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導纖維的奧秘_第1頁
光導纖維的奧秘_第2頁
光導纖維的奧秘_第3頁
光導纖維的奧秘_第4頁
光導纖維的奧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光導纖維的奧秘光導纖維的問世源于 19 世紀 70 年代的一次發(fā)現,當時,人們發(fā)現光線能沿著酒桶中冒出的細小酒流傳播。據此,20 世紀50 年代人們制造出了光學纖維,70年代以后制造了光導纖維??墒悄阒绬幔纳a原料就是那漫山遍野、到處可尋的石英。自“光導纖維之父”高錕博士發(fā)表了一篇有關光波介質表面波導現象的論文以來,一次空前的通訊技術革命逐漸興起,光導纖維技術也從此發(fā)展和應用起來了。光導纖維技術光導纖維技術是一門研究和應用光導纖維傳遞光、信息和圖像的科學。目前,它的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信息的傳輸上。它在世界范圍內的大規(guī)模應用始于20世紀80年代。目前,光導纖維的研制已達到相當高的技術水平,

2、1 根外徑只有85毫米的光纜中可容納4000根光纖,其最低損耗在1.55微米波段已達每千米0.6分貝,這就相當于我們可以從海面上一眼看到海底的最深處。它的最大傳輸容量已相當于2.3萬路電話,或是每秒傳遞 2 億個文字,而生產一根1千米長的光導纖維需用 40 克的石英材料。光纖通信光纖的通信能力比傳統(tǒng)的銅絞線等導體提高了成千上萬倍,而且光纖可以在同一條通路上進行雙向傳輸。制造光纖的石英原料在自然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因此可以節(jié)省大量貴金屬資源。由激光器、光纖等器件組成的光纖通信系統(tǒng),可以先把數據、文字、聲音和圖像等信息轉換為光信號,通過光纖高速傳送至目的地,然后再轉換成電的數字信號,最后還原成本

3、來的信息。光纖通信還有線路損耗低、傳送距離遠、保密性強、不怕閃電雷打和潮濕腐蝕等優(yōu)點,所以光纖理所當然地成為數字通信網中最理想的傳輸介質。光導技術的廣泛應用光導技術并不僅僅應用于通訊技術上,它在其他領域也身手不凡。在醫(yī)學上,利用光導纖維制成的內窺鏡可以導入心臟和腦室;利用光導纖維連接的激光手術刀也在臨床上用于切除肝、胃、腎等多種手術,這種手術具有很大的優(yōu)點,不需要進行血管縫扎;在信息導航上,運用光纖制造的導航陀螺儀,體積小,重量輕,精度高,造價低。新發(fā)展起來的光纖傳感技術,改變了傳統(tǒng)的靠變換各種物理量來傳感的方法,達到了更加快捷的程度,給人們提供了一種認識宏觀和微觀世界的新方法。特殊的光我們知

4、道,普通的光是由物質自發(fā)產生的,而鐳射光,又稱激光,是鐳受到刺激而產生的一種光。這種光窄而細長,能大大加強光的能量。鐳射激光與普通光就其本質來說,都是電磁波,它們的傳播速度都是每秒30 萬千米,但激光還有著自己獨特的物理性質:一是亮度極高。它比太陽表面的亮度高100億倍。二是方向性極好。方向性,就是指光的集中程度。激光器發(fā)出的激光照射到遠離地球 38 萬千米的月球上,它的光斑的直徑也只有23 千米。由于上述的物理特性,激光可以在千分之幾秒甚至更短的時間里,使一切難以熔化的物質熔解以至氣化;也可在百分之幾毫米的范圍內產生幾百萬度的高溫、幾百萬個大氣壓、每厘米幾千萬伏的強電場。激光的運用由于激光的

5、特性,它在很多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工業(yè)上,激光可以用于加工各種硬、脆、韌的材料;可以打只有頭發(fā)絲1/10的微孔,進行高速、精密加工;可以進行切割、焊接處理等?,F在激光已成為一種高、精、尖的加工工具。在醫(yī)學上,使用激光手術刀,可以進行細微的手術,既不流血也無痛感;在軍事上,激光雷達可以精確地測量和跟蹤目標。激光武器具有很大的殺傷力,可以用來截擊敵人的飛機和導彈;激光還可以用于保密通訊,它可以同時傳送1000萬套電視節(jié)目和100億路電話;激光電視、激光計算機、激光核聚變等各種新的激光裝置用也在研制中。X光的奧秘陽光、燈光、火光都是人的肉眼可以看到的光,稱為可見光。另外,還有一些人眼看不到的光,

