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一年級科學教案_第1頁
(完整)一年級科學教案_第2頁
(完整)一年級科學教案_第3頁
(完整)一年級科學教案_第4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義務教育教科書科學教案一年級上冊總述一、編寫目的(一)深化課程改革,推進立德樹人(二)落實課程標準,完善教材體系(三)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應對時代挑戰(zhàn)二、編寫依據(jù)(一)以課程標準為依據(jù)(二)以科學教育理論為依據(jù)(三)以教育心理學為依據(jù)(四)以實證研究成果為依據(jù)三、編寫原則(一)教材內(nèi)容整合化的原則(二)強調(diào)從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入手,貼近小學生生活實際的原則(三)注重科學探究過程,全面培養(yǎng)小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原則(四)面向全體學生,實現(xiàn)教材的彈性和開放性的原則四、編寫思路(一)內(nèi)容體系(二)組織結(jié)構(gòu)五、教材特色(一)圍繞統(tǒng)一概念的學習進階構(gòu)建教材體系(二)注重科學探究和科學思路的融合,開展探究式學習(三)注

2、重科學、技術、工程、藝術和數(shù)學之間的聯(lián)系,倡導跨學科學習(四)注重培養(yǎng)基本的科學倫理觀念,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六、一年級上冊教材內(nèi)容說明一年級教材(上冊和下冊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主要圍繞特征和性質(zhì),以學生日常生活接觸的事物和現(xiàn)象作為切入點,統(tǒng)整生命科學、物質(zhì)科學、地球和宇宙科學、技術和工程四部分教學內(nèi)容,進行單元與課題的設計。整體上從上冊的第一單元“我們愛科學”開始,第一課“走進科學”首先展示給學生包括自然世界與人工世界的科學和技術世界的概況,第二課“我的感官”引導學生善于利用自己身體的感官觀察世界,“放大鏡”一課引導學生了解需要借助一些工具延伸和拓展我們對世界的認識,然后逐漸帶領學生走進具體

3、的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包括身邊常見的動植物、物體等、上冊結(jié)尾“科學擂臺貼畫大比拼”引導學生綜合上冊學習的科學和技術知識進行活潑多樣的動物實踐。每個單元內(nèi)容的編排思路是先概括再分述,充分體現(xiàn)以兒童的認知特點為依據(jù)。上冊圍繞課標中規(guī)定的主要概念,設計為“我們愛科學”,“植物”“動物”“物體”單元以及“科學擂臺貼畫大比拼”一課。通過各種活動指導學生學習用感覺器官觀察物體的方法,認識物體的基本性質(zhì)和特征,引發(fā)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興趣,初步培養(yǎng)學生從常見的自然現(xiàn)象和生活實際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并想辦法驗證假設的能力及愿意合作與交流、喜歡大膽想象、珍愛生命、關心環(huán)境的情感態(tài)度?!拔覀儛劭茖W”是本學

4、科的起始單元,以體驗為手段?!爸参铩焙汀皠游铩眴卧O置在上半學期,主要是因為考慮到季節(jié)的因素,能夠保證在學習相關課程時,校園和其他活動場所有充足的動植物學習資源?!拔矬w”單元幫助學生了解身邊常見的物體,了解這些物體的基本特征?!翱茖W擂臺貼畫大比拼”是本冊的 STEAM 綜合課程, 引導學生進行跨學科學習,并鼓勵學生大膽設計和制作簡單的產(chǎn)品。第一單元我們愛科學我們愛科學是本學科的起始單元,其主要目的是激發(fā)學生科學課的興趣,初步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讓學生感受到科學就在我們身邊,了解科學課是一門以科學探究為核心,以活動體驗為手段,以形成科學知識、科學能力、科學態(tài)度為目的的非常有趣的學科。第一課“走進

