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系統(tǒng)的部分合作博弈研究_第1頁
供應鏈系統(tǒng)的部分合作博弈研究_第2頁
供應鏈系統(tǒng)的部分合作博弈研究_第3頁
供應鏈系統(tǒng)的部分合作博弈研究_第4頁
供應鏈系統(tǒng)的部分合作博弈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 10卷第 4期 2007年 7月工 業(yè) 工 程I ndustr i a l Eng i n eer i n g Journa lVol . 10No . 4July 2007收稿日期 :2006205209基金項目 :國家軟科學計劃項目 (2003DG Q2D090作者簡介 :趙道致 (19562 , 男 , 江蘇無錫人 , 教授 , 博士 , 主要研究方向為供應鏈與物流管理、 工程項目管理、 工業(yè)工程理論與實踐 .供應鏈系統(tǒng)的部分合作博弈研究趙道致 1, 沐 潮1, 2(1. 天津大學 管理學院 , 天津 300072; 2. 深圳職業(yè)技術學院 物流系 , 廣東 深圳 518029摘要

2、:針對供應鏈信息和知識共享過程中存在的由于信任機制欠缺和協(xié)議約束松弛而引發(fā)的合作障礙 , 運用合作博 弈思想提出了部分合作博弈理論 , 分析部分合作博弈的生成機理 , 設計了改善的部分合作博弈策略 , 轉換和優(yōu)化重 復博弈的動態(tài)結構 。 給出了若干建議 , 力求獲取與加強誠信 、 提高供應鏈合作程度 。 關鍵詞 :供應鏈系統(tǒng) ; 重復博弈 ; 部分合作博弈 ; 合作關系中圖分類號 :F273. 7; F224. 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27375(2007 04Research on Qua si 2Coopera ti ve e i SystemZ HAO 2(1. Sc

3、hool of ment, Tianjin 300072, China;2. Depart m I nstitute, Shenzhen 518029, China Abstract:A i the on obstacle existing in inf or mati on and knowledge sharing in supp ly chain due t o of trust mechanis m and slack of contract constraint, this paper puts f or ward the concep t of quasi 2cooperative

4、 ga me using cooperative ga me theory, analyses the generati on res ons of quasi 2coopera 2tive ga me, and then designs the i m p r oved quasi 2cooperative ga me strategy for transferring and op ti m izing the dyna m ic structure of repetitive ga me . Finally it p resents several suggesti ons in ord

5、er t o obtain and en 2hance trust and i m p r ove supp ly chain cooperati on .Key words:supp ly chain syste m; repetitive ga me; quasi 2cooperative ga me; cooperative relati onshi p 供應鏈管理是設計和保持一種良好的機制和模式 , 通過資源集成 , 借助合作企業(yè)的力量更好地發(fā)揮 自身的核心優(yōu)勢 , 使自身和整個供應網(wǎng)絡獲得競爭 優(yōu)勢的過程1。顯然 , 供應鏈管理目標的實現(xiàn)依賴 于結點企業(yè)的業(yè)務與能力的有效集成 , 而

6、集成的核 心則是供應鏈合作關系的實現(xiàn) , 合作與協(xié)調(diào)是供應 鏈管理的永恒主題 。供應鏈合作關系其實就是供應鏈節(jié)點企業(yè)在一 定時間內(nèi)的分享信息 、 共擔風險和共享利益的協(xié)議 。 然而 , 在企業(yè)個體利益最大化的理性假設和企業(yè)信 用普遍缺失的現(xiàn)實情況下 , 供應鏈合作關系的實現(xiàn) 是理論與實踐中的難題 。 因此 , 供應鏈合作關系形成 機理和途徑的研究 , 對于構建與優(yōu)化供應鏈系統(tǒng) , 改 善與指導供應鏈運營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xiàn)實意義。博弈論是研究供應鏈合作關系的主要工具之一 。 納什將博弈分為合作博弈與非合作博弈兩大 類 。 一般認為 , 合作博弈是局中人能夠交換信息且 合作協(xié)議具有強制性 , 而非

