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學課程小論文_第1頁
房屋建筑學課程小論文_第2頁
房屋建筑學課程小論文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142015 學年第一學期房屋建筑學教學模塊房屋建筑學課程總結:羅鴻宇班級: 13土木( 1)班 學號: 1301011008 指導教師:慧芳日期: 2015年 1 月 7 日 成績:學院建筑工程系2014.12目錄1 緒論2 房屋建筑學概述3 墻體設計4 屋頂設計5 樓梯設計6 學習心得7 參考文獻1 緒論“建筑”的含義,通常認為是建筑物和構筑物的總稱。其中供人們生產、生 活或進行其它活動的房屋或場所都叫做“建筑物“,如住宅你、學校、辦公樓、 影劇院、體育館、工廠的車間等,人們習慣上也將建筑物稱為建筑。而人們不在 其中生產、生活的建筑,則稱為“構筑物”,如水壩、水塔、蓄水池、煙囪等。 建

2、筑具有實用性,屬于社會產品;建筑又具有藝術性, 反映特定的社會思想意識, 因此建筑又是一種精神產品。房屋建筑學課程分為民用建筑和工業(yè)建筑兩部分, 每一部分又包括建筑構造和建 筑設計原理。建筑構造部分, 研究生般房屋的組成, 各組成部分的構造原理和構 造方法。構造原理研究各組成部分的要求, 以及滿足這些要求的理論; 構造方法 則研究在構造原理指導下, 用建筑材料和制品構成構件和配件, 以及構配件之間 的連接方法。 建筑設計原理構造方法則研究在構造原理指導下, 用建筑材料和制 品構成構件和配件, 以及構配件之間的連接的方法。 建筑設計原理部分, 研究一 般房屋的設計原則和設計方法,包括平面布置、平

3、面設計、剖面設計、立面處理 等方面的問題。而學習房屋建筑學的目的: (1)為了使學生掌握房屋構造的基本理論; ( 2)初 步掌握建筑的一般構造作法和構造詳圖的繪制方法;( 3)一般的工業(yè)與民用建 筑施工圖; (4)能按照設計意圖繪制建筑施工圖( 5)了解一般房屋建筑設計原 理;( 6)具有建筑設計的基本知識,正確理論設計意圖。房屋建筑學課程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技術專業(yè)課,學習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從具體構造和設計方案入手,牢固掌握房屋各組成部分的常構造方法和大 量性房屋的設計方案;(2)要注意了解各構造作法和設計方案的產生和發(fā)展,加深對常用典型構造作 法和標準圖集以及設計方案的理解;(3)多參

4、觀已建成或正在施工的建筑,多參與現(xiàn)場實現(xiàn)施工操作,在實踐中驗 證理論,充實和記憶理論;(4)重視繪圖技能的訓練。通過作業(yè)和課程設計,不斷提高自己繪制和識讀施 工圖的能力;(5)經常查閱相關資料,豐富自己的專業(yè)知識,了解房屋建筑學的發(fā)展態(tài)勢。2 房屋建筑學概述一 建筑的定義建筑:是建筑物與構筑物的通稱, 是人們?yōu)榱藵M足生活需要, 利用所掌握的物質 技術手段, 并用一定的科學規(guī)律和美學法則創(chuàng)造的人工環(huán)境。 建筑物根據(jù)其使用 性質,通??梢苑譃樯a性建筑和非生產性建筑兩大類。 生產型建筑可以根據(jù)其 生產容的區(qū)別分為工業(yè)建筑、 農業(yè)建筑等等不同的類別, 非生產型建筑則可統(tǒng)稱 為民用建筑。二 建筑的構成

5、要素、分類1、建筑的構成要素 總結人類的建筑活動經驗, 構成建筑的主要因素有三個方面: 建筑功能、 建筑技 術和建筑形象。(1)建筑功能 建筑功能是指建筑物在物質和精神方面必需滿足的使用要求。 不同類別的建筑具有不同的作用要求。 例如交通建筑要求人流線路流暢, 觀演建 筑要求有良好的視聽環(huán)境, 工業(yè)建筑必須符合生產工藝流程的要求, 等等;同時, 建筑必須滿足人體尺度和人本活動所需的空間尺度; 以及人的生理要求, 如良好 的朝向、保濕隔熱、隔聲、防潮、防水、采光、通風條件等。( 2)建筑技術 建筑技術是建造房屋的手段,包括建筑材料與制品技術、結構技術、施工技術、 設備技術等, 建筑不可能脫離技術