5、科學”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了解科學課學習的內(nèi)容和方法;第二課“我的感官”引導學生善于利用自己身邊的感官觀察世界;“放大鏡”一課則引導學生了解需要借助一些工具延伸和拓展我們對世界的認識,然后逐漸帶領學生走進具體的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包括身邊常見的動植物、物體、科技產(chǎn)品等。單元內(nèi)容的編排思路是先概括再分述,充分體現(xiàn)以兒童的認知特點為依據(jù)的理念。本單元包括“ 1、走進科學”“ 2、我的感官”“ 3、放大鏡” 3 課,建議安排 3 課時。單元教學目標一、科學知識:1、能說出科學課學習的內(nèi)容和方法2、能說出眼、耳、鼻、舌、皮膚等感官的作用。3、能說出使用放大鏡的方法。二、科學探究1、能提出關于科學感

6、興趣的問題。2、能對吹紙片的結(jié)果進行假設。3、能利用多種感官和放大鏡觀察物體的外部形態(tài)4、能用語言描述觀察的結(jié)果5、能簡要講述探究過程與結(jié)論,并與同學討論、交流。6、能對本單元的學習進行反思與評價。三、科學態(tài)度1、能對科學課學習的內(nèi)容、用感官觀察事物和使用廣大鏡觀察事物等表現(xiàn)出深厚的興趣。2、能如實地講述觀察到的現(xiàn)象。3、能與他人分享交流、進行合作學習。四、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STSE)1、了解伯感官和工具都是我們學習科學的好幫手。2、了解科學知識和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幫助。五、對應科學課程標準的主要科學概念人體有感知各種環(huán)境刺激的器官。12 年級:識別眼、耳、鼻、舌、皮膚等器官。工具是一

7、種物體的技術。12 年級認識常見工具,了解其功能使用工具對材料進行簡單加工。描述用肉眼觀察和用簡單儀器觀察的不同。第 1 課走進科學教學目標一、科學知識1、能說出科學課學習的內(nèi)容和方法二、科學探究1、能提出關于科學感興趣的問題2、能對吹紙片的結(jié)果進行假設3、能用語言描述觀察的結(jié)果4、能與同學討論、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三、科學態(tài)度1、能對科學課學習的內(nèi)容表現(xiàn)出深厚的興趣2、能如實地描述觀察到的現(xiàn)象。3、能與他人分享交流、進行合作學習。教學準備一、教師準備:視頻課件A4 紙,剪刀一把,直尺一把。與本課有關的科學現(xiàn)象、科學實驗的圖片或視頻。教師可以準備不同領域的資料,如地球宇宙領域,生命領域、物質(zhì)領域、工

8、程與技術領域等,讓學生全方位了解科學。二、教師與學生共同準備A4 紙一張,紙片兩張,剪刀一把,直尺一把。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談到科學,我們會想到什么?“同學們中,從一年級開始我們要學習一門科學課,我們要一起走進科學”。“談到科學,我們會想到什么?”采用頭腦風暴,讓學生充分交流,大膽發(fā)言。給學生心理上的安全感。聆聽學生發(fā)言??凑n本的圖片。讓學生自由提問:花兒為什么有各種顏色?雨是怎樣形成的?氣球為什么會飄在空中?火車怎樣跑得更快?看課本圖片。讓學生明白科學包羅萬象,科學就在我們身邊??茖W課學習是從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開始的。二、向兩張紙片間吹氣1、情境導入剛才同學們提到學習科學會做各種有趣的實驗。下

9、面就開啟我們的科學之旅,一起走進科學的大門,動手研究,體驗科學的奧妙與神奇。2、提出問題:向兩張紙中間吹氣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3、做出假設。4、實驗驗證。兩人一組進行,一人進行實驗,一人記錄。變換角色,重復實驗。實驗方法指導:先將兩片紙垂直放下,靜止。旁邊同學最好不要走動,不要有電風扇等因素干擾。先觀察靜止時的紙片狀態(tài),然后向紙中間用力吹氣,觀察紙片變化。5、實驗結(jié)論:通過實驗得出紙片會向中間靠攏的結(jié)論。6、表達與交流。與同學們交流。簡要講述實驗過程。7、反思與評價。讓學生談談實驗感受。三、折紙飛機。1、作品引領。老師先出示做好的飛機,激發(fā)學生興趣。告訴學生我們要作一個紙飛機。2、掌握方法。打開活

