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賁門癌術后胸腔引流量的觀測和臨床意義_第1頁
食管癌賁門癌術后胸腔引流量的觀測和臨床意義_第2頁
食管癌賁門癌術后胸腔引流量的觀測和臨床意義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食管癌賁門癌術后胸腔引流量的觀測和臨床意義         論文關鍵詞:食管癌 開胸切除術 胸腔引流  內(nèi)容摘要:  嚴密觀測食管癌術后胸腔引流量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胸內(nèi)出血、乳糜胸等并發(fā)癥。   論文內(nèi)容:    開胸切除食管癌賁門癌后閉式胸腔引流是促使肺復張、積存血液排出的常規(guī)方法。如何正確觀測引流量以及正常范圍如何,查閱近年文獻尚未見完整報道1.2.3.4。自1999年3月至1999年8月,作者連續(xù)觀測100例食管癌賁門癌開胸切除術后患者

2、的胸腔引流量,并進行研究。旨在探討其正常情況及臨床價值。  一'臨床資料  1. 一般資料:本組共100例,食管癌58例(早期癌1例),賁門癌42例(早期癌1例,復發(fā)癌1例)。其中男性68例,女性32例;年齡3572歲。術前檢查血小板及出凝血時間均在正常范圍。術后常規(guī)應用止血藥物,必要時輸血。無二次開胸止血病例,無乳糜胸發(fā)生。  2. 手術方法:除1例(1%)單純探查外,均切除腫瘤,以胃重建食管。食管中段癌弓上吻合41例(含食管賁門雙原發(fā)癌1例),食管下段癌弓上吻合 5例;賁門癌弓下吻合42例(含賁門胃竇雙源癌1例),食管下段

3、癌弓下吻合4例;食管上段癌頸部吻合4例,中段癌頸部吻合3例(三切口手術2例)。其中結扎胸導管42例次。  3. 胸腔粘連情況:輕度條索狀粘連4例,中度膜狀或幕狀粘連2例,重度致密粘連1例。  4. 并發(fā)癥:繼發(fā)性胸腔積液13例(13%),氣胸3例(3%),1例術后第二天發(fā)生張力性氣胸、第六天呼吸衰竭死亡,1例術后第八天死于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率2%。  二'方法與結果  1. 研究方法:隨機連續(xù)觀測100例食管癌和賁門癌病人術后的胸腔引流量。分別于術后2小時 ' 4小時 '

4、 8小時 ' 20小時 '  44小時 ' (68小時) ' (拔除胸腔引流管時)共7次收集胸液標本進行測量。  2. 統(tǒng)計結果:術后2小時內(nèi)引流量平均為61.40ml/h,  24小時內(nèi)引流量平均為39.95ml/h,  48小時內(nèi)引流量平均為18.78ml/h,  820小時內(nèi)引流量平均為10.44ml/h,  2044小時內(nèi)引流量平均為7.60ml/h,

5、60; 4468小時內(nèi)引流量平均為2.53ml/h,  呈一遞減之曲線。引流液總量平均為661.90ml,范圍為702550ml。  3.拔管時間:78例術后44小時拔管; 16例術后68小時拔管;  1例因前24小時引流量大于1000毫升而于術后82小時拔管;2例因前24小時引流量大于1000毫升或漏氣而于術后92小時拔管;1例因漏氣而于術后116小時拔管;1例并發(fā)張力性氣胸而于術后130小時拔管;1例因漏氣而于術后140小時拔管。  3. 術后胸穿情況:共進行胸穿13例。食管上段癌頸部吻合1例,引流量

6、1400ml, 拔管時間68小時。食管中段癌弓上吻合8例,引流量平均為662.5ml(4501150ml),  拔管時間68小時2例,44小時6例。賁門癌弓下吻合4例,引流量平均為577.50ml(400710ml),  拔管時間均為44小時。              三'討論  1. 開胸術后胸腔滲液的發(fā)生機制:術中操作切開胸膜等組織,雖經(jīng)止血,一些難以徹底控制的小出血和滲血,如隆突下

7、淋巴結剝離面滲血'肋間血管'肋骨斷端以及胸腔粘連面的滲出;術中按壓揉搓肺臟導致術后水腫滲出;胸胃處于負壓環(huán)境漿膜滲出。顯然病變較晚' 外侵嚴重' 手術操作多' 時間長的病例,術后引流量多。此外,腫瘤位置也是影響引流量的因素。  2. 胸腔引流的觀測和正常值:開胸術后必須保持胸腔引流管的密閉通暢,以利于胸水排出;應用超聲霧化吸入,協(xié)助病人咳嗽和深呼吸,  使肺能盡早膨脹。在觀察胸水顏色'粘稠度的同時,主要應注意單位時間內(nèi)的引流量,以便早期發(fā)現(xiàn)胸內(nèi)活動性出血'乳糜胸等并發(fā)癥

