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眼叢枝病_1農業(yè)種植技術栽培技術_第1頁
龍眼叢枝病_1農業(yè)種植技術栽培技術_第2頁
龍眼叢枝病_1農業(yè)種植技術栽培技術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龍眼叢枝病 一、癥狀嫩梢、葉片及花穗均能受害,并表現明顯癥狀。病梢上的幼葉狹小,淡綠色,葉緣卷曲,不能綻開,呈筒狀;嚴峻時全葉呈線狀,煙褐色。成長葉片的葉面凹凸不平,葉緣常向葉背卷曲皺縮,葉尖向下彎曲;葉脈淡黃綠色,呈明脈現象,脈間葉肉呈現不定形、大小不等的黃綠色斑駁。小葉柄往往扁化,稍變寬。有時在枝梢上同時具有上述兩種畸形病葉,或在同一枝條上可見到春、秋梢表現明顯畸形葉,而夏梢卻往往生長正常,不表現癥狀。病梢上的各種畸形葉,不久干枯脫落,成為禿枝。發(fā)病嚴峻的植株,新梢叢生,節(jié)間縮短,頂部有各種畸形葉片,當病葉脫落以后,整個枝梢呈掃帚狀,故有叢枝病、鬼帚病、掃帚病之稱。花穗受害,節(jié)間亦縮短,叢

2、生成簇狀,花朵畸形,膨大,數量多,褐色,不正常地密集在一起。病花發(fā)育不正常,常早落,不能牢固。間或能結l一2個果,則果小,肉薄、味淡,不堪食用。病穗干枯后不易脫落,常懸掛于枝梢上。二、病原本病是由龍眼叢枝病毒(Longanwitchesbroomvirus)侵染所致。病毒粒體為線狀,大小為12×l000毫微米;只存在于寄主篩管內,多數是很多粒體聚集在一起,少數是單獨存在。其后又從病枝梢皮內、病葉的葉柄和葉脈中,分別出1種球狀粒體,大小約為40一70毫微米。畢竟哪一種粒體為本病的病毒粒體,有待進一步討論。亦有依據癥狀表現為病原可能是類菌原體,尚待深化討論。叢枝病毒的寄主范圍除龍眼外,人

3、工接種尚可侵染荔枝。三、發(fā)生過程本病主要通過嫁接傳染,用2年生砧木嫁接病枝,約經7-8個月的潛育期就可發(fā)病。種子可能帶病。遠距離傳播主要通過有病的苗木、接穗和種子的調運。福建農科院果樹討論所病毒組試驗討論證明,龍眼鬼帚病自然傳病介體昆蟲是荔枝靖象和龍眼角頰木虱。荔枝蠟象1-2齡若蟲不能傳病,但3-4齡石蟲的傳病率高達188一450,成蟲壽命長,能飛行,其傳病范圍和傳病時期均超過若蟲。荔枝焙象成蟲和若蟲每年6一11月,均能傳播此病。龍眼角頰木虱成蟲傳病率為223一378。四、發(fā)病條件通常幼齡樹比成年樹簡單發(fā)病。高壓苗比實生苗發(fā)病率高。龍眼各品種間的抗病性有差異:紅核仔、牛仔、大粒、赤殼、油潭本、普明閹、福眼、蕉眼、花殼、氣龍嶺等品種均較感?。欢糯?、東瑩龍眼等則較抗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