10、動手冊觀察紙飛機的折法,然后按照上面的方法折紙飛機。3、技術實踐。讓學生動物折紙飛機。教師巡視。4、交流評價。交流自己成功的經(jīng)驗,反思自己失敗的原因。自我評價,并對他人作出評價。5、技術改進。如何飛得遠,飛得更高?教學反思:第 2 課我的感官教學目標:一、科學知識:能說出眼、鼻、舌、皮膚的作用。二、科學探究1、能利用多種感官觀察物體的外部形態(tài)2、能用語言描述觀察的結(jié)果。3、能與同學討論、交流感官的作用。三、科學態(tài)度1、能對用感官觀察表達出深厚的興趣2、能如實地描述觀察到的現(xiàn)象。3、愿意與他人分享交流進行合作學習。四、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了解人的感官是我們學習科學的好幫手。教學準備教師與學生

11、共同準備:水果、盒子、鬧鐘、黃瓜、鈴鐺、玩具小熊、皮球等物體。教學過程 ;一、情境與問題1、先猜謎語。上邊草,下邊草,中間一顆黑葡萄,是什么?東一片,西一片,猜不著,聽聽看。2、感覺器官能幫助我們做什么?二、探究與發(fā)現(xiàn)活動一、觀察蘋果1、制訂計劃,你想用什么感官觀察?怎么觀察?觀察時要注意什么?老師啟發(fā),一看二聞三嘗??匆豢?,摸一摸,聞一聞,嘗一嘗,注意安全衛(wèi)生。2、搜集證據(jù)學生開始利用感官觀察。給足學生觀察的時間。3、處理信息。4、表達交流。讓小組間交流,全班交流。5、得出結(jié)論:得出各種感官的作用?;顒佣?、盒子里有什么?分組實驗,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三)、應用與拓展1、采用分組討論,全班

12、交流的方式,讓學生先跟本小組同學說說自己的想法,再全班交流。2、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適時啟發(fā)。3、如何正確使用感覺器官學生可以從眼、耳、鼻、舌、皮膚各個方面進行交流。總結(jié):正確用眼:時間不要太長,要休息,不要總看近處的物體。正確用耳:不要長時間用耳機,打電話時左右耳輪換。遇到大的聲響要捂耳朵。正確用鼻:不認識的物體不要隨便聞,遠離刺激性物體。正確用舌:不認識的物體不要隨便嘗,太熱或太冷的東西不要嘗。正確用膚:不要用手摸太熱或太冷的物體。教學反思:第 3 課放大鏡教學目標:一、科學知識:1、能說出使用放大鏡的方法。2、能說出放大鏡的用途。二、科學探究:1、能使用放大鏡觀察物體的外部形態(tài)。2、能用語

13、言描述觀察的結(jié)果。3、能與同學討論交流放大鏡的用途。三、科學態(tài)度1、能對放大鏡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2、能如實地講述觀察到的現(xiàn)象。3、愿意傾聽分享他人的信息,樂于表達,講述自己的觀點。四、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1、了解工具是我們學習科學的好幫手。2、了解科學知識和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幫助。教學準備一、教師準備:放大鏡、帶蓋的瓶子、裝水的燒杯等。二、教師與學生共同準備小花、布條、報紙、書、指紋等要觀察的物體。教學過程:(一)情境與問題同學們,你們認識這個東西嗎?出示放大鏡。激發(fā)學生興趣。(二)、探究與發(fā)現(xiàn)。1、觀察構(gòu)造。大家看,你們面前的盤子里都有一個放大鏡,大家看一看,它是什么樣的?學生分組觀察,

14、然后交流匯報。教師總結(jié),放大鏡由鏡片、鏡框、鏡柄三部分組成。2、掌握方法如何使用放大鏡呢?看視頻。然后讓學生說,你知道了什么,然后老師再強調(diào)。不可死記。 A、觀察物體時,手拿鏡柄,使鏡面對著要看的物體;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上慢慢調(diào)整鏡面與物體的距離,直到看到最大、最清楚的時候為止;拿穩(wěn)放大鏡,仔細觀察。 B、讓放大鏡靠近觀察的物體,觀察對象不動,人眼和觀察對象之間的距離不變,然后在物體和人眼之間來回移動放大鏡,直至圖像大而清楚。 C、放大鏡盡量靠近眼睛。放大鏡不動,移動物體,直至圖像大而清楚。D、不要將放大鏡放在地上易碎。不要用手摸鏡片,不要接觸硬東西。3、觀察物體。讓學生分組看書上的字??粗讣y。