6、而存在。 其中材料是物質基礎, 結構是構成建 筑空間骨架, 施工技術是實現(xiàn)建筑生產的過程和方法, 設備是改善建筑環(huán)境的技 術條件。(3)建筑形象構成建筑形象的因素有建筑的體型、 外部空間的組合、 立面構圖、 細部與重點裝 飾處理、材料的質感與色彩、光影變化等。建筑的三要素是辯證的統(tǒng)一體, 是不可分割的, 但又有主次之分。 第一是建筑功 能,起主導作用;第二是建筑技術,是達到目的的手段,技術對功能又有約束和 促進作用; 第三是建筑形象, 是功能和技術的反映, 但如果充分發(fā)揮設計者的主 觀作用,在一定的功能和技術條件下,可以把建筑設計的更加美觀。2、建筑的分類建筑要按不同的方式進行分類(1)按建筑

7、的使用性質分類1)工業(yè)建筑 指為工業(yè)生產服務的生產車間、輔助車間、動力用房、倉貯等。2)農業(yè)建筑 供農業(yè)、牧業(yè)生產和加工用的建筑,如溫室、畜禽飼養(yǎng)場、水產品養(yǎng)殖場、農畜 產品加工廠、農產品倉庫、農機修理廠(站)等。3)民用建筑居住建筑主要是指提供家庭和集體生活起居用的建筑場,如住宅、宿舍、公寓等。公共 建筑 主要是指提供人們進行各種社會活動的建筑物。如:行政辦公建筑、文教建筑、 托幼建筑、醫(yī)療建筑、商業(yè)建筑、觀演建筑、體育建筑、展覽建筑、旅館建筑、 交通建筑、通訊建筑、園林建筑、紀念建筑、娛樂建筑等。(2)按建筑規(guī)模和數(shù)量分類1)大量性建筑 這類建筑如一般居住建筑、中小學校、小型商店、診所、食

8、堂等。本課程以此建 筑為主要容。2)大型性建筑大型性建筑是指多層和高層公共建筑和大廳型公共建筑。 這類建筑一般是單獨設 計的。它們的功能要求高、結構和構造復雜、設備考究、外觀突出個性、單方造 價高、用料以鋼材、料石、混凝土及高檔裝飾材料為主。如大城市火車站、機場 候機廳、大型體育館場、大型影劇場、大型展覽館等建筑。(3)按建筑的層數(shù)或總高度分類1)低層建筑: 12 層的建筑。2)多層建筑:一般指 36 層的建筑。3)高層建筑:指超過一定的高度和層數(shù)的建筑。世界上對高層建筑的界定,各 國規(guī)定各不相同。我國 1995 年頒布施行的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GB50045-95)中規(guī)定,十層及十層以上

9、的居住建筑,以及高度超過 24m的其 它民用建筑均為高層建筑。3墻體一墻體是建筑物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承重、圍護或分隔空間。墻體按 墻體受力情況和材料分為承重墻和非承重墻, 按墻體構造方式分為實心墻,燒結 空心磚墻,空斗墻,復合墻。二墻體的類型及設計要求1. 墻體的類型根據(jù)墻體在建筑物中的位置、受力情況、材料選用、構造施工方法的不同,可將 墻體分為不同類型。按墻的位置分類墻體按所處的位置不同分為外墻和墻。沿建筑物長軸方向布置的墻稱為縱墻,沿 建筑物短軸方向布置的墻稱為橫墻,外橫墻又稱為山墻。另外,窗與窗、窗與門 之間的墻稱為窗間墻;窗洞下部的墻稱為窗下墻;屋頂上部的墻稱為女兒墻等(圖3.

