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蘇教版科學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地球、月球與太陽》知識點整理_第1頁
新蘇教版科學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地球、月球與太陽》知識點整理_第2頁
新蘇教版科學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地球、月球與太陽》知識點整理_第3頁
新蘇教版科學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地球、月球與太陽》知識點整理_第4頁
新蘇教版科學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地球、月球與太陽》知識點整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新蘇教版科學四年級下冊知識點整理第二單元 地球、月球與太陽5.地球1.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jīng)歷了漫長的過程。蓋天說是中國古代人的一種直觀感受;海面彎曲是古希臘人根據(jù)船只進出港時的現(xiàn)象作出的猜測;渾天說是張衡根據(jù)日月星辰的運動提出的一種抽象模型;而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根據(jù)月食變化提出的觀點則是一個推論。2.海邊看到帆船回港,人們總是先看見船帆,后看見船身;而船離開岸邊時,都是船身先消失,桅桿后消失。3.歷史上第一位進行環(huán)球航行的是航海家麥哲倫。麥哲倫從西班牙出發(fā)后始終朝著一個方向西邊航行,最終又回到了起點。4.1961年,人類發(fā)射了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航天員從太空看到了地球一顆藍色的星球。像地球

2、這樣,自身不發(fā)光,圍繞太陽運行,且質(zhì)量足夠大的天體,被稱為行星。地球表面有液態(tài)的水,溫度適宜,是太陽系中目前已知唯一有生物,特別是有高級智慧生物的行星。地球在圍繞太陽公轉(zhuǎn)的同時,自身也在自轉(zhuǎn)。地球是一個近似球形的星球,月球是地球的衛(wèi)星。5.這是一幅地球的圖片,是從太空拍攝的。照片上白色部分可能是什么?藍色部分可能是什么?咖啡色和綠色部分又可能是什么?請大家比較一下藍色、咖啡色、綠色部分的面積哪個更大?白色部分可能是云層或冰川;藍色部分可能是海洋;咖啡色部分可能是荒漠;綠色部分能是森林或草原。其中,藍色部分面積最大,因為海洋占地球表面的絕大部分。6.地球陸地分為亞歐大陸、非洲大陸、北美洲大陸、南

3、美洲大陸、大洋洲大陸、南極洲大陸等板塊,亞歐板塊的面積是最大的,最小的是大洋洲板塊的大陸面積。7.模擬帆船進港和出港的實驗:實驗方法:第1步,將實驗演示儀的“海面”調(diào)整為平直狀態(tài),在桅桿頂部、桅桿中部和船身分別做上記號。負責操作的學生由遠及近或由近及遠移動模型小船,負責觀察的學生記錄三個記號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第2步,將實驗演示儀的“海面”調(diào)整為彎曲狀態(tài),重復第一步。實驗現(xiàn)象:模型小船在平面上航行,無論是進港還是離港,都是同時看見帆船的全身,而模型小船在曲面上航行時,離港時是船身先消失,桅桿后消失,返港時,是先看見桅桿,后看見船身。實驗結(jié)論:由此可以證明,地球不是平面的,而是球形的。閱讀麥哲倫環(huán)球

4、航行的故事,在下圖標注出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的主要??奎c。6.月球1.人類對月球的研究大致經(jīng)歷了三個階段:神話階段、觀測階段和登陸階段。從最初先民用神話故事描述對月球的美好想象,到后來人類用望遠鏡觀察月球,猜測環(huán)形山的成因,再到1969年“阿波羅計劃”登月,采集月球巖石和土壤,在月球表面進行科學實驗。2.400多年前,意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用自制的望遠鏡觀察月球,看到了月球表面眾多的環(huán)形山、高地和“月?!?。許多年來,科學家一直認為環(huán)形山是由火山噴發(fā)而形成的,直到大約50年前,科學家又得出了新的結(jié)論:這些環(huán)形山大部分是由來自宇宙的流星撞擊而形成的。3.在宇宙中,環(huán)繞行星運行的天體被稱為衛(wèi)星。月球圍繞地球

5、運行,是地球的衛(wèi)星,也是距地球最近的一個天體。它還是至今人類唯一登陸過的地外天體。月球上沒有空氣,沒有水分,缺乏生命存在的必要條件。月球自己并不發(fā)光,但能夠反射太陽光。4.月球繞地球的公轉(zhuǎn)周期是27.3天,月球在繞地球公轉(zhuǎn)的同時也在自轉(zhuǎn),自轉(zhuǎn)周期也是27.3天。由于月球自轉(zhuǎn)周期和公轉(zhuǎn)周期相等,所以我們在地球上只能看見月球的正面,而看不見月球的背面。5.認識月相示意圖6.月相變化的順序是:新月娥眉月上弦月盈凸?jié)M月虧凸下弦月殘月新月,月相變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約是一個月。7.月亮升起的位置變化有什么規(guī)律呢?每天固定時間觀察,6點或者9點都可以,這樣可以觀察到月亮出現(xiàn)在天空的不同位置。總體是上半夜上

