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瞼病損切除行去皮重瞼術防治繼發(fā)性重瞼畸形的臨床研究_第1頁
上瞼病損切除行去皮重瞼術防治繼發(fā)性重瞼畸形的臨床研究_第2頁
上瞼病損切除行去皮重瞼術防治繼發(fā)性重瞼畸形的臨床研究_第3頁
上瞼病損切除行去皮重瞼術防治繼發(fā)性重瞼畸形的臨床研究_第4頁
上瞼病損切除行去皮重瞼術防治繼發(fā)性重瞼畸形的臨床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上瞼病損切除行去皮重瞼術防治繼發(fā)性重瞼畸形的臨床研究 作者:黃欣,陜聲國,麥慧,梁敏華,朱格非,滕曉顰【摘要】 目的 探討上瞼病損切除后重瞼繼發(fā)性畸形的防治方法。 方法 將伴有上瞼皮膚松弛的上瞼病損患者33例分為兩組,治療組17例行直接切除去皮重瞼術,對照組16例予直接切除術,觀察術后一個月復診時的重瞼有無明顯畸形。 結果 治療組: 無明顯畸形14例,有明顯畸形3例;對照組:無明顯畸形4例,有明顯畸形12例,兩組療效比較并經統計學分析,P=0.0020.01,差異具有顯著性,治療組術后的重瞼畸形發(fā)生較對照組少。 結論 伴有上瞼皮膚松弛的上瞼病損患者,行病損切除術的同時行去皮重瞼術操作簡單,既可

2、有效消除或減輕此類患者直接切除術后的重瞼畸形,又能使患者的上瞼皮膚松弛得到明顯改善。 【關鍵詞】 上瞼病損 去皮重瞼術 繼發(fā)性重瞼畸形上瞼部位的瘢痕、體表良性腫瘤(瞼黃瘤、色素痣等)等病損在臨床上較為常見,對面積不太大的病例,以往多采用直接切除的治療方法1,2,但對于原為重瞼外形的患者,術后患者重瞼形態(tài)大多有不同程度的繼發(fā)性畸形,我科自2001年2月至2007年10月,對伴上瞼皮膚松弛的上述患者加用病損切除的同時加用雙側去皮重瞼術進行矯正治療,并與以往直接切除的方法進行比較研究,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本組病例共33例,年齡3364歲,平均47.5歲。男性13例,女性2

3、0例。隨機分成治療組17例、對照組16例,所有患者術前均為雙側重瞼,除原發(fā)病灶外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上瞼皮膚松弛。原發(fā)病損類型:瘢痕13例(瘢痕形成時間均在6個月以上,無眼瞼外翻),瞼黃瘤14例,色素痣6例。病損大小從約0.60.3 cm至3.10.7 cm,病損的長軸為垂直或近似垂直的,其水平方向的寬度在0.3 cm以內;病損的長軸為水平或近似水平的,其垂直方向的寬度在0.7 cm以內。兩組在病損類型和大小、年齡、性別等方面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治療組:常規(guī)距上瞼緣0.6 cm處設計重瞼線切口,用無齒鑷輕柔夾起上瞼松弛皮膚并標定出最大的可去除皮膚范圍的上界,并與

4、重瞼切口連成梭形,梭形的寬度一般在0.3 cm0.7 cm之間。病損部切口的設計根據病損的位置、形狀、垂直方向的距離和長軸方向而定:除病損的長軸為垂直或近似垂直的外,其余類型的病損在垂直方向上的切除范圍盡可能不要超過同一點垂直線上的上瞼可去皮膚的最大上下距離;病損完全包含在去皮范圍內的將與多余、松弛的上瞼皮膚一并切除;病損超出去皮范圍內的部分順其長軸方向設計成水平、斜形、縱形的梭形切口3。上瞼松弛皮膚的實際切除范圍并不是常規(guī)的梭形,而是有一定的變形,即若某一點垂線上有一定量的病損切除,則該垂線上上瞼正常皮膚的實際切除范圍也應減少相同的量,甚至是完全不去除正常皮膚。按此將上瞼重瞼線切口的正常皮膚

