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任詢草書《杜甫詩古柏行》卷識真_第1頁
金任詢草書《杜甫詩古柏行》卷識真_第2頁
金任詢草書《杜甫詩古柏行》卷識真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金任詢草書杜甫詩古柏行卷識真任詢(1133-1204 )字龍巌, 又號南麓先生。 元好問中 州集:詢,字君謨(一作君謀),易州軍市人 (今河北易縣) , 生于虔州(今江西贛州) 。父名貴,善畫,喜談兵。為人慷 慨多大節(jié),書為當(dāng)時第一,畫亦入妙品,評者謂畫高于書, 書高于詩,詩高于文。正隆二年( 1157 )進(jìn)士,歷省掾、大 名總幕、益都都勾判官、北京鹽使。課殿,降職泰州節(jié)廳。 時無借力者,故連蹇不進(jìn)。六十四致仕,優(yōu)游鄉(xiāng)里。家所藏 法書名畫數(shù)百軸,日夕展玩,不知老之將至。年七十卒。元 好問遺山集跋國朝名公書將任氏列于金代書法家之首: “任南麓書如老法家斷獄, 網(wǎng)密文峻, 不免嚴(yán)而少恩, 使之治

2、京兆,亦當(dāng)不在趙(廣漢) 、張(敞) 、三王(尊、章、駿) 之下。元代墨池淵海 譽:“南麓字流麗遒勁,不讓二王?!?明張廷綱永平府志曰:“任詢真草字書,氣完力勁,世寶 傳之?!睆埐疟6ㄖ狙云洌骸白秩胧ァ?。清人王毓賢繪事 備考亦稱其“草書妙入神品”。千百年來,后人評及金代書 法,多論金人書承唐宋之風(fēng), 書重顏脈, 而不乏蘇、 米影響; 任詢書多宗魯公,雄健超邁,氣魄魁偉,此為世人共許。金 趙秉文曾借杜甫望岳詩評任詢書云:“岱宗夫如何,齊魯 青未了,夫如何,三字幾不成語,然非三字,無以成下句有 數(shù)百里之氣象,若上句俱雄麗,則一李長吉耳。此前人詩論 也,論書亦然。若有學(xué)南麓書者,當(dāng)以吾言參之?!痹?/p>

3、問亦 贊任詢書:“行云流水,自有奇趣?!蓖鯋羷t稱其書:“筆勢超 逸,氣韻兼勝,豪放飛動,超乎常度”云云。遍考各國公私庋 藏金代( 1127 1279 )法書傳世作品, 之前周知的任詢傳世 墨跡僅北宋郭熙山水卷跋 1 一件,(并非任氏獨立書法作 品)此跡原系任詢?yōu)楸彼喂跎剿龛b題所作,后于清 代宮廷入藏并入石渠寶笈初編著録。溥儀之后此跡散佚 民間。建國初,曾任廣州市長的朱光與長春發(fā)現(xiàn)并庋藏,后 經(jīng)好友謝稚柳代為委托上海博物館重新修裱。今世得睹此原 作者,僅張公蔥玉、謝公稚柳等前輩與筆者三幾人而已。任 詢其余作品僅有碑刻六件、 法帖一件流傳。 以書寫時序排列: 即南宋拓本杜甫詩古柏行 、退之秋懷

4、詩十一首 、(收于 墨緣堂藏真叢帖) 呂徵墓表 、大天宮寺碑 、完顏 希尹神道碑 、完顏斡魯神道碑 、表海亭詩等。 1 金任詢北宋郭熙山水卷跋,此跡原系任詢?yōu)楸彼喂?山水卷鑒題所作,后于清代宮廷入藏并入石渠寶笈初 編著録。 任詢書法存世墨跡北宋郭熙山水卷跋 ,以書寫 年款“大定辛卯九月十八日”推知為任詢虛年 35 歲所作。 而日 本有鄰館庋藏的任詢傳世書法墨跡杜甫詩古柏行草書卷 2,系書于金正隆 5 年(庚辰歲九月 1160),時任詢虛年 28 歲,此即為上述任書碑刻中南宋拓本 杜詩古柏行 之母本。 (以下簡稱:墨跡本古柏行卷)墨跡本古柏行卷與北宋郭熙山水卷跋書寫時間間隔八年,前后二書俱為行

