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快速裂解方法研究_第1頁
細菌快速裂解方法研究_第2頁
細菌快速裂解方法研究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細菌快速裂解方法研究            16S-23S rRNA基因是位于16S rRNA基因與23S rRNA基因之間的區(qū)間序列,具有較好的保守性和相對的可變性,被認為是細菌鑒定的合適部位1,2。我們認為能否快速有效地擴增該區(qū)間,聚合酶鏈反應(PCR)擴增前的標本處理是關鍵。故比較了3種裂解細菌的方法。 一、材料與方法 1.菌株、人類基因組DNA及病毒株來源:革蘭陽性6個菌種,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共19株;革蘭陰性21個菌種,包括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

2、綠膿假單胞菌等共40株。以上菌株由浙江省臨床檢驗中心及結核病防治中心提供,保存于我院細菌室。人類基因組DNA、新型隱球菌、巨細胞病毒由本院中心實驗室提供。 2.臨床標本:1999年6月2000年3月本院新生兒住院患兒,部分為普通病房住院患兒。敗血癥血標本42份,腦脊液標本6份。對照組15份,為本院新生兒病房非感染患兒康復期待出院者的血標本。 3.16S-23S rRNA基因區(qū)間序列引物設計:在細菌的16S rRNA基因的3端及23S rRNA基因的5端的保守序列內(nèi),經(jīng)計算機軟件查閱自行設計引物。 4.臨床標本處理:血標本:0.5 ml的肝素抗凝血置室溫約10 min以沉淀血細胞,在血清與血細胞

3、的交界面(即白細胞層)吸取200 l,注入1.5 ml滅菌的Eppendorf管中。加入0.87%的NH4Cl 1 ml,搖勻,放入37水浴箱中。15 min后,取出,1 000 r/min離心5 min,去上清液,在沉淀物中加NH4Cl 1 ml,重復上述步驟2次。最后在沉淀物中加5% Chelex 100緩沖液(含0.03% SDS,1%吐溫 20,1% NP 40 )200 l和蛋白酶K 2 l(20 mg/ml),56孵育60 min后煮沸15 min,稍加離心后,取上清液做PCR擴增。 腦脊液標本:0.5 ml1 ml腦脊液1 000 r/min離心1 min,去上清液,在沉淀物中加

4、5% Chelex 100緩沖液200 l和蛋白酶K 2 l,56孵育 60 min后再煮沸15 min,稍加離心后,取上清液做PCR擴增。 二、結果 1.Chelex 100改良裂解法能裂解所研究的所有菌種,且擴增產(chǎn)物條帶清晰,效果滿意。用經(jīng)典的酚氯仿抽提法擴增細菌,效果同Chelex 100改良法,但步驟繁瑣3。 2.臨床標本的裂解:42例新生兒敗血癥血培養(yǎng)15例陽性,血標本經(jīng)改良Chelex 100裂解,PCR擴增后27例陽性,其陽性率明顯高于血培養(yǎng),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1)。血培養(yǎng)陽性的15例PCR檢測均陽性,且檢測結果與血培養(yǎng)一致。另1組單純用水煮裂解,只有5份陽性。6份腦脊液

5、培養(yǎng)2例陽性,腦脊液PCR檢測4例陽性,培養(yǎng)陽性的2例與PCR結果相符。15份對照組血標本血培養(yǎng)及PCR檢測均陰性。 3.敏感性及引物特異性試驗:取潘尼變形桿菌標準菌株放入1 ml的dd H2O中,用麥氏比濁法確定起始濃度為108 CFU ,用dd H2O 110定量稀釋,濃度范圍為2.5×1042.5×10-3CFU,取2 l模板在50 l的PCR體系中擴增,檢測擴增下限。Chelex 100緩沖液裂解法得PCR的最小檢出量為2.5 CFU/ml。本對引物只能擴增細菌,與人基因組DNA、新型隱球菌、巨細胞病毒無交叉反應,說明本對引物擴增細菌16s-23srRNA基因有較好

6、的特異性。 三、討論 本研究首次在Chelex 100的基礎上進行改良,加上其他一些試劑配成一種適合不同菌種(包括葡萄球菌在內(nèi))PCR擴增的裂解液。并發(fā)現(xiàn)用Chelex 100改良法裂解細菌后所擴增的條帶較明亮清晰,效果滿意,可檢測2.5 CFU/ml的細菌,敏感性比水煮法提高了100倍。用經(jīng)典的酚/氯仿抽提細菌DNA再行PCR擴增,效果與Chelex 100改良法相同。但經(jīng)典的方法步驟較繁瑣,DNA經(jīng)常從1管轉移到另1管,且還要使用多種試劑,這都增加了PCR污染的可能性。故Chelex 100改良裂解法是一簡便有效的方法,適合于不同菌株的擴增。 總之,經(jīng)標準菌株和臨床標本的初步應用,證明本研

7、究建立的用Chelex100 改良法一步擴增細菌的16S-23S rRNA基因區(qū)間具有準確、敏感、簡便、快速的特點,若經(jīng)大量臨床標本的進一步證實,可成為一理想的診斷技術。     參考文獻 1,Roth A, Fischer M, Hamid ME, et al. Differentiation of phylogenetically related slowly growing mycobacteria based on 16S-23S rRNA gene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sequences. J Clin Microbiol, 1998,36:139-147. 2,傅君芬,洪文瀾.16S-23S rRNA 區(qū)間序列一種分型及鑒別細菌的新方法國外醫(yī)學流行病. 傳染病分冊,1998,2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