10、1)按受力情況分類根據(jù)墻體的受力情況不同可分為承重墻和非承重墻。凡直接承受樓板、屋頂?shù)葌鱽砗奢d的墻稱為承重墻;不承受這些外來荷載的墻稱 為非承重墻。在非承重墻中,不承受外來荷載,僅承受自身重量并將其傳至基礎的墻稱為自承 重墻;僅起分隔空間作用,自身重量由樓板或梁來承擔的墻稱為隔墻; 在框架結 構中,填充在柱子之間的墻稱為填充墻,填充墻是隔墻的一種;懸掛在建筑物外 部的輕質墻稱為幕墻,有金屬幕、玻璃幕等。幕墻和外填充墻,雖不能承受樓板 和層頂?shù)暮奢d,但承受著風荷載并把風荷載傳給骨架結構。按墻的材料分類按墻體所用材料的不同,墻體有磚和砂漿砌筑的磚墻、利用工業(yè)廢料制作的各種 砌塊砌筑的砌塊墻、現(xiàn)澆或

11、預制的鋼筋混凝土墻、石塊和砂漿砌筑的石墻等。按墻的構造形式分類按構造形式不同,墻體可分為實體墻、空體墻和復合墻三種。實體墻是由普通粘 土磚及其他實體砌塊砌筑而成的墻;空體墻部的空腔可以靠組砌形成,如空斗墻, 也可用本身帶孔的材料組合而成,如空心砌塊墻等;復合墻由兩種以上材料組合 而成,如加氣混凝土復合板材墻,其中混凝土起承重作用,加氣混凝土起保溫隔 熱作用。按施工方法分類根據(jù)施工方法不同墻體可分為塊材墻、板筑墻和板材墻三種。2. 墻體設計要求具有足夠的承載力和穩(wěn)定性、具有保溫、隔熱性能、隔聲性能、符合防水要求、防潮、防水要求、建筑工業(yè)化要求;建筑構造結構方面的要求:1. 橫墻承重方案2. 縱墻

12、承重方案3. 縱橫墻混合承重方案4. 半框架承重方案5. 墻體承載力和穩(wěn)定性。6. 墻與柱混合承重(框架結構)功能方面的要求:1. 保溫要求2隔熱要求3隔聲要求4.其他方面要求(防火防潮防水建筑工業(yè)化要求)示例:從墻體的承重方面所考慮的方案墻體有四種承重方案:橫墻承重、縱墻承重、縱橫墻承重和墻與柱混合承重。1橫墻承重橫墻承重是將樓板及屋面板等水平承重構件擱置在橫墻上,樓面及屋面荷載依次 通過樓板、橫墻、基礎傳遞給地基。這一布置方案適用于房間開間尺寸不大,墻 體位置比較固定的建筑,如宿舍、旅館、住宅等。2. 縱墻承重縱墻承重是將樓板及屋面板等水平承重構件均擱置在縱墻上,橫墻只起分隔空間 和連接縱

13、墻的作用。這一布置方案適用于使用上要求有較大空間的建筑,如辦公 樓、商店、教學樓中的教室、閱覽室等。3. 縱橫墻承重這種承重方案的承重墻體由縱橫兩個方向的墻體組成。 縱橫墻承重方式平面布置 靈活,兩個方向的抗側力都較好。這種方案適用于房間開間、進深變化較多的建 筑,如醫(yī)院、幼兒園等。4屋頂一屋頂是建筑的普遍構成元素之一,是房屋頂層覆蓋的外圍護結構,功能是用 于抵御自然界的風雪霜雨、太陽輻射、氣溫變化以及其他不利因素。有平頂、坡 頂、殼體、折板等形式。干旱地區(qū)房屋多用平頂,濕潤地區(qū)多用坡頂,多雨地區(qū) 屋頂坡度較大。坡頂又分為單坡、雙坡、四坡等。二 屋頂?shù)淖饔眉霸O計要求1 強度和剛度要求首先要有足