15、學會使用。4、交流評價。你觀察了什么物體,你看到了什么?(三)、應用與拓展。根據(jù)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第4 頁,按照上面的步驟自制放大鏡。教學反思:第二單元植物單元教學目標:一、科學知識1、能說出周圍常見植物的名稱。2、能說出生活中常見植物的特征。3、能簡單描述蒲公英的外部主要特征。二、科學探究1、能在對具體現(xiàn)象與事物的觀察中提出感興趣的問題2、能初步感知科學探究需要制訂計劃。3、能利用多種感官和放大鏡觀察植物的外部形態(tài)。4、能簡要講述探究過程與結(jié)論,并和同學討論與交流。5、能對本單元的學習進行反思與評價。三、科學態(tài)度1、能對常見花草樹木的外部形態(tài)及用途表現(xiàn)出探究興趣。2、能如實描述觀察到的植物。3

16、、能從多個角度認識植物與人類的關系。4、愿意傾聽、分享他人信息;樂于表達,講述自己的觀點,能按要求進行合作學習。四、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1、了解植物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2、在認識植物、利用植物的時候,一定要愛護植物、保護植物資源的繁盛。對應科學課程標準的主要科學概念。地球上存在不同的植物,不同的植物具有許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種植物也存在個體差異。第 4 課身邊的植物教學目標:一、科學知識1、能說出周圍常見植物的名稱。2、能說出草、樹等都是植物。二、科學探究1、初步感知科學探究需要制訂計劃。2、能用語言描述觀察到的現(xiàn)象。3、能簡要講述探究過程與結(jié)論,并與同學討論與交流。4、能對本課的學習進行反思

17、與評價。三、科學態(tài)度1、能對常見花草樹木的外部形態(tài)及用途表現(xiàn)出探究興趣。2、能如實描述觀察到的植物。3、能從多個角度認識植物與人類的關系。4、愿意傾聽、分享他人信息;樂于表達,講述自己的觀點;能按要求進行合作學習。四、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1、了解植物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2、在認識植物、利用植物的時候,一定要愛護植物,保護植物資源的繁盛。教師準備1、教師要提前進行實地考察,選擇校園內(nèi)植物茂盛的場地,以便讓學生進行活動觀察。2、除了課本以外的相關植物圖片與視頻。學生準備: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筆教學過程:一、情境與問題教師出示校園情境園。這是我們的校園的一角,大家仔細觀察,看看你都發(fā)現(xiàn)了哪些植物?“

18、校園里還有哪些植物呢?我們一起去找找吧!”帶領學生走進校園,去尋找。二、探究與發(fā)現(xiàn)1、制訂計劃。老師引領,我們?nèi)ツ睦飳ふ夷?,需要帶些什么呢,怎樣觀察呢?小組成員怎么分工呢,注意什么呢?大家一起商量。準備好活動手冊,四人一組進行活動,活動方式是用感官或工具觀察。觀察時要注意安全。不了解的植物不要用手摸,以免劃傷自己,更不要隨便嘗。要愛護植物,不拔起植物,不采摘植物,不傷害植物。觀察中要記住自己找到的植物名稱。2、搜集證據(jù)。活動發(fā)現(xiàn)什么問題,可以記下來,3、處理信息,科學活動手冊第六頁給出了記錄表格,植物的名稱可以寫字,也可以貼畫,貼照片。然后打?qū)础?、表達與交流。觀察活動結(jié)束后,全班匯報交流和

