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語文課的_第1頁
警惕語文課的_第2頁
警惕語文課的_第3頁
警惕語文課的_第4頁
警惕語文課的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警惕語文課的“偽”閱讀閱讀主體接觸語言文字,從中獲取信息,就產生了閱讀行為。閱讀,放在教學層面來思考,就要從閱讀的價值來觀照。從閱讀主體來看,兒童閱讀的價值在求知、開智、立德、審美、養(yǎng)身、教育、文化等。但筆者發(fā)現(xiàn),今天語文課中學生的閱讀,仍存在不少“偽”閱讀,應引起我們小學語文老師警惕。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把已知當未知的盲目化教學,就是讓學生從未知到已知,即從不懂到懂,這種思維在我們老師當中已根深蒂固。那么,語文課,是從已知中揭示未知,還是從未知走向已知?得從閱讀心理來看這問題,我們面對的兒童不是天生的未知者,他是帶著已有的語文積累進入課堂和老師、教材對話。面對一篇課文,兒童看似已知(未在老師的

2、指導下也能讀懂),實則膚淺,更有可能似懂卻不懂。一次,聽取一節(jié)六年級將相和閱讀教學公開課,老師把“藺相如、廉頗的人物性格分析”作為教學主要內容。老師通過文本中的具體語言分析,歸納藺相如機智勇敢,顧全大局,廉頗知錯就錯的品質,按常理,教學歷史故事文體,這樣教(分析人物的性格)應當不會出格。問題在于,這樣的結論學生自己通過讀書也就能分析出,不用老師花費過多的口舌。筆者以為,將相和這篇課文教學的價值如果只停留在分析兩個人物的性格,我想不是教會學生真正的閱讀,至少不是教學生真正意義上閱讀此類文體。讀好這個歷史故事,看似簡單:故事以將(藺相如)與相(廉頗)之間矛盾為線索,刻劃了藺相如顧全大局、以國家利益

3、為重,廉頗知錯就改、心胸狹窄的性格。要歸納出此結論,學生讀完兩遍課文得知并不難。但作為我們語文老師,如果不能從學生已知的身上再揭示出知識的盲點,再將已知轉化為未知,就不能稱為合格的語文教師,至少不能稱為一個好老師。就這課,應該說,從人物的矛盾規(guī)律中揭示人物的性格才是本課教學的真正內容。作者是如何刻劃人物性格的呢?稍有文學知識的人就懂得,推動故事的發(fā)展的真正奧秘在于拉開人物的心理距離:藺相如完璧歸趙的心理目的是為國,而廉頗守衛(wèi)邊疆立功考慮更多的是個人的利益,由于兩個人的想法不一致,兩個人物心理距離的拉開并擴大,導致矛盾的發(fā)生。后來,兩人處在為國著想,才使兩人和好如初,實際上是故事中的作者把人物的

4、心距離漸漸縮短且吻合。這就是作者的文學表達藝術。然而,我提的“偽”閱讀,正是在我們的語文課堂很少有教師能從歷史文學故事揭開其表達奧秘的。因此,要回答段頭提出的問題,我們換一個角度思考,可能更能淺顯地說明問題:語文課和數(shù)學課、歷史課不一樣。數(shù)學課,如果老師不闡釋清楚,學生可能沒法憑自己自發(fā)的感性理解悟透徹:例如教學三角形的面積,學生是從不懂如何求三角形面積,經過教材的范例和教師的講解,學生很快就能掌握三角形面積的求法。這樣,學生的確是從未知到已知。而語文課不一樣,學生看似已知,實則是憑自己的理解,沒有站在學文本表達原理角度來思考問題。所以,放在課程中來看,真正的閱讀,應從學生從已知中揭示其未知。

5、表達形式的領悟上:“怎么寫”的概念化語文課,“內容”與“形式”并存,在學習理解內容的同時,也要懂得內容是如何說的即表達形式。這是近期老師們較為關注的,也是正確的。然而在實際閱讀教學中,老師們又只是在形式上作文章,把“怎樣寫”概念化、偽圣化。人教版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中頤和園是一篇語言非常優(yōu)美的寫景的典范,其中描寫昆明湖的段落有這么一句好句子:“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痕跡?!崩蠋煷蠖嗍沁@么產生教學的,追問:這句話用了什么方法來表達?這樣表達說明了什么?于是比喻的概念充斥課堂,抑或讓學生模仿這句話再寫一個句子,例如以下幾種句型:1、他爬單桿時,

