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講義講稿黃帝陵_第1頁
內容講義講稿黃帝陵_第2頁
內容講義講稿黃帝陵_第3頁
內容講義講稿黃帝陵_第4頁
內容講義講稿黃帝陵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答辯者:李曉宇指導老師:康永祥本文旨在通過一次科學的調查來確定黃帝陵地區(qū)的地理狀況、病蟲害危害狀況、防治狀況將本次調查與當地地理情況、古柏群落立地條件等結合,將本人的調查情況和前人的研究內容進行對比討論,從而試圖找出影響病蟲害發(fā)生的相關因素。在調查的基礎上結合前人經驗進一步探索高效環(huán)保綠色的防治策略。目前國內已經確定了黃帝陵地區(qū)的病蟲害的主要類型、基本特征、危害特點以及相應的防治方法。大量文獻研究表明,我國側柏常見病蟲害主要有:紫色根腐病、立枯病、葉凋?。ㄒ步腥~枯?。┑炔『Γ话匮?、側柏毒蛾、側柏松毛蟲、柏膚小蠹、柏雙條杉天牛、紅蜘蛛、東方螻蛄/華北螻蛄等蟲害。我國側柏病蟲害防治研究工作起步早,

2、研究成熟。鄭建和韓學儉對古柏的病蟲害的防治方法的探索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對不同的側柏常見病蟲害有針對性的方法措施。但主要以化學防治為主。目前未見國外學者對此進行研究,并未發(fā)現相關國外研究文獻。研究區(qū)域概況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地理位置地質構造氣候條件水文資源動植物群落文獻研究法通過查閱相應的文獻來了解黃帝陵地區(qū)病蟲害的基本情況。實地調查法古柏病蟲及其被害植株在林間的分布型常因病蟲的種類和發(fā)生期而不同, 同時也受地形、土壤、氣候、人為因素等外界條件的影響。觀察法:首先要獲取黃陵地區(qū)地形圖、地圖、林分分布圖等資料并到古柏林周圍的制高點對古柏群進行觀察,對疑似病蟲害區(qū)域要及時在地圖上進行定位并標

3、記;最后到相應進行實地調查。訪談法:在古柏群周圍可以隨機于游人、當地居民、景區(qū)管理人員、林區(qū)執(zhí)法人員、當地老者進行溝通、交流。樣線法:該方法主要是根據古柏群的面積劃定一條基準線,在該基準線上根據基準線的長度,劃定10條與基準線垂直的樣線,且每條樣線間距離相等,分別編號,并繪制簡單的樣線圖進行調查。樣方法:劃定面積為10m10m的標準樣方,在樣方內對每顆古柏進行病蟲害調查。樣方情況如下:樣地GPS坡位坡度()坡向郁閉度灌木蓋度%草本蓋度%枯落物厚度mm枯落物蓋度%林下更新量人為干擾方式與程度1E1091530.52N353516.37上20SW450.80845%100%230%極少管理2E10

4、91549.64N35358.14下10SE710.920%85%365%少管理3E1091525.20N353526.96上15NE570.8620%85%11100%中管理4E1091543.92N353512.26中17SE200.6530%78%2083%中管理5E1091555.54N353513.25下7SE740.820%95%330%無管理6E1091529.13N353523.65上3SE150.7910%75%565%多管理、游客7E1091526.55N353524.33上8SW250.8335%95%670%多管理8E1091526.54N353526.78上8NE34

5、0.8515%82%7.590%中管理9E1091526.86N353524.90上16E0.830%92%745%中管理10E1091548.48N353510.71中18.4SE400.922%35%840%多管理樣方12345678910主要樹種組成側柏側柏、刺槐、油松側柏側柏側柏側柏 油松側柏側柏側柏側柏、刺槐、油松、核桃樹種比例3:15:63:52:5:3:1平均胸徑(cm)72.59.645.613.18.138.860.98335.812.9平均樹高(m)139.49.56.45.711.61110.5108.7冠幅10.63.17.73.72.38.61010.18.45枝下高

6、3.53.220.51.44.22.92.121.8總株數62191419864711本次調查主要以植株發(fā)病率( 表明病害發(fā)生的普遍性) 和感病指數( 表明病害發(fā)生的普遍性及嚴重程度)兩個指標來展開。發(fā)病率=發(fā)病的株數/總調查株數感病指數:在選好的標準樣地中, 按發(fā)病的輕重分級, 統計各級的株數, 然后按感病指數公式進行計算級別代表值分級標準0健康1凋枯鱗葉占總鱗葉的10202凋枯鱗葉占總鱗葉的20503凋枯鱗葉占總鱗葉的50以上枝梢害蟲的調查:調查時在標準樣地或者樣線中根據實際情況選合適數量的株數, 并調查出被害株數,計算出被害率。食葉害蟲調查:食葉害蟲的調查需要在樣方中找出被危害的植株,觀

7、察鑒定危害類型,記錄害蟲個數、生命階段,并對特殊情況進行記錄。在調查過的古柏中隨機挑選10株蟲害植株,并統計每株古柏的蟲口密度。蛀干害蟲調查:在古柏林中隨機挑選五個點,然后以每個點為單位,輻射狀調查20株古柏,然后統計蟲口密度。標準地號調查面積(長度/m)調查株數發(fā)病株數發(fā)病率()110*101818100.00 210*102020100.00 310*1012433.33 410*1018738.89 510*1012325.00 平均1659.44 各級病株數感病指數備注02970.759幼齡林037100.783幼齡林83100.138成熟林114210.203成熟林92100.111