19、研討活動。5、得出結(jié)論。我們身邊有許多植物,草、樹等都是植物。6、反思評價。大家說一說,你表現(xiàn)怎么樣,也可以說一說別的同學怎么樣。三、應用與拓展同學們,我們身邊有這么多的植物,那植物與我們的生活有哪些聯(lián)系呢?大家先交流一下,然后全班交流。然后記錄到活動手冊中。教學反思:第 5 課認識植物教學目標:一、科學知識:能說出周圍常見的植物的特征。二、科學探究1、能在對具體現(xiàn)象與事物的觀察中提出感興趣的問題。2、能初步感知科學探究需要制訂計劃。3、能利用多種感官觀察植物的外部形態(tài)。4、能簡要講述探究過程與結(jié)論,并與同學討論與交流。5、能對本課的學習進行反思與評價。三、科學態(tài)度1、能對植物外部形態(tài)表現(xiàn)出深

20、厚的探索興趣。2、能實事求是,客觀描述對常見植物的觀察和發(fā)現(xiàn)。3、交流過程中愿意和他人分享自己對常見植物的理解,具有很好的合作意識。四、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在認識植物、利用植物的時候,一定要愛護植物,保護植物資源的繁盛。教學準備:一、教師準備:仙人掌、白蘿卜、松枝、荷花、向日葵,銀杏葉,牽牛花,水稻,洋蔥、橘子,蔥,芹菜、月季。二、學生準備: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筆。教學過程一、情境與問題1、教師出示教材圖片, 讓學生說一說是否認識這些植物,然后直接引入問題 “這些植物有什么特點?”2、這節(jié)課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些什么,大家快看?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觀察這些植物的特點!二、探究與發(fā)現(xiàn)活動一、觀察植物的

21、顏色和形狀我們先來觀察植物的葉子、花的顏色和形狀。把觀察到的特點記錄在活動手冊第七頁。觀察完全班交流?;顒佣?、聞氣味辨植物。游戲規(guī)則:蒙上眼睛,只能用鼻子聞,不能用手拿,其他同學不能提示。小組活動,其中三個成員用手幫著拿植物,一名同學用鼻子聞,組內(nèi)成員輪流進行活動。三、應用與拓展1、出示不同實物。2、分組討論,全班交流。比較花生、葡萄、國槐的不同特征。老師適時提示。教學反思:第 6 課觀察蒲公英教學目標一、科學知識能簡單描述蒲公英的外部主要特征。二、科學探究1、能利用感官或借助工具觀察蒲公英的特征。2、能用語言描述觀察的結(jié)果。3、能簡要講述探究過程與結(jié)論,并與同學討論與交流。4、能對本課的學習

22、進行反思與評價。三、科學態(tài)度1、能認真觀察蒲公英,且表現(xiàn)出深厚的探究興趣。2、能實事求是,客觀描述對蒲公英的觀察和發(fā)現(xiàn)。3、交流過程中愿意傾聽他人的見解,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四、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1、了解植物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2、在認識植物、利用植物的時候,一定要愛護植物,保護植物資源的繁盛。教學準備:一、教師準備:放大鏡、蒲公英。(本校可以觀察月季花)二、學生準備: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筆教學過程一、情境與問題同學們,上課前咱們先來猜一個謎語,學生猜出是蒲公英,那蒲公英有什么特點呢?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一起探究吧。二、探究與發(fā)現(xiàn)。1、交流你見過蒲公英,蒲公英有什么特點?同學們說這么多到底對

23、不對,我們一起來觀察吧2、制訂計劃。我們要做哪些準備?如何進行觀察?觀察時要注意什么?小組如何分工。3、搜集證據(jù)。從花、葉、種子等特征明顯的方面去觀察。4、處理信息。記錄在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第8 頁表格中。5、表達交流。小組交流,全班匯報,老師引導。6、得出結(jié)論:蒲公英的花是黃色的,種子上有白色冠毛結(jié)成的絨球;它有綠色的葉,它一般生長在田野里,草地上。7、反思評價。以小組為單位反思,今天我的表現(xiàn)怎么樣。三、應用與拓展。看課件,做練習。教學反思:第三單元動物單元教學目標一、科學知識1、能說出常見動物的名稱。2、能說出動物的某些共同特征。3、能舉例說出動物可以通過眼、耳、鼻等感覺器官感知環(huán)境。二、科