7、合作博弈則是局中人既 不能交換信息又不具有強制性約束協(xié)議2。假設供應鏈上供應商與經(jīng)銷商是理性的 , 那么支持合作博弈進行的是對博弈參與人的具有完全約 束力的協(xié)議和充分的溝通與信任。 原則上 , 條款完備 的協(xié)議以及充分溝通與信任的建立可以使局中人雙 方突破囚徒困境 , 實現(xiàn)帕累托均衡而進行合作博弈。目前 , 運用博弈分析體系 , 尤其是合作博弈理 論 , 研究供應鏈系統(tǒng)中成員企業(yè)之間既考慮個體理 性與成員企業(yè)的收益 , 又顧及供應鏈系統(tǒng)收益的互 動對策已有許多成果 。 有關供應鏈信息價值的大部 分研究肯定了信息共享具有價值 。 馬新安等3研究了通過激勵伙伴信息共享活動來提高供應鏈績效的 工 業(yè)

8、 工 程 第 10卷 問題 。 石小法和楊東援 4研究了一個供應商和 n 個 零售商的兩級供應鏈模型 , 認為信息共享可以降低 供應商的存貨水平 , 降低供應商的期望費用 。但是 , 理論界對于供應鏈信息價值定量化的分析結果差異 甚大 。 D Amours 2Montreuil 2Lefrancois 2Soum is 5模型 揭示了供應鏈信息共享的程序直接決定了最優(yōu)的供 應鏈結構 。但是 Cachon 2Fisher 6的模型認為 , 信息 共享可以降低供應鏈成本的 12. 1%。而 F . Chen 7的模型則指出信息共享對降低供應鏈費用的貢獻最 高達 9%。 萬杰等人 8的研究認為 ,

9、在市場需求不穩(wěn) 定 , 且零售商和生產(chǎn)商都采用固定間隔庫存策略時 , 供應鏈各方只是共享信息 , 并不能完全消除訂貨波 動 。 看來 , 理論界部分人士與供應鏈軟件供應商著 力推崇的信息共享 , 并非是解決供應鏈系統(tǒng)成員企 業(yè)博弈困境的最有效途徑競爭力的數(shù)據(jù) ,博弈的障礙 9, 供應鏈是動態(tài) 的 , 核心企業(yè)與其上下游企業(yè)在不斷追求優(yōu)越收益 分配中 , 一方面促進供應鏈結構的穩(wěn)定 , 另一方面卻 又要不斷優(yōu)化供應鏈 , 保持動態(tài)靈活性 。劉志學和 許澤勇 10在 3P L 的運作能力與努力水平均為非透 明信息的假設前提下 , 建立了 3P L 與其客戶之間的 合作博弈模型 , 利用最大值原理求

10、解得出博弈雙方 的合作策略 。李建標和武立東 11則認為合作博弈 與非合作博弈的區(qū)別主要在于主體的行為相互作用 時 , 當事人能否達成一個具有約束力的協(xié)議 , 如果 能 , 就是合作博弈 , 反之則為非合作博弈 。他們還認 為在供應鏈聯(lián)盟的構建中 , 基于信任的合作是最根 本的理念 。上述有關供應鏈博弈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合作博 弈理論來進行的 。 這些研究沒有涉及和揭示部分合 作前提的博弈 。事實上 , 在合作與非合作博弈之間 存在大量的中間狀態(tài)的博弈 , 此類博弈中的協(xié)議并 非都具有強制力 。并且 , 在博弈的某些階段可能存 在某些有強制力的協(xié)議 , 而其他階段這些協(xié)議的強 制力會弱化甚至消失

11、 , 也有可能會出現(xiàn)新的有強制 力的協(xié)議 12。 通常 , 供應鏈成員企業(yè)合作競爭關系 的博弈形式 , 一方面協(xié)議約束力不足 , 另一方面 , 博 弈雙方局中人為持有私有信息 , 缺乏信息共享的驅 動力 , 導致信任程度滯留在低水平 。對于合作與非 合作博弈之間狀態(tài)博弈產(chǎn)生的機理與演化途徑 , 至 今并沒有人給出進一步的研究與結論 。本文研究的焦點是在企業(yè)信任機制欠缺 、 協(xié)議 約束松弛的雙重影響下 , 供應鏈系統(tǒng)成員企業(yè)合作 的生成與改進 。1 部分合作博弈的存在與界定 在供應鏈管理實踐中牛鞭效應的產(chǎn)生表明 :供 應鏈成員企業(yè)之間 , 要么缺乏協(xié)議的約束 , 要么缺乏 通信與信任 , 甚至兩

