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數(shù)學邏輯思維訓練題目_第1頁
小學四年級數(shù)學邏輯思維訓練題目_第2頁
小學四年級數(shù)學邏輯思維訓練題目_第3頁
小學四年級數(shù)學邏輯思維訓練題目_第4頁
小學四年級數(shù)學邏輯思維訓練題目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方陣問題 培優(yōu)專項訓練學生排隊,士兵列隊,橫著排叫做行,豎著排叫做列.如果行數(shù)與列數(shù)都相等,則正好排成一個正方形,這種圖形就叫方隊,也叫做方陣(亦叫乘方問題)。方陣的基本特點是:方陣不論在哪一層,每邊上的人(或物)數(shù)量都相同.每向里一層,每邊上的人數(shù)就少2。 每邊人(或物)數(shù)和四周人(或物)數(shù)的關系:四周人(或物)數(shù)=每邊人(或物)數(shù)-1×4;每邊人(或物)數(shù)=四周人(或物)數(shù)÷41。 中實方陣總人(或物)數(shù)=每邊人(或物)數(shù)×每邊人(或物)數(shù)。例1:有一條公路長900米,在公路的一側從頭到尾每隔10米栽一根電線桿,可栽多少根電線桿?分析:要以兩棵電線桿之間的距

2、離作為分段標準.公路全長可分成若干段.由于公路的兩端都要求栽桿,所以電線桿的根數(shù)比分成的段數(shù)多1。解:以10米為一段,公路全長可以分成900÷1090(段)共需電線桿根數(shù):90+1=91(根)練習與作業(yè)1. 四年級同學參加廣播體操比賽,要排列成每行11人,共11行的方陣。這個方陣里有多少同學?2. 用棋子排成一個6×6的正方形,共需用棋子多少枚?3. 有1764棵樹苗,準備在一塊正方形的苗圃(實心方陣)里栽培。這個正方形苗圃的每邊要栽多少棵樹苗?4. 576人排成一個實心方陣,這個方陣每邊多少人?5. 棋子若干只,恰好可以排成每邊6只的正方形,棋子的總數(shù)是多少?棋子最外層有

3、多少?6. 在大樓的正方形平頂四周裝彩燈,四個角都裝一盞,每邊裝25盞,四周共裝彩燈多少盞?巧求周長 培優(yōu)專項訓練我們已經(jīng)會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了,但對于一些不是長方形、正方形而是多邊形的圖形,怎樣求它的周長呢?可以把求多邊形的周長轉化為求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例1:如圖131所示,求這個多邊形的周長是多少厘米?練習與作業(yè)1. 下圖的周長與長厘米,寬厘米的長方形周長相同,所以它的周長為厘米(單位:厘米)。2. 下圖的周長可以看成一個長由個1厘米的小線段組成,寬由個1厘米的小線段成的長方形的周長,所以它的周長是厘米。3. 求下列各圖形的周長(單位:厘米)。周長為厘米。邏輯推理初步 培優(yōu)專項訓

4、練在有些問題中,條件和結論中不出現(xiàn)任何數(shù)和數(shù)字,也不出現(xiàn)任何圖形,因而,它既不是一個算術問題,也不是一個幾何問題。也有這樣的題目,表面看來是一個算術或幾何問題,但在解決它們的過程中卻很少用到算術或幾何知識。所有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我們深入地理解條件和結論,分析關鍵所在,找到突破口,由此入手,進行有根有據(jù)的推理,做出正確的判斷,最終找到問題的答案。這類問題我們稱它為邏輯推理。例1.一樁謀殺案中,兩個嫌疑犯甲和乙。另有四個證人正在受到訊問。第一個證人說:“我只知道甲是無罪的?!钡诙€證人說:“我只知道乙是無罪的?!钡谌齻€證人說:“前面兩個證詞中至少有一個是真的?!钡谒膫€證人說:“我可以肯定第三個證

5、人的證詞是假的?!蓖ㄟ^調查研究,已證實第四個證人說了實話,請你分析一下,兇手是誰?分析與解:題目中條件較多,且四個人的證詞有真有假,在這種情況下,要善于抓住關鍵,由此入手進行有根有據(jù)的逐步推理。本題的關鍵是:第四個人說了實話。因為第四個人說了實話,所以第三個人的證詞是偽證,也就是說“前兩個證詞中至少有一個是真的”是句假話。由此可以斷定,第一個和第二個證人都說了假話。從而判斷出甲和乙都是兇手。練習與作業(yè)1. 有甲、乙兩同學,其中一個人有奇數(shù)根鉛筆,一個人有偶數(shù)根鉛筆。如果再給甲原有的鉛筆數(shù),再給乙原有鉛筆數(shù)的2倍,他們倆共有鉛筆數(shù)為偶數(shù)。那么,甲同學原有鉛筆數(shù)是。2. 有甲、乙、丙、丁、戊五位同

6、學,其中丙同學比丁同學高,比戊同學矮;丁同學比乙同學高;戊同學比甲同學矮。則最高的同學是,最矮的同學是。3. 有四種樹的照片,它們是桃樹、杏樹、李樹、梨樹,生物老師將照片從1到4編了號,讓同學們區(qū)分四種樹,每人說出兩個,學生回答如下;第一個學生:2號是桃樹,3號是李樹;第二個學生:1號是梨樹,2號是杏樹;第三個學生:2號是桃樹,4號是梨樹;第四個學生:4號是梨樹d號是李樹。老師發(fā)現(xiàn)這四個同學都只說對了一半,那么,1號是,2號是,3號是,4號是。平均數(shù)問題 培優(yōu)專項訓練一、平均數(shù) 二、加權平均數(shù)2千克酥糖,3千克水果糖,5千克奶糖混合成什錦糖.已知酥糖每千克4.40元,水果糖每千克4.20元,奶

