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燭之武退秦師同步測試一. 基礎(chǔ)知識:1. 對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撤走) B. 夫晉,何厭之有?(討厭)C. 焉用亡鄭以陪鄰(增加) D. 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供給)2. 對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字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從屬二主)B. 以亂易整,不武(容易) C. 許之(答應(yīng)) D. 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戍守)3. 對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字,解釋不正確的一
2、項是( )A. 吾不能早用子(古代對人的尊稱) B. 夫晉,何厭之有(發(fā)語詞,不譯)C. 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只有) D.吾其還也(表示商量語氣,還是)4. 選出對下列多義詞釋義有誤的一項。 (1)若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好像)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如果)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假如)(2)說 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陳述) 故為之說,以俟夫
3、觀人風者得焉(說教) 秦伯說,與鄭人盟(高興)(3)辭 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告辭) 停數(shù)日,辭去(告別) 不辭勞苦(推托)(4)鄙 顧不如蜀鄙之僧哉(邊遠的地方) 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偏僻)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淺陋)(5)微 則名微而眾寡(細小,輕微) 微聞鼠有作作索索(暗暗地) 見其發(fā)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略微,稍微)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沒有)(6)之 輟耕之壟上(到,往) 子犯請擊之(他們,此指秦軍) 是寡人之過也(的)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的)5. 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字詞與現(xiàn)代漢語基本一致的一項是(
4、0; ) A. 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B.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C.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 D.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6. 下列各句中沒有詞類活用的一項是( )A. 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B. 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C.
5、 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D. 亦去之7. 下面兩組句子朗讀時語氣停頓全部正確的一項分別是( )( )(1)A. 若/使燭之武/見秦君 若/亡鄭而有益于君 &
6、#160; B. 若使/燭之武/見秦君 若亡鄭/而有益于君 C. 若使燭之武/見秦君 若亡鄭而/有益于君 D. 若使/燭之武見秦君 若/亡鄭而有益于君(2)A. 君知/其難也
7、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 君/知其難也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C. 君知其/難也
8、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D. 君/知其難也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二. 閱讀下面文段,完成814題。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
9、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鼻夭f,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8. 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 夜縋(用繩子拴著從城墻上下來)而出 B. 越國以鄙(邊邑)遠C. 行李(出使的人)之往來,共其乏困 D. 闕(使缺,損害)秦以利晉,唯君圖之9. “以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項是( )A. 若舍鄭以為東