6、像小猴一樣非常敏捷,一下爬到了頂上;2、老師的脾酒肚像個大圓球,惹得同學們哄堂大笑; 這樣的練習不要也罷,試想,原文句子好在哪里?為什么把昆明湖比作鏡子和碧玉?后面“滑”為何不改用“劃”?細讀原文可知,“比喻”是為了更好的說明昆明湖的清、靜、綠,而且“滑”字也印證了湖的平靜。如果每次遇上這樣的比喻只是概念上說說,雖然關注了“怎么寫”的形式,我想,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也沒有得到實質上的提高,難怪有人責怪語文老師,一個比喻句,從小學學到高中,學生仍然不能寫出一個像樣的比喻句,我想道理就在于此。其實,學生不是不懂得比喻句,而不懂得什么情況下要用比喻或用怎樣的比喻內容。所以,“怎么寫”中有一個核心

7、問題“用什么寫”。有人打過一個很好的比方:語文就像一座座大廈!材料就相當于是大廈的“內容”,用什么水泥?什么鋼筋?什么瓷磚?這些問題,就是“寫什么”,哪里是承重柱?哪里是樓梯?哪里安排車庫?哪里是客廳?解決這些問題,就是解決“怎么寫”的問題。但承重柱用什么樣的水泥?頂樓防雨水層用怎樣的水泥?底層用幾號鋼筋,頂樓用幾號鋼筋?蓋房子“什么地方用什么材料”相當于“用什么來寫”的問題。那對于語文來說,“什么地方用什么(詞語、句子等)寫”也應該是學習語文的一個重要方面。就頤和園中的這句話來體會句子表達的好處,應改變訓練形式,把原句子再讓學生換種表達方式填空,如:昆明湖靜得像(  &#

8、160;  ),綠得像(     )。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 )過,幾乎不留一點痕跡。再試與原文中的句子比較,體會原文句子表達的特別。這才是實戰(zhàn)中演練,真正體現(xiàn)閱讀的實踐,否則緣木求魚。評價考查的方法上:標簽式題型的虛浮化質量檢測仍是我們目前教學評價的一種重要形式,也引領我們一線老師平時的課堂教學,這應是不爭的事實。然而,只要多稍留意全國各地的試卷,你會發(fā)現(xiàn)這類題目: 1、這學期,你讀的最喜歡的一篇課文是        &#

9、160;    ,其中你最喜歡的人物是       。2、這學期你讀的課外書中印象最深的是         ,故事主要講了              。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要應對這類試題,學生只要熟記老師預先提供的作品名稱,主要人物、故事情節(jié)、推薦理由等考查內容。如

10、西游記,老師只要提供西游記的主要故事情節(jié),唐、豬、孫、沙師徒四人的人物性格特點,考試時就可以一路綠燈。這樣,絕大多數(shù)老師和學生都熱衷于這種功利性閱讀,用兩三節(jié)課復習文學常識,補充最具神采的人物故事及其性格特征,帶領學生讀讀課本上選錄的精彩片段,本應花近一學期的時間潛心閱讀的名著就這樣被肢解得一鱗半瓜。課標中對課外閱讀的評價建議:閱讀評價要綜合考察學生閱讀過程中的感受、體驗、理解和價值取向,考察其閱讀的興趣、方法與習慣以及閱讀材料的選擇和閱讀量。重視對學生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閱讀的評價。學生的閱讀體驗、感悟評價等深層次的內容,不只是進行概念式的標簽式的回答,更不是事前準備好的他人話語進行復述。這樣,非真的閱讀體驗,更不是用自己的語言寫出自己獨特的感悟與評價,檢驗學生的閱讀結果。我曾翻閱不少老師們編制的試卷,其中有些試題讓學生學會了應付,也讓不少老師為了獲取眼前的利益,而驅使學生背一些復習提綱。例如,我們的畢業(yè)試卷就出現(xiàn)類似的情況,如:讀了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