12、者皆有缺失 。牛鞭效應還反映弈 。 但是 ,徹底瓦解 , , 成 ,。 一定程度的合作始終與 。全合作亦非完全非合作博弈 , 而是處于兩者之間的一 種博弈。 供應鏈合作伙伴之間的博弈其實是在一個 類似半閉半開區(qū)間 非合作博弈 , 合作博弈 兩極之間 某一點上的博弈。 當供應鏈系統(tǒng)牛鞭效應發(fā)生的初 始條件具備時 , 供應鏈成員企業(yè)的合作關系迅速衰 減 , 之后需要經(jīng)過長時間的庫存消化與信用重建 , 供 應鏈成員企業(yè)之間關系向合作博弈演進。 當然 , 如果 成員企業(yè)之間合作關系徹底破裂 , 就會在半閉半開區(qū) 間 非合作博弈 , 合作博弈 上移動到非合作博弈。 在此 , 筆者將處于部分強制力協(xié)議約束

13、或 (與 一定程度信任支持的博弈稱為 “ 部分合作博弈 ” 。參 與人在博弈中的合作受到合作協(xié)議所具有的約束力 和局中人相互的信任程度的綜合影響 。真實的供應 鏈合作博弈實際上是在由這兩個因素組成的空間中 某一點的博弈 , 如圖 1所示 。圖 1 部分合作博弈區(qū)間組合2 部分合作博弈可能會這樣演化 :當部分合作博 弈處于協(xié)議有約束力與有相互信任二者之一或二者 均較低的狀態(tài)時 , 就會導致部分合作博弈退化 。 典 型的導致退化的行為包括濫用協(xié)議約束松弛以獲得 額外收益和降低對另一方的信任程度以避免風險 等 。 任何導致合作退化的行為與策略的運用都可能 使合作博弈退化并收斂為非合作博弈 。而不斷采

14、取 促進合作的進化行為與策略會促進部分合作博弈所 處的位置趨向圖 1右上方的合作博弈 。在供應鏈系統(tǒng)中 , 制造商 (以下簡稱甲 與零部 件供應商 (以下簡稱乙 的交易是一種博弈 , 博弈局 中人本質(zhì)上是異質(zhì)且相互依賴的 。在此 , 假設博弈 局中人的博弈地位與權力等同 。甲乙的策略行動空 間是 (C, D , C 表示彼此相互完全信任 , D 表示簽訂 具有完全嚴格約束力的協(xié)議 ,條款松弛 。 。甲 C D, 0, 6 6, 0,圖 2 期望支付矩陣 博弈協(xié)調(diào)均衡在 (C, C 與 (D, D 實現(xiàn) , 即完全 的信任或完全的協(xié)議約束力都會導致均衡 。但是具 有完全約束力的協(xié)議達成 , 需要

15、較高交易成本的投 入 , 而造成雙方期望收益的降低 。在供應鏈系統(tǒng)中 , 制造商與零件供應商之間的 博弈是重復博弈 , 博弈的歷史可被觀察到 。在此 , 將 甲乙雙方重復博弈表示為 G =I, S, , I 是參與者 集合 , S 是所有參與者策略空間 , 是所有參與者的 收益函數(shù) 。 如果重復博弈只進行 T 次 , 就是有限重 復博弈 , 用 G (T 表示 ; 如果重復博弈進行了無窮多 次 , 就是無限重復博弈 , 用 G ( 表示 。用 g (T 表 示第 T 次博弈 。在供應鏈系統(tǒng)的部分合作博弈中 , 完全和完美 信息一般難以獲取 , 而無論預先制訂怎樣周詳?shù)膮f(xié) 議 , 動態(tài)且持續(xù)的博

16、弈環(huán)境都始終存在著約束松弛 。 因此 , 圖 2中 (C, C 或 (D, D 協(xié)調(diào)均衡在供應鏈實 踐中是難以實現(xiàn)的 。在部分合作博弈狀態(tài)中 , 博弈雙方的行動或策 略組合遠遠超過 (C, C 或 (D, D 兩種 。在策略空間 內(nèi)存在一個所有部分合作策略組合構成的集 M 。令 E 是具有部分約束力協(xié)議與部分信任組合的策略組 合集 。 在現(xiàn)實世界中 , VM I 、 J I T 以及預付訂金等供應 鏈運營模式 , 都屬于不同程度約束力協(xié)議與信任的 組合的部分合作博弈 , 都可以應用于 M 中的某個組 合點 。 對圖 2所示的博弈進行改造 , 在甲乙雙方局 中人行動空間中插入某個具體的行動 E