10、道主君亦無所害 B. 或以為死,或以為亡C. 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后賢于長安君 D. 以為得之矣10. 翻譯正確的一組句子是( ) 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 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A. 您曾經(jīng)對晉君有恩,把焦、瑕兩座城池給了他,可晉君早上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這些您是知道的啊。 等到他在東邊疆土擴大到鄭國,就會再向西邊擴展疆土。B. 您曾經(jīng)對晉君有恩,他答應(yīng)以焦、瑕兩城作為酬謝,可是他早晨剛渡河回國,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備
11、您,這些您是知道的。 他已經(jīng)在東邊把鄭國作為了它的邊邑,勢必會繼續(xù)向西邊擴展疆土。C. 您曾經(jīng)對晉君有恩,把焦、瑕兩座城池給了他,可晉君早上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備您,這些您是知道的。 他已經(jīng)在東邊把鄭國作為了它的邊邑,勢必會繼續(xù)向西邊擴展疆土。D. 您曾經(jīng)對晉君有恩,他答應(yīng)以焦、瑕作為酬勞,可是他早晨剛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備您,這些您是知道的。 等到他在東邊把疆土擴大到鄭國,就會再向西邊擴展疆土。11. 對“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的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 A. 越過晉國而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境
12、,國君知道那是很困難 B. 越過晉國而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難的 C. 越過秦國而把遠方的鄭國作為晉國的東部邊境,國君知道那是很困難 D. 越過秦國而把遠方的鄭國作為晉國的東部邊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難的12. 下列敘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 ) A. 燭之武“夜縋而出”,說明當時鄭國的情況十分危急。 B. 從燭之武對形勢的分析中可知,晉國的實力與秦國不相上下。&
13、#160; C. 晉侯為了報答秦伯,曾經(jīng)答應(yīng)過給秦國兩座城池。D. 燭之武說秦國退兵的理由一共有兩條。13. 下面是對燭之武這個人物性格的分析評價,其中正確的幾項是( )A. 懷才不遇,牢騷滿腹 B. 能言善辯,智能過人C. 深明大義,顧全大局 D. 巧舌如簧,挑撥離間E. 不卑不亢,善于激將 F. 無中生有,撥弄是非14. 用原文填空:燭之武臨危受命,說退秦師,表現(xiàn)出他能言善辯、智能過人。其說辭大體可分三個層次,二、三層次中又可各分兩小層意義: 第一小層:不卑不亢,引出話題
14、: 第二小層:分析情勢,說明利害:a. 亡鄭,對晉有利:
15、 b. 存鄭,對秦有利:
16、; 第三小層:回顧歷史,預(yù)見未來: a. 過去,晉國曾過河拆橋,忘恩負義:
17、; b. 將來,晉國必貪得無厭,進犯秦國: 三. 課外閱讀:晉文公昔晉文公將與楚人戰(zhàn)于城濮,召咎犯而問曰:“敵眾我寡,
18、奈何而可?”咎犯對曰:“臣聞蘩禮之君,不足于文;蘩戰(zhàn)之君,不足于詐。君亦詐之而已?!蔽墓跃谭秆愿嬗杭荆杭驹唬骸敖邼啥鴿O,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焚藪而田,豈不獲得?而明年無獸。詐偽之道,雖 今偷可,后將無復(fù),非長術(shù)也?!蔽墓镁谭钢?,而敗楚人于城濮。反而為賞,雍季在上。 左右諫曰:“城濮之功,咎犯之謀也。君用其言而賞后其身,或者不可乎?”文公曰:“雍季之言,百世之利也;咎犯之言,不時之務(wù)也。焉有以一時之務(wù)先百世之利者乎?”孔子聞之, 曰:“臨難用詐,足以卻敵;反而尊賢,足以報德。文公雖不終始,足以霸矣?!辟p重則民移之,民移之則成焉。成乎詐,其成毀,其勝敗
19、。天下勝者眾矣,而霸者乃五,文公處其一,知勝之所成也。勝而不知勝之所成,與無勝同。秦勝于戎而敗于崤。楚勝于諸夏而敗乎柏舉,武王得之矣,故一勝而王天下。眾詐盈國,不可以為安、患非獨外也。1.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 敵眾我寡,奈何而可 奈何:怎么辦
20、 B. 焚藪而田,豈不獲得 田:打獵 C. 反而尊賢
21、60; 反:與詐術(shù)相反 D. 天下勝者眾矣,而霸者乃五 乃:僅僅2. 分別比較下列每組句子中加點的字在意義用法上是否相同,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繁戰(zhàn)之君,不足于戰(zhàn) 其成毀,其勝敗 君亦詐之而已
22、; 文公處其一A. 兩個“君”字相同,兩個“其”字不同 B. 兩個“君”字不同,兩個“其”字相同C. 兩個“君”字不同,兩個“其”字也不同 D. 兩個“君”字相同,兩個“其”字也相同3. 下列句子中的加點詞和例句中加點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A. 竭澤而漁,豈不獲得 B. 焉有以一時之務(wù)先百世之利者乎C. 足以霸
