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河道管理辦法_第1頁
榆林市河道管理辦法_第2頁
榆林市河道管理辦法_第3頁
榆林市河道管理辦法_第4頁
榆林市河道管理辦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榆林市河道管理辦法第一章 總 則第一條 為了加強河道管理,確保河道行洪暢通和工程安全,發(fā)揮河道的綜合效益,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和陜西省河道管理條例及有關法律法規(guī),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于本市行政區(qū)域內河道的整治、利用、保護及相關的管理活動。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河道管理范圍:有堤防的河道為兩岸堤防之間的水域、沙洲、灘地(包括可耕地)、行洪區(qū),兩岸堤防及護堤地;無堤防的河道,根據(jù)歷史最高洪水位或者設計洪水位確定。河道的具體管理范圍由具有管轄權限的河道所在地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同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根據(jù)批準的流域、防洪等規(guī)劃提出方案

2、,經上一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和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審查,報具有管轄權限的區(qū)縣或市人民政府審定公布,并設立明示界樁。第四條 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是全市河道的主管機關,負責全市河道的管理工作??h、區(qū)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是本行政區(qū)域內河道的主管機關,負責各自行政區(qū)域內河道的管理工作。各有關部門應當按照職責分工,依法做好河道管理的相關工作。第五條 河道管理實行統(tǒng)一管理與分級管理相結合的原則。黃河干流、皇甫川、窟野河及跨省、市邊界河道在國家(或流域機構)、省河道主管部門統(tǒng)一規(guī)劃指導下,由市、縣(區(qū))河道主管部門按照行政區(qū)劃分段管理。其他跨縣(區(qū))邊界河道,在市河道主管機關的組織協(xié)調下,由河道所在縣(區(qū))河

3、道主管機關管理,但河道的規(guī)劃、防汛、整治和涉及兩個以上縣(區(qū))的事項,應當報市河道主管機關批準。非跨縣(區(qū))邊界河道,由所在縣(區(qū))河道主管機關管理。(榆林城區(qū))第六條 河道防汛和清障工作實行各級人民政府行政首長負責制。第七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河道工程安全、保護水生態(tài)環(huán)境和依法參加防汛搶險的義務,有權對違反河道管理規(guī)定的行為進行監(jiān)督和舉報。第八條 對在河道整治、保護、管理方面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水行政主管部門給予表彰獎勵。第二章 河道整治第九條 市、縣(區(qū))河道主管機關應當會同有關部門按照河道管理權限編制河道整治規(guī)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準,并按照有關規(guī)定報上級河道主

4、管部門備案后組織實施。河道整治應當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和計劃,執(zhí)行國家規(guī)定的防洪標準及有關技術規(guī)范,兼顧上下游和左右岸的關系,與自然生態(tài)和人文景觀相協(xié)調,并嚴格按照規(guī)劃治導線實施,不得任意改變河水流向。第十條 河道整治規(guī)劃應當包括河道整治目標、整治工程項目、完成時間,責任單位和保障措施等內容。河道整治工程項目包括堤防、護岸、疏浚、截污、拓寬、橋梁拆建、涵閘等主體工程及其管護設施、兩岸綠化和生態(tài)景觀等配套工程。第十一條 河道主管機關應當會同有關部門根據(jù)河道整治規(guī)劃,制定河道整治年度計劃,報同級人民政府批準后組織實施。對淤積嚴重影響防洪排澇的河道,應當優(yōu)先安排整治。第十二條 道整治由所在縣(

5、區(qū))河道主管機關組織實施。未經河道主管機關批準,不得在河道上新建(擴建、改建,下同)排水、阻水、截水、蓄水工程。第十三條 對河道堤防、閘壩、泵站等水工程,河道主管機關應當定期組織安全檢查和安全鑒定,對達不到設計安全要求的應當及時加固或者維修。第十四條 河道管理范圍內的國有土地,由河道主管機關統(tǒng)一管理和使用,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侵占。第三章 河道建設項目第十五條 新建堤防、護岸、閘壩、泵站、排澇等水工程,應當配套建設相應的管理設施,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交付使用。第十六條 在河道管理范圍內新建水工程和跨河、跨堤、穿河、穿堤、臨河的橋梁、道路、渡口、管道、纜線以及其他影響堤防和防洪

