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3空調負荷計算與送風量確定_第1頁
單元3空調負荷計算與送風量確定_第2頁
單元3空調負荷計算與送風量確定_第3頁
單元3空調負荷計算與送風量確定_第4頁
單元3空調負荷計算與送風量確定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LOGOTONG FENG KONG TIAO u熱負荷:熱負荷:為補償房間失熱在單位時間內需要為補償房間失熱在單位時間內需要向房間內供應的熱量。向房間內供應的熱量。u冷負荷:冷負荷:為保持建筑物的熱濕環(huán)境,為保持建筑物的熱濕環(huán)境,在某一在某一時刻時刻應向房間供應的冷量稱為冷負荷。應向房間供應的冷量稱為冷負荷。u濕負荷:濕負荷:維持房間的相對濕度須從房間除去維持房間的相對濕度須從房間除去的濕量的濕量u基本依據(jù),系統(tǒng)設計,設備容量?;疽罁?jù),系統(tǒng)設計,設備容量??照{的實質空調的實質是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對特定空間是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對特定空間內空氣品質進行調節(jié),維持室內空氣具有一定內空氣品質進行調

2、節(jié),維持室內空氣具有一定的狀態(tài)參數(shù),人們根據(jù)這些狀態(tài)參數(shù)對空調設的狀態(tài)參數(shù),人們根據(jù)這些狀態(tài)參數(shù)對空調設備進行運行管理。備進行運行管理。3.1 室內外空氣計算參數(shù)室內外空氣計算參數(shù)u 負荷大小與室外氣象參數(shù)有關,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jié)設計規(guī)范負荷大小與室外氣象參數(shù)有關,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jié)設計規(guī)范規(guī)定,全年有少數(shù)時間不保證室內溫濕度標準制定的。若室內溫濕規(guī)定,全年有少數(shù)時間不保證室內溫濕度標準制定的。若室內溫濕度必須全年保證,另行規(guī)定。度必須全年保證,另行規(guī)定。室外計算參數(shù):室外計算參數(shù):u1夏季空調室外干、濕球溫度夏季空調室外干、濕球溫度 取室外空氣歷年平均不保證取室外空氣歷年平均不保證50h的溫

3、度的溫度u2夏季空調室外計算日平均溫度和逐時溫度夏季空調室外計算日平均溫度和逐時溫度 規(guī)范規(guī)定取歷年平均不保證規(guī)范規(guī)定取歷年平均不保證5天的日平均溫度天的日平均溫度, to,m 夏季空調室外空氣逐時溫度夏季空調室外空氣逐時溫度 t=to,m+td 室外空氣溫度逐時變化系數(shù),表室外空氣溫度逐時變化系數(shù),表3-5 td夏季空調室外計算平均日較差夏季空調室外計算平均日較差 td=(to,s-to,m)/0.52 to,s夏季空調室外計算干球溫度夏季空調室外計算干球溫度 室外空氣計算參數(shù)室外空氣計算參數(shù)u3冬季空調室外空氣計算溫度、相對濕度冬季空調室外空氣計算溫度、相對濕度 歷年平均不保證歷年平均不保

4、證1天的日平均溫度;歷年最冷天的日平均溫度;歷年最冷 月(一月份)平均相對濕度的平均值月(一月份)平均相對濕度的平均值u4冬季通風室外計算溫度冬季通風室外計算溫度 取累年最冷月平均溫度取累年最冷月平均溫度u5夏季通風室外計算溫度和夏季通風室外夏季通風室外計算溫度和夏季通風室外計算相對濕度計算相對濕度 取歷年最熱月取歷年最熱月14時的月平均溫度和相對濕度時的月平均溫度和相對濕度 的平均值;的平均值;空調房間室內溫度、濕度由兩組指標規(guī)定,即空調房間室內溫度、濕度由兩組指標規(guī)定,即溫度溫度、濕度基數(shù)、濕度基數(shù)及及允許波動范圍允許波動范圍。溫度、濕度基數(shù):溫度、濕度基數(shù):空調區(qū)域內所需保持的空氣基準空

5、調區(qū)域內所需保持的空氣基準溫度和基準相對濕度。溫度和基準相對濕度??照{精度:空調精度:溫濕度允許波動范圍??諝鉁兀瘢┒葴貪穸仍试S波動范圍??諝鉁兀瘢┒绕x室內溫(濕)度基數(shù)的最大值。偏離室內溫(濕)度基數(shù)的最大值。根據(jù)空調目的和空調系統(tǒng)服務對象不同,分為舒適根據(jù)空調目的和空調系統(tǒng)服務對象不同,分為舒適性空調和工藝性空調。性空調和工藝性空調。室內空氣計算參數(shù)室內空氣計算參數(shù)u在舒適性空調中,室內設計計算參數(shù)依據(jù)以下內容:在舒適性空調中,室內設計計算參數(shù)依據(jù)以下內容:溫度、相對濕度、新風量、風速、噪聲聲級、室內空氣溫度、相對濕度、新風量、風速、噪聲聲級、室內空氣含塵濃度,并結合我國經濟狀況和人

6、們的生活習慣及衣含塵濃度,并結合我國經濟狀況和人們的生活習慣及衣著情況等因素,參考著情況等因素,參考室內空氣質量標準室內空氣質量標準(GB/T18883-2002)規(guī)定的室內空氣質量標準()規(guī)定的室內空氣質量標準(表表3-1)制定的。)制定的。u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jié)設計規(guī)范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jié)設計規(guī)范(GB500192003)規(guī)定的舒適性空調室內計算參數(shù)(規(guī)定的舒適性空調室內計算參數(shù)(表表3-2) u公共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公共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GB501892005)規(guī)定)規(guī)定的公共建筑空調系統(tǒng)室內計算參數(shù)(的公共建筑空調系統(tǒng)室內計算參數(shù)(表表3-3) 1、舒適性空調的室內空氣計算參數(shù)、舒適性空調的

7、室內空氣計算參數(shù)u工藝性空調室內參數(shù)應根據(jù)工藝要求,并考慮必要的工藝性空調室內參數(shù)應根據(jù)工藝要求,并考慮必要的衛(wèi)生條件確定。衛(wèi)生條件確定。u某些生產工藝過程所需的室內空氣計算參數(shù)(某些生產工藝過程所需的室內空氣計算參數(shù)(表表3-4) 2、工藝性空調的室內空氣計算參數(shù)、工藝性空調的室內空氣計算參數(shù)u系統(tǒng)的熱負荷系統(tǒng)的熱負荷 在某一室外溫度在某一室外溫度tw下,為了達到要求下,為了達到要求的室內溫度的室內溫度 tn,系統(tǒng)在單位時間內向建筑物供給的熱,系統(tǒng)在單位時間內向建筑物供給的熱量。它隨著建筑物得失熱量的變化而變化。量。它隨著建筑物得失熱量的變化而變化。u系統(tǒng)的設計熱負荷系統(tǒng)的設計熱負荷 在設計

