。) 1、 試題詳解: 在一個封閉系統(tǒng)里,能量水準的差異總是趨向于零。
16、 以火鉗冷卻為例說明能量平均狀態(tài)。 以水的提升和火鉗再加熱,說明對有效能量的進一步消耗,直至于零。 2、 試題詳解: 物質(zhì)雖然可以循環(huán)再生,但必須以一定的衰變?yōu)榇鷥r。以金屬礦石為例說明能量守恒。以金屬回收為例說明回收將造成新一輪的能量消耗。四、簡答( 從第1小題到第6小題每題3分 小計18分; 第7小題為4分; 從第8小題到第9
17、小題每題5分 小計10分; 此題共計32分。) 1、 試題詳解: 不確切。應(yīng)解釋為借指事物的訣要。 2、 試題詳解: (1)能量守恒;(2)有效的能量轉(zhuǎn)化為無效的能量,這個過程不可能逆轉(zhuǎn);(3)熱力學第二定律無處不在。 3、 試題詳解: 有效能量轉(zhuǎn)化為無效能量時所損失的能在將來用于做某種功的一定能量,它是不能再被轉(zhuǎn)化作功的能量的總和。 4、 試題詳解: 世界上轉(zhuǎn)化成無效能量的全部有效能量的總和。 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個人電車租車合同范本
- 公司民間借款合同范本
- 辦公裝修協(xié)議合同范例
- 公路養(yǎng)護補充協(xié)議合同范本
- 二手車銷售中心合同范本
- 健身俱樂部就業(yè)合同范本
- 勞務(wù)薪酬合同范例
- 2025年度家庭寵物養(yǎng)護保姆服務(wù)合同
- 公司如資金合同范本
- 兼職勞務(wù)合同范本乙方
- 病例展示(皮膚科)
- GB/T 39750-2021光伏發(fā)電系統(tǒng)直流電弧保護技術(shù)要求
- 教科版五年級科學下冊【全冊全套】課件
- (更新版)HCIA安全H12-711筆試考試題庫導出版-下(判斷、填空、簡答題)
- 糖尿病運動指導課件
- 完整版金屬學與熱處理課件
- T∕CSTM 00640-2022 烤爐用耐高溫粉末涂料
- 304不銹鋼管材質(zhì)證明書
- 民用機場不停航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 港口集裝箱物流系統(tǒng)建模與仿真技術(shù)研究-教學平臺課件
- 新教科版2022年五年級科學下冊第2單元《船的研究》全部PPT課件(共7節(jié))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