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區(qū)域構造概要考試復習綱要及試題題庫_第1頁
中國區(qū)域構造概要考試復習綱要及試題題庫_第2頁
中國區(qū)域構造概要考試復習綱要及試題題庫_第3頁
中國區(qū)域構造概要考試復習綱要及試題題庫_第4頁
中國區(qū)域構造概要考試復習綱要及試題題庫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章 緒論 一 、大地構造學的含義1、大地構造學是 研究巖石圈組成、結構、運動、(包括變形與變位)及演化的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地質學分支學科。2、地球動力學:是研究地殼形成演化基本動力的大地構造學分支學科。由于地球動力學是各種學說的立論基礎,因而成為當今地質學中最熱門的話題。3、地球動力系統(tǒng):重力、膨脹收縮與脈動、地幔分異與對流、地球自轉、星際作用。二、大地構造學的研究內容和方法1、變形研究:通過對構造運動留下的行跡(如:褶皺、斷裂、面理、線理、變質構造、變質礦物)的研究,尋求地殼及巖石圈運動的力源問題。2、地質體成因研究:地層地質體、變質地質體、巖漿地質體、火山地質體等的形成、演化及構造就位過

2、程。3、殼幔構造和動力學研究:目前能作為我們立論基礎的地球動力主要是重力均衡和殼幔分異與對流。4、地球演化史的研究:研究以前的發(fā)展趨勢,推斷將來的發(fā)展方向。三、大地構造學的主要任務大地構造學當前的主要任務是:全球及大陸動力學研究,為礦產資源、地質災害和環(huán)境評價建立動力學模型。第二章 地球的基本特征 一,地球起源 均勻聚集模式 非均勻聚集模式二,地球圈層構造第三章 地球動力學的主要假說一、 一種合理的地球動力學假設至少要滿足三個條件:1、能對全球的構造特征及空間分布規(guī)律、構造演化過程作出解釋;2、所依賴的動力因子既有足夠的能量,其作用方式又能合理說明構造變形場的特征;3、符合物理學的基本原理和地

3、球內部物質的物理化學性質。二、主要的地球動力學假說1、地球收縮說2、地球膨脹說3、地球脈動說4、地球自傳說5、重力分異與重力作用6、地幔分異與對流7、層塊構造熱涌說8、熱點地幔柱說9、星際作用第四章 地槽地臺說一、概念1、沉積建造:泛指在一定構造背景條件下,當地殼發(fā)展到某一構造階段時所形成的一套具有特定巖相組合的沉積巖系 。2、沉積相:沉積相就是指沉積環(huán)境及在該環(huán)境中形成的沉積巖(沉積物)特征的綜合。是沉積環(huán)境的物質表現,包含了巖相和古地理兩方面的含義 。3、克拉通:地殼上長期穩(wěn)定的構造單元 ,即地殼中長期不受造山運動影響,只受造陸運動發(fā)生變形的相對穩(wěn)定部分 。4、蛇綠巖套:是一種變質巖,一組

4、由蛇紋石化超鎂鐵巖、基性侵入雜巖和基性熔巖以及海相沉積物構成的巖套 。蛇綠巖的代表層序自下而上是:橄欖巖、輝長巖、席狀基性巖墻和基性熔巖以及海相沉積物,其中橄欖巖和輝長巖在層序上可以重復多次 。二、地槽地臺的特征及發(fā)展模式下降初期:硬砂巖沉積建造 沉降階段 強烈下降:細碧角斑巖組合 下降后期:粘土頁巖建造地槽 灰?guī)r沉積建造 上升初期:復理石建造 上升階段 上升后期:磨拉石建造早期階段: 地臺邊緣差異升降明顯,內 (鋁土-鐵質,石英砂) 部差異升降微弱,形成開闊 的大型隆起和坳陷,少量沉積.地臺 中期階段: 地臺整體沉降或大面積差異 (灰?guī)r、石膏-白云巖) 沉降,內部差異沉降微弱,巖 相穩(wěn)定,濱

5、淺海及海陸交互相 沉積。 晚期階段: 地臺整體上隆發(fā)生海退, 發(fā) (含煤、紅色碎屑巖) 海退,內部出現差異升降,形 成斷陷盆地,開闊褶皺及地塹.第五章 板塊構造說一、海底擴張的基本論點:1、全球規(guī)模的洋中脊是洋殼生長的地方,稱為增生帶,地幔物質由洋中脊軸部裂隙涌出,冷凝成為新洋殼,后形成的洋殼將先形成的洋殼從洋中脊軸部向兩側推開,海底洋殼的年齡隨與洋殼的增加而增大;2、當洋殼到達海溝時俯沖、下沉、熔融,重返軟流圈,所以海溝又叫消減帶;3、大洋巖石圈一面生長、一面消亡,不斷更新,因而洋底基本沒有比J更老的洋殼巖石,地球總體積和海盆總容積基本不變。4、海底擴張起因于地幔對流,洋中脊是對流體上升帶,