8、室外溫度下在設計室外溫度下 tw,為了達,為了達到要求的室內溫度到要求的室內溫度 tn ,系統(tǒng)在單位時間內向建筑物供,系統(tǒng)在單位時間內向建筑物供給的熱量。它是設計系統(tǒng)的最基本依據(jù)。給的熱量。它是設計系統(tǒng)的最基本依據(jù)。u失熱量:失熱量: 1.圍護結構傳熱耗熱量Q1 2.冷風滲透耗熱量Q2 +10住宅、辦公樓等民用住宅 3.冷風侵入耗熱量Q3 4.水分蒸發(fā)耗熱量Q4 5.加熱外部運入冷物料或工具耗熱量Q5 6.通風耗熱量Q6u得熱量:得熱量: 7.工藝設備散熱量Q7 工業(yè)建筑或 8.非供暖管道之外的其他管道及其他表面散熱量Q8 少許的公共 9.熱物料的散熱量Q9 建筑 10.太陽輻射進入室內的熱量

9、Q10 11.其他途徑進入室內的熱量Q11 不經常的散熱量,可不計算;經常而不穩(wěn)定的散熱量,應采用小時平均值。 基本耗熱量基本耗熱量:在設計條件下,通過房間各部分:在設計條件下,通過房間各部分圍護結構(門、窗、墻、地板、屋頂?shù)龋氖覈o結構(門、窗、墻、地板、屋頂?shù)龋氖覂鹊绞彝獾姆€(wěn)定傳熱量綜合。內到室外的穩(wěn)定傳熱量綜合。 附加(修正)耗熱量附加(修正)耗熱量:圍護結構的傳熱狀況發(fā):圍護結構的傳熱狀況發(fā)生變化對基本耗熱量進行修正的耗熱量。生變化對基本耗熱量進行修正的耗熱量。 朝向修正朝向修正 風力附加風力附加 高度附加高度附加u計算圍護結構附加計算圍護結構附加(修正修正)耗熱量時,太陽輻射得熱

10、量耗熱量時,太陽輻射得熱量可采用對基本耗熱量附加(減)的方法列入,而風可采用對基本耗熱量附加(減)的方法列入,而風力和高度影響用增加一部分基本耗熱量的方法進行力和高度影響用增加一部分基本耗熱量的方法進行附加。本單元主要闡述采暖系統(tǒng)設計熱負荷的計算附加。本單元主要闡述采暖系統(tǒng)設計熱負荷的計算原則和方法。對具有采暖及通風系統(tǒng)的建筑原則和方法。對具有采暖及通風系統(tǒng)的建筑(如工業(yè)如工業(yè)廠房和公共建筑等廠房和公共建筑等),采暖及通風系統(tǒng)的設計熱負荷,采暖及通風系統(tǒng)的設計熱負荷,需要根據(jù)生產工藝設備使用或建筑物的使用情況,需要根據(jù)生產工藝設備使用或建筑物的使用情況,通過得失熱量的熱平衡和通風的空氣量平衡綜

11、合考通過得失熱量的熱平衡和通風的空氣量平衡綜合考慮才能確定。慮才能確定。設計熱負荷的修正原則設計熱負荷的修正原則 基本耗熱量基本耗熱量:在設計條件下,通過房間各部分:在設計條件下,通過房間各部分圍護結構(門、窗、墻、地板、屋頂?shù)龋氖覈o結構(門、窗、墻、地板、屋頂?shù)龋氖覂鹊绞彝獾姆€(wěn)定傳熱量綜合。內到室外的穩(wěn)定傳熱量綜合。 附加(修正)耗熱量附加(修正)耗熱量:圍護結構的傳熱狀況發(fā):圍護結構的傳熱狀況發(fā)生變化對基本耗熱量進行修正的耗熱量。生變化對基本耗熱量進行修正的耗熱量。 朝向修正朝向修正 風力附加風力附加 高度附加高度附加 q K F (tn- tw) W 式中式中 q 圍護結構的基本耗

12、熱量,圍護結構的基本耗熱量,W; K 圍護結構的傳熱系數(shù),圍護結構的傳熱系數(shù),W(m2); F 圍護結構的傳熱面積,圍護結構的傳熱面積,m2; tn冬季空調冬季空調室內計算溫度,室內計算溫度,; tw 冬季空調冬季空調室外計算溫度,室外計算溫度,; a 圍護結構的溫差修正系數(shù)。圍護結構的溫差修正系數(shù)。u 總基本耗熱量總基本耗熱量 Q = q 圍護結構穩(wěn)定傳熱時,基本耗熱量計算公式圍護結構穩(wěn)定傳熱時,基本耗熱量計算公式空調空調房間圍護結構外側與室外空氣不直接接觸,而是中間隔著房間圍護結構外側與室外空氣不直接接觸,而是中間隔著不供暖房間或空間的場合。通過該圍護結構的傳熱量理論計算公式:不供暖房間或

13、空間的場合。通過該圍護結構的傳熱量理論計算公式: qK F (tn-th) th傳熱達到平衡時,傳熱達到平衡時,非供暖房間或空間的溫度非供暖房間或空間的溫度為了統(tǒng)一,采用溫差修正系數(shù):為了統(tǒng)一,采用溫差修正系數(shù):qKF (tn- tw) KF (tn-th) (tn-th)/(tn- tw) 圖圖1-1 溫差修正系數(shù)溫差修正系數(shù)示意圖示意圖 溫差修正系數(shù)(溫差修正系數(shù)(a) 表表1-1 u 勻質多層材料(平壁)的傳熱系數(shù)勻質多層材料(平壁)的傳熱系數(shù)K值值一般建筑物的外墻和屋頂都屬于勻質多層材料的平壁結構,其傳熱過程一般建筑物的外墻和屋頂都屬于勻質多層材料的平壁結構,其傳熱過程如圖所示。傳熱系

