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長沙教案 (2)_第1頁
沁園春長沙教案 (2)_第2頁
沁園春長沙教案 (2)_第3頁
沁園春長沙教案 (2)_第4頁
沁園春長沙教案 (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維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進而背誦、默寫,并領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品味精當、形象、極富表現(xiàn)力的語言。 3、學習詩詞中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 4、培養(yǎng)學生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感。 教學重難點 1、詩詞語言表現(xiàn)力的探究。 2、詩歌情感主旨的探究。 教學方法 “讀-悟-導-思-結”五步教學法,比較閱讀法 教時安排 1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步入高中風華正茂的年輕學子,應當樹立遠大理想,心懷天下。今天,我們來看一代偉人毛澤東年輕時的理想抱負?!昂毫⒅境鲟l(xiāng)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小時候的一首立志詩可見他抱負遠大。毛澤東年輕時求學長沙,后再經過長沙,故地重游,回

2、憶往事,以“沁園春”為詞牌,作下了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集中體現(xiàn)了毛澤東年輕時理想與抱負的詩作沁園春·長沙。 二、讀課文(目標:讓學生初步感知詩歌) 試讀范讀聽讀齊讀 三、悟課 初讀詩歌,你感悟到了什么?有何發(fā)現(xiàn)?(問題引導) 1)、這首詞寫了什么內容?(關鍵要點:寫景、敘事、抒情) 2)、抒發(fā)了怎樣的情懷? 3)、語言有什么特點? 重點上闋寫景,下闋敘事。 上闋寫景,描繪了哪些景物,景物畫面有什么特色?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時令、地點、背景)(可概括為“湘江秋景圖”)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遠看 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近觀 鷹擊長空 仰視 魚翔淺底 俯瞰 畫面開闊、色彩絢麗、

3、生機盎然(萬類霜天競自由) 歲月輪回,春秋代序,萬物枯榮,無法主宰自己的命運??墒亲髡咭砸环N豪邁的情懷,大膽提出“悵寥廓,問蒼莽大地,誰主沉浮”積極思考。 上闋:描繪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機勃勃的湘江寒秋圖,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蒼茫大地應該由誰來主宰的問題。 齊讀上闋。(女) 下闋敘事,所敘何事? 回憶往昔崢嶸歲月。(從“曾”“憶”“往昔”等詞語可以看出) 毛澤東年輕時求學長沙,與蔡和森、向警予、楊開慧等一大批有志青年進行了大量的革命活動。這是一群怎樣的青年?從詞中哪些詞句可以看出他們怎樣的品格? ?。和瑢W少年,風華正茂; 年輕有才華 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奔放熱情強勁有力 指點江山, 關心國家命運

4、 激揚文字, 敢于斗爭 糞土當年萬戶侯。 蔑視反動軍閥 如此年輕有才華、奔放熱情、關心國家命運、敢于斗爭的青年一代,能否主宰這個世界呢?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詞人巧妙地以設問形式,回答了上闋“誰主沉浮”的問題。 下闋:回憶往昔崢嶸歲月,表現(xiàn)了詩人和戰(zhàn)友們?yōu)榱烁脑炫f中國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和壯志豪情,也形象地給出了誰主沉浮的答案。 齊讀下闋。(男) 齊讀全詞。(全班) 四、導思維(探究一) 詩歌情感主旨的探究。 這是一首描寫“秋”的詩作,古人寫秋的詩歌中,你能舉出一兩句嗎?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楚辭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曹操短歌行 萬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

5、病獨登臺 杜甫登高 碧云天,黃花地,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王實甫西廂記長亭送別 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李白秋浦歌 已覺秋窗秋不盡,那堪風雨助凄涼 曹雪芹紅樓夢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這些詩句寫秋,“秋”有何特點?(蕭瑟、悲涼、蒼涼、傷感) 毛澤東筆下的秋景,又有何特點呢?(畫面開闊、色彩絢麗、多姿多彩、生機盎然) 想一想:同是以秋為題材,為什么會有不同的感受呢?(學生思考、交流) 五、思課文(探究一) 討論明確: 毛澤東與其他古代文人不同。(封建文人與時代革命者) 毛澤東創(chuàng)作此詞的時代特殊。(寫作背景) 寫作背

