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距設備安裝調試及驗收技術規(guī)范_第1頁
測距設備安裝調試及驗收技術規(guī)范_第2頁
測距設備安裝調試及驗收技術規(guī)范_第3頁
測距設備安裝調試及驗收技術規(guī)范_第4頁
測距設備安裝調試及驗收技術規(guī)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測距設備安裝調試及驗收技術規(guī)范目錄第一章 總則1第二章 安裝調試前提條件21基礎條件22機房工藝依據標準2第三章 測距儀設備安裝及驗收規(guī)范31天線安裝31.1天線基礎施工31.2天線支撐桿及天線振子安裝41.3電纜敷設42室內設備安裝62.1機柜安裝62.2線槽或吊架的安裝6附件1.THALES DME 415/435安裝調試及驗收規(guī)范81天線安裝82室內設備的安裝82.1機柜安裝82.2線槽或吊架的安裝82.3設備接地連接82.4設備電源的連接82.5設備弱電線路連接112.6合裝設備的線路連接113設備電氣調試133.1開機前準備133.2發(fā)射機功率調整143.3監(jiān)控器調整173.4設備運

2、行參數檢測193.5控制功能驗證20附件2.INDRA DME LDB-102安裝調試及驗收規(guī)范211天線安裝212室內設備的安裝212.1機柜安裝212.2線槽或吊架的安裝212.3設備接地連接212.4設備電源的連接222.5設備弱電線路連接232.6合裝設備的線路連接253設備電氣調試253.1開機前準備253.2設備前期設置253.3設備運行參數檢測293.4控制功能驗證34附件:測距儀安裝調試及驗收報告35第一章 總則1本規(guī)范旨在為設備技術和管理人員提供規(guī)范化的操作指導,以確保測距儀經過安裝調試后能夠達到理想的工作狀態(tài);同時為工程質量監(jiān)督機構和設備運行管理用戶提供過程監(jiān)督和質量驗收的

3、參考標準,為民航行業(yè)管理機構實施安全監(jiān)管和質量監(jiān)督提供有力支持和幫助。2本規(guī)范針對測距儀系統(tǒng)安裝調試實施過程中的關鍵技術環(huán)節(jié)和操作方法進行整理歸納,形成標準工作方法和工藝要求,規(guī)范中各工藝環(huán)節(jié)相關參數容限是本著適度嚴格的原則,依據相關行業(yè)標準并參考設備廠家建議制定的,結合測距儀系統(tǒng)的技術規(guī)范和相關標準,參考了國內普遍采用的導航設備生產廠家對系統(tǒng)安裝調試的指導性要求,在相關附件中提供了與上述設備型號對應的有關內容。第二章 安裝調試前提條件1 基礎條件設備機房及對應天線系統(tǒng)的位置設計應符合民航局關于本臺站臺址的批復意見,符合機場飛行區(qū)凈空和障礙物的相關規(guī)范要求。并且具備以下基礎條件: 1) 土方工

4、程在施工區(qū)域的標高、密實度達到設計要求;2) 機房等建筑設施的土建和裝修施工完畢并驗收合格,同時具備與工藝施工相關的各類預埋件、預留孔等工藝條件;3) 建筑物防雷及工藝信號等電位接地系統(tǒng)完成,并通過驗收;4) 低壓市電已接入機房內工藝配電箱(柜)輸入端,通信網絡傳輸線路可接入機房終端并開通; 5) 機房空調已啟用;6) 消防設施安裝完成;7) 機房與機場巡場路間的通道及停車坪已建成并使用;8) 如果采用方艙機房,則相關方艙設施以及電力、通信、防雷接線連接已完備,并驗收合格;9) 天線場地保護區(qū)符合相關規(guī)范要求。2 機房工藝依據標準機房工藝應遵照本臺站工程的施工設計、民用航空導航臺建設指導材料(

5、IBTM2010004)、民用航空通信導航監(jiān)視設施防雷技術規(guī)范(MH/T40202006)以及與此相關的其他行業(yè)標準如電信設備安裝抗震設計規(guī)范(YD5059-2005)等規(guī)范要求組織施工、監(jiān)理和驗收,本規(guī)范不再對此進行表述。對于存在的特殊工藝和要求,施工單位應在完成設計變更后實施。第三章 測距儀設備安裝及驗收規(guī)范測距儀設備安裝分為設備天線安裝、室內設備安裝、設備電氣調試三個部分。在安裝過程中使用的儀表包括:接地電阻測量儀,絕緣電阻表等,調試過程中用到的儀表有數字三用表、頻率計、峰值功率計、示波器、假負載等。1 天線安裝天線安裝包括:天線基礎施工、天線支撐桿及振子安裝和電纜敷設等。1.1 天線基

6、礎施工工序及質量要求:天線基礎的定位和制作,應按照設計圖紙的要求進行。確保天線基礎制作完成后,基礎應穩(wěn)固、位置合理;接地引下線的截面積和彎折角度符合要求,測量接地阻值符合防雷規(guī)范中的要求;螺栓的尺寸和布局均合乎設計要求。工藝步驟:需單獨制作的DME天線基礎施工:螺桿規(guī)格的規(guī)格,應根據制作的天線支撐桿底座的開孔的尺寸來確定。預埋螺栓的安裝,在基礎坑開挖時應對標記的基準點進行放樣保護,坑基尺寸應符合設計要求,基礎澆筑前應及時復核相關基準。基礎坑澆筑時,混凝土應符合設計要求,基礎面應保持水平。螺桿的位置應正確,強度和規(guī)格應符合設備及設計要求。對于非預埋方式螺桿安裝,選用適合的沖擊鉆頭規(guī)格和洞深設定,

