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上冊 1 格律詩八首教案 長春版_第1頁
八年級語文上冊 1 格律詩八首教案 長春版_第2頁
八年級語文上冊 1 格律詩八首教案 長春版_第3頁
八年級語文上冊 1 格律詩八首教案 長春版_第4頁
八年級語文上冊 1 格律詩八首教案 長春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格律詩八首教學目標1.背誦積累本課的八首詩,培養(yǎng)學生欣賞古詩的能力。2.反復誦讀,以讀促講,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3.品味語言,體會詩歌的意境。4.啟發(fā)學生熱愛中國傳統(tǒng)文化,提高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教學重點啟發(fā)學生熱愛中國傳統(tǒng)文化,提高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教學難點品味語言,體會詩歌的意境;感受詩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課時安排3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導入新課我們中國被稱為詩的國度,歷史上名家輩出,留下了浩如煙海的詩篇。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所有人都必須吟唱詩經(jīng)中的詩句和對方交流。那時不會吟詩,意味著在任何社交場合你都無法表達自己的愿望,今天,讓我們共同走進格律詩八首,在吟誦中駐足鑒賞,盡享詩意世界的

2、馨香與美好。二、學習次北固山下1.詩人簡介及寫作背景。王灣,生卒年不詳,唐朝詩人,洛陽人,曾往來于吳、楚間,很早就有詩名。這首詩是他在吳、楚期間寫的。詩人沿長江往東,泊舟北固山下,見江南殘冬風光而產生了鄉(xiāng)思,寫下了此作。今天我們還記得他的名字,就是因為他寫下了這首千古傳誦的詩歌,這印證了“人以詩傳”的道理。2.熟讀感知。學生自由朗讀,教師范讀,教師朗讀指導并齊讀,讀出詩歌的韻律美。3.讀懂品析。(1)四聯(lián)各寫了什么內容?四聯(lián)之間有怎樣的關系?首聯(lián):詩人在船上,想象船到鎮(zhèn)江后,還要乘驛車到別處,暗含旅途奔波之勞。頷聯(lián):船上所見景色?!俺逼健保瑑砂恫棚@得寬闊;“風正”,帆才有懸空的態(tài)勢?!俺逼健庇?/p>

3、為“江春”作鋪墊。頸聯(lián):既寫景又點明了時令?!皻堃埂敝敢箤⒈M而未盡之際,即將是天亮時的情景,殘夜而東方海日已升,舊年雖未過去,而江上已是春天時間過得太快了!尾聯(lián):詩人離家已久,尚不能歸,見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來傳遞家書了。全詩四聯(lián)之間,互為因果,渾然一體。(2)這首詩哪聯(lián)直接抒情?哪聯(lián)屬于寫景?能說出來這是什么寫作手法嗎?尾聯(lián)“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直接抒情,其他三聯(lián)屬于寫景。先寫景,再抒情,景為情設,情因景生,這是詩歌里常用的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4.讀透領悟。(1)這首詩表達了怎樣的感情?你是怎么理解這種感情的?表達了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作者運用了雁的意象,想起了“雁足傳書”的傳說,使全詩

4、都籠罩在一層淡淡的鄉(xiāng)思的愁緒中。鄉(xiāng)愁,是詩歌中的一個重要主題,鄉(xiāng)愁豐富了我們的情感世界,鄉(xiāng)愁詩豐富了我們的文學世界。(2)頸聯(lián)歷來膾炙人口,馳譽當時,傳誦后世,請加以分析。這兩句妙在無意說理,卻在描寫景物、節(jié)令之中,蘊涵著一種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殘夜,將驅盡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現(xiàn)的“春意”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冬。不僅寫景逼真,敘事確切,而且表現(xiàn)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真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鼓舞力量。三、學習春望。1.寫作背景。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fā)。756年詩人杜甫得知唐肅宗在靈武即位的消息后,便把家小安頓在州的羌村,不顧安危投奔唐肅宗,想要再有一番作為,結果在投奔靈武途中,被安史叛軍擄至長