6、它們雖然不可見,但通過實驗能證明它們確實存在,而且具有光的本性。X射線就是其中的一種,通常人們也稱它為X光。X光是一種波長比紫外線更短的光,只有可見波長的 1/10000,它是不可見光。X光的顯像原理不同波長的光穿透物體的本領是不同的,可見光只能穿透玻璃、水晶、酒精、煤油等透明體,X 光卻能穿透紙張、木材、人體和纖維組織等不透明的物體,并能留下圖像。為什么用X光透視人體,會在熒屏上顯出骨頭的黑影呢?原來X光透過各種物體的本領并不一樣。對于由較輕原子組成的物質,像肌肉等,X 光透過時好像可見光穿過透明體一樣,很少有所減弱。對于由較重原子組成的物質,像鐵和鉛,X光就不能透過,幾乎全部被它“吸收”了

7、。骨骼對X光的吸收比肌肉大150倍,因此在透視人體時,在熒光屏上就留下了骨骼的黑影。電的奧秘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到處充滿了電。電究竟是什么呢?要真正弄清楚電的本質,就得深入到原子里去看一看。原子是非常小的東西,1億個原子排起隊來才有1厘米長。在原子里有一個原子核,還有一個或更多的電子。原子核帶正電,電子帶負電。電子嚴格地按自己的軌道圍繞原子核旋轉。電子比原子更小,直徑只有原子的五萬分之一。一個電子所帶的電是極其微小的,只有一百億億分之一庫侖(庫侖是計算電量的單位)。但它們集體運動起來,力量就大得驚人。一只電爐如果耗用了1 安培的電流,那就是說,在 1 秒鐘內,有 630億億個電子流過了電爐絲。摩

8、擦起電現象任何兩個物體摩擦,都可以起電。18 世紀中期,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經過分析和研究,認為有兩種性質不同的電,叫作正電和負電。物體因摩擦而帶的電,不是正電就是負電??茖W上規(guī)定:與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的電相同的,叫作正電;與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的電相同的,叫作負電。摩擦起電只是一種現象。在通常情況下,原子核帶的正電荷數跟核外電子帶的負電荷數相等,原子不顯電性,所以整個物體是中性的。電池的發(fā)明第一個電池是由意大利科學家亞歷山大·伏特在1800年發(fā)明的。伏特發(fā)現某些金屬和一種液體在一起可產生電力。他用浸過鹽水的紙夾在一塊銀片和一塊鋅片之間,做成“三明治”。當他用一條電線連接這兩片金

9、屬時,他發(fā)現有電流流過電線。因為這樣產生的電流很微弱,所以他做了一疊同樣的“三明治”。當他用一條電線把這一疊“三明治”的頂端和底部連在一起時,他看到一些電的火花。伏特所制作的這種電池被稱為伏特堆。電池如何產生電我們現在用的電池和伏特當初所制造的電池組,是運用相同的原理。電池的外殼都是由鋅制成 的;鋅的外面會再覆蓋一層塑料或鐵皮,以防止電池發(fā)生滲漏的情況。在電池里沒有銀片或銅片,而是在正中央有一根碳棒(很像粗的鉛筆芯)。在電池的小盒子里不是裝滿鹽水,因為鹽水會漏出來。電池里的碳棒和鋅制的外殼之間裝的是濃稠的糊狀化學物質。在電池里的化學物質會制造電。當電池里的電被取出時,電池里的化學物質也會慢慢用

10、光。最后,電池就無法再制造電了。有些電池(如汽車用的蓄電池)可以拿去充電,所以可以用得久一點。水力發(fā)電的奧秘我國是很早使用水力的國家,并且水源非常豐富。根據初步統(tǒng)計,僅僅一條長江,它的水力的潛在能力就大約等于美國水力資源的9 倍。所以,怎樣利用大小不同的水力資源,是值得我們努力研究的。用水力發(fā)電,除了必須維持一定的落差之外,還要具有相當的流量。因此,在每個水電站的上游,總是筑起攔河壩,修起蓄水庫,來積蓄水量,提高落差。水庫里大量的積水,經過輸水管的引導,會以很大的速度沖擊到水輪機上,推動水輪機和發(fā)電機旋轉。這和我自己用紙做的風車,插到空氣流通的窗口后會迅速旋轉的道理完全一樣。發(fā)電廠發(fā)電廠并不是

11、一個制造電的工廠,也不是一個儲存電的倉庫,它只起著“搬運”電的作用。電本來就存在于一切物體當中,并不是人工制造出來的東西。當我們把工廠、學校和住宅用電線跟發(fā)電站聯系起來的時候,這些部門就和威力強大的運電機器發(fā)電機聯接了起來。開動發(fā)電機,它就能源源不絕地向用戶送電,同時又隨時把電運回發(fā)電廠,正像人把茶桶里流出來的茶水,陸續(xù)倒回茶桶一樣。由于發(fā)電機不停地旋轉,電在用戶與電廠之間就能不停地循環(huán)流動。轉動渦輪機渦輪機是一種用水、蒸氣或氣體的力量轉動的輪子。這種輪子的長輪軸上有好幾百個金屬葉片。渦輪機被運用在發(fā)電廠,提供發(fā)電機轉動所需的能量。渦輪機也可用來使船只和潛水艇前進。目前世界上約有 2/3 的電