7、鉆孔并灌快干水泥 ,插入螺桿?;炷聊毯蟀惭b螺母并簡單調整螺母:用水平尺調整所有基礎螺母的高度,使其高度大致相同。基礎坑開挖時應對標記的基準點進行放樣保護,坑基尺寸應符合設計要求,基礎澆筑前應及時復核相關基準。基礎坑澆筑時,混凝土應符合設計要求,基礎面應保持水平;螺桿的位置應正確,應采用設備原配,如需采用替代品時,其強度和規(guī)格應符合設備及設計要求,并采用不銹鋼材質或熱鍍鋅工藝。架設在鐵塔或地網上的天線,按照設計圖紙定位和制作基礎。天線基礎的接地與基礎施工一并進行,按照設計圖紙制作。引下線和連接帶(線)的材質、截面積符合防雷接地規(guī)范的要求。工藝檢驗:測量螺桿間的間距應符合設計圖紙要求,旋轉螺桿

8、上的螺母,可以較順利地上下移動;使用兆歐表測量接地效果,應符合防雷規(guī)范的要求。1.2 天線支撐桿及天線振子安裝工序及質量要求:天線支撐桿和天線振子的固定件要嚴格按照天線系統(tǒng)設計要求施工,天線支撐桿確保垂直、穩(wěn)固;天線的電纜端口面需朝向機房或線槽,方便電纜的敷設。工藝步驟:1) 將天線體固定在支撐桿上,緊固固定件,使天線體與支撐桿連接牢固。2) 天線體頂部帶有障礙燈的,將障礙燈固定,燈泡功率和額定電壓符合要求,狀態(tài)完好。3) 將天線支撐桿及天線振子樹立并固定在基座上,調整天線的垂直度和天線的電纜端口朝向,端口面需朝向機房或線槽。4) 扭緊基座的固定螺母,使天線體垂直、穩(wěn)定。工藝檢驗:用水平尺對天

9、線支撐桿的垂直度進行檢查和校準,并將結果填入附表1。1.3 電纜敷設工序及質量要求:完成天線振子安裝后,進行天線的電纜敷設。電纜敷設前檢查射頻電纜的完好性,避免存在異常情況,敷設過程中注意電纜的保護和清潔。線纜在保護管或者線槽內敷設,需避免扭轉或小角度彎折。埋地電纜管線應符合相關臺站建設的規(guī)范和設計要求。工藝步驟:1) 安裝電纜線槽或保護管。采用輕質保護管,將保護管套在線纜外,處理好保護管和支撐桿交接位置的密封和保護,然后將保護管固定;采用密度較大的保護管,需先將保護管沿著預先設計的方向固定,保護管的轉彎處先不固定;將線纜穿入保護管后再將轉彎處固定,處理保護管和支撐桿交接位置的密封和保護。2)

10、 采用線槽保護,將線槽與天線支撐桿間的交接點做相應處理,然后將線纜擺入線槽,扣上線槽蓋板。射頻電纜敷設前應仔細檢查電纜無明顯損傷,避免存在異常情況,將電纜入室一端用防水防塵材料包裹。射頻電纜共有三根,這三根電纜沒有編號上的區(qū)別,為了使后續(xù)工作開展方便,建議在鋪設電纜之前分別在每根電纜的兩頭做好標記,以便在敷設后能加以區(qū)分。例如,在三根電纜的兩頭分別做“TX”、“M1”和“M2”的標記。3) 在敷設電纜時,建議將三根射頻電纜和障礙燈的電源線捆綁在一起,一同敷設。敷設電纜時應注意在機柜端和天線端各留適當余量,建議在天線處多留余量,在最后修剪電纜完畢后可將電纜盤在地網或支撐桿上。4) 分別制作三根射

11、頻電纜的電纜頭,制作方法詳見廠家安裝手冊。制作時應注意余下電纜的長度,使得電纜鋪設可以更加美觀,盡可能保證兩根監(jiān)控電纜長度相當。制作RF電纜頭、MON連接頭、障礙燈的供電線等連接頭,需要做防水處理的按要求做好。電纜頭制作完畢后,連接天線的一端,根據先前在電纜上做的標記,將其連接到相應的端口,逐一對應連接,圖3.1為某設備天線接口樣例。接設備端的連接頭用防水防塵材料包裹。圖3.1工藝檢驗:對線槽安裝的牢固性進行檢查,對電纜敷設的路徑和彎曲半徑做檢查測量,對天線系統(tǒng)的室外接地進行檢查,應符合設計和施工要求。電纜的衰減測量值以后續(xù)測量結果為準。檢查結論填入附表1中。2 室內設備安裝2.1 機柜安裝工