14、數(shù)值可用下式計算如圖所示。傳熱系數(shù)值可用下式計算: K 圍護結構的傳熱系數(shù),圍護結構的傳熱系數(shù),W/(m2);); R0 圍護結構的傳熱阻,圍護結構的傳熱阻, m2/W; n、w 圍護結構內表面、外表面的換熱系數(shù),圍護結構內表面、外表面的換熱系數(shù),W/(m2);); Rn、Rw 圍護結構內表面、外表面的換熱阻,圍護結構內表面、外表面的換熱阻,m2/W; i圍護結構各層材料的厚度,圍護結構各層材料的厚度,m; i圍護結構各層材料的導熱系數(shù),圍護結構各層材料的導熱系數(shù),W/(m);); Rj 圍護結構本體(包括單層或多層結構材料層及封閉的空氣間圍護結構本體(包括單層或多層結構材料層及封閉的空氣間層

15、)的熱阻,層)的熱阻,m2/W。wjnniwiinaKRRRR1111110 W/(m2)圍護結構的傳熱系數(shù)圍護結構的傳熱系數(shù)K值值 通過圍護結構的傳熱過程通過圍護結構的傳熱過程 注:表中注:表中h肋高肋高(m);s肋間凈距肋間凈距(m)。內表面換熱系數(shù)內表面換熱系數(shù)n與換熱阻與換熱阻Rn 表表1-2外表面換熱系數(shù)外表面換熱系數(shù)w與換熱阻與換熱阻Rw 表表1-3非勻質多層材料(平壁)的傳熱系數(shù)非勻質多層材料(平壁)的傳熱系數(shù)K值值u 首先按面積加權平均求圍護結構的平均傳熱阻首先按面積加權平均求圍護結構的平均傳熱阻 Rpj平均傳熱阻,平均傳熱阻,m2/W; A垂直熱流方向的總傳熱面積,垂直熱流方

16、向的總傳熱面積, m2(如如圖圖1-3); Ai按平行熱流方向劃分的各個傳熱面積,按平行熱流方向劃分的各個傳熱面積, m2 ; R0i對應于傳熱面積對應于傳熱面積Ai上的總熱阻,上的總熱阻, m2 /W; Rn 、 Rw 內表面、外表面換熱阻,內表面、外表面換熱阻, m2 /W; 平均傳熱阻修正系數(shù),按平均傳熱阻修正系數(shù),按表表1-4取值。取值。m2/WW/( m2) wnniiipjRRRAAR10wpjnRRRRK110圖圖1-3 非勻質圍護結構傳熱阻計算圖非勻質圍護結構傳熱阻計算圖 1d2d3d1a2a1a1a2a2a熱 流 方 向1112注注:(1)當圍護結構由兩種材料組成當圍護結構由

17、兩種材料組成,2應取較小值應取較小值,1為較大值為較大值,由比值由比值21確定。確定。 (2)當圍護結構由三種材料組成,值應由比值當圍護結構由三種材料組成,值應由比值(2+3)21確定。確定。 (3)當圍護結構中存在圓孔時,應先將圓孔折算成同面積的方孔,然后再進行當圍護結構中存在圓孔時,應先將圓孔折算成同面積的方孔,然后再進行計算。計算。修正系數(shù)修正系數(shù)值值 表表1-4空氣間層的的熱阻難以計算,目前常用的空氣間層的的熱阻難以計算,目前常用的資料直接查資料直接查用用,使用時注意以下幾點:,使用時注意以下幾點:u 空氣間層的熱阻隨間層的設置方向(水平或豎直)、熱流方向(水平間空氣間層的熱阻隨間層的

18、設置方向(水平或豎直)、熱流方向(水平間層時,熱流自上而下或反之)、空氣層的形狀或厚度、空氣層所面向的層時,熱流自上而下或反之)、空氣層的形狀或厚度、空氣層所面向的兩表面材料的輻射率(黑度)等不同而不同。兩表面材料的輻射率(黑度)等不同而不同。u 當厚度相同時,熱流朝下的空氣間層熱阻最大,豎壁次之,而熱流朝上當厚度相同時,熱流朝下的空氣間層熱阻最大,豎壁次之,而熱流朝上的空氣間層熱阻最小。同時,在達到一定厚度后(水平放置的間層為的空氣間層熱阻最小。同時,在達到一定厚度后(水平放置的間層為5cm厚以上,垂直放置的間層厚度在厚以上,垂直放置的間層厚度在4cm以上,現(xiàn)場施工時,甚至認為以上,現(xiàn)場施工

19、時,甚至認為間層厚間層厚2cm以上),再增加厚度得到的空氣層間層的熱阻的增長很微小,以上),再增加厚度得到的空氣層間層的熱阻的增長很微小,熱阻的大小幾乎不隨厚度增加而變化了。熱阻的大小幾乎不隨厚度增加而變化了。u 空氣間層傳熱同樣是輻射與對流換熱的綜合過程。在間層壁面涂覆輻射空氣間層傳熱同樣是輻射與對流換熱的綜合過程。在間層壁面涂覆輻射系數(shù)小的反射材料,如鋁箔等,可以有效地增大空氣間層的換熱阻,雙系數(shù)小的反射材料,如鋁箔等,可以有效地增大空氣間層的換熱阻,雙側都貼只對水平放置且熱流向下時效果較明顯,而對垂直或熱流向上的側都貼只對水平放置且熱流向下時效果較明顯,而對垂直或熱流向上的間層增長不多;

20、密閉空氣層與半密閉(有流動通風)空氣層的熱阻相差間層增長不多;密閉空氣層與半密閉(有流動通風)空氣層的熱阻相差值也隨流動風量的增加而明顯增大。值也隨流動風量的增加而明顯增大??諝忾g層傳熱系數(shù)空氣間層傳熱系數(shù)K值值 空氣間層熱阻空氣間層熱阻R(m2/W) 表表1-5 地面的傳熱系數(shù)地面的傳熱系數(shù)把地面沿外墻平行的方向分成四個計算地帶,如把地面沿外墻平行的方向分成四個計算地帶,如圖圖1-4所示。所示。 貼土非保溫地面貼土非保溫地面:組成地面的各層材料中,:組成地面的各層材料中,1.16W/(m)的傳熱系)的傳熱系數(shù)及熱阻值見數(shù)及熱阻值見表表1-5。第一地帶靠近墻角的地面面積需要重復計算。第一地帶靠

