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jié)課堂管理系統(tǒng)_第1頁
第一節(jié)課堂管理系統(tǒng)_第2頁
第一節(jié)課堂管理系統(tǒng)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節(jié)課堂管理課堂管理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協(xié)調課堂中的 各種關系以建立一個有效的學習環(huán)境,促進學生積極地參與課堂活動,從而實現(xiàn)預定的教學目標的過程。課堂管理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始終,制約著教學和評價的有效 進行,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幫 助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課堂管理的內容主要包括課堂物質環(huán)境的安 排,課堂秩序的建立和維護,對學生行為的監(jiān)督,對違反課堂紀 律行為的處理,指導學生學習等方面。一、課堂管理的原則基于課堂管理提出的爭取更多的時間, 讓更多的學生投入學 習以及幫助學生自我管理的目標, 現(xiàn)代課堂管理一般遵循以下幾 條原則。1. 了解學生的需求。這是教師進行課堂

2、管理的心理依據,也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有效性的手段。2. 建立積極的師生關系和同伴關系。 課堂管理的有效性是建 立在良好的師生關系和同伴關系的基礎之上的。 它能夠為教師的 教與學生的學創(chuàng)造積極向上的群體心理氣氛, 從而提高課堂管理 的效果。3. 實施有效的教學措施。在了解學生的需求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的基礎上,教師應盡可能地采取有效的教學措施,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師的教學上,潑揮其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其學習的有效性。4. 建立教室常規(guī)。所謂教室常規(guī)是指能維持課堂秩序的一些 行為準則,也是課堂管理的依據。如上課之前準備好各種學習用 具等。它不僅可使學生在課堂上保持良好的學習行為,還能幫助學生獲

3、得自我管理的能力,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二、影響課堂管理的因素(一)學校領導的管理方式學校領導的管理方式對課堂管理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對教師 領導風格的影響來實現(xiàn)的。學校領導采取較自由民主的管理方 式,還是采取較專制的、監(jiān)督的管理方式,影響著教師教學能動 性的發(fā)揮,從而影響教師課堂管理的風格。(二)教師的領導風格有研究顯示,教師的領導風格對課堂管理有著直接的影響。參與式領導和監(jiān)督式領導對課堂管理有著不同的影響。采取參與式領導的教師在課堂上能夠創(chuàng)造比較寬松、自由、積極向上的氣氛,鼓勵自由發(fā)表意見,從而使學生更好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而采取監(jiān)督式領導的教師,比較專橫、獨斷,其注意力更多地放 在集體討論的進程

4、和學生的問題行為上。(三)班級的狀況課堂管理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班級的狀況。而班級的狀況又包括班級規(guī)模的大小和班級的性質這兩個方面。班級規(guī)模的大小是影響課堂管理的重要因素。一般來說,班級規(guī)模越大,教師課堂管理的過程越困難。規(guī)模越大的班級,人 數(shù)也越多,個體差異也越大,師生、同學之間的交流也越少,情 感紐帶力量也越弱,同時班級內部也越容易形成非正式的小團 體??偠灾嗉壱?guī)模的大小會影響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機會 和程度,也會影響課堂管理和學習紀律, 從而導致課堂教學目標 不能順利地完成。每一個班級都有各自的獨特性, 班級的性質對于課堂管理有 著不容忽視的作用。班級的性質主要體現(xiàn)在班風和學風上,

5、教師應該根據班風和學風的不同, 采取相應的教學手段和課堂管理模 式對其進行指導教育,以期獲得良好的管理效果。(四)學生對教師的定型期望所謂定型期望是指人們對于某種職業(yè)和職務類型的人在行 為表現(xiàn)、動機和意向方面存在某種固定的期望。對于教師來說, 這種期望是教師長期交往方式和一般行為的結果。班級的學生在長期的學習過程和與教師的接觸過程中,會對教師的課堂行為形成定型期望。他們希望教師以某種方式進行教學活動和課堂管 理,這種期望必然會影響課堂管理的效果。三、課堂氣氛的類型及影響因素(一)課堂氣氛的定義課堂氣氛作為教學過程中的軟情境, 通常是指課堂里某種占 優(yōu)勢的態(tài)度與情感的綜合表現(xiàn)。課堂氣氛具有獨特性

6、,不同的課堂往往有不同的課堂氣氛。 課堂氣氛形成后,往往能維持相當長的時間, 使不同學科的課堂 教學籠罩在相同的課堂氣氛下。(二)課堂氣氛的類型課堂氣氛可以通過知覺水平、思維狀態(tài)、情感狀態(tài)、意志狀 態(tài)、定勢狀態(tài)、注意狀態(tài)等指標反映 m來。根據上述指標在課堂 中的不同情況,可將課堂氣氛分為積極型、消極型和對抗型三種。積極型課堂氣氛的基本特征:學生精神飽滿,課堂紀律良好, 學生注意力集中,師生關系和諧,教師善于引導啟發(fā)學生,學生 積極思考,踴躍發(fā)言,課堂里呈現(xiàn)出熱烈、活躍而又恬靜、嚴肅 的景象。消極型課堂氣氛的基本特征:學生無精打采,課堂紀律較差, 學生注意力分散,師生關系疏遠,教師不善于組織教學

7、,不能有 效地引導學生思維,多數(shù)學生被動回答教師提問, 甚至有的學生 上課時提心吊膽,收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對抗型課堂氣氛的基本特征:學生不認真聽課,故意搗亂, 課堂紀律極差,教師不能集中精力講課,時常為了維持課堂紀律 而中斷講課,完成不了預定的教學目標。(三)影響課堂氣氛的因素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決定了教師的領導方式、教 師的威信、教師對學生的期望以及教師的情緒狀態(tài)是影響課堂氣 氛的主要因素。1. 教師的領導方式直接影響著課堂氣氛的形成。在專制型領導、民主型領導和放任型領導這三種不同的領導方式中,民主型領導方式的課堂氣氛最好,而專制型領導對控制課堂秩序混亂、 人際關系緊張的班級比較有