5、安,過了半年多囚徒一樣的生活。第二年(757)三月,春回大地,草木茂盛,鳥語花香,長安城處處呈現(xiàn)出一派生機。而詩人與家人久別,存亡未卜,此景只能增添杜甫的痛苦和傷感。詩人觸景生情,感慨萬千,于是寫下了這首感時恨別、憂國思親的五言律詩春望。2.熟讀感知。學生自由朗讀,老師范讀,男、女生分聯(lián)交錯齊讀,讀出詩歌的韻律美。3.讀懂品析。首聯(lián):寫春望所見。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頷聯(lián):作者觸景生情,花鳥本為娛人之物,但因感時恨別,卻使詩人見了反而墜淚驚心。頸聯(lián):開春以來戰(zhàn)火愈燒愈熾,一封家書勝過萬金,“家書抵萬金”成了千古傳誦的名句。尾聯(lián):搔首躊躇,頓覺稀疏白發(fā),幾不勝

6、簪,這是作者憂國傷時念家所致。4.讀透領悟。(1)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杜甫怎樣的感情?表達了作者憂國傷時、念家悲己的感情。其中首聯(lián)、頷聯(lián)重在體現(xiàn)憂國傷時的感情;頸聯(lián)、尾聯(lián)重在體現(xiàn)念家悲己的感情。(2)歐陽修說:“古人為詩,貴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故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也。近世詩人唯杜子美最得詩人之體。”請你結合首聯(lián)加以分析?!皣笔侵付汲情L安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中心,其繁華熱鬧可以想見。但是,目前的長安,唯有山河存在,意味著繁華都城已被叛軍糟蹋殆盡,剩下的只有山山水水了,春天來了,城里到處都是“草木深”,意味著人煙何等的稀少,詩人明為寫景,卻痛切地傳達了詩人憂國傷時的感情,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

7、力。四、學習錢塘湖春行。1.寫作背景。這首詩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寫的。2.熟讀感知。聽錄音,教師范讀指導,學生齊讀,讀出詩歌的韻律美。3.思考探究。(1)首聯(lián)中“水面初平”寫的是怎樣的景象?為什么說“云腳低”?“水面初平”寫出了春水初生,湖面水位上升,略與堤平?!霸颇_”,指下垂的云,與湖水相連,因水位上升,湖面上的云自然顯得低了,這是早春景象。杜甫有詩云“日腳下平地”,形容太陽落山;李賀有詩云“露腳斜飛濕寒兔”,形容露水下落之狀。腳,有下垂義。(2)頷聯(lián)中“幾處早鶯”有什么含義?為什么“爭暖樹”?“誰家”有什么深刻含義?鶯是春天的歌手,幾處早鶯表明鶯不多,如果鶯多,當為“處處”?!盃幣瘶洹笔钦f

8、爭著飛到向陽的樹上歌唱,因為余寒猶在,所以鶯兒也想曬太陽,才會去爭暖樹。燕子是春天的信使,“誰家”猶言“某家”,而不是“家家”,“啄春泥”這個動作表明燕子剛剛開始筑巢而且數(shù)量也不多。這些都暗合早春之意。(3)頸聯(lián)中為什么說“亂花迷眼”?這樣寫跟詩題有關嗎?“亂花迷眼”著重表現(xiàn)詩人的感受,唐朝時人們有騎馬游春的習俗,詩人在騎馬游西湖,馬在淺草地上走得很輕快,看花的時間長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紅,使人目不暇接,便產生迷亂的感覺。這樣寫暗切詩題中“行”字。(4)品味本詩的最后兩句。這兩句用抒情的方式收束全詩。略寫湖東的白沙堤在綠楊陰里更是美不勝收,在白沙堤的綠楊陰里按轡徐行,詩人在這兒完全陶醉了,流連忘

