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巖心中沉積相標志包括哪些方面_第1頁
1-巖心中沉積相標志包括哪些方面_第2頁
1-巖心中沉積相標志包括哪些方面_第3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巖心中沉積相標志包括哪些方面1巖心中沉積相標志包括哪些方面答:1)巖性標志。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顏色:恢復古沉積環(huán)境水介質氧化還原程度,例如:紅色代表氧化環(huán) 境,綠色代表弱氧化環(huán)境,灰色代表弱還原環(huán)境,灰黑色代表還原環(huán)境。 巖石類型:判別各類巖石成因類型。 自生礦物:例如猛結核指示海底環(huán)境,海綠石指示淺海陸棚環(huán)境等等。 碎屑顆粒結構與沉積構造:判別沉積相類型。2)古生物標志。利用有空蟲,介形蟲、軟體動物、藻類、海綠石劃分海相、陸相或過渡 相。3)地球化學標志。 微量元素:利用微量元素硼,Sr/Ba、Sr/Ca等值劃分海相、陸相或過渡 相。 穩(wěn)定元素:根據13C/12C值區(qū)分海相、陸相、

2、過渡相地層。根據180/16。值恢復古海洋溫度和古氣候變化。2、單井剖面相與連井相對比的步驟與應注意的主要問題有哪些答:單井剖面相分析的步驟主要有以下五步:1)從最完整的巖心資料入手;2)確定和建立可能的沉積層序;3)作觀察特征的對比;4)收集其他資料;5)編制柱狀剖面或單井相分析圖。連井相對比應注意的主要問題有以下五個方面:1)定時問題。利用標準化石的“科”、“屬”可劃分到系或統(tǒng),“種”的 變化可以劃分到組或段。當化石資料不完善時,要結合巖性、電性特征、沉積 旋回、接觸關系等標志定時。2)穿時問題。傳統(tǒng)的油區(qū)地層劃分和對比主要注重相似或相同巖性的等時 性,而忽略了等時界面和巖性界面的不一致性

3、,即穿時現(xiàn)象。3)相變問題。在準確定時的基礎上,相對比剖面中要注意區(qū)分“同期異 相”、同相異期”兩種鑲邊類型。4)正確使用相變法則。對于活動構造單元,沃爾索相變法則并不完全正 確,在使用時要正確分析識別。5)正常沉積事件作用和時間沉積作用。用傳統(tǒng)概念所建立的正旋回或反旋 回都有重新認識的必要,在使用相變法則時,必須注意區(qū)分正常沉積作用形成 的相連續(xù)變化和由事件沉積作用導致的相突變。3、試述應用常規(guī)測井曲線進行相分析時主要根據曲線的特征。答:1)曲線幅度。根據SP和GR曲線幅度的相對高低,可以判斷砂巖中 泥質含量的多少,由此推斷出沉積環(huán)境能量的強弱。2)形態(tài)特征。目前主要有兩種分類方法,一為依據

4、形態(tài)劃分為鐘形、漏斗 形、箱形、舌形、及線狀;二為根據平滑程度分為齒型和平滑型。3)平滑程度??煞譃辇X形和平滑型兩種,齒形反映沉積過程中能量的快速 變化或水動力環(huán)境的不穩(wěn)定。平滑型反映沉積環(huán)境較為穩(wěn)定和水動力條件相對 平靜。4)接觸關系。從總體上講,其接觸關系主要為兩類:突變和漸變。突變乂 可分為頂部突變和底部突變,漸變乂可分為頂部漸變和底部漸變,其中有加 速、線性、減退漸變,其中底部突變通常反映的是各種河流沖刷作用。5)組合類型。測井曲線的組合類型包括幅度組合和形態(tài)組合。幅度組合包 括加速幅度、均勻幅變和減速幅變,形態(tài)組合包括箱形一一鐘形組合、漏斗形 箱形組合、指形一一漏斗形組合等,不同的組

5、合特征可以更好的反映地層 的沉積環(huán)境。4、簡述成像測井和傾角測井在儲層沉積相分析中的作用。答:成像測井在儲層沉積分析中的作用為:1)分析巖性及巖石內部結構;2)識別沉積構造、沉積韻律、研究沉積環(huán)境;3)沉積相成像測井模式分析;4)復雜巖性儲層成像測井評價。傾角測井在儲層沉積分析中的作用為:1)沉積構造測井分析;2)古水流與搬運方向測井分析;3)裂縫識別;4)兒種典型沉積相在地層傾角測井中的特征反映。5、儲積體主要包括哪些測井相和地震相類型答:地震相類型按層底序、底接觸關系可分為:頂部接觸、底部接觸、平 行、頂超、上超、削截、下超。按兒何關系可分為:外部兒何形態(tài):席狀、披覆狀、楔狀、灘狀、丘狀、

6、 透鏡狀、充填狀;內部反射構造:平行、發(fā)散、波形、前積形、亂崗形、雙向 下超形、眼球形。按物理關系可分為:振幅強、中、弱;連續(xù)性好、中、差;頻率高、中、 低。6、試述碎屑巖儲層對比的方法與步驟。答:在一個油田上進行儲層層組對比時,首先初步了解儲層在油田范圍內 的特征和橫向變化,以便劃分對比區(qū),掌握分區(qū)對比標志,統(tǒng)一對比方法,做 到點、線、面結合;其次,在縱向上按旋回級次,由大到小逐級對比,即“旋 回對比,分級控制”。1)建立標準剖面:陸相盆地儲層發(fā)育的特點是巖性、厚度變化不大。一個 油田往往跨越不同斷塊和不同沉積相帶,因此,應根據不同沉積類型分區(qū)建立 標準剖面。這些標準剖面均與分布于油田各個地

