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工具痕跡檢驗技術_第1頁
第九章-工具痕跡檢驗技術_第2頁
第九章-工具痕跡檢驗技術_第3頁
第九章-工具痕跡檢驗技術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yōu)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第九章 工具痕跡檢驗技術教學目的教學要求通過教學,使學生準確認識工具痕跡的形成機理及其分類方法,熟練掌握工具痕跡的發(fā)現(xiàn)、識別和提取方法,并學會利用工具痕跡來分析作案人的行為特征和人身特點。教學重點教學難點重點:工具痕跡的形成及其特征。難點:工具痕跡的發(fā)現(xiàn)、識別和提取。教學方法多媒體理論教學+案例教學+課堂討論教學進程設計4學時授課2學時實驗2學時2學時第一節(jié) 工具痕跡的概念與分類第二節(jié) 工具痕跡的特征第三節(jié) 工具痕跡的發(fā)現(xiàn)、記錄與提取2學時實驗十 工具痕跡檢驗第一節(jié) 工具痕跡的概念與分類 一、工具痕跡的概念 工具痕跡是指工具在機械力作用下使承受客體在與其相接觸的部位發(fā)

2、生塑性變形或斷裂形成的立體反映形象。 工具痕跡是形象痕跡它的形成必須具備作用力、造型客體(工具)及承受客體三個基本要素。二、工具痕跡的種類 工具痕跡可按不同標準進行分類。 (一)按形成痕跡的工具分類 1、一般工具痕跡:指日常生產(chǎn)、生活中常用的工具。入螺絲刀、鉗子、剪刀、錘子、斧子、鐵鍬等工具形成的痕跡。 2、專業(yè)工具痕跡:指由某一行業(yè)或某一部門專用的工具。如電工、木工專用的工具,修花匠用的剪刀等工具形成的痕跡。 3、代用工具痕跡:指由本身不是工具,被作案人當作工具使用的物品,如磚瓦、石塊、鐵棍、木棒等形成的痕跡。 4、特殊工具痕跡:指由作案人為了作案而專門制造的工具,如拉碼器、撬杠、漲鉗子等形

3、成的痕跡。 (二)按作用力的作用方式分類 1、撬壓痕跡:是指使用工具利用杠桿作用原理破壞客體,在接觸部位形成的痕跡。2、打擊痕跡:是指揮動工具利用碰撞作用破壞客體,在接觸部位出現(xiàn)的痕跡,如用錘、斧背、棍棒等打擊形成的痕跡。 3、擦劃痕跡:是指在壓擦力作用下,工具對客體表層形成的線條狀痕跡。 4、鉗剪痕跡:是指利用剪切刃口的剪切作用,在接觸部位形成的痕跡,如鋼絲鉗的鉗剪痕跡等。 5、刺切痕跡:是指利用劈力作用破壞客體所形成的痕跡。 6、割削痕跡:是指利用鉆、鋸、挫類工具對客體進行切削破壞時,在接觸部位形成的痕跡。 (三)按痕跡的形態(tài)分類 1、凹陷痕跡:是指承受客體在法向力的作用下,與工具相接觸部

4、位發(fā)生塌陷而形成的凹陷變形。凹陷痕跡又可分為撬壓凹陷痕跡和打擊凹陷痕跡兩大類。 2、線形痕跡:是指承受客體在切向力的作用下,與工具相接觸的部位發(fā)生相對位移后,在被破壞的表面或端面上所形成的凸凹線帶。線形痕跡又可分為擦劃線形痕跡和鉗剪線形痕跡兩大類。第二節(jié) 工具痕跡的特征 一、凹陷痕跡的特征 凹陷痕跡能反映造型客體本身的特點,如接觸面的形狀、花紋、凸凹點、缺口、裂紋等。 凹陷痕跡的一般特征包括能反映工具接觸面的一般形狀及其大小,如圓形、方形、多角形、球面、尖形、表面花紋、加工結構等;凹陷痕跡的細節(jié)特征包括能反映接觸面的凸凹不平、裂紋、劃痕、缺損等的形狀、大小、方向、數(shù)量等。在凹陷形工具痕跡的上部