6、安全的工程建設項目(以下稱建設項目),建設單位應當報經河道主管機關審查同意后,方可按照有關規(guī)定辦理其他有關部門的審批手續(xù)。第十七條 河道管理范圍內建設項目審查權限,按照以下規(guī)定執(zhí)行:(一)在黃河、窟野河、皇甫川、紅堿淖管理范圍內和省際、市際邊界河道管理范圍內修建各類建設項目或者因建設項目需要河流改道的,建設單位應當向市水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市水行政主管部門初審后,報省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查,或者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門簽署意見后,按照有關規(guī)定報流域管理機構審查。(二)在縣(區(qū))邊界河道、跨縣區(qū)河道及孤山川、清水川、石馬川等黃河一級支流河道修建各類大中型建設項目,建設單位應當向縣(區(qū))水行政主管部門提出

7、申請,報市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在上述河道修建各類小型建設項目或在縣區(qū)內河道修建各類建設項目,建設單位應當報縣(區(qū))水行政主管部門申請審查,報市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三)在水庫管理范圍內的河道修建各類建設項目,由水庫管理單位提出初審意見,報水庫主管部門審查。其中大型水庫管理范圍內大中型建設項目的審查意見,必須報省、市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中型水庫范圍內建設項目的審查意見,報市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接到建設項目申請后,應當按照管理權限在六十日內審查完畢,并將審查結果通知建設單位,或者于十五日內簽署初審意見,報上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審查。未經河道主管機關審查同意的,有關部門

8、不得予以批準。第十八條 河道主管機關受理建設項目申請后,應當根據(jù)有關法律、法規(guī)和有關河道專業(yè)規(guī)劃及防洪標準等進行審查,作出同意或者不同意的書面決定,并送達申請人;不同意的應當說明理由。第十九條 經審查同意并批準立項的河道管理范圍內的建設項目,建設單位必須在項目所在地的縣(區(qū))水行政主管部門辦理施工許可手續(xù),提交申請書、工程設計施工方案、防洪安全影響評價報告等資料;涉及第三方利益的,還應當提交第三方的書面意見,并簽訂清障協(xié)議。第二十條 建設項目的性質或者用途、規(guī)模、地點等事項需要變更的,建設單位應當報經原審查的河道主管機關同意。第二十一條 建設項目施工期間,建設單位應當按照有關規(guī)定落實

9、防汛安全措施。在施工期間損壞防洪工程、觀測、管理等設施的,建設單位應當負責修復,建設項目的施工圍堰或者臨時阻水堤壩等影響防汛安全的,建設單位應當按照防汛指揮機構的緊急處理決定,限期清除或者采取其他緊急補救措施。第二十二條 建設項目竣工后,建設單位應當按照河道恢復方案清除施工廢料及相關阻水障礙物,恢復河道原狀。未在規(guī)定期限恢復河道原狀的,應當按規(guī)定繳納水工程占壓補償費。第二十三條 建設項目竣工驗收時,河道主管機關應當參加竣工驗收。建設單位應當在建設項目竣工后六十日內,向審查同意該項目的水行政主管部門報送有關竣工資料。經驗收合格后,建設項目方可啟用。第二十四條 在河道管理范圍內新建、改建、擴建跨河

10、、穿河、穿堤的橋梁、碼頭、道路、渡口、管道、纜線、取水、排水等涉河建設項目及進行其他生產活動,占用損毀河道工程及影響防洪安全的,建設單位或生產單位(個人)應當向河道管理單位或其他權益受損方作出補償,其補償標準和辦法按陜西省占用損毀河道工程及防洪影響補償辦法執(zhí)行。第二十五條 對河道管理范圍內已有的壅水、阻水嚴重的橋梁、引道、碼頭和其他跨河建設項目,由河道主管機關根據(jù)河道防洪標準提出意見報同級人民政府批準,責令建設或者使用單位限期改建或者拆除;影響汛期防洪安全的,必須服從防汛指揮機構的緊急處理決定。第二十六條 整治河道、修建水庫新增的灘地屬國家所有。按照河道管理權限,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用于河道整治