21、近墻角的地面面積需要重復計算。 貼土保溫地面:貼土保溫地面:組成地面的各層材料中,組成地面的各層材料中,1.16W/(m)的保溫層)的保溫層 m2/W Ro 貼土保溫地面的換熱阻,貼土保溫地面的換熱阻,m2/W; Ro非保溫地面的換熱阻,非保溫地面的換熱阻,m2/W; i 保溫層的厚度,保溫層的厚度,m; i 保溫材料的導熱系數(shù),保溫材料的導熱系數(shù),W/m。鋪設在地壟墻鋪設在地壟墻(如(如圖圖1-5所示)上的保溫地面各地帶所示)上的保溫地面各地帶 m2/Wniii100RR0018. 1RR 圖圖1-4 地面?zhèn)鳠岬貛У膭澐值孛鎮(zhèn)鳠岬貛У膭澐?非保溫地面的傳熱系數(shù)和換非保溫地面的傳熱系數(shù)和換熱阻

22、熱阻 表表1-5 圖圖1-5 鋪設鋪設在地壟墻上的地面在地壟墻上的地面 不同圍護結構傳熱面積的丈量方法按不同圍護結構傳熱面積的丈量方法按圖圖1-6的規(guī)定計的規(guī)定計算。算。外墻面積的丈量:外墻面積的丈量:u 高度從本層地面算到上層的地面高度從本層地面算到上層的地面(底層除外,見底層除外,見圖圖1-6所示所示);u 平屋頂?shù)慕ㄖ?,最頂層的丈量是從最頂層的地面到平屋頂?shù)钠轿蓓數(shù)慕ㄖ?,最頂層的丈量是從最頂層的地面到平屋頂?shù)耐獗砻娴母叨?;外表面的高度;u 悶頂?shù)男蔽菝?,算到悶頂內的保溫層表面;悶頂?shù)男蔽菝?,算到悶頂內的保溫層表面;u 外墻的平面尺寸,應按建筑物外廓尺寸計算;外墻的平面尺寸,應按建筑物

23、外廓尺寸計算;u 兩相鄰房間以內墻中線為分界線。兩相鄰房間以內墻中線為分界線。門、窗的面積:門、窗的面積: 按外墻外表面上的按外墻外表面上的凈空尺寸凈空尺寸計算。計算。頂棚和地面面頰:頂棚和地面面頰:u 悶頂和地面面積應按建筑物悶頂和地面面積應按建筑物外墻以內的內廓尺寸外墻以內的內廓尺寸計算;計算;u 平屋頂,頂棚面積按建筑物外廓尺寸計算。平屋頂,頂棚面積按建筑物外廓尺寸計算。圍護結構傳熱面積的丈量圍護結構傳熱面積的丈量圖圖1-6 圍護結構傳熱面積的尺寸丈量規(guī)則圍護結構傳熱面積的尺寸丈量規(guī)則墻墻墻窗窗窗墻墻窗地、頂門門墻地、頂?shù)?、頂窗墻圖圖1-5 圍護結構傳熱面積尺寸丈量規(guī)則圍護結構傳熱面積尺

24、寸丈量規(guī)則u位于室外地面以下位于室外地面以下的外墻,其耗熱量的外墻,其耗熱量計算方法與地面的計算方法與地面的計算相同,但傳熱計算相同,但傳熱地帶的劃分,應從地帶的劃分,應從與室外地面相平的與室外地面相平的墻面墻面算起,亦即把算起,亦即把地下室外墻在室外地下室外墻在室外地面以下的部分,地面以下的部分,看作是地下室地面看作是地下室地面的延伸,如的延伸,如圖圖1-7所示。所示。地下室面積的丈量地下室面積的丈量圖圖1-7 地下室面積的丈量地下室面積的丈量 第 四 地 帶第 三 地 帶第 二 地 帶第 一 地 帶附加(修正)耗熱量附加(修正)耗熱量:指圍護結構的傳熱狀況:指圍護結構的傳熱狀況發(fā)生變化而對

25、基本耗熱量進行修正的耗熱量,發(fā)生變化而對基本耗熱量進行修正的耗熱量,包括:包括: 朝向修正耗熱量朝向修正耗熱量 風力附加耗熱量風力附加耗熱量 高度附加耗熱量高度附加耗熱量-5 %WNES0 % 1 0 %0 % 1 0 %0 % 1 0 %-1 0 % -1 5 %-1 0 % -1 5 %-1 5 % -3 0 %-5 %圖圖1-8 朝向修正百分數(shù)朝向修正百分數(shù)從從采暖通風空調采暖通風空調設計規(guī)范設計規(guī)范查取不查取不同朝向修正率同朝向修正率朝向修正耗熱量朝向修正耗熱量=基本耗熱量基本耗熱量朝向朝向修正率修正率u風力附加耗熱量風力附加耗熱量:是考慮室外風速變化而對圍護結是考慮室外風速變化而對圍

26、護結構基本耗熱量的修正。在計算圍護結構基本耗熱量構基本耗熱量的修正。在計算圍護結構基本耗熱量時,外表面換熱系數(shù)是對應風速時,外表面換熱系數(shù)是對應風速約為約為4m/s的計算值。的計算值。u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冬季平均風速一般為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冬季平均風速一般為23m/s。因。因此,在一般情況下,不必考慮風力附加。只對建在此,在一般情況下,不必考慮風力附加。只對建在不避風的高地、河邊、海岸、曠野上的建筑物,以不避風的高地、河邊、海岸、曠野上的建筑物,以及城鎮(zhèn)、廠區(qū)內特別高出的建筑物,才考慮垂直的及城鎮(zhèn)、廠區(qū)內特別高出的建筑物,才考慮垂直的外圍護結構附加外圍護結構附加510。高度附加耗熱量高度附加耗熱量:考

27、慮房屋高度引起的室內空氣的溫度:考慮房屋高度引起的室內空氣的溫度梯度的影響而對耗熱量的修正。梯度的影響而對耗熱量的修正。u民用建筑和工業(yè)輔助建筑物(樓梯間除外)的高度民用建筑和工業(yè)輔助建筑物(樓梯間除外)的高度附加率,當房間高度附加率,當房間高度大于大于4m時,每高出時,每高出1m應附加應附加2%,但總的附加率,但總的附加率不應大于不應大于15%。u計算時應計算時應注意注意:高度附加率,應附加于房間各圍護:高度附加率,應附加于房間各圍護結構基本耗熱量和其它附加(修正)耗熱量的總和結構基本耗熱量和其它附加(修正)耗熱量的總和上。上。u對于多層建筑物的樓梯間,對于多層建筑物的樓梯間,不考慮不考慮高