24、學探究1、能在對具體現(xiàn)象與事物的觀察中提出感興趣的問題。2、能初步感知科學探究需要制訂計劃。3、能利用多種感官和放大鏡觀察動物的外部形態(tài)。4、能簡要講述探究過程與結(jié)論,并與同學討論與交流5、能對本單元的學習進行反思與評價。三、科學態(tài)度1、能對動物的觀察表現(xiàn)出深厚的探究興趣。2、能如實描述觀察到的植物。3、能從多個角度認識動物與人類的密切關系。4、愿意傾聽、分享他人信息;樂于表達,講述自己的觀點;能按要求進行合作學習。四、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1、了解動物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2、在認識動物、 利用動物資源的時候, 一定要愛護動物, 保護動物資源的繁盛,讓動物與人類和諧相處。第 7 課身邊的動物教學

25、目標:一、科學知識能說出周圍常見的動物的名稱。二、科學探究1、能在對具體現(xiàn)象與事物的觀察中提出感興趣的問題。2、能初步感知科學探究需要制訂計劃。3、能簡要講述探究過程與結(jié)論,并與同學討論與交流。4、能對本單元的學習進行反思與評價。三、科學態(tài)度1、能對動物的觀察表現(xiàn)出深厚的興趣。2、能如實描述觀察到的動物。3、能從多個角度認識動物與人類的密切關系。4、愿意傾聽、分享他人的信息,樂于表達,講述自己的觀點;能按要求進行合作學習。四、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1、了解動物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2、在認識動物、 利用動物資源的時候, 一定要愛護動物, 保護動物資源的繁盛,讓動物與人類和諧相處。教學準備:一、教

26、師準備:教學視頻二、學生準備:放大鏡、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筆教學過程:一、情境與問題1、觀看視頻,提醒仔細看,同學們,你看到了什么動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一下動物。二、探究與發(fā)現(xiàn)1、制訂計劃我們怎樣研究,都要準備什么東西呀,我們要注意什么呀,小組內(nèi)的小朋友怎么分工呀。2、搜集證據(jù)??凑l找得動物最多??梢援嬒聛?,或是讓老師拍下來。3、處理信息。記錄到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第10 頁上。4、表達與交流??梢圆捎枚喾N方式交流,可以文字,可以畫圖片,可以手機拍照。5、反思評價??梢宰寣W生說說自己在活動中的表現(xiàn)。三、應用與拓展1、動物與我們生活有哪些聯(lián)系呢?交流討論,記錄在手冊第10 頁的方框內(nèi)。2、畫出你感興

27、趣的動物。教學反思 :第 8 課認識動物教學目標:一、科學知識能說出動物都需要食物,能動物、會呼吸。二、科學探究1、能利用感官觀察動物的特征。2、能簡單歸納出動物的某些特征。3、能簡要講述探究過程與結(jié)論,并與同學討論與交流。4、能對本課的學習進行反思與評價。三、科學態(tài)度1、能對觀察動物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2、能如實地描述觀察到的現(xiàn)象。3、愿意傾聽、分享他人信息,樂于表達,講述自己的觀點。四、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在認識動物、利用動物資源的時候,一定要保護動物、保護動物資源,讓動物與人類和諧相處。教學準備一、教師準備:與本課有關的圖片視頻。二、學生準備: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筆。教學過程:一、情境與問題1

28、、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通過觀察尋找到了一些常見的小動物,今天老師又給大家?guī)砹艘恍┬游?,你們認識它們嗎?看視頻。讓學生觀察它們是什么動物,復習舊知識,為新知識的學習打下好基礎。2、比較這些動物有什么不同。3、他們有這么多不同,又有哪些相同之處?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一起來探究動物有什么共同特點。二、探究與發(fā)現(xiàn)1、課前觀察。課前布置任務,觀察家中小動物。2、課堂觀察??匆曨l。3、獲取信息。4、分析信息:匯報看視頻結(jié)果,小組內(nèi)交流,全班匯報。5、得出結(jié)論。動物需要食物,能動物,會呼吸。6、交流評價。你在活動中表現(xiàn)怎么樣?其他同學呢?三、應用與拓展。1、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動物都需要食物,它們

