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煙防火閥試驗方法_第1頁
排煙防火閥試驗方法_第2頁
排煙防火閥試驗方法_第3頁
排煙防火閥試驗方法_第4頁
排煙防火閥試驗方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排煙防火閥試驗方法 1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防火閥性能試驗項目、試驗裝置、試驗步驟、判定條件和試驗報告。 本標準適用于工業(yè)及民用建筑通風、空調系統(tǒng)中安裝的防火閥的試驗。 2試驗項目 本標準包括以下五項試驗: a溫感器試驗; b關閉可靠性試驗; c鹽霧試驗; d環(huán)境溫度下的漏風量試驗; e耐火試驗。 3引用標準 GB/T2624流量測量節(jié)流裝置用孔板、噴嘴和文丘里管測量充滿圓管的流體流量 GB9978建筑構件耐火試驗方法 4術語 5試驗裝置、步驟和判定條件 5.1溫感器試驗 5.1.1試驗裝置 試驗裝置包括一只帶有加熱器和攪拌器的水浴槽以及必要的控制和測量儀表。 測量水溫的儀表精確度不

2、應低于0.5。 5.1.2試驗步驟 5.1.2.1不動作試驗 用加熱器將水浴槽中的水加熱,同時開動攪拌,當水溫達到650.5時保持恒溫。將溫感器的感溫元件完全浸入水中5min。 5.1.2.2動作試驗 取出溫感器,自然冷卻至常溫,用加熱器將水繼續(xù)加熱到730.5,保持恒溫。將溫感器的感溫元件完全浸入水中。 5.1.3判定條件 在65土0.5的恒溫水中,溫感器5min不動作,在73士0.5的恒溫水中溫感器lmin內動作,即為合格。 5.2關閉可靠性試驗 5.2.1試驗步驟 將試件固定在試驗臺上,開啟閥門,然后啟動操作機構,使試件關閉。如此反復操作共250次。 對于具有幾種不同啟動方式的試件,應均

3、衡分配250次操作次數(shù)。對于具有調節(jié)功能的試件,應分別在最大、最小開啟位置做試驗,并均衡分配操作次數(shù)。5.2.2判定條件 在250次關閉操作中,試件應能從開啟位置靈活可靠地關閉,各零部件應無明顯變形、磨損及其他影響其密封性能的損傷。 5.2鹽霧試驗 5.3.1試驗裝置 通常采用鹽霧箱或鹽霧室。 鹽霧箱(室)內的材料不應影響鹽霧的腐蝕性能;鹽霧不得直接噴射在試件上;箱(室)頂部的凝聚鹽水液不得滴在試件上;從設備四壁流下的鹽水液不得重新使用。 鹽霧箱(室)內應有空調設備,能控制箱(室)內空氣溫度在35士2范圍內,相對濕度大干95。 鹽水溶液由化學純氯化鈉和蒸餾水組成,其重量濃度為(5土0.1),p

4、H值控制在6.57.2之間。 控制降霧量在l一2mL(h.80cm2)范圍內,由壓力為0.080.14MPa的噴嘴產生,霧粒直徑在l一5m的占85以上。 5.3.2測量儀表的精確度 測量儀表應達到如下精確度: 溫度:土0.5 濕度:土2 酸度:士0.1pH 5.3.3試驗步驟 試驗開始前,應用洗滌劑將試件表面上所有的油脂洗凈。將試件安放在鹽霧箱(室)里,試件的開口向上)并使試件各閥片的軸線與水平面均成150一300角。 試驗時,試件呈開啟狀態(tài),以24h為一周期,先連續(xù)噴霧8h,然后停16h,共試驗五個周期。 噴霧時,箱(室)內保持溫度35士2,相對濕度大于95;停止噴霧時,不加熱,關閉鹽霧箱(