8、效。2. 教師的威信通過對學生情感體驗的直接影響來制約課堂 氣氛。當有威信的、受學生尊重的教師上課時,學生就會情緒飽 滿、精神振奮、專心聽講;反之,學生則表現(xiàn)出無精打采或過度 緊張的狀態(tài)。3. 教師對學生的高期望能夠對學生產生激勵作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對教師的信賴感;而教師對學生的低期望則可 能導致學生自暴自棄、降低學習興趣,從而影響課堂氣氛。4. 教師的積極情緒狀態(tài)往往會投射到學生身上,使教師與學生的意圖、觀點和情感聯(lián)結起來,從而在師生問產生共鳴性的情 感反應,有利于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氣氛。焦慮是教師對當前或預計 到可能對自己的自尊心構成威脅時作出的一種情緒反應傾向。適度的焦慮能夠激起教

9、師努力改變課堂現(xiàn)狀,避免呆板或恐慌反應,從而推動教師不斷努力以謀求最佳課堂氣氛的出現(xiàn),過高或過低的焦慮都會對課堂氣氛產生不良的影響。第二節(jié)課堂紀律課堂紀律是指為了維持正常的教學秩序,協(xié)調學生的行為, 保證課堂目標的實現(xiàn)而制定的要求學生共同遵守的課堂行為規(guī) 范。就個體而言,課堂紀律是對學生課堂行為所施加的外部準則 與控制。當它們逐漸被學生所接受或內化時, 就可以稱之為自律, 學生就能自覺地自我指導和自我監(jiān)督。一、課堂紀律的類型根據課堂紀律形成的原因,可將課堂紀律分為以下四種類 型。(一)教師促成的紀律教師促成的紀律,是指在教師的操縱、組織、安排、規(guī)定和 維護的標準下,所形成的紀律。它的實現(xiàn)不僅要

10、求教師的指導、 監(jiān)督以及獎懲,還必須要有教師對學生的體貼,如同情、理解、 調解、協(xié)助、支持和容納學生的意見相配合。教師促成的紀律 般適用于低年級。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自我意識的增強, 學生對教 師促成的紀律開始有不同的認識,反對教師過多的限制。(二)集體促成的紀律集體促成的紀律,即同輩人集體形成的行為規(guī)范與準則要 求。學生從上學開始,同輩人的集體就在他們社會化方面起著越 來越大的作用。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開始以同伴群體的集體要 求和價值判斷來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以“同學也是這樣做的” 為理由來做某件事。在一個好的班集體中,學生為了不損害集體 或與同學的關系,即使自己有困難,也會自覺遵守集體的紀律。

11、(三)任務促成的紀律任務促成的紀律,是指由于某一特定任務的需要而提出的紀 律要求。任務促成的紀律,是以學生對活動任務的充分理解為前 提的,他們對任務理解得越深刻,就越能自覺地遵守紀律,即使 遇到困難和挫折也不會放棄。(四)自我促成的紀律自我促成的紀律也就是自律。 學生把教師促成的紀律、 集體 促成的紀律或者任務促成的紀律內化為自己的行為準則,自覺地遵守,并把維護紀律作為自己的職責。 自我促成的紀律是課堂紀 律管理的最終目標,也是學生成熟水平向前邁進的標志。二、課堂結構與課堂紀律課堂結構是指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情境這三大課堂要素相 對穩(wěn)定的組合模式,主要包括課堂情境結構和課堂教學結構,它們對課堂

12、紀律有著重要的影響。(一)課堂情境結構課堂情境結構對課堂紀律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班級規(guī)模的控制、課堂常規(guī)的建立以及學生座位的分配方面。1. 過大的班級規(guī)模限制了師生交往和學生參加課堂活動的 機會,阻礙了課堂教學的個別化, 從而有可能導致較多的紀律問 題。2. 課堂常規(guī),也就是教室常規(guī),是每個學生必須遵守的最基 本的日常課堂行為標準,對學生有約束和指導作用。 對于課堂常 規(guī)的設定,應由全班同學共同討論形成,以提高遵守的自覺性。3. 學生座位的分配一方面要考慮課堂行為的有效控制,預防違紀行為的發(fā)生;另一方面還要考慮對人際關系的影響,應有助 于學生之間和師生之間的正常交往。(二)課堂教學結構課堂教學結構

13、對課堂紀律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教學時間的合 理利用,課程表的編制,教學過程的規(guī)劃方面。合理的課堂教學 結構能使教師滿懷信心地按照教學計劃進行教學,教師的良好教學心態(tài)能夠感染學生,增強他們的安全感和自信心,減少背離性, 避免課堂秩序發(fā)生混亂。三、課堂問題行為的概念和類型(一)課堂問題行為概述1. 課堂問題行為的概念中學生課堂問題行為,是指學生不能遵守公認的行為規(guī)范和 道德標準,不能正常與人交往和參與學習的行為。具體來講,課堂問題行為是指那些直接指向環(huán)境和他人的不 良行為,直接妨礙教學或學習過程的行為, 以及某些適應不良的 行為。主要表現(xiàn)為漫不經心、感情淡漠、逃避班級活動、與教師 和同學之間的關系緊張