11、、河道管理和該項工程的移民安置。第二十七條 鼓勵企業(yè)事業(yè)單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個人自籌資金修建河道工程,但必須經水行政主管部門批準、放線后方可施工。河道工程竣工后,由水行政主管部門依照管理權限驗收管理。企業(yè)事業(yè)單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個人自籌資金修建河道工程新增的護堤地以外的灘地,經有批準權的人民政府批準后,投資者可以依法取得該灘地的全部或者部分使用權。第二十八條 受益范圍明確的堤防、護岸、水閘、排水等工程設施,水行政主管部門可以向受益的工商企業(yè)等單位和農戶收取河道工程修建維護管理費,用于河道工程的修建、維護、管理和通訊、交通等管理設施的更新改造。第四章 河道保護第二十九條 河道堤防護堤

12、地、護岸地由水行政主管部門統(tǒng)一管理,主要用于種植防護林、搶險取土、淤背加固堤防、堆放防洪搶險物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侵占。第三十條 河道堤防護堤地、護岸地的范圍,按照以下規(guī)定確定:(一)有堤防的河道為護堤地以外三十米至一百米;(二) 無堤防的河道為防洪水位線或者岸線以外五十米至一百米。城鎮(zhèn)規(guī)劃部門在編制沿河城鎮(zhèn)、村莊建設規(guī)劃時,應當按照管理權限征求河道主管機關的意見。第三十一條 在河道管理范圍內,禁止下列行為:(一)修建違章丁壩、順壩、圍堤、生產堤、高路、高渠、房屋;(二)存放物料,傾倒垃圾、礦渣、煤灰、廢棄土石料和其他廢棄物;(三)圍河造田、種植阻水林木和高稈作物。(四)墾種堤防或者在堤

13、防和護堤地內挖坑、開口、爆破、打井、挖沙、取土、挖池、挖塘、放牧、葬墳、開采地下資源、考古發(fā)掘等活動;(五)堆放掩埋污染水體的物體或超標排放廢水、污水;(六)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規(guī)定的其他禁止行為。第三十二條 在河道管理范圍內從事下列活動,應當報經河道主管機關批準:(一)采砂、采石、取土、取水;(二)臨時占用河道、湖泊管理范圍內灘地、水面的;(三)修建越堤路、過河便橋、碼頭的;(四)打井、鉆探,穿河、穿堤埋設管線的;(五)在河道灘地開采礦產資源,進行考古發(fā)掘,開發(fā)旅游資源的;(六)其他必須在河道管理范圍內進行生產建設活動的。按照有關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應當經其他行政管理部門批準的,從其規(guī)定。第三十三

14、條 禁止在易發(fā)生山體滑坡、崩岸、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河段和水庫周邊地帶從事開山采石、采礦、開荒等危及山體穩(wěn)定的活動。第三十四條 禁止侵占或者毀壞堤防、護岸、涵閘、泵站等水工程及其通訊、照明、監(jiān)測等設施。因規(guī)劃建設需要遷移有關水工程及其設施的,應當按照建設標準先建后拆,遷移費用由建設單位承擔。第三十五條 堤頂不得兼做公路使用。確需利用堤頂兼做公路的,應當經河道主管機關批準。第三十六條 河道主管機關應當對河道采砂進行科學論證,根據(jù)河道防洪規(guī)劃和整治規(guī)劃,制定河道采砂規(guī)劃和年度實施計劃。對不符合河道采砂規(guī)劃和計劃的,河道主管機關不得批準。河道采砂規(guī)劃應當包括禁采區(qū)和禁采期、采砂場地布局、采砂方式、采砂

