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外科常見引流管的護理(超全)_第1頁
腦外科常見引流管的護理(超全)_第2頁
腦外科常見引流管的護理(超全)_第3頁
腦外科常見引流管的護理(超全)_第4頁
腦外科常見引流管的護理(超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小小管道,大大學問!硬膜 :由2層纖維膜組成,緊貼顱骨內面,包在脊髓外面的叫硬脊膜,通過枕骨大孔與硬腦膜相連蛛網(wǎng)膜:半透明膜,位于硬膜深面,與深面軟膜之間有許多小梁呈網(wǎng)柱狀為蛛網(wǎng)膜下隙,內充滿腦脊液此腔貫通腦和脊髓軟膜:緊貼腦和脊髓表面的薄膜l流動于腦室、中央管、蛛網(wǎng)膜下隙內的無色、透明、無沉淀、的液體為腦脊液。l該液的總量在正常成人為100150ml(或70160ml,約50%在顱內,50%在脊髓),腦脊液產生速率為0.3ml/min,日分泌量在400500ml 。l要保持腦室系統(tǒng)和蛛網(wǎng)膜下腔150ml維持量的持續(xù)循環(huán),靜脈系統(tǒng)吸收的量與分泌量相,大約450ml/d。l病理狀態(tài)可影響的產生、

2、分泌和循環(huán)。腦脊液循環(huán)通路左右側腦室左右側腦室- 室間孔室間孔- 第三腦室第三腦室-中腦水管中腦水管- 第四腦室第四腦室- 正中孔、左右外側孔正中孔、左右外側孔-蛛網(wǎng)膜下隙蛛網(wǎng)膜下隙-蛛網(wǎng)膜粒蛛網(wǎng)膜粒 - 上矢狀竇l腦室引流管l硬膜下引流管l硬膜外引流管l創(chuàng)腔引流管(瘤腔引流管)l腰大池持續(xù)引流管(蛛網(wǎng)膜下隙持續(xù)引流管)l血腫腔引流管l囊腔引流管 1、經顱骨鉆孔或椎孔穿刺側腦室,放置引流管將腦脊液引流至體外 2、是顱腦術后常用的降低顱內壓、排出腦室積血、降低傷口腦脊液漏的治療措施之一,同時用于各種原因腦室出血 當腦內一分腔占位病變時,該腔壓力高于鄰腔,腦組織由高壓區(qū)向低壓區(qū)移位,部分腦組織被劑

3、入顱內生理空間或裂隙產生的癥狀和體征(一一) 顱內壓的生理顱內壓的生理(the physiology of ICP)1、顱內壓、顱內壓( 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定義定義顱腔顱腔1、顱腔內容物對顱腔壁產生的壓力。2、顱內容物由顱組織、腦脊液、血液組成血液血液腦組織腦組織腦脊腦脊液液顱腔內容物顱腔內容物(cranial cavity matter)腦組織、腦脊液、血液腦組織占80%以上(11501350ml)腦脊液占10%(100150ml)血液占211%顱腔容積 14001500ml正常值:成人:0.691.96kpa(70200mmh20)兒童:0.490.98k

4、pa(50100mmh20)l搶救因腦脊液循環(huán)受阻所致顱內高壓危機狀態(tài)l腦室檢查以明確診斷和方位l腦室術后引流腦脊液,減少腦膜刺激及蛛網(wǎng)膜粘連術后早期控制腦內壓l經腦室引流管沖藥控制顱內感染l腦內腫瘤合并顱內高壓,術前可先行腦室引流術降低顱內壓,避免開顱術中顱壓驟降引發(fā)腦疝腦室引流高度腦室引流高度b b嚴格無菌操作,防止感染嚴格無菌操作,防止感染a a觀察引流物性狀觀察引流物性狀d d拔管護理拔管護理f f保持引流管的通暢保持引流管的通暢e e引流速度及量的控制引流速度及量的控制c cl 仰臥位時以耳屏為基線,側臥位以正中矢狀面為基線(側腦室水平) l引流瓶的內管(液體流出口)高度在基線上17

5、18cm(1015cm),最高不應超過20cm。(神經外科手術學)1、基線定位;、基線定位;2、管道定位;、管道定位;3、床頭高度定位(不能調)、床頭高度定位(不能調)如伴有腦積水、腦室腫瘤、顱后凹占位病變者,術后早期可將引流袋掛高,待顱內壓力趨于平衡后,再放低引流袋于正常高度。(“先高后低”)e.g.注入尿激酶后早期開放引流管先提高(顱內壓可能較前升高),再逐漸降低(放液后顱內壓下降)“平穩(wěn)”若血腫破入腦室,在行血腫清除治療后,有大量腦脊液經血腫腔內穿刺針引流出時,為防止顱內壓力過低,需將引流管的最高點放在穿刺點上方15cm處,經此最高點使含陳舊血液的腦脊液流出顱外,以控制顱內壓力恒定。顱內

