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的需肥規(guī)律和施肥技術_第1頁
花生的需肥規(guī)律和施肥技術_第2頁
花生的需肥規(guī)律和施肥技術_第3頁
花生的需肥規(guī)律和施肥技術_第4頁
花生的需肥規(guī)律和施肥技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花生器官的特征特性 (一)營養(yǎng)器官的生長發(fā)育1、根和根瘤(1)根的形態(tài)與生長 花生的根屬直根系。主根由胚根長成,由主根上分生出的側(cè)根稱一次(級)側(cè)根,一次側(cè)根分生出的側(cè)根稱二次側(cè)根,依此類推。種子萌動后,胚根首先突破種皮,垂直向下伸長,深入土中形成主根。出苗時主根長可達1940cm,側(cè)根已有40余條;花生始花時主根長可達60cm以上,側(cè)根已生出100150條。盛花期主根長可達200cm以上,側(cè)根可達200余條。成熟植株的主根長可達2m,一般為6090cm。側(cè)根于地表下15 cm土層內(nèi)生出最多,花生主體根系分布在30 cm深的土層內(nèi)(約占根總量的70%)。根系分布直徑,蔓生型品種80115 cm

2、,直立型品種約50 cm。 (2)根瘤的形成 根瘤菌侵入根皮層刺激皮層細胞增殖形成的,5葉期開始形成。 (3)花生根瘤的類型 豇豆族根瘤菌,有專性桿狀菌,共生:扁豆、綠豆、胡枝子等;非共生:大豆、苕子等。(4)根瘤形成部位 花生根瘤圓形,直徑一般15mm,多數(shù)著生在主根的上部和靠近主根的側(cè)根上。(5)根瘤固氮規(guī)律 入根前,根瘤菌在土壤過腐生生活;花生種子萌發(fā)后,根瘤菌由幼根皮層侵入,當幼苗主莖生出45片真葉時,幼根上便形成肉眼可見的圓形瘤狀體。 幼苗期 根瘤不斷形成,但根瘤菌與花生是寄生關系,基本不能進行共生固氮; 開花后 根瘤大量形成,根瘤菌與植株變?yōu)楣采P系,開始為花生提供氮素; 結(jié)莢初期

3、 是根瘤菌固氮和供氮的高峰期期; 生育后期 根瘤菌固氮能力衰減很快,根瘤破裂,根瘤菌重新回到土壤中。 (6)影響根瘤發(fā)育和根瘤菌固氮能力的因素 1)氧氣:根瘤菌為好性細菌,因此需結(jié)構(gòu)疏松的土壤,深耕整地、起壟種植、中耕松土。 2)溫度:18-28。 3)水分:60%左右。 4)PH:5.5-7.2。 5)營養(yǎng)元素:根瘤生長和固氮需充足的P、K和Ca、Mo元素。N過多,尤其硝態(tài)N過多,對根瘤固氮有抑制作用,但在苗期,適量供N肥,可促進幼苗生長健壯,對后期固氮有促進作用。 固氮能力:畝產(chǎn)150kg莢果,可固氮57.5kg,相當硫氨2535kg,供花生一生需氮的80左右。 (7)了解根系的生長和根瘤

4、的形成及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在生產(chǎn)上有什么指導意義呢? 花生氮素來源的60%來自自身的根瘤固氮; 而且固氮高峰是在開花盛期結(jié)果初期;  根瘤菌的供氮與施氮量呈極顯著的負相關;  硝態(tài)氮明顯抑制花生根瘤菌固氮。由此,我們在施肥應注意:適量適期追施氮肥。氮素化肥以一次性基施為宜。適宜花生的氮素化肥種類為硫酸銨,尿素、碳銨。注意苗期P、K、Mo肥的施用。 2、莖和分枝 (1)莖:胚芽生長發(fā)育形成主莖,主莖直立,主莖由15-25個節(jié)組成。主莖高是花生植株考種的一項重要指標,它是指第一對側(cè)枝分生處到頂葉節(jié)的長度。 生產(chǎn)上常把主莖高度做為栽培管理措施直觀簡易指標。 主莖高度60cm生長過旺。

