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高三語文第二輪總復習教案( 高三語文備課組 )1古代詩歌鑒賞題型解析2古代詩歌鑒賞答題技巧3古代詩歌的規(guī)范答題4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題表達技巧匯總5姜 冰徐廣之王常婷黃雅雅楊金蘭第一講:古代詩歌鑒賞題型解析教學目標:回顧并鞏固第一輪復習過的詩歌鑒賞內(nèi)容 通過題型解析讓學生了解掌握我省詩歌近幾年的考法教學重點:詩歌考試題型細致分析并作分類處理教學設計:以課堂訓練加講解歸納為教學主要方式,充分利用多媒體展示功能進 行授課;印發(fā)學案。課時安排:約一周,共5課時左右。-(一)把握作者的感情詩歌一般借助于具體的描寫,來表現(xiàn)詩人的感情,傳達詩人的思想,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們所說的思想內(nèi)容。我們讀詩、賞詩,首先要
2、領悟作者在詩中的情感,這是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的基礎,也是讀詩的根本。今年高考考查的主要題型有:1、分析詩句所包含的情感所謂分析詩句所包含的情感,即抽取詩歌中某一句,要求考生分析這句詩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情感,根據(jù)所選句子的特點,又可從以下幾個角度設題(1)借景抒情。抽取詩中景物描寫的句子,要求考生分析出作者借以抒發(fā)的情感。如2007年高考江蘇卷: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鷓鴣天·送人辛棄疾唱徹陽關淚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幾千般,只應離合是悲歡?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 “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云埋一半山”蘊含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借景抒情
3、是古詩創(chuàng)作中常用的手法,這里作者寫了“極目遠望,水天相接,樹木迢迢,一片帶雨的烏云飄來,遮住了大半個山”之景,其特征遼闊、低沉,從而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以及路途艱險、對朋友前途的關切之情。同時以“雨云埋山”顯示了前途迷茫的郁悶。這種方法考生以前也學過,如李白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有“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的詩句,它所抒發(fā)的情感與此相仿。據(jù)此,此題的答案為:翹首遠望,依依不舍的惜別之情;路途艱險,祝福平安的關切之情;山高水長,前程迷茫的郁悶之情。(2)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比較含蓄,有時理解不一定到位,而扣住直抒胸臆句分析作者的感情則比較簡單。如2007年高考全國卷一:閱讀下
4、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望江南·超然臺作蘇 軾春未老,風細柳斜針。試上超然臺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卻咨嗟。休時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趨年華。注:超然臺,在密州(今山東諸城)城北。當時蘇軾任密州地方官。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舊俗寒食節(jié)不舉火,節(jié)后舉火稱新火。從詞中的“咨嗟”、“休對”、“且將”這些詞語看,你認為作者在詞中要表現(xiàn)的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請簡要分析。登超然臺望見的景色,引起了作者的鄉(xiāng)思,但他無法回家,因此只能在酒醒之后苦澀地“咨嗟”不已,無奈地說:“休對”老朋友說什么鄉(xiāng)思之愁,“且將”心火煮新茶聊以自慰吧!因此題中所列的“咨嗟”、“休對”、
5、“且將”都是直抒胸臆的詞,表達了了作者無奈、苦澀的心情。再如2007年高考安徽卷: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醉落魄·詠鷹清·陳維崧 寒山幾堵,風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無今古。醉袒貂裘,略記尋呼處。 男兒身手和誰賭?老來猛氣還軒舉。人間多少閑狐兔。月黑沙黃,此際偏思汝。注:堵,座。 削碎中原路,形容鷹掠地飛過。 軒舉,意氣飛揚。結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詞人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詞的下片主要是直抒胸臆句,“男兒身手和誰賭?老來猛氣還軒舉”,表達了猛氣猶存、老當益壯的情懷?!叭碎g多少閑狐兔。月黑沙黃,此際偏思汝”,表達了作者期待像雄鷹一樣施展抱負、建功立業(yè)的志向。(3)含蓄直露兼