17、M , 得到圖 3所示博弈 。乙C E DD0, 65, 1, 1, 46, 04, 1,圖 3 部分合作博弈第一階段期望支付矩陣 在此 , 引入博弈合作度指標 0, 1 來衡量部 分合作博弈不同策略組合實現(xiàn)的合作程度 :各階段博弈帕累托收益之和。假設在重復博弈 G ( 前兩個階段博弈 G (2 中 , 彼此不知道對方的類型 , 只有在第一個階段博弈 中識別對手行動并進而斷定其類型 , 在下一個階段 博弈中調(diào)整策略 。 如果在第一階段博弈中雙方信用 類型匹配 , 下一階段博弈繼續(xù)維持 ; 否則 , 損失方在 第二階段會采用“ 徹底的 ” 針鋒相對策略 (Tit f or tat strateg

18、y , 采用行動 D, 而獲利方則會采取對應策略 D, 以爭取保留價值 , 即 :若 g (1 的策略組合是 (C, C , g (2 仍選 C, G (2 可能實現(xiàn)策略組合為 (C, C , (C, C , 其總 期望支付值是 (10+10 , (8+8 =20, 16。 若 g (1 的策略組合是 (E, E , g (2 仍選 E, G (2 可能實現(xiàn)行動組合 (E, E , (E, E , 其總期 望支付值是 14, 14。若 g (1 的策略組合是 (D, D , g (2 仍選 D, G (2 可能實現(xiàn)行動組合 (D, D , (D, D , 其總期 望支付值是 6, 4。若 g

19、(1 的策略組合是 (C, E 或 (C, D (策略組 合中前者是一方的策略 , 后者是另一方的策略 , g (2 為 (D, D 。 前兩個階段博弈 G (2 可能實現(xiàn)的 行動組合 (C, E , (D, D 或 (C, D , (D, D , 其總期望支付值相應為 4, 7或 3, 8。若 g (1 的策略組合為 (E, D 或 (E, C , g (2 為 (D, D , G (2 可能實現(xiàn)行動組合 (E, D , (D, D 或 (E, C (D, D , 其總期望支付值相應為 4, 6或 8, 3。若 g (1 的策略組合為 (D, E 或 (D, C , g (2 為 (D, D

20、 , G (2 可能實現(xiàn)行動組合 (D, E , (D, D 或 (D, C (D, D , 其總期望支付值相應為 7, 3或 9, 2。由上述分析可得圖 4“ 徹底的 ” 針鋒相對策略的 G (2 的兩階段總期望支付矩陣 。乙C E D甲 CE D , 4, 73, 88, 39, 27, 3, 圖 4 “ 徹底的 ” 針鋒相對策略的 G (2 的總期望支付矩陣 這種獎懲機制規(guī)定 , 如果局中人雙方初始階段 博弈的策略行為是信任程度匹配的 , 下一階段博弈 將重復進行這個行動組合 ; 如果初始階段信任程度 不匹配 , 則下一階段博弈將退化到嚴格的協(xié)議約束 策略 (D, D , 而百分之百嚴格

21、的協(xié)議約束 (D, D 是 需要付出契約制定成本的 。這個機制是 G (2 的納 什均衡 。 在這樣的納什均衡自執(zhí)行機制作用下 , 考 察 G (2 初始階段博弈采用三種不同初始策略而導 致的策略組合合作度 發(fā)生的變化 : 假設該重復博弈每個階段博弈都重復采取 (D, D , 選擇完全互不信任 , 使用完全約束力協(xié)議來規(guī)范博弈 , 得到的策略組合合作度為 20+1618。假設該重復博弈每個階段博弈都重復采取 (C, C , 選擇完全誠信合作 , 得到的策略組合合作度是 =1。后者是達到階段博弈的帕累托均衡收益 。由上 述分析得到重復博弈 G (2 的策略組合合作度區(qū)間是 18, 1。再考察重復

22、博弈 G ( 前兩個階段博弈 G (2 的初始階段采用 3種不同策略而導致策略組合合作 度 發(fā)生的變化 :g (1 為 (D, D , g (2 采取 (D, D , 則 DD =18, 策略組合合作度 DD 處于區(qū)間下限 , 博弈的合作程度 較低 ;g (1 為 (C, C , g (2 采取 (C, C , CC =1, 策略 組合合作度 CC 處于區(qū)間上限 , 這是一種完全合作博 弈 , 合作程度最高 ;g (1 為 (E, E , g (2 采取 (E, E , EE =9, 策略 組合合作度 EE 處于區(qū)間中游 , 合作程度明顯高于第 一種情況 。在 g (1 中 , (C, C D