5、 草書體,書寫、布局亦較為一致。從二作中可資考鑒的重復(fù) 筆劃和書寫的狀態(tài)格趣等方面特征看無不如一。如以下字部:3 “十、行、尤、已、九、門、氵、亻、墨、灬、人、月、宀、 高、戈、正、風(fēng)、疋、次、丘、廴”等。二作間略有差別的是: 前者(即墨跡本古柏行卷 )通篇精神凝重清雅,兼蓄顏 家旨趣,行躍起止、法度張顯,而率性可見。后者(即北 宋郭熙山水卷跋 )點劃行間,氣韻渾然而情法稍縱,或從 律動開闔,蒼潤樸逸處略別前者。二作紙質(zhì)均為麻紙,紙性 稍熟,故墨痕沉實,雖飽經(jīng)歲月,然筆觸清晰,墨仍可辨五 色;與元明時漸生紙性區(qū)別顯著。此為任氏八年中修為精進(jìn) 使然。綜上所述,二作的筆墨旨規(guī)亦或雖略見早晚區(qū)別,然

6、 從兩作的情性魂魄處看顯出作者一筆機趣。2金任詢杜甫詩古柏行卷,系書于金正隆 5 年(庚辰歲九月 1160 ), 時任詢虛年 28 歲,此即為任書碑刻中南宋拓本杜詩古柏 行之母本。 局 部放大圖一 局部 放大圖二 局部放大圖三任詢墨跡本杜甫詩古柏行草書卷的鑒藏題 跋情況: (1)卷的包首 4 為清早期云錦質(zhì), 包首題鑒: 金任南麓草書古柏行真跡神品。 梅景書屋秘笈, 吳湖帆題簽。 鈐印:“湖帆審定”朱文。包首(2)引首 5:龍嚴(yán)墨妙。鈐印“長尾甲印”白文、“云山”白文?!肮篷妗敝煳?。引首( 3)前隔水題鑒 6:金任南麓書古柏行真跡。梅景書屋珍藏法書。鈐印:“梅景書屋秘笈”朱文。題簽右側(cè) 鈐?。?/p>

7、“至寶”朱文葫蘆形印(吳湖帆加蓋藏?。?。 內(nèi)隔水為明花凌舊裱遺物,另見騎縫處鈐印情況: (按年代 早晚順序)“開國文武世家”白文方形大玉?。ㄒ罁?jù)吳湖帆所鑒為:浙江青田劉氏用印,劉伯溫1311 1375 )號郁離子。其生平曾獲藏蘇軾樂地帖卷等。 “廷美”朱文 劉鈺( 1410-1472 )字廷美,號完菴,劉伯溫孫,江蘇蘇州 人。其平生曾獲藏趙孟頫書尚友齋等。 “明安國玩” 白文。(安國(公元十六世紀(jì))字民泰、桂坡、江蘇無錫人。 其平生曾獲 藏元人游仙詩冊等。 “大明錫山安國珍藏” 白文( 3.4 二印均為明安桂坡所蓋藏?。?“梅景書屋”朱文 吳湖帆( 1894 1968 )名倩,號倩庵,江蘇蘇

8、州人,其平生 曾獲藏甚豐,且多為傳世巨跡。如:元吳鎮(zhèn)漁父圖卷、 金任詢杜詩古柏行等。 吳氏文庫朱文 “吳湖帆 珍藏印”朱文“銘心絕品”朱文“梅景書屋圖書氣5、6、 7、8、9印均為吳湖帆所蓋鑒藏?。病霸姟弊窒裸懹。骸按蟛?、大冢宰、大宮保、大學(xué)士”十六字朱文大玉印,與 前隔水內(nèi)所蓋“開國文武世家”,同為明初劉伯溫所蓋鑒藏印。后內(nèi)隔水材質(zhì)與上同。騎縫及隔水內(nèi)鈐印情況: “天弢居士白文。(王世貞( 1526 1590 )字元美號天弢居士等,江蘇 太倉人。其生平獲藏題跋的作品有:元趙孟頫行書靈隱大 川濟(jì)禪師塔銘卷、虞世南汝南公主墓志銘等)“郭衢 階賞鑒”朱文。郭衢階 (公元十六十七世紀(jì)初 )字亨