5、邊緣(痕起緣)及痕跡底部邊緣(痕止緣)能反映工具邊棱的磨損、缺口、卷邊、裂紋等的形狀、部位、方向及特征之間位置的分布關系。 二、線形痕跡的特征 線形痕跡的一般特征包括,能反映擦劃工具接觸部位的總寬度;在痕跡開始和終止的邊緣(痕起緣、痕止緣)處能反映擦劃工具接觸部位的一般形狀,如客體被分離,斷面的形狀、峰角大小、拉斷面的位置、寬度以及凸凹線條的方向、粗細、數(shù)量和密度等。線形痕跡的細節(jié)特征包括粗大、明顯、連貫的線條的位置、形狀、寬度、深度、長度、各線條之間的距離和相互關系以及與其他特征的相互關系。有時還包括較少出現(xiàn)的特征,如斜線、短線、弧形線等,它們出現(xiàn)的部位、形態(tài)以及與其他特征的關系。第三節(jié) 工

6、具痕跡的發(fā)現(xiàn)、記錄與提取方法一、工具痕跡的發(fā)現(xiàn) 1作案人進入現(xiàn)場的入口處。 2作案的襲擊對象。 3現(xiàn)場遺留物。 4嫌疑人的工作生活場所。 5作案人逃跑路線。 二、工具痕跡的記錄方法 (一)照相記錄。 拍照工具痕跡要求真實、清晰不變形,多采用陰影照相法。拍照時必須放置比例尺 (二)文字記錄。 必須觀察測量工具痕跡的確切位置、高低、方向,痕跡的分布狀況以及與附近客體、其他痕跡物證的距離、關系,并將觀察結果詳細記載于勘查筆錄。 (三)繪圖與錄像記錄。 用繪圖方式簡單、形象地記錄工具痕跡的形態(tài)及其與周圍環(huán)境的關系,是對文字記錄的重要補充。有條件對現(xiàn)場勘查進行錄像,可更真實形象地記錄現(xiàn)場及物證的情況,現(xiàn)

7、場工具痕跡與其他痕跡物證的關系等,比其他記錄手段更具優(yōu)勢。 三、工具痕跡的提取 (一)提取原物。 (二)制作模型。 1、硅橡膠制模法。硅橡膠是硅元素有機化合物,呈白色粘稠狀,它塑性細膩,固化后可反映工具痕跡的細小特征,并具有較強的彈性和韌性,不易發(fā)生斷裂,對不同面積、深度、形狀的痕跡均可使用。 2、醋酸纖維素薄膜法。醋酸纖維素薄膜又稱AC紙,適用于淺表的工具痕跡提取,特別是金屬客體上的線形擦劃痕跡。不適用于較深的凹陷工具痕跡及標面粗糙和有毛刺的客體;因制模時需用丙酮,對油漆的物面也不適用。 先按配方制備AC紙,使用時取一塊稍大于待提取工具痕跡的AC紙,放在丙酮中浸泡后,貼于痕跡上,上面再貼一張

8、干的AC紙,壓緊制模并使兩張AC紙溶合在一起,干燥后,工具痕跡便在AC紙上印制成模。 3、硬塑料制模法。硬塑料又稱打樣膏,是一種牙科制模材料,用硬塑料提取工具痕跡簡便易行,痕跡反映清楚,穩(wěn)定性也較強,尤其適用于較大面積的提取。其缺點在于對較深的痕跡制模時,因硬塑料冷卻變硬后易斷裂,反而破壞痕跡,因此不適于提取粗糙和形狀復雜的痕跡。由于制模時需用力擠壓,也不適于提取軟質客體上的工具痕跡。 四、微量附著物的提取方法 在工具痕跡、嫌疑工具上尋找微量附著物,可借助放大鏡、立體顯微鏡來觀察,注意發(fā)現(xiàn)與痕跡或工具表面色澤、質量不同的微量物質。發(fā)現(xiàn)有微量附著物時應及時照相固定,可用帶照相裝置的立體顯微鏡進行

9、放大照相。 提取微量附著物時,可采用火棉膠、AC紙和透明膠紙直接粘取,也可使附著物與客體分離后再提取。 從工具痕跡或嫌疑工具上分離附著物要非常細致,對于粘附不是很牢且不易飛散的,可墊以干凈的白紙,于閉風處輕輕敲拍抖動使其脫落紙上;有的可用竹簽輕輕剝落;對于有磁性的金屬碎屑可用磁鐵吸取。分離后再用前述方法粘取。 提取微量附著物應注意,不可用手直接拿取,避免污染、混淆;因附著物形小量微,提取時要防止遺失;不論采取何種方法提取附著物,都不能破壞工具痕跡或嫌疑工具;提取后及時在包裝物上注明發(fā)案時間、地點、提取部位、提取方法及附著物的種類等。實 驗 十實驗名稱實驗目的和要求實驗內(nèi)容工具痕跡的檢驗一了解撬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