14、、容易沖動、上課插嘴、坐立不安、活動 過度等。需要指出的一點是,問題行為與后進生等問題學生概念不 同。后進生是對學生的一種總體評價, 他們通常有較多的問題行 為;問題行為則是一個教育性概念,主要是針對學生的某一行為而言的,其主體可能是后進生,也有可能是班級中的優(yōu)秀學生。 另外,問題行為的消極程度具有不穩(wěn)定性。因此,不能將這兩個 概念相混淆。2. 課堂問題行為的類型課堂問題行為的類型按照不同的標準有多種分法,其中最普遍的一種是根據學生行為表現(xiàn)的傾向將課堂問題行為劃分為外 向性問題行為、內向性問題行為兩種。外向性問題行為,即學生品行方面的問題行為, 是指學生在 課堂上發(fā)生的容易被察覺, 直接干擾課

15、堂紀律,影響教學活動正 常進行的行為,主要包括攻擊性行為、擾亂課堂秩序的行為、故 意惹人注意的行為以及盲目反抗權威的行為。對于這種問題行 為,教師應迅速、果斷地加以制止,并對行為主體進行批評,防 止該行為在課堂上蔓延。內向性問題行為,即學生人格方面的問題行為, 是指學生在 課堂上發(fā)生的不易被教師察覺的,不會對課堂秩序構成直接威脅 的行為。這種行為更多的是學生個體的活動, 盡管不會直接危害 教學活動的正常進行,但是對教學效果和學生自身的成長有很大 的影響。主要包括注意力渙散行為,對課堂活動的回避行為,對 課業(yè)不負責任的行為以及抗拒課堂的行為。存在內向性問題行為的學生為了避免引起他人的關心和注意,

16、還常常表現(xiàn)出依順和服從,使人覺得他不存在困難也無需外界的幫助。因此,這一類學 生需要教師更多的關注。(二)課堂問題行為的影響因素引起學生課堂問題行為的原因概括起來有以下三個方面:學生、教師和環(huán)境。1. 學生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適應不良、厭煩情緒、挫折與 緊張、困擾情緒的宣泄、尋求注意與地位、過度活動以及性別差 異等。2. 教師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師的教學技能、 教師的管理 方式、教師的威信等。3. 環(huán)境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大眾傳播媒介、家庭環(huán)境、課 堂座位的編排方式、課堂的物理環(huán)境等。(三)課堂問題行為的預防和矯正對課堂問題行為的管理應以預防為主,引導和促進學生端正學習態(tài)度,幫助學生適應學習

17、環(huán)境,逐漸減少問題行為的產生。 但是當學生的問題行為已經發(fā)生時, 應對行為主體進行行為矯正 和心理輔導。因此,不管是對于個體的問題行為還是對于團體的 問題行為,教師都可以嘗試以下的方式對課堂問題行為進行管 理。1. 制定合適的教學計劃。教學計劃中的教學目標、 教學內容 和教學方法要適合學生的程度和水平, 使學生通過學習能夠獲得 成就感,緩解學生的焦慮情緒,提高其學習的自信心,使其更快 地適應課堂環(huán)境。2. 幫助學生調整學習的認知結構。 教師在教授新知識、新內容時,應交代清楚其來龍去脈, 把新知識整合到學生已有的知識 結構中,使其具備學習新知識的認知基礎,從而減輕因學習新知識而產生的焦慮感。3.

18、 對于課業(yè)給予精確的指導。學生對于學習的盲目性容易導致問題行為的產生,而教師通過給予學生清晰的學習指導,使其了解要做什么,怎么做,如何得到幫助,從而減輕或消除因不確 定性而產生的急躁、厭煩、焦慮等情緒,減少問題行為的發(fā)生。4. 建立良好的教學秩序。良好的教學秩序能夠營造愉快、 和 諧的課堂氛圍,使學生情緒平靜、思維活躍,從而減少問題行為的產生。5. 協(xié)調同伴間的人際關系。 幫助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 同時注意制止學生中存在的彼此傷害的行為,如諷刺、挖苦、嘲笑等。6. 建立家校聯(lián)系。家庭環(huán)境是導致學生課堂問題行為產生的重要因素。在對學生課堂問題行為管理的過程中,教師應主動與家長聯(lián)系,相互配合,采取

19、有效措施來糾正學生的問題行為。7. 行為矯正與心理輔導。行為矯正是強化學生的良好行為、排除不良行為的一種行為療法,需要師生密切配合。心理輔導主要通過改變學生的認知、信念、價值觀念、道德觀念來改變學生 的外部行為。它對于復雜問題行為,尤其是由內在刺激引起的問 題行為效果比較顯著。四、課堂問題行為產生的主要原因引起學生課堂問題行為的原因概括起來有以下三個方面:學生、教師和環(huán)境。1. 學生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適應不良、厭煩情緒、挫折與 緊張、困擾情緒的宣泄、尋求注意與地位、過度活動以及性別差 異等。2. 教師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師的教學技能、 教師的管理 方式、教師的威信等。3. 環(huán)境方面的因素,

20、主要包括大眾傳播媒介、家庭環(huán)境、課 堂座位的編排方式、課堂的物理環(huán)境等。五、預防與矯正課堂問題行為的方法對課堂問題行為的管理應以預防為主,引導和促進學生端正學習態(tài)度,幫助學生適應學習環(huán)境,逐漸減少問題行為的產生。 但是當學生的問題行為已經發(fā)生時, 應對行為主體進行行為矯正 和心理輔導。因此,不管是對于個體的問題行為還是對于團體的 問題行為,教師都可以嘗試以下的方式對課堂問題行為進行管 理。1. 制定合適的教學計劃。教學計劃中的教學目標、 教學內容 和教學方法要適合學生的程度和水平, 使學生通過學習能夠獲得 成就感,緩解學生的焦慮情緒,提高其學習的自信心,使其更快 地適應課堂環(huán)境。2.幫助學生調