28、度附加。高度附加。 Q1 =(1+xg)aKF(tn-tw)(1+xch+xf) xch朝向修正率,朝向修正率,% xf風力附加率,風力附加率,% xg高度附加率,高度附加率,%其他附加耗熱量的情況:其他附加耗熱量的情況:u 當窗墻面積比當窗墻面積比1:1時,對窗的耗熱量附加時,對窗的耗熱量附加10%;u 對公共建筑,當房間有兩面及以上外墻時,將墻、窗、門的基對公共建筑,當房間有兩面及以上外墻時,將墻、窗、門的基本耗熱量增加本耗熱量增加5%;u 當建筑物不要求全天維持設計室溫,而允許定時降低室內溫度當建筑物不要求全天維持設計室溫,而允許定時降低室內溫度時,采暖系統(tǒng)可按間歇采暖設計,將基本耗熱量

29、附加以下百分時,采暖系統(tǒng)可按間歇采暖設計,將基本耗熱量附加以下百分數(shù):僅白天采暖者(如辦公樓、教學樓等),附加數(shù):僅白天采暖者(如辦公樓、教學樓等),附加20%;不經;不經常使用者(如禮堂),附加常使用者(如禮堂),附加30%。u冷風滲透耗熱量冷風滲透耗熱量Q2:通過關閉著的門、窗縫隙,在通過關閉著的門、窗縫隙,在風壓和熱壓作用下,室外空氣進入室內被加熱后排風壓和熱壓作用下,室外空氣進入室內被加熱后排向室外,在此過程中,冷風將帶走一部分熱量,向室外,在此過程中,冷風將帶走一部分熱量,把把這部分冷空氣從室外溫度加熱到室內溫度所消耗的這部分冷空氣從室外溫度加熱到室內溫度所消耗的熱量。冷風滲透耗熱量

30、,在設計熱負荷中占有不小熱量。冷風滲透耗熱量,在設計熱負荷中占有不小的份額,有時達到的份額,有時達到30%。u影響冷風滲透耗熱量的因素:影響冷風滲透耗熱量的因素:建筑物內部隔斷、門建筑物內部隔斷、門窗構造、門窗朝向、室外風向和風速、室內外空氣窗構造、門窗朝向、室外風向和風速、室內外空氣溫差、建筑物高低以及建筑物內部通道狀況等。溫差、建筑物高低以及建筑物內部通道狀況等。u總的來說,對于多層(六層及六層以下)的建筑物,總的來說,對于多層(六層及六層以下)的建筑物,由于房屋高度不高,在工程設計中,冷風滲透耗熱由于房屋高度不高,在工程設計中,冷風滲透耗熱量主要考慮風壓的作用,可忽略熱壓的影響。對于量主

31、要考慮風壓的作用,可忽略熱壓的影響。對于高層建筑,室外風速會隨著高度的增加而增大,熱高層建筑,室外風速會隨著高度的增加而增大,熱壓作用不容忽視。在計算高層建筑冷風滲透耗熱量壓作用不容忽視。在計算高層建筑冷風滲透耗熱量時,則應考慮風壓與熱壓的綜合作用。時,則應考慮風壓與熱壓的綜合作用。多層和高層民用建筑,加熱由門窗縫隙滲入室內的冷空氣多層和高層民用建筑,加熱由門窗縫隙滲入室內的冷空氣耗熱量:耗熱量: Q2=0.28cpwL(tn-tw)0.28單位換算系數(shù),單位換算系數(shù),1kJ/h=0.28WQ2由門窗縫隙滲入室內的冷空氣耗熱量,由門窗縫隙滲入室內的冷空氣耗熱量,Wcp 冷空氣定壓比熱容,冷空氣

32、定壓比熱容, cp =1kJ/(kg)w 空調空調室外計算溫度下空氣密度,室外計算溫度下空氣密度, kg/m3L 滲透空氣量,滲透空氣量,m3/h計算冷風滲透耗熱量的常用方法:計算冷風滲透耗熱量的常用方法: 縫隙法縫隙法 換氣次數(shù)法換氣次數(shù)法 百分數(shù)法百分數(shù)法縫隙法縫隙法:計算不同朝向門窗縫隙長度及每米縫隙滲入的冷空氣計算不同朝向門窗縫隙長度及每米縫隙滲入的冷空氣 量,進而確定其耗熱量的一種方法,是常用的較精確的計量,進而確定其耗熱量的一種方法,是常用的較精確的計 算方法。算方法。u 多層(六層或以下)建筑冷空氣量多層(六層或以下)建筑冷空氣量L可按下式近似計算:可按下式近似計算: L0每米縫

33、隙滲入的空氣量,每米縫隙滲入的空氣量,m3/(mh),可根據(jù)當?shù)囟臼彝馄?,可根?jù)當?shù)囟臼彝馄?均風速,按均風速,按表表1-6的實驗數(shù)據(jù)采用;的實驗數(shù)據(jù)采用; l外門、窗縫隙的計算長度,外門、窗縫隙的計算長度,m; n單純風壓作用下,滲透冷空氣量的朝向修正系數(shù)。單純風壓作用下,滲透冷空氣量的朝向修正系數(shù)。u 朝向修正系數(shù)朝向修正系數(shù)n是考慮門、窗縫隙處于不同朝向時,由于室外風速、風溫、風是考慮門、窗縫隙處于不同朝向時,由于室外風速、風溫、風頻的差異,造成不同朝向縫隙實際滲入的空氣量不同而引入的修正系數(shù)。我國頻的差異,造成不同朝向縫隙實際滲入的空氣量不同而引入的修正系數(shù)。我國主要集中供暖城市的

34、主要集中供暖城市的n值見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jié)設計規(guī)范。值見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jié)設計規(guī)范。 lnLL0每米門、窗縫隙滲入的空氣量每米門、窗縫隙滲入的空氣量m3/(mh) 表表1-6 注:注: 1.每米外門縫隙滲入的空氣量,為表中同類型外窗的兩倍。每米外門縫隙滲入的空氣量,為表中同類型外窗的兩倍。2.當有密封條時,表中數(shù)據(jù)可乘以當有密封條時,表中數(shù)據(jù)可乘以0.50.6的系數(shù)。的系數(shù)。對于多層建筑的滲透空氣量,當無相關數(shù)據(jù)時,可按對于多層建筑的滲透空氣量,當無相關數(shù)據(jù)時,可按以下公式計算:以下公式計算: L=kVV房間體積,房間體積,m3;k換氣次數(shù)(次換氣次數(shù)(次/h)。當無實測數(shù)據(jù)時,可按)。當無實