5、去除的上界(病損在去皮范圍之上)或下界(病損在去皮范圍之下)進行相應的調整標記,其實際去除量可用公式表示(各數值均是在同一點垂線上的測量距離):上瞼正常皮膚實際去除量上瞼正常皮膚最大可去皮量病損切除量。術中常規(guī)0.5%利多卡因局麻,先操作有病損側、病損范圍較大側上瞼,后操作正常側、病損較小側上瞼;先切除病損區(qū)并縫合,然后再切除正常皮膚,其余操作按常規(guī)的去皮重瞼術進行,上瞼眶隔內脂肪過多的應去除多余疝出的眶隔內脂肪。對照組:按常規(guī)設計順病損長軸方向、包含病損在內的梭形切口,直接切除病損并縫合。術后均常規(guī)包扎切口1天,口服抗生素3天,切口每日換藥,術后6天拆線。 3.療效判定標準 無明顯畸形:重瞼

6、外形良好,弧度尚圓滑,兩側基本對稱;有明顯畸形:重瞼變形較明顯,弧度不圓滑,部分重瞼變淺、變寬甚至消失,兩側差別明顯。以術后一個月復診時的情況為準。4.統計學方法 采用四格表2檢驗,確切概率法,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結果 治療組: 無明顯畸形14例,有明顯畸形3例;對照組:無明顯畸形4例,有明顯畸形12例。兩組療效比較,經統計學處理,P=0.0020.01,差異具有顯著性,治療組療效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討 論 重瞼外形的患者在進行上瞼的瞼黃瘤、黑痣、瘢痕等直接切除術后,因只有單側切除病損或兩側病損切除范圍的大小、位置不同而常產生術后繼發(fā)性重瞼外形畸形,表現為重瞼的弧度不圓滑、部分變寬、變淺甚

7、至消失、兩側不對稱等,對患者的容貌產生了不良的影響。在上述患者中,對于大多數中老年患者及少部分年輕患者,由于其上瞼皮膚存在不同程度的松弛,故可以利用這部分需要去除的多余皮膚以及眼瞼皮膚有較大的松動性3、可推進修復病損切除后的繼發(fā)創(chuàng)面的特點,在術中對同一垂直線方向上在除皺術設計去皮范圍外有病損需切除的部位進行一定的調整,即各部位要根據病損在同一垂直線方向上切除范圍來相應減少其上方或下方原除皺術設計的去皮范圍,甚至是完全不去皮,使病損切除后上瞼各部位垂直方向上總的去皮范圍與術前設計的上瞼除皺術的去皮范圍相同或接近,兩側上瞼外形術后變化也較為對稱,這樣就可以消除大多數此類術后的繼發(fā)性重瞼畸形,即使不

8、能完全消除繼發(fā)性重瞼畸形,也能明顯減輕繼發(fā)性重瞼畸形的程度,改善術后外觀。另外,患者上瞼皮膚松弛的狀況在手術后也得到了明顯的改善,且重瞼切口的瘢痕亦較為隱蔽,可謂一舉兩得,故患者對術后效果均較為滿意。中軸垂直或接近垂直且寬度在0.3 cm以內的病損可直接切除、術后對重瞼外形一般影響不大,對照組中術后無明顯畸形的4例就屬于這種情況。本方法的應用也有一定的限制,年輕的、上瞼皮膚無松弛情況的、垂直方向上病損需切除的、范圍超出其上方或下方相應部位上瞼最大可去皮范圍等的患者不適用,需考慮采用自體皮片移植、皮瓣移植等其他修復方法,治療組中也有3例術后出現有明顯畸形,其原因就是病損需切除的范圍超出了其上方或下方相應部位上瞼最大可去皮范圍,故在術前一定要進行準確地測量和評估。綜合上述,本方法操作簡單,可有效消除或減輕此類患者直接切除術后的重瞼畸形,并明顯改善患者的上瞼皮膚松弛,值得推廣?!緟⒖嘉墨I】 1伍成奇,黃立新,李志安,等.手術治療瞼黃瘤15例J. 眼科新進展,2001(21)6:4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