14、夠的強度以承受作用于其上的種種荷載的作用,其次要有足夠的剛度,防止過大的變形導致屋面防水層開裂而滲水。2 防水排水要求屋頂防水排水是屋頂構造設計應滿足的基本要求。在屋頂?shù)臉嬙煸O計中,主要是是依靠“防”和“排”的共同作用來完成防水要求的。3 保溫隔熱要求屋頂作為建筑物最上層的外圍護結構,應具有良好的保溫隔熱的性能。在晉升寒 和寒冷地區(qū),屋頂構造設計應主要滿足冬季保溫的要求, 盡量減少室熱量的散失; 在溫暖和炎熱地區(qū),屋頂構造設計應主要滿足夏季隔熱的要求, 避免室外高溫及 喲烈的太陽輻射對室生活和工作的不利影響。5樓梯一建筑物中作為樓層間垂直交通用的構件。用于樓層之間和高差較大時的交通 聯(lián)系。在設

15、有電梯、自動梯作為主要垂直交通手段的多層和高層建筑中也要設置 樓梯。高層建筑盡管采用電梯作為主要垂直交通工具, 但仍然要保留樓梯供火災 時逃生之用。樓梯由連續(xù)梯級的梯段(又稱梯跑)、平臺(休息平臺)和圍護構 件等組成。樓梯的最低和最高一級踏步間的水平投影距離為梯長,梯級的總高為梯高。中國戰(zhàn)國時期銅器上的重屋形象中已鐫刻有樓梯。1516世紀的意大利,將室樓梯從傳統(tǒng)的封閉空間中解放出來,使之成為形體富于變化帶有裝飾性的建 筑組成部分。二樓梯的構造組成1、樓梯踏步由踏步和踢面組成2、欄板、欄桿、扶手。3、相互間的連結(堅固、美觀、實用)疏散樓梯防煙樓梯間封閉式樓梯間三樓梯設計步驟1、根據(jù)房屋層數(shù)、耐

16、火等級和使用人數(shù)計算樓梯的總寬度。2、確定樓梯的部數(shù)和每部樓梯的梯段寬。3、根據(jù)房屋的類型確定踏步的尺寸和坡度。4、根據(jù)層高確定每層踏步級數(shù)。5、按位置樓梯形式。&確定平臺的寬度和標高7、計算梯段長和樓梯間進深最小尺寸。8、計算最小開間尺寸9、按模數(shù)協(xié)調標準規(guī)定,確定軸線尺寸。10、繪制平、剖面方案圖。四樓梯構造設計依據(jù)下列條件和要求,設計某住宅的鋼筋混凝土雙跑樓梯。一、設計條件該住宅為六層磚混結構,層高2.8m,樓梯間2700x6600mm。墻體均為240磚墻, 軸線居中,底層設有住宅出入口,室外高差 450mm。二、設計容及深度要求用A2圖紙一完成以下容:1 樓梯間底層、標準層和頂

17、層三個平面圖,比例 1: 50。(1) 繪出樓梯間墻、門窗、踏步、平臺及欄桿扶手等。底層平面圖還應繪出室 外臺階或坡道、部分散水的投影等。(2) 標注兩道尺寸線。開間方向:第一道:細部尺寸,包括梯段寬、梯井寬和墻緣至軸線尺寸;第二道:軸線尺寸;進深方向:第一道:細部尺寸,包括梯段長度、平臺深度和墻緣至軸線尺寸; 第二道:軸線尺寸。(3) 部標注樓層和中間平臺標高、室外地面標高,標注樓梯上下行指示線,并 注明該層樓梯的踏步數(shù)和踏步尺寸。(4) 注寫圖名、比例,底層平面圖還應標注剖切符號。2 樓梯間剖面圖,比例1: 30(1) 繪出梯段、平臺、欄桿扶手,室外地面、室外臺階或坡道、雨篷以及剖切 到投影所見的門窗、樓梯間墻等,剖切到部分用材料圖例表示。(2) 標注兩道尺寸線水平方向:第一道:細部尺寸,包括梯段長度、平臺寬度和墻緣至軸線尺寸。第二道:軸線尺寸垂直方向:第一道:各梯段的級數(shù)及高度第二道:層高尺寸。(3) 標注各樓層和中間平臺標高、室外地面標高、底層平臺梁底標高、欄桿扶 手高度等。注寫圖名和比例。6學習心得房屋建筑學是一門有趣同時卻艱辛的課程,這門課程復雜、難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