35、測數(shù)據(jù)時,可按表表1-7采用。采用。換換 氣氣 次次 數(shù)數(shù) (次(次/h) 表表1-7工業(yè)建筑,加熱由門窗縫隙滲入室內的冷空氣的耗熱工業(yè)建筑,加熱由門窗縫隙滲入室內的冷空氣的耗熱量,可按表量,可按表1-8估算。估算。滲透耗熱量占圍護結構總耗熱量百分比滲透耗熱量占圍護結構總耗熱量百分比 單位:單位:% 表表1-8冷風侵入耗熱量冷風侵入耗熱量:考慮建筑物外門開啟時,侵入室內冷:考慮建筑物外門開啟時,侵入室內冷空氣吸收室內熱量,自身溫度提高后離開房間所吸收的空氣吸收室內熱量,自身溫度提高后離開房間所吸收的熱量。熱量。對于民用建筑短時間開啟無熱風幕的外門,可以用外門對于民用建筑短時間開啟無熱風幕的外門

36、,可以用外門的基本耗熱量附加率的方法計算。陽臺門不應考慮冷風的基本耗熱量附加率的方法計算。陽臺門不應考慮冷風侵入耗熱量。侵入耗熱量。 Q3=NQ1.j.m N外門冷風侵入附加率,按表外門冷風侵入附加率,按表1-10 Q1.j.m外門基本耗熱量,外門基本耗熱量,W外外 門門 附附 加加 率率 表表1-10 注:注:n建筑物的樓層建筑物的樓層數(shù)。數(shù)。3.3 得熱量與冷負荷的關系得熱量與冷負荷的關系房間得熱量:房間得熱量:是指通過圍護結構進入房間的,以及房內部散是指通過圍護結構進入房間的,以及房內部散出的各種熱量。由兩部分組成:一是由于太陽輻射進入房間出的各種熱量。由兩部分組成:一是由于太陽輻射進入

37、房間的熱量和室內外空氣溫差經圍護結構傳入房間的熱量的熱量和室內外空氣溫差經圍護結構傳入房間的熱量;另一另一部分是人體、照明、各種工藝設備和電氣設備散入房間的熱部分是人體、照明、各種工藝設備和電氣設備散入房間的熱量。量。按照現(xiàn)行的按照現(xiàn)行的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jié)設計規(guī)范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jié)設計規(guī)范(GB50019-2003)上的規(guī)定,)上的規(guī)定,空調區(qū)的夏季計算得熱量,應根據(jù)下列各空調區(qū)的夏季計算得熱量,應根據(jù)下列各項確定:項確定: u通過圍護結構傳入的熱量通過圍護結構傳入的熱量u通過外窗進入的太陽輻射熱量通過外窗進入的太陽輻射熱量u人體散熱量人體散熱量u照明散熱量照明散熱量u設備、器具、管道及其他內

38、部熱源的散熱量設備、器具、管道及其他內部熱源的散熱量u食品或物料的散熱量食品或物料的散熱量u滲透空氣帶入的熱量滲透空氣帶入的熱量 u伴隨各種散濕過程產生的潛熱量伴隨各種散濕過程產生的潛熱量1、太陽輻射得熱量與冷負荷之間的關系太陽輻射得熱量與冷負荷之間的關系 2、照明照明得熱量與冷負荷之間的關系得熱量與冷負荷之間的關系 3、建筑物內空調系統(tǒng)計算冷負荷組成框圖建筑物內空調系統(tǒng)計算冷負荷組成框圖 3.4 空調區(qū)冷負荷的計算空調區(qū)冷負荷的計算u冷負荷:冷負荷:圍護結構、室內熱源、新風負荷圍護結構、室內熱源、新風負荷u空調冷負荷計算方法:空調冷負荷計算方法:冷負荷系數(shù)法(建立冷負荷系數(shù)法(建立在傳遞函數(shù)

39、法基礎上,便于在工程上進行手在傳遞函數(shù)法基礎上,便于在工程上進行手算的一種簡化方法)。算的一種簡化方法)。u夏季建筑圍護結構的冷負荷:夏季建筑圍護結構的冷負荷:室內外溫差和室內外溫差和太陽輻射作用,通過圍護結構傳入室內熱量太陽輻射作用,通過圍護結構傳入室內熱量形成的冷負荷。形成的冷負荷。 圍護結構瞬變傳熱冷負荷圍護結構瞬變傳熱冷負荷 透過玻璃窗的日射得熱引起冷負荷透過玻璃窗的日射得熱引起冷負荷3.4.1 圍護結構瞬變傳熱冷負荷的計算方法圍護結構瞬變傳熱冷負荷的計算方法3.4.1.1 外墻和屋面瞬變傳熱形成冷負荷外墻和屋面瞬變傳熱形成冷負荷u 日射和室外氣溫綜合作用下,外墻和屋面瞬變傳熱形成逐時

40、冷負荷:日射和室外氣溫綜合作用下,外墻和屋面瞬變傳熱形成逐時冷負荷: Qc()=AK(tc()-tR) (2-5) K傳熱系數(shù)傳熱系數(shù) tc()外墻和屋面冷負荷計算溫度逐時值,外墻和屋面冷負荷計算溫度逐時值,附,附78; tR室內計算溫度,室內計算溫度,u 注意注意 tc()是北京地區(qū)的,地點修正是北京地區(qū)的,地點修正,附錄附錄9; k外表面放熱系數(shù)外表面放熱系數(shù)18.6W/m2 ,不是要修正,表不是要修正,表2-8 內表面放熱系數(shù)變化時不用修正內表面放熱系數(shù)變化時不用修正 k考慮到城市大氣污染和中淺色的耐久性差,建議吸收系數(shù)考慮到城市大氣污染和中淺色的耐久性差,建議吸收系數(shù) 0.9,不用修正

41、;中淺色時修正,表,不用修正;中淺色時修正,表2-9u 考慮修正后,外墻和屋面冷負荷計算溫度為:考慮修正后,外墻和屋面冷負荷計算溫度為: t c()=(tc()+td)kku 計算式改為:計算式改為: Qc()=AK(tc()-tR) 4.2.1.2 內圍護結構冷負荷內圍護結構冷負荷u 當臨室為通風良好的非空調房間,通過內墻和樓板溫差傳熱形成冷當臨室為通風良好的非空調房間,通過內墻和樓板溫差傳熱形成冷負荷,可按負荷,可按(2-5) 計算計算: Qc()=AK(tc()-tR) u 當臨室有一定發(fā)熱量,通過隔墻、樓板、內窗、內門溫差冷負荷,當臨室有一定發(fā)熱量,通過隔墻、樓板、內窗、內門溫差冷負荷