6、有。這種題型雖比較復雜,但只要掌握了方法,做好它還是沒有難度的。如2007年高考湖南卷:閱讀下面的宋詩,按照要求,完成賞析。示長安君 王安石少年離別意非輕,老去相逢亦愴情。草草杯盤供笑語,昏昏燈火話平生。自憐湖海三年隔,又作塵沙萬里行。欲問后期何日是?寄書應見雁南征。注:長安君為王安石(10211086)的大妹,工部侍郎張奎之妻,封長安縣君。此詩為王安石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出使遼國前所作。此時他尚未拜相變法。詩中表現(xiàn)了“愴情”之感,請就中間兩聯(lián)逐聯(lián)賞析作者是如何表現(xiàn)這種情感的。這首詩頷聯(lián)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而頸聯(lián)則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理解時要各自分析。頷聯(lián)中“供笑語”表達了相逢的歡樂,
7、“話平生”則道盡了人生的滄桑:二者相互映襯,更添一層悲涼況味?!安莶荼P”“昏昏燈火”營造了氛圍,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詩人更容易生發(fā)悲愴之情。并且“草草”“昏昏”是疊詞妙用?!安莶荨笨梢娋撇说暮唵?,歡聚中有些許不足;“昏昏”則烘托了人物情感,暗示了將別的傷痛。頸聯(lián):“自憐”與“又作”貫通一氣,詩人借此直抒胸臆,表達了心中的萬端悲慨?!昂!本酶?,“塵沙”遠赴,旦夕間重逢又別,且是出使不無艱險的遼國,時空的拓展將悲意又加深了一層?!叭辍毖詴r間之長,“萬里”謂距離之遠,以數(shù)字入詩,一縱一橫,使悲情更為濃烈。(4)托物言志。古人寫詩喜歡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某個事物上,通過對這個事物的吟詠表達自己的情懷,
8、這就是所謂的托物言志。命題者在考查時往往讓考生分析作者借某個特定的物象抒發(fā)了怎樣的情懷。答題時一般要知人論世,找作者情感與所托之物的共同點,實現(xiàn)人與物的對接,從而把握作者的感情。如2007年高考海南、寧夏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題目。 小齋即事劉一止憐琴為弦直,愛棋因局方。未用較得失,那能記宮商?我老世愈疏,一拙萬事妨。雖此二物隨,不系有興亡。劉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進士。曾任監(jiān)察御史等職,有記載說他曾因“忤秦檜”而被罷官。局:指棋盤。 作者為什么要寫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發(fā)一種什么樣的情懷? 這首詩里的琴弦、棋盤具有正直、方正的特點,與作者自己方正的人品吻合。自己的方正人品不變,
9、結果到頭來“世愈疏”、“萬事妨”,只落得小齋獨處,無關乎國家興亡的結局。作者寫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抒發(fā)了作者對個人遭遇的感慨,對世事的譏諷。2、整體把握詩中的感情所謂整體把握情感,往往要結合全詩(詞)進行分析評價,從而理出作者借以抒發(fā)的感情,其難度比理解某個句子中作者的情感來得大,要求考生必須全面地分析材料,盡可能多地解讀出其中的內(nèi)涵。如2007年高考福建卷: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武夷山中宋·謝枋得十年無夢得還家,獨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 幾生修得到梅花?注:謝枋得,宋末信州(今屬江西)人,曾力抗元軍,兵敗后隱居福建。后被脅迫至燕京,絕食而死。十年,宋德祐元年(127
10、5),詩人抗元失敗,棄家入山。次年妻兒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詩時將近十年。這首詩體現(xiàn)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此題要求考生不但要結合全詩分析,還要結合注釋中的背景資料來答題,從注釋中可知,一、二句中的“無夢還家”“獨立青峰”表達了作者國破家亡的孤寂、痛苦之情。三、四句寫到梅花的意象,結合注釋可知,表現(xiàn)了詩人孤傲不群、堅貞自勵的情懷。由此可見,整體感知詩歌的感情時,除了把握詩句的內(nèi)容外,還要聯(lián)系作者生平經(jīng)歷及時代背景,做到知人論世。再如2007年高考湖北卷: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華清宮吳融四郊飛雪暗云端,惟此宮中落便干。綠樹碧檐相掩映,無人知道外邊寒。過華清宮李約君王游樂萬機輕,一曲霓裳
11、四海兵。玉輦升天人已盡,故宮惟有樹長生。兩首詩各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做此題時固然要學會抓住詩中描寫的景物進行分析,但若考生不了解華清宮的有關背景,恐怕也很難理解透作者在詩中的感情。華清宮即中國唐代離宮。以溫泉湯池著稱。在今陜西省臨潼縣驪山北麓。據(jù)文獻記載,秦始皇曾在此“砌石起宇”,西漢、北魏、北周、隋代亦建湯池。唐貞觀十八年(644)太宗皇帝詔令在此造殿,賜名湯泉宮。天寶六載(747)改名華清宮。當時這里臺殿環(huán)列,盛況空前,但安史之亂后皇帝很少游幸。至唐末廢圮,五代成為道觀。知道這一背景,再讀這二首詩,作者的寫作意圖就出來了。第一首詩通過對華清宮外“飛雪暗云”的寒冷天氣與宮內(nèi)“綠樹碧
12、檐”的景物形成鮮明對比,再通過“無人知道外邊寒”的控訴,鞭撻無視人民疾苦、沉湎于享樂的封建統(tǒng)治者。第二首詩通過對唐明皇在華清宮游樂歌舞,不理國事,導致安史之亂的史實的吟詠,諷刺了統(tǒng)治者荒淫誤國,感嘆王朝的興衰。3、比較不同詩中作者的感情高考對詩人情感的考查,方法除了整體感知外,有時還可根據(jù)作者心境、身份、地位的不同,比較詩中具體情感的異同。這個比較具體又可分為二類:(1)比較不同詩中同樣詞語心境的異同。如2007年高考遼寧卷:閱讀下列詩歌,完成后面題目秋夜獨坐(節(jié)選)唐·王維獨坐悲雙鬢,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夜深宋·周弼虛堂人靜不聞更,獨坐書床對夜燈。門外不知