6、景: 這首詞寫于1925年。1925年,是北伐戰(zhàn)爭開始的前一年,農民運動蓬勃開展。毛澤東直接領導了湖南的農運,建立了農民協(xié)會,創(chuàng)建了黨支部,1925年10月,毛澤東從韶山前往廣州創(chuàng)辦全國農民運動講習所,途經早年求學和從事革命活動的地方長沙,重游橘子洲,面對絢麗的秋景,回憶往昔的歲月,寫下了這首氣勢磅礴的詞。 結論1:閱讀方法:閱讀了解一首詩,我們要做到什么呢?(知人論世) 情感主旨:作品通過對長沙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革命生活的回憶,抒發(fā)了革命青年對國家命運的感慨和以天下為己任的胸懷,表達出詩人蔑視反動統(tǒng)治者,改造舊中國的豪情壯志。 齊讀全詞。(全班)(體會情感) 想一想:要體會一首詩的情感主

7、旨,還有什么方法? 毛澤東筆下的秋景,畫面開闊、色彩絢麗、多姿多彩、生機盎然。表達的情感是高昂的、積極向上的。 結論2:(一切景語皆情語) 毛澤東詩作風格比較:閱讀虞美人 枕上 堆來枕上愁何狀,江海翻波浪。夜長天色總難明,寂寞披衣起坐數寒星。 曉來百念都灰盡,剩有離人影。一鉤殘月向西流,對此不拋眼淚也無由。 英雄氣盛,兒女情長毛澤東虞美人 枕上賞析 在中國當代的舊體詩人中,毛澤東是首屈一指的。毛澤東不僅是一位偉大的革命家、政治家,而且是一位偉大的詩人。他的詩詞,境界開闊,氣魄宏大,無論是“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還是“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無論是“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還是“勝似春光,

8、寥廓江天萬里霜”,可以這么說,在毛澤東的詩詞中,不管是早期作品,還是后期作品,我們更多看到的是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熾熱感情,看到的是以天下為已任、改造舊中國的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和壯志豪情。 其實,革命者也有自己的愛情生活、離愁別緒,在一代偉人的博大胸襟、昂揚熾熱的革命情懷的背后,毛澤東也有其豐富的感情世界。其于1921年寫給楊開慧的詠別之作虞美人 枕上就是一首純粹表現(xiàn)愛情的作品。詞的上闋寫的是詩人自己的離愁別緒。起句以自問自答的形式表現(xiàn)了愁苦之多,“江海翻波浪”,形象的比喻流露出作者內心的愁緒。接著兩句寫詩人因愁苦而輾轉反側,只好披衣、起坐、仰望星空數星星,“寂寞”“寒”等形容詞透露出作者寂寞、

9、孤獨的處境和對楊開慧的深情思念。詞的下闋抒發(fā)的是詩人對離人的思念之情?!皶詠戆倌疃蓟冶M,剩有離人影”,這是化用了王實甫西廂記中的名句“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天上的寒星隨著天亮而逝去,在詩人眼中只留下了離人清晰的身影。百念成灰的時刻,剩下的就只有對離人的思念了。當詩人將視線轉向西邊的天空時,一鉤殘月漸向西落。古時常用月圓表示親人的團聚,而用月殘來表現(xiàn)親人的離別。如今,面對著西沉的殘月,怎能不讓人傷心而流淚呢?一個“流”字,形象生動,不僅刻畫出月亮西沉的動態(tài)美,而且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下文對“拋眼淚”的議論。總之,虞美人 枕上一詞用詞精當,比喻巧妙,描寫、議論與抒情有機結合,表達了詩人對自己的

10、愛人楊開慧的深沉的思念。有人將詞中的“愁”理解為是毛澤東對革命前途的憂慮,認為這篇詞仍然是表現(xiàn)作者對祖國命運的關切,恐怕有點牽強附會了。一代偉人,他首先是一個普通人,他一樣會兒女情長! 六、導思維(探究二) 詩詞語言表現(xiàn)力的探究。 詞,又叫“詩余”,作為詩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其語言富有表現(xiàn)力。再讀全詞,試找出有表現(xiàn)力的詞并加以體會分析。(學生自由誦讀,教師巡回) 學生自由發(fā)表見解。教師引導、明確: 七、思課文(探究二) 討論明確 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 “萬”“遍” “層”“盡”“漫”“百”表明數量之多,范圍之廣,體現(xiàn)江面千帆競發(fā)的熱鬧場面。 染寫出岳麓山一帶

11、的楓林紅遍,仿佛染成一樣。 透表現(xiàn)江水碧綠清澈。 爭活現(xiàn)出千帆競發(fā),爭先恐后的熱烈場面。 擊體現(xiàn)雄鷹展翅高飛矯健有力。 翔寫出游魚的從容自如。 齊讀全詞。(全班)(體會語言) 結論3:閱讀方法:閱讀欣賞一首詩,我們要做到什么呢?(推詞敲句) 拓展延伸:(高考鏈接)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2003年高考語文) 過香積寺 王維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云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古人評詩時常用“詩眼”的說法,所謂“詩眼”往往是指一句中最精練傳神的一個字。你認為這首詩第三句中的“詩眼”分別是哪一個字?為什么?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答:“