12、廠,都是用強有力的蒸汽射束使渦輪機的輪子轉動。而其余的發(fā)電廠大部分利用流水的力量來轉動渦輪機,提供水力發(fā)電。海浪發(fā)電近幾年里,人們開始利用洶涌澎湃的海浪來發(fā)電。這是一種安全可靠,不消耗燃料,不污染環(huán)境的發(fā)電方式。在一般的情況下,海浪可以產生每平方米2030噸的沖擊力。在風浪很大的時候,它可以把13噸重的巖石拋起20米的高度,把一塊170 噸的巖石翻轉起來,甚至把近2萬噸的巨輪推上岸去。利用波浪的能量來發(fā)電,在浪高2米,周期6秒的情況下,只要每秒 10 米的風速,1 千米長的海岸線,就可以發(fā)電6000千瓦。倘使風速達到每秒15 米,發(fā)電量就能提高到6 萬千瓦。你看,它能為燈塔、航標和民用照明提供

13、多少廉價的電力啊。磁鐵的奧秘磁鐵能夠吸住鐵、鎳、鈷等金屬,俗稱吸鐵石。一般可分為永久磁鐵,以及通電時才具備磁性的電磁鐵。磁鐵若制成棒狀或針狀并懸掛起來,會很自然地指向地球的南極和北極。如果把鐵屑撒在磁鐵上,鐵屑就會顯現出磁鐵的磁力,鐵屑會聚集在這股力量最強的地方,許多鐵屑會附著在磁鐵的末端。鐵屑顯示出了磁鐵吸力的分布情形。不同極的磁鐵會互相吸引;同極的磁鐵會互相排斥。磁鐵的用途磁鐵的用途很廣泛,利用電磁鐵,可以制成運送鋼鐵的起重機。電磁鐵通電后成為磁性強大的磁鐵,所以能吸住笨重的鋼鐵,放下鋼鐵時只要切斷電源即可。和大型磁鐵相比,指南針顯得既小又輕,磁性也弱了許多。指南針的作用不在于吸鐵,而在于

14、反映地球的磁力。任何磁鐵都有 N極和 S極。N極與 N極、S極與S極相遇時,會互相排斥;N 極與 S 極相遇時,則互相吸引。磁懸浮列車的奧秘盡管高速列車運行速度已達每小時200千米以上,但鐵路科學家并不滿足。由于傳統(tǒng)鐵路機車是通過輪子同鋼軌的黏著力而前進的,這種輪軌黏著式鐵路隨著機車車輛速度的提高,輪軌間的黏著力會逐漸減小。同時,列車運行所受阻力卻會逐漸加大。因此,車速最快也只能達到300千米小時。隨著超導材料的誕生,人們利用磁性具有同性相斥的特點,在車廂和軌道上裝上強大的磁體,讓它們處于互相排斥的狀態(tài),從而將火車抬離軌道呈懸浮狀。這就是新型列車磁懸浮列車。磁懸浮列車的優(yōu)點磁懸浮列車有許多優(yōu)點

15、:列車在鐵軌上方懸浮運行,鐵軌與車輛不接觸,不但運行速度快,能超過 500 千米小時,而且運行平穩(wěn)、舒適,易于實現自動控制;無噪音,不排出有害的廢氣,有利于環(huán)境保護;可節(jié)省建設經費;運營、維護和耗能費用低。它是 21 世紀理想的超級特別快車,世界各國都十分重視發(fā)展磁懸浮列車。目前,我國和日本、德國、英、美等國都在積極研究這種車。日本的超導磁懸浮列車已經過載人試驗,即將進入實用階段,運行時速可達 500 千米以上。空中“鐵鳥”的奧秘俗話說:“有矛就有盾”。在雷達出現不久,許多反雷達的手段也出現了,其中之一就是“隱形技術”。這種技術能給雷達制造假象,使雷達“看不見”飛機。那么,隱形術如何讓雷達變成