23、, D (E, 這三種策略組合 中 , 。這里引入一個 系統(tǒng)平均合作 0, 1,兩個端點分別表示完全不 合作和完全合作 。用 G (T 匹配 表示信任程度相互匹 配的重復博弈 , 其初始博弈是以相等概率采取 (C,C 、 (D, D 、 (E, E 3種策略組合 , 則 G (2 匹配 的平均 合作度為(G (2 匹配 =3(DD +CC +EE 54。 顯然 , 此時供應鏈系統(tǒng)的完全合作未能實現(xiàn) 。在 g (1 中 , 假設雙方局中人以等概率采取每一 個策略組合 , 即不管初始階段雙方的信任是否匹配 , 在徹底的針鋒相對機制下 , G (2 的系統(tǒng)平均合作度 為徹底 (G (2 =9(DD

24、+CC +EE +CE +CD +EC +ED +DC +D E =54。 由以上兩式可知 , 系統(tǒng)平均合作度 徹底 (G (2 明顯低于 (G (2 匹配 。由此可見 。供應鏈的系統(tǒng) 平均合作度不僅與初始階段博弈局中人雙方采取的 誠信是否匹配有關 , 而且與雙方誠信的匹配水平也 相關 。由以上分析可得結論 :在供應鏈系統(tǒng)中 , 制造商 與供應商雙方如果采取了高度誠信的匹配來進行試 單交易 , 將有利于供應鏈系統(tǒng)維持較高的合作程度 ; 如果信任程度不匹配 , 在第二階段博弈中 , 雙方都會 投入成本以加強協(xié)議約束力 , 從而導致合作度降低 ; 如果信任程度低水平匹配 , 下一階段博弈會重復這

25、種匹配 , 系統(tǒng)平均合作度將保持在一起低水平 。2 部分合作博弈的策略改進無名氏定理13認為 , 在無限重復博弈 G ( 第 4期 趙道致 , 沐 潮 :供應鏈系統(tǒng)的部分合作博弈研究 中 , 如果貼現(xiàn)因子 充分接近 1, 則 G ( 存在合作 解的子博弈完美均衡 , 這個合作解不是階段博弈的 納什均衡 。 在無限重復博弈 G ( 中 , 有合作解存 在的可能 , 這種合作解能夠實現(xiàn)比采用階段博弈更 高的平均收益 , 但是也并不可能實現(xiàn)階段博弈的帕 累托收益 。 因為只要在 G ( 中某個階段博弈有部 分信任缺失 , 即有個別或部分階段博弈沒有采取策 略組合 (C, C , G ( 平均收益就會

26、低于階段博弈的 帕累托收益 , 整個 G ( 就會處于部分合作狀態(tài)而 成為部分合作博弈 。在 G ( 中 , 針鋒相對策略所描述的重復的或 隨機的信任缺失 , 使得部分合作博弈的合作程度更 為低下 。 因為 , 針鋒相對策略不僅會降低信任程度 , 而且在信任缺失模式被識別后 , 本來天真的對手會 通過學習變得老練 。如果要恢復有限合作 ,罰背叛的局中人為條件 上 ,合 (C, D 或 (D, C (C, C 假設在第 t -1階段博弈中 , 局中人甲采用判斷 策略 D 。 甲在第 t 次階段博弈中悔過 , 采用策略 C, 而乙方則會采用懲罰策略 D, 形成策略組合 (C, D 。 老練的乙方在

27、 t +1次階段博弈中 , 并不一定會選擇 合作 C, 甚至也不采用部分合作策略 E, 而且懲罰先 前信任缺失者甲方多次 , 即從第 t 階段博弈開始持續(xù) 懲罰 t +i 次 , 局中人乙才予甲方以有限合作 , 恢復采 用 E 或 C 。 這就是所謂的“ 延遲的針鋒相對策略 ” 。 這是更為老練的策略 , 對于先背叛而后又希望合作 的局中人 , 這是艱難的考驗 , 考驗的艱難程度與懲罰 的次數(shù) i 相關 。 在考驗的第 1到 i 次過程中 , 甲有可 能再度信任缺失 , 甚至在了解對手堅持采用“ 延遲的 針鋒相對策略 ” 后 , 甲方干脆不悔過 , 保持信任缺失 。 實踐表明 , 供應鏈系統(tǒng)中

