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是認識的基礎_第1頁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_第2頁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_第3頁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曾祥輝一、教學目標1、知識方面:識記: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理解:理解實踐對認識起決定作用這條基本原理,并能通過列舉事例說明,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是認識的目的,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惟一標準。2、能力方面:通過實踐對認識起決定作用原理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理解問題的能力和邏輯思維,特別是從具體到抽象,再從抽象到具體的思維能力;3、覺悟方面:結合實踐是認識的來源的學習,引導學生樹立實踐意識,積極投身實踐活動;聯系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的學習,引導學生認識馬克思主義也是隨著時代,實踐和科學的發(fā)展而發(fā)展的,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fā)展的新階段;通過實踐是認識

2、的目的的學習,培養(yǎng)良好的學風,形成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二、重點: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三、難點: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四、教學方法:分析法、討論法、講授法五、課時安排:一課時六、教學過程:(一)復舊導入師:上節(jié)課我們開始進入認識論的內容,首先學習了認識論的基本觀點實踐。什么是實踐?(生齊答)實踐有哪些特點?(生齊答)師:實踐和認識是人們的兩項基本活動,那么,它們二者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實踐和認識二者關系的第一個方面,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板書:(二)實踐是認識的基礎(二)講授新課師:請大家先看我們學案的第一個活動:排排序。請大家根據要求完成并思考給出的問題

3、?;顒釉O計見學案學生完成后讓學生回答,對第二個排序作必要的引導、解釋,啟發(fā)學生,讓學生得出結論:之所以會有這樣的順序與人們的生活和實踐有關。師:那么這些新的詞匯呢?大家知不知道它們的意思,它們又是怎么產生的?與人們的什么活動有關?學生齊答,對個別詞匯作簡要解釋,強化學生的結論:人們各種各樣的認識都來自于人們的實踐活動。師:可見,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板書: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師: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就像毛澤東所說的:“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變革梨子,親口吃一吃。”那么,我沒吃過、甚至沒見過的水果,我是不是就不知道它們的滋味,我不抽煙、不喝酒,是不是就不知道抽煙、喝酒的危害?(生反應:不是)我可以

4、通過其他人的介紹、通過書本和學習獲得對事物的認識,那么我還能不能說實踐是認識的來源?還是說實踐只是認識的來源之一,除了實踐,書本、學習也是認識的來源?由此引入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的概念。直接經驗:人們通過親身參與實踐活動而獲得的認識。間接經驗:人們通過實踐以外的其他途徑而獲得的認識。師:對于我每個人而言,我們的認識既有直接經驗,又有間接經驗。直接經驗是我們親身實踐的產物,間接經驗雖不是我們親身實踐的產物,卻也是別人實踐的產物,離開了實踐,沒有別人的親身實踐,沒有別人的直接經驗,也不會有我們的間接經驗??梢?,無論是直接經驗還是間接經驗,都是人們實踐的產物,二者是源和流的關系,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

5、板書: 直接經驗:源 途徑 間接經驗:流師:通過實踐我們獲得了對事物的認識,但我們的認識并不是停滯不前而是不斷發(fā)展的。那么,是什么力量、什么因素在推動認識的發(fā)展呢?請大家結合學案中活動二的材料,思考一下我們應當怎樣理解恩格斯的話。材料和設問見學案生思考、回答,師總結。師:推動科技進步、認識發(fā)展的動力是社會的需要,尤其是經濟活動、實踐活動的需要,這會給科技、認識的發(fā)展提供最強大的動力。向學生介紹“李約瑟難題”,進一步論證這一觀點。眾所周知,古代中國在科學技術上也曾有過令人自豪的燦爛輝煌。然而,從17世紀中葉之后,中國的科學技術卻如同江河日下,中國與西方為什么在科學技術上會一個大落,一個大起,拉開

6、如此之大的距離,這就是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覺得不可思議,久久不得其解的難題。有關“李約瑟難題”,國內外學者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從社會、經濟、文化、宗教、政治等多種因素分別加以理論闡釋。大家普遍接受的一個觀點是:我國封建社會的農耕經濟,缺少對科技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需求,使我國古代科技的發(fā)展、認識的提升缺少最根本的動力,這是造成我國的科技在近代落后于西方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中國封建社會中,自然經濟一直占主導地位,個體農民、封建地主、皇族經濟,都是對內自給自足,對外與世隔絕。商品經濟在中國長期沒有發(fā)展起來,更沒有取得主導地位。自然經濟的生產目的是小范圍內直接消費者的需要。自然經濟的這一性質,決定社會只能維持周而

7、復始的簡單再生產,不會進行累進的擴大再生產,社會經濟也就處于相對停滯狀態(tài),對科技、認識的發(fā)展沒有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師:可見,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板書:2、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 新問題、新需求 認識工具 認識能力 師:對于我們每個人而言,我們都希望獲得正確的認識、真理性認識,但怎樣才能知道我們所獲得的是否是正確的認識呢?請同學們結合學案活動三的前兩個內容,并思考相關的問題。相關內容見學案生思考、回答,師總結:認識不能作為判斷認識正確與否的標準,即使是正確的認識也不能作為檢驗認識的標準,因為由于條件的限制和事物的變化發(fā)展,人的認識難免會有局限性。而客觀事物自身不能或者不能公正地表達,因而也不

8、能作為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標準。 師:只有實踐能夠檢驗認識是否正確,這是由實踐自身的特點確定的。讓學生完成“憶一憶“的內容師:只有實踐能夠承擔起主觀認識與客觀事物橋梁的功能,因為實踐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它一方面受主觀認識的指導,聯系著主觀認識,另一方面它又改造和變革客觀對象,聯系著客觀事物。這樣,實踐就成為主觀認識同客觀事物聯系的橋梁,處在主客觀的交會點上,從而能夠檢驗人們的認識是否具有真理性。 板書:3、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 聯系主客觀的橋梁 處在主客觀的交會點上師:最后請大家再思考一下“想一想”提出的問題。師:人們通過實踐獲得了認識,學習知識以后是為了什么?是為了把知識束之高閣?還是為了顯示自己的知識淵博而夸夸其談嗎?認識的最終目的是把認識應用于實踐,去指導實踐。認識不是為了認識而認識,我們學習也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為了夸夸其談而學習,而是為了更好的改造世界和自我的發(fā)展和完善。板書:4、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三)課堂小結師: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認識依賴于實踐,實踐對認識具有決定作用。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根本)動力、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實踐是認識的(最終)目的和歸宿。實踐的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