5、室),自然冷卻。 5.3.4判定條件 試驗結束后,取出試件,在室溫下干燥時間不少于24h。對試件進行關閉試驗,如仍能從開啟位置可靠關閉即為合格。 5.4環(huán)境溫度下的漏風量試驗 5.4.1試驗裝置 試驗裝置包括氣體流量測量系統(tǒng)和壓力測量及控制系統(tǒng)兩部分。 5.4.1.1氣體流量測量系統(tǒng) 氣體流量測量系統(tǒng)由連接管道、氣體流量計和引風機系統(tǒng)組成。 連接管道:試件通過連接管道與氣體流量計相連,連接管道選用不小于1.6mm厚的鋼板制造,管道開口的寬度和高度應與試件的尺寸相對應,管道的長度為試件開口對角線的二倍,最長為2m。氣體流量計:氣體流量計宜采用標準孔板??装宓募庸ぶ谱靼惭b均應符合GBT2624標準

6、的規(guī)定。在前測量管的前端應配裝氣體流動調整器。 引風機系統(tǒng):包括引風機、進風閥、調節(jié)閥以及連接氣體流量計與引風機的柔性管道。 5.4.1.2壓力測量及控制系統(tǒng) 試件前、后的壓力通過壓力傳感器測量,壓力導出口應在管道側面中心線上。試件前、后的壓力差通過進氣閥和調節(jié)閥調節(jié)控制。 5.4.2測量儀表的精確度 測量儀表應達到以下精確度: 溫度:土2.5; 壓力:士5Pa; 流量:士2.5。 5.4.3試驗步驟 5.4.3.1試件安裝就位,并處于關閉狀態(tài),其入口用不滲漏的材料密封。啟動引風機,調整進氣閥和調節(jié)閥,使試件前后的氣體壓力差為300Pa,待穩(wěn)定60s后測量并記錄孔板兩側差壓、孔板前氣體壓力和孔

7、板后測量管內的氣體溫度。按照GBT2624標準中的規(guī)定計算出該狀態(tài)下的氣體流量,此流量為系統(tǒng)漏風量。同時,測量并記錄試驗時刻的大氣壓力。 5.4.3.2拆去試件入口處的密封,試件仍處于關閉狀態(tài)。調整進氣閥和調節(jié)閥,使試件前后的氣體壓力差仍保持在300Pa,待穩(wěn)定60s后測量并記錄孔板兩側的差壓、孔板前氣體壓力和孔板后測量管內氣體溫度。按照GBT2624標準中的計算公式計算出此狀態(tài)下的氣體流量,此流量為試件整機漏風量。同時,測量并記錄該試驗時刻的大氣壓力。 5.4.3.3環(huán)境溫度時試件的漏風量計算公式: 式中:Q環(huán)境溫度時試件的漏風量(標準狀態(tài)),Nm3h Q標2環(huán)境溫度時試件的整機漏風量(標準

8、狀態(tài)),Nm3h Q2按5.4.3.2條實測的試件整機漏風量,m3h; P2按5.4.3.2條實測試件整機漏風量時孔板前的氣體壓力,Pa; T2按5.4.3.2條實測試件整機漏風量時管道內氣體溫度,; B2按5.4.3.2條實測試件整機漏風量時刻的大氣壓力,Pa; Q標l環(huán)境溫度時的系統(tǒng)漏風量(標準狀態(tài)),Nm3h; Ql按5.4.3.1條實測的系統(tǒng)漏風量,m3h Pl按5.4.3.I條實測系統(tǒng)漏風量時孔板前的氣體壓力,Pa; T1按5.4.3.1條實測系統(tǒng)漏風量時測量管道內的氣體溫度,; Bl按5.4.3.1條測量系統(tǒng)漏風量時刻的大氣壓力,Pa。5.4.4判定條件 試件在環(huán)境溫度下單位面積的

9、漏風量(標準狀態(tài))不應大干700Nm3(hm3)。 5.5耐火試驗 5.5.1試驗裝置 耐火試驗裝置由耐火試驗爐、氣體流量測量系統(tǒng)、溫度測量系統(tǒng)和壓力測量及控制系統(tǒng)等四部分組成。 在試驗爐與試件之間有一段用厚度不小于1.6mm鋼板制造的連接管道,其開口尺寸與試件的尺寸相對應,管道的外表面用耐火隔熱材料做保溫。 5.5.1.1耐火試驗爐 耐火試驗爐能達到GB9978中2.1條的要求和3.1條所規(guī)定的升溫條件。試驗開始10min后,爐內在安裝試件的水平中心線上應保持15土5Pa的壓力。 5.5.1.2氣體流量測量系統(tǒng) 氣體流量測量系統(tǒng)與5.4.1.1相同。 5.5.1.3溫度測量系統(tǒng) 試件受火面溫