13、春雪霽,半峰殘月一溪冰。兩詩中均有“獨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試簡要分析。這二首詩中雖然都寫了“獨坐”,但由于作者所寫的環(huán)境不一,因而導致所抒發(fā)的感情(心境)也不相同。分析時同樣要結合全詩進行整體感知。王詩寫的是悲哀孤獨的心境。一、二句寫是人獨坐的孤寂和歲月流逝的悲涼;三、四句寫草木昆蟲零落哀鳴,更添悲哀。周詩寫的是寧靜安適的心境。一、二句寫是人獨坐燈下苦讀,不覺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變化襯托了是讀書人夜讀時的投入和專注。再如2007年高考江西卷: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后回答問題。金陵晚望 金陵圖高蟾 韋莊曾伴浮云歸晚翠,猶陪落日泛秋聲。 誰謂傷心畫不成? 畫人心逐世人情。世間無限丹青手
14、,一片傷心畫不成。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滿古城。 【注】高蟾、韋莊,均為晚唐詩人。這兩首詩都寫到了“傷心”,詩人為什么傷心?這兩首都是詠史詩,吟詠的對象都是“金陵”,這個當年的六朝古都、繁華圣地。詩里都提到“傷心”,詩人的情感也是一樣的,結合注釋中提到的作者生活的時代背景,可知都是為唐朝的衰敗而傷心。 (2)比較同樣對象在不同詩句中表達的情感。如2007年高考重慶卷: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后回答問題。海棠 (宋)蘇軾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蒙月轉(zhuǎn)廊。 惆悵階前紅牡丹,晚來唯有兩枝殘。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明朝風起應吹盡,夜惜衰紅把火看。注:崇光,美艷的光彩。
15、 蘇軾的海棠與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樣寫夜里賞花,二者所抒發(fā)的感情有何不同? 這二首詩都寫到了“把燭賞花”的情景,但表達的感情卻有所不同。蘇詩先寫東風微微地吹拂,海棠花透出高潔美麗的光澤,散發(fā)陣陣幽香,使人有空蒙迷茫之感。這時,月亮已轉(zhuǎn)過曲折的走廊,照不到海棠花了。詩人只怕那花兒在深夜里也會睡去,自己更加寂寞,所以點燃起明亮的燈燭,照看著那一簇簇紅艷艷的海棠,表達了作者對盛開的海棠花的喜愛之情。而白詩卻在無數(shù)惜花詩中別具一格。人們向來在花落之后才知惜花,此詩一反常情,卻由鮮花盛開之時想到紅衰香褪之日,以把火照花的新鮮立意表現(xiàn)了對牡丹的無限憐惜,寄寓了歲月流逝、青春難駐的深沉感慨。(二)辨析創(chuàng)作的手
16、法詩歌的形象性與抒情性要借助各種藝術手法來表現(xiàn),我們要了解一些常見的藝術手法。詩詞創(chuàng)作中主要運用敘述、描述、議論、 抒情四種表達方式,這其中描寫、抒情是高考考查的重點。抒情可分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寫的主要方法有動靜結合、虛實結合、點面結合、明暗結合、正側(cè)結合、聲色結合、粗筆勾勒、白描工筆等。 另外,詩歌創(chuàng)作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有賦、比、興;抑揚變化、鋪陳描寫、象征聯(lián)想等。今年各地高考詩歌鑒賞對表現(xiàn)手法的考查題型主要有:1、填空判斷這是詩歌表現(xiàn)手法考查中最為簡單的一種題型,要求考生熟悉各類詩歌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并具備一定的辨別判斷能力。如2007年高考北京
17、卷:讀下面這首詩,完成題目。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注釋:選自詩經(jīng)·周南,這是婦女們采集野菜時唱的民歌。 芣苢:車前(草名),可食。 薄、言:都是語助詞,無實意。 有:得到。 掇:摘取、拾取。 捋:成把地握取。 袺:手持衣角盛物。 襭:把衣襟掖在腰帶間裝物。詩經(jīng)使用賦、比、興手法,本詩使用的手法是 。詩經(jīng)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是賦、比、興。賦即鋪陳敘事;比即打比方,如碩鼠中用碩鼠比喻貪得無厭的統(tǒng)治者;興即“欲言此物,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朱熹語),如孔雀東南飛以“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
18、引出劉蘭芝與焦仲卿的愛情故事。這首詩敘述了古代婦女采芣苢的勞動場面,用“采”“有”“掇”“捋”“袺”“襭”這些動詞,重章疊唱,將場面寫得栩栩如生。顯然這里是鋪陳敘事,因此此題的答案為“賦”。2、辨析詩句的手法即抽出詩中的某一句,讓考生辨析其表現(xiàn)手法及作用。辨析的關鍵一是 “辨”,即要善于判斷;二是“析”,即要學會扣住詩句分析。具體要結合題目要求去考慮,如2007年高考江蘇卷(詩見上文): “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云埋一半山”運用了哪種表現(xiàn)手法? 這句描寫了送別友人之后所見的景,景中包含著對友人的惜別、關切之情。因此用了古詩中常見的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現(xiàn)手法。題目沒有讓分析,只要辨別出來就行了
19、。再如2007年高考山東卷:閱讀下面這首清詩,回答問題:出關徐蘭憑山俯海古邊州,旆影風翻見戍樓。馬后桃花馬前雪,出關爭得不回頭?注:關,指居庸關。旆(pèi),旌旗?!榜R后桃花馬前雪”一句在藝術表現(xiàn)上有什么特點?請作簡要分析。這一題不但要辨明詩句的手法特點,還要進行分析?!榜R前桃花馬后雪”詩句巧妙地以“馬”勾連“桃花”與“雪”二個事物,采用借代手法,以桃花代家鄉(xiāng)溫馨美好的生活,以“雪”代塞外嚴寒的生活,將關內(nèi)桃花爛漫與關外白雪茫茫兩個場景聚集到征馬這一關節(jié)點上,描寫生動,對比鮮明,表達了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讀之令人心酸。3、分析形象的寫法所謂分析形象的寫法,即要求考生分析詩詞用什么樣的手