6、海溝是對流體下降帶。5、大陸硅鎂層馱于地幔對流體上,如傳送帶一樣運動。二、大陸漂移的基本論點:1、石炭紀以前,全球只有一個大陸和大洋,前者叫泛大陸(潘基亞聯合古陸)、后者叫泛大洋;2、大陸由較輕的、剛性的硅鋁層組成,它漂浮在重的、黏性的硅鎂層上;3、從中生代開始,在潮汐力和離心力的作用下,聯合古陸破裂,產生離極漂移和向西漂移,造成現在的海陸分布;4、大西洋、印度洋是在大陸分裂漂移過程中形成的,太平洋是泛大洋的殘余;5、大陸離極漂移和向西漂移過程中,前緣受擠壓形成褶皺山脈,后緣黏結、拖曳成島嶼、島弧。三、板塊構造的基本論點:1、固體地球在垂向上分成彈黏性的巖石圈和黏性軟流圈,巖石圈在軟流圈表面作

7、相對運動;2、巖石圈在側向上分成數目有限的剛性和相對穩(wěn)定的大、小版塊,他們之間不斷改變著相對位置;3、板塊邊界分為分離擴張型、俯沖匯聚型和平移剪切型(或轉換型)三種4、板塊在離散邊界的擴張增生得到匯聚邊界處俯沖消減的完全補償,地球體積基本不變;5、地幔中的熱對流是板塊運動的驅動力。四、威爾遜旋回第六章 地幔柱構造說一、總述:地球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運動的表現形式有兩種,一種是地內物質在重力分異作用下,較重元素逐漸下沉形成 地核,較輕元素上浮逐漸形成地幔、地殼,并逐漸演化形成地球的核、幔、殼結構;另一種是地內物質在熱力膨脹作用下,熱物質上升形成地幔熱柱,并具有多級演化的特征;冷物質則在板塊構

8、造的俯沖帶漸次堆疊、拆沉,形成地幔冷柱。通過地幔熱柱、冷柱的物質對流,將巖石圈與上、下地幔、外地核、內地核等地球各圈層的物質、能量、深部動力學過程及地球表層的板塊運動等有機地聯系起來。二、地幔柱構造說:是一種地球內部物質運動方式和全球動力學假說,是以支配地幔大部分領域的地幔柱流作為物質主要流動形式的大地構造學。三、地幔柱構造中并存的熱地幔柱和冷地幔柱的運動,是地球演化各階段地幔物質的主要運動形式,導致前寒武紀超大陸解體聚合旋回,驅動顯生宙板塊運動。1、熱地幔柱上升,導致巖石圈減薄和超大陸解體,以及大陸巖石圈構造體制向大洋巖石圈構造體制轉化,對應各種張性引張伸展離散環(huán)境;2、冷地幔柱下降,引起超

9、級大陸聚合、大陸裂谷夭折造山和洋殼俯沖消減碰撞造山,及大洋巖石圈向大陸巖石圈構造體制轉變,對應各種匯聚碰撞擠壓環(huán)境。四、地幔柱構造說對威爾遜旋回的解釋:1、超地幔柱上涌,超大陸裂開;2、分離的大陸隨時間移動到超大樣內,并任意散布在其中;3、在大陸分散期間,俯沖帶在地球表面相當任意地發(fā)育,它們提供冷物質進入地幔,成為670km處的停滯石塊;4、冷物質適時發(fā)生周期性重力塌陷,在下地幔形成任意分布的下降流,并最終形成冷地幔柱,大陸向冷地幔柱移動,形成超大陸,俯沖帶將環(huán)繞此超大陸發(fā)育。第七章 地質力學一、地質力學的基本特征:1、(實踐的觀點)任何一種地殼構造運動的正確假說,都必須能夠完滿地說明客觀地質

10、現象,必須接受客觀地質構造實際(和水圈變化)的嚴格檢驗,地質構造是探索地殼構造運動的主要研究客體;2、(本質的觀點)各種地質構造大都是力作用的直接結果,他們都有一定的力學屬性和力學本質,查明地質構造的力學性質就成為首要的基礎性工作;3、(聯系的觀點)任何地質構造現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他的發(fā)生和發(fā)展過程中,必有其不可分割的伴侶,成群成帶相伴出現的地質構造現象的總體構成統(tǒng)一的構造體系。二、地質力學研究地殼運動的步驟:1、鑒定結構要素的力學性質;2、辨別構造行跡的序次和不同序次結構面力學性質的轉變;3、確定構造體系的存在和范圍;4、劃分巨型構造帶,鑒定構造型式;5、分析聯合和復合的構造體系;6、探