21、整學習的認知結構。 教師在教授 新知識、新內容時,應交代清楚其來龍去脈,把新知識整合到學 生已有的知識結構中,使其具備學習新知識的認知基礎,從而減輕因學習新知識而產生的焦慮感。3.對于課業(yè)給予精確的指導。學生對于學習的盲目性容易導致問題行為的產生,而教師通過給予學生清晰的學習指導,使其了解要做什么,怎么做,如何得到 幫助,從而減輕或消除因不確定性而產生的急躁、厭煩、焦慮等 情緒,減少問題行為的發(fā)生。4. 建立良好的教學秩序。良好的教學秩序能夠營造愉快、 和 諧的課堂氛圍,使學生情緒平靜、思維活躍,從而減少問題行為的產生。5. 協(xié)調同伴間的人際關系。 幫助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 同時注意制止學生中

22、存在的彼此傷害的行為,如諷刺、挖苦、嘲笑等。6. 建立家校聯(lián)系。家庭環(huán)境是導致學生課堂問題行為產生的重要因素。在對學生課堂問題行為管理的過程中,教師應主動與家長聯(lián)系,相互配合,采取有效措施來糾正學生的問題行為。7. 行為矯正與心理輔導。行為矯正是強化學生的良好行為、排除不良行為的一種行為療法,需要師生密切配合。心理輔導主要通過改變學生的認知、信念、價值觀念、道德觀念來改變學生 的外部行為。它對于復雜問題行為,尤其是由內在刺激引起的問 題行為效果比較顯著。第三節(jié)中學班主任工作一、中學班主任工作的意義和任務(一)中學班主任工作的意義中學班主任是特殊的中學教師, 是班級的組織者、領導者和 教育者,對

23、于中學生身心方面的健康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 用。班主任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人員,是班級的核心,對班級的發(fā)展和建設發(fā)揮著主導作用。1中學班主任是中學生社會化的引導者,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者。2中學班主任是班級的組織者、 管理者和教育者,是中學生 身心健康發(fā)展的引路人。3.中學班主任是學校、社會和家庭教育 力量的協(xié)調統(tǒng)一者。(二)中學班主任工作的任務班主任是受學校委派具體負責對一個班級進行管理的教師。 具體來看,中學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務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 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中學班主任要切合實際、 認真負責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學生遵守中小學生守則(修訂)、中學生日常

24、行為規(guī)范(修訂),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 品質和生活習慣。2. 教育學生勤奮學習、學好功課。中學班主任要教育學生端 正學習態(tài)度、刻苦學習,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合理安排時間;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和能力。3. 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中學班主任要組織豐富多彩的班級 活動,指導學生開展體育鍛煉,組織學生開展好各項文藝活動, 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4. 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和勞動, 鼓勵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發(fā) 展自身的能力和素質,培養(yǎng)學生愛勞動、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品質, 養(yǎng)成良好的個性品質。5. 建設良好的班集體,指導班委會和團支部的工作, 增強班 級學生的集體凝聚力,培養(yǎng)學生的

25、責任感和服務同學的精神。二、中學班主任工作的內容和方法(一)了解學生,研究學生學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對象。對學生的教育沒有一個固定的模 式,只有深入細致地了解學生、研究學生,才能指導得法、教育 有效。1. 了解和研究學生的內容首先,要了解和研究學生個人。了解和研究的內容包括:思 想品德狀況、集體觀念、勞動態(tài)度、人際關系、日常行為習慣;學習態(tài)度、學習成績、學習方法、思維特點、智力水平;體質健康狀況、個人衛(wèi)生習慣;課外與校外活動情況;興趣、愛好、性格 等。另外,還有學生個人的個性特點。其次,要了解和研究學生的群體關系。了解和研究的內容包括:班級風氣、輿論傾向、不同層次學生的結構、同學之間的關 系、學生

26、干部情況等。另外,還有學生群體所屬年齡階段的心理 特點。最后,要了解和研究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了解和研究的內容包括:了解學生的家庭類型、家庭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條件、家長的職業(yè)及思想品德和文化修養(yǎng)、學生在家庭中的地位、家長 對學生的態(tài)度等。2. 了解學生的方法了解學生的方法有很多,主要可以通過以下途徑。(1) 通過閱讀學生的有關材料來了解學生,包括記載學生各種情況的登記表、統(tǒng)計表和學生活動成果記錄表等。這種了解是一種間接的方法,比較客觀、全面、準確。(2) 通過對學生本人或知情者的調查訪問,從各個側面間接 地了解學生,包括談話、問卷、座談等。這種了解方式具有一定 的主觀性。(3) 在自然條件下

27、,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在各種活動中 的行為表現(xiàn)進行觀察。這種了解方式最為直接,但也最為自然, 可以更加直觀地了解學生的真實狀態(tài)。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要把這幾種方式結合起來使用,單純地采取一種方法會有偏頗,不利于全面、客觀、準確地掌握學生 的整體情況。(二)組織和培養(yǎng)班集體班級是學校教學工作的基本單位,也是學校中學生集體的基 層組織。組織和培養(yǎng)一個良好的班集體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部 分。班集體是否有凝聚力,取決于班主任的培養(yǎng)。組織和培養(yǎng)良 好的班集體必須做好以下幾項工作:1. 制定集體奮斗目標目標是集體的發(fā)展前景,它對學生具有很強的導向和激勵作 用。這個目標必須符合班級的實際, 考慮到本班學生的

28、年齡特點 和接受水平,還要鮮明、具體、生動、富有鼓動性。2. 選拔和培養(yǎng)班干部班主任要善于通過各種途徑了解學生并從中選拔班干部,如通過開展文體活動、召開主題班會等活動,從中選拔有一定組織 能力和特長的同學擔任班干部。 選定后,班主任要針對每個干部 的具體情況進行精心培養(yǎng)。3. 創(chuàng)設良好的同學交往環(huán)境班級良好的人際交往環(huán)境是班集體形成和發(fā)展的重要基礎, 是調動全班學生積極性的重要手段。班主任應在班級中形成民 主、平等的氛圍,使每一個成員產生自由、心情舒暢、愉快的感 覺,積極投入班集體生活之中。4. 形成良好的班風良好的班風能促進班集體的形成和發(fā)展,對班級的每一個成 員都產生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

