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學論文中學古典詩歌“自主—感悟”課堂教學模式的研_第1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5/c4ea0ea2-4bf7-4341-8b92-a193da79129c/c4ea0ea2-4bf7-4341-8b92-a193da79129c1.gif)
![初中語文教學論文中學古典詩歌“自主—感悟”課堂教學模式的研_第2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5/c4ea0ea2-4bf7-4341-8b92-a193da79129c/c4ea0ea2-4bf7-4341-8b92-a193da79129c2.gif)
![初中語文教學論文中學古典詩歌“自主—感悟”課堂教學模式的研_第3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5/c4ea0ea2-4bf7-4341-8b92-a193da79129c/c4ea0ea2-4bf7-4341-8b92-a193da79129c3.gif)
![初中語文教學論文中學古典詩歌“自主—感悟”課堂教學模式的研_第4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5/c4ea0ea2-4bf7-4341-8b92-a193da79129c/c4ea0ea2-4bf7-4341-8b92-a193da79129c4.gif)
![初中語文教學論文中學古典詩歌“自主—感悟”課堂教學模式的研_第5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5/c4ea0ea2-4bf7-4341-8b92-a193da79129c/c4ea0ea2-4bf7-4341-8b92-a193da79129c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學古典詩歌“自主感悟”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摘要 本文針對中學古典詩歌課堂教學現(xiàn)狀,提出了建構“自主感悟”教學模式的新觀念。文章聯(lián)系教育學、心理學等理論,強調了古詩鑒賞的兩大條件感悟和自主學習,突出介紹了“自主感悟”模式的四個部分,并從教學模式的結構出發(fā),論證了這一模式的理論可行性。關鍵詞 古典詩歌 中學課堂教學 自主學習 感悟 教學模式中學階段的古詩教學,已完全有別于幼兒小學階段的講述模式。在幼兒小學階段,教師多選擇平白曉暢的小詩幫助學生很通俗的理解詩意,也就是講述故事描述圖景的方式,給學生直觀的感受。就是在講述過程中,把自己對詩的理解和感受直接地告訴小學生,讓他們隨著自己懵懵懂懂的一同愛一同
2、恨。孟浩然的春曉,李紳的憫農,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白居易的賦得古草原詩絕句的前兩聯(lián),孟郊的游子吟等,都以其直觀直露而適合小學教學。小學生在學習這些古詩時,也并不感到吃力,因為詩的內容清晰,畫面簡單,情感直率,學生需要接受的就是對詩歌的單一的理解。到了中學階段,學生的知識積累豐富了,理解水平提高了,對問題已有自己的見解和主張,這時還采用教師輸灌式,學生不一定同意老師的作法,尤其是選入中學教材的古詩,不僅語言較以前艱深,而且意境、思想、情感等相對要復雜得多,豐富得多,對古詩的理解已不可能單一化,因而教師的一家之言必然受到挑戰(zhàn),學生會以自己獨到的眼光,從古詩中挖掘出一個個新穎的觀點,教師如果只顧自
3、己講述而忽視學生的反應,甚至只認為自己的看法正確而否定學生的觀點,必然是膠柱鼓瑟,不僅不能提高學生的理解鑒賞能力,反而會束縛學生的思維,削弱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其結果必然與教學目的南轅北轍、背道而馳。要想完成中學階段古詩教學的目標任務,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本人從理論和實踐中探索出一種“自主感悟”中學古詩課堂教學模式。所謂中學古詩課堂教學的“自主感悟”教學模式,是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一切主觀因素,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展現(xiàn)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成為古詩鑒賞的主人,自覺主動地憑借自己的能力去反復咀嚼玩味詩中的內容技巧,從而感悟詩中的情感思想等。一、古詩鑒賞的必需條件感悟關于古典詩