12、序及質量要求室內安裝工作應在下列工序完成后進行:室內土建、裝飾工程完成并通過驗收,供電、溫度控制、消防、防靜電等設施功能正常;機房等電位連接網完成并且與外部接地系統(tǒng)有效連接,包括主用、備用供電系統(tǒng)設備及輔材輔料均到位。室內設備的安裝應符合民航導航臺站建設相關指導規(guī)范和國內相關電信設備、供電設備抗震設計施工規(guī)范和臺站設計的要求。機柜前后門與墻之間預留足夠距離,后門與墻間距至少60cm,前門與墻間距至少1m;機柜上部至少要有30cm的空間來外接電纜和操作電線連接器和天線探測連接器。安裝完成后,要求機柜水平,可靠固定,目視無傾斜。線路及線槽線架布局合理,無相互干擾和影響;等電位連接可靠,材料和規(guī)格滿

13、足設計和廠家的要求。工藝步驟:機柜就位固定后應及時把機柜接到等電位帶上,接地線規(guī)格應符合設備的技術要求;機柜的饋電輸出端和監(jiān)控信號輸入端應加裝饋線避雷器,遙控信號輸入端應加裝信號避雷器。工藝檢驗:把機柜安裝目視檢查情況、線路及線槽(線架)布局、等電位帶連接等檢查情況填入附表2中。2.2 線槽或吊架的安裝工序及質量要求:完成機柜安裝后,進行天線系統(tǒng)的室內電纜線槽或吊架的安裝。工藝步驟:1) 線槽內的各種連接螺栓,均要由內向外穿,應盡量使螺栓的頭部與線槽內壁平齊,以利敷設,不致敷設線時損壞導線的絕緣護層。2) 當設計無要求時,線槽水平安裝的支架間距為1.53m,垂直安裝的支架間距不大于2m;各支架

14、的同層橫擋應在同一水平面上,其高低偏差不應大于5mm。托架、支吊架沿橋架走向左右的偏差不應大于10mm。3) 金屬線槽及引入或引出的金屬電纜導管必須接地(PE)可靠,且必須符合下列規(guī)定:金屬線槽及其支架全長應不少于2處與接地(PE)干線相連接,接地線最小允許截面積不小于4mm2;鍍鋅線槽間連接板的兩端不跨接接地線,但連接板兩端不少于2個有防松螺帽或防松墊圈的連接固定螺栓。工藝檢驗:檢查電纜、線纜的狀況,線槽安裝情況,線槽和導管的接地情況,電纜頭制作情況,將檢查情況填入附表2中。 附件1.THALES DME 415/435安裝調試及驗收規(guī)范256817812 天線安裝參見正文第三章第1節(jié)內容3

15、 室內設備的安裝2.3 機柜安裝參見正文第三章2.1節(jié)內容2.4 線槽或吊架的安裝參見正文第三章2.2節(jié)內容2.5 設備接地連接設備機柜的接地應按照設備廠家的安裝手冊、臺站施工設計以及臺站建設的相關指導規(guī)范等技術要求進行,本規(guī)范中不再另行說明。工藝檢驗:檢查接地極與接地線的連接狀況、接地線的截面積、接地線與接地排的連接狀況、電池端子處使用的環(huán)形頭狀況,分別記錄2。2.6 設備電源的連接工序及質量要求:電力電纜線間和線地之間絕緣電阻不小于0.5M,電力電纜頭接地線和截面積符合設計要求,芯線與設備的鏈接符合設計要求,連接緊密可靠,電線回路標志清晰,編號準確。電池規(guī)格型號符合設計要求,正負端柱極性和

16、電壓檢查準確,符合國家規(guī)范。工藝步驟:獨立安裝的DME設備,根據設計圖紙,將穩(wěn)壓器、UPS、直流電池組安裝到機房內指定位置,將UPS 電池組接至UPS,UPS輸出接至配電箱、從工藝配電箱接通交流電源至設備,直流電池組接至設備電池輸入端。檢查UPS電池組的直流電壓及UPS輸入電壓,UPS開機后,使用萬用表檢查UPS 輸出電壓,測量備用電池組電壓。與VOR合裝的DME設備,直接從VOR設備取電。DME設備電源連接方式為:1) 圖4.1為DME機柜底部樣式圖,圖中為機柜接地點,將此處連接機房接地銅排。為主電電纜入口,為蓄電池正極電纜入口,為蓄電池負極電纜入口。按照該標號分別將主電電纜、蓄電池正極電纜

17、和負極電纜送入指定入口。圖4.12) 將主電電纜連接至Terminal BAR上的主電接線柱,火線對應L柱,零線對應N柱,底線對應G柱。如圖4.2和圖4.3所示。3) 將電瓶正極電纜和負極電纜分別連接至Terminal BAR上的蓄電池接線柱,如圖4.2所示。4) Terminal BAR左側的接地處需與機房接地銅排相連接,如圖4.2所示。圖4.2圖4.3工藝檢驗:將電力電纜線間和線地之間絕緣電阻、UPS 輸出電壓、電池組輸出電壓的測量結果填入附表2中。2.7 設備弱電線路連接1) RF其余電纜的檢查與連接:檢查設備所有的RF電纜、控制線纜是否連接完成,將未完成的連接工作完成。2) 遙控連接:

18、獨裝設備遙控的連接,是通過對機柜頂部的PL7接口連接來實現的。2.8 合裝設備的線路連接工藝步驟DME與DVOR合裝時,連接如下:1) 使用ID線纜(編號24009 28149)連接DME機柜頂部的SK4/AF1接口和DVOR機柜頂部的DME-IDENT接口,如圖4.4和圖4.5所示。2) 使用RS232電纜(編號97240 28166)連接DME機柜頂部的PL1/Port3接口和DVOR機柜頂部的LGM2/DME接口,如圖4.4和圖4.5所示。圖4.4圖4.5工藝檢驗對線纜連接的牢固度進行檢查。2 設備電氣調試電氣部分的調整,實際涵蓋設備內部參數即發(fā)射機調整、天線振子性能檢測、監(jiān)控器調整等工

19、作。所用儀表:通過式功率計(含200w或2000w DME頻率探頭)、示波器、頻率計等。工序及質量要求:在全面完成天線安裝、機房設備安裝工作,并完成了階段驗收且合格的情況下,開始進行本部分工作內容。本部分工作所涉及的調整應符合各階段性驗收的質量要求。工藝步驟:設備的電氣調整包括以下步驟,應按先后順序進行:1) 開機準備;2) 發(fā)射機調整;3) 監(jiān)視器調整;4) 控制功能驗證。工藝驗收:檢查工藝施工步驟符合操作規(guī)范要求,各階段調整結果符合指標要求,記錄階段性驗收的相關數據。3.1 開機前準備開機準備是確保設備電氣調試安全的必要環(huán)節(jié),必須嚴格執(zhí)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步驟:1) 設備電源連接及測試;2

20、) 零地電壓測試;3) AC/DC輸出電壓測試;4) 電池輸出電壓測試;5) 各模塊跳線檢查確認(與設備類型、配置、功能等相符),跳線設置參照表4.1和表4.2;表4.1設置狀態(tài)模塊名稱OPEN(OFF)跳開CLOSED(ON)閉合DMDM7,M8,M9,M12,M13M6MONM8M6TX100(TKW 1kW)M6M8TX100(TX 100W)M8M6表4.2CSB跳線設置跳線編號跳線設置M9,M11,M12,M24連接1-2M10,M19連接3-4M3,M6,M28閉合M25跳開M31連接1-2,3-4,5-6,7-8,9-10,11-126) 機柜、天線系統(tǒng)各部件、電纜及插槽電氣連接

21、完好性檢查;7) 天線駐波比檢測,發(fā)射監(jiān)控回路衰減檢測。在此項目中,建議通過重新拔插、斷開線路再連接、緊固機柜及天線系統(tǒng)中各種連接接頭、固定螺栓、電氣接口等方式,排除設備在運輸或搬動過程中產生的損壞或接觸不良等隱患。上述步驟結果數據因設備型號差異有所不同,詳見相關附件。將檢查結果填入附表3中。3.2 發(fā)射機功率調整TX1發(fā)射機功率調整,TX2發(fā)射機調整方式與TX1一致,不做重復說明。結果填入附表4(以DME 435為例,DME415調整方式與DME 435類似,不同之處做特別說明):1) 將功率計串聯至DME信號發(fā)射端。2) 開啟設備,從軟件中進入“MAINTENANCE”維護模式。3) 將兩

22、部發(fā)射機調整至備機“Standby”狀態(tài)。4) 在電腦鍵盤上按下組合鍵“Ctrl+F10”,打開“Power Level Reference”窗口,如圖4.6所示。按圖中信息,分別選擇“TRX1”、“Mod Tkw”(DME 415選擇Mod Trx)和“Load from TRX”,點擊“Read”讀出相關數據,如圖4.7所示。圖4.6圖4.75) 選擇設備所對應的波道,點擊“Modify”按鈕,出現“Modify References”對話框,如圖4.8所示。調整“Power Level 1KW”參數,觀察功率計讀數,直至讀數顯示為1000W(DME 415設備調整至1000W),點擊“o

23、k”按鈕,點擊“Write Eeprom”按鈕,將參數寫入。圖4.86) 按住DMD板件上的“Reset”按鈕,如圖4.9所示,直至板件上紅色Led燈亮起,重設數據。圖4.93.3 監(jiān)控器調整1.3.1 監(jiān)控器Peak Power Outpower調整1) 關閉發(fā)射機,從軟件中打開“DME Configuration”窗口,調整“MON1 Power Adj”和“MON2 Power Adj”參數,如圖4.10所示。圖4.102) 開啟發(fā)射機,打開“Executive Monitoring on Antenna”窗口,如圖4.11所示,觀察“Peak Power Output”參數,若參數顯示

24、值為1000±2%W(DME 415調整為100±2%W),調整完畢。若與1000W有較大差距,則重復上一步驟繼續(xù)調整,直至顯示值為1000±2%W。圖4.111.3.2 監(jiān)控器Transmitted Power調整1) 開啟發(fā)射機并接天線,打開“Executive Monitoring on Antenna”窗口,調整“Monitor Cable Loss”監(jiān)控電纜衰減值。衰減值可通過測量電纜長度,并參考表4.3計算得到。表4.3參數同軸電纜數值種類長度監(jiān)控電纜損耗LCF 1/225m約2dB發(fā)射電纜損耗LCF 1/225m約2dB延時LCF 1/225m約10