29、為此,班主任可以通過樹立榜樣 的方式,每周對各方面表現(xiàn)好的同學在班上公開表揚,作為學習的典范,并對其他同學提出希望。同時,注意觀察班上學生的動 態(tài),并根據出現(xiàn)的情況及時作出處理。(三)協(xié)調校內外各種教育力量班級是一個開放的系統(tǒng),學生是在多種因素縱橫交錯的影響 下發(fā)展成長的。班主任要對班級實施有效的教育與管理,必須要爭取校內外各種教育力量的配合,調動各種積極因素。1. 充分發(fā)揮本班任課教師的作用學生在校過程中,會遇到許多老師,學生的成長過程是多位 老師通力協(xié)作教育的過程。班主任的職責之一就是要協(xié)調所有任 課教師的工作,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教育力量。具體地說,可以從以 下幾個方面做起。(1) 班主任要在

30、班上養(yǎng)成尊師愛生的風氣。這樣,可以促進 教師與學生之間形成一種良性的關系,有助于教學工作的開展, 為班級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創(chuàng)造條件。(2) 要定期聯(lián)系任課教師,經?;ネㄇ闆r。班級管理僅靠班 主任一個人是無法完成的,必須充分調動所有相關任課教師的積 極性,與任課教師多溝通和交流, 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班級的整 體情況和個別同學的學習狀況,為班級管理提供有效的信息。(3) 調節(jié)各學科教育負責人,妥善作出全面的安排。學生的思想和學習狀況可以通過許多方面表現(xiàn)出來,因此,對于學生思想和學習問題的解決也必須采取統(tǒng)籌的方式來進行。發(fā)揮各科教師的作用,通過對學生進行多方會診、全方位“治療”的方式更 有助于問題的

31、解決。2. 協(xié)助和指導班級團隊活動團隊的性質、任務決定了它在班集體中的核心作用,班主任有責任指導團隊活動。具體地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1) 協(xié)助團隊組織制訂工作計劃,班級工作計劃與團隊組織計劃要步調一致。班級中的團隊必須是班級計劃的具體體現(xiàn),不能與班級整體計劃背道而馳。 為此,班主任有責任對班級中的團 隊工作計劃進行指導,保證其方向的正確性。(2) 幫助團隊組織落實計劃,為他們創(chuàng)造活動的條件。學生團隊的力量畢竟有限,因此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為團隊工作的開展創(chuàng)造條件,使其順利開展。(3) 幫助團隊干部提高思想認識和工作能力。團隊干部是團隊的核心,因此提高他們的思想認識和工作能力對

32、于團隊的發(fā)展 乃至班級工作的順利開展具有重要意義??梢栽诠ぷ鏖_展的過程中對其進行指導,也可以通過相關的案例進行糾正和教育。3. 爭取和運用家庭與社會的教育力量家庭和社會是學生成長的重要環(huán)境,班主任要積極爭取家 庭、社會對學校教育的支持,形成學校、家庭、社會一體化的教 育力量。具體地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1) 要定期對學生家庭進行訪問,舉行家長座談會,接待家長來訪,了解家長和學生的全面情況。 家庭是學生除學校之外的 另一個重要的場所,對學生進行家訪,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學生 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幫助和指導 ;另外,還 可以以家長座談會的方式, 與家長進行溝通,了解學生在家庭

33、學 習的具體情況,通過班主任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來促進學生的學習 和發(fā)展。(2) 充分利用家長的教育資源,將家長的各種教育條件,化為共同搞好班級工作的教育力量。 要把班級的管理工作做好, 家 長的力量也是不可忽視的。 嚴謹?shù)陌囡L、學風的形成以及學生取 得的優(yōu)異成績都與家庭教育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因為學生所接受的教育是由學校、家庭、社會三個方面共同完成的。家庭作為孩子 成長的第一環(huán)境,其教育具有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所不可替代的 作用。每一位學生背后都有兩位學生家長, 這就是龐大的“師資” 隊伍和教育資源。如果能調動起家長的積極性,使他們參與到學 生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時就會更加得心應手。(3)

34、 爭取校外各種積極的教育因素,以此來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學校教育雖然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但它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如與實踐相脫離,知識相對陳舊等。為了彌補學校教育的 不足,應該充分爭取和利用校外的一切教育資源為學校服務,這樣不但可以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加速知識的更新,還可以擴大 學生的視野。第四節(jié) 優(yōu)秀班集體的培養(yǎng)一、班集體的概念和特征班集體是指通過班主任等各種主要的教育力量的教育和培 養(yǎng)而形成的班級群體,它一般以集體主義思想為導向, 具有共同 的奮斗目標,具有較強的骨干力量,良好的紀律、輿論、班風, 良好的人際關系,能夠促使班級全體成員德、智、體各方面能力 不斷提高的學生群體。要正常發(fā)揮班級

35、的整體功能,一個真正的班集體一般都有明 確的奮斗目標、健全的組織系統(tǒng)、嚴格的紀律規(guī)范和共同的生活 準則、堅強的領導核心、優(yōu)良的班風傳統(tǒng)。一個良好的班集體一 般具有以下幾個特征。(一)共同的班級奮斗目標共同的奮斗目標是班集體形成的基礎。 班集體首先必須具有 一個明確的、全班同學共同確定的奮斗目標。(二)一個健全的組織系統(tǒng)班集體中健全的組織系統(tǒng)構成班集體的核心,通過這個核心的組織系統(tǒng),班級內部的每一個成員都可以動員起來。(三)嚴格的規(guī)章制度與紀律一個正常運行的組織必須具有制度與紀律的約束,否則就是松散的團體。一個良好的班集體一般都有相應的規(guī)章制度和紀 律,全體成員都必須自覺遵守其規(guī)定。(四)平等、