4、歌閱讀鑒賞,王柏勛的四步中突出“發(fā)掘詩歌的豐富意蘊”,周嘯天的鑒賞七法也強調“意逆”,李良君的古詩教學有“五激法”:配樂激情、朗讀激趣、述畫激活、設疑激思、擴張激創(chuàng)不論哪一種方法,鑒賞者個體在詩歌鑒賞過程中的思維運轉相當重要,它要求鑒賞者融入詩歌之中,從中得到個人的見解,這就是感悟的過程?!案形颉?,大辭典(三民書局版)釋為“心有所感而覺悟”,漢語大詞典解為“ 感動使之醒悟;受感動而醒悟”,辭源釋為“有所感而覺悟”,辭海解為“受感動而醒悟”,現(xiàn)代漢語詞典定為“有所感觸而領悟”。各家解釋大同小異,而以現(xiàn)代漢語詞典的解釋較為妥帖。它包含兩方面內容:先有所感觸,后領悟?!坝兴杏|”要求對古詩有深入了解
5、,在讀懂詩歌大意的基礎上首先要咀嚼語言,反復品味詩意,然后借助對詩的語言的理解,能設身處地的想象創(chuàng)造詩的韻味、意味,包括事件、畫面、場景、情感、思想等,讓自己的身心與古詩內容溶為一體,達到詩我合一,讓詩的內容撥動你的心弦,與詩同喜同悲。“領悟”是在有所感觸的基礎上完成的。當你徜徉恍惚于古詩所描寫的內容之中,詩我合一時,通過對詩我之間的種種聯(lián)想,突然有了自己的對于自然與社會的種種看法,這種看法來源于古詩,更來源于自我思想的深處,又與身處環(huán)境息息相關,因而是一種劃時空的思維成果,這種成果就是我們鑒賞古詩的結晶,這樣的鑒賞才有價值。在整個感悟過程中,鑒賞者對語言的駕馭能力至關重要,這種駕馭能力就是我
6、們常說的語感。沒有語感,我們無法從一個個對于語言符號中想象處畫面、場景、情感、思想來。它其實幫助了我們把抽象的語言符號創(chuàng)造成了形象的內容,而后有轉化為抽象的思維內容。這一過程的生成的快慢,完全取決于語感能力。同樣,沒有語感,就無法完成領悟的過程,因為領悟須借助想象聯(lián)想,而想象聯(lián)想又是語感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想象,我不能入詩;沒有聯(lián)想,詩不能達我,不能為我所用。為什么感悟是古詩鑒賞的必需條件呢?首先,古詩的創(chuàng)作是靈感迸發(fā)的火花。與其他文學體裁相較,古詩創(chuàng)作更突出靈感的重要性。在古人的眼里,古詩是抒情表意最直接最有效的工具。它短小而凝練,便于在一定情境下即口吟詠,即使身邊沒有紙墨也無礙,它可待閑靜
7、時記下潤色而不會遺忘。靈感的火花往往是瞬間的,一旦產生,便詩興大發(fā),可不一會兒,靈感過去,詩興索然,古詩的短小適合這一特點。創(chuàng)作與鑒賞本身是一對相互逆的過程。古人寫詩將詩意附著于語言,今人欣賞,則溯語言去意逆詩意,兩者都離不開靈感,而靈感的產生又是語感的厚積薄發(fā)。感悟的過程,就是運用語感去醞釀靈感、找到靈感的過程。其次,古詩重意境。意境,是情與景的結合。詩人在塑造意境時,以情馭景,景為我用。或正寫,以哀景寫哀情;或反寫,“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王夫之姜齋詩話)。這里的景,都是詩人思想情感的載體。理解詩人景中情,須融入詩中去感受那種情境,才能領悟那種情感,若浮于詩的表面,只顧賞
8、景,不去悟情,便不得詩之精髓,買櫝還珠而已。詩歌的意境借助一個個意象來傳達,對意象的把握須依靠聯(lián)想想象來領悟其內涵,這一切,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它只有鑒賞者的主體情感與作品產生共鳴時才會出現(xiàn),這一過程中的聯(lián)想想象也須語感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充分調動。沒有感悟,便不能沉入詩中,便不能深入地聯(lián)想想象。二、古詩鑒賞的必備條件自主學習 以維果斯基為代表的維列魯學派認為,自主學習本質上是一種言語的自我指導過程,是個體利用內部言語主動調節(jié)自己的學習的過程,它屬于內部言語階段,學習主要由他們的不出聲的內部言語來指導和控制,因此,自主學習實際上是兒童言語內化的結果。如果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完全依賴教