20、法突出所寫形象的特點,如2007年高考安徽卷(詩見上文):這首詞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現(xiàn)手法來寫鷹的?請作簡要分析。這首詞題為詠鷹,可見鷹為作者在詞中所吟詠的形象。一般說來,詩詞描, 繪形象的方法不外乎, 正面描寫和側(cè)面描寫二種。正面描寫好把握,側(cè)面描寫一般常借助于對比、襯托等手法來突出對象的特征。這首詞上片沒有全部直接寫鷹,而是寫寒山、大地、秋空,為鷹的活動提供了特定的場所。顯然作者在這里用了襯托的手法,以壁立的寒山、空曠的大地、澄碧的秋空襯托鷹勇猛無畏、志存高遠的形象。4、分析抒情的方式詩歌抒情的方式一般也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二種,分析詩詞的抒情方式也是高考詩歌鑒賞題中常出現(xiàn)的內(nèi)容,如200
21、7年高考重慶卷(詩見上文):蘇軾海棠詩的前二句描寫了海棠花的哪些特點?后二句抒寫情感時使用了什么手法? 蘇詩海棠的后二句“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抒發(fā)了作者對花的摯愛之情詩人采用間接抒情的方法,用擬人化的手法,把花比作人,寫詩人唯恐花兒在深夜里也會睡去,自己更加寂寞,所以點燃起明亮的燈燭,照看著那一簇簇紅艷艷的海棠。從而間接抒發(fā)民作者對海棠花的喜愛之情。5、比較手法的異同命題者有時也會出二首以上的詩詞,讓考生分析其表現(xiàn)手法的異同,難度較一首詩找表現(xiàn)手法要大些,要求考生具備辨別的眼光,同中求異,異中求同。如2007年高考湖北卷(詩見上文):兩首詩描寫了不同時期的華清宮,請指出二者主要運用
22、了哪種相同的表現(xiàn)手法,并作簡要說明。這道題異中求同,問考生它們都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細讀全詩,不難看出都應用了對比(或?qū)φ?、映襯)手法。第一首詩將宮內(nèi)與宮外(或空間)進行對比:宮外飛雪陰云,分外寒冷;宮內(nèi)綠樹成陰,溫暖如春。第二首將今昔(或時間)構成對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雜樹叢生,宮殿荒涼。剛才是考查異中求同的方面,現(xiàn)在再來看看同中求異的題目,如2007年高考浙江卷:閱讀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問題。烏衣巷 (唐)劉禹錫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人月圓 (金)吳激南朝千古傷心事,猶唱后庭花。舊時王謝,堂前燕子,飛向誰家? 恍然一夢,仙肌勝雪,宮髻堆
23、鴉。江州司馬,青衫淚濕,同是天涯。中呂山坡羊·燕子 (元)趙善慶來時春社,去時秋社,年年來去搬寒熱。語喃喃,忙劫劫,春風堂上尋王謝,巷陌烏衣夕照斜。興,多見些;亡,都盡說。 注:北宋亡后,吳激被迫仕金。在一次宴席上,偶遇流落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春社、秋社:古時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個戊日,分別稱春社和秋社。劫劫:匆忙急切的樣子。 請簡要賞析這三篇作品的表現(xiàn)手法及語言特色。這三首詩詞曲都寫了燕子的形象,突出了興亡的主題。但各自抒發(fā)的感情的方式有所不同。劉詩今昔對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體現(xiàn)了詠史詩的特色。吳詞剪裁唐人詩句抒亡國隱痛,溫婉悲涼,凸顯婉約詞的正宗風韻。
24、趙曲以議論作結,點破興亡,明快直露,有濃郁的散曲風味。(三)考查詩歌的內(nèi)容詩歌往往是通過對事情的敘述、人物的塑造(敘事詩)或景物的描寫、形象的描繪(抒情詩)以及史實的詠嘆、見解的闡發(fā)(說理詩)來表情達意的。詩歌借以表情達意的載體就是詩歌的內(nèi)容。把握詩歌的內(nèi)容就成了高考??嫉闹R點了。對詩歌內(nèi)容考查的主要題型有:1、描述詩歌的畫面,即用自己的語言把詩歌中的畫面概括地描繪出來,如2007年高考北京卷(詩見上文):前人讀這首詩說:反復諷詠,“自然生其氣象”。你讀這首詩,眼前出現(xiàn)了什么樣的景象?請概括描述。所謂“景象”,是指作品中人、事、物、景的合成。“婦女”“采摘”“芣苢”以及主人公通過歌聲表現(xiàn)歡快
25、、愉悅的心情。所謂“概括描述”,即將前面這些基本信息整合起來,便構成此題答案:婦女們在田野上邊采野菜邊唱歌,一派歡快的勞動景象。還有一種變向的概括詩歌畫面的方法,就是擬小標題,如2007年高考四川卷: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葛溪驛 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燈明來照秋床。病身最覺風露早,歸夢不知山水長。坐感歲時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涼。鳴蟬更亂行人耳,正抱疏桐葉半黃。本詩首聯(lián)描繪了一幅畫面,請為這幅畫面擬一個小標題。擬小標題要先了解畫面的主體內(nèi)容,然后在此基礎上概括。此詩首聯(lián)寫了時間秋天(秋床)夜里(缺月、漏未央),地點驛站客館,景物一燈照秋床,抒寫了主人公徹夜難眠之情。由此可得出答案:驛
