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名詞解釋+大題_第1頁
病理名詞解釋+大題_第2頁
病理名詞解釋+大題_第3頁
病理名詞解釋+大題_第4頁
病理名詞解釋+大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病理學(pathology):是一門研究疾病的病因、發(fā)病機制、病理改變(包括代謝、機能和形態(tài)結構的改變)和轉歸的醫(yī)學基礎學科。其目的是認識和掌握疾病的本質和發(fā)生發(fā)展的規(guī)律,從而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論基礎和實踐依據?;铙w組織檢查(biopsy):用局部切除、鉗取、穿刺 針吸以及搔刮、摘除等手術方法,從患者活體采取病變組織進行病理檢查,以確定診斷,稱為活體組織檢查?;╩etaplasia):一種分化成熟的組織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轉化為另一種分化成熟組織的過程稱為化生。主要發(fā)生于上皮組織,亦可見于間葉組織。萎縮(atrophy):是指發(fā)育正常的實質細胞、組織或器官,由于某種原因導致其體積縮小或伴

2、有細胞數目的減少。凋亡小體(apoptosis body):細胞發(fā)生凋亡時胞膜皺縮內陷、分隔包裹胞漿形成的泡狀小體。增生(hyperplasia):由于實質細胞數量增多而造成的組織、器官體積增大稱為增生。肥大(hypertrophy):細胞和組織器官的體積增大稱為肥大??砂橛屑毎麛盗康脑龆?,即肥大與增生并存。包括代償性肥大和內分泌性肥大。肥大與萎縮相對應?;咝?tigerd-effect heart):心肌脂肪變性常累及左心室的內膜下和乳頭肌。嚴重貧血所致的心肌脂肪變,肉眼上表現為大致橫行的黃色條紋,與未脂肪變的暗紅色心肌相間,形似虎皮斑紋,稱虎斑心。肉芽組織(granulation tis

3、sue):是由新生薄壁的毛細血管、增生的成纖維細胞以及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癥細胞等有形成分組成。肉眼上呈鮮紅色,顆粒狀,柔軟濕潤,形似鮮嫩的肉芽。壞疽(gangrene):組織壞死后繼發(fā)腐敗菌的感染和其他因素的影響而呈黑色、暗綠色等特殊改變。1)干性壞疽:大多見于四肢末端,如腦動脈粥樣硬化、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和凍傷等疾患而致的肢體缺血性壞死。2)濕性壞疽:多發(fā)生于與外界相通的器官。如:腸管、子宮、肺等。3)氣性壞疽:壞死(necrosis)是以酶溶性變化為特點的活體內局部組織細胞的死亡。壞死可因致病因素較強而直接導致,但大多數由可逆性損傷發(fā)展而來。其基本表現:細胞腫脹、細胞器崩解和蛋白質變性。再生(

4、regeneration):指由損傷部位周圍的同種細胞來完成的修復。如能完全恢復原組織的結構及功能則稱為完全性再生,否則為不完全再生。修復(repair);通過鄰近同種細胞再生和纖維結締組織增生的方式,以修補、恢復受損組織的結構和功能,稱為修復。檳榔肝(nutmeg liver):右心衰竭引起慢性肝淤血時,肝小葉中央靜脈及其附近肝竇高度擴張淤血,肝細胞萎縮、壞死、崩解,小葉周邊部肝細胞則發(fā)生脂肪變性。肉眼見肝切面出現紅黃相間的似檳榔樣的條紋,故稱之為檳榔肝。血栓形成(thrombosis):在活體的心血管內,血液發(fā)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凝集,形成固體質塊的過程。栓塞(embolism

5、):血管內出現的異常物質(栓子)隨血流至遠處阻塞血管的過程。沃-弗綜合征(又稱華-佛綜合征):微血管中微血栓累及腎上腺時可引起皮質出血性壞死。梗死(infarct);機體局部組織器官因血流中斷而引起的缺血性壞死滲出(exudation);炎癥中局部組織血管內液體、蛋白質和白細胞成分經血管壁進入組織間隙、體腔、體表或粘膜表面的過程稱之滲出。炎癥(inflammation);具有血管系統(tǒng)的活體組織對各種損傷因子刺激及局部損傷所發(fā)生的以防御為主的反應稱為炎癥。變質(alteration);炎癥過程中局部組織細胞發(fā)生變性和壞死稱為變質。膿腫(abscess);發(fā)生在組織或器官內局限性化膿性炎癥稱為膿腫

