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詩歌鑒賞知識和技巧大全_第1頁
高中詩歌鑒賞知識和技巧大全_第2頁
高中詩歌鑒賞知識和技巧大全_第3頁
高中詩歌鑒賞知識和技巧大全_第4頁
高中詩歌鑒賞知識和技巧大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yōu)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高中詩歌鑒賞知識與技巧大全作者:不詳編審:趙懷兵發(fā)布:公眾號yuwenyuekan 語文高考詩歌按內容主要可以分為山水田園詩、思鄉(xiāng)送別詩、詠物詩、詠史懷古詩、羈旅行役詩、邊塞詩、閨怨詩等幾類。主要語言風格包括平實質樸、含蓄雋永、清新雅致、形象生動、絢麗飄逸、明快簡潔、雄渾豪放、曠達俊朗、婉約沉郁等。詩歌表達的形象包括豪放灑脫樂觀,憂國憂民、青衫淚沾,歸隱田園、鐘情山水,愛惜人才,兒女情長等形象。表達方式有記敘、描寫(動靜結合、虛實結合、以動襯靜)、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議論。藝術手法如托物言志、借古諷今、懷古傷今、即事感懷、象征、反襯、用典、

2、賦比興、欲揚先抑、欲抑先揚等。修辭手法如對偶、比喻、擬人、夸張、借代、反復、反問、對比等。  山水田園詩 南朝謝靈運開山水詩先河,東晉陶淵明開田園詩先河,發(fā)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園詩派,代表人物是王維、孟浩然。山水田園詩以描寫自然風光、農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見長,詩境雋永優(yōu)美,風格恬靜淡雅。語言風格:清新質樸,清麗洗練。藝術手法:白描、襯托等。抒情手法: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1.內容范圍:一般寫景詩和山水田園詩;2.寫法特點:借景抒情,融情入景;3.分析重點:景物特征;4.山水田園詩的主題:歸隱田園,鐘情山水;描繪山川美景,熱愛祖國河山;抒發(fā)對寧靜、平和、自由

3、、隱逸生活的向往,表現(xiàn)閑適自得的心情;厭棄官場黑暗,抒發(fā)閑適情調,表達自己決不同流合污的高潔品格。某些詩人不滿現(xiàn)實,退居鄉(xiāng)野,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歌詠,流露出不愿同流合污的情緒。詩人把細膩的筆觸投向靜謐的山林,悠閑的田野,創(chuàng)造出一種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達對現(xiàn)實的不滿,對寧靜平和生活的向往。如:遠離塵囂,表現(xiàn)不與世同流合污、不媚俗,不改變志向的高潔品質。對于趨膻逐臭的官場生活的極大憎惡。隱逸田園、躬耕隴畝的喜悅、閑適的心情。棄官歸田后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安貧樂道的思想。田園詩有濃郁的人文色彩,不僅描寫美麗的田園自然風光,還涉及農事方面的內容,是農業(yè)文明的產物。因此一些田園詩也表現(xiàn)以下主題:描寫農

4、村勤勞、淳樸、安樂的生活情景。慶豐收、與民同樂的情感。對農村勞動生活的熱愛之情。辛勤勞動,秋收時的歡快心情。 送別詩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訊極不發(fā)達,親人朋友之間往往一別數(shù)載難以相見 ,故古人特別看重離別。離別之際,人們往往設酒餞別,折柳相送,有時還要吟詩話別,因此離情別緒就成為古代文人一個永恒的主題。因各人的情況不同,故送別詩所寫的具體內容及思想傾向往往有別。有的直接抒寫離別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積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寫離愁別恨,有的重在勸勉、鼓勵、安慰,有的兼而有之。1.形式標志:標題中有“送”或“別”等字眼。2.基本主題: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長的勉勵;坦陳心志的告

5、白;別后情境的想象、擔憂與對友人的思念。3.感情色彩:依戀與不舍低沉哀婉,傷感惆悵;安慰與祝愿曠達剛健,樂觀向上。這類詩歌在藝術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聯(lián)想塑造形象,以婉約派詞人、詩人寫的較多。 邊塞征戰(zhàn)詩從先秦就有了以邊塞、戰(zhàn)爭為題材的詩,發(fā)展到唐代,由于戰(zhàn)爭頻仍,統(tǒng)治者重武輕文,士人邀功邊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舉進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種積極用世、昂揚奮進的時代氣氛,于是奇情壯麗的邊塞詩便大大發(fā)展起來了,形成一個新的詩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適、岑參、王昌齡。1.形式標志:題目出現(xiàn)“塞”、“征”、“軍”等字眼;也有用樂府舊題的,如涼州詞、少年行、關山