9、師或他人指導和調控,其學習就是不自主的;如果學生本人對學習的各個方面都能自覺地作出選擇和控制,其學習就是充分自主的,就具有能動性、有效性、遷移性、反饋性等特征,它既是一種學習活動,也是一種能力。中學階段的古詩教學,既可以也必須讓學生充分自主學習,它既是古詩教學的需要,也符合學生的自主學習的必要條件。(1)、它符合自主學習必須以一定的心理發(fā)展水平為基礎。從發(fā)生學的角度來看,自主學習是在自我意識產生之后才出現(xiàn)的,自我意識大致相當于元認知。中學生元認知能力已經發(fā)展起來了,他們可以將自己的學習活動作為意識的對象,主動作出監(jiān)控和調節(jié)。(2)、它符合自主學習必須以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為前提。幼兒小學階段短小
10、精美的小詩,既便成誦,又可理解,學生學習后增強了自我效能感。中學階段古詩意象深邃,內涵豐富,對充滿好奇心的中學生來說,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反過來,通過對古詩的鑒賞,可以提高他們的閱讀和寫作能力,使他們具有較高的價值意識。(3)、它符合自主學習必須以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策略為保障。中學生已經有一定的自學能力,以前的閱讀學習(包括一切文章),已經幫助他們積累了一定量的學習策略,教師只須適加點撥,學生的自主學習就能夠得以進行并順利完成。(4)、它符合古詩鑒賞的特點。對古詩的理解是個體的主觀感受,它既基于詩歌本身的內容,又因個體的不同而不同。如果學生的鑒賞缺乏自主性,而是教師的輸灌,則學生得到的東西是
11、老師的而非學生自己的,學生就不能自入詩中;同時,對古詩的理解重在體驗,如果教師將咀嚼后的渣滓吐給學生,學生便得不到詩之真味,也就無從理解欣賞了。自主學習與他主學習相對,它們的根本分水嶺是學生的主體性在教學中確立與否,而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又須具備以下幾個條件。(1)、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主體意識是指作為認識和實踐活動的主體的人對于自身的主體地位、主體需要、主體責任、主體價值以及主體力量的一種自覺意識?!爸黧w意識就是屬于人的自我意識”。學生具有了主體意識,才會自覺地將自己作為學習主體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一般的,這種意識在初中階段萌芽,高中階段快速生長,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fā)展,但并不意味著這是客
12、觀發(fā)展程序而不可更改。人的主體意識往往是潛在的,既是具體,若不加強化,常被掩蓋在惰性之中,教師應該經常提醒、培養(yǎng),讓學生能經常有意識地運用這種意識,這樣,學生的主體意識才能得到不斷強化,從而不斷發(fā)展提高。2、自主學習強調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但并不否認教師的主導作用,這二者本身就是相輔相成的。因為,教學是師生雙邊活動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師生相互影響,相互制約。中學階段,學生的自主能力較弱,主體意識淡薄,這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往往表現(xiàn)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上,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在學生自主學習中點撥引導,促進自主學習的順利進行和完成,教給學生學習
13、方法,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讓學生學會學習,從而強化他們的主體意識。3、優(yōu)化學生學習策略。學習策略其實質是主動的學習者在對影響學習的各種因素及其關系的認識的基礎上,亦即元認知的基礎上,為了達到一定的學習目的,對學習活動進行調節(jié)和控制的一系列執(zhí)行的過程。簡而言之,就是學習的方法手段。學生的學習策略既來源于教師,又來源于學生自我。教師是學生的榜樣,教師在教學中應向學生傳授基本的學習方法,也可以向學生介紹一些較優(yōu)秀的學習方法,包括教師的學習經驗;學生自己也須在自主學習的同時,自我總結,自我積累,它既是自主學習的結果,反過來又能幫助學生自主學習。三、“自主感悟”課堂教學模式之內容“自主感悟”模式是在充分發(fā)