6、,可伴有膿腔形成,主要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纖維素性炎:以纖維蛋白滲出為主的炎癥。絨毛心(cor villosum):心包纖維素炎癥時,滲出的纖維蛋白不能被分解吸收,心臟搏動使心包的臟壁兩層滲出的纖維蛋白上呈絨毛狀,稱為絨毛心。蜂窩織炎(phlegmonous inflammation);是指疏松結締組織的彌散性化膿性炎,主要由溶血性鏈球菌引起?;撔匝?suppurative or purulent inflammation);是炎癥局部以中性粒細胞滲出為主,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組織壞死和膿液形成。假膜性炎(pseudomenbranous inflammation) ;發(fā)生于粘膜面的纖維素性炎

7、癥常會在粘膜表面形成灰白色膜狀物,稱為“假膜”,故把發(fā)生在黏膜表面的纖維素性炎又稱為假膜性炎。慢性肉芽腫性炎:一種特殊的增生性炎癥,以肉芽腫形成為特征。炎癥局部有巨噬細胞及其演化的細胞,增生所形成的結節(jié)狀病灶為特征的慢性炎癥。肉芽腫(granuloma);是局部炎癥中由大量巨噬細胞及其演化的細胞呈局限性浸潤和增生所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結節(jié)狀病灶。風濕小體(Aschoff body):又稱風濕性肉芽腫,是風濕病的特征性病變,須在顯微鏡下才能看見,其出現提示風濕活動。典型的風濕小體位于心肌間質內血管旁,呈梭形或橢圓形,中央為結締組織的纖維素樣壞死,周圍繞以Aschoff細胞(風濕細胞)并伴有淋巴細胞、

8、單核細胞浸潤。原發(fā)性顆粒性固縮腎:高血壓病時,由于腎入球小動脈玻變,引起腎小球纖維化、玻變、間質纖維化;相對正常腎單位代償性肥大。這些改變致腎臟肉眼體積縮小,表面彌漫顆粒狀。繼發(fā)性顆粒性固縮腎:慢性腎炎的大體病變稱為繼發(fā)性顆粒性固縮腎。肉眼可見雙側腎體積縮小,重量減輕,質地變硬,表面呈均勻彌漫的細顆粒狀。切面皮質變薄,皮質與髓質分解不清晰。具有這些特點的腎被稱為顆粒性固縮腎。肺肉質變(carnification):亦稱機化性肺炎,由于灰色肝樣變期肺內的炎性病灶中中性粒細胞的滲出過少,釋放的蛋白酶量不足以溶解滲出物中的纖維素,大量的未能被溶解吸收的纖維素即被肉芽組織取代而機化,稱肉質變。靜脈性充

9、血(venous hyperemia):又稱被動性充血passive hyperemia ,簡稱淤血congestion 局部器官或組織由于靜脈血液回流受阻使血液淤積于小靜脈和毛細血管內而發(fā)生的充血。腫瘤(mass):機體在各種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組織的細胞發(fā)生基因調控異常,導致異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癌(carcinoma):來源于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肉瘤(sarcoma);來源于間葉組織的惡性腫瘤癌前疾?。喊┣安∽兪侵改承┚哂邪┳儩撛诳赡苄缘牧夹圆∽?,長期存在有可能轉變?yōu)榘?。惡病質(cachexia):惡性腫瘤晚期,機體嚴重消瘦、無力、貧血和全身衰竭的狀態(tài),稱為惡病質。原位癌(carcino