28、老的核心企業(yè) , 通過進化學 習 , 運用 “ 延遲的針鋒相對策略 ” , 降低供應鏈系統(tǒng)的 合作程度 , 導致系統(tǒng)收斂到非合作博弈的可能性增 加 , 最終使得 G ( 的系統(tǒng)平均合作度 (G ( 大 為降低 。避免系統(tǒng)合作程度的降低 , 需要重點研究 。筆 者在上述分析的重復博弈 G ( 前兩個階段博弈 G (2 中 , 設計一種“ 有限程度 ” 的報復機制 (或稱諒 解機制 , 以求獲取較好的系統(tǒng)合作程度 。這個機制 規(guī)定 :局中人雙方初始階段博弈如果信任程度匹配 , 下一階段博弈重復進行 ; 如果信任程度不匹配 , 即如 果一方在首次階段博弈中 , 投入的信任程度弱于對 方一級 , 則在

29、次階段增加一級 ; 如果投入的信任程度 弱于對方兩級 , 則次階段采取 D, 雙方陷入 (D, D 。 相反 , 如果一方在首次階段博弈中投入的信任程度 高于對方一級 , 則在次階段立即降低一級 ; 如果投入 的信任程度高于對方兩級 , 則在次階段立即降低兩 級 , 雙方陷入 (D, D 。演示上述機制如下 :若 g (1 的策略組合是 (C, E , 第二階段一方選C, G (2 的行動組合為 (C, E , (E, C , 其總期望 支付值是 (1+5 (5+1 =(6, 6 ;若 g (1 的策略組合是 ( , g (2 一方選 E, G (2 , E , 其總期望支 6, ;(1(E,

30、 D , g (2 一方選 E, G (E, D (D, E , 其總期望支付 5, 5;若 g (1 的策略組合是 (D, E , g (2 一方選 D, G (2 的行動組合為 (D, E , (E, D , 其總期望支 付值是 5, 5;若 g (1 的策略組合是 (C, D , g (2 一方選 D, G (2 的行動組合為 (C, D (D, D , 其總期望支付 值是 3, 8;若 g (1 的策略組合是 (D, C , g (2 一方選 D, G (2 的行動組合為 (D, C (D, D , 其總期望支付 值是 9, 2。根據(jù)圖 3的數(shù)據(jù)和上述兩階段博弈行動組合 , 可以得到圖

31、 5“ 有限程度 ” 報復策略 G (2 的總期望 支付矩陣 。乙C E D甲 CED, 6, 63, 86, 6, 5, 59, 25, 5,圖 5 “ 有限程度 ” 報復策略 G (2 總期望支付矩陣 在 G (2 的初始階段博弈中 , 假設雙方局中人在 初始階段博弈 , 采取每一個行動組合的概率是相等 的 , 即不管初始階段雙方的信任匹配或不匹配 , 可得 使用 “ 有限程度 ” 報復 (即諒解 策略機制的 G (2 的 系統(tǒng)平均合作度為 :5 6 工 業(yè) 工 程 第 10 卷 ( G ( 2 = 1 ( + +EE + + + 諒解 DD CC CE CD 9 35 EC +ED +

32、+ E = 。 DC D 81 比較 ( G ( 2 和 ( G ( 2 可知 ,“ 有限程 諒解 徹底 度” 報復策略 (即諒解 機制的 G ( 2 的系統(tǒng)平均合 作度 ( G ( 2 高于使用徹底的針鋒相對策略的 諒解 G ( 2 的系統(tǒng)平均合作度 ( G ( 2 。 徹底 不難看出 , 在其后的階段博弈中 , 使用徹底的針 鋒相對策略 , 只會陷入僵局 ; 而使用“ 有限程度 ” 報復 策略 , 未能匹配的雙方誠信水平還在 ( C, E, D 之中 演化 。可以推斷 , 在 G ( 的前 n 個階段博弈中 , 使 用“ 有限程度 ” 報復策略所獲取的 G ( n 的系統(tǒng)平均 ( G (