11、討巖石力學性質和各類型構造體系反映的應力活動方式;7、構造模擬實驗。三、三重基本概念1、構造要素 :地質體中基本構造行跡或標志地質構造存在的基本單位 。 2、構造地塊:具有一定綜合結構形態(tài),屬于一定構造體系的地質塊體,常由地殼物質組成或地殼結構構造的均一性以及具有明顯的界限反映出來。根據規(guī)模大小、影響深度、結構形態(tài)和活動強度,構造地塊可以分為塊壘地和褶皺地。3、構造體系:具有成生聯系的各項不同形態(tài)、不同等級、不同性質和不同序次的結構要素所組成的構造帶、以及它們之間所夾地塊或巖塊組合而成的總體。(每種構造體系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其形成過程中必定有不可分割的伴侶成群出現)四、構造體系具有三個特征:

12、1、定型性:具有共同組合形態(tài)特征、構成一定的標準構造型式;2、定位性:所屬構造帶常在一定部位出現,其配置符合一定規(guī)律;3、定向性:各類構造體系多沿一定方向展布。五、大陸車閥作用第八章 沉積盆地及其構造特征一、沉積盆地概念二、沉積盆地的類型和特征(作業(yè))第九章 造山帶及其構造特征一、造山帶 造山作用的概念造山作用:在地球深部構造動力學背景下,巖石圈和地殼發(fā)生的劇烈構造變動、物質成分重組、結構重建的復雜物理、化學的漫長連續(xù)地質作用過程。通常造山作用是造成巖石圈橫向收縮、垂向增厚、隆升成山的作用。造山帶:構造事件中,因褶皺和其他變形作用形成的線狀延伸地帶,包括上層山脈的形成、逆掩、褶皺、斷裂過程,以

13、及深部的塑性變形,變質與巖漿作用等,后期表現為山脈隆起帶。二、全球造山帶的分布1、環(huán)太平洋造山帶;2、特提斯造山帶(地中海構造帶);3、烏拉爾蒙古造山帶;4、北大西洋造山帶;5、北冰洋造山帶;三、了解各種造山帶類型和特征中國石油大學大地構造考試提綱1.華北,華南變形主要表現為?伸展變形。2.青藏高原的地表厚度高于普通的2倍。3.火山活動出現在優(yōu)地槽。4.太平洋板塊,洋殼年齡新,很少超過侏羅紀,不能發(fā)現中生代。5.什么是巖石圈?包括哪些層位?(1)巖石圈:巖石圈是地球上部相對于軟流圈而言的堅硬的巖石圈 層,它包括地殼和上地幔上部堅硬部分,厚約60-120km,在力學上可看作一個統(tǒng)一的構造單元。

14、軟流圈:把巖石圈下面的低速層叫軟流圈,厚約100km,巖石圈在軟流圈上能較為自由地活動。(2)巖石圈包括的層位就是整個地殼和上地幔的的一部分6.溝湖盆地發(fā)生在匯聚板塊邊緣。7.秦嶺造山帶,主要是中生代的碰撞運動形成。(揚子板塊)8.復理石建造?復理石建造:多次重復的韻律性層理(復理石韻律),每一韻律包括砂巖到泥質巖或灰質巖的韻律層序(鮑馬序列),總厚達數千米至萬米。主要為砂巖和泥巖,海相濁流沉積。9.造山作用,成山作用。 (1)造山作用:在擠壓性構造體制之下,板塊邊緣或板塊內部發(fā)生的所有地質過程的總和,包括斷裂、褶皺、巖漿作用、變質作用,總的效果是形成線形的加厚的地殼(巖石圈)。 (2)成山作

15、用:造成明顯正地形的地質過程,可以是造山帶的成山,也可以是斷裂作用造成的基本未變形的地質體的過程。10.太行山的隆升由于造山運動其他?正斷層控制,伸展下生成,不是造山。11.為什么叫做熱年代學?a.不是高溫形成,因為測量方法涉及封閉溫度,(高溫,低溫)測年是因為每種礦物都有一種封閉溫度。 b.熱年代學:應用熱擴散理論,將年齡結果解釋與地質體的熱演化歷史聯系起來的理論和研究方法稱為熱年代學。地質熱年代學利用礦物封閉溫度來解釋同位素地質年齡數據,定量地給出地質作用過程溫度一時間軌跡??刹捎枚喾N同位素測年方法,常用的有U-Pb法、40Ar-39Ar法、(U-Th)/He法、裂變徑跡法等。c.低溫熱年