42、,可視為穩(wěn)態(tài)傳熱,不隨時間變化,計算:可視為穩(wěn)態(tài)傳熱,不隨時間變化,計算: Qc()=AiKi(to.m +ta-tR) (2-8) to.m夏季空調室外計算日平均溫度夏季空調室外計算日平均溫度 ta附加溫升,表附加溫升,表2-104.2.1.3 外玻璃窗瞬變傳熱引起的冷負荷外玻璃窗瞬變傳熱引起的冷負荷 Qc()=AwKw(tc()-tR) (2-9) tc()外玻璃窗冷負荷溫度逐時值,附錄外玻璃窗冷負荷溫度逐時值,附錄13u 注意:注意: Kw附錄附錄14要根據(jù)窗框不同修正,要根據(jù)窗框不同修正, cw玻璃窗傳熱系數(shù)修正值,玻璃窗傳熱系數(shù)修正值,附錄附錄12 td附錄附錄15地點修正地點修正

43、Qc()=cwAwKw(tc()+td-tR) (2-10)4.2.2 透過玻璃窗的日射得熱引起冷負荷透過玻璃窗的日射得熱引起冷負荷太陽輻射得熱與很多因素有關(太陽輻射強度、窗類型、太陽輻射得熱與很多因素有關(太陽輻射強度、窗類型、遮陽、入射角),無法確立函數(shù)關系。遮陽、入射角),無法確立函數(shù)關系。(1)日射得熱因數(shù)的概念:)日射得熱因數(shù)的概念:W/m2u透過玻璃窗的日射得熱分為兩部分,透過玻璃窗直接透過玻璃窗的日射得熱分為兩部分,透過玻璃窗直接進入室內的太陽輻射熱進入室內的太陽輻射熱qt,和窗玻璃吸收太陽輻射熱后,和窗玻璃吸收太陽輻射熱后傳入室內的熱量傳入室內的熱量qa。 D= qt + q

44、a u日射得熱因數(shù)日射得熱因數(shù):標準玻璃(標準玻璃(3mm厚的普通平板玻璃)在厚的普通平板玻璃)在n=8.7w/m2K,和,和w=18.6w/m2K,夏季(,夏季(7月份)的日月份)的日射得熱量射得熱量Dj。 Dj= qt + qau夏季各緯度帶日射得熱因數(shù)的夏季各緯度帶日射得熱因數(shù)的最大值最大值Dj.max附錄附錄(2)玻璃窗日射得熱形成的逐時冷負荷計算:)玻璃窗日射得熱形成的逐時冷負荷計算: Qc()= Ca Aw CsCi Dj.max CLQ (2-13) Ca窗有效面積系數(shù),附錄窗有效面積系數(shù),附錄19 CLQ窗玻璃冷負荷系數(shù),附錄窗玻璃冷負荷系數(shù),附錄2023 CLQ南北區(qū)劃分不同

45、。北緯南北區(qū)劃分不同。北緯2730以南為南以南為南 區(qū),以北為北區(qū)。區(qū),以北為北區(qū)。u窗玻璃的綜合遮擋系數(shù)窗玻璃的綜合遮擋系數(shù)Cc.s:非標準玻璃、不同窗類型、:非標準玻璃、不同窗類型、遮陽設施:遮陽設施: Cc.s=CsCi Cs窗玻璃遮陽系數(shù)窗玻璃遮陽系數(shù)=(實際玻璃日射得熱)(實際玻璃日射得熱)/(標準(標準 玻璃窗的日射得熱)附玻璃窗的日射得熱)附17 Ci窗內遮陽設施的遮陽系數(shù),附錄窗內遮陽設施的遮陽系數(shù),附錄18,有外遮陽算,有外遮陽算 法相同。法相同。4.3 室內熱源散熱引起的冷負荷室內熱源散熱引起的冷負荷室內熱源:室內熱源:工藝設備散熱、照明散熱、人體散熱。工藝設備散熱、照明散

46、熱、人體散熱。u室內熱源散熱:室內熱源散熱: 顯熱顯熱 對流對流-空氣:瞬時冷負荷空氣:瞬時冷負荷 輻射輻射-物體物體-空氣:滯后冷負荷空氣:滯后冷負荷 潛熱潛熱瞬時冷負荷瞬時冷負荷u計算中,對于顯熱,采用計算中,對于顯熱,采用冷負荷系數(shù)法冷負荷系數(shù)法計算計算 Qc()= QsCLQ (2-14) Qc()設備和用具散熱形成的冷負荷,設備和用具散熱形成的冷負荷,W; Qs設備和用具實際顯熱散熱量,設備和用具實際顯熱散熱量,W; CLQ設備和用具顯熱散熱冷負荷系數(shù),附設備和用具顯熱散熱冷負荷系數(shù),附2425??照{系統(tǒng)不連??照{系統(tǒng)不連續(xù)運行,續(xù)運行,CLQ =1.0。u 設備和用具實際顯熱散熱量

47、計算:設備和用具實際顯熱散熱量計算:4.3.1.1 電動設備實際顯熱散熱量電動設備實際顯熱散熱量當工藝設備及電動機都放在室內:當工藝設備及電動機都放在室內: Qs=1000n1n2n3N/當只有工藝設備在室內,而電動機不在室內:當只有工藝設備在室內,而電動機不在室內: Qs=1000n1n2n3N當工藝設備不在室內,而電動機放在室內:當工藝設備不在室內,而電動機放在室內: Qs=1000n1n2n3N(1- )/4.3.1.2 電熱設備實際顯熱散熱量(無保溫密閉罩)電熱設備實際顯熱散熱量(無保溫密閉罩) Qs=1000n1n2n3n4N4.3.1.3 電子設備實際顯熱散熱量電子設備實際顯熱散熱