33、n , 一定高于使用徹底的針鋒相對 合作度 徹底 策略所獲取的 G ( n 的系統(tǒng)平均合作度 G ( n 。 徹底 在 G ( 2 的初始階段博弈的支付收益 (如圖 3 一定的前提下 , G ( 2 采用的策略不同 , 動態(tài)進行的 博弈結構將會發(fā)生轉換 , 比如上述使用“ 有限程度 ” 報復策略 , 就改變了原先徹底的針鋒相對策略所引 發(fā)重復僵局的博弈結構 , 能夠生成較高水平的系統(tǒng) 平均合作度 。 如果雙方局中人相互判斷對方均為高誠信度 , 雙方信任匹配 , 于是策略組合為 ( C, C , 此時即使存 在協(xié)議約束松弛 , 重復博弈也會實現(xiàn)最高的系統(tǒng)平 均合作度 ; 如果雙方局中人有一方猜疑

34、 , 雙方信任不 匹配 , 于是策略組合為 ( C, D 或 ( D , C , 此時如果協(xié) 議約束存在松弛 , 重復博弈會很快陷入博弈困境 , 導 致實現(xiàn)低系統(tǒng)平均合作度 ; 如果雙方局中人相互判 斷對方均為中等誠信度 , 雙方信任匹配 , 于是策略組 合為 ( E, E , 此時即使存在協(xié)議約束松弛 , 重復博弈 也會實現(xiàn)一定水平的系統(tǒng)平均合作度 , 并且隨著博 弈次數(shù)的增加 , 有限程度的信任得以鞏固 , 協(xié)議約束 持續(xù)加強 , 雙方將會主動搜尋適度改進的 、 具有自執(zhí) 行的策略組合 , 供應鏈系統(tǒng)的部分合作博弈結構得 以改善 。 無限重復部分合作博弈結構 , 也可能向另一個 方向轉化

35、。在合作協(xié)議約束與信任程度達不到一定 水平的條件下 , 無限部分合作博弈 G ( 在初始博 弈階段可能會選擇匹配的中間策略 E, 此時如果信 任程度或協(xié)議約束力不能同時在局中人之間強化 , 雙方會在若干次博弈進行過程中尋找各種協(xié)議“ 松 弛” 和最大化自身收益的途徑 , 再加上各種內(nèi)外擾 動 , 局中人自然會采用最大最小化 (m axm in 原則 , 尋 求單階段博弈的納什均衡的保留價值 , 最終導致供 應鏈系統(tǒng)博弈結構徹底衰變 , 重復博弈結構劣化 , G ( 的系統(tǒng)合作水平隨之大幅下降 ??赡苷沁@種 博弈結構的劣化轉換成為了 VM I模式 、 SCM 系統(tǒng)實 施失敗的深層理論原因 。

36、3 結論 如何利用供應系統(tǒng)部分合作博弈理論 , 增進供 應鏈系統(tǒng)成員企業(yè)之間合作關系 , 是本文研究的目 的 。供應鏈系統(tǒng)結構是無限重復部分合作博弈 , 信 任程度或協(xié)議約束力必須同時強化 , 尤其是相互間 匹配的信任水平必須在博弈雙方之間同步強化 。 基于對供應鏈系統(tǒng)進行的部分合作博弈分析 , 下面給出優(yōu)化供應鏈運行的原則性方法 。 1 加強協(xié)議的約束力 。即協(xié)議的制訂要完備 、 周詳 , 協(xié)議執(zhí)行的評估要嚴格 、 。 及時 2 增強局中人互信程度 。一方面 , 通過招標或 其它遴選甄別機制 , 選擇信任程度高的成員企業(yè) ; 另 一方面 , 采用一年或更長期的采購供應合約 , 減小博 弈結束

37、的概率 , 增加博弈重復進行的可能性 ( 1 - p ; 需求方給供應商支付貨款的時間跨度也通過貼現(xiàn)因 子影響博弈 , 拖欠支付貨款會影響貼現(xiàn)率 1 / ( 1 + r , 逐單付款可以削弱貼現(xiàn)率 1 / ( 1 + r 偏大的影響 , 但 供應鏈系統(tǒng)的現(xiàn)實做法一般是采取月結或雙月結的 方式 。通過以上兩個方面的工作 , 增強貼現(xiàn)因子 的影響 , 激發(fā)供應鏈成員企業(yè)注重長遠利益而提高 信任水平 。即簽訂長期合作協(xié)議 , 延展博弈階段 , 構 建無限重復博弈 , 并且增大貼現(xiàn)因子 , 增強收益的現(xiàn) 金價值 。以上兩個方面不僅增進個體成員企業(yè)的可 信任程度 , 也是增加信任匹配機率及匹配水平 。