36、民主的班級氛圍一個良好的班集體一般都具有民主和諧的氛圍,成員之間相互信賴、相互尊重,每個人的才能和優(yōu)勢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 揮。二、班集體的發(fā)展階段一般來說,中學班集體的形成主要包括班集體組建、班集體骨干力量的形成和班集體的發(fā)展成熟三個基本階段。(一)班集體組建階段在中學班集體的組建階段,班主任是班集體建立的核心力 量。由于個體差異的存在,中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水平、個性 特點、行為習慣都各不相同。因此,班主任首先應對班級的教學、 集體活動等各項事務和活動進行全面規(guī)劃,學生一入學就對全體 學生提出明確的紀律與規(guī)范要求。 創(chuàng)建班集體時的首要工作是幫 助和指導學生制定班級的目標, 應包括遠期、中期

37、和近期的目標。 制定出的目標應該既有發(fā)展性和挑戰(zhàn)性,又具有可行性。同時, 應盡量讓全班同學都參與班級目標的制定,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從而使他們的個人目標能與班集體的目標結合起來。班集體創(chuàng)建階段的關鍵是要使中學生形成對班級的認同感,形成良好的班 風,為班集體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二)班集體骨干力量的形成階段班集體內部必須有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學生干部骨干力量的培養(yǎng)就是這個階段的重要任務。中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判斷和 選擇能力,班主任可以組織全班同學選舉, 通過民主投票的方式 讓學生選出自己信任的同學擔任班干部,建立班委會組織,最終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班級機構。 作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班級干部 的綜合

38、能力和素質非常重要,因此班主任要注意加強對班干部的 指導和培養(yǎng),讓他們協(xié)助管理班級事務, 逐步培養(yǎng)他們組織和開 展班級、學?;顒拥哪芰?。班主任還應有意識地給班干部提供一 些工作和鍛煉能力的機會, 通過示范、傳幫帶的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 組織能力。(三)學生自主管理階段即班集體的發(fā)展成熟階段經過長時間的磨合與發(fā)展, 班干部的隊伍也建立起來了, 這 時候班主任要對班干部加強監(jiān)督,督促他們各司其職,自覺地根據班級制度和紀律要求進行自主管理。.在這個階段,班主任關 鍵是要引導班干部以身作則、 嚴于律己,從而帶動集體中的每個 成員都能自覺地遵守和維護班級秩序、關心熱愛集體、積極參加集體的各項活動,形成班集體的

39、凝聚力。全班同學都能團結在班 委會的組織下,這是班級進入成熟階段的標志。三、班集體的培養(yǎng)方法班集體的培養(yǎng)主要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確定班集體的共同奮斗目標確定共同的奮斗目標是中學班集體建設和發(fā)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沒有共同的奮斗目標就不可能產生堅強的集體凝聚力。明確的共同奮斗目標是班集體的發(fā)展方向, 是全體學生在認識上和行動上 保持一致的動力。班集體的目標是一個逐步展開的系統(tǒng),包括總目標和不同發(fā)展階段的具體目標。 根據班級不同發(fā)展階段的實際 情況,班主任可以組織學生共同制定每個階段的具體目標,一個目標實現(xiàn)后,要緊跟著確定下一個目標。(二)制定明確的班級規(guī)章制度班級規(guī)章制度是班集體學習和各種

40、活動順利進行的標準和保障。健全的規(guī)章制度能使教學活動具有一個良好的秩序,能夠對學生做出制度和紀律的約束, 保證教育教學的質量。對于班集 體來說,制定班級規(guī)章制度,對學生提出嚴格的紀律要求,不斷 提高學生遵守紀律的自覺性,這是建立和培養(yǎng)優(yōu)秀班集體的必然 途徑。班級規(guī)章制度主要包括各種日常規(guī)章制度,如衛(wèi)生制度、 值日生制度、請假制度、考勤制度等,以及紀律方面的規(guī)定,包 括課堂紀律、集體活動紀律等。制度和紀律要求在全班提出之后 必須嚴格遵照執(zhí)行,任何學生都不能例外,否則會影響紀律和制 度的威信。(三)充分發(fā)揮班委會的作用中學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 同齡人中優(yōu)秀學生的一言 一行都對班集體的其他成員

41、具有榜樣和示范作用。選拔出班干部之后,班主任要培養(yǎng)、樹立他們在集體中的威信,培養(yǎng)他們服務 同學的意識,充分發(fā)揮他們的積極示范作用。 班干部工作表現(xiàn)突 出時,班主任要對他們進行充分的肯定和表揚,鼓勵其他同學來學習。同時,班主任要對班干部進行嚴格要求,一旦發(fā)現(xiàn)他們犯 有某種錯誤,班主任就要及時客觀、公正地處理,不能徇私舞弊。 此外,班主任還要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 在合適的階段做好班干 部的改選工作,使班級組織機構能夠正常運轉。(四)發(fā)揮集體活動的教育作用中學生正處于社會化過程的重要時期,他們渴望與他人交往,希望獲得友誼,他們需要與其他同學團結、合作、互相幫助來共同解決一些問題。而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