23、矣 D. 君用其言而賞后其身4. 下列各句中的“所以“與文中句子加點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勝而不知勝之所以成A. 先王之所以為法者何也 B. 天地之所以養(yǎng)人者C. 而君相之所以為民計者 D. 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5. 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確意
24、思是( )詐偽之道,今雖偷可,后將無復(fù),非長術(shù)也。 A. 欺詐作假的手段,即使現(xiàn)在勉強可行,以后就不會再有效果,不是長久之計。 B. 欺詐作假的手段,雖然現(xiàn)在可用在偷盜上,以后就不會再有效果,不是好辦法。 C. 欺騙作假的手段,即使現(xiàn)在可用在偷盜上,以后就不會再有效果,不是長久之計。D. 欺騙作假的手段,雖然現(xiàn)在勉強可行,以后不會再有效果,不是好辦法。6. 眾詐盈國,不可以為安、患非獨外也。( )
25、0; A. 各種詐術(shù)充斥整個國家,不能靠它來形成安定的局面,禍患不只是外國才有的。 B. 各種詐術(shù)充斥整個國家,不能認為是安定的局面,禍患不只是外國才有的。 C. 各種詐術(shù)充斥整個國家,不能認為是安定的局面,禍患不只是來自國外啊。 D. 各種詐術(shù)充斥整個國家,不能靠它來形成安定的局面,禍患不只是來自國外啊7. 以下分析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A. 本文作者和雍季、晉文公、孔子等四人的觀點完全一致。
26、0; B. 四人的觀點基本一致,但作者更接近雍季,孔子更接近晉文公。 C. 四人的觀點在基本相同之外各有一些差異。 D. 作者、晉文公、孔子的觀點完全一致,與雍季則有一些差異。8. 本文的中心意思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 反對在戰(zhàn)爭中使用詐術(shù),否則勝了也會很快失敗。 B. 主張行賞要從百世之利著眼,而不要從一時之務(wù)著眼。 C. 主張戰(zhàn)爭可用詐術(shù),但治國要
27、著眼于王道。 D. 主張戰(zhàn)爭以后要總結(jié)經(jīng)驗,找出取勝原因,否則勝與不勝一個樣。 【參考答案】一. 1. B 2. B 3. C 4.(1) (2) (3) (4) (5) (6)5. C 6. D 7.(1)A (2)D 二. 8. B
28、60; 9. A 10. D 11. B 12. D 13. BCE14. 第一小層:“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第二小層:a. 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b.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第三小層:a. 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b. 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
29、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三. 1. C (考查學生對文言常用虛、實詞掌握情況。其中C項錯,“反”是通假字,通“返”, 作“回來”解。) 2. C (考查學生對一詞多義的掌握情況。C項是對的。前一“君”作“君主”解,后一“君”作“您”解,前一“其”作指示代詞那”講。后一“其”作“其中之一”解。) 3. D (考查對詞類活用掌握情況。A“竭”作使動。B“先”形作動。C “霸”名作動; D“后”作意動用,與題干中“先”用法相同。) 4. D (考查對固定結(jié)構(gòu)“所以”和所字結(jié)構(gòu)中“所”的指代意義理解掌握情況。A項、作“的根據(jù)”解。B項,作“用來的”解。C項,作:“的辦法”解。D項,作“的原因”解,與題于中“所”字同義。) 5. A (考查對文言句子理解翻譯能力。“雖”應(yīng)解釋為“即使”(情況尚未發(fā)生,表推測 性的假定),“偷”可作“現(xiàn)在勉強可行”解。B、C、D均有錯,故選A項。) 6. C (考查目的同上;題干中“以為”應(yīng)作“認為”解,“非獨外也”,聯(lián)系上下文作“不單單來自國外”解妥貼合理。A、B、D項均有錯,故選C項。) 7.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甲乙丙土地兌換協(xié)議書
- 碰傷意外協(xié)議書
- 退還捐款協(xié)議書
- 自愿繳存協(xié)議書
- 群防群治協(xié)議書
- 營運損失協(xié)議書
- 客車股份制合同協(xié)議書
- 聯(lián)辦節(jié)目協(xié)議書
- 房屋交契稅委托協(xié)議書
- 燈飾店轉(zhuǎn)讓合同協(xié)議書
- 2024年上海高考數(shù)學真題試題(原卷版+含解析)
- 2024年個人勞務(wù)承包合同書
- 孩子在校受傷賠償協(xié)議書范本
- 人工智能原理及MATLAB實現(xiàn) 課件 第2章 機器學習
- 宣傳費用結(jié)算合同
- 蘋果行業(yè)競爭對手分析分析
- 公安局指揮中心工作總結(jié)
- 林業(yè)創(chuàng)業(yè)計劃書
-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護理查房
- 環(huán)衛(wèi)招標培訓課件
- 中國腫瘤營養(yǎng)治療指南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