9、父,四川 富順人。其生平曾獲藏唐閻立本步輦圖卷 、唐韓滉文 苑圖卷等。“希世之寶”白文(郭衢階所蓋鑒藏?。?“明 安國玩”白文“桂坡安國鑒賞”朱文 (第 4、5 二印亦為明 安國所蓋鑒藏?。袄钍险滟p”白文 (印主不明)“吳湖 帆珍藏印”朱文 “梅景書屋秘笈朱”文“吳萬寶藏” 朱文 “湖帆審定”朱文(第 7、8、9、10 均為吳湖帆所蓋鑒藏?。┠E本古柏行曾為近世鑒藏巨擘吳湖帆珍藏,并 錄入?yún)鞘铣蠛m日記中,卷首、背簽及卷后多見吳氏鑒 題并附有吳氏珍藏的朱批明拓本 杜詩古拍行 10 配裱卷中, (以下簡稱明拓本古柏行)卷尾另見日本長尾甲鑒題。 吳 氏鑒題一:任南麓書古柏行 ,南宋時曾勒入石,明以

10、來 都不知龍巌為南麓別號,每以拓本割去龍巌二字以讬魯公。 此真跡(指古柏行墨跡本)之后亦被傖父截去款字,可 惜也。詩字下蓋“大宗伯、大冢宰、大宮保、大學(xué)士”十六字 印,卷首有“開國文武世家”大玉印,“廷美”小印。蓋曾藏青田 劉氏也。(劉伯溫( 1311-1375 ),浙江青田劉氏,元統(tǒng)元年 (1333 )進(jìn)士,朱元璋聘至金陵,陳時務(wù)策及滅元方略。后 封誠意伯,以弘文館學(xué)士致仕。追謚文成。)廷美號完菴,(劉 玨( 1410-1472 )字廷美,號完菴,文成公孫,能畫,負(fù)盛 名。正統(tǒng)三年( 1438 )舉人。官至山西按察使僉事。正、行 書出趙孟頫,山水出王蒙,行書學(xué)李邕,各極其妙。天順 (1475

11、-1464 )間與杜瓊、徐有貞、馬愈、沈貞吉、恒吉并 能寫山水,卒年六十三。 )又“錫山”、“安國”二印,即安桂坡 也,“天弢居士”弇州王元美也,郭衢階為賈人之風(fēng)雅者,富 收藏,好弄辭翰,甞為董文敏所詆諆,此卷僅鈐小印于隔水 凌,或為文敏所呵之后,故矜慎如是。南麓真跡僅吳荷屋辛 丑消夏記載:韓文公秋懷詩卷 ,絹本而已,余皆不之見, 況此為紙本真跡,復(fù)經(jīng)宋人勒石,煊赫藝林,可謂第一希有 之品,南麓書名在金時已稱第一,矧今日乎?壬申七月七日 (1932 )展觀題此,吳湖帆。下鈐“吳萬寶藏”朱文,“醜簃長 樂”漢白二印。 朱批明拓本杜詩古柏行卷一、二 吳氏鑒題二: (即明拓 本古柏行卷考記)此亦明拓

12、本 ,但勒石時定以雙鉤摹 出,鉤本不清,致有數(shù)字筆道失樣,原本(指墨跡本)精神 奕奕,刻本(指明拓本古柏行 )便弱矣,僅宋時刻(即 指有臨館藏南宋拓本古柏行 )為可貴耳。湖帆又識。長 尾甲鑒題:予嘗見石刻古柏行,立軸無款,(從墨跡本古 柏行由軸而裁為蓑衣式裱的卷裝特征看, 與長尾甲所言“立 軸無款”情況相符)以其書似顏魯公傳為顏書, 予私懷疑未及 考核,今觀有鄰館所弆此卷,后有吳湖帆跋,詳記原委,并附舊拓石本??钤啤褒垘i”乃知任君謨書,(向所見石刻原為橫 批,拓時改為立行,后又削“龍巌”二字也)于是宿疑始釋。 按金史文藝傳:任詢,字君謨, (永平府志云號南麓先生) 易州軍市人,父貴,有才干,喜

