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血液一般檢驗04白細胞部分中_第1頁
第二章血液一般檢驗04白細胞部分中_第2頁
第二章血液一般檢驗04白細胞部分中_第3頁
第二章血液一般檢驗04白細胞部分中_第4頁
第二章血液一般檢驗04白細胞部分中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四、白細胞形態(tài)檢查(上)四、白細胞形態(tài)檢查(上) 白細胞形態(tài)學檢查主要采用顯微鏡法;現(xiàn)白細胞形態(tài)學檢查主要采用顯微鏡法;現(xiàn)代自動圖像分析儀和血液分析儀還未能取代顯代自動圖像分析儀和血液分析儀還未能取代顯微鏡;血液分析儀對異常結果作出報警后,仍微鏡;血液分析儀對異常結果作出報警后,仍需要采用顯微鏡法檢查血涂片進行復查,以提需要采用顯微鏡法檢查血涂片進行復查,以提供更加確切的細胞形態(tài)學檢查結果。供更加確切的細胞形態(tài)學檢查結果。 1外周血液正外周血液正常形態(tài)白細胞特征常形態(tài)白細胞特征 正常形態(tài)白細胞正常形態(tài)白細胞特征見表特征見表2-59和圖和圖2-23。(一)正常形態(tài)白細胞(一)正常形態(tài)白細胞圖圖2

2、-23 正常正常5種白細胞形態(tài)種白細胞形態(tài) 2中性粒細胞核中性粒細胞核形界定形界定 凡胞核完全分離或凡胞核完全分離或核間以一絲(只有核膜而無染色核間以一絲(只有核膜而無染色質)相連者為分葉核粒細胞;細質)相連者為分葉核粒細胞;細胞核徑最窄處小于最寬處胞核徑最窄處小于最寬處1/3者者為分葉核粒細胞,大于為分葉核粒細胞,大于1/3者為者為桿狀核粒細胞;若兩絲相連者則桿狀核粒細胞;若兩絲相連者則為桿狀核粒細胞(圖為桿狀核粒細胞(圖2-24、圖、圖2-25)。當中性粒細胞桿狀核與分)。當中性粒細胞桿狀核與分葉核難以鑒別時,可將其歸類于葉核難以鑒別時,可將其歸類于分葉核。分葉核。圖2-25 中性粒細胞分

3、葉核圖2-24中性粒細胞桿狀核 3粒細胞胞質內顆粒粒細胞胞質內顆粒 中性粒細胞胞質中性粒細胞胞質內的顆粒分為嗜天青顆粒(占內的顆粒分為嗜天青顆粒(占20%)和特殊顆)和特殊顆粒(占粒(占80%),其比較見表),其比較見表2-60。 (二)中性粒細胞異常形態(tài)(二)中性粒細胞異常形態(tài) 1毒性變化毒性變化 在嚴重的化膿性感染、敗在嚴重的化膿性感染、敗血癥、惡性腫瘤、急性中毒、大面積燒傷等血癥、惡性腫瘤、急性中毒、大面積燒傷等病理情況下,中性粒細胞可發(fā)生大小不均、病理情況下,中性粒細胞可發(fā)生大小不均、中毒顆粒、空泡形成、杜勒小體、退行性變中毒顆粒、空泡形成、杜勒小體、退行性變等(圖等(圖26圖圖30)

4、形態(tài)改變。這些形態(tài)變化)形態(tài)改變。這些形態(tài)變化對觀察病情變化和判斷預后有一定意義。對觀察病情變化和判斷預后有一定意義。圖2-26 中性粒細胞大小不均圖2-27 中毒顆粒圖2-28 空泡形成圖2-29 杜勒小體圖2-30 中性粒細胞退行性變 2棒狀小體棒狀小體 白細胞胞白細胞胞質中出現(xiàn)的紫紅色細桿狀物質,質中出現(xiàn)的紫紅色細桿狀物質,1個或數(shù)個,長約個或數(shù)個,長約16m,稱為棒,稱為棒狀小體(圖狀小體(圖2-31),出現(xiàn)數(shù)個棒),出現(xiàn)數(shù)個棒狀小體,呈束狀排列(柴束狀)狀小體,呈束狀排列(柴束狀)的白細胞稱為的白細胞稱為faggot細胞(圖細胞(圖2-32)。)。急性粒細胞白血?。ǘ嘁姡┘毙粤<毎?/p>