42、能滿足中學生的這 一要求。班集體的集體活動一方面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另一方面還具有極大的教育作用。 班主任可以結合實際情況組織一 些社會公益性活動,如組織集體勞動、參觀博物館、春游、舉辦 運動會等有意義的活動,發(fā)揮集體活動的教育作用。 有意義的集 體活動能為班集體的鞏固奠定情感基礎,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個性品 質,發(fā)展學生的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能力。(五)培養(yǎng)正確的輿論和良好的班風培養(yǎng)正確的輿論是建設優(yōu)秀的班集體的重要工作,正確的集體輿論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正確的輿論和良好的班風對班集 體每個成員都具有約束、感染和激勵的作用,是形成和鞏固班集 體的重要手段。班主任老師要引導學生形成積極、 正確

43、的集體輿 論,讓學生掌握是非、善惡、美丑的標準 ;以鮮明、民主的態(tài)度 進行班級管理,表揚先進事跡,教育后進行為。班級建設中要使 良好的班風成為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力量,促進整個班集體和學生個體身心的健康發(fā)展。第五節(jié)課外活動一、課外活動的概念課外活動是指在課堂教學以外由學生自愿參加的多種教育 活動的總稱,可分為廣義的課外活動和狹義的課外活動。廣義的課外活動包括除學校教育中正式的課程以外的校內外各種教育 活動;狹義的課外活動就是指學校內的課外活動。課外活動一方 面配合學生的課內教學,另一方面又不拘泥于課程的內容, 它為 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和發(fā)展愛好的平臺,它是擴大和加深學生學 習內容,進一步豐富學生

44、經驗,發(fā)展學生對社會事務興趣的活動。二、課外活動的特點(一)自愿參與學生參加課外活動是以自主選擇為原則的。 接受按課程標準 進行的學科課堂教學,是學生的義務和責任,有一定的強制性。 但課外活動的參與與否,參加哪一類活動,這些都是由學生按自 己的興趣愛好及各方面的條件來自主選擇的,學生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對不同水平的活動進行選擇。(二)自主活動課外活動給學生提供了更大的自由、自主活動的空間。在參加課外活動時,學生的自主學習是基礎,教師更多的是作為指導 者,在學生有困難時,給予他們一定的提示或指導。自主學習能 力是現(xiàn)代學習化社會對每個成員的社會適應能力的現(xiàn)實要求。課外活動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45、作用,是課堂教學所不及的。(三)形式多樣課外活動的組織形式是靈活多樣的。 課外活動的組織形式不 受教室的限制,為學生提供了更豐富的認識世界、 獲取知識和培 養(yǎng)各種能力的途徑。學生可以采用科技活動小組、讀書會、實地 調查、游戲、報告會、科普講座、興趣小組和參觀訪問等多種形式進行活動。即使是同樣的活動內容和目的, 也可以通過不同的 活動形式來實現(xiàn)。(四)內容開放課外活動的學習內容是開放的。 課外活動不受或不完全受教學計劃的控制,它主要以學生的興趣、愛好、好奇心等為基礎, 結合學校的條件開展活動, 既可以充分發(fā)揮教師們的特長,建立各種興趣小組,給學生創(chuàng)造條件和機會,發(fā)掘他們的潛力,展現(xiàn) 他們獨特的天

46、賦,使個性的發(fā)展豐富多彩,又可以充分利用大眾 傳媒,把最新的信息引入到學生的認識范圍之中,使學生們的知識經驗更貼近現(xiàn)實生活,更能體現(xiàn)時代精神。三、課外活動的意義課外活動是實現(xiàn)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徑, 它的總任務在于根據 學生的特點,組織和指導學生的課余生活, 積極促進學生全面發(fā) 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1. 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精神和自主學習能力;2. 開發(fā)學生的潛在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和創(chuàng)造力;3. 培養(yǎng)學生的組織、合作、禮讓等社會交往能力;4. 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四、課外活動的基本內容學?,F(xiàn)行的課外活動內容,基本上可以分為以下幾類。(一)科技活動發(fā)展學生對科技的興趣和科學探索精神

47、,是學校課外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與課堂上學習系統(tǒng)的學科知識相比較,在科技活動中,更強調動手過程,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綜合利用已有知識, 全面地認識事物和解決問題。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增長學生對某 一領域的知識經驗和動手能力,是科技活動的主要目的。(二)學科活動由于課堂教學是以課程標準為依據的,教學目標、內容、進 度對全班所有的學生都是一樣的, 這種情況不能滿足一些學生對 某一學科的特殊興趣和更高的學習要求。 而課外活動中的各種專 門學習小組,則為學生們提供了一個機會去進一步鉆研自己感興 趣、也更適合自己能力的學科知識,如數(shù)學小組、外語小組、繪 畫小組、聲樂小組等。這些小組的活動,不是對課堂教學中

48、相關 學科知識的簡單重復,而是對課堂教學內容的加深和拓寬, 并強 調實際應用,具有自己的側重點,如物理小組以實驗能力提高為 重點。(三)文體活動學校的課外文體活動包括文學、藝術、娛樂、體育訓練與體 育競賽等內容。文學藝術類的活動內容主要圍繞書法、歌詠、舞蹈、音樂、 攝影和雕刻等展開,其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對文學藝術的愛好與 興趣,提咼他們的欣賞能力,并為創(chuàng)造能力的發(fā)展打好基礎。.體育活動注重技能的訓練、 體能的提高和意志力的培養(yǎng)。 適當開展體育活動有利于學生身體素質的整體提高,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四)課外閱讀活動閱讀是學生增長知識經驗的一個重要途徑。 學校組織的課外 閱讀活動,不局

49、限于與所學科目相關的范圍, 因而有助于擴大學 生的知識面,增強對新知識、新見解的敏感性。(五)社會活動社會活動是培養(yǎng)學生互相關心、 合作和社會責任感等素質的重要途徑。學校組織的社會活動一般以社會公益活動為主,如上街進行環(huán)保宣傳、交通安全宣傳,擁軍小組活動,支農義務勞動 等。但這僅是社會活動的一個方面, 實際上學校課外活動的范圍 應是十分廣泛的,各種專題性社會調查、對社會熱點問題的討論 等,都對培養(yǎng)學生認識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具有重要價值,都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五、課外活動的組織形式課外活動的組織形式和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按活動人數(shù)和規(guī) 模,可分為群眾性活動、小組活動和個人活動三類。(一)