16、代學磷灰石的裂變徑跡應用范圍;(1)地表的侵蝕歷史;(2)造山帶的隆升歷史;(3)盆地的熱演化歷史;(4)活動斷層的測年;(5)年輕沉積地層的年齡。12.我國的地質理論及地質學家。 槽臺學說(奧格)、多旋迴學說(黃汲清)、地洼學說(陳國達)(1) 地質力學(李四光)(2) 板塊構造(大陸漂移-海底擴張-板塊構造)(魏格納)(赫斯)(勒皮雄、摩根、麥肯齊)(4)其他:深大斷裂、地球膨脹說、收縮說、波浪鑲嵌學說13.燕山運動發(fā)生在?中生代。14.魏格納的海陸的起源,大陸漂移學說英文名The Origin of Continents and Oceans 15.什么是磨拉石建造?磨拉石建造:以礫巖為

17、主要成分的陸相粗碎屑巖,反映近源、快速堆積,一般位于造山帶前緣。16.基性巖漿巖出現意味著區(qū)域伸展作用。17.威爾遜旋回幾個階段,并舉例。階段 實例 運動 山脈 沉積 火成巖 變質1 胚胎期 東非裂谷 上升 斷塊隆起 很少 拉斑玄武巖溢流,堿性玄武巖中心 輕2 幼年期 紅海 、亞丁灣上升-擴張 斷塊隆起 狹窄陸棚、蒸發(fā)巖 拉斑玄武巖海底,玄武巖島嶼 輕 2 成年期 大西洋擴張 洋中脊 廣闊陸棚,冒地槽型沉積拉斑玄武巖洋底,堿性玄武巖島嶼 輕 4 衰退期 太平洋 擠壓 島弧 島弧,優(yōu)地槽型沉積安山質火山巖、花崗閃長巖-片麻巖 中等5 終了期 地中海 擠壓-上升 年輕山脈 蒸發(fā)巖、紅層、碎屑巖巖楔

18、安山質火山巖、花崗閃長巖-片麻巖 較強 6 遺痕期 喜馬拉雅 擠壓-上升 年輕山脈 紅層、 很少 強烈 18.熱點分布在哪些地方? 大陸內部 大洋板塊 大洋中脊19.在海溝中可以見到哪些巖石類型?a.海溝兩側普遍具階梯狀的地貌,地質結構復雜,發(fā)育藍閃石片巖相高壓低溫變質帶。海溝中的沉積物一般較少,主要包括深海、半深海相濁積巖。b.古海溝的鑒定有3個主要標志:蛇綠巖套;高壓低溫變質帶,以藍閃石片巖為特征,發(fā)育擠壓和剪切構造;混雜巖20. 2010青海玉樹是哪些斷層活動帶引起的?鮮水河-小江斷裂21.槽臺學說是什么?地槽分為幾個階段?用威爾遜旋回解析板塊構造在不同階段給出解釋。 (1)槽臺學說:地

19、槽-地臺說是最早的有關地史的傳統(tǒng)學說,它曾為大地構造學說奠定過基礎。它主要從地殼運動的歷史觀點出發(fā),按地殼的物質組成和建造及其表現形式劃分大地構造單元(主要是大陸部分),故又稱為地史學派。它的基本的論點是:地殼運動主要受垂直運動所控制,地殼此升彼降造成所謂振蕩運動,而水平運動則是派生的或次要的、槽臺說認為,驅動力主要是地球物質的重力分異作用。物質上升造成隆起,而下降則造成凹陷。主要的構造單元有地槽和地臺兩類,并認為地臺是由地槽演化而來的 (2)地槽:地殼上具有強烈活動(包括顯著的差異升降強烈構造巖漿活動、變質作用和多次內生成礦作用等)的狹長條帶狀地帶,早期強烈差異下降接受巨厚沉積,后期強烈褶皺

20、上升形成巨大的山系。(3)地槽發(fā)展的基本模式:第一階段(下降),第二階段(上升),第三階段,地槽發(fā)展結束。 第一階段:下降階段,地槽總體差異性下降。 下降的初期:地向斜被淹沒,接受地背斜的陸源碎屑物的沉積。地向斜中堆積了厚度較大的下部陸屑建造(包括硬砂巖和板巖等),局部有少量火山噴發(fā)。 下降中期:地向斜中出現基性為主的火山噴發(fā)(枕狀玄武巖)和基性超基性巖(席狀輝綠巖)的侵入。 下降晚期:巖漿作用;海水淹沒全區(qū),形成以碳酸鹽建造為主的沉積建造。第二階段:上升階段,構造作用,地槽總體呈差異性上升。局部發(fā)生褶皺,部分地區(qū)露出海面,拗陷中出現上部陸屑建造或明顯的復理石建造。有少量中酸性的火山噴發(fā)和小型