25、0ns2) 在“EXTENDED CONFIGURATION”窗口中,調整“Antenna Probe Coupling”數值。相關數據可參考天線附帶的相關表格。3) 在“EXTENDED CONFIGURATION”窗口中,調整“Antenna Cable Loss”發(fā)射電纜衰減值。衰減值可通過測量電纜長度,并參考表4.3計算得到。4) “Transmitted Power”顯示值,在理論上應是:“Peak Power Output” Antenna Cable Loss 單位:W表4.4同軸電纜衰減與功率損耗對照表表4.4Ant. Cable loss(dB)RatioLoss(%)-30

26、.550-20.6337-1.50.70829.2-10.7822-0.50.8911-0.10.97722.285) 根據4)計算“Transmitted Power”理論值,并與實際顯示值做比較,如果誤差超過±2%,則在“EXTENDED CONFIGURATION”窗口中調整“Antenna Probe Coupling”(或“Monitor cable loss”),直至誤差縮小至±2%內。3.4 設備運行參數檢測1.4.1 發(fā)射機參數測試使用儀器儀表對發(fā)射機各參數進行測量,測量值與設備軟件顯示值誤差需在合理范圍之內。1) 脈沖對波形測量,包括Rise Time上升

27、沿、Duration脈沖寬度、Decay Time下降沿和Pulse Spacing脈沖間隔。測量值與監(jiān)控顯示值誤差不超過±5%;2) Reply Delay應答延時測量;3) Transmitter Freq.應答頻率測量;4) Transmission rate應答率測量。1.4.2 監(jiān)控器告警功能測試對監(jiān)控器的告警功能進行測試。確保當設備參數超出門限時,監(jiān)控器會告警,設備會切換機或關機。5) 在設備正常運行時,先后斷開設備機柜頂部的兩個監(jiān)控電纜。6) 確認設備是否自動切換機。7) 確認兩部發(fā)射機是否先后關機。8) 恢復監(jiān)控電纜的連接。9) 恢復設備的正常運行。3.5 控制功能驗

28、證設備發(fā)射機、監(jiān)視器調整完畢后,對設備進行功能性驗證。10) 分別打開1、2號發(fā)射機,驗證開關機功能;11) 驗證設備的換機功能;12) 驗證主備機接天線的功能;13) 切斷市電,驗證設備轉為電瓶供電功能;14) 切斷市電情況下,將電瓶放電到電平值低于保護電壓門限,驗證設備低電平值時自動關機功能(電瓶最低電壓值的選擇應參考電瓶廠家提供的放電參數指標)。附件2.INDRA DME LDB-102安裝調試及驗收規(guī)范256816732 天線安裝參見正文第三章第1節(jié)內容4 室內設備的安裝2.1 機柜安裝參見正文第三章2.1節(jié)內容2.2 線槽或吊架的安裝參見正文第三章2.2節(jié)內容2.3 設備接地連接工序

29、及質量要求:設備機柜的接地應按照設備廠家的安裝手冊、臺站施工設計以及臺站建設的相關指導規(guī)范等技術要求進行,設備內部的一些特殊連接,按照以下內容和步驟進行。工藝步驟:1) 機柜背面右側的電池負端子與接地排的連接材料,用多股銅絞線,兩端做銅質環(huán)形頭,連接頭的直徑為7.94毫米,如圖5.1所示。圖5.12) 多股銅線的線徑至少20平方毫米,并盡可能的短,在機柜右側的邊壁孔中穿出,如圖5.2所示。圖5.2工藝檢驗:檢查接地極與接地線的連接狀況、接地線的截面積、接地線與接地排的連接狀況、電池端子處使用的環(huán)形頭狀況,分別記錄附表5。2.4 設備電源的連接工序及質量要求:電力電纜線間和線地之間絕緣電阻不小于

30、0.5M,電力電纜頭接地線和截面積符合設計要求,芯線與設備的鏈接符合設計要求,連接緊密可靠,電線回路標志清晰,編號準確。電池規(guī)格型號符合設計要求,正負端柱極性和電壓檢查準確,符合國家規(guī)范。工藝步驟:1) 交流供電的連接點,在機柜的背面底部,火線、零線和地線的顏色分別對應著火線-棕色,零線-藍色,地線-黃色或綠色;2) 蓄電池到機柜的連接線距離應盡可能的短。選用非原廠電纜,要求電纜能承受設備工作時的最大電流的6倍,即54A, 每12m壓降在0.5v以下。3) 電池的連接線和連接頭需要制作,接機柜一端的連接頭直徑要求7.94毫米,且必須是環(huán)形,進入機柜的線纜在機柜后門的右側孔中穿入,截取合適的長度

31、,末端接在BATTERY端子上。2.5 設備弱電線路連接設備所有的外接信號都是在機柜背面的輸入輸出板1A72557上,包括交流電源狀態(tài)信號、遙控信號、設備狀態(tài)信號。工藝步驟1) RF其余電纜的檢查與連接:檢查設備所有的RF電纜、控制線纜是否連接完成,將未完成的連接工作完成。2) 供電信號的連線:交流電源會提供狀態(tài)信號,這些狀態(tài)信號用多路插頭接到I/O板的XN2上。單機DME設備,72558-2-55這個電纜是在機柜內裝好的。雙機設備,信號電纜69758-3-26必須從電源單元后面的兩個16路接線端子接出,接到I/O板的XN2上,如果雙機只使用一個交流電源,則只用一個16路端子。3) 遙控和狀態(tài)