14、揮學生自主學習的前提下,提倡學生對古詩進行的感悟。這種模式也就是自主學習的省悟自得模式。它針對當前教學中的滿堂灌、知識轉移而言,重在提高鑒賞古詩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語感,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尤其是形象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白灾鞲形颉蹦J桨雅囵B(yǎng)學生語感放在首位。語感是個體語言文字素質的綜合體現(xiàn),是一種心理直覺,是人們對語言深層內涵的瞬間浮現(xiàn)。語感的這種心理直覺,靠個體長期的語言的潛移默化的感受獲得。人的每一感官都是語感形成的工具,每一感官都是語感的表現(xiàn),“察言觀色”就是語感的功能。所以,語感的培養(yǎng)要調動人的每一感官,多方位立體地培養(yǎng)語言感悟能力。針對古詩的特點,“自主感悟”教學模式具體分為四步:誦
15、讀吟詠,感悟古詩音樂美;咀嚼語言,感悟古詩布局美;想象意境,感悟古詩繪畫美;聯(lián)想融通,感悟古詩情意美。(一)誦讀吟詠,感悟古詩音樂美古典詩歌注重平仄抑揚對仗頂真回環(huán)錯落押韻等技巧。一首好詩,猶如一首優(yōu)美的樂曲,抑揚頓挫,朗朗上口。要想獲得對古詩的整體把握,就應注意以聲傳文。由于古詩的各種聲音的巧妙安排,古詩在聽覺上能給人以美感,這種美感其實就是詩歌包含的部分內容。而這種美感的獲得,須借助誦讀,甚而吟詠,從口感和聽覺上去把握。首先是誦讀。我們以前總是批判古私塾教育和僧侶教育,說他們是“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卻沒有反思“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的效果。為什么寺院會出現(xiàn)許多得道高僧,為什么古
16、代會產生許多今人無法企及的文學家?據(jù)中國歷史軼聞統(tǒng)計,清代考生要背誦幾十萬字的書,包括論語11750字,孟子34685字,書經25700字,詩經38234字,禮記99010字,左傳196845字,而這些背誦正是我們常說的死記硬背。鄧小平同志說過:“背得多了,對一個人的文化功底可以產生相當大的影響。現(xiàn)在的教學強調以理解為主,不要填鴨式,但我認為現(xiàn)在的學生第一古文讀得少,第二背誦太少,所以很多孩子雖然讀完中學,甚至大學,卻仍然 文化很低?!比A中理工大學校長博導楊叔子教授要求自己的博士生須背誦論語、老子、孟子、莊子等之一篇,方能參加論文答辯。江澤民同志十分重視古詩詞誦讀。每到一所大學都要跟大學生們一
17、起背古詩詞,他想通過背古詩詞來改變青年人的素質,國民的素質。古人云:“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惫旁娤鄬ζ^短,適于背誦。背誦于語感培養(yǎng)非常重要。背誦可以積累大量的字詞和錦言佳句。字詞的積累,可以提高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句子的積累,有益于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背誦多了,就可以讓人知道字詞句的正確使用,判定字詞句使用的優(yōu)劣好壞;它不但可以讓人引經據(jù)典,而且可以讓人舉一反三,模仿運用。語感正是在不斷地積累、模仿中生成的。特級教師魏書生說:“背多了,語感增強了,說話、寫文章就容易通順?!逼浯问且髟?。吟詠須在誦讀的基礎上進行,它是對古詩揣情摹意之后,將自己溶入詩歌之中,設身處地地體味古詩的韻味
18、。誦讀了,吟詠起來才不會因語句不熟而有停頓,詩的語調、語氣才會傾瀉而下,古詩之音樂美才會和諧流暢。劉勰在文心雕龍·聲律中說:“詩以聲畫妍媸,寄在吟詠;吟詠滋味,流于字句。氣力窮于和韻。異音相從謂之和,同聲相應謂之韻。韻氣一定,故余聲易遣;和體抑揚,故遺響難契。屬筆易巧,選和至難。綴文難精,而作韻甚易?!眲③膹淖髟姷慕嵌忍岢奥暜嫛庇袡C排列,以便吟詠滋味;反過來,吟詠詩歌,正是求取詩中和諧優(yōu)美的樂感,欣賞詩中音樂美。朱光潛先生說:“我喜歡讀英文詩,我鑒別英文詩的好壞有一個很奇怪的標準。一首詩到手了,我不求甚解,先把它朗讀一遍,看它讀起來是否有一種與眾不同的聲音節(jié)奏。如果音節(jié)堅定飽滿,