21、侵入活動。隨著地槽全面上升,伴有區(qū)域變質作用,伴有大量花崗巖巖基和稍晚的小型侵入體。第三階段:地槽發(fā)展結束,邊緣拗陷,形成磨拉石建造。(3)構造旋迴及其劃分:開始泛大陸解體,即以拉張為主,形成洋盆(陸間地槽)或西太平洋型活動邊緣(陸緣地槽),出現越來越多的島弧,他們彼此合并,即轉為擠壓為主,同時擴張軸消亡,新生陸殼合殘余洋殼合并增生,最后形成陸間或陸緣褶皺系,形成碰撞火山-深成帶或陸緣火山-深成帶。最后陸間洋盆封閉,形成安第斯型大陸邊緣(太平洋環(huán))。a.地槽從開始下陷接受沉積到最后褶皺上升成為褶皺山系的整個構造發(fā)展過程,稱為地槽構造旋迴或地槽旋迴。b.在漫長的地質歷史時期中,地殼構造運動明顯地

22、呈現出周期性重復發(fā)展的特征,稱為構造旋迴或大地構造旋迴。其(一個周期)延續(xù)時間約150百萬年左右。c.劃分出休侖、加里東、海西和阿爾卑斯等四個構造旋迴。22.東昆侖斷層構造是左行還是右行?構造轉換是什么?方法測定用哪些? (1)左行(具體看圖)(2)構造轉換:不同性質的構造相互轉換或者說從一種構造變形到另一種構造變形的轉換成為構造轉換23怎樣用磷灰石的裂變徑跡測年方法測定東昆侖走滑斷層斷裂開始活動時間?(1)1走滑運動轉換為伸展運動;2走滑運動轉換為擠壓運動(2)測定走滑斷層時間: 鋯石(高溫熱力學) 斷層面上新生礦物(擦抹晶體),同構造巖漿巖。 代表斷層發(fā)生活動,但不一定代表斷層開始活動年齡

23、。24,地臺,地槽的區(qū)別有哪些?地臺:地殼上存在一些穩(wěn)定地區(qū),其上的沉積層平緩,地貌平坦。他把這種地殼上穩(wěn)定的、自形成后不發(fā)生褶皺變形的地區(qū)。1.形態(tài)特征 呈橢圓形或等軸形,可達數百至數千km。2.地貌特征 地勢平坦,起伏不大,以平原、盆地、高原為主,僅邊緣和局部有較高的山脈。3.蓋層地質特征 (1)沉積簡單; (2)構造簡單; (3)巖漿活動微弱; (4)巖層一般無區(qū)域變質現象; (5)鐵、磷、鋁、煤、石油、膏鹽等外生礦產。4.地球物理特征 (1)地殼厚度平均,無異常上地慢,低速帶埋藏深度較大。 (2)重力布格異常為低負值,變化較平緩。(如揚子、華北地臺) (3)磁異常呈寬緩的不規(guī)則形,變化

24、較小。 (4)熱流值低,一般1.3微卡/平方厘米。 一般認為中國的地臺活動性較大,為了與國外典型地臺相區(qū)別,黃汲清稱其為“準地臺”。地槽:地殼上具有強烈活動(包括顯著的差異升降強烈構造巖漿活動、變質作用和多次內生成礦作用等)的狹長條帶狀地帶,早期強烈差異下降接受巨厚沉積,后期強烈褶皺上升形成巨大的山系。1.形態(tài)特征 一般呈狹長帶狀,具方向性,長達數百至數千公里,寬僅數十至數百公里。如祁連山、秦嶺、喜馬拉雅地槽等。地臺卻不具此特征。2.地貌特征 常為宏偉的長條山脈,地形切割較強。如祁連山、秦嶺、喜馬拉雅地槽等。地臺卻不具此特征。3.地質特征(1)沉積作用:以海相為主,如碳酸鹽、復理石建造等,厚度

25、巨大。優(yōu)地槽具蛇綠巖建造。(2)構造作用:褶皺、斷裂、片理、劈理等十分發(fā)育。 (3)巖漿作用: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巖漿活動十分強烈。(4)變質作用:區(qū)域變質十分發(fā)育。(5)礦產作用:以內生礦產為主。早期:基性巖漿活動的黃鐵礦型銅多金屬礦床和鐵、鉑等。中期:中酸性巖漿活動有關的銅、鉬、鎢礦床。晚期:淺成巖漿活動有關的稀有金屬和多金屬礦床。25.(1)大地構造學中所提到的大地構造理論有哪些?進行評價,你是怎樣看待的? (2)什么是大地構造學?a.槽臺學說、多旋迴學說、地洼學說b.地質力學c.板塊構造(大陸漂移-海底擴張-板塊構造)d.其他:深大斷裂、地球膨脹說、收縮說、波浪鑲嵌學說槽臺學說-強