6、弦月出現(xiàn)在西部天空,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圓,下弦月出現(xiàn)在東部天空或者看不見(一天比一天出現(xiàn)得晚);下半夜則相反,上弦月基本上看不見,下弦月出現(xiàn)在東部天空。8.月球表面和地球表面有什么不同?地球表面有大氣、土壤、巖石,還有液態(tài)水形成的海洋、河流、湖泊等自然水體;月球表面沒有大氣(因而沒有風),沒有液態(tài)水,有巖石,月壤因熱脹冷縮而呈粉末狀。地球表面有地殼結(jié)構(gòu)和地質(zhì)作用,所以有山地、平原、盆地等地形;月球表面沒有地質(zhì)作用,月表雖也有高低不同的地形,但大部分是由隕星撞擊形成的。二者有完全不同的成因。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只有地球表面的1/6,人受到的重力要比在地球上小得多,走起來很容易,但容易摔跤。9.

7、模擬環(huán)形山形成的實驗實驗器材:托盤、細沙、石子、泡沫球、手電筒等等。實驗原理:細沙模擬的是月球表面,大小不同的石子模擬的是大小不同的隕星。隕星落在月球上會形成凹坑,這就是環(huán)形山。石子從不同高度落下,表示隕星撞擊月面的速度不同。較大的隕星撞擊形成較大的環(huán)形山,較小的隕星撞擊形成較小的環(huán)形山。實驗方法:在一個盤子里鋪上約3厘米厚的細沙。從不同的高度和不同位置往沙盤里丟相同大小的石子。再從同一高度、不同位置丟大小不同的石子。實驗現(xiàn)象:從不同的高度、不同的位置往沙盤里丟相同大小的石子,高度越高,沙坑越大,高度越低,沙坑越小。從同一高度、不同位置丟大小不同的石子,石子越大,沙坑越大,石子越小,沙坑越小。

8、手電筒代表太陽,當陽光從不同角度照射月球上的環(huán)形山時,形成的陰影不同,太陽光斜射月面,環(huán)形山最為明顯,而直射時環(huán)形山不太明顯。實驗結(jié)論:月球上的環(huán)形山主要由隕石撞擊形成。10.模擬月球的公轉(zhuǎn),觀察“月相”的變化實驗材料:臺燈、排球等。實驗步驟:拉上窗簾,關(guān)上頂燈,打開臺燈并放在教室中央。手臂伸直,雙手托住一只排球,球的位置比頭稍高。原地轉(zhuǎn)動身體,讓球一直保持在身體的前方。觀察球面受光的情形。實驗原理:在這個實驗中,落地臺燈相當于太陽,排球相當于月球,人的頭部相當于地球。地球轉(zhuǎn)動一周,相當于月球繞地球公轉(zhuǎn)一周,地球上的人就可以看到臺燈的光照在排球上的反光,由于照射角度的不同,可以看到月相的變化。

9、實驗結(jié)論:月相之所以會產(chǎn)生,是由于日、地、月三者之間的位置關(guān)系發(fā)生變化,由于月球本身不透明,其一半的面積總會處于被太陽照亮的狀態(tài)。隨著日、地、月三者位置關(guān)系的變化,我們從地球上會看到月球明亮的區(qū)域大小發(fā)生改變。實際上我們目睹的就是一個月時間里,月球不同地區(qū)經(jīng)歷白天和黑夜的變化過程。7.太陽1.太陽是一個自身能發(fā)光、發(fā)熱的氣體星球,表面溫度約為5500°C,內(nèi)部溫度可達1500萬°C。它的體積相當于130萬個地球那么大。天文學家把太陽這樣的星球稱為恒星。太陽是銀河系中一顆普通的恒星,是離地球最近的一顆恒星。發(fā)光發(fā)熱,太陽是一個自身能發(fā)光發(fā)熱的氣體星球。溫度,太陽表面溫度約為5

10、500攝氏度,內(nèi)部溫度可達1500萬攝氏度。體積,它的體積相當于130萬個地球那么大。恒星,太陽是銀河系中一顆普通的恒星,是離地球最近的一顆恒星。2.太陽離地球約有1.5億千米,光每秒的傳播距離約為30萬千米,太陽光照射到地球上需要8分多鐘,也就是說,此刻照在我們身上的太陽光,是太陽8分20秒之前發(fā)出來的。3.1.5億千米究竟有多遠?光每秒的傳播距離約為30萬千米,太陽光照射到地球上需要8分20秒。假如乘坐速度為1000千米/每小時的飛機,要連續(xù)飛行17年;假如乘坐速度為4萬千米/每小時的火箭,要連續(xù)飛行5個多月。4.與太陽運動有關(guān)的成語:東升西落 日上三竿 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日落西山5.太