10、ma in situ);是指異型增生的細胞已累及上皮全層,但尚未突破基膜的非侵襲癌。腫瘤演進(progression):轉化細胞變成為腫瘤需要一個發(fā)展過程。在轉化過程中瘤細胞不斷分裂,倍增時間縮短,惡性程度增加和發(fā)生擴散。這個生物學現象稱為腫瘤演進。腫瘤的異型性:腫瘤與正常組織在形態(tài)和功能上有相似之處,也有不相似之處即差異,這種差異稱為異型性。肺氣腫(pulmonary emphysema):指呼吸性細支氣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因肺組織彈性減弱而過度充氣,呈永久性擴張,并伴有肺泡間隔破壞,致使肺容積增大的病理狀態(tài)。急性黃色肝萎縮:又稱急性紅色肝萎縮。急性重型肝炎時,肝臟被膜皺縮,質地柔軟,切

11、面呈黃色或紅褐色,部分區(qū)域呈紅黃相間的斑紋狀。心絞痛(angina pectoris):是指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和(或)心肌耗氧量劇增,致使心肌急劇的暫時性缺血、缺氧引起的體表或內臟的牽涉痛(胸骨后壓榨性或緊縮性疼痛)。通常休息或服用硝酸酯劑后可緩解。心衰細胞:肺淤血時,肺泡腔內除有水腫液及出血外,還可見大量含有含鐵血黃素顆粒的巨噬細胞,稱為心衰細胞。向心性肥大(concentric hypertrophy of heart):為高血壓病時的心臟改變,表現為心臟體積增大,但心腔不擴大,而主要是心肌纖維發(fā)生代償性肥大。假小葉(pseudolobule):常被視為肝硬化的重要組織學標志。是指正常肝小葉

12、結構被破壞,由廣泛增生的纖維組織分割原來的肝小葉并包繞成大小不等、圓形或橢圓形的肝細胞團早期胃癌(early carcinoma of esophagus):癌組織浸潤局限于粘膜層及粘膜下層,(未達肌層)淋巴結無轉移。革囊胃(linitis plastica):屬于彌漫浸潤型胃癌。當癌組織向胃壁彌漫浸潤時致胃壁增厚、變硬、胃腔縮小,粘膜皺襞大多消失,狀似皮革制成的囊袋。惡性淋巴瘤(lymphoid neoplasms,ML)是原發(fā)于淋巴結或淋巴結外淋巴組織的惡性腫瘤。滿天星現象(stary sky):Burkitt淋巴瘤中,單一性的瘤細胞之間散在多數據使各種細胞碎屑的巨噬細胞,形成所謂的滿天星

13、圖像。R-S細胞:是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種腫瘤細胞,典型的R-S細胞(診斷性R-S細胞)是一種直徑14-45um的雙核或多核瘤巨細胞。瘤細胞胞質豐富,略嗜酸或嗜堿性,核圓形或橢圓形,雙核或多核。染色質沿核膜聚集呈塊狀,核膜厚。核內有一大而醒目的、直徑與紅細胞相當的、包涵體樣的嗜酸性核仁,核仁周圍有空暈。鏡影細胞(mirror image cell):霍奇金淋巴瘤的典型R-S細胞的雙核呈面對面的排列,彼此對稱,形成鏡影樣結構,該細胞的出現具有診斷意義。綠色瘤(粒細胞肉瘤):粒細胞白血病時會形成粒細胞肉瘤,常累及骨膜,以眼眶部位最常見,可引起眼球突出、復視或失明,因該瘤呈綠色而稱為綠色瘤。新月體(cr

14、escent):新月體行腎小球腎炎時,增生的腎球囊壁層上皮細胞、單核細胞等形成新月形小體。葡萄胎:因妊娠后胎盤絨毛滋養(yǎng)細胞增生,間質水腫,而形成大小不一的水泡,水泡間借蒂相 連成串,形如葡萄得名,也稱水泡狀胎塊.分完全性葡萄胎和部分性葡萄胎兩類。Krukenberg瘤:為卵巢的轉移性粘液癌,多為雙側性。最常由胃癌浸潤胃壁后漿膜層種植性轉移至卵巢,也可由大腸癌種植灶轉移所致。病毒甲狀腺腫(toxic goiter):又稱突眼性甲狀腺腫。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甲狀腺素分泌過多所導致的一組內分泌疾病,主要表現為甲狀腺腫大,伴有甲狀腺功能亢進。目前發(fā)現,本病主要是由于自身免疫引起甲狀腺刺激免疫球蛋白(TSl