32、信號的連接:遙控和DME狀態(tài)監(jiān)視信號的連接,是通過對機柜背面的I/O板上XB2-XB10端子連接來實現的。端子的接法如圖5.3所示。4) 開關機的三個控制功能,是通過I/O板上送過來的24V直流控制電壓實現。這些電壓的極性必須正確,同時,在多個輸入同時啟動時,三個信號間的優(yōu)先級為OFFNO 1 ONNO 2 ON。在“+VE”端子和“-VE”端子上接入+24V電壓,激活保護作用。遙控輸入的接線方式見表5.1。表5.1信號I/O板連接頭負極輸入正極輸入OFFXB10:5XB10:6NO 1 ONXB10:3XB10:4NO 2 ONXB10:1XB10:2圖5.32.6 合裝設備的線路連接如果D

33、ME與VHF設備合裝,為了保證識別信號的的同步產生,兩種設備需要進行關聯。這個關聯有兩種方式:從VHF設備輸入和輸出給VHF設備。 關聯連接步驟:1) 將聯機電纜從機柜底部左側孔中穿入,電纜上行至I/O板,將電纜綁扎固定在機架上;2) 將這些線接到I/O板的相應位置,將IDENT OUT接到XB1:1;3) 觀察極性顯示,將IDENT IN接到XB1:4;4) 如果外界識別源在一個正電壓和GND間切換,則需要將CTU處理器板的XN10的跳線斷開;3 設備電氣調試3.6 開機前準備開機準備是確保設備電氣調試安全的必要環(huán)節(jié),必須嚴格執(zhí)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步驟:1) 設備電源連接及測試;2) 零地電

34、壓測試;3) AC/DC輸出電壓測試;4) 電池輸出電壓測試;5) 機柜、天線系統(tǒng)各部件、電纜及插槽電氣連接完好性檢查;6) 對接收機單元RF源中的G1晶體和測試詢問器中的RF產生器五個晶體分別檢查,晶體應外觀完好,無接觸不良現象;7) 天線駐波比檢測,發(fā)射監(jiān)控回路衰減檢測。在此項目中,建議通過重新拔插、斷開線路再連接、緊固機柜及天線系統(tǒng)中各種連接接頭、固定螺栓、電氣接口等方式,排除設備在運輸或搬動過程中產生的損壞或接觸不良等隱患。上述步驟結果數據因設備型號差異有所不同,詳見相關附件。將檢查結果填入附表XXX中。3.7 設備前期設置1) RCMS輸入和輸出檢查:主控識別的輸出,在I/O板的XB

35、1:2,XB1:1。分別檢查各項內容,逐項打勾確認。圖5.42) RCMS輸出檢查。分別檢查各項內容,逐項打勾確認。圖5.53) 晶體設置:測試詢問器中RF產生器的晶體G1設置為ON位置,選擇Fo,其余四個晶體設置為OFF。見表5.2。表5.2晶體功能設置G1FoFxG2Fo+160kHzFx+13.3kHzG3Fo160kHzFx13.3kHzG4Fo+900kHzFx+75kHzG5Fo900kHzFx75 kHz4) CTU單元設置:將告警延遲ALARM DELAY 設置為10秒。S1和S2的設置按照選定的工作方式進行,S1與S2的各個開關意義為:S1的設置:表5.3開關功能設置1普通工

36、作模式/測試態(tài)選擇ON=普通工作模式2是否使用NMPOFF=不使用NMP3將二號監(jiān)視器延遲監(jiān)視誤差容限減去0.1微秒ON=不使用4將二號監(jiān)視器延遲監(jiān)視誤差容限增加0.1微秒ON=不使用5延遲測量值統(tǒng)計ON=不使用6將一號監(jiān)視器延遲監(jiān)視誤差容限減去0.1微秒ON=不使用7將一號監(jiān)視器延遲監(jiān)視誤差容限減去0.1微秒ON=不使用8單機/雙機配置ON=單機,OFF=雙機S2的設置:表5.3開關功能設置1主機與/或選擇ON=與2備機與/或選擇ON=與3RMM/RCMS控制OFF=RCMS4冷/溫暖備份ON=冷備份5一個天線振子故障:不裝備/裝備OFF=裝備6一個天線振子故障:不起作用/起作用ON=不起作

37、用7兩個或兩個以上天線振子故障:不裝備/裝備ON=不裝備8兩個或兩個以上天線振子故障:不起作用/起作用ON=不起作用5) ALARM POWER ON INHIBIT開關S11延遲時間設置為6秒;6) 接收機預置:S13,14,15,16上,按照摩爾斯編碼規(guī)則設置為“XP”、“SP”或者“TXT”。表5.5開關功能設置S4選擇編碼模式按照批復文件指配的波道模式來設定。S5選擇譯碼模式S6設置長距回波周期6S7設置寂靜時間6S8短距回波抑制開關OFFS9長距回波抑制開關OFF7) 接收機前面板的設置:表5.6開關功能設置S1延遲,粗調9S2延遲,細調4S3應答脈沖間隔8S11識別NORMAL8)