5、 主莖高度4050cm表明生長良好。 主莖高度40cm,表明生長不良。 主莖生長:苗期生長慢,開花時高58cm; 開花后生長加快; 盛花期達高峰。(2)分枝 1)第一、二對側(cè)枝的生長 出苗后35天,主莖上第三片真葉發(fā)出時,兩片子葉的腋芽長成第一對側(cè)枝。 當出苗后1520天,主莖第56片真葉展開時,從第1、2片真葉葉腋里分別長出第3、4條分枝,由于主莖第1、2片真葉互生,節(jié)很短,第3、4條分枝分化后就象對生的一樣,因此習慣稱為第二對側(cè)枝。第二對側(cè)枝出現(xiàn)后,稱花生的團棵期 2)第一二對側(cè)枝的特點 長勢強,構(gòu)成花生植株的主體;是著生莢果的主要部位,占總數(shù)的7080。因此,栽培上促使第一二對側(cè)枝健壯生

6、長十分重要。3、葉 (1)形狀:花生的葉可分為不完全葉和完全葉兩類。不完全葉有: 子葉鱗葉 苞葉花生的完全葉(即真葉)是由托葉、葉柄、葉枕和葉片四部分構(gòu)成。葉片為4個小葉片組成的羽狀復葉,小葉片的形狀有橢圓的、長橢圓,倒卵圓和寬倒卵圓四種 。(2)特性 感夜運動:葉片晝開夜閉現(xiàn)象 向陽運動:早晚陽光斜照時,上部葉片常豎立起來,以其正面對著太陽,并隨著太陽輔射的變化,不斷變化其位置。 2、果針 (1)果針的形成和伸長 受精后,子房基部的一部分細胞開始分裂、伸長,大約在開花后46天,即形成明顯可見的子房柄,再過4-6天即可入土。 果針 子房柄連同位于其先端的子房合稱果針。 果針入土深度 珍珠豆型:

7、3-5cm , 普通型:4-7cm,龍生型:7-10cm ,果針入土后,子房柄停止伸長,子房橫臥發(fā)育成莢果。 (2)特性 果針雖然是入土結(jié)實的生殖器官,但具有與根相似的吸收性能和向地生長的習性,可以彌補根系吸水肥的不足。種植安排(一)選地: 第一注意不要重茬;第二土層深厚50cm以上;第三土質(zhì)疏松、透氣、上沙下壤、上虛下實;第四土壤中性,PH值6.5-7.5 (可耐5.6酸土) 第五有適當含量的有機質(zhì)和充足的Ca素。(二)輪作倒茬: (1)花生重茬減產(chǎn)的原因: 加重了病蟲雜草的危害 連作可造成花生根系自身中毒。 連作間造成土壤養(yǎng)分失調(diào)。 (2)解決方法:目前,花生集中產(chǎn)區(qū)主要采用 深耕深翻,將

8、病原積菌深埋土壤深處。 增施有機肥料,增施P、K肥,改善土壤結(jié)構(gòu)。 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 輪作倒茬 (3)我省花生產(chǎn)區(qū)主要輪作方式 小麥花生春玉米小麥花生 小麥花生小麥棉花小麥花生 油菜花生小麥玉米油菜 夏紅薯花生小麥夏紅薯(三)種植方式及密度 麥壟套種夏花生:占花生總面積的70% 麥(油)后直播夏花生 一年一熟的春花生:這種方式占15%;花生和其它作物間作種植:立體高效1、間作套種的增產(chǎn)原因(1)充分利用空間,提高光能利用率;(2)充分利用生長季節(jié),延長生長期,提高產(chǎn)量,增加效益;(3)充分利用土地,提高復種指數(shù)。2、我省主要間套怍方式及密度(1)小麥套夏花生: A、小麥大背壟套種花生:水

9、肥條件較好的高產(chǎn)區(qū),實行二耬套,大行33cm,小行7cm,5月中旬大行點種一行花生,穴距20-23cm,行距40cm,每畝7000-8000穴,每穴兩粒。 B、兩行小麥套一行花生:中等肥力地,小麥20cm勻播,5月下每隔兩行小麥播一行花生,行距40cm,穴距20-22cm,畝7600-8300穴,每穴兩粒。C、一行小麥一行花生:適宜旱薄地,畝11.1萬穴。(2)花生、玉米間作 A、花生為主的間作方式:花生行間40cm,每隔68行種12行 玉米,花生密度平均6200穴,玉米900多種。 B、玉米為主的間套怍:在人多地少,糧食高產(chǎn)區(qū),在糧食不減產(chǎn)的情況下,畝增收4050kg花生,玉米行間5565c