9、返,作者在此直抒胸臆,表達自己喜悅的心情。(5)這首詩的題意主要在一個“行”字上,請你說說詩人所行的游蹤。從孤山寺的北面到湖東的白沙堤:開頭寫“水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見之景,可見作者是從孤山寺的北面開始騎馬游西湖;中間寫游程中所見的鶯燕花草;最后用“綠楊陰里”寫白沙堤之景,可見至湖東的白沙堤止。五、課堂小結。誦讀古代詩詞,我們只有讀熟、讀懂、讀透,才能領悟詩歌的真諦,從而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詩詞作品常常是作者經(jīng)歷、思想感情的外現(xiàn),“感于哀樂,緣事而發(fā)”。因此,我們賞詩,須先對作者的人生經(jīng)歷及思想感情有一個較為細致的了解,“知其人,方能解其言”。真正地做到知人讀詩,走進作者的情感世界,品

10、味感悟到此中的真意。六、布置作業(yè)。1.背誦并默寫這三首詩。2.預習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赤壁夜雨寄北。第二課時一、導入新課。在我國輝煌燦爛的文化寶庫中,詩歌是一顆綺麗奪目的明珠,為人們一代一代所傳誦,顯示出經(jīng)久不衰的藝術生命力。而唐代詩歌則是古代詩歌中最精彩的部分,今天,我們師生再共同解讀三首經(jīng)典的唐詩,相信同學們一定會開卷有益、受益匪淺的。二、學習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1.寫作背景。唐敬宗寶歷二年(826)冬,劉禹錫罷和州刺史后,回歸洛陽,途經(jīng)揚州,與罷蘇州刺史也回洛陽的白居易在揚州相逢。相同的經(jīng)歷遭遇,使兩人有了共同的語言。席間,白居易把箸擊盤作詩一首醉贈劉二十八使君相贈,為劉禹錫的長期

11、被貶鳴不平。劉禹錫回憶往事,感慨萬千,因此寫了這首詩,以酬贈白居易。2.熟讀感知。聽錄音,學生自由讀,教師范讀,師生共同感受詩歌的音樂美。3.讀賞結合。(1)發(fā)揮想象,感受詩歌的意境美。首聯(lián):直抒胸臆。劉禹錫因參加王叔文領導的政治革新運動而被貶到“巴山楚水凄涼地”,一去就是二十三載,其間苦楚可以想見?!捌鄾龅亍焙汀皸壷蒙怼眱删涓挥懈星樯实淖志涞匿秩?,把詩人抑制已久的憤激之情表現(xiàn)了出來。頷聯(lián):運用兩個典故,運用“聞笛賦”表達了對受害的戰(zhàn)友王叔文等的悼念,運用“爛柯人”抒發(fā)了詩人對歲月流逝,人事變遷的感嘆,用典貼切,感情深沉。頸聯(lián):千古名句?!俺林邸焙汀安洹笔潜扔骶迷赓H謫的詩人自己,詩句表明雖

12、然我一人被貶遠遷,但后繼者仍大有人在。何必為我一人可惜?顯示了詩人豁達的襟懷。這聯(lián)借用自然景物的變化暗示社會的發(fā)展,蘊涵著深刻的哲理:新生事物必然要發(fā)展起來,必將取代舊事物。尾聯(lián):點睛之筆,點明酬贈之意,同時又與友人共勉,體現(xiàn)出作者堅定的意志和樂觀的精神?!伴L精神”三字,含義深刻,表現(xiàn)了詩人意志不衰,堅忍不拔的氣概。(2)品味詩歌的藝術特色,感受詩歌的結構美。詩中運用了層層遞進的手法,首聯(lián)自敘被貶的遭遇,為全詩定下基調,頷聯(lián)悼念戰(zhàn)友,寫自己回故鄉(xiāng)的情景,使憤激之情更進一步深化,頸聯(lián)突然振起,一變前面?zhèn)械统恋那檎{,顯示了詩人豁達的襟懷,尾聯(lián)順勢而下,以自勉、自勵來結束全詩。全詩言簡意深,詩情起