38、 發(fā)射機驅動單元預置:脈沖整形板上,S2(自動電平控制環(huán))設置為OPEN;S3(自動電平控制)設置為VIDEO;S4設置為DC。1000W的DME,脈沖整形板上的X1跳線放在1kW位置。9) 測試詢問器的設置:主板上,將S4設置為工作頻率所在的波道上(X/Y選擇);前面板上,S5和S6是應答門延遲設置,S5設置為2,S6設置為F,S7設置為NORMAL;測試詢問器的S1,除了開關1置于ON,其余置于OFF位置。10) 監(jiān)視器設置:指配的工作波道可能是在X模式,也可能是其他模式,不同工作模式下各項參數的屬性有不同要求,需區(qū)別對待,分別按各自的要求進行設置。S1是脈沖寬度下限設置,S2是下降沿上限

39、設置,S3是上升沿上限設置,S4脈沖寬度窗口設置,S7功率變化告警設置,S8識別缺失后告警出現的時間設置,S9延遲窗口設置,S10間隔窗口設置,S12延遲下限設置,S13間隔下限設置。以下為在X模式下各個開關的設置:S1設置為2.9微秒;S2設置為3.6微秒;S3設置為3.1微秒;S4設置為1.2微秒;S7設置為-3dB;S8設置為62秒;S9設置為1.0微秒;S10設置為1.0微秒;S12和S13按照系統(tǒng)工作模式選擇相應的設置。11) 前面板上將MONITOR OUTPUTS 設置為NORMAL。12) 其他設置及準備工作:RF板上的天線繼電器開關置于NORMAL,檢查設備所有的開關均置于O

40、FF位置,所有RF電纜連接正確。3.8 設備運行參數檢測1.8.1 測試詢問器的測試1) 脈沖測試:用延伸板將測試詢問器接出,前面板上的MONITOR AND INTERROGATOR DC POWER 開關置于ON位置;RF產生器的輸出端不接電纜,接一個校準檢波器,將檢波器的輸出接示波器。觀察脈沖的峰值幅度,應該是+11.5±0.5dBm,如果不是這個值,調整調制和檢波器腔體內的R13,使峰值讀數符合該范圍。用示波器檢查前面板DETECTED INTERROGATIONS測試孔的波形,峰值幅度、脈沖半幅點寬度、脈沖頂部持續(xù)時間、DC基線電平,應符合下表中的標準范圍,不符合的,進行相

41、應的調整使之達標并記錄在附表6。2) 偏置控制測試:在前面板的DETECTED INTERROGATIONS和EARTH測試孔接示波器的1通道, 2通道接1s MARKERS 和EARTH,測量檢波脈沖半幅點的間隔時間,標準值是12.0±0.1s,用測試應答機解碼開關TEST TRANSPONDER DECODING, REJECT分別增加2s,減少2s,用TEST TRANSPONDER DECODING, ACCEPT分別增加1s,減少1s,觀察測量結果,間隔的測量值應該分別有明顯的變化。3) RF產生器輸出頻率:準備一個耦合環(huán),一端接在頻率計上,在RF產生器的L1附近,用耦合環(huán)

42、耦合信號,讀取頻率計讀數。在S1可以設定的5個頻率下,分別測量頻率并記錄。4) 測試詢問器信號定時參數測量:CTU上選取Hi Eff測試,TI RATE取1 kHz,用頻率計測量測試詢問器前面板的1s MARKERS 和EARTH,應該是1000.0Hz左右。用示波器測量應答接收門測試點,顯示脈沖的寬度、間隔、脈沖重復周期都應該符合要求,確認信號的準確。使用示波器對比詢問定時INTERROGATION TIMINGEARTH和應答定時REPLY TIMINGEARTH的信號前沿,應該是在±0.1s之內。1.8.2 發(fā)射機驅動器RF輸出首先確定發(fā)射機驅動器工作在臺站應答頻率下,千瓦功放

43、的工作狀態(tài)均經過確認以后,對設備的ALC功能進行確認;1) 發(fā)射機脈沖參數發(fā)射機脈沖的參數包括輸出脈沖功率、輸出脈沖整形、輸出脈沖的間隔均進行測試,其中,脈沖功率的測試以功率校準為主;輸出脈沖整形以脈沖的前沿、后延、脈沖寬度為核心內容進行測試。脈沖功率的測量,在CTU單元選擇Pwr. Out測量,記錄讀數。脈沖整形,利用示波器觀察兩個脈沖的屬性參數,記錄數據,參數要求如下:表5.7參數容限第一個脈沖:脈沖半幅點寬度3.5±0.3s第二個脈沖:脈沖半幅點寬度3.5±0.3s第一個脈沖:上升沿,10%90%2.2±0.3s第二個脈沖:上升沿,10%90%2.2

44、7;0.3s第一個脈沖:下降沿,10%90%2.2±0.3s第二個脈沖:下降沿,10%90%2.2±0.3s兩個脈沖的幅度差異2%同時,在CTU單元上選擇脈沖寬度、上升時間、下降時間分別測試,確認發(fā)射脈沖的屬性。記錄測量結果,正確的參數范圍如下:表5.8參數容限脈沖寬度3.5±0.3s上升沿2.2±0.3s下降沿2.2±0.3s2) 脈沖間隔:保證正確的時基條件下,用示波器在脈沖的半幅點測量脈沖間隔;在CTU上顯示Spacing讀數,分別記錄結果。3) 峰值功率測量和校準:在接假負載的條件下,用峰值功率計測量和發(fā)射機的功率輸出,在CTU單元讀取