8、。從本組統(tǒng)計中看,術后前8小時引流量較多,但無1例超過100ml/h. 所以臨床上我們一般把100ml/h以下的引流量視為安全范圍。正常情況下,術后引流總量不應超過1000毫升。   3. 關于拔管指征:一般教科書上認為2,術后2476小時胸腔引流量很少,經(jīng)聽診或胸透證實術側肺膨脹良好,可以將引流管拔除。作者體會,不應以時間長短作為衡量能否拔管的指標,術后早期x線透視又不太現(xiàn)實。以下三種情況應延遲拔管:術后2044小時引流量大于300毫升者; 2044小時引流量小于300毫升,但胸引管液柱波動較大,在5厘米以上者; 術后23天發(fā)生氣胸

9、,引流管漏氣或波動大者。適當?shù)匮舆t拔管(1224小時或更長)并不增加胸腔感染的危險性,相反,若拔管過早'胸內(nèi)積液多,卻會有發(fā)生膿胸的可能3。我們認為,適當?shù)陌喂軙r機是:術后第二天病人一般情況好,前24小時胸腔引流量小于300毫升,液柱波動很小'無氣體溢出,聽診術側肺呼吸音清晰。         3. 胸內(nèi)出血:食管癌與賁門癌切除術后胸內(nèi)出血是一嚴重的并發(fā)癥,  其發(fā)生率約為0.3%4。 病人于術后數(shù)小時內(nèi)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休克,胸腔引流量顯著增加,術后前

10、8小時平均引流量為165.91ml/h4, 而本組病人僅為34.73ml/h。臨床上我們一般以100ml/h作為“警戒量”,凡超過此限者,在采取藥物止血和補充輸血的同時,必須嚴密觀察。若經(jīng)保守治療510個小時, 全身情況無改善,胸水無減少趨勢,應立即二次開胸手術止血。  4. 胸腔引流觀測對乳糜胸的診斷價值:乳糜胸是食管癌切除術后比較常見且嚴重的又一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0.4%2.6%5。本文著重探討術后早期(24天)胸腔引流量觀測在乳糜胸診斷中的臨床意義。乳糜胸的臨床表現(xiàn)為:術后胸腔引流量大,每日在1000毫升以上。因病人尚未從口進食,乳糜液含脂肪很少且與

11、滲液滲血混合,胸水為淡紅黃色,并非典型的牛奶狀乳白色,極易誤認為是一般胸水。因而對此類病例,應嚴密觀察45天或1周左右。若胸水日復一日無減少趨勢;病人出現(xiàn)胸悶'  心慌' 低血壓' 脈搏細速' 尿少等癥狀,應高度懷疑發(fā)生乳糜胸,及時果斷地手術結扎胸導管。本組1例食管中段癌弓上吻合患者,術中結扎胸導管,術后2044小時引流量為600毫升;4068小時引流量為1200毫升;6882小時引流量為100毫升拔管,隨訪無乳糜胸發(fā)生。  關于食管癌切除術后是否常規(guī)結扎胸導管以預防乳糜胸的發(fā)生,各家意見13不一,周福

12、有等6報告一組616例術中常規(guī)胸導管結扎并不能降低乳糜胸的發(fā)生率。本組100例中胸導管結扎42例,均為中'上段癌胸內(nèi)弓上吻合或頸部吻合,腫瘤外侵較重' 懷疑損傷胸導管者。另11例中段癌弓上吻合者未結扎胸導管,也未發(fā)生乳糜胸,支持周氏的觀點。但也可能與觀察病例數(shù)較少有關。    參考文獻 1  黃孝邁主編 .現(xiàn)代胸外科學 . 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 1991.236. 2  杜百廉主編 .食管癌 . 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4. 318. 3  尹年太主編 . 普外及胸外術后并發(fā)癥診治 . 鄭州:河南醫(yī)科大學出版社, 1997. 44. 4  王其彰,平育敏,姚文和,等. 食管癌與賁門癌切除術后胸腹內(nèi)出血. 腫瘤防治研究, 1986,13(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