8、老齡林0.399平均標準地調查株數被害株數被害率()害蟲名稱蟲口密度(頭/株)13039柏大蚜1221729柏大蚜7321210柏大蚜10417316柏大蚜7527414柏大蚜3622210柏大蚜2715216柏大蚜8817215柏大蚜10921417柏大蚜91019210柏大蚜4平均3127蚜蟲危害情況調查表標準地調查株數被害株數被害率()害蟲名稱蟲口密度(頭/株)130 1 5 金綠寬盾蝽4 217 1 6 金綠寬盾蝽2 321 1 7 金綠寬盾蝽3 417 1 5 金綠寬盾蝽5 527 1 3 金綠寬盾蝽3 622 2 9 金綠寬盾蝽4 715 2 15 金綠寬盾蝽4 817 2 11

9、金綠寬盾蝽4 921 2 7 金綠寬盾蝽3 1019 2 10 金綠寬盾蝽5 平均2 8 4 05101520253035401234567891011被害率(被害率() 樣方號樣方號各樣方被害率各樣方被害率柏大蚜金綠寬盾蝽側柏毒蛾雙條杉天牛柏膚小蠹平均被害率0246810121412345678910平均蟲口密度(頭蟲口密度(頭/株)株)樣方號樣方號各樣方蟲口密度比較圖各樣方蟲口密度比較圖柏大蚜金綠寬盾蝽側柏毒蛾雙條杉天牛柏膚小蠹平均蟲口密度通過本次系統的調查發(fā)現,病蟲的發(fā)生與以下幾個方面有密切關系:古柏群落的人為破壞純林造成森林生態(tài)系統和結構的單一化立地條件旅游資源的不合理開發(fā)和經營森林害

10、蟲防治策略的偏差生態(tài)環(huán)境與氣候變化森林害蟲的變化經調查發(fā)現,黃帝陵地區(qū)古柏群落基本沒有病害發(fā)生。調查期間只發(fā)現了側柏葉枯病,在幼樹上發(fā)生比較嚴重。蟲害的類型有以下幾種:明紋側柏松毛蟲1987年曾大發(fā)生,為食葉害蟲。側柏林區(qū)的主要害蟲之一,側柏嫩枝葉兒乎被其食光,樹勢極度衰弱,若連續(xù)受害,林木則成片枯死。一年一到兩代,世代重疊。以幼蟲在林內石塊下、枯枝落葉層中及雜草叢內越冬。側柏毒蛾1992、1995、1996年曾大發(fā)生,目前該蟲在林內雖有一定數量的存在,但不會對古柏的正常生長造成影響。為食葉害蟲。初孵幼蟲咬食鱗葉尖端和邊緣成缺刻,3 齡后取食全葉,受害嚴重的植株,樹冠枯黃。1年發(fā)生1代,以卵在

11、葉、小枝上越冬。柏膚小蠢1997年首次被發(fā)現,1998至1999年嚴重發(fā)生。屬于蛀干害蟲,危害程度較重。主要危害韌皮部,少數危害木質部;單株種群密度高柏大蚜,古柏林區(qū)一直有該蟲存在,19981999年比較嚴重,大面積柏葉發(fā)黃、干落。常群集于側柏的嫩枝和幼干上,刺吸枝條幼莖表面,取食植物汁液。雙條杉天牛1997年首次被發(fā)現,目前林內仍有該蟲分布,但數量不多。多危害衰弱木、枯立木,幼蟲蛀食邊材和韌皮部,能促使弱木迅速死亡,嚴重時,常造成整枝、整株樹木枯死。其它害蟲分布數量相對較多的有半翅目的斑須蝽、綠蝽,鱗翅目的榆毒蛾、油松毛蟲,同翅目的油松小蠢等,當地部門沒有專門對其進行防治,只是重點監(jiān)測??傊?/p>

12、,總之黃帝陵地區(qū)的主要害蟲有明紋側柏松毛蟲、柏大蚜、側柏毒蛾、雙條杉天牛、柏膚小蠢、金綠寬盾蝽等,均被列入黃帝陵古柏林主要害蟲名錄,進行重點監(jiān)測和防治。油松毛蟲、油松小蠢有一定數量的存在,而且一旦小環(huán)境適宜也有大發(fā)生的可能,近年也被嚴格監(jiān)測。此次調查按照山型地貌、光照及人為影響因素將古柏林區(qū)劃分為五個抽樣調查標準區(qū)域,即:黨校區(qū)、陵前區(qū)、陵西區(qū)、陵東區(qū)、孟塬區(qū)。五個區(qū)域共抽樣調查560株古柏,平均被害株率為35.8%,其中:明側紋柏松毛蟲株蟲口30.9頭,金綠寬盾蝽25頭、側柏毒蛾株蟲口39頭,柏大蚜株蟲口32.9頭,柏膚小蠹株蟲口34.2頭,雙條杉天牛株蟲口34頭。從本次調查總體情況來看,黃帝陵地區(qū)的病蟲害危害程度較前幾十年已經大大降低,這也充分說明了近年來政府組織的高度重視、防治力度的加大和防治效果的顯現。一些害蟲的危害率已經從2000年初的50%降至如今的10%或者以下,并且部分當年危害較為嚴重的害蟲近年來已經近乎被防治殆盡,天牛、小蠹類害蟲仍然是防治重點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