10、m,24行玉米間作一行花生。(3)花生與棉花間作:(4)花生與煙草間作:兩行花生一行煙,煙行株距89×40,畝1800株,花生株距26cm,畝5500穴。(5)花生西瓜間作:2m一帶,花生5行,西瓜一行。 另外,花生還可以與芝麻、紅薯、綠豆等間作。二、土壤耕作 (一)高產(chǎn)花生田的土壤條件: 1、具有良好的土體結(jié)構(gòu),土層深厚50cm以上; 2、土質(zhì)疏松、透氣、上沙下壤、上虛下實; 3、土壤中性,PH值6.5-7.5 ; 4、土壤養(yǎng)分含量高,有機質(zhì)含量0.7以上,全N含量0.05,全P含量12以上,速效K不低于100ppm,代換性Ca在0.2左右。(三)整地 1、春播花生整地要求:冬耕2

11、6cm為宜20002500kg農(nóng)家肥;春耕1013cm。2、夏直播花生整地要求:前茬作物收獲后,及時淺耕滅茬,一般1017cm,耙平起壟種植,出苗后及時中耕施速效肥。 3、麥壟套種花生整地要求:重點是在小麥播種前要求深耕細耙,深耕26cm以上有機肥。 4、起壟種植:壟高17cm,壟距3340,每壟播種一行,隨起隨播,防止跑墑影響出苗。 六、適期播種 1、種子準備: 選種: 催芽: 藥劑拌種: 種衣劑包衣: 2、適時播種 要求 5cm地溫穩(wěn)定在15(珍珠豆型小花生12)以上,即可播種,而以地溫穩(wěn)定在1618時,出苗快而整齊,一般北方花生區(qū)春播適期為4月中旬至5月上旬。 目前夏花生的播種方式有兩種

12、:麥壟點種和麥后直播麥套花生的適宜播期主要與小麥收獲期早晚有關。 鐵茬播種是由于勞力緊張未能來的及種的麥田或由于小麥長勢好、密度大、套種困難的麥田或嚴重干旱缺墑,無法套種的麥田,可在麥收據(jù)后,立即時播種,注意應選用早熟類型的品種,另外,密度應加大。 花生的需肥規(guī)律和施肥技術一)所需的營養(yǎng)元素 N、P、K、Ca這四種元素花生的需求量較大,被稱為花生營養(yǎng)的四大元素。 (二)需肥量 每生產(chǎn)100kg莢果,全株吸收的N平均為5.45±0.68kg, P2O5 1.04±0.238kg, K2O 2.615±0.6728kg, CaO 1.53.5kg,一般為22.5kg。

13、大約比例N:P:K:Ca=5:1:3:2(三)花生需肥特點 1、花生需要的N系大部分來自根瘤。 2、葉片吸收的營養(yǎng)物質(zhì)能運轉(zhuǎn)到植株的各部位。3、果針、幼果能吸收土壤中的營養(yǎng)物質(zhì)。 4、吸收高峰在盛花期 。(四)施肥量中肥地上,氮的最佳用量約45 kg/畝,低肥地上(全氮低于450mg/kg),氮用量約910kg/畝。磷的最佳用量變動在511kg(P2O5)/畝,施P2O5量y與土壤含P2O5(mg/kg)量x的關系為y=120.3x+0.012x2。一般可施優(yōu)質(zhì)有機肥3000045000 kg/hm2。(五)花生施肥效應花生施肥效應主要取決于土壤養(yǎng)分的豐缺。土壤全氮含量650mg/kg的高肥地

14、上,氮肥效應不顯著;土壤全氮含量450mg/kg,氮肥效應極顯著;土壤全氮含量450650mg/kg的中肥地上,氮肥的增產(chǎn)率與氮、磷比率(全N/ P2O5)有關。缺磷的臨界指標約810mg/kg,小于45mg/kg為極缺。缺鉀的臨界值為6790mg/kg。土壤臨界鈣含量一般代換性鈣0.14%0.25%為宜。微量元素的臨界值指標大致是:鐵為5mg/kg,硼(熱水溶)為0.2mg/kg(鈣質(zhì)土)或0.5mg/kg(酸性土);鉬為0.15mg/kg,鋅為0.5mg/kg;錳為23mg/kg(代換性錳);銅為0.2mg/kg。(六)花生的施肥技術 1、施肥原則 重視前茬施肥,重施有機肥和磷肥,重施基肥