13、談兵,宣政間游江浙。詢生 虔州,為人慷慨多大節(jié),書為當(dāng)時第一,畫亦入妙品,評者 謂畫高于書,書高于詩,詩高于文。然王廷筠獨以其才具許 之。登正隆二年進(jìn)士第,歷益都都勾判官,北京監(jiān)使,年六 十四,致仕優(yōu)游鄉(xiāng)里,家藏法書名畫數(shù)百軸,年七十卒。又 撿吳荷屋辛丑消夏記 載有:君謀書韓文公秋懷詩十首 , 款云“龍巌君謀”,因知君謨,又作君謀,“龍巌”其自號也。荷 屋跋曰:世傳古柏行石刻款有“龍巌”二字,歷來鑒家莫 能定為誰氏,此卷筆意與古柏行 (應(yīng)指南宋石刻本)如 出一手,殆即君謀書也。 古柏行書于庚辰歲九月三日, 其時為正隆五年, (任詢登正隆二年進(jìn)士)正隆海陵王五年 號,其五年即南宋紹興三十年也。金

14、人書絕不易獲,況此卷 可以匡石本謬傳(指明拓本) ,尤有益鑒書,可不寶貴乎? 昭和乙亥二月雨山老逸長尾甲。下鈐白文“長尾甲印”。另據(jù) 吳湖帆丑簃日記(1933年2月7日)記載:“余以金 任君謨古柏行真跡及元人王叔明、饒介之書畫合璧卷, 由大千(張大千)經(jīng)手易元吳仲圭漁父圖? 卷,亦一快事。此與長尾甲題跋“今觀有鄰館所藏此卷,后有吳湖帆 跋”吳氏此則日記印證了此 古柏行 墨跡卷近世流傳梗概。 墨跡卷后其它題跋情況: 佚名鑒題(或為揚澥):“古柏行為宋時人書,其筆法脫胎于顏平原(顏真卿) ,往往 誤認(rèn)作魯公(顏真卿)書,暑款明明有“龍嚴(yán)二字也”。 揚 澥鑒題:“右古柏行,書者為任君謀,君謀名詢,登

15、金國正隆 時進(jìn)士。其書名亦煌耀一時,龍嚴(yán)其別號也。丁亥十一月廿 八日揚澥重記。與此鑒題同紙左側(cè)下角鈐?。?、“吳湖帆”朱白相間。 2、 “江南吳氏世家”朱文。 3、吳梅鑒題“驚人真跡 完顏文獻(xiàn)。壬申七月吳梅敬觀”后附明拓本杜詩古柏行卷 鑒題情況:1、隔水題簽“明拓古柏行石刻,吳湖帆珍藏。 ”鈐印“吳萬寶藏”朱文明拓本朱批情況: 1、右起拓本全卷,均 為吳湖帆之前的拓本收藏主人對照墨跡本以朱筆勾正拓本 走形處。全篇總計 182 字,經(jīng)修正勾改處多達(dá) 171 字,僅 11 字未作朱筆修正。 2、右起第六行下“參”字側(cè)有朱批“點衍” 二字。 3 、右起第十二行上“巫”字側(cè)有“少一折”三字朱批。 4、