19、我斷定它后面一定有點有價值的東西;如果音節(jié)空洞零亂,我斷定作者胸中原來也就空洞零亂。我應用這個標準,失敗的時候還不很多?!敝旃鉂撓壬f的方法,同樣適合于中國古詩。中國古詩所涵達的音樂美,只須一吟詠,便解其中味:或喜或悲,或哀或樂,或粗獷或纏綿,或哀婉或悲壯。古詩正是借助于音節(jié),借助于平仄押韻,借助于語詞的音韻,來表達一定的意境和一定的思想感情的。正所謂“平聲平道莫低昂,上聲高呼猛烈強,去聲分明哀道遠,入聲短促急收藏”。在富于音樂美之中,古詩已經表情達意了。在古代,詩歌是可以吟唱的。詩經中的國風、樂府詩等本身就是民歌;楚辭也是在楚民歌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近體詩也能吟唱,唐人就有“旗亭畫壁”的故
20、事;宋詞元曲須靠樂律來制作。而古人拿腔拿調的吟詠,就是依據(jù)古詩的音樂性進入詩境。像魯迅先生所描寫的壽鏡吾老先生那樣,“把頭拗過去,拗過去”的情態(tài),其實就是在感悟詩歌之音樂美,進而入境體味詩歌之意境。在這讀和吟詠中,就已經把詩歌的意境、情感給品味得差不多了。(二)咀嚼語詞,感悟古詩布局美對古詩樂曲般的吟詠,是從整體上把握古詩給人的感受,整體上接受古詩對人的意境、感情熏陶,而對古詩的理解,則須進一步咀嚼語詞。為講究古詩自身的整體完美,古詩人須對語詞進行精雕細琢,從而保證古詩具有和諧的布局美。這種美主要體現(xiàn)在兩方面:全詩整體的布局結構和詩中局部的語詞錘煉。1、整體布局具有建筑美古詩形式的發(fā)展經歷了四
21、言、五言、六言、七言、九言、雜言等,最終定格在五言和七言上;句子也由古體詩的不定數(shù)上規(guī)范到近體詩的律詩八句(包括絕句四句)上。詩歌形式的這種演變,實際上完善了詩體布局的建筑美。首先,五言和七言在音節(jié)劃分上最接近黃金分割法。北大教授林庚先生主張將五七言詩按兩分法劃分為二、三式和四、三式,這兩種形式結構比3/5和4/7的比值非常接近分割率0.618,因而外部結構上達到最美。同時這種結構又符合語氣的舒急和音節(jié)的變化,使詩歌最富樂律。其次,句子規(guī)范為八句或四句,安排在紙上,既不顯得拖沓,也不覺得簡陋,方正平衡,非常符合中國人的結構安排的標準,最符合中國的建筑美學觀。2、局部的語詞錘煉具有雕塑美為了達到
22、詩歌整體的和諧,古詩人往往非常注重詩中每一個語詞的錘煉,以使得詩歌意境優(yōu)美,情感豐富,主體突出。詩中這些錘煉的詞語,如同繪畫的點睛之筆,讓古詩熠熠生輝,極具雕塑美,因而古人頗多苦吟。盧延讓“吟安一個字,捻斷數(shù)莖須”,方干“吟成五個字,用破一生心”,賈島“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孟郊“夜吟曉不休,苦吟鬼神愁”,李賀“尋章摘句老雕蟲”,杜甫“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幾乎所有的詩人都注重語詞的錘煉,以完成雕塑古詩達到美的最高境界。另外,古詩還采取一定的技巧手法和修辭手法來雕塑古詩。高爾基說:“語言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第一要素?!痹姼柰ㄟ^語詞之磚瓦建構起一個充滿詩意的房屋:或亭臺樓閣,小巧別致,曲
23、徑通幽;或高樓大廈,富麗堂皇,威風凜凜;或草廬茅屋,樸實簡陋,自由無束。在這些屋舍里,容納著大量的語意內涵,它是語言留下的跳躍性的空白,富含著豐富的意蘊。元好問認為:“文須字字作,亦要字字讀,咀嚼有余味,百過良未足?!?與張中杰郎中論文詩)劉勰在文心雕龍·知音里也指出:“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辫b賞詩歌,對語言的咀嚼鑒賞是一架橋梁。語言承載著內容,溶有情感和思想,是文學鑒賞的必由之路。在咀嚼語言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學習作家的高超的語言藝術,品味語言的妙處,進而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為進一步鑒賞詩歌做準備。(三)聯(lián)想想象,感悟古詩繪畫美意境是由