6、月、從軍行等。2.基本主題:建立功業(yè)的渴望;保家衛(wèi)國的決心;山河淪喪的痛苦;久居邊關的鄉(xiāng)愁;塞外生活的艱辛和連年征戰(zhàn)的慘烈;報國無門的怨憤和歸家無望的哀痛。塞外景物戍邊戰(zhàn)士的情懷豪邁奔放、一往無前,顯示祖國河山之壯美,抒發(fā)戍邊將士保家衛(wèi)國、建功立業(yè)之豪情。(盛唐時期的邊塞詩多如此,代表人物如高適、岑參。)表現(xiàn)邊塞生活的艱苦。表示戍邊戰(zhàn)士平息叛亂、反對侵略和鞏固邊防、為國捐軀的決心。寫邊塞的風光或思鄉(xiāng)懷人的情懷。抒發(fā)報國無門的憤懣壓抑以及歸家無望的哀傷之情。表達外患未除、功業(yè)未建以及久戍邊地、士兵思鄉(xiāng)等復雜矛盾的心情。(宋代的邊塞詩多如此,代表人物如范仲淹。)訴連年征戰(zhàn)之苦,思鄉(xiāng)思親之苦。(宋代

7、的邊塞詩多如此。)揭露統(tǒng)治者窮兵黷武政策給老百姓帶來的痛苦。(戰(zhàn)爭詩常如此)通過征夫怨婦側面寫統(tǒng)治者窮兵黷武政策給老百姓帶來的痛苦。(戰(zhàn)爭詩常如此)3.分析重點:鑒賞邊塞詩要結合作者的生平思想和詩歌創(chuàng)作的具體時間,體味詩人在詩中寫的是什么,抒發(fā)的哪一類型 的情感,要注意富有邊塞特征的景物和富有戰(zhàn)爭特征的事件、心理。建功立業(yè)的渴望和保家衛(wèi)國的決心、豪情;報效祖國的激情。(如王昌齡“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行旅詩和閨怨詩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長期流離漂泊,或久戍邊關,總會引起濃濃的思鄉(xiāng)懷人之情,所以這類詩文就特別多,它們或寫羈旅之思,或寫思念親友,或寫征人思鄉(xiāng),或寫閨

8、中懷人。寫作上或觸景傷情,或感時生情(中秋望月、重陽登高、傷春悲秋、日暮思歸),或托物傳情(月、雁、笛、柳),或因夢寄情,或妙喻傳情。 鑒賞這類詩要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確定情感類別;抓住意象,構建圖景;抓住關鍵詞語,體味藝術特點。行旅詩:主要表現(xiàn)行旅之人旅途的艱辛、寂寞以及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思路:寫物象觸“物”生情抒情。注意所寫物象:如:黃昏、落日、枯藤、老樹、昏鴉、倦鳥、流水、孤雁、鴻雁、秋雁、萬里船、孤舟、浮云、楊柳、明月、殘風、笛聲、歌吹、雞聲、茅店、寒燈、孤影、夜雨、孤燈、風煙、家書、書札、夢、鄉(xiāng)關、等。閨怨詩:一是表現(xiàn)婦女對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達對戰(zhàn)爭的厭惡或鼓勵丈夫建功立業(yè)的情

9、懷;二是表達對出門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達女子的柔情別緒,憂愁傷感;三是表現(xiàn)宮中女子對自由被禁錮、遭人冷落的處境的怨恨,表達對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宮怨詩反映皇宮內婦女生活的怨詩,寫皇帝喜新厭舊和封建社會紅顏衰老而被遺棄的可悲結局。表達詩人對宮中廣大嬪妃不能自主命運的深切同情。(如王昌齡的春宮曲長信秋詞,李白玉階怨,杜牧的秋夕,白居易后宮詞,張祜宮詞。)征婦怨婦人獨守空閨,對遠在邊關的良人(丈夫)的思念。良人可能是為了功名,但更多的卻是被征調入邊關。詩歌既有戰(zhàn)爭早日結束、良人早歸的期盼,也有對戰(zhàn)爭的詛咒。親人不得相見,無盡的思念只好寄托在夢里。如金昌緒春怨“打起黃鶯兒,休教樹上啼。啼時驚妾夢,不