16、“睜眼瞎”呢?第一種:在飛機機身上涂一層能夠吸收電波的“油漆”。雷達發(fā)出的電波被這種“油漆”“吃掉”,沒有回波,雷達自然就變成了“瞎子”。第二種:在飛機上采用吸收雷達波的復合材料。這種材料內部結構松散,受雷達波輻后產生振動,把雷達波轉換成熱能而散發(fā)掉。第三種:盡量減少飛機本身發(fā)出的電子輻射和熱輻射,讓對方的監(jiān)測雷達和紅外探測器捕捉不到電波和紅外線。導彈的奧秘20世紀50年代便出現了洲際導彈;接著人們研究了對付它的辦法,利用反彈道導彈來摧毀洲際導彈。反彈道導彈摧毀洲際導彈是個很復雜的過程。它的簡單作戰(zhàn)程序是:當敵方發(fā)射洲際導彈后,首先由預警系統(tǒng)及早發(fā)現和捕獲它并迅速把目標信息傳遞到國家防御指揮中

17、心。此時,反導彈系統(tǒng)中的目標跟蹤雷達就開始工作,不斷地精密跟蹤并正確地識別真假目標。計算機把來自雷達的信息進行運算,估算反彈道導彈的截擊點位置,在進行火力分配后由指揮中心下達指令,發(fā)射反彈道導彈。當反彈道導彈達到預定的截擊點時,制導雷達就及時發(fā)出引爆指令,使彈頭爆炸而摧毀來襲的洲際導彈。自動引爆之謎科學家在導彈上安裝了一個無線電引信,當導彈發(fā)射后,引信就會自動解鎖,然后它將通過天線向導彈周圍以及彈道軌跡周圍的空間發(fā)射強電磁波。當導彈與目標的相對距離發(fā)生變化的時候,發(fā)射的電磁波返回后也會產生變化,從而產生科學家們所說的多譜頻移。導彈上的無線電引信也就是根據多譜頻移的變化而制作的,可以不斷地確定導

18、彈和攻擊目標的準確距離。一旦兩者的距離達到了符合導彈殺傷范圍的要求,引信就引爆導彈的戰(zhàn)斗部,彈片就會在散開后向目標高速飛去,形成有效的包圍殺傷網,使目標無處可逃,從而圓滿完成任務。船舶的演變船舶是人類發(fā)展史上偉大的發(fā)明之一。人類的祖先在與水打交道的實踐中,發(fā)現了木頭、樹枝和落葉能夠漂浮在水面上的自然現象。特別是在發(fā)生洪水災害時,一些人在絕望的掙扎中偶然抓到一根漂浮的斷木而絕處逢生的事實,使人們逐步認識了水的浮力性。人們開始有意識地利用木材、竹筒和葫蘆等天然浮體渡水過河,于是這些木頭和竹筒便成了人類祖先最早使用的浮具。這些最初的浮具隨著人類生存發(fā)展的需要和技術進步,經過筏、獨木舟、木板船、木帆船

19、和機器推進船等多個階段的發(fā)展,逐步演變?yōu)榻裉烊藗兯煜さ默F代船舶。輪船不沉的奧秘現代的輪船一般都是用鋼造的,鋼遠比水重得多。而且,輪船上裝的許多貨物如糧食、機器、建筑用材等也都比水重,但是為什么裝了那么多東西的船卻不會沉底呢?這里就應用到了一條重要的物理定律:“作用于水中物體上的浮力的大小等于物體排開水的重力?!边@條物體浮沉的定律,改變了人類過去一直用木材造船的歷史。浮力定律我們可以做個小實驗來證明一下這個定律:找一塊薄鐵皮,把它放在水上,它就立刻沉下去了;如果我們用這塊鐵皮做個鐵盒子,再放到水上,雖然重力沒有變,它卻能漂浮在水面上。而且即使往盒子里加點東西,盒子也只是下沉一點點,但仍能漂浮在

20、水面上。這是因為盒子底面受到水的壓力,這個壓力就是豎直向上的浮力。當浮力大于鐵皮的重力時,就托住鐵盒讓它浮在水面上。而浮力是隨物體排開液體重力的增加而增加、隨物體底部面積的增大而增大的。大輪船浮在水上就是根據這個定律。船越大,即船的底部面積越大,船排開水的重力也越大,它所受的浮力也就越大,即使輪船裝運很多的貨物,也不會沉底了。木板船木鋸出現以后,人們擁有了加工木材的能力,開始逐步轉向制造木板船。初期的木板船只是由很少幾塊木板制成的。通過加裝橫梁,增強船體結構強度,逐步發(fā)展為由多塊木板組成的較大的木板船。后來船體越來越大,結構也越來越復雜,就出現人們飄洋過海、廣泛使用的大型木板船舶。帆船帆船有單桅單帆、單桅多帆、雙桅多帆和多桅多帆船。帆有多種不同形式,同一艘船上的帆有不同的用途。船上的帆可以升降,根據風力的大小,調節(jié)帆的面積,可改變船的航向和航速。為了提高船的航行速度,減輕人的勞動強度,在很久以前的遠古時期,人們就注意到利用自然風力推進船舶和筏航行的方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