7、糖每千克7.20元.問:什錦糖每千克多少元?分析:要求混合后的什錦糖每千克的價錢,必須知道混合后的總錢數(shù)和與總錢數(shù)相對應的總千克數(shù)。解:什錦糖的總價:4.40×2+4.20×3+7.20×557.4(元)什錦糖的總千克數(shù):23510(千克)什錦糖的單價:57.4÷10=5.74(元)答:混合后的什錦糖每千克5.74元。我們把上述這種平均數(shù)問題叫做“加權平均數(shù)”.例3中的5.74元叫做4.40元、4.20元、7.20元的加權平均數(shù).2千克、3千克、5千克這三個數(shù)很重要,對什錦糖的單價產(chǎn)生不同影響,有權衡輕重的作用,所以這樣的數(shù)叫做“權數(shù)”。練習與作業(yè)1.

8、A、B、C三人儲蓄,A儲了1240元,B比A少儲70元,C比B多儲50元。求A、B、C三人平均儲蓄額。2. 甲、乙二數(shù)的平均數(shù)是72,丙是18。甲、乙、丙三個數(shù)的平均數(shù)是多少?3. 甲、乙的平均數(shù)是30,乙、丙的平均數(shù)是34,甲、丙的平均數(shù)是32。求甲、乙、而三個數(shù)的平均數(shù)。4. 有A、B、C三個數(shù),A與B的平均數(shù)是97,B與C的平均數(shù)為132,A與C的平均數(shù)為125。問:這三個數(shù)的平均數(shù)是多少?5. 小剛參加我學考試,前兩次的平均分數(shù)是85分,后三次的平均分數(shù)是90分。小剛前后幾次考試的平均分數(shù)是多少?消去問題 培優(yōu)專項訓練2-2中你能稱出一只菠蘿等于幾只桃子的重量?這樣想:根據(jù)(1)、(2

9、),可推出1個梨的重量等于2支香蕉的重量;然后把(3)中的一個梨替換成2支香蕉,這樣,(3)中就相當于1個菠蘿等于2個桃子和3支香蕉的重量,又回想到(2)中1個菠蘿等于4支香蕉的重量,因此,2個桃子實際上是1支香蕉的重量,可推得1個菠蘿等于8個桃子的重量。例2.1頭象的重量等于4頭牛的重量,1頭牛的重量又等于3匹小馬的重量,而1匹小馬的重量剛好與4頭小豬的重量相同,那么1頭象的重量等于幾頭小豬的重量。這樣想:1匹小馬剛好是4頭小豬的重量,那么3匹小馬等于12頭小豬的重量,又1頭牛相當于3匹小馬的重量,也就是12頭小豬的重量,因此4頭牛等于48頭小豬的重量,也就是1頭象的重量等于48頭小豬的重量

10、。練習與作業(yè)1. 美術小組第一天買了3盒彩筆和1支毛筆,付款4元4角4分,第二天又買同樣的5盒彩筆和3支毛筆,付款7元9角6分。求每盒彩筆和每支毛筆的價錢?2. 學校第一次買3只籃球,4只排球用了354元,第二次買2只籃球,3只排球用了252元。問:籃球與排球的單價各是多少元?3. 甲求乙代買5千克酒、3千克元。乙誤買為3千克酒、5千克.10元,問每千克酒、醬油各多少元?4、4. 王老師帶了30元錢去文具店買鋼筆和圓珠筆。他買了3支鋼筆和5支圓珠筆后,剩下的錢再買2支圓珠筆還差42支鋼筆還差2元。每支鋼筆多少元?行程問題 培優(yōu)專項訓練例2.小王、小張步行的速度分別是每小時4.8千米和 5.4千

11、米。小李騎車的速度為每小時10.8千米。小王、小張從甲地到乙地,小李從乙地到甲地,他們三人同時出發(fā),在小張與小李相遇5分鐘后,小王又與小李相遇。小李騎車從乙地到甲地需多長時間?分析:為便于分析,畫出線段圖36-1:圖中C點表示小張與小李相遇地點,D點表示他們相遇時小王所在地點。根據(jù)題意,小王從D點、小李從C點同時出發(fā),相向而行,經(jīng)過5分鐘相遇。因此,DC的長為這段長度也是相同時間內,小張比小王多行的路程。這里的“相同時間”指從三人同時出發(fā)到小張與小李相遇所經(jīng)過的時間。這段時間為1.3÷(5.4-4.8)×60=130(分)這就是說,小張行完AC這段路(也就是小李行完CB這段路)用了130分鐘,而小李的速度是小張速度的2(=10.8÷5.4)倍,所以小李行完AC這段路只需小張的一半時間(65分)。練習與作業(yè)1. 東西兩地相距500千米,甲、乙兩車同時從兩地相向出發(fā),甲車每小時行45千米,乙車每小時行55千米。甲、乙兩車幾小時后才能相遇?2. 甲站到乙站相距1100千米,兩列火車同時從兩地相向開出,10小時相遇,快車每小時行用千米,慢車每小時行多少千米?3. 甲、乙兩人同時從相距54千米的兩地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每小時5千米,乙的速度是每小時4千米,幾個時后兩人相遇?4. 甲、乙兩工程隊合修一條長935米的公路,甲隊以每天45米的速度由西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