15、)和甲狀腺生長刺激免疫球蛋白(TGl)作用于甲狀腺,使甲狀腺素分泌過多,甲狀腺濾泡上皮顯著增生,膠質稀少薄,周邊膠質有吸收空泡,臨床主要表現為甲狀腺彌漫對稱增大,甲狀腺功能亢進及突眼等癥狀。結核球:又稱結核瘤,直徑2-5cm,有纖維包裹的孤立的境界分明的干酪樣壞死灶。傷寒肉芽腫(Typhoid granuloma):傷寒病時,一些增生活躍的巨噬細胞胞質內常吞噬有傷寒桿菌、紅細胞和細胞碎片,這種巨噬細胞稱傷寒細胞。傷寒細胞可聚集成團,形成小結節(jié)稱傷寒肉芽腫或傷寒小結(typhoid nodule),傷寒肉芽腫是傷寒的特征性病變,具有病理診斷價值。潰瘍的四層組織學結構:潰瘍底大致由4層組織構成:最

16、表層由一薄層纖維素滲出物和壞死的細胞碎片覆蓋(滲出層);其下層是以中性粒細胞為主的炎癥細胞浸潤及纖維素樣壞死(壞死層);再下則是新鮮的肉芽組織(肉芽組織層);最下層則由肉芽組織變成纖維瘢痕組織(瘢痕層)。腫瘤的轉移方式:瘤細胞從原發(fā)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體腔,遷移到他處而繼續(xù)生長,形成與原發(fā)瘤同樣類型的腫瘤,這個過程稱為轉移。良性腫瘤不轉移,只有惡性腫瘤才轉移,常見的轉移途徑有以下幾種:(1)淋巴道轉移: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多經淋巴道轉移。(2)血道轉移:各種惡性腫瘤均可發(fā)生,尤多見于肉癌、腎癌、肝癌、甲狀腺濾泡性癌及絨毛膜癌。(3)種植性轉移:常見于腹腔器官的癌瘤。葡萄胎的鏡下特點:絨毛因間質

17、高度水腫而增大;絨毛間質內血管消失,或見少量無功能的毛細血管,內無紅細胞;滋養(yǎng)層細胞有不同程度增生,增生的細胞包括合體細胞滋養(yǎng)層細胞和細胞滋養(yǎng)層細胞,兩者以不同比例混合存在,并有輕度異型性。滋養(yǎng)層細胞增生為葡萄胎的最重要特征。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理變化:病毒性肝炎病變性質屬于變質性炎癥。(一)肝細胞變性、壞死:1.肝細胞變性:胞漿疏松化和氣球樣變;嗜酸性變 2.肝細胞壞死:嗜酸性壞死;溶解性壞死。(二)炎細胞浸潤:在肝小葉內和門管區(qū)有不同程度的單核細胞、淋巴細胞浸潤。(三)間質的反應性增生和肝細胞再生:早期,枯否氏(Kupffer)細胞增生、肥大,在壞死的肝細胞周圍常出現肝細胞再生。以后成纖維細

18、胞增生并參與修復。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的區(qū)別:良性腫瘤惡性腫瘤分化程度分化好,異型性小分化不好核分裂像無或少,不見病理核分裂像多,可見病理核分裂像生長速度緩慢較快生長方式膨脹性或外生性生長浸潤性或外生性生長繼發(fā)改變少見常見,如出血、壞死、潰瘍形成等轉移不轉移可轉移復發(fā)不復發(fā)或很少復發(fā)易復發(fā)對機體的影響較小,主要為局部壓迫或阻塞較大,破壞原發(fā)部位和轉移部位的組織;壞死、出血、合并感染;惡病質簡要說明肉芽組織的功能: 抗感染保護創(chuàng)面; 填補創(chuàng)口及其它組織缺損; 機化或包裹壞死組織、血栓、炎性滲出物或其它異物。炎癥的滲出對機體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方面?有利方面:液體的滲出可稀釋毒素,帶來抗體、補體;纖維