10、度(以下簡稱爐溫)測量,采用直徑為0.75一1.00mm熱電偶,其熱端應伸出瓷管不小于25mm。熱電偶的數(shù)量不得少于五個,其中一個設在試件的中心,其余分設在試件各四分之一面積的中心,測量點與試件的最近距離為100mm。 管道內氣體的溫度用直徑為0.3mm的銷裝熱電偶測量。測量點位于孔板后測量管的中心線上,與孔板的距離為測量管直徑的二倍。 5.5.1.4壓力測量及控制系統(tǒng) 壓力測量及控制系統(tǒng)與5.4.1.2相同。 5.5.2測量儀表的精確度 測量儀表應達到以下精確度: 溫度:爐溫土15; 其他土5; 壓力;土5Pa; 流量:土2.5; 時間:土l0s。 5.5.3試件安裝及受火條件 5.5.3.

11、1安裝 試件的安裝應能反映出其實際使用情況。對于受試的試件,座安裝在試驗爐的外側,由試件前連接管道穿過垂直分隔構件與試驗爐相連。 試驗用分隔構件應與實際使用時相一致,當其不能確定時,可選用密度不小于450kgm3的混凝土或磚結構。分隔構件的厚度不小于100mm,制作分隔構件時,應進行常規(guī)的養(yǎng)護及干燥處理。 5.5.3.2受火條件 耐火試驗應分別從試件的兩個側面進行。如果試件結構對稱,可對其一面進行試驗;若預先能夠確定其防火薄弱面,也可只對防火薄弱面進行試驗。 5.5.4試驗步驟 5.5.4.1試件安裝就位并處于開啟狀態(tài),調節(jié)引風機系統(tǒng)使氣流以0.15ms的速度通過試件,使氣流穩(wěn)定。 5.5.4

12、.2試驗爐點火,當試件受火面中心溫度達到50時為試驗開始時間,控制試件受火面溫升達到GB9978中3.1條的升溫條件。 5.5.4.3記錄試件的關閉時間,在試件關閉后調節(jié)引風機系統(tǒng),使試件前后的氣體壓力差保持在300土15Pa的范圍內。 5.5.4.4試驗開始10min后,控制爐壓在15土5Pa范圍內。 5.5.4.5測量并記錄孔板兩側的差壓值、孔板前的氣體壓力和孔板后測量管內的氣體溫度,時間間隔不大于2min。按照GBT2624標準中的計算公式計算出孔板各時刻的氣體流量。 5.5.4.6測量并記錄試驗過程中的大氣壓力。 5.5.4.7耐火試驗時試件的漏風量計算公式: 式中:Q耐火試驗時試件的

13、漏風量(標準狀態(tài)),Nm3/h; Q標3耐火試驗時試件的整機漏風量(標準狀態(tài)),Nm3/h; Q3按5.5.4.5條實測的耐火試驗各時刻的試件整機漏風量,m3/h; P3按5.5.4.5條實測的各時刻孔板前的氣體壓力,Pa; T3按5.5.4.5條實測的各時刻孔板后測量管內的氣體溫度,; B3耐火試驗過程中的大氣壓力,Pa; Q標1按5.4.3.3公式(3)計算的系統(tǒng)漏風量(標準狀態(tài)),Nm3/h。 5.5.5判定條件 試驗中出現(xiàn)下述規(guī)定中的任一情況時,表明試件已喪失耐火能力: a試驗開始后1min內試件不能自動關閉; b試件單位面積的漏風量(標準狀態(tài))大于1000Nm3/(hm2)。 6試驗報告 試驗報告應包括以下內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