26、調地殼物質的垂直運動。地洼學說-強調地塊垂直運動的強弱變化。地質力學-強調地球自轉角速度變化造成的影響。大陸漂移-強調大陸的水平運動。海底擴張-強調洋殼的誕生和消亡。板塊構造-強調地幔物質熱的對流運動。還有其它解釋區(qū)域地質演化時提出的概念,例如:地體構造、多島洋、盆山耦合、變質核雜巖、地幔柱等。因為對同一事物或問題觀察角度和方法的不同,各學派的基本觀點及劃分大地構造單元的方法和結果都不同。但除了差異之外,其中都有一定的相互聯系,可以相互補充。自1859年霍爾創(chuàng)立地槽說以來,對地殼的認識曾起積極的作用,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問題用這一學說便不能解釋了?,F代科學的發(fā)展,可能給地槽這個概念以新的內容

27、。比如,過去認為地槽是大陸中間的槽型拗陷,實際上它是位于板塊的邊緣。海溝就是現代的地槽,那里發(fā)現了典型的地槽型沉積混雜堆積。這種成因、年代和成分復雜的混雜巖層,在許多老地槽中都有發(fā)現,過去對其成因一直無法進行解釋?,F在認為它是由于板塊向海溝俯沖時相互碰撞和剝落而產生的。對地槽轉變?yōu)轳薨櫳矫}的過程,板塊說比地槽說能作出更加合理的解釋。R. S.迪茨認為,對于地槽旋回是由板塊構造所控制的這一觀點,也可為地槽變化這個老問題提供新的答案??梢姡夭叟c板塊并不是互不相干的概念。在板塊構造說和地質力學說中都提到地殼的水平運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從板塊間的洋脊軸與轉換斷層之間的幾何關系來看,它們在球面上的展布

28、都有一定的經、緯向規(guī)則,并提出了擴張極和擴張軸的問題,而在大型的構造體系中也有經向和緯向的關系問題。兩者在這方面反映出來的一致性決不是偶然的。它表明地殼水平運動與地球自轉運動之間必然存在某種相互關系。地洼說與板塊說之間也存在密切的聯系。它們主要表現在時間上的一致性和空間上的聯系性方面。如板塊的活動和地臺的活化或地洼的形成都是從侏羅紀開始的,而且彼此的發(fā)展階段可相吻合。又如中國南部地洼區(qū),在越靠近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之間或與印度洋板塊之間的匯聚邊界上,其活化強度愈大,并造成了這個地區(qū)地洼成礦的明顯帶狀分布,而且控制地洼成礦的斷裂帶,大都相當于各級板塊間的地縫合線上。此外,兩者均認為引起活動的原因

29、(動力)皆來自地球內部(主要是上地幔軟流層)物質的運動。從上可見,各學派之間可相互促進、相互補充,為建立統(tǒng)一的大地構造理論體系提供了可能性。板塊構造學說經歷了從大陸漂移假說、海底擴張假說,最后經過發(fā)展、完善,形成系統(tǒng)的板塊構造理論,不斷補充最新的觀測資料,目前得到絕大多數地質學家的接受。但在解釋某些陸內變形時,顯得力不從心。槽臺學說、地質力學等其它大地構造理論,從不同的方向入手,被人們多年的發(fā)展和應用,可以解釋部分地質現象,早期文獻應用的是這些大地構造理論,甚至現今仍有人使用其中的某些概念。(2)大地構造學:研究地殼、巖石圈甚至整個地球的演化和運動規(guī)律的地質學分支學科。1、 地殼上升的主要證據

30、【B】A. 海侵層序 B海退層序 C.地臺型建造 D.地層整合關系2、 由于洋脊擴張迫使洋殼向陸殼放生俯沖屬于【B】A. A型俯沖 B, B型俯沖 C.C型俯沖3、 下列哪項特征不屬于構造體系【D】A. 定型性 B.定向性 C.定位性 D.定序性4、 下列哪種礦物在地殼中分布最廣泛【BA鹵化物 B氧化物 C硫化物 D方解石5、 在下面幾類巖石中,就分布面積最大的是【B】A巖漿巖 B.沉積巖 C,變質巖 D.花崗巖6、 下列選項中不屬于熱地幔柱構造體系特征的是 ( D )A 熱點 B 大陸裂谷 C 大洋擴張 D 造山運動7、下列選項中屬于裂陷構造環(huán)境的盆地是 ( C ) A 海溝盆地 B 弧間盆