6、血腫微創(chuàng)清除技術臨床應用范例怎么樣判斷血腫腔是否與腦室相通?1、量:,原始量;2、性:相對清;3、l術后早期:控制引流速度,引流速度不宜過快,顱內壓不宜在短時間內降得過低,引流量應20ml/h,引流液量500ml/d(400ml?200ml?)l若引流過快過多,易出現(xiàn)低顱壓性頭痛、惡心、嘔吐,因患者顱內壓驟然下降,有可能發(fā)生腦出血或腦疝的危險,此時抬高或暫夾閉引流管。l在顱內有繼發(fā)感染、出血及腦脊液吸收功能下降或循環(huán)受阻時,其分泌量將增加(因此,必須每24h測量1次,并準確、詳細記錄于病歷中并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異常應及時報告醫(yī)生處理)臨床護理技術規(guī)范(基本篇)第二版及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的危重癥監(jiān)護介紹

7、一種引流管記錄方法改進介紹一種引流管記錄方法改進l引流管:不可受壓、扭曲、折疊、成角;妥善固定管道l病人頭部:活動范圍適當限制l治療護理:動作輕柔、避免牽拉引流管;l引流液:隨病人呼吸、脈搏等上下波動示通暢。(引流管內液面在引流完全通暢時可隨呼吸上下波動,波動幅度為10mm左右)反之不暢,應及時查明原因。l搬運病人時:暫夾閉引流管(注意)l體位:病人病情穩(wěn)定即可將床頭抬高1530度l腦室引流管盡量減少擠壓,以免增加顱內壓(柏祥靜. 幾種常見外科術后引流管護理J. 醫(yī)學信息, 2011, 24(5):3067.)1.腦內壓低于0.981.47kpa(7.5mmHg11.1mmHg)2.引流管放置

8、過深過長、折曲: ( 對照CT將引流管緩慢向外抽出至有腦脊液流出)3.管口吸附于腦室壁:(將引流管輕輕旋轉,使管口離開腦室壁)4.腦組織、血凝塊堵塞:(注射器輕輕外抽,但過度的負壓抽吸無助于通暢稍作推注)5.經上述處理后仍無腦脊液流出必要時更換引流管l顏色:術后12日可略呈血性漸變橙黃色l量:3,更換新的無菌引流袋,注意保持整個裝置無菌必要時作腦脊液檢查或細菌培養(yǎng)l更換引流袋及傾倒引流液時應夾閉引流管以免管內腦脊液逆流回腦室,禁止在引流管上穿刺以免造成污染l術后34日(7日):顱水腫期將過,顱內壓逐漸降低應及早拔管(我們認為:拔管與否著重于放置引流管的動機達到目的了就拔)l試夾管24h:了解腦

9、脊液循環(huán)是否通暢,有否顱內壓再次增高的表現(xiàn)(三主征或3w,硬與蛛之間,具有包膜)是最常見的顱內血腫,占顱內血腫的10%,占硬腦膜下血腫的25%。特點:外傷輕微、出血緩慢、緩解期時間長CT一旦確診伴顱內高壓癥狀立即行:顱骨鉆孔引流或血腫清除引流術嚴格無菌操作妥善固定管道、標記醒目體位:術后(頭低足高位患側臥位或平臥)引流袋高度:低于創(chuàng)腔1015cm(30)(腦萎縮嚴重“先高后低”)保持引流通暢觀察引流量、性狀、色(棕褐色轉紅出血)拔管:常于34天后CT檢查血腫消退即可申香梅. 顱內引流管的護理J. 北方藥學, 2011, 8(3):122123硬膜外血腫:血液聚積在顱骨與硬腦膜之間當腦外傷后,一

10、般成人幕上血腫20ml幕下血腫10ml即可引起顱內高壓癥狀,一旦確診立即行血腫清除術為預防開顱術后產生硬膜外血腫,常規(guī)置入直徑2引流管于硬膜外,與顱骨內板相貼,外接引流袋.硬膜外引流在引流組織液、血液及血性分秘物的同時也可引流出部分腦脊液,此時引流液性質應為血性腦脊液。適用于多種疾病,如顱內血腫術后、腫瘤術后、顱骨修補術后等,預防出血及血腫的發(fā)生。適用于多種疾病,如顱內血腫術后、腫瘤術后、顱骨修補術后等,預防出血及血腫的發(fā)生。l硬膜外引流管的高度與血腫腔處于硬膜外引流管的高度與血腫腔處于,引流瓶低于頭部或使用低負壓引流。使頭,引流瓶低于頭部或使用低負壓引流。使頭偏向患側以引流徹底。偏向患側以引