5、血?。ǘ嘁姡┘毙詥魏思毎籽。ㄉ僖姡┘毙詥魏思毎籽。ㄉ僖姡┘毙粤馨图毎籽t無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則無圖2-31 棒狀小體圖2-32 faggot細胞 3中性粒細胞的核象變化中性粒細胞的核象變化 核核象標志著中性粒細胞從新生細胞至衰象標志著中性粒細胞從新生細胞至衰老細胞的發(fā)育階段。正常情況下,外老細胞的發(fā)育階段。正常情況下,外周血液中性粒細胞以分葉核為主,胞周血液中性粒細胞以分葉核為主,胞核常分為核常分為25葉,桿狀核較少。病理葉,桿狀核較少。病理情況下,中性粒細胞的核象可發(fā)生核情況下,中性粒細胞的核象可發(fā)生核左移或核右移(圖左移或核右移(圖2-33)。)。圖2-33 中性粒細胞核象變化

6、 (1)核左移:外周血液的中性桿狀核粒細胞增)核左移:外周血液的中性桿狀核粒細胞增多或(和)出現(xiàn)晚幼粒細胞、中幼粒細胞,甚至早幼多或(和)出現(xiàn)晚幼粒細胞、中幼粒細胞,甚至早幼粒細胞的現(xiàn)象稱為核左移(圖粒細胞的現(xiàn)象稱為核左移(圖2-34)。)。 核左移常見于化膿性感核左移常見于化膿性感染、急性溶血以及應用細染、急性溶血以及應用細胞因子等,常伴有中毒顆胞因子等,常伴有中毒顆粒、空泡形成、退行性變粒、空泡形成、退行性變等毒性變化。核左移多伴等毒性變化。核左移多伴有白細胞總數(shù)增高,但也有白細胞總數(shù)增高,但也可正常甚至減少??烧I踔翜p少。圖圖2-34 中性粒細胞核左移中性粒細胞核左移 1)再生性核左移

7、:核左移伴白細胞總數(shù)增高稱)再生性核左移:核左移伴白細胞總數(shù)增高稱為再生性核左移,提示骨髓造血功能和釋放能力旺盛,為再生性核左移,提示骨髓造血功能和釋放能力旺盛,機體抵抗力強等。機體抵抗力強等。 2)退行性核左移:核左移伴白細胞總數(shù)正常或)退行性核左移:核左移伴白細胞總數(shù)正?;驕p少稱為退行性核左移,提示骨髓釋放功能受到抑制,減少稱為退行性核左移,提示骨髓釋放功能受到抑制,機體抵抗力差。機體抵抗力差。 核左移分為輕、中、重度三級,與感染的嚴重程核左移分為輕、中、重度三級,與感染的嚴重程度和機體的抵抗力密切相關(表度和機體的抵抗力密切相關(表2-61)。)。 (2)核右移:外周血液的中性分葉核粒細胞增多,并且)核右移:外周血液的中性分葉核粒細胞增多,并且5葉核以上的中性粒細胞葉核以上的中性粒細胞3%時稱為核右移(圖時稱為核右移(圖2-35)。嚴重核)。嚴重核右移常伴有白細胞總數(shù)減少,提示骨髓造血功能衰退,與缺乏右移常伴有白細胞總數(shù)減少,提示骨髓造血功能衰退,與缺乏造血物質、造血物質、dna合成障礙和骨髓造血功能減退有關。合成障礙和骨髓造血功能減退有關。 核右移常見于巨幼細胞核右移常見于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