31、地 C 陸內伸展盆地 D 殘留洋盆地8、不屬于大地構造學的研究對象的選項是 ( B ) A 巖石圈的組成 B 巖石圈的風化 C 巖石圈的結構 D巖石圈的演化9、下列選項中不屬于地球動力學主要假說的是 ( C ) A 地球收縮說 B地球自傳說 C 地球公轉說 D 地球膨脹說10、大地構造學的研究方法中不包含 ( A ) A 板塊碰撞研究 B 變形研究 C地質體成因研究 D 地球演化史研11、 構造體系中有三個顯著特征,以下不是其顯著特征的是(D)A、 定型性 B、定位性 C、定向性 D、定力性12、以下構造環(huán)境中不是裂陷盆地構造環(huán)境的是(D)A、大陸內裂谷盆地 B、大陸間裂谷盆地 C、拗拉古盆地

32、 D、海溝盆地13、在板塊構造說當中,板塊邊界的基本類型包括(ABC)A、離散型B、匯聚型C、轉換型D、旋轉型14、地質構造中的三重基本概念有哪些(BCD)A、構造等級B、構造體系C、構造要素D、構造地塊15、沉積盆地的成因機制包括三種模式分別是(ACD)A、重力作用模式 B、磁力作用模式C、熱力作用模式 D、應力作用模式16、可以反映大洋盆地幼年期的是( B )A、東非裂谷 B、紅海 C、太平洋 D、大西洋17、熱地幔柱的上升可以導致( A )A、巖石圈減薄和超級大陸解體B、大洋巖石圈向大陸巖石圈構造體系變化C、超級大陸聚合、大陸裂谷夭折造山和洋殼俯沖消減碰撞造山D、匯聚、碰撞、擠壓環(huán)境18

33、、關于沉積盆地的說法正確的是( C )A、地殼表面三度空間上的凹地B、包括大洋盆地C、地球歷史上長期處于沉降狀態(tài)并被巨厚沉積物充填D、經過造山隆起的沉降地區(qū)19、下列屬于俯沖型造山帶的是( C )A、喜馬拉雅型造山帶 B、天山型造山帶 C、日本島弧型造山帶 D、阿爾卑斯型造山帶20、構造大階段是指( D)A、也稱構造旋回B、時間上不連續(xù)C、與區(qū)域性造山帶的形成和某個超級大陸的裂解與拼合有關D、與全球性造山帶的形成和超級大陸的解體與拼合有關21、在威爾遜旋回中屬于遺跡期的實例(D)A.太平洋 B.地中海 C.東非裂谷 D.喜馬拉雅山22、能表示地槽穩(wěn)定下降的標志的沉積組合是(C)A.復理石建造

34、B.磨拉石建造 C.灰石沉積組合 D.細碧角斑巖建造組合23、在內陸噴發(fā)的基性玄武巖能用哪種構造解釋(A)A.地幔柱構造學說 B.槽臺學說 C.板塊構造學說 D.海底擴張學說24、哪一種盆地不屬于聚斂環(huán)境下的盆地(A)A.被動大陸邊緣盆地 B.海溝盆地 C.弧間盆地 D.周緣前陸盆地25、蛇綠巖套中枕狀玄武巖巖性為(B)A.堿性玄武巖 B.拉斑玄武巖 C.富鋁玄武巖 D.橄欖玄武巖26、“洋盆擴大,洋中脊形成,出現成熟的大洋盆地”是威爾遜旋回的哪個階段( C ) A.幼年期 B.終了期 C.成年期 D.衰退期27、陸間洋盆閉合,兩個被動大陸邊緣發(fā)生碰撞,造成兩個陸緣的強烈逆沖疊覆,是在哪種碰撞

35、造山帶中形成的( C ) .擠出型碰撞造山帶.穹窿型碰撞造山帶.上馱型碰撞造山帶.底辟型碰撞造山帶28、下列哪項不是聚斂環(huán)境下的盆地( C ) A.海溝盆地 B.殘留洋盆地 C.拗拉古盆地 D.周緣前陸盆地29、在古元古代,中國大陸發(fā)生哪個構造階段( C ) A.阜平構造階段 B.五臺構造階段 C.呂梁構造階段 D.晉寧構造階段30、A型俯沖下易形成哪種沉積盆地( C ) A.大陸間裂谷盆地 B.被動大陸邊緣盆地 C.周緣前陸盆地 D.走滑拉分盆地31、下列不屬于板塊邊界類型的是(B)A轉換型 B.俯沖型 C.匯聚型 D.離散型32、下列不屬于蛇綠巖套成分的是(A)A.拉斑玄武巖 B.橄欖巖