45、功率讀數,比較二者的差異,通過調整測試詢問器主板上的R7校準CTU讀數。4) 接收機測試:包括接收機通道視頻門限、接收機靈敏度、接收機帶寬、接收機選擇性、接收機解碼窗口、對CW信號的保護功能、應答率、寂靜時間、回波抑制均要測試記錄。5) 接收機通道視頻門限:在RF板上,脫開天線連接器,接一個合適的假負載,避免測試過程中飛機詢問的干擾。關閉發(fā)射機,用頻率計在接收機單元的ON CHANNEL VEDIO測試孔上測量頻率,應該是20至200對/秒。測量結果超出這個范圍,說明接收機通道門限設置有誤,需要對中頻放大器進行調整,分別調整AGC設置、ON CHANNEL預置、GAIN增益預置調整,使頻率計讀

46、數達標。6) 接收機靈敏度:給接收機送-91 dBm的詢問信號,選擇1000Hz的詢問率,測量應答效率,平均應答效率優(yōu)于70%。7) 接收機帶寬:為接收機饋送-88dBm的詢問信號,在CTU上選擇測量應答效率,應優(yōu)于90%。在RF產生器中,設置S1的不同頻率,分別測量應答效率。在工作頻率上下偏置160kHz時,平均應答效率應大于70%。 8) 接收機選擇性:為接收機饋送-10dBm的詢問,使用Hi Eff測量應答率,平均應答率應大于90%,在RF產生器上下偏置900kHz,測量應答效率,平均效率低于2%。9) 接收機譯碼窗口:詢問信號保持-10dBm,并分別將詢問脈沖增加和減少2s的,測量應答

47、效率,應不超過5%。在-88dBm水平,1 kHz詢問率下,用測試詢問器上的TEST TRANSPONDER DECODING ACCEPT開關,使詢問脈沖增加和減少1s,以Lo Eff測量,平均應答效率應大于70%。在測試詢問器上的TEST TRANSPONDER DECODING REJECT開關,使詢問脈沖增加和減少2s,測量平均應答效率應小于10%。10) 接收機CW保護功能:為接收機饋送-40dBm的詢問信號,CTU上選擇測試詢問率1000Hz,Hi Eff測量,用示波器測接收機的對數視頻,測量脈沖峰值幅度,保證至少在2.2V以上。RF產生器的S1上選擇CW,為詢問脈沖增加CW信號,

48、此時測量脈沖的峰值幅度,應不超過0.7V。CTU測量應答效率,應該大于90%。11) 接收機應答率:測試詢問率為1000Hz,在CTU上測量Tx.Rate參數。接收機單元上抑制詢問INHIBIT INTERROGATION,在CTU上顯示Tx.Rate參數,此時為填充脈沖數量,945±10Hz。接收機上的TEST開關打到REPLY RATE MONITOR TEST,在CTU上讀Tx.Rate參數,應該是810±10Hz;測試詢問頻率保持在10kHz詢問率,測量Tx.Rate,應是 2800±100Hz。測試詢問頻率保持在1kHz詢問率,只使用一個測試詢問器,測量

49、D.Rate,應是 1000±10Hz。給接收機送-70dBm信號,用示波器觀察檢波后的對數視頻DETECEED LOG VEDIO/EARTH,測量脈沖峰值幅度,應該至少1.1V。與此同時,以10kHz的測試詢問率詢問接收機,觀察此時的示波器顯示,脈沖峰值幅度應不超過0.7V。12) 寂靜時間:寂靜時間設置為60微秒,用示波器觀察接收機上DEAD TIME/EARTH,波形持續(xù)時間應該是在58至73之間。13) 回波抑制:短距回波抑制,啟動SDES功能,CTU上采用Hi Eff參數測量,示波器兩個通道分別接在接收機的SDES PULSE/EARTH測試孔和接收機主板上XT13/XT

50、21,觀察波形,與下面示意基本相同:圖5.614) 長距回波抑制功能:依據飛行校驗的結果決定是否采用。這里可以不做檢查要求。1.8.3 監(jiān)視器誤差容限監(jiān)視器各個參數的誤差容限設置,包括延遲、間隔、效率、應答率、功率、天線監(jiān)視。1) 確認監(jiān)視器主板上所有的誤差容限開關均設置完成、ERP輸入連接器與應答機連接、RF板上,天線完整性監(jiān)視線纜接在XN2上(沒有DC連續(xù)性監(jiān)視的天線,CTU單元的S2:5,S2:7必須設置為ON)、設備各開關置于正常工作位置。2) 在CTU單元上選擇FltLimit菜單中的延遲DEALY、間隔Spacing、效率Effncy、發(fā)射率Tx Rate 、功率Ant.Pwr分別測量并記錄測量結果。3) 識別監(jiān)視的檢查,分別在正常工作情況下、告警抑制狀態(tài)下、識別連續(xù)情況下,觀察設備的識別告警反應。4) 監(jiān)視器的自檢功能,觀察監(jiān)視器前面板的SELF TEST指示,應是每16秒左右閃爍一遍,在打碼期間,觀察延遲、間隔指示燈熄滅,PRIMARY指示燈亮起。誤差檢查記錄對照表:圖5.73.9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