26、站秋夜難眠圖。2、感悟詩歌的內(nèi)涵即根據(jù)詩歌的素材,結合詩人的感情,讀出詩詞的言下之意,如2007年高考江蘇卷(詩見上文):這首詞以“送人”為題, 下片寫出了哪兩層新意?這題要求考生答出下片中描述的新意,不但要描繪出畫面,還要答出所抒發(fā)的情感。這里有二層含義:“今古恨,幾千般,只應離合是悲歡?”是說不應把離別(相聚)視為人世間唯一悲痛(歡樂)的事?!敖^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是說人世間的風波遠比路途風波險惡得多。3、理解詩歌中的情景既要把握詩句景物,又要理解借景所抒發(fā)的感情。如2007年高考天津卷:閱讀下面的詩,回答問題。黃氏延綠軒明·高啟蔥蔥溪樹暗,靡靡江蕪濕。雨過曉開簾,一
27、時放春入。注:蕪,叢生的草?!耙粫r放春入”表現(xiàn)了怎樣的情景?此題考查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答題時一般要描繪出其所描繪的景象,指出其所蘊涵的感情。答案:表現(xiàn)了春光濃重,撲面而來,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類似的詩句還有曾公亮的“要看銀山拍天浪,開窗放入大江來”,王安石的“一水護田將錄繞,兩山排闥送青來”等,希望同學們注意積累。再如2007年高考上海卷:閱讀下面的宋詞,完成題目。阮郎歸·初夏 蘇軾綠槐高柳咽新蟬,薰風初入弦。碧紗窗下水沉煙,棋聲驚晝眠。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燃。玉盆纖手弄清泉,瓊珠碎卻圓。就作品中畫線句,聯(lián)系下片內(nèi)容,從情景關系的角度,寫一段鑒賞文字。賞析情景交融題,最重要的是說
28、清作者寫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這一點說清了,得分要點也就抓住了。答案要點:作者運用比喻的手法,細致地描繪了水花四濺(在荷葉上),水珠圓潤晶瑩,真切地展現(xiàn)了主人公輕快、喜悅的心情。4、比較詩中的情景命題者選二首以上的詩,讓考生比較其中寫景的異同。如2007年高考遼寧卷(詩見上文):兩詩中均寫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請具體說明。王詩寫的是“秋夜”,寫了山中果落、燈前蟲鳴的現(xiàn)象;周詩寫的是“春夜”,寫了春雪初停、殘月掛山、溪水成冰的景象。王詩描寫的是動景,周詩描寫的是靜景。再如2007年高考江西卷(詩見上文):兩位詩人一位說“一片傷心畫不成”,一位說“誰謂傷心畫不成”。請結合詩歌對此作簡要分析。這二首詩
29、表達的思想感情相同,但表達的角度一樣,亦即通過不同畫面描繪出來的。高詩作者通過晚望金陵,從“落日”“秋聲”等意象中,生出一片傷心之情,詩人認為這種深重的傷心,世上的畫家是畫不出來的。韋詩作者通過觀看金陵圖,認為畫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現(xiàn)出對國事衰敗的傷痛之情,所以說,傷心是可以畫成的。5、概括對象的特點要求考生根據(jù)詩中的描繪概括對象的特點,它不同于概括畫面,而是對畫面進行提煉,揭示其中的內(nèi)涵。如2007年高考重慶卷(詩見上文):蘇軾海棠詩的前二句描寫了海棠花的哪些特點? 蘇詩前二句寫海棠花光彩照人、香氣空蒙,從而突出海棠花在春風中、月色下的朦朧美。前者是對畫面的描述,“朦朧美”則是
30、對畫面的提煉。6、分析畫面間的關聯(lián)即考查畫面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這是詩歌內(nèi)容考查過程中的難度最大的一種題型。體現(xiàn)了新課程理念中的探究能力要求。如2007年高考海南、寧夏卷(詩見上文): 詩的第二聯(lián)對第一聯(lián)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此題要求分析律詩一二兩聯(lián)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先要理解二聯(lián)各自的內(nèi)容。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詩,首聯(lián)寫作者愛琴與棋的原因琴弦直、棋局方。次聯(lián)寫不必用棋局來較量勝負得失,不能用琴弦來記取五音。這就將首聯(lián)的憐愛上升到一種單純的無私的境界。-專題作業(yè):以考試金卷中的詩歌專題為每日常規(guī)作業(yè)。每日兩小題,做在卷上,第二天交給科代表。-教后反思:第二講:古代詩歌鑒賞答題技巧教學目標:通過第
31、一講的內(nèi)容鞏固,在此基礎上歸納出答題技巧 通過近年高考的典型題型解析讓學生掌握基本技法和思路教學重點:詩歌鑒賞答題技巧的分析講解以及訓練教學設計:例題分析+技法說明+課堂訓練。課時安排:約3課時左右。-古代詩歌鑒賞的快速解題(一)詩歌主題的快速把握1.看背景孤 桐 王安石天質(zhì)自森森,孤高幾百尋。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虛心。歲老根彌壯,陽驕葉更陰。明時思解慍,愿斫五弦琴。注釋明時,政治清明的時代;慍,疾苦、怨憤。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據(jù)孔子家語記載:帝舜曾一面彈著五弦琴,一面唱“南風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如果了解了王安石積極變法的經(jīng)歷,了解了他的思想性格,了解了他生活的時代背景,就不難把握此詩
32、的主題。王安石在這首詩中借“孤桐”以言志,孤桐即為他的人格寫照:盡管在變法中,他受到種種打擊,但他志存高遠,正直不屈;經(jīng)歷的磨難越多,斗志越堅;為了天下蒼生,不惜粉身碎骨2.看體裁抒情詩要注意把握詩人在詩歌中傳達出來的情感。例如,蘇軾的念奴嬌 赤壁懷古其目的就是抒發(fā)情感,該詩的主題是:壯志未酬的華發(fā)之嘆。再看下面這首詩:泊秦淮 杜牧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把握這首詩的主題時,首先應將文體定位抒情詩,然后把握其情感:諷諫唐朝統(tǒng)治者,貪圖享樂,當心亡國。如果是敘事詩,則可從分析人物形象入手,進而概括詩歌的主題。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首先,應把握詩中的兩個悲劇