13、伏跌宕,憤激而不淺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悵而不頹廢,沉郁中見豪放,堪稱劉禹錫的代表作品。三、學習赤壁。1.找學生朗讀,朗讀中要流露出作者的抑郁不平之氣。2.讀賞結合。(1)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作者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現(xiàn)了詩人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氣。(2)賞析一、二兩句。這兩句敘事,寫其興感之由,由一件古物興起對前朝人物和事跡的慨嘆,在那一次大戰(zhàn)中遺留下來的一支折斷了的鐵戟,沉沒在水底沙中,經(jīng)過了六百多年,還沒有被時光銷蝕掉,現(xiàn)在被人發(fā)現(xiàn)了。經(jīng)過自己一番磨洗,鑒定了它是赤壁戰(zhàn)役的遺物,不禁引起了“懷古之幽情”。由這件小小的東西,詩人想到了東漢末年那個分裂動亂的時代,想到那次重大意義

14、的戰(zhàn)役,想到那一次生死搏斗中的主要人物:曹操和周瑜。(3)賞析三、四兩句。這兩句議論,作者不從正面寫赤壁之戰(zhàn)的過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影響,而是從反面落筆,發(fā)表自己獨特的看法:如果不是東風給了周瑜以方便,取得勝利的就可能是曹操,歷史將要重寫。接著假想曹軍勝利,東吳戰(zhàn)敗之后的局面,但又不直接鋪敘政治軍事形勢的變遷,而只間接地描繪兩個東吳著名美女將要承受的命運,以小見大,深刻警策。四、學習夜雨寄北。1.寫作背景。唐宣宗大中五年至大中九年,即公元851855年,李商隱在東川(今四川三臺)節(jié)度使柳仲郢的幕府中擔任書記(相當于現(xiàn)在的秘書)之職。秋雨綿綿中的一天,他收到遠在長安的友人(妻子)的來信,問他何時能回

15、長安。友人(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來信,激起了詩人無限的感慨,詩人倚窗觀雨景,吟成了此詩。2.邊讀邊賞析。(1)題目中的“北”應該怎樣理解?這首詩的詩題或作“夜雨寄內”,“內”即李商隱的夫人。也可以把“北”理解為在北方的人,或為妻子,或為友人。(2)感受詩歌的意境美?!熬龁枤w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边@兩句寫出了作者思歸而不得的愁苦之情,詩一開始,就擺出了不可解脫的矛盾。歸期的希望與未有期的失望,兩相對立。悲愴沉痛,籠罩全篇?!鞍蜕揭褂隄q秋池”,表面上看,是即景點題。但是這一景象把歸期未有期的沉痛情緒,渲染得更形象、更濃郁了。獨在他鄉(xiāng)異域的巴山,秋天、深夜、夜雨的情境本身就令人傷感。尤其是“漲

16、秋池”三字,秋雨綿綿,把池水都漲滿了。詩人抓住了這一精細而又富于生活實感的畫面,調動讀者的想象,似乎秋池里漲的不是秋水,而是詩人難以解脫的痛苦?!昂萎敼布粑鞔盃T,卻話巴山夜雨時?!边@兩句寫出了詩人對未來歡聚的向往之情,“何當共剪西窗燭”一句宕開一筆,從眼前想象到將來,從巴山跳脫到北方(長安),寫出了詩人的愿望?!昂萎敗币馑际恰笆裁磿r候才能夠”,照應首句“未有期”,既有熱切的盼望,又有難以料定的惆悵。第四句是承“共剪西窗燭”而來,重復運用了“巴山夜雨”,它與“西窗剪燭”,組成一幅溫暖的動態(tài)畫面,表現(xiàn)了詩人對于歸期的向往,對于“君”的深厚感情,這給詩中增添了歡欣感。因而他日重逢的歡樂更反襯出眼前歸