7、方,構成儲層層組劃分和對比 的骨架網。2)確定標準層:標志層是標志明顯、分布穩(wěn)定的時間地層單元。儲層對比 的準確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該套儲層是否有一定數量標志明顯并且分布穩(wěn)定 的標志層。在研究旋回特征的基礎上注意標準層的研究和應用,有助于識別各 個沉積旋回,劃分層段,提高對比精度。3)在標準層控制下的旋回和厚度對比:由于標準層常常不同相段或二級沉 積旋回的頂、底部,因此可以利用標準層對比油層。在油層組內,根據巖性組 合特征,可以進一步將其劃分為若干三級旋回,每個三級旋回相當于一個沙層 組。在局部范圍內,同一時期形成的單油層的巖性和厚度是相似的。7、用測井資料進行儲層研究的主要研究內容有哪些答:

8、1)巖性研究:測井曲線中包含豐富的巖性信息,不同的測井曲線對于 巖性的區(qū)分程度不同。利用測井曲線形態(tài)特征和值的相對大小,從長期生產實 踐中積累劃分巖性的規(guī)律性認識。在巖性劃分時,解釋人員首先掌握巖性區(qū)域 特點;其次通過鉆井取心和巖屑錄井資料與測井資料對比分析,建立各類言行 的典型曲線,總結出用測井資料劃分巖性的地區(qū)規(guī)律,以便對非取心井進行巖 性解釋。2)儲層物理特性研究:評價一個儲層所需要的巖石物理參數主要包括儲層 的孔隙度、滲透率及含油飽和度。在用這些參數進行評價時,必須充分利用地 質、測井、試油、實驗室分析化驗資料,進行詳細的分析和篩選,以及必要的 校正,實現(xiàn)不同數據系列的標準化、歸一化。

9、然后依據巖性和測井曲線合理分 層,讀取標準層的物性、電性和含油氣性數值,實現(xiàn)巖心歸位,建立“四性關 系”研究數據庫。3)測井沉積相分析:測井相是“表征地層特征,并且可以使該地層與其他 地層區(qū)分開來的一組測井響應特征集”。測井相分析的基本原理就是從一組能 反映地層特征的響應中,提取測井曲線變化特征,包括幅度特征、形態(tài)特征 等,以及其他測井解釋結論,將地層剖面劃分為有限個測井相。用巖性分析等 地質資料對這些測井相進行刻度,用數學方法及知識推理確定各個測井相到地質相的映射轉換關系,最終達到利用測井資料來描述、研究地層的沉積相的LI 的。8、地震資料儲層預測的方法與儲層參數計算的方法有哪些答:地震資料

10、儲層預測的方法有以下六種方法:1)波阻抗反演法(合成聲波測井法):波阻抗反演法是將野外所觀察到的 每道地震記錄都轉換成類似于井下測得的聲波測井曲線。其基本原理是從地震 道記錄反褶積消除子波影響,得到反射系數序列,進而導出波阻抗曲線,并以 時差一一深度或時差一一旅行時表示。2)波形振幅分析法:地震屬性包括速度、振幅、相位、頻率及能量等,通 常速度可以反映巖性變化,振幅可以反映儲層流體分布,頻率與相位可以反映 巖性粗細,兒能量對油氣水的檢測有重要作用。3)三維地震技術:相對于二維地震,三維地震更能反映地層構造形態(tài),搞 清復雜的斷層、斷塊,并預測含油氣層的分布。4)VSP技術:VSP疊加剖面不僅可直

11、接取得儲層反射信息,而且儲層的地 震響應應還可以向外擴展,達到井周圍數公里的范圍。5)一維和二維地震模型技術:模型技術是將地震道上的波形與巖性二者對 應,以確定儲層的響應,便于橫向追蹤儲層。6)頻率分析技術:頻率分析技術可以對LI的層段的地震波特征進行精細刻 畫,通過鉆遇砂體確定可以分辨的頻譜寬度,并結合屬性與地震反演結果,落 實有利儲集砂體的分布,進而分析平面上砂體的分布。儲層參數計算的方法有:1)利用地震速度預測儲層孔隙度:用威利經驗公式法求孔隙度:q=a+ /其中A和B為常數,通過測井資料統(tǒng)計計算求得。用威利公式導岀的時間平均方程求孔隙度:0 _ zX/ 一嘰(b = -V,A/. -Ar/ma用橫波與縱波速度預測孔隙度:e = ni +m2vp +m3v52)利用密度預測儲層孔隙度:0 = ?土P_Pf3)利用波阻抗預測儲層孔隙度:山于速度與密度之間的關系取決于巖性、 沉積物年代、孔隙流體性質、孔隙壓力及埋藏深度等因素,因此計算孔隙度 時,地震剖面或研究區(qū)不可能有一個統(tǒng)一的速度密度關系,而時間平均方程也 沒考慮速度密度關系在縱向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