29、吃的食物一樣嗎/2、全班討論,分組討論。3、鼓勵學生發(fā)展思維。兔子以植物為食物,鴨子植物和動物都吃。鯊魚以動物為食物,你也試著說說。教學反思:第 9 課觀察金魚教學目標:一、科學知識1、能說出金魚的特征:需要食物、會呼吸、能運動。2、能說出金魚是怎樣吃食、呼吸和運動的。二、科學探究1、能利用感官或借助工具觀察金魚的特征。2、能用語言描述觀察的結(jié)果。3、能簡要講述探究過程與結(jié)論,并與同學討論與交流。4、能對本課的學習進行反思與評價。三、科學態(tài)度1、能對金魚的觀察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2、能如實地講述觀察到的現(xiàn)象。3、愿意傾聽、分享他人的信息,樂于表達并講述自己的觀點。四、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1、

30、了解動物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2、在認識動物、利用動物資源時,一定要愛護動物,保護動物資源,讓動物與人類和諧相處。教學準備:一、教師準備:看視頻,魚缸、金魚。二、學生準備:科學學生活動手冊教學過程:一、情境與問題同學們,你們看老師這節(jié)課給你們帶來了哪位動物朋友?看魚缸中的金魚。你們喜歡他們嗎?它們有什么特點?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觀察金魚吧。二、探究與發(fā)現(xiàn)。1、作出假設: “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動物需要食物,能運動、會呼吸,你覺得金魚有這方面的特點嗎?”思考2、制訂計劃。你需要觀察什么?怎么觀察,需要準備什么材料?3、搜集證據(jù)。學生觀察金魚,找出證據(jù)。喂魚,不要多喂??匆曨l。金魚會呼吸。觀察

31、時要保持安靜,不要打擾金魚。4、處理信息。把觀察到的金魚特點及時記錄在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畫一畫,只要像就給予肯定。5、表達交流。你是怎么做的?你觀察到什么,你認為金魚需要食物嗎?能運動嗎?會呼吸嗎?6、得出結(jié)論:金魚需要食物,能運動,會呼吸。三、應用與拓展1、課下親自養(yǎng)金魚,有魚的就要多觀察,魚除了吃飯,呼吸,動物外還會做什么?教學反思:第 10 課動物的感官教學目標:一、科學知識能舉例說出動物可以通過眼、耳、鼻等感知環(huán)境。二、科學探究1、能利用感官觀察動物的特征。2、能簡要描述探究過程、陳述結(jié)論,并與同學討論與交流。3、能對本課的學習進行反思與評價。三、科學態(tài)度1、能對動物的感官表現(xiàn)出濃厚的

32、興趣。2、能如實描述觀察到的現(xiàn)象。3、愿意傾聽、分享他人的信息;樂于表達、講述自己的觀點;能按要求進行合作學習。四、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1、了解動物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2、在認識動物, 利用動物資源的時候, 一定要愛護動物, 保護動物資源的繁盛,讓動物與人類和諧相處。教學準備一、教師準備:1、當?shù)爻R姷男游?、有關的視頻。二、學生準備:科學學生活動手冊。教學過程:一、情境與問題播放導盲犬送盲人回家的視頻。提出問題,導盲犬為什么能找到家?二、探究與發(fā)現(xiàn)1、制訂計劃。觀察時應注意什么?2、搜集證據(jù)3、處理信息4、表達交流。三、應用與拓展1、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動物可以用眼睛感知環(huán)境,不同

33、的動物眼睛的位置一樣嗎?2、可以采用分組討論,全班交流的方式。3、鼓勵學生發(fā)散思維。猩猩與老虎的眼睛長在臉的正前方,孔雀和松鼠的眼睛長在臉的兩側(cè),為什么會這樣呢?猩猩是為了跳樹,松鼠是為了逃避捕食。教學反思:第四單元物體單元教學目標一、科學知識1、能說出物體的輕重、薄厚、顏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狀等特征。2、能根據(jù)物體的外部特征對物體進行簡單分類。3、能辨別生活中常見的材料。二、科學探究1、能提出與物體有關的感興趣的問題。2、能初步感受到科學探究需要制訂計劃。3、能利用多種感官觀察物體。4、能簡要描述探究過程、陳述結(jié)論,并與同學討論與交流。5、能對本單元的學習進行反思與評價。三、科學態(tài)度1、能對