10、得到遼西。”但是更可怕的是春閨夢里人已經(jīng)成了無定河邊骨。商婦怨商人重利輕別離,留下妻子獨守空房,商人婦因愛而生怨。如李益江南曲“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于弄潮兒。”情人怨擔心自己命運、或抱怨自己被拋棄。也有寫對愛情的向往。寒閨怨白居易寒月沉沉洞房靜,真珠簾外梧桐影。秋霜欲下手先知,燈底裁縫剪刀冷。注:唐代府兵制度規(guī)定,兵士自備甲仗、糧食和衣裝,存入官庫,行軍時領取備用。但征戍日久,衣服破損,就要由家中寄去補充更換,特別是需要御寒的棉衣。懷古詩 懷古詩一般是懷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跡。詠史懷古詩往往將史實與現(xiàn)實扭結到一起,或感慨個人遭遇,或抨擊社會現(xiàn)實。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11、感慨個人遭遇,理想和現(xiàn)實的矛盾,年過半百,功業(yè)無成。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表達對朝廷茍且偷生的不滿,抨擊社會現(xiàn)實。也有的詠史懷古詩只是對歷史作冷靜的理性思考與評價,或僅是客觀的敘述,詩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詩人的感慨只是畫外之音而已。如劉禹錫的烏衣巷,今昔對比,表達了詩人的歷史滄桑之感。詠史懷古詩的鑒賞首先要弄清史實、典故,其次要體會意圖、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1.形式標志:標題中有古跡、古人名,或在古跡、古人前冠以“詠”,或在古跡、古人后加“懷古”、“詠懷”等。2.主旨特點:表達像古人那樣建立功業(yè)志向,抒發(fā)對古人的緬懷之情; 抒發(fā)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對現(xiàn)實的不滿甚至批判,多借古諷今

12、; 憂國傷時,揭露統(tǒng)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層人民的疾苦,但由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悲嘆年華消逝,壯志難酬。3.藝術手法:抒情手法一般是借古諷今,對比,虛實結合(歷史的繁華為虛,眼前的凋敝,頹敗,衰敗為實) 詠物詩 1.詠物詩的特點:內容上以某一物為描寫對象,抓住其某些特征著意描摹。抒情手法: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實到虛,寫出精神品格。也有比喻、象征、擬人、對比等表現(xiàn)手法。2.形式標志:以物象為題;詠(題、贈、贊)+物象。3.內容特點:詠物言志,借所詠之物表達自己的志向或品質;或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思考、對人事的評價。托物言志表達詩人志向情感。借物喻人贊美或批判社會上某類人。借物喻

13、理勸世道德箴言。4.分析角度:物與人的相同點(物我合一的結合點),賞析時要重點把握。寫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寄托什么志。早梅張胃一樹寒梅白玉條,回臨村路傍溪橋。不知近水花先發(fā),疑是經(jīng)冬雪未銷詠籠鶯(清)納蘭性德何處金衣客,棲棲翠幕中。有心驚曉夢,無計囀春風。漫逐梁間燕,誰巢井上桐??諏⒃坡芬?,緘恨在雕籠。注釋鶯:黃鶯,別名金衣公子。 談禪說理詩 詩人把自己類似禪宗的頓悟或事理的體察訴之于筆下,這類詩歌往往與詠物言志詩有共同的特點,分析時要注意把握。如蘇軾的題西林壁一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痹娭械摹皬]山”便含有比喻義,后兩句的議論

14、隱含許多哲理,既蘊含看待任何事物和問題都應一分為二的意思,又隱含任何一個問題都有多種答案的哲理,還含有和俗話所說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一樣的道理,而蘇軾則以形象來喻理。詩人把自己類似禪宗的頓悟或事理的體察訴之于筆下,這類詩歌往往具有似不食人間煙火的空靈之境。對生活對自然的頓悟。有“詩佛”之稱的王維可謂是這方面的典范。他在終南別業(yè)(別業(yè)即別墅)中寫道: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對事理的體察。這里對哲理的感悟并不是抽象地說出,而多用形象化的手法加以表現(xiàn)。首先是借助景物來表現(xiàn)。如王之渙氣吞寰宇的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15、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詩歌中的人物形象 不慕權貴、豪放灑脫、傲岸不羈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表現(xiàn)了他淡于富貴、傲視權貴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羈、豪放自負的性格。心憂天下、憂國憂民的形象。如杜甫?!鞍驳脧V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詩人并不僅僅停留在個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現(xiàn)了他憂國憂民的性格。寄情山水、歸隱田園的隱者形象。如陶淵明?!安删諙|籬下,悠然見南山”展現(xiàn)的是悠游自在的隱居生活,表現(xiàn)出詩人對官場的厭惡,對田園的喜愛;如王維。山居秋暝通過對晚秋時節(jié)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寫,表達了對山水風光的喜愛。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形象。如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寫前不見圣賢之君,后不見賢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無限,不覺悲傷的流下眼淚。塑造了一個空懷報國為民之心卻不得施展的懷才不遇的知識分子形象。矢志報國、慷慨憤世的形象。陸游和辛棄疾的許多詩歌都反映出他們忠心報國,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鮮明。如示兒、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破陣子。友人送別、思念故鄉(xiāng)的形象。如李白的贈汪倫、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獻身邊塞、反對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涼州詞,王昌齡的出塞表現(xiàn)了他們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