12、詩眼”分別是“咽”“冷”。山中的泉水由于巖石的阻攔,發(fā)出低吟,仿佛嗚咽之聲。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顯得陰冷。“咽”“冷”兩字繪聲繪色、精練傳神地顯示出山中幽靜孤寂的景象(意境)。 八、結課文 1、閱讀詩歌的方法:(知人論世)(一切景語皆情語)(推詞敲句) 2、情感主旨:作品通過對長沙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革命生活的回憶,抒發(fā)了革命青年對國家命運的感慨和以天下為己任的胸懷,表達出詩人蔑視反動統(tǒng)治者,改造舊中國的豪情壯志。 九、作業(yè):熟讀、背誦、默寫沁園春·長沙 一、導入新課 1、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談起中國詩歌傳統(tǒng),人們總是喜歡把詩經楚辭漢賦相提,唐詩宋詞元曲并論。江山

13、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20世紀的中國又造就了一位“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獨領一代風騷的大詩人毛澤東。 毛澤東用古典詩詞形式寫現(xiàn)代精神。他的詩詞,記錄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歷程,反映了中國革命各個時期的現(xiàn)實生活,是一部中國革命的英雄史詩。他生前同意并公開發(fā)表的詩詞有39首,其中,以“沁園春”為詞牌的長調(91字以上)只有兩首。初中我們學習了雪,今天我們要欣賞的是長沙。 (板書課題) 2、簡介詞的知識:詞,又稱長短句。詞最初稱為“曲詞”或“曲子詞”,是配音樂的。后來逐漸跟音樂分離,成為詩的一種,所以有人把詞稱為“詩余”。詞有詞牌,又稱詞調。詞牌,是詞的格式的名稱。不同的詞牌,其段數、句數、韻

14、律,每句的字數、句式、聲律,都有不同的規(guī)定。因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寫詞叫“填詞”,即按照詞牌的格式把詞填進去。今天學習的課文“沁園春”是詞牌名,“長沙”是題目。沁園春:相傳東漢明帝女兒沁水公主園,后來被外威竇憲仗勢奪取,有人作詩詠其事,此詞牌由此而得名。 二、誦讀鑒賞 1、整體感知,熟悉內容 播放范讀錄音磁帶,聽范讀正音:舸、寥廓、崢嶸、稠、遒、遏 生齊讀,熟悉內容 2、感受形象,理清思路 長沙是一首記游之作,它的突出特點是塑造了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讀這首詞就要從整體感受抒情形象入手,理清思路。 默讀圈點,找出塑造“我”的形象的關鍵詞。 明確:立、看、悵、問、攜、憶、記 理清思路:(見預習

15、提示) 明確:上闋寫眼前景物和心中所思; 下闋追憶往事,表現(xiàn)青年時代的精神和理想,暗答了上闋的提問。 初步概括形象特征:(外觀其行,內察其心) 明確:獨立深思,憶舊言志。 自由朗讀,試行背誦。(記關鍵詞順著思路背) 檢查背誦,若不能背,說明原因可能是沒有進入意境;若能背,指出還要深入體會,具體把握情感特征。 3、鑒賞評價 理清了思路,初步感受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后,我們還要深入體會,具體把握情感特征。 聯(lián)想設疑,制造懸念: 前3句的正常語序為寒秋,(詩人)獨立(于)橘子洲頭,(望)湘江北去。詩歌語言常用變序,這里將“獨立”置前,“獨立”這個詞,好像不符合毛澤東豪邁、瀟灑的個性,是不是降低了詞的格

16、調?增強了表現(xiàn)力。它用一個“特寫”鏡頭把人物從景中推出,凸現(xiàn)出抒情主人公卓然而立的形象,更激發(fā)讀者生發(fā)種種想象與聯(lián)想: 孤獨的詩人最見個性。李白“獨坐敬亭山”閑適,柳宗元“獨釣寒江雪”隱逸,晏殊“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超脫,那么詩人“獨立”橘子洲頭,又要表達怎樣的情思呢? 在“寒秋”的氛圍中,聯(lián)系“長沙”、“湘江”,我們會想見屈原“哀秋冬之緒風”,宋玉“悲哉秋之為氣”,杜甫“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杜審言“獨憐京國人南竄,不似湘江水北流”。湘江北去,詩人南下廣州接辦農民運動講習所(參見P171注釋背景說明),是不是也要抒悲秋之情呢? 了解抒情方式,體會深情 要深入體會抒情主人公的情感