36、C.輝長巖 D.基性熔巖33、古登堡面是哪兩個地層間的界面(C)A.地殼與地幔 B.上地幔與下地幔 C.地幔與地核 D.內核與外核34、在威爾遜旋回中大西洋屬于哪個構造階段的實例代表(B)A.幼年期 B.成年期 C.衰退期 D.終了期35、在板塊俯沖階段中發(fā)生在陸殼和洋殼之間的俯沖屬于(B)A.A型俯沖 B.B型俯沖 C.C型俯沖36、威爾遜旋回將大洋開閉的整個過程分為( D)個階段。A 3 B 4 C 5 D 637、蛇綠巖的代表層序由下而上是 ( A)。A 橄欖巖、輝長巖、席狀基性巖墻、基性熔巖、海相沉積物B 橄欖巖、輝長巖、基性熔巖、席狀基性巖墻、海相沉積物C 海相沉積物、席狀基性巖、墻

37、基性熔巖、輝長巖、橄欖巖D海相沉積物、基性熔巖、席狀基性巖墻、輝長巖、橄欖巖38、板塊分界分為 ( B)三種。A 張裂型、膨裂型、斷裂型B 分離擴張型、俯沖匯聚行、平移剪切型C 分離擴張型、對沖匯聚型、平移轉換型D 正斷裂型、逆斷裂型、平移斷裂型39、地球的起源有(A)兩種模型。A 非均勻聚積和均勻聚積B 非均勻膨脹和均勻膨脹C非均勻膨裂和均勻膨裂D 非均勻凝集和均勻凝集40、海溝盆地屬于沉積盆地中的哪種構造環(huán)境 ( A)。A 俯沖構造環(huán)境B 碰撞構造環(huán)境C 裂陷構造環(huán)境D 克拉通構造環(huán)境一、填空題(共26分,每空1分)1根據地殼、巖石圈的組成與構造,現今地球表層一級大地構造單元可劃分為、和。

38、2活動大陸邊緣可分為型和型。3大洋巖石圈主要組成火山巖位于深海沉積物之下,自下而上是、具火成堆晶結構的、具變質變形結構的。4大陸地殼內的構造類型有、三類。5中國的地臺有華北板塊、揚子地臺、塔里木地臺、南海印支地臺、印度地臺北緣;中國的褶皺帶有天山興蒙褶皺系、喜馬拉雅褶皺系、秦嶺大別褶皺系及南嶺褶皺系。6根據顯生宙以來的生物-古地理大區(qū)和陸塊的親緣區(qū),我國的三個構造域為古亞洲構造域,濱(環(huán)) 太平洋構造域和特提斯喜馬拉雅構造域。7根據不整合面特征,結合地層、沉積和構造特征將塔里木盆地東北緣蓋層構造演化劃分為3個旋回、6個階段:(1)南華紀泥盆紀克拉通內裂解和閉合旋回,(2)石炭紀三疊紀克拉通邊緣

39、裂解-閉合旋回,(3)侏羅紀第四紀拉張-擠壓旋回。二、名詞解釋(共24分,每題3分)1構造體系:指許多不同形態(tài)、不同性質、不同等級和不同序次,但都有成生聯系的各項構造要素組成的構造帶,以及它們之間所夾巖塊或地塊組合而成的總體。2構造層次:是指構造變形過程中,由于地殼或巖石圈不同深度空間的物理化學條件變化所導致的構造垂向分帶。各構造層次間的界面,因受深度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影響,往往不是水平面。例如在造山帶,因受核部高熱梯度的控制而成為背斜形態(tài),從而表現出構造層次的水平分帶現象。3克拉通:大陸地殼上長期穩(wěn)定的構造單元,即大陸地殼中長期不受造山運動影響,只受造陸運動發(fā)生過變形的相對穩(wěn)定部分,常與造山帶

40、對應。克拉通分為高克拉通(大陸地殼)和低克拉通(大洋地殼)。4地臺蓋層:又稱沉積蓋層,簡稱蓋層,是以明顯的角度不整合覆蓋于地臺基底之上的沉積巖層之統(tǒng)稱。因為蓋層形成于穩(wěn)定的構造發(fā)展階段,以淺海相沉積為主,沉積厚度相對較小,而且在空間上分布廣泛,巖相變化很不明顯。通常蓋層的變形微弱,巖石一般未變質,少見有巖漿活動。5地縫合線:兩陸地板塊的碰撞結合地帶就是地縫合線,是板塊邊界之一。兩個大陸板塊匯聚時,在原弧溝系中發(fā)生碰撞,于是產生大規(guī)模的水平擠壓,褶皺成巨大的山系。6中央造山帶:秦嶺大別造山帶,又稱中央造山帶。包括秦嶺、大巴山、米倉山、大別山和積石山以北的廣大地區(qū)。大致以徽成盆地和南陽襄樊盆地為界可把造山帶沿走向分為三段,分別稱為西秦嶺、東秦嶺和桐柏大別山造山帶。7構造楔8地臺活化:指地球上某些地區(qū)當它由以前的活動區(qū)(即地槽區(qū))轉化為相對穩(wěn)定的地臺區(qū),并經過一個或長或短的“穩(wěn)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