50、群眾性活動它是組織多數(shù)或全體學生參加的一種帶有普及性質的活動。它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使較多的學生受到教育, 對活躍學校生活 有較大的幫助。這種活動有全校性的或校際性的, 有全班性的或 班際性的,參加活動的具體人數(shù),則根據活動的目的、內容而定。 其具體的活動方式有報告會、講座、演講、社團、紀念日活動、 文藝主題會、晚會、墻報和黑板報、收聽收看廣播電視、看電影、 參觀、訪問、游覽、表演、各項競賽、公益勞動、文娛訓練、體 育鍛煉等。(二)小組活動小組活動是課外活動的主要組織形式, 是根據部分學生的興 趣、愛好和要求以及學校的具體條件, 就某一活動內容組成小組, 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經常性的活動。它小型

51、分散,便于開展多 種多樣的活動,滿足學生不同的興趣、愛好,發(fā)展學生的才能, 使學生得到更多的學習和鍛煉的機會。小組活動的種類有:學科小組(文學、數(shù)學、歷史、地理等)、科技小組(無線電、航模等)、 藝術小組(音樂、繪畫、書法、舞蹈等)、體育小組(體操、球類、 武術等)、勞動技術小組(電工、電器維修、刺繡、公益服務)等。 小組活動要制定活動計劃, 有固定的活動日和活動時間, 有輔導 員的具體指導,有嚴格的紀律制度。(三)個人活動個人活動是學生在課外進行單獨活動的形式。它往往與小組活動或群眾性活動相結合, 由小組或班級分配任務,根據個人的 興趣、才能,個別單獨地進行。個人活動的主要內容是:閱讀課 外

52、書刊,寫讀書心得,記日記,練習創(chuàng)作、書法、繪畫、演奏、 攝影、采集標本,進行小發(fā)明、小制作、小論文、小實驗等活動, 以及進行各種體育鍛煉等。其作用在于充分發(fā)揮每個學生的積極 性和創(chuàng)造性,豐富學生的個人生活,培養(yǎng)他們獨立工作的能力, 擴大他們的知識范圍,養(yǎng)成讀書的興趣和習慣,提高獨立從事藝 術創(chuàng)作和體育鍛煉的能力。六、課外活動的實施要求(一)要有明確的目的性和計劃性組織課外活動必須從全面貫徹教育目的、 落實培養(yǎng)目標的高 度確定每一項課外活動的具體要求,目標的確定要做到明確、 具體,要始終堅持寓教育于活動中,預防將活動流于形式。加強課 外活動的計劃性是保證課外活動目標實現(xiàn)的重要手段之一。(二)活動

53、內容要豐富多彩,富有吸引力課外活動的目的在于使學生有所收益,補充課堂教學內容, 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如果活動本身沒有充實的知識內容和趣味 性,不僅無法吸引學生,而且也會喪失其教育意義。因此,課外 活動本身應具有知識性、趣味性、新穎性,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參 加活動的愿望和要求,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自覺性。(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精神課外活動是學生的自主性活動, 因此要充分依靠和發(fā)揮學生 的自主性、積極性和主動性,要讓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tài)來組織、 參加活動,使他們從中學會自治、自理,培養(yǎng)他們獨立思考、獨 立工作的能力。教師應處于輔助的地位,給予學生引導、啟發(fā)、 指點和幫助。第六節(jié)教師角色心

54、理和心理特征一、教師的角色心理(一)教師角色的含義教師角色是指由教師的社會地位決定 的,并為社會所期望的行為模式。 也即教師角色代表教師個體在 社會團體中的地位和身份,同時包含著許多社會期望教師個體應 表現(xiàn)的行為模式。(二)教師的心理角色1傳道者角色。教師具有傳遞社會傳統(tǒng)道德、 正統(tǒng)價值觀念 的使命,“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進入現(xiàn)代社會后,雖然道 德觀、價值觀呈現(xiàn)出多元化的特點,但學校、教師的道德觀、價 值觀總是代表著居社會主導地位的道德觀、價值觀,并且用這種觀念引導年輕一代。2. 授業(yè)解惑者角色。我國唐代的韓愈在師說里講到:“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教師是各行各業(yè)建設人才的培養(yǎng)者, 他

55、們在掌握了人類經過長期的社會實踐所獲得的知識經驗、技能的基礎上,對其進行精心加工整理,幫助自身在很短的時間內掌 握人類幾百年、幾千年積累的知識,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和技能 技巧。在學生遇到困惑時,他們能幫助解除困惑。3. 管理者角色。教師不僅是傳道、授業(yè)者,還是教育教學活 動的管理者。教師對教育教學活動的管理,包括確定目標、建立 班集體、制定和貫徹規(guī)章制度、維持班級紀律、組織班級活動、 協(xié)調人際關系等,并對教育教學活動進行控制、檢查和評價。4. 示范者角色。教師的言行是學生學習和模仿的榜樣。 夸美 紐斯曾很好地解釋了這種角色特點, 他說,教師的職務是用自己 的言行教育學生。學生具有向師性的特點,教師的言論、行動、 為人處世的態(tài)度,對學生具有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5. 父母與朋友的角色。教師往往被學生視為自己的父母或朋友。低年級的學生傾向于把教師看做是父母的化身,對教師的態(tài)度類似于對父母的態(tài)度;高年級的學生則往往視教師為朋友,希 望得到教師在學習、生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