17、期未有期的痛苦。五、課堂小結。為了更好地體會詩歌藝術的豐富內涵,直探底蘊,領悟作者微妙深奧的詩心,我們應該深入體會詩歌的意境之美。本節(jié)課我們著重分析詩歌的意境,希望對你們以后體會詩歌的意境有所幫助。六、布置作業(yè)。1.背誦并默寫這三首詩。2.預習游山西村過零丁洋。第三課時一、導入新課。漫步在古詩中,我們喜歡詩中那富有韻律的語言,獨特清新的意境,深刻雋永的哲理。前兩節(jié)課我們解讀了六首唐詩,領略到了唐詩的風采,今天我們師生將共同走進宋代的古詩苑中,與以死明志的文天祥共同吟誦“留取丹心照汗青”;同拄杖叩門的陸游分享農村生活的寧靜、歡悅。讓我們共同來研討崇尚講究理趣的宋代詩歌。二、學習游山西村。1.寫作

18、背景。陸游罷官閑居,住在山陰(今浙江紹興市)鏡湖的三山鄉(xiāng)。詩人心中當然憤憤不平,對照詐偽的官場,對家鄉(xiāng)淳樸的生活自然會產生無限的欣慰之情,詩題中“山西村”,指三山鄉(xiāng)西邊的村落。詩中記敘了當?shù)氐娘L俗,饒有興味。2.以讀促講,邊讀邊賞。(1)首聯(lián)渲染了怎樣的景象?表現(xiàn)了什么?首聯(lián)渲染出豐收之年農村一片寧靜、歡悅的景象,農家盡其所有來款待客人,表現(xiàn)了農家的淳樸、熱情好客。(2)頷聯(lián)寫了什么內容?現(xiàn)在有何深刻含義?這兩句寫的是眼前山間水畔的景色,描繪了山環(huán)水繞、柳暗花明、花團錦簇的美麗風光,記述了作者置身山陰路上,疑惑無路,忽又開朗的真實感受。這兩句道出了世間事物消長變化的哲理,困境中也往往蘊涵著希望

19、。它給人以堅持不懈的啟示,歷來被人們傳誦不衰。(3)我們中國的民風民俗最生動,請說說頸聯(lián)反映了怎樣的民間習俗。這兩句描摹出一幅南宋初年純真明快的農村風俗畫?!吧纭睘橥恋厣?,春社這一天農民要祭祀土地神以祈豐年,擊鼓弄簫、載歌載舞;并且這里農家的穿戴也簡潔樸素,還保留著古代的風俗習尚。(4)你是怎樣理解最后兩句詩的?這兩句的意思是:詩人盼望著從今以后能夠有時間乘月色出游,隨時拄著手杖來敲門拜訪。不僅寫出了陸游的愿望,而且戀戀不舍之情溢于言表,可見作者與當?shù)剞r民相處得多么融洽,也充分表露了詩人對山西村和當?shù)剞r民無限喜愛的真摯情感。(5)這首詩在行文上有什么特點?全詩緊扣“游”字,按時間推移展開敘述,

20、層次清晰,語言生動。三、學習過零丁洋。1.詩歌背景。1279年正月,元軍出珠江口,進攻南宋最后據(jù)點山(在今廣東新會南海中),文天祥被押解同行。船過零丁洋(零丁洋在今廣東中山南的珠江口,中山市南,靠海有個零丁山,山下海面叫零丁洋),元軍統(tǒng)帥張弘范逼迫文天祥招降堅守山的宋軍統(tǒng)帥張世杰,文天祥寫下此詩以死言志以明志節(jié),嚴正拒絕。張弘范見詩,“但稱好人!好詩!竟不能逼”。2.熟讀感知。教師范讀,點名讀,讀出詩歌中的憂國之痛和愿死國難的滿懷豪情。3.讀透領悟。(1)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全詩通過追憶自己抗元的艱辛經(jīng)歷,表現(xiàn)了作者的憂國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為國捐軀的豪情壯志,大義凜然的高尚氣節(jié)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1)首聯(lián)渲染了怎樣的景象?表現(xiàn)了什么?首聯(lián)渲染出豐收之年農村一片寧靜、歡悅的景象,農家盡其所有來款待客人,表現(xiàn)了農家的淳樸、熱情好客。(2)頷聯(lián)寫了什么內容?現(xiàn)在有何深刻含義?這兩句寫的是眼前山間水畔的景色,描繪了山環(huán)水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