15、控制總量和深度等內容。在禁采區(qū)和禁采期內禁止從事采砂活動。第三十七條 經批準在河道管理范圍內從事采砂活動的,應當按照批準的地點、期限、總量、方式和深度開采,并按規(guī)定向水行政主管部門繳納管理費。第三十八條 因自然災害出現(xiàn)影響河勢穩(wěn)定和防洪安全情形的,在河道管理范圍內需要暫停從事相關活動時,河道主管機關應當發(fā)布通告并監(jiān)督檢查,對有關許可期限應當相應順延。第三十九條 建設單位在河道管理范圍內新建、擴建、改建排污口,應當符合有關環(huán)境保護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以及水功能區(qū)劃和水資源保護規(guī)劃的要求,在環(huán)保行政管理部門審批前,應當經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第四十條 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河道水功能區(qū)對水質的要求和

16、水體的自然凈化能力,核定該水域的納污能力,向環(huán)保行政管理部門提出該水域的限制或者禁止排污意見。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河道水功能區(qū)的水質進行監(jiān)測并定期向社會公布水質狀況;發(fā)現(xiàn)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超過控制指標的,或者水功能區(qū)水質未達到目標要求的,應當及時向環(huán)保行政管理部門通報,由環(huán)保行政管理部門依法采取治理措施。第四十一條 護堤護岸林木由河道主管機關會同林業(yè)行政管理部門組織營造和管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占、破壞和擅自砍伐。第四十二條 對河道管理范圍內的阻水障礙物,按照“誰設障,誰清除”的原則,由防汛指揮機構或者水行政主管部門責令設障者或者使用者限期改建或清除。逾期未改建或清除的,由防汛指揮機構或者水

17、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強行清除,所需費用由設障者或者使用者承擔。第四十三條 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汛期應當組織巡堤查險,觀測雨情、水情和工程情況;發(fā)現(xiàn)險情,即時報告并組織搶護;汛后應當對河道防洪工程進行全面檢查,及時修復水毀工程。第四十四條 河道堤防的防汛維修費,按照分級管理的原則,分別由各級財政負擔,列入年度財政預算。第五章 監(jiān)督檢查第四十五條 河道主管機關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加強對河道的監(jiān)督管理。第四十六條 河道主管機關及其行政執(zhí)法人員在依法進行監(jiān)督檢查時,有權采取下列措施:(一)進入被檢查單位或者個人的施工作業(yè)場所進行調查詢問;(二)對違法現(xiàn)場進行拍照、錄像;(三)查看和復印相關文件、資

18、料;(四)要求被檢查單位或者個人對有關違法問題作出說明;(五)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其他措施。有關單位或者個人應當配合河道主管機關及其行政執(zhí)法人員的監(jiān)督檢查,如實反映情況和提供相關資料。第四十七條 河道主管機關應當建立河道檢查巡查制度,對河道管理范圍內的活動實施管理,對違反本條例的行為依法進行查處。第六章 法律責任第四十八條 違反本辦法第十四條規(guī)定,擅自占用河道管理范圍內灘地、護堤地、護岸地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退還,沒收違法所得,可以并處一萬元以下罰款。第四十九條 違反本條例第十六條規(guī)定,未經河道主管機關審查同意,在河道管理范圍內新建建設項目的,或者建設項目竣工未經原審查同意的水行政主管部門

19、檢驗投入使用的,由河道主管機關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補辦審查或者檢驗手續(xù),并限期拆除違法建筑物、構筑物,處以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逾期不拆除的,由河道主管機關組織拆除,所需費用由違法單位或者個人承擔。第五十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條規(guī)定,未經河道主管機關審查同意,建設單位變更建設項目的性質或者用途、規(guī)模、地點等事項的,由河道主管機關責令改正,處以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第五十一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五條規(guī)定,河道建設項目施工圍堰或者臨時阻水堤壩影響防汛安全,建設單位未按照防汛指揮機構的處理決定清除或者采取其他緊急補救措施的,由河道主管機關責令改正,處以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拒不改正的,由河道主管機關組織清除或者采取其他緊急補救措施,所需費用由建設單位承擔。第五十二條 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一規(guī)定的,由河道主管機關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清除障礙或者采取其他補救措施,處以二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情節(jié)嚴重的,處三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第五十三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