33、人物:琵琶女,當年色藝雙絕,后來淪落江湖;白居易,當年名滿京城,后來謫居江州。從琵琶女、白居易的悲劇,我們可以聯(lián)想到屈原、賈誼、李廣、陶潛、李白、杜甫等無數(shù)杰出人才的悲劇。根據(jù)詩中的人物形象可以概括出該詩的主題:奇人數(shù)奇(數(shù)奇,命運不好)的才子之悲。如果是哲理詩,概括主題時則應揭示詩中所蘊含的哲理。請看下面這首詩:過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之五) 楊萬里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正入萬山圈子里,一山放過一山攔。把握這首詩的主題時,首先應將文體定位哲理詩,然后就能較快地知道,此詩明寫登山的感受,實為談人生哲理:在取得一定成績時,萬萬不可自得自滿,而應不斷進取。3.看技法從詩歌的技法入手,有時也
34、能迅速地把握詩歌的主題。例如:烏衣巷 劉禹錫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此詩采用的寫法,一為用典,“朱雀橋”“烏衣巷”為東晉的繁華之地,“王謝”為東晉權貴豪門。一為借景抒情,“野草花”“夕陽斜”,這些景物讓人聯(lián)想到蕭條衰??;舊時的堂前燕,目睹了王謝家族的富貴榮華,現(xiàn)在只能飛入尋常百姓家。從技法入手,可以在字里行間感受到詩人昔盛今衰的王朝悲歌。在這首詩中,詩人很可能就在感嘆唐王朝的衰敗。4.看意象意象:作品中所寫之“景”、所詠之“物”,即為客觀之“象”;借景所抒之“情”,詠物所言之“志”,即為主觀之“意”:“象”與“意”的完美結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現(xiàn)實生活
35、的寫照,又是詩人審美創(chuàng)造的結晶和情感意念的載體。意象是融入了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或是借助客觀物象表現(xiàn)的主觀情意。如“梅”就帶上了清芳高潔、傲雪凌霜的意趣。從詩歌的意象入手,往往能夠迅速地把握主題。例如:鵲橋仙·夜聞杜鵑 陸 游茅檐人靜,蓬窗燈昏,春曉連江風雨。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日夜常啼杜鵑。催成清淚,驚殘孤夢,又揀深枝飛去。故山猶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注釋驚殘:驚醒。故山:即家鄉(xiāng)。 閱讀提示: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陸游在南鄭(今陜西省)做四川宣扶使王炎的幕僚,積極參加抗金戰(zhàn)爭,戰(zhàn)績顯著。正當前線節(jié)節(jié)勝利,即將收復長安之際,王炎調(diào)往都城臨安樞密院,陸游也被調(diào)任成都府路安撫司
36、參議官,離開抗戰(zhàn)前線。此作是他到成都之后所寫,是“借物寓言”之作。我們知道,與杜鵑鳥相關的有一神話故事:古代神話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讓位給他的臣子,自己隱居山林,死后靈魂化為杜鵑。人們從杜鵑嘴角的紅色聯(lián)想到“杜鵑啼血”,從杜鵑的叫聲聯(lián)想到“何不歸去”。于是古詩中的杜鵑往往與凄涼、哀傷、思歸聯(lián)系在一起。那么,詩人想回到哪里去呢?聯(lián)系詩人的生平與提供的背景,可以聯(lián)想到,詩人希望回到抗戰(zhàn)前線,報效國家,但主和派當權,詩人于是發(fā)出報國無門的悲嘆。 詩歌的閱讀鑒賞,必須以解讀詩歌的意象為突破口,以熟知詩歌意象為突破點。學生在古詩鑒賞備考中,應熟知一些常見意象的寓意。5.看關鍵語言(標題、結句、詩
37、眼)古詩中的關鍵語言,例如,標題、結句和其他一些表明詩眼的詞句,往往直接透露出詩歌主題的信息。請看下面幾首詩:秋 思 張 籍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從標題中的“秋思”和詩句中的“家書”,即可得知該詩表達了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鵲橋仙 秦觀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從本詩的結句,即可得知詩人在此詩中表達的愛情觀“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鷓鴣天·西都作 朱敦儒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懶慢帶疏狂。曾批給露支風敕,累奏留云借月章。 詩萬首,酒千觴
38、,幾曾著眼看侯王? 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注釋西都:指洛陽。宋時稱洛陽為西京。清都:傳說中天帝的居處。山水郎:詞中指為天帝管理山水的郎官。懶慢帶:一作“支付與”。曾批給露支風敕:一作“曾批給雨支風券”。玉樓金闕:指汴京的宮殿。從詞中“幾曾著眼看侯王”,即可迅速把握該詞的主題:蔑視權貴。(二)詩歌技法的快速把握1要牢固、準確地掌握古代詩歌常用的技法。比如,詞法,句法,修辭手段,表現(xiàn)手法。下面,側(cè)重談談古代詩歌中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托物言志托,寄托,借助;物,客觀事物;言,表達;志,志向,志愿,思想,情感,哲理,等等。簡單地說,托物言志,就是借助具體外物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例如: 瀑布聯(lián)句