38、3 擴展部分合作博弈局中人的策略空間 。依據(jù) 不同程度的協(xié)議約束力與信任組合 , 發(fā)掘多樣性的 部分合作策略 , 設計出更適用的部分合作行動模式 , 優(yōu)化供應鏈系統(tǒng)的部分合作博弈結構 。 方法 1 主要是壓縮局中人的策略空間 , 精簡刪 除導致非合作的策略 , 從外部給予局中人施加壓力 , 當然 , 加大獎懲力度也包含在該方法中 。方法 2 構 建局中人刺激 反應的信用模型 。方法 3 通過部分 合作博弈變換 , 提高供應鏈系統(tǒng)平均合作度 , 獲取合 作誠信生成的供應鏈部分合作博弈結構 。 參考文獻 : 1 Zhao Daozhi, Fang M iao. The Key of Network

39、 M anufactur2 edge Flow s EB /OL . 2002 - 09 - 12 . http: / /www. ifm. eng cam. ac. vk / cim / im net/ symposium2002 /papers/. . ing: Integrating M aterial, Information, Cap ital and Know l2 (下轉第 11 頁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4期 第 王雪蓮 , 劉 :企業(yè)

40、經(jīng)營者激勵的棘輪效應問題研究 兵 11 影響 , 從而合理制定經(jīng)營者的下期目標 , 并綜合利用 各種長期激勵手段 , 可以促使企業(yè)經(jīng)營者長期為企 業(yè)努力工作 , 在實現(xiàn)企業(yè)發(fā)展目標的同時 , 企業(yè)經(jīng)營 者自身的人力資本價值也得以不斷升值 。 參考文獻 : 1 M eyer M argare A , V ickers John. Performance comparisons and dynam ic incentives J .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 Raffi Indjejikian, Dhananjay Nanda. Dynam ic incent

41、ives and 1997, 105 (3 : 547 2 581. 1996: 456 2 463. 137. 5 總結 本文引入道格拉斯生產(chǎn)函數(shù) , 重新建立了“ 棘輪 效應 ” 。模型中 , 經(jīng)營者的努力產(chǎn)出由經(jīng)營者的 模型 經(jīng)濟報酬激勵性努力和非經(jīng)濟報酬激勵性努力共同 決定 , 兩者的重要程度由 來反映 ?;谙到y(tǒng)理論 觀點 , 企業(yè)的第 1 期產(chǎn)出 (利潤 將對第 2 期產(chǎn)出產(chǎn) 生影響 , 因此 , 本文將企業(yè)第 1 期產(chǎn)出對第 2 期的影 響寫入第 2 期產(chǎn)出函數(shù)中 。結果證明 , 考慮第 1 期 產(chǎn)出對第 2 期產(chǎn)出的影響將有助于減輕棘輪效應 。 以上結論對企業(yè)建立經(jīng)營者的激勵機

42、制具有一般性 的指導意義 。最后 , 本文進一步分析了對企業(yè)經(jīng)營 者進行長期激勵的措施 , 提出了積分激勵與學習成 長激勵方式 。 3 張維 迎 . 博 弈 論 與 信 息 經(jīng) 濟 學 M . 上 海 : 三 聯(lián) 書 店 , 4 張勇 ,吳傳文 . 質(zhì)疑委托代理模型的一個前提假設的合理 5 李存金 ,侯光明 . 基于企業(yè)綜合管理模式的管理激勵與約 6 程國平 . 經(jīng)營者激勵 理論 、 方案與機制 M . 北京 : 經(jīng) 7 孫博 . 經(jīng)營者激勵機制建設思路 J . 經(jīng)濟師 , 2004 ( 12 : 8 龍建成 . 經(jīng)營者激勵 、 經(jīng)營者控制與公司績效 J . 當代經(jīng) (上接第 6 頁 2 約翰 納什 美 . 納什博弈論論文集 M . 北京 : 首都經(jīng) 濟貿(mào)易大學出版社 , 2000. 3 馬新安 ,張列平 ,田澎 . 供應鏈中的信息共享激模型 J . 4 石小法 ,楊東援 . 一種簡單供應鏈中信息共享的價值 J . 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