24、主觀的“意”與客觀的“境”有機地結合而成的,“景無情不發(fā),情無景不生”(范唏文對床夜話),“景以情合,情以景生”(王夫之姜齋詩話)。古詩對意境的描寫繪出了一幅幅優(yōu)美深邃的畫面,正如蘇東坡評王維“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詩人在創(chuàng)作時,或移情入景,或情隨景生,或情景交融,將主客觀和諧統(tǒng)一于一體。只有透過景和物,去捕捉詩人的情感,才能鑒賞古詩的意境,發(fā)掘古詩的繪畫美。古詩語言的精練,為古詩內容留下了一個個空白區(qū)域,這空白之處,既是詩之語言的深層含義,也是留給讀者想象品味的空間。讀者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知識、經驗和審美情趣去領悟甚至去補充,所以,感悟古詩繪畫美,必須借助聯(lián)想和想象。1、
25、借助聯(lián)想和想象,可以繪出古詩的畫面。不論是寫景抒情,還是狀物言志;不論是詠史還是再現(xiàn)現(xiàn)實,作為文學作品,它首先來源于生活,又必須反映生活,揭示生活,因而,詩中必然有景有物有人有事,也就構成了或動或靜的一幅甚至一組畫面。這些畫面,我們可以根據(jù)詩歌語言提示的內容,借助聯(lián)想和想象,填補詩歌所未直露的內涵。2、借助聯(lián)想和想象,可以感受古詩畫面的意境氛圍。古詩在寫景上手法豐富,遠與近、高與低、明與暗、動與靜、虛與實等有機結合,構成一幅幅和諧的客觀自然圖畫:或白云澹澹,或流水淙淙;或高山峻拔,或平疇萬里;或山川原野,或繁華都市;或春日春風,或秋雨秋葉;或游子吟嘆,或思婦彷徨。這些客觀自然畫面,多有實寫,有
26、的甚至白描,但沒有哪一幅不含有作者之思想情感,或者說它們都是作者自身情感與思想的載體,因為“詩言志”,因為“一切景語皆情語”,詩人在描繪這些畫面的同時,已經在抒發(fā)情感表達思想了,所以些畫面實際上是一幅幅主客體統(tǒng)一的意境氛圍。我們感受古詩之意境氛圍,正如欣賞繪畫一樣,可以從平疇萬里中感受悠遠,從峻峭險拔中感受高古,從白云流水中感受飄逸,從秋雨秋葉中感受蒼涼這一切,既是作者之移情,更是讀者之體味;是讀者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去接載作者而產生的共鳴的效果,也是讀者對作品的一次思想感情的升華。(四)意逆融通,感悟古詩情意美“詩言志”,古詩作品是詩人思想情感的載體,是詩人創(chuàng)作時情感思想的傾瀉物,同時,由于詩歌的
27、內涵不僅僅是作家的情感體驗,其能引起讀者共鳴,更能說明其有廣泛的社會效應。人與人之間的許多情感體驗可以彼此相通,因而詩歌中的意想,既是作者的情感思想的載體,一經讀者介入,便又成了讀者的情感思想的載體,讀者從中不僅感悟出作者的情感思想,更重要的是,他品味出了整個人類的共同的情感思想,這就是古詩中的情意美。寓于古詩中的古詩人的思想內容非常豐富。有的借助自然山水抒寫對美好自然的熱愛,有的借助田園風光地理風物歌頌純樸的人生,有的借助狀物手法抒發(fā)內心的情態(tài),有的通過自然轉達人生的哲理所有這些作品,集中表達的詩人的情意,無不透露出其對人世間種種美好的向往與追求:求真、致善、向美?!帮w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
28、落九天”是李白對大自然的謳歌,“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陶淵明回歸田園的欣喜,“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是蘇軾對人生的感嘆,“山盟雖在,錦書難托”是陸游內心無奈的呼喊,“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是于謙崇高人格的表白,在他們的追求中,有的成功,有的失敗,有的掙扎,那里面有完美、壯美、殘缺美、凄婉美,而哪一種美不是詩人情意美的表現(xiàn)呢?孟子說:“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清人章學誠也接著說:“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論古人之辭也。知其世也矣,不知古人之身處,亦不可遽論其文也?!?文史通義)魯迅也說:“我總以為倘要論文,最好是顧及全篇,并且顧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處的社會狀態(tài),這才較為