16、 右起第十八行下“郊”字側(cè)有“點衍”朱批。5、右起第十九行中 “窈”字側(cè)朱批“多一曲,”“窕”字側(cè)朱批“連筆在中一直”。6、右起第二十一行上有“空”字朱批,(拓本空字殘缺幾不見), 下“踞”字側(cè)有“此處連屬太荒謬”七字朱批。 7、右起第二十 三行下“烈”字側(cè)有“中畫刻誤”朱批。8、右起第二十四行中至 下“扶持自”三字側(cè)有朱批“不連”、“不連”9 、。右起第二十五 行上“是”字側(cè)有“石泐”朱批下、“力”字側(cè)有朱批:“開花筆多不 開花,不開花筆往往開花?!?10、右起第二十七行上“造”?字左側(cè)朱批“一點太豈有此理”。11、右起第二十八行上“廈”字左 側(cè)朱批“一撇原本何等樣妙”。右側(cè)朱批:“小踢腳大

17、偽”中“如” 字上朱批:“不作兩點原本作口”。12、右起第二十九行中“棟” 字側(cè)朱批:“棟字完全枯筆、刻者僵矣?!庇移鹑小稗挕弊窒轮炫盎叵庐嫹情L畫”右起第三十二行上“章”字側(cè)朱批“下直太短”下“驚”字左上側(cè)有“石泐”二字右側(cè)朱批“馬字中 間各種區(qū)紐居然未誤”。15、右起第三十三行上“未”字側(cè)朱批 十一字因接縫多字削去, 僅“即不稱勢”四字可辨。下“樹”字側(cè) 有十字朱批亦被削去一半, 僅辨“太荒謬無此情理”。16、 右起第三十四行上“伐”字側(cè)朱批“一點出格”中“誰”字側(cè)朱批 III以意改之”。下“送”字左側(cè)朱批“一點多”。、右起第四 十二行上“右”字側(cè)朱批“本身右字切去” 中 “庚”字側(cè)朱

18、批“庚字 誤”。18、右起第四十四行下“龍”字側(cè)朱批“龍嚴(yán)”二字切去”。 明拓本古柏行本幅鈴印情況: 1“之印”白文2.“翰 瞻”朱文3.絳州家學(xué)”白文4.“海隅潘氏考藏”朱文5 閣 主珍藏書畫金石文字印”朱文 6.“吳湖帆”朱白印7.“四歐堂 印”需要指出的是:近有妄鑒者言:墨跡本古柏行卷是“據(jù) 舊拓悉心臨摹之作”。持此議者謬失有三,一者:未睹原作, 亦從未見過任氏真跡。絕不知任氏書寫之詣趣。二者:對墨 跡本古柏行由軸變卷以及“書似顏魯公而傳為顏書”和吳 氏據(jù)所見南宋拓本上“龍嚴(yán)”名款“后為傖父削去”等變遷情況 一無所知。其三,對墨跡本古柏行與明拓本古柏行以及拓本朱批未作認(rèn)真研究,遂以訛傳訛

19、,遑然而論。吳湖帆跋曰:“此亦明拓本(即墨跡卷后附朱批明拓本 古柏行), 但勒石時定以雙鉤摹出,鉤本不清,致有數(shù)字筆道失樣。原 本(指墨跡本)精神奕奕,刻本便弱矣?!保粗钢炫魍乇?中諸多妄造失實處)而吳湖帆所言:“僅宋時刻為可貴耳”的 宋刻本,今亦藏日本有鄰館,顯然為吳所熟閱,故對卷后所 附拓本明確鑒言為“此亦明拓本”。據(jù)日人長尾甲鑒跋:“金人 書絕不易獲,況此卷可以匡石本謬傳(指明拓本)尤有益鑒 書,可不寶貴乎?”而持“據(jù)舊拓悉心臨摹”之妄鑒者,既不識 任氏書寫之格趣,又與任詢該書流傳失之考據(jù);而明拓本上 朱批灼灼,屢屢指出拓本之妄偽本相,真知灼見,字句精微 竟緣何不見?縱觀朱批,拓本古柏行卷,中幾無一字于 墨跡本行跡神采吻合。從拓本古柏行“空”、“是”字殘損等 現(xiàn)象看,應(yīng)為明初時好事者鉤自殘損別石舊拓,再傳拓后世 以酬風(fēng)雅, 而非拓出墨跡本原作; 加之傳拓不清且妄度點劃, 故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