11、陽的東升西落是太陽在一天中運動變化的最直觀的描述。清楚地表述太陽在一天中的位置變化需要用到一個量:太陽高度。太陽高度不是描述長度,而是描述角度,因而不能用尺子去量。太陽光線與地平面的夾角叫作太陽高度角,簡稱太陽高度。6.陽光照射到地面上,陽光與地平面的夾角就是太陽高度角。用太陽高度角可以表示太陽的高度。通過用量角器測量太陽高度角來描述太陽的位置。7.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太陽高度角是不一樣的。在同一時刻、同一地點的任何物體,他們的太陽高度角是相同的。8.測量太陽高度角的方法一名同學背對太陽站定。在人影前端與頭頂之間拉直一根線,測出線與地平面的夾角角度。9.上午9:00和下午3:00的太陽高度,有

12、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呢?一日內(nèi),太陽位于上中天時,其高度達到最大值,稱為“正午太陽高度”。以正午太陽高度為對稱點,上午和下午的太陽高度呈軸對稱。如上午9點和下午3點的太陽高度相同,只是方向不同。正午太陽高度的大小,隨緯度和季節(jié)變化而有規(guī)律地變化。10.太陽高度的變化規(guī)律以正午為界,呈現(xiàn)出軸對稱性。上下午的太陽高度相等,只是方向不同。11.一天中什么時候太陽高度角最小?什么時候太陽高度角最大呢?一天當中,正午12:00太陽直射的時候,太陽高度角最大,接近于90度,而太陽升起和太陽落下的那一瞬間,太陽高度角最小,接近于0度。12.測量并畫出不同時間的太陽高度角。8.太陽鐘1.太陽的位置變化對物體影子

13、有什么影響?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隨著太陽方向的改變而改變,影子的方向總是和太陽的位置相反;陽光下物體影子的長短隨著太陽高度的變化而變化,太陽位置最高時影子最短,太陽位置最低時影子最長。2.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化軌跡呈半圓形。3.影子的方向和太陽的位置相反。4.一天中,被太陽照射到的物體投下的影子在不斷有規(guī)律地改變著:(1)影子的長短有規(guī)律地變化。早晨的影子較長,隨著時間的推移,影子逐漸變短,一過正午它又重新變長。(2)影子的方向有規(guī)律地變化。在北回歸線以北的地方,早晨的影子在西方,正午的影子在北方,傍晚的影子在東方。5.古代人早就注意到太陽的移動與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有關(guān)系,而且這種變化是有規(guī)

14、律的,于是制造出了計時工具。這一類計時工具晷面在西方被稱為“太陽鐘”,在中國被稱為“日晷”。6.日晷的工作原理是怎樣的?“陽光”下,晷針影子投于晷盤,影子隨著太陽在天空中的移動而移動,古人根據(jù)晷針的影子落在晷盤上的刻度確定當時的時間×時×刻。7.日晷日晷是有晷盤和晷針兩部分組成,赤道日晷的晷盤平行于赤道面,晷針指向北極星。牛頓鐘屬于地平日晷,根據(jù)豎立在平坦地面的竿子在不同時刻的影子和線條的相對位置,直接讀取時刻,是最原始的地平日晷。地平日晷的晷針始終指向北極星,也就是晷針與晷盤的夾角是當?shù)氐木暥?。立式日晷的晷盤垂直于地平面,晷針的反向延長線指向北極星。8.記錄一天中陽光下小

15、棒影子的長短。一天中,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規(guī)律是:早晨影子較長,然后逐漸變短,正午最短,然后逐漸變長,直至日落影子消失。9.做物體影子變化的模擬實驗實驗方法:用手電筒照射一支豎立的鉛筆,觀察它的影子。改變照射的方向和高度,觀察鉛筆的影子有什么變化。試試在什么情況下,影子會不見。畫出手電筒從不同方向和角度照射時小棒的影子。實驗現(xiàn)象:改變照射的方向,鉛筆的影子的方向也會隨之變化。改變照射的高度,手電筒越高,影子越短;手電筒越低,影子越長。在什么情況下,影子會不見呢?當手電筒垂直于鉛筆照射的時候,桌子上就不會出現(xiàn)鉛筆的影子。影子的形成需要哪些條件?影子的形成需要三個條件:光源、不透明物體和承接影子的屏。10.陽光下物體影子變化的觀察實驗 實驗方法:把小棒插在橡皮上,固定在記錄紙的觀察點上。選擇空曠處放置,不要移動。利用指南針確定方位,并在記錄紙上標出來。每隔1小時,在記錄紙上標出小棒的影子,并記下時間。實驗問題:問題1:最長的影子會出現(xiàn)在什么時候?最短的影子會出現(xiàn)在什么時候?一般來講,最長的影子會出現(xiàn)在太陽升起和太陽落下的那一刻,最短的影子出現(xiàn)在太陽與小棒垂直的時候。問題2:早晨和上午的影子為什么都在西邊?而下午和傍晚的影子為什么都在東邊?因為影子與太陽的方向是正好相反的,早晨和上午太陽在東方,因此影子都在西邊,而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