39、 李 忱千巖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此詩借寫瀑布,表達對社會人生的思考:應志存高遠,不畏艱辛,努力實現(xiàn)人生目標。用典 古典詩歌中常常引用古書中的故事或詞句來表達思想情感,這就叫作用典。例如:詠懷古跡 杜甫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臺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畫圖省識春風面,環(huán)佩空歸月夜魂。千載琵琶作胡語 分明怨恨曲中論。詩中借用王昭君的典故王昭君因君王昏庸(畫圖省識春風面),盡管國色天香,也只能演出“獨留青冢向黃昏”“環(huán)佩空歸月夜魂”的人生悲劇抒發(fā)了怨恨之情:如君王昏庸,杰出人才往往只能演出人生悲劇。借景抒情“一切景語皆情語”, 是否情景交融,是
40、判斷古典詩歌有無意境的重要標志。借景抒情,是古典詩歌常用的手法。比如馬致遠的秋思,句句是寫景,句句又是抒情,情和景高度的統(tǒng)一起來。再如:登高 杜甫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長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其中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既是寫景,也是抒情?!盁o邊落木蕭蕭下”,讓人聯(lián)想到一年將盡,韶華易逝,平添鄉(xiāng)愁。“不盡長江滾滾來”,讓人聯(lián)想到不盡的愁緒、飛逝的時光、歷朝歷代的優(yōu)秀人物的不幸遭遇。杜甫此處明為寫景,實為抒發(fā)人生的感慨。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直接抒發(fā)自己的感情,就是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通過對某些事物、
41、某個問題等的敘述、描寫或議論,含蓄地抒發(fā)自己的感情,就是間接抒情。例如:蜀 相 杜甫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其中的“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通過寫景來抒發(fā)情感;“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通過用典來抒發(fā)情感:這就是間接抒情?!伴L使英雄淚滿襟”,就是直接抒情。襯托利用事物間近似或?qū)α⒌臈l件,以一些事物為陪襯來突出某些事物的藝術手法。利用事物的近似條件來襯托一事物,稱正襯;利用事物的對立條件來襯托一事物,稱反襯。例如:旅夜書懷 杜甫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42、。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詩中以“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的壯闊景象,來襯托“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所營造的的冷寂、孤獨藝術氛圍。虛寫和實寫虛寫,不是寫眼前的實景,而是寫想象中的景象。實寫,恰好與之相反。例如:雨霖鈴 柳永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jīng)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外,寫的都是眼前實景、實事,寫詞人和心愛的人不忍分別又不得不別的心
43、情,是實寫;下片寫對別后生活的設想,是虛寫,著意描繪詞人孤獨寂寞的心情。虛寫,狀不在眼前的事物如在眼前,引起讀者的想象。虛實結合,淋漓盡致寫出了離別時的依依不舍之情。對比把兩種對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運用對比,或使對立事物的矛盾鮮明突出,揭示本質(zhì),給人深刻啟示;或使事物對立的兩個方面互相映襯,相得益彰,給人深刻印象。如高適燕歌行:“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币詰?zhàn)士死在沙場與將帥縱情聲色進行對比,形象鮮明,揭露深刻。2通過強化訓練,提高把握詩歌技法的準確性與熟練程度。3鑒賞技法時,如果沒有規(guī)定角度,應選擇作品最為突出的、自己最有把握的角度切入。采取此項解題
44、策略,既能提高解題的速度,又能提高解題的準確性。先看下面一道高考題: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2003年全國高考試卷)過香積寺 王 維不知香積寺,數(shù)里入云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注釋 安禪,佛家語,指閉目靜坐,不生雜念;毒龍世俗欲念。古人評詩時常用“詩眼”的說法,所謂“詩眼”往往是指一句詩中最精練傳神的一個字,你認為這首詩第三聯(lián)兩句詩的“詩眼”分別是哪一個字?為什么?請結合全詩簡要賞析。結合全詩賞析時可從不同的角度切入,請看下面的答卷:例一: 第三聯(lián)上下兩句的詩眼分別是“咽”和“冷”。喧鬧的泉聲遇“危石”而哽咽,溫暖的日色因樹林的幽深
45、而變冷。這“咽”和“冷”充分點明和突出了深山的特點,烘托出幽靜、悠遠的冷清氣氛。作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表現(xiàn)愿意遠離世俗欲念的隱士情懷?!敬舜鸢笍谋憩F(xiàn)手法的角度分析其妙處】例二: 第三聯(lián)上下兩句的詩眼分別是“咽”和“冷”。因為“咽”用擬人的手法寫泉流之聲,以動寫靜,突出禪寺之靜,生動而傳神地寫出泉流過高石時,水聲急變,形象而生動;“冷”字不僅寫出日色下青松的色調(diào),更突出了香積寺環(huán)境的清幽、靜謐,這一禪院寂靜空靈之感由這一“冷”字表現(xiàn)出來。【此答案從修辭和表現(xiàn)手法的角度分析其妙處】-專題作業(yè):以考試金卷中的詩歌專題為每日常規(guī)作業(yè)。每日兩小題,做在卷上,第二天交給科代表。-教后反思:第三講 :古代