29、確鑿?!?題未定)孟子所提及的知人論世,就是要求讀者在欣賞古詩時要了解作者,了解作家創(chuàng)作的歷史背景,只有這樣,才能準確把握詩人在作品中所表露的情感思想,因為,詩歌本身就突出含蓄深邃,加上古人喜用互文、倒裝、用典等手法,使得詩歌晦澀不明。孟子又說:“說讀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孟子·萬章)孟子的意思是:不可拘泥于文字而曲解詞句,不可拘泥于詞句而曲解作品的本意,而應以作品的本意去推求作者的思想感情。這種推求,是憑讀者之心和讀者自身生活體驗,去對古詩作能動的闡發(fā)。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掘作品的內涵,使得古詩成為一部人類的藝術,全面展現(xiàn)其自身教化作用。也惟有到此,古
30、詩的鑒賞才真正完成。三、建構“自主感悟”課堂教學模式的理論可行性教學模式的結構包括六個因素:教學思想和教學理論、教學目標、操作程序、師生角色、教學策略、評價。建構中學古典詩歌“自主感悟”課堂教學模式除了已經具有了四步操作程序外,還符合教學模式的其余五大結構因素。1、符合先進的教學思想,有相關的教學理論支撐。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符合學生主體論思想,是主體性學習理論的核心內容之一。主體性學習理論認為,人的本質力量源于社會文化積累,人同外部世界的關系遵循“人擇原理”,即主體性原則。學生是人,是認識活動的主體,只有在教育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才能促進學生個性全面健康的發(fā)展,才能促進學生潛能的充分發(fā)揮。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fā)展委員會編著的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書明確提出:“未來的學校必須把教育的對象變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體。受教育的人必須成為教育他自己的人;別人的教育必須成為這個人自己的教育?!?、能針對教學目標并能完成教學目標。2000年2月第2 版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試驗修訂版)在教學目的上要求:“掌握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養(yǎng)成自學語文的習慣,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繼續(xù)學習和終生發(fā)展打好基礎?!惫旁娬n堂教學“自主感悟”教學模式就是針對這一目的提出的。能力不等于知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校園文化建設的策略與實踐案例
- 2025年度電子加油卡定制化充值優(yōu)惠方案合同
- 2025年度豪華別墅購買協(xié)議書分期付款及配套設施合同
- 2025年度銀行貸款反擔保合同履行監(jiān)督合同
- 2025年度道路工程施工安全責任合同
- 2025年度商鋪轉租合同附帶租賃區(qū)域品牌推廣服務
- 2025年度貨車司機勞動合同(附帶物流配送服務協(xié)議)
- 2025年度銷售團隊激勵機制及考核標準勞動合同補充協(xié)議
- 2025年度農家樂項目承包管理服務合同
- 2025年度網絡安全短期技術支持人員勞動合同
- 2024-2030年中國產教融合行業(yè)市場運營態(tài)勢及發(fā)展前景研判報告
- 2024年微生物檢測試劑行業(yè)商業(yè)計劃書
- 高中英語選擇性必修一單詞表
- 初中生物校本課程綱要
- 物業(yè)公司介紹
- JTGT H21-2011 公路橋梁技術狀況評定標準
- 【永輝超市公司員工招聘問題及優(yōu)化(12000字論文)】
- 中國直銷發(fā)展四個階段解析
- 2024屆浙江省寧波市鎮(zhèn)海區(qū)鎮(zhèn)海中學高一物理第一學期期末質量檢測試題含解析
- 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 教材解讀
- 《一次函數(shù)與方程、不等式》說課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