11、流徹底。l硬膜外引流排液通常在硬膜外引流排液通常在612小時停止,小時停止,硬膜外引流管目的:顱內腫瘤切除后,引流手術殘腔內的血性液體和氣體,使殘腔逐漸閉合,減少局部積液或形成假性囊腫的機會.u(1)術后早期(術后2448h)引流袋放與頭部創(chuàng)腔保持一致(使液體在創(chuàng)腔內維持適當?shù)膲毫?,避免腦組織移位;創(chuàng)腔內積聚的液體可稀釋積血而引流,以免形成血腫)u(2)術后48h可將引流袋逐漸放低,較快地引流創(chuàng)腔內的液體(因腦水腫已至高峰期,引流不暢將影響腦組織膨脹,死腔不能消失,局部積液的占位性也可引起顱內高壓)u(3)引流量:術后早期引流量多時適當抬高 ,引流袋維持正常腦內壓為原則u(4)拔管:置管34日

12、腦脊液轉清即可拔管(與腦室相通的創(chuàng)腔引流管)u(5)換袋、記量、觀察性質、腰大池持續(xù)引流管l置管位置置管位置 :在腰:在腰3-4或腰或腰4-5椎體間椎體間l引流物:腦脊液。引流物:腦脊液。l目的:目的:1、引流血性腦脊液、引流血性腦脊液 2、顱內感染引流病灶、顱內感染引流病灶 3、降低顱內壓、降低顱內壓 4、治療腦脊液漏、治療腦脊液漏l并發(fā)癥:主要有腦膜炎及過量引流引起低顱壓。并發(fā)癥:主要有腦膜炎及過量引流引起低顱壓。l術前用藥:術前術前用藥:術前30分快速滴注分快速滴注20甘露醇甘露醇250ml,以降低顱內壓,預防術中腦疝的發(fā)生。以降低顱內壓,預防術中腦疝的發(fā)生。腰大池持續(xù)引流管腰大池持續(xù)引

13、流管l 嚴格控制流速:嚴格控制流速:1、10滴滴/min(一般一般25滴滴/min為宜為宜)。2、引流袋應高于外耳道水平、引流袋應高于外耳道水平1015cm為宜為宜 (低于創(chuàng)口低于創(chuàng)口1520)3、引流袋置于床下低于腦脊髓平面、引流袋置于床下低于腦脊髓平面4、一般引流液控制在、一般引流液控制在40350ml/d。l顱內低壓綜合征頭痛的特點是:在抬高床頭或坐立時,頭痛加重,平臥后頭痛減輕。給予放低床頭顱內低壓綜合征頭痛的特點是:在抬高床頭或坐立時,頭痛加重,平臥后頭痛減輕。給予放低床頭及停止、放侵引流速度的處理后,頭痛得到緩解及停止、放侵引流速度的處理后,頭痛得到緩解l嚴密觀察病人意識、瞳孔、生

14、命體征變化,正確區(qū)分顱內高壓與顱內低壓性頭痛嚴密觀察病人意識、瞳孔、生命體征變化,正確區(qū)分顱內高壓與顱內低壓性頭痛l 減少探視和人員流動。減少探視和人員流動。l 做好床頭交接班,防止管道脫落或意外拔管。做好床頭交接班,防止管道脫落或意外拔管。l 隨時觀察置管部位皮膚是否有紅腫、滲出。隨時觀察置管部位皮膚是否有紅腫、滲出。l 搬動病人時,先夾閉開關再搬動,防逆流。搬動病人時,先夾閉開關再搬動,防逆流。l 嚴格遵照無菌操作原則。嚴格遵照無菌操作原則。l 觀察引流液的性質觀察引流液的性質 必要時送細菌培養(yǎng),及時發(fā)現(xiàn)并治療顱內感染。必要時送細菌培養(yǎng),及時發(fā)現(xiàn)并治療顱內感染。在腰穿持續(xù)外引流中,隨著腦脊

15、液色澤的清亮,蛋白含量的下降,細胞計數(shù)的減少,腦脊液漏的停在腰穿持續(xù)外引流中,隨著腦脊液色澤的清亮,蛋白含量的下降,細胞計數(shù)的減少,腦脊液漏的停止,應及時拔除引流管。止,應及時拔除引流管。拔管前先試行夾管拔管前先試行夾管24-48小時,觀察意識、瞳孔、生命體征的變化,如無異常,則可拔出引流管。小時,觀察意識、瞳孔、生命體征的變化,如無異常,則可拔出引流管。拔管后除仍注意意識、生命體征的觀察外,還注意置管處有無腦脊液漏,拔管后除仍注意意識、生命體征的觀察外,還注意置管處有無腦脊液漏,拔管后置管部位有腦脊液拔管后置管部位有腦脊液溢出,給予縫合溢出,給予縫合1 1針加壓包扎,嚴格臥床。針加壓包扎,嚴格臥床。1、保持引流通暢,記錄引流量、顏色性質、定時無菌操作下更換引流袋。2、注入尿激酶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