48、量 Qs=1000n1n2n3N(1- )/4.3.1 設備散熱形成的冷負荷設備散熱形成的冷負荷N-電動設備安裝功率電動設備安裝功率 電動機效率,表電動機效率,表2-11n1-利用系數(shù)利用系數(shù)0.70.9n2-電動機負荷系數(shù)電動機負荷系數(shù).精精密機床密機床0.150.4;普通;普通機床機床0.5左右;計算機左右;計算機1.0;儀表;儀表0.50.9n3-同時使用系數(shù)同時使用系數(shù)0.50.8n4-考慮排風帶走熱量考慮排風帶走熱量系數(shù)系數(shù)=2.4.2 照明散熱形成的冷負荷照明散熱形成的冷負荷u白熾燈:白熾燈:Qc()=1000NCLQ (2-19)u熒光燈:熒光燈:Qc()=1000n1n2NCL

49、Q (2-20)N燈具所需功率燈具所需功率n1鎮(zhèn)流器消耗功率系數(shù)。當明裝熒光燈的鎮(zhèn)流器消耗功率系數(shù)。當明裝熒光燈的鎮(zhèn)流器裝在空調房間內,鎮(zhèn)流器裝在空調房間內,1.2;當暗裝熒光燈;當暗裝熒光燈鎮(zhèn)流器裝設在頂棚內,鎮(zhèn)流器裝設在頂棚內,1.0n2燈罩隔熱系數(shù)。當熒光燈罩上部穿有小燈罩隔熱系數(shù)。當熒光燈罩上部穿有小孔(下部為玻璃板),可利用自然通風于頂孔(下部為玻璃板),可利用自然通風于頂棚內,棚內,0.50.6;熒光燈罩無通風孔等;熒光燈罩無通風孔等0.60.8CLQ照明散熱冷負荷系數(shù),附錄照明散熱冷負荷系數(shù),附錄264.3.2 照明散熱形成的冷負荷照明散熱形成的冷負荷人體散熱:與性別、年齡、衣著

50、、勞動強度、環(huán)境因素有關。人體散熱:與性別、年齡、衣著、勞動強度、環(huán)境因素有關。人體散發(fā)的人體散發(fā)的潛熱潛熱和和對流顯熱對流顯熱形成瞬時冷負荷;表形成瞬時冷負荷;表2-13。輻射散發(fā)的顯熱輻射散發(fā)的顯熱形成滯后冷負荷形成滯后冷負荷冷負荷系數(shù)計算。冷負荷系數(shù)計算。以成年男子為基準,其他情況修正,群集系數(shù)以成年男子為基準,其他情況修正,群集系數(shù),表,表2-12u人體顯熱冷負荷:人體顯熱冷負荷: Qc()= qsnCLQ (2-21)qs不同室溫和勞動性質成年男子顯熱散熱量不同室溫和勞動性質成年男子顯熱散熱量n室內全部人數(shù)室內全部人數(shù)群集系數(shù)群集系數(shù)CLQ人體顯熱冷負荷系數(shù)人體顯熱冷負荷系數(shù) 附錄附

51、錄27u人體潛熱冷負荷:人體潛熱冷負荷: Qc= qln (2-22)ql不同室溫和勞動性質成年男子潛熱散熱量不同室溫和勞動性質成年男子潛熱散熱量表表2-13 4.3.3 人體散熱形成的冷負荷人體散熱形成的冷負荷4.4 濕負荷濕負荷濕負荷:濕負荷:為維持室內含濕量恒定,需從室內除去的為維持室內含濕量恒定,需從室內除去的濕量。濕量。(人體散濕,敞開水池表面散濕、地面積水人體散濕,敞開水池表面散濕、地面積水散濕)散濕)4.4.1 人體散濕量人體散濕量 mw= 0.278ng10-6 (2-23) g成年男子小時散濕量,表成年男子小時散濕量,表2-134.4.2 敞開水表面散濕量敞開水表面散濕量 m

52、w= 0.278wA10-3 (2-24)w單位水面蒸發(fā)量,單位水面蒸發(fā)量,kg/m2h,表,表2-14A蒸發(fā)表面面積,蒸發(fā)表面面積,m2。4.5 新風負荷新風負荷空調系統(tǒng)引入室外新鮮空氣(新風)。由于夏季室外空氣焓空調系統(tǒng)引入室外新鮮空氣(新風)。由于夏季室外空氣焓值和氣溫比室內高,冬季室外空氣焓值和氣溫比室內低,所值和氣溫比室內高,冬季室外空氣焓值和氣溫比室內低,所以空調系統(tǒng)為處理新風消耗能量。以空調系統(tǒng)為處理新風消耗能量。空調工程中處理新風能耗占總能耗空調工程中處理新風能耗占總能耗25%30%,高級賓館和,高級賓館和辦公樓占辦公樓占40%。u新風量:新風量:衛(wèi)生、補充燃燒消耗衛(wèi)生、補充燃

53、燒消耗空氣空氣和局部排風、正壓、占和局部排風、正壓、占總風量不少于總風量不少于10%。后面章節(jié)介紹。后面章節(jié)介紹u新風負荷:新風負荷: 夏季冷負荷:夏季冷負荷:Qc.o= Mo(ho-hR) (2-25) 冬季熱負荷:冬季熱負荷:Qh.o= Mocp(tR-to) (2-26) tR,to冬季空調室內外空氣計算溫度。冬季空調室內外空氣計算溫度。 cp定壓比熱定壓比熱4.6.1 送風量的確定送風量的確定設有一空調房間,送入一定量經過處理的空氣,消除室內負設有一空調房間,送入一定量經過處理的空氣,消除室內負荷后排出。荷后排出。假設送入室內的空氣吸收熱量和濕量后,狀態(tài)變化到室內狀假設送入室內的空氣吸

54、收熱量和濕量后,狀態(tài)變化到室內狀態(tài),且房間內溫濕度均勻,排出房間的空氣參數(shù)為室內空氣態(tài),且房間內溫濕度均勻,排出房間的空氣參數(shù)為室內空氣參數(shù)。當系統(tǒng)達到平衡后,全熱量、顯熱量和濕量達到平衡。參數(shù)。當系統(tǒng)達到平衡后,全熱量、顯熱量和濕量達到平衡。4.6 送風量和送風狀態(tài)點的確定送風量和送風狀態(tài)點的確定全熱量平衡:全熱量平衡:顯熱量平衡:顯熱量平衡:濕量平衡:濕量平衡:SRcSRScSShhQMhMQhMSRWSRSWSSddMMdMMdM1000101033)(,SRpscSRpSscSpSttcQMtcMQtcM夏季:夏季:送入室內空氣吸收余熱余濕后狀態(tài)變化過程在送入室內空氣吸收余熱余濕后狀態(tài)變化過程在h-d圖圖上表示。上表示。S為送風狀態(tài)點,為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