46、詩歌的規(guī)范答題教學目標:強調(diào)高考過程中對規(guī)范答題的要求 通過題型解析讓學生了解掌握詩歌鑒賞題的答題規(guī)范教學重點:詩歌答題規(guī)范要求和細則教學設計:以課堂訓練加講解歸納為教學主要方式,并充分利用多媒體展示功能進行講解課時安排:2課時。-(一)答題的要求 1符合題目的要求 解答古代詩歌鑒賞題,一定要符合題目的要求。就2003年全國高考古詩鑒賞題,有一考生這樣作答: 我認為“咽”和“冷”,用擬人化的手法,生動地描寫出了泉水從石頭上流過的聲音,給人一種清幽恬靜的感覺,同時表達了詩人對路過香積寺所領悟到的這股自然美景的喜悅的心情。 解題的要求是:“這首詩第三聯(lián)兩句詩的詩眼分別是哪一個字?為什么?請結合全詩
47、簡要賞析?!钡?,此答案只分析了“咽”,將“冷”置于不顧,又沒有結合全詩的意境分析其妙處。這一解答就不符合題目的要求。2符合詩歌鑒賞的要求 詩歌鑒賞雖說是開放型試題,但也要求符合詩歌鑒賞的要求。請看下面的答案: 答案一:分別是“危”和“青”字?!肮拍緹o人徑,深山何處鐘”說明了香積寺的偏僻,無人知,快沒人繼承這所寺廟,突出了“危”字。而“薄暮空潭曲,安禪制屠龍”體現(xiàn)了“青”字,在此環(huán)境下,來制“毒龍”,突出了“青”字。 此答案與文本不符。詩眼錯,分析錯,無意境。 答案二:分別是“咽”和“冷”。作者經(jīng)過香積寺寫了所看到的一派景象,尤其突出第三聯(lián)中的描寫景物的凄慘、陰涼,從中寫出了當時一種對世俗欲念
48、的不滿情緒,突出世態(tài)陰涼、冷漠與無情。 分析欠準確,意境不準確。 答案三:分別是“咽”和“冷”。本詩寫出了詩人經(jīng)過香積寺的所見、所聞、所感,“泉聲咽危石”,一個“咽”字,突出了香積寺的靜,泉聲動聽;“月色冷青松”,“冷”字用得精妙,顯得青松的蒼勁、挺拔,從而更突出寺的冷峻。無意境,分析欠準確。 答案四:第三聯(lián)上下兩句的詩眼分別是“咽”和“冷”。作為山水田園詩派,其特點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而本詩則向世人描繪一幅幽靜恬然過香積寺的游景,全詩突出一個靜字,而咽冷將泉聲月色動靜結合,同時照應前后聯(lián)。詩歌鑒賞,應結合原詩的語言,不能架空分析。此答案沒有結合原詩語言進行具體分析。 答案五:分別是“咽
49、”和“冷”。作者借景抒情,通過咽和冷字,深深地表達了自己內(nèi)心的悲涼心境,作者厭惡世俗的繁雜,渴望一種清凈、安寧的生活。沒有詩眼的分析,只有分析的結果,沒有分析的過程。(二)答題的角度1題目開口面小的,按規(guī)定的角度切入。請看下題: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2002年高考題)春夜洛城聞笛 李 白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前人在評論這首詩時曾說,“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詩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么?此題的開口面很小,只要從“折柳”切入作答即可。請看所給的參考答案:“折柳”這首曲子寓惜別懷遠之意。本詩抒寫了思鄉(xiāng)之情,而這種思鄉(xiāng)之情是從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山東省安全員C證考試(專職安全員)題庫附答案
- 2025-2030年中國硅藻泥行業(yè)前景趨勢調(diào)研及發(fā)展戰(zhàn)略分析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真絲絲巾產(chǎn)業(yè)市場運行趨勢及投資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電鎘行業(yè)發(fā)展狀況及營銷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陜西財經(jīng)職業(yè)技術學院《工業(yè)通風與除塵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西昌學院《材料力學類》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泰州學院《分布式數(shù)據(jù)庫系統(tǒng)》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湖南吉利汽車職業(yè)技術學院《橋梁施工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上海立達學院《廣告策劃與新媒體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蘇州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醫(yī)學生物化學B》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高分子材料完整版課件
- excel表格水池側(cè)壁及底板配筋計算程序(自動版)
- DB1301∕T 369-2021 設施蔬菜有機肥替代化肥技術規(guī)程
- 商業(yè)寫字樓運營費用
- 完整版:美制螺紋尺寸對照表(牙數(shù)、牙高、螺距、小徑、中徑外徑、鉆孔)
- FEMA:潛在的失效模式及影響分析解析課件
- 三腔二囊管的應用和護理--PPT課件 (3)
- 流體力學第二版蔡增基課件
- 英語書寫模板
- 湖北省機關事業(yè)單位勞動合同制工人
- 云南省普通初中學生成長記錄.doc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