34、物體的外部形態(tài)特征表現(xiàn)出探究興趣。2、能如實描述觀察到的現(xiàn)象。3、愿意傾聽、分享他人的信息;樂于表達,講述自己的觀點;能按要求進行合作學習。四、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基于對物體外部特征以及常見材料的初步認識,了解垃圾的簡單分類,意識到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第 11 課認識物體教學目標一、科學知識1、能說出物體的基本特征。2、能比較出物體在輕重、薄厚、顏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狀等方面的不同。二、科學探究1、能用簡單的詞語描述物體的外部特征。2、能觀察、比較物體的不同。3、能簡要描述探究過程、陳述結(jié)論,并與同學們討論與交流。4、能對本課的學習進行反思與評價。三、科學態(tài)度1、能對常見的物體的觀察表現(xiàn)出探究

35、興趣。2、能如實描述觀察的物體。3、愿意傾聽、分享他人的信息;樂于表達和講述自己的觀點;能按要求進行合作學習。四、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基于對物體外部特征的初步認識,了解物體的不同特征對人類有不同的用途。教學準備教師準備:鉛筆盒、作業(yè)本、詞典、橡皮、鉛筆、乒乓球、網(wǎng)球、海綿、木棒等物體。學生準備:科學學生活動手冊教學過程:一、情境與問題1、出示準備的材料,讓學生說說這些物品是什么?建立簡單的物體的概念。2、提出要探究的問題:“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物體,這些物體有什么不同呢?”二、探究與發(fā)現(xiàn)活動:觀察物體1、明確任務。觀察前要有明確目的,這樣觀察時就有了針對性,能有的放矢,減少盲目性和隨意性

36、。今天我們先從外部形態(tài)上找找它們的不同。2、掌握方法比較的方法與學生交流,你想怎么觀察,觀察時應該注意哪些事項?3、觀察比較。4、匯報交流5、得出結(jié)論。物體在輕重、薄厚、顏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狀等很多方面不同。6、反思評價。三、應用與拓展1、說說自己的想法。再全班交流。2、比較其他物體。教學反思:第 12 課給物體分類教學目標:一、科學知識能根據(jù)物體的外部特征對物體進行簡單分類。二、科學探究1、能觀察、比較物體的不同2、能用多種感官,從不同角度對物體分類。3、能簡要描述探究過程、陳述結(jié)論,并與同學討論與交流。4、能對本課的學習進行反思與評價。三、科學態(tài)度1、能對物體的分類表現(xiàn)出探究興趣。2、能

37、如實描述觀察到的現(xiàn)象3、愿意傾聽、分享他人的信息;樂于表達和講述自己的觀點;能按要求進行合作學習。四、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了解科學分類對人類生產(chǎn)、生活的幫助。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常見的水果和蔬菜。學生準備:科學學生活動手冊。教學過程:一、情境與問題上節(jié)課,我們知道物體有很多不同點,今天我們一起來觀察一下你們最喜歡的水果和蔬菜,看看它們有哪些不同?根據(jù)果蔬的不同之處怎樣給它們分類呢?如何給它們分類。二、探究與發(fā)現(xiàn)活動:給果蔬分類1、明確任務2、比較分類制定分類標準。3、處理信息,記錄在活動手冊中。4、表達交流。你按什么標準分類的,如,我按照顏色分的,黃色,綠色5、得出結(jié)論:可以根據(jù)顏色、形狀、大小、輕重、軟硬、表面粗糙程度等特征給果蔬分類。6、反思評價。評價自己的表現(xiàn),同學的表現(xiàn)。三、應用與拓展書包里的東西如何分類?教學反思:第 13 課常見材料教學目標:一、科學知識1、能說出物體是用什么材料做的。2、能辨別生活中常見的材料。二、科學探究1、能根據(jù)材料對物體進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