17、特征,我們有必要了解詩詞的抒情方式常識。(參見練習三提示:抒情詩詞有的直抒激情,有的通過寫景、狀物、記事、寫人來抒發(fā)感情。)就長沙的內容而言,有借景抒情,有直抒胸臆,有懷人憶事抒情。那么課文中哪些句子是借景抒情、哪些地方是直抒胸臆、哪些地方是懷人憶事抒情? 明確:上闋“看”統(tǒng)領的7句是借景抒情,“悵”、“問”是觸景生情,直抒胸臆;下闋的“攜”、“憶”、“記”表明是懷人憶事抒情。 A.“看”統(tǒng)領的借景抒情寫到哪些景物? 明確:山、林、江、舸、鷹、魚:萬類。 體會到怎樣的意境? 討論提示:紅葉、綠水、鳥飛魚躍,這些景物單獨看上去也很平常,我們可以聯(lián)想到一些詩文名句: 霜葉紅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水

18、皆縹碧,千丈見底。(吳均與朱元思書) 海闊憑魚躍,天空任鳥飛。(從唐僧玄覽詩中化出的名句,見初中課文鳥飛魚躍的聯(lián)想)但詩人眼中之景,意象密集,組合有序,或遠或近,或高或低,有分有總。并從數量(萬、百)、范圍(遍、漫),色彩濃度(盡染、碧透),運動力度(爭、擊、競)等方面突出景物特征。如果讓你用一個四字短語來概括毛澤東眼中的秋景的特點,應該怎么說呢?(色彩斑斕、生機勃勃、美不勝收) 明確: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自由開放的空間,是一幅色彩瑰麗的圖畫,晚秋靜穆的偉大中律動著勃勃的生機,掃盡千古悲秋之氣。 從這壯闊的深秋意境中,我們感受到詩人怎樣的情感態(tài)度呢? 提示:假如是一個消極悲觀的詩人,面對同樣

19、的景物,可能是這樣的感嘆: 山如人意懶,石似我心空; 水流無情,逝者如斯; 黃葉飄零,生命終結; 蒼鷹孤獨地盤旋,小魚無力地漂游; 不是萬類競自由,而是樹倒猢猻散,飛鳥各投林。 明確:對比中,我們可以看出,詩人在對大自然中萬類生物的激情關注中融入了自己對人生的積極追求,對家國命運的由衷關懷。(板書:詩人、關懷天下) 朗讀提示:要想象畫面,進入意境,讀出關注熱愛的積極情感。(板書:讀出關注) B、“悵”、“問”直抒胸臆 詩人立而觀景,借景抒情,蓄積的情感終于爆發(fā)為直白的發(fā)問,升華為哲理的思索。這時候,站在我們面前的已不是一般的游人,也不是普通的詩人,而是一個關懷天下的哲人。(板書:哲人) 朗讀提

20、示:要讀出深思。(板書:讀出深思) C、“攜”、“憶”、“記”懷人憶事 深沉的思索自然喚起了詩人對年青時的革命同志和革命活動的思念和追憶,那是怎樣的人和事呢? 放投影片,補充事實,印證詞意: 1911年,18歲的毛澤東來到長沙,開始了他在此地長達13年之久的求學和革命斗爭生活。 a.1913-1918年,他在湖南一師讀書,常和同學在橘子洲一帶游覽游泳; b.1918年4月,與何叔衡創(chuàng)立了以改造中國和世界為奮斗目標的新民學會; 五四時期,主編湘江評論,發(fā)表了一系列重要論文,引起了全國進步思想界的重視。 c.1915年9月,詩人印發(fā)反袁稱帝的小冊子; 1919年底組織和領導湖南驅逐軍閥張敬堯的運動。 這首詞用詩的語言形象地概括了那段往事。 討論:“攜”、“侶”“同學”表明人物關系親密團結。 “崢嶸”、“稠”表明時代特點,艱難時世反襯人物的奮發(fā)有為。 “恰”引起的鋪敘表明人物的氣質稟賦、精神狀態(tài)和戰(zhàn)斗行動。 “糞土”形象不美,表現(xiàn)對軍閥官僚的蔑視恰到好處。 “中流擊水”寫盡豪情壯志,意味深長,令人聯(lián)想到“中流砥柱”。 從詩人對往事的追憶中,我們聯(lián)想到怎樣的形象呢? 提示:想其人憶其事,我們看到的既非古代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也非當代某些青年“我拿青春賭明天”。倒令我們想起顧憲成“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