15、,有機肥、氮、磷、鉀肥配合施用的原則。 2、施肥方法 (1)基肥:基肥的2/3(包括有機肥和氮、磷等化肥)結(jié)合耕翻施入犁底,1/3的基肥結(jié)合春季淺耕或起壟作畦施入淺層以滿足生育前期和結(jié)果層的需要。鉀肥應全部深施 。 (2)鈣肥 :一般在下針前,結(jié)合最后一次中耕培土施入結(jié)果 層,畝施30kg左右的石膏粉。施用應考慮土壤的酸堿性,在pH值5以下的酸性土壤上,可結(jié)合耕翻全層施用;在土壤近中性時,可于初花期把石膏施在結(jié)果層,每畝用量2530kg;在偏堿性的土壤上,不能施用鈣肥。 (3)追肥 在基肥不足土地上,苗期至初花期施用12kg/ 畝氮肥。磷肥未施足者,花針期在結(jié)果層施過磷酸鈣或氮、磷混合肥。 (

16、4)葉面噴肥 結(jié)莢期在噴施殺菌劑同時,噴灑1%2%尿素,2%3%過磷酸0.1%0.2%磷酸二氫鉀液,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早衰,促進莢果發(fā)育。 (5)微量元素肥料缺鐵現(xiàn)象較常見。一般可每畝施0.51kg硫酸亞鐵作基肥,0.1%硫酸亞鐵溶液浸種12小時,1%3%硫酸亞鐵或鏊合鐵溶液于新葉發(fā)黃時葉面噴施,每隔12周噴一次,連續(xù)噴23次。 缺鋅癥狀是植株矮化,葉片失綠,易與缺鐵混淆,兩者常同時發(fā)生,??捎肸nSO4 12kg/畝作基施,或每公斤種子用4g ZnSO4拌種,或1%2%ZnSO4溶液于花針期噴施。 缺硼影響花生生殖器官發(fā)育??捎门鹚峄蚺鹕?.1%0.25%水溶液于花針期噴施。缺鉬常表現(xiàn)缺氮癥

17、狀,鉬主要存在于根和根瘤內(nèi),且根瘤固氮降低 ??捎勉f酸銨或鉬酸鈉0.1%0.2%溶液浸種或拌種 花生栽培技術總結(jié):1、曬種2、播種前一周或半月剝殼3、根瘤菌、鉬酸銨拌種4、齊苗后清棵5、花針期培土6、花莢期噴B肥7、結(jié)莢期噴KH2PO4,濃度為0.10.2%8、施肥原則:控N,增施K、Ca肥,補施B、Mo、Fe、Zn等微肥9、除草劑應用10、多效唑控制株高花生田間管理(一)清棵 是指花生基本齊苗進行第一次中耕時,將幼苗周圍的表土扒開,使子葉直接曝光的一種田間操作方法。清棵的主要作用:一是促使第一對側(cè)枝一出生就直接見光,基部節(jié)間短而粗壯,側(cè)枝基部的二次枝早生快發(fā),開花早且多,結(jié)果早、多、整齊,飽

18、果率高;二是可促根生長,使主根深扎、側(cè)根發(fā)生多,有利于提高抗旱吸肥能力;第三可清除根際雜草、減輕苗期病蟲害。清棵一般可增產(chǎn)6.6%23%,平均增產(chǎn)12.9%。清棵技術:清棵時間要適時:花生齊苗后立即進行。清棵深度要適當:以子葉節(jié)露土面為宜,還要注意不要損傷和碰掉子葉。清棵和蹲苗結(jié)合:一般清棵后,蹲苗 1520天再進行第二次中耕,即團棵期 蹲苗結(jié)束。二)化學除草 用于花生的主要為芽前除草劑。如乙草胺,異丙甲草胺(都爾、杜爾),拉索等。每公頃用15002250ml乙草胺或異丙甲草胺或拉索兌水7501000kg,于花生播后出苗前噴灑地表均可有效防除雜草滋生。 (三)中耕培土 花生中耕一般34次,第一次在齊苗后結(jié)合清棵進行;第二次在團棵時進行;最后一次應在下針、封壟前不久進行。中耕和培土要結(jié)合,“迎針下扎” 。(四)合理灌排根據(jù)花生的需要水進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