19、蛋白滲出可限制炎癥擴散、有利于白細胞吞噬并成為后期修復的支架;利于產生細胞和體液免疫。不利方面:腦實質炎癥的滲出可使顱內壓升高,聲帶急性炎性水腫窒息,心包腔纖維蛋白滲出縮窄性心包炎。癌與肉瘤的區(qū)別:癌肉瘤組織來源上皮組織間葉組織發(fā)病率較常見,約為肉瘤的9倍,多見于40歲以上成人較少見,大多見于青少年大體特點質較硬、色灰白、較干燥質軟、色灰紅、濕潤、魚肉狀組織學特點多形成癌巢,實質與間質分界清楚,纖維組織每有增生肉瘤細胞多彌漫分布,實質與間質分界不清,間質內血管豐富,纖維組織少網狀纖維癌細胞間多無網狀纖維肉瘤細胞間多有網狀纖維轉移多經淋巴道轉移多經血道轉移風濕病的基本病理改變:(1)變質:結締組

20、織粘液樣變和纖維素樣壞死;(2)滲出:淋巴細胞、單核細胞浸潤;(3)增生:Aschoff細胞增生形成特征性的肉芽腫風濕小體(Aschoff小體)。胃良、惡性潰瘍肉眼形態(tài)潰瘍性胃癌消化性胃潰瘍外形不規(guī)則或火山口狀圓形或橢圓形大小直徑常>2cm直徑一般<2cm 深度較深較淺邊緣不整齊、隆起整齊、不隆起底部凹凸不平較平坦周圍黏膜黏膜皺襞中斷,呈節(jié)結狀黏膜皺襞向潰瘍集中比較大葉性肺炎與小葉性肺炎的病理變化有何不同。大葉性肺炎:單側肺臟發(fā)生的以一個肺段或一個肺葉為病變單位的肺泡的急性纖維素性炎癥,多見于左肺或右肺的下葉。典型病變過程分為充血水腫期、紅色肝樣變期、灰色肝樣變期和溶解消散期。小葉

21、性肺炎:雙肺散在灶狀分布的以細支氣管為中心,以肺小葉為單位的急性化膿性炎癥,以肺下葉和背側多見。病變無明顯分期。嚴重病倒,病灶相互融合,呈片狀分布,形成融合性小葉性肺炎。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和甲狀腺腺瘤的診斷及鑒別要點:前者常為多發(fā)結節(jié)、無完整包膜;后者一般單發(fā),有完整包膜。前者濾泡大小不一致,一般比正常的大;后者則相反。前者周圍甲狀腺組織無壓迫現象,鄰近的甲狀腺內與結節(jié)內有相似病變;后者周圍甲狀腺有壓迫現象,周圍和鄰近處甲狀腺組織均正常。舉列四種引起肉芽腫病變的疾病及肉芽腫特征。(1)結核?。航Y核病的特征性病變是形成結核結節(jié),又稱結核肉芽腫,肉眼上單個結核結節(jié)呈灰白色粟粒大小,鏡下主要由增生的上皮

22、樣細胞、朗格漢斯巨細胞組成,周圍見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浸潤,典型的結核結節(jié)中央可見干酪樣壞死,最外圍有纖維組織增生并圍繞形成境界清楚的結節(jié)狀病灶。(2)傷寒病:傷寒病的典型病變是形成傷寒肉芽腫,即傷寒結節(jié),由大量傷寒細胞聚集在一起構成;傷寒細胞是吞噬傷寒桿菌、紅細胞、淋巴細胞或細胞碎片的巨噬細胞演變而來。(3)風濕?。猴L濕小體又稱風濕肉芽腫是診斷風濕病的主要特征,多見于心肌間及其他以增生改變?yōu)橹鞯娘L濕性病變中,鏡下見風濕小體多位于間質血管周呈梭形,其背景為黏液纖維素性變性,其中見增生的風濕細胞,風濕細胞體積大,胞界不清,胞質豐富偏堿性,細胞核大,染色質邊集,橫切面呈梟眼樣,縱切面呈毛蟲樣。(4)麻風?。毫鲂吐轱L病變?yōu